Ⅰ 体育教学目标怎么写
上半学期体育教学目标
随着社会进步和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 、规范的体育课程管理体系势在必行。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增强学生体质为中小学体育教学的首要目标 。
体育教学目标是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具体体现,是体育教师组织和进行体育教学活动的指南,也是评价体育教学质量标准的依据。
一、 明确新课程的教学目标
以本为本,以纲为纲,灵活执教,确保教学目标的完成与实施 。小学体育教学目标如下:
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
2.增强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表现出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的精神。
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 ,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二、通过分析低年级的基本情况(一至三年级),应达到了解和掌握以下体育知识与技能的具体目标:
1.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体育课,体育课与其他课程的区别以及为什么要上体育课,懂得上体育课的常规。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上好体育课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是学生能积极参加课内外的各项体育活动。
3.使学生初步了解认识学校运动场及场地内主要器材的名称、用途。
4.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些简单的队列队形如立正、稍息、看齐、报数、原地转发等动作方法。
5.使学生懂得在游戏中只有与同伴团结协作,密切配合,共同遵守规则,才能使游戏顺利进行。
6.引导学生掌握各种不同姿势自然走的正确方法,培养走的正确姿势。
7.在个人和集体的活动中,既要让学生充分自我表现,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性。
通过分析高年级的基本情况(四至六年级)应了解和掌握一下体育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知道在某些活动中的一些自护自救措施,以及能够选择安全的环境来进行体育锻炼。
2.让学生了解在体育活动以及学习和生活中尊重、关爱他人的重要性,并能掌握尊重、关爱他人的方法。
3.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生理特点和自身发育情况,关注青春期的卫生与健康,初步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
4.学会蹲距式起跑的基本姿势,掌握起跑后加速跑、途中跑和终点冲刺的正确方法,改进快速跑技术,提高快速跑能力,培养跑的正确姿势。
5.发展学生的快速反应、灵敏、协调、速度等身体素质,提高内脏器官功能,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
6.让学生正确掌握快速蹬地起跳的动作方法,提高单、双脚跳跃的能力等。
三.通过学期体育教学目标,明确课程标准的要求,使学生基本掌握教学内容,做到安全第一并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到适度、适量,并且落实到每个学生。进而促进学生体质的增强、能力的提高。
下半学期体育教学目标
随着社会进步和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 、规范的体育课程管理体系势在必行。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增强学生体质为中小学体育教学的首要目标 。
体育教学目标是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具体体现,是体育教师组织和进行体育教学活动的指南,也是评价体育教学质量标准的依据。
一、 明确新课程的教学目标
以本为本,以纲为纲,灵活执教,确保教学目标的完成与实施 。小学体育教学目标如下:
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
2.增强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表现出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的精神。
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 ,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二、根据新课标的具体要求,分析学生的具体情况,一至三年级学生在本学期应到达掌握以下技能与知识的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早操和课间操是学校体育活动的内容之一。
2.强化学生关注自己生长发育的一是,激发学生为了有良好的身体而参加体育锻炼和人身上体育课的积极性。
3.激发学生兴趣,乐于并能主动参加各种体育活动。
4.学会30米快速跑的动作,能以最快速度跑完全程。
5.发展学生一般耐久跑能力,培养跑的正确姿势。通过各种简单的跳跃练习,发展身体的灵活性,协调与跳跃能力。
6.通过体操的学习,使学生发展身体的协调性,动作的节奏感、韵律感,培养身体的正确姿势。
7.知道简单的原地和行进间的队列队形的动作要求,掌握简单的队列队形的动作
方法。
通过分析高年级的基本情况(四至六年级)应了解和掌握一下体育知识与技能:
了解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及不良情绪对生活、学习、锻炼的消极影响。学会在不良情绪状态下调节情绪的方法。
学会耐久跑的方法,初步形成弯道跑的正确身体姿势,掌握正确的呼吸与分配体力的方法。
学习和掌握单、双手推、掷实心球的基本动作,发展力量和协调素质,提高投掷活动能力。
进一步学习队列队形的练习,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与团队精神,明确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培养正确的身体姿势、高尚的情操与审美观。
通过体操的学习,使学生发展身体的协调性,动作的节奏感、韵律感,培养身体的正确姿势。
三.通过学期体育教学目标,明确课程标准具体要求,使学生基本掌握教学内容,做到安全第一并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到适度、适量,并且落实到每个学生。进而促进学生体质的增强、能力的提高
Ⅱ 浅谈怎样实现体育课堂教学的目标
体育课堂教学目标是在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根据教材、学生、场地器材条件等,针对一次课设定的具体明确、易于观察和测量的一类行为方式,是教师对学生发展变化的一种期望。体育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对于教师正确地认识学生,实现高效的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我们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目标制定不明确,指导性、可执行性不强,往往与教学目的混淆,不利于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就体育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进行探讨,为提高教师体育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水平提供借鉴。
一、体育课堂教学目标与体育课堂教学目的的区别
很多体育教师在制定体育课堂教学目标的时候,往往与教学目的相混淆,影响了体育教学中对教学任务的可执行度。那么,体育教学目的和体育教学目标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两者的联系在于都是围绕着体育教学活动的一种预期,都具有指导性。区别在于,体育教学目的是对体育教学意图的一种广泛的陈述,是从宏观角度进行论述的。一般体育教学目的用词为:“掌握”“巩固”“理解”等。教师不易观察到它们的变化以及变化程度。教学目的一般被采用在教学大纲中和上级的指导文件中。
教学目标一般多用于针对一次课的体育课堂。教学目标是对体育教学意图的一种具体的陈述,是从微观角度进行论述的。是对通过一次课的教学后,学习者应该获得什么能力的一种具体的陈述。比如,对于单手肩上投篮新授课的教学目的经常采用的陈述一般是“初步掌握单手肩上投篮技术”,在这句话中,用了“初步”这个词,那么什么是初步掌握,初步掌握是要求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这里都没有一个可以衡量的标准,从而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对自己的教学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估。如果同样一个内容,用教学目标来表述,可以是“80%的学生能够站在罚球线处,采用单手肩上投篮技术进行投篮,命中率在40%以上”。那么,通过这种精确的表述,教师本身和教学评价者可以对教师教学的效果进行非常直观的评价,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体育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
1.运动技能目标的设定
运动技能目标即通过一次体育课的学习,学习者应该掌握什么样的技能,掌握到什么程度。运动技能目标是显性目标,即我们能够反映出学生通过学习所产生的预定的、明显的、看得见的变化。它反映了课的内容,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效果,是教师教学质量的直接体现。在运动技能目标设定时,应该注意的是,目标中完成的任务是教师能够观察到的学习行为,不能用“掌握”“基本掌握”等抽象动词表达。另外,在运动技能目标的设定中,应该清楚地表达学生的学习条件、完成学习的程度,学生在学习结束后应该达到的水平。其次,技能目标的设定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技能目标一般包括以下四方面的要素:“谁”“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在什么条件下”。“谁”,是指学习的对象,即学生。教学目标制定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期望和预计,因此,教学目标的对象不是教师本人,而是参与学习的学生。同时,我们要注意,这里的“谁”,是教师对能够达到学习目标的学生人数的预估,即不一定是全体学生,可能是大部分学生,但是不能只是一小部分学生,因为教学是面向全体的,如果只有一小部分学生能够达到学习的要求,显然,教师的教学是失败的。“做什么”,是指一次体育课中学习什么样的运动技能,在此,应该是课中的主要学习内容,如一节课中教师安排了学习篮球运球上篮和素质练习快速跑,那么在技能目标设定时应该针对篮球运球上篮这一内容来表述,素质练习快速跑只是辅助教材。“做到什么程度”,是对学生通过一次课的学习后所掌握的运动技能的一种预测性的描述。如通过单手肩上投篮的学习,学生的投篮命中率达到60%。“在什么条件下”,是指完成前阶段“做到什么程度”的条件,如还是针对前面的单手肩上投篮命中率要到达60%的条件是站在罚球线位置。这个完成的条件根据教学的进度和学生的掌握程度可以不断提高要求,如对于技术动作掌握较好的学生,可以要求在篮圈到罚球线为半径的弧线任意一点进行投篮。
2.身体素质目标的设定
身体素质目标是指通过一节体育课的学习,对学生什么样的身体素质进行影响和提高。身体素质目标一般包括以下几种:灵敏素质,进行的练习有快速启动和停止,改变方向,改变高度等。身体平衡素质,进行的练习有身体平衡、静态平衡和动力平衡。身体协调素质,进行的练习有眼手的协调、眼和足的协调练习。速度素质,进行的练习有腿部快速运动练习和手臂的快速练习。耐力素质,一般包括心血管的耐力和运动系统的耐力练习。柔韧素质,一般包括颈部柔韧、躯干柔韧、四肢柔韧、手足的柔韧等方面的练习。力量素质,一般包括臂力、腿部力量、全身力量等方面的练习。爆发力素质,一般包括手臂的爆发力和腿部的爆发力。在一次课的安排中,主教材对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是要重点突出的,如快速跑的教学主要提高学生的速度素质和爆发力。另一方面,辅助教材对于素质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教师在安排辅助教材时应该考虑到练习项目对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作用。
3.情感目标的设定
情感涉及学生的态度、动机和价值观等方面,情感目标指学生通过教学后获得的感受、兴趣、鉴赏等心理方面的影响,属于隐性目标。情感目标是对学生心理获得的一种描述。情感目标的培养很难在短时间内直观地观察到,但是情感目标非常重要,是实现体育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教师的组织、语言、练习内容、学生课堂中相互间的关系时时影响着学生的情感,因此,我们在制定情感目标时,要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的组织、教学方法和教师的教学行为来制定一次课的情感目标。
三、设定教学目标应该注意的问题
(1)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对学生学习行为的描述,而不是教师的教学行为。因为实现目标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通过教学来让学生实现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始终是围绕着学生来制定的。
(2)一次体育课教学目标是对学生通过这次课的学习所要达到的最终学习效果,而不是对学习的过程和教学程序的描述。
(3)教学目标的设定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得太高学生无法达到,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制定太低,学生不要经过努力就可以达到,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教学目标的制定要本着“跳一跳才能达到”的原则,也就是说,学生要经过一定的努力才能够达到。同时,为了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我们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制定不同的目标,有利于提高全体学生的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
(4)设定教学目标要在以运动行为目标为主导的前提下,兼顾情感目标。即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还要通过教学的组织、教师的教学行为来促进学生情感素质的提高。
(5)情感目标的制定要考虑通过教学对学生情感影响的实际效果,实事求是,不能一味地将情感目标扩大。
Ⅲ 体育实践课的教学目标
我虽然不是老师,但对这一方面也还有所了解。最早开设体育课是为了响应国家的德智体美劳理念的发展,这是国家层面的目标;要说体育实践课真正的目标就是增强孩子们的体质,让孩子们可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能够更好地学习。体育科可以让人暂时忘记烦恼,头脑神清气爽,有利于更好地学习。
Ⅳ 学校体育课程的具体目标有哪些
最佳答案利用课程资源实现多元体育课程目标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基于现代教育思想观念,积极倡导教学方式的转变,试图改变长期以来仅仅依靠教科书和学校现有场地器材进行教学的局面,因而对体育课程资源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课程与体育课程资源的关系就好比鱼和水,没有体育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体育课程改革就无从谈起,体育课程目标就无法顺利实现。 一、多元体育课程目标的确立 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定》,至此,掀起了全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热潮。体育课的名称改为《体育与健康》课程,制定了体育与健康标准并制定了课程目标、学习领域目标和学习水平目标,从而使体育课程对学生要求更加具体化、明确化。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用技能;(2) 培养积极参与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课程目标包括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体育教师面对五个领域的多元目标,如何组织教学,或者说在体育课中如何实现这些目标,这就要求我们的体育工作者针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层次的学生挖掘有利于实现各目标领域的课程资源,以不同的课程形式(显性、隐性)和教学手段,完成多目标的课程任务。 二、对课程资源的正确认识 1.对课程资源传统认识的误区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体育工作者对体育课程资源的认识还比较狭隘。传统的认识认为体育课程资源就是体育教材和现有的场地器材。因为体育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按年级分项编写的各项教材的具体内容和组织教法与要求的教师用书和学生用书。也就是说,只要有了教材,体育教师就知道应该教什么、应该怎么教,有了场地器材,就知道在哪里教、用什么来教;对学生来说,有了体育教材,就知道学什么、应该怎么学。一谈到体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传统的认识就是订购教材,或者编写教材,甚至进口国外教材,这种认识还停留在纸张印刷时代,诚然教材一直以来是我国学校体育的主要课程资源,然而教材绝非是唯一的课程资源,走出课程资源认识的误区,建立对其正确而全面的认识是实现多元课程目标的保障。 2.体育课程资源的概念与分类 由于我国对课程资源的研究起步较晚,尤其对体育课程资源的研究较少,在此列举几个有代表性的研究进行分析阐述。 徐继承等在《论课程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一文中指出,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包括教材以及学校、家庭和社会中所有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各种资源。课程资源既是知识、信息和经验的载体,也是课程实施的媒介。 课程资源指的是富有教育价值的、能够转化为学校课程或服务于学校课程的各种条件的总和。吴刚平博士对课程资源的理解具有代表性,他认为广义的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西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的硕士研究生韦颂在其硕士学位论文中套用吴刚平博士对课程资源的定义,对体育课程资源进行了广义和狭义的界定。广义的体育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体育课程资源仅指形成体育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 体育课程资源有多种分类方法,如按存在方式可分为显性与隐性资源;按空间分布可分为校内与校外资源;按性质可分为自然与社会资源;按存在形态可分为物质形态资源和精神形态资源等,当然各种课程资源的划分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只是为了研究的需要,各资源之间不是对立的,而是交叉的。每一种资源都有其直接和间接的功能与作用,本文突出了课程资源对实现目标的相对直接的作用和效果。 至此我们对课程资源以及体育课程资源有了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在这里我们使用相对广义的体育课程资源概念,指的是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的因素来源。 三、利用课程资源实现多元体育课程目标的主要途径 体育课程目标包括五个学习领域,实际上由两条主线组成,一条是身体活动主线,另一条是健康主线。身体活动主线包括运动参与和运动技能;健康主线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 1.身体活动主线的主要实现途径 要想使学生参与到运动中来,单凭体育教师的力量是不够的,还应注意和开发校内外一切有利于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的人力资源。在校内应利用班主任、有体育特长的教师、学生和校医等兼任部分体育教育任务,使学生参与到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中,发挥校内体育特长人士的作用,促进体育课程的深入开展;在校外应该充分利用社区体育指导员、社区体育特长人士和家长的帮助,使学生积极参与到社区体育活动中,并得到家长的支持和督促,以多渠道实现体育参与的课程目标。 运动技能的形成主要依靠体育显性课程的教学,显性课程是学校范围内,按照教育目的和学校体育目标,以直接的、外显的方式来实现体育课程目标,体育显性课程以体育科学理论和实践为依托,根据教学需要和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选择和排列适宜的显性课程资源为教学内容,组织起体育学科体系,保证了全体学生掌握基本的和系统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从而达到实现课程目标的目的。 2.健康主线的主要实现途径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其充分显示了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提高为目标,关注学生健康意识和锻炼习惯的养成,强调要将学生的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然而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并非一朝一夕和几堂体育课可以实现,它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这需要综合利用一切有利于目标实现的体育课程资源。 (1)利用隐性课程资源实现健康目标的途径体育隐形课程资源是指以间接、内隐的方式,通过非理性经验如学校和社会风气、师生关系、价值规范、情意表达、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等对教学活动施加影响的课程资源。重视体育环境对学生的潜在作用,使学生获得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感染。体育隐性课程传递给学生的教育经验是广泛的、非理性的、非知识性的,这种影响不仅涉及到认知,而且更主要地涉及到观念、情感、意志、道德、情趣等方面,不仅与生理有关,而且与心理、道德、文化有关。其广泛存在于学校物质与精神文明环境之中,时时处处对受教育者产生影响。体育隐性课程常常以无意识的心理活动机制使学生摄取有关的教育经验,在自然、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得到长期熏陶,教育手段具有非强制性,效果持久,它对学生的影响往往触及心灵深处,能使学生留下深刻的记忆,乃至终生难忘,这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锻炼习惯的养成具有持久和深刻的影响。 (2)利用体育设施资源实现健康目标的途径 体育场地、器材是加强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增进学生健康的物质保障。国家已制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体育器材设施配置目录,各级学校应加强落实,保证设施资源的合理配置。教育环境中齐全的体育设施配置、体育器械的多功能开发、器材的改进与研制以及场地器材的合理设计与布局都将作为一种信息存储于有形的载体中,受教育者会不自觉地吸收这些信息,接受美的熏陶。 (3)利用运动项目资源实现健康目标的途径 现有的传统运动项目资源十分丰富,但大多是以竞技为主,为适应和满足中小学的实际需要,各级学校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身心发展情况对运动项目进行改造,简化规则、简化技战术、修改内容、降低难度等,这是课程设计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重要方面。 对于野外生活、轮滑、休闲体育、瑜珈等新兴的体育项目应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加以选用。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体育文化源远流长,这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应当大力开发和利用的宝贵资源,如白族的山羊、朝鲜族的荡秋千、蒙古族的摔跤等。 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的可利用资源还很多,如自然地理课程资源、体育信息资源等,在这里不再一一详述。总之,各级学校应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利用、改进、挖掘有利于课程目标实现的体育课程资源,落实素质教育精神,增强学生的体质。
Ⅳ 如何制定体育课的教学目标
新课标下制定体育课的教学目标方式有两种:1.按照水平来制定。体育课共分五个领域(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一般只选其中三个即可。因为选择的教学目标越多越难实现,所以必须按照符合水平条件制定教学目标。2.按照学生的发展观(包括认知,技能和情感)来制定目标。
比如在教学目标制定中,不光要写清楚教的内容,关键还要把教学重点写清楚。如:上立定跳远课要制定教学目标。立定跳远看似简单,其实做好它并不容易,它分起跳,腾空,收腹,落地四个步骤,光一节课不可能掌握,因此要根据所学课时来制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Ⅵ 如何有效开展体育课室内教学课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如何有效开展体育课室内教学课题研究的开题报告帮你就是的,一份完整的.
Ⅶ 体育教学的目标是什么
体育教学目标是单元教学目标的下级目标,它是体育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教学结果和标准。也叫课时计划。
体育教学目标是单元教学目标的下级目标,它是指一节体育课中教师预期达到的教学结果和标准。
它包含五个方面,即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
(7)室内体育课的研究目标扩展阅读:
教学特征:
(1)行为主体是学生;
(2)必须将教学任务细化为可操作可测量的目标。如:原地运球30次、说出两种交接棒的优劣等。
(3)使用陈述性语言。如:掌握单手肩上投篮的动作要领。
(4)要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目标作为体验性目标来陈述。如:学会与人合作交流,体验运动快乐。
Ⅷ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领域目标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一、体育(与健康)课程方案设计的三种途径
众所周知,世界上各个不同的国家在其社会发展的不同的特定时期,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程方案的设计通常有着一步到位、全权委托和分部到位的三种不同途径。
我国在新的体育《课程标准》颁布以前,各个历史阶段所颁布的体育《教学大纲》都具有详细的规定:第一,提出了体育课程的任务和要求;第二,规定了体育教学内容的分类体系和时数比重;第三,进一步对不同学制阶段的具体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作了相应的说明;第四,对体育教学计划和考核都作了明确的交代。那么作为体育教师来讲只需要照章办事,对号入座就可以了。当然,体育教师所要做的具体事情就是在体育《教学大纲》的规定下,制定的仅是全年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进度和课时授课计划,最后按照教学计划来进行教学,这就是一步到位的途径。这一途径的缺点是对教师的约束力过强,灵活性不足,标准化、程式化的课程方案使课程模式显得十分单一,学生的个性与能力在教学中难以得到发展,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中也难以得到体现。
设计体育课程方案的另一种途径是全权委托。例如,美国、日本等国家他们就没有制定全国统一的体育课程标准,那么作为各种体育课程方案来讲可由各地方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或一些课程专家们来制定,体育教师不仅可以从中选择,而且可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大幅度的修正。这一途径的优点是极大的发挥了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但缺乏国家对教育的基础标准要求,并且对教学条件及教师的业务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我国新的体育《课程标准》颁布与实施实验后,基础教育阶段实施的是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这种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实质上实施的是分步到位的办法,即:第一步,由国家制定体育《课程标准》,规定体育课程的思想理念、体育课程的目标和体育课程的实施要求等;第二步,实现“一纲多本”,编、审分开的教材编写制度;第三步,学校选择体育教科书,确定学生学习体育教材的范围,提出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方案和在实施中的基本具体要求;第四步,教师根据本校的实际条件(自然环境、运动场地和器材等),最后再制定体育课程实施方案,包括体育教学计划。
在体育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一步到位的途径能使教师只要解决怎样教的问题,至于教什么内容基本上是统一规定的。而分部到位的途径能使教师不仅要解决怎样教的问题,而且还要使教师解决具体教什么内容的问题,因此教师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就更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至于全权委托的途径,虽然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能够得到充分发挥,但是针对我国目前的实际状况和各地区学校的具体条件来讲,目前实施起来还尚有困难。
二、高中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设计的步骤与内容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设计的准备:理解新的体育《课程标准》的思想理念和目标体系,联系本地区、本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条件,针对实际情况对体育《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进行整合,把课程目标转化为便于操作的学习目标。具体做法是:
第一步,了解新的体育《课程标准》的规定范围。高中阶段体育(与健康)课实行的是学分制,即18课时为1个学分,总共11个学分。其中健康教育系列课占1个学分,田径类占1个学分,上述两类为必修。其余9个学分可以从选修的球类、体操类、水上或冰雪类、民族民间类、新兴运动类五个系列中选择学习。在每一个系列中,列出了各种学习模块,供教师选用。
第二步,提出本校体育课程的具体实施内容。作为必修的学习系列,基本上按课本的要求上课。在此基础上,学校要组织体育教师从体育《课程标准》范围内作为选修的五个系列中选择若干个学习模块作为选修教材。由于高中阶段在实现体育《课程标准》中的“五个领域目标”的同时,还提出了“使学生形成稳定的爱好和运动专长”的要求。因此,作为重点选择的运动学习模块应当实现少而精。一般情况下,在高中阶段的三年中优选2~3个运动项目进行学习比较为宜,即:从系列中选择2-3个模块来进行学习。由于选择的模块较少,因此每一个模块的教学课时数就相对较多,有的模块的教学时数甚至可以达到一个学期。因此,像这种对某一运动项目进行较长时间的教学,在通常情况下一般都采用较大单元来进行授课。但是在这种大单元的教学中,有时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适当的安排几个小单元进行组合来完成系统的完整教学,当然其安排的内容应当是与此大单元相关的。那么,在教学中作为没有被选为重点教材的其他运动系列和运动模块,也可以安排一些内容作为小单元教学来介绍。
三、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的具体方法
在高中阶段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中作为必修课程的健康教育系列,既可以把18课时集中在高中阶段的某一个学期来实施,也可以把它分散在三年中的各个学期里来实施;作为必修课程的田径类系列来讲,教师可以从中选择必要的学习内容,既可以独立构成教学单元,也可以把它作为选项教学单元中的副项教材。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具体实施方案的基本思路是选项教学和单元构建。具体要求是:第一,一般情况下单元可以和体育《课程标准》中的学习模块相对应。例如,球类教材系列中它包含了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等学习模块,教学时教师可以选择其中的某一个学习模块为基础,来构建单元教学计划进行组织教学。第二,以单一教材模块构建的教学单元。这种以单一教材模块构建的教学单元,它有利于在高中阶段对学生实施选项教学,这是作为重点的教学单元,因此它的授课时数就较多,一般采用由若干个小单元构成的大单元来进行授课。第三,在选择各个学习模块时还应当处理好基础和选项之间的矛盾,因此在选项教学单元中,还应当配有其他的教材,实现主、副项搭配。作为副项搭配,教师可以按照如下思路来实施:①追加。这是指主项教材的延伸。例如:在篮球教学单元中,为了提高学生篮球的专项运动耐力,教师可以追加有氧跑步练习来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②诱导。这是指对主项教材学习前的必要准备。例如:在篮球教学单元中,教师为学生能掌握好自我保护的动作,先安排学习一些前后滚翻的动作进行练习。③补偿。是指对学生在运动与
发展的练习中所忽略的部分进行补偿。例如:在篮球教学单元中,安排一些上肢的支撑和悬垂的运动项目来进行练习,以提高学生的上肢力量。④准备和放松。这是指在准备活动和放松运动中增加的一些辅助项目,例如:学习专项运动项目前的热身活动(过度阶段)和专项学习后的恢复放松活动。⑤拓展。这是指在篮球教学单元中增加一些其他练习来调整学生的学习情绪。第四,由于我国各地区基层学校的条件和教师的师资力量差别极大,因此必然要采用不同的教学组织措施。为使学生能在一定的范围内对运动项目进行选择,所以一般采用几个班同时上课,打乱班级界限,按运动选项重新组织编班;也可以在班内提出2~3个选项进行学习,学生按所选择的运动项目来实行分组,而在授课中教师实行A型授课制。但是,在我国条件比较差的边远地区的学校里,教师可以按其具体实际情况来进行授课。为了发挥教师的运动专长,当然还可以让教师有针对性的按自己的专长来担任某类教学单元的授课,实现教师按单元轮换教学(教师实行B型授课),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也能大大的降低教师备课的工作量。
四、结束语
高中阶段设计体育(与健康)课程方案,以分部到位为基本设计依据,以选项教学、单元构建为基本操作思路,必然会产生多种多样的内容构建和组织措施。另外,也必然会产生体育课程模式的多元化,这种多元化模式的出现,将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形成运动专长,将有利于教师发挥创新能力,也将有利于使每一所学校的体育形成特色,这对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进程必然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