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浅谈小学体育教师如何提高体育科研能力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规律,采用言传、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健康成长具有导向、动力和保障的作用。谁都知道少年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希望,可是近几年青少年犯罪率呈上升趋势,令人触目惊心。小学的孩子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和思想品德逐步形成的时期,但由于年龄小、知识少、阅历浅和缺乏社会生活经验,是非观念模糊,对人对事缺乏明辨能力。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很大的模仿性,同时又有很大的可塑性,容易接受外界的各种影响。正如俗话说的嫩枝易弯也易直。因此我认为加强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首要任务。德育要从小抓起,从道德修养的过程看,道德判断、道德行为都有一个发展过程,就跟上台阶一样。小学生正处在人生的起步阶段,在此阶段要加强基本的道德品质的培养,注意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后,再逐步提高理性认识,以理论指导道德行为,并为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打下基础,这对他们的一生怎样做人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为把他们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抓住时机开展小学生的德育工作,这是十分有必要的。对小学生开展德育工作可从以下手:一、在班级中建立良好的德育氛围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建立良好德育氛围的基础。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建立良好德育氛围的基础。小学生的心理常常是他喜欢的人,就很认真的听他的话。而要做的这些,教师必须对学生要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多一份爱。以前由于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老师以权威的角色出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老师是真理的化身,是圣洁的代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时其灌输的痕迹明显地拉大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枯燥的说教只会让学生昏昏欲睡。新型的师生关系应是参谋与伙伴的关系。师与生是平等的关系。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无论在课堂上也好还是德育活动中都要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让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如让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通过讨论、辩论等形式促使学生思想进行斗争、碰撞。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路,珍惜学生思维中的合理因素,不阻碍学生思维火花的迸发,让学生说出真实的想法。通过讨论交流,学生提高了辨别是非的能力,而其中的道德认识不是由教师强制灌输的,而是学生自身内化的结果。新型的师生关系的核心是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致的爱。只有真正心中有学生的教师才会真正地尊重学生,才会在进行德育活动的时候做好学生的伙伴,当学生有错的时候不是一味地苛责,而是宽容、理解和帮助。 2、给学生以积极的德育期待是建立良好的德育氛围的重要途径。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灵接触的过程,教师的期待效应是师生间真挚感情的体现和外露。教师的期待是教育过程中是一种潜在的、暗含的力量。心理学的研究不止一次的充分证明了这种期待的效应。要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体现德育的实效,教师应有效地运用这种期待,使之发挥出这种力量的强大,这也是建立良好的德育氛围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利用班中的公开场合向学生施以对班集体整体的期待。希望他们能成为一个团结的、坚强的、向上的集体,并以身作则,处处把自己看作是他们中的一员,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如在班会上,我常常动情地说:我们班是个温暖的大家庭,这个大家庭的每个成员都是兄弟姐妹,在座的每个人都应该看作是这个家中的一分子。这些话激起了学生情感的共鸣,在学生的心中唤起了对集体的爱。在运动会上班上的运动员们都努力为班级争光。为班级争光、我是班级的一员这些观念开始扎根于学生的心中,团结、集体荣誉感是学生取得成绩的原因,这说明对学生的期待开始发生效果,学生和教师最终在情感上达成了一致。有时候我也故意给我的学生戴戴高帽子子,比如一个很调皮的孩子,我常告诉他其实他很能干,在老师眼里你很棒,只是偶尔犯小糊涂,老师希望他减少犯糊涂的时候,孩子听后触动很大。教师对学生予以期待会使学生感到教师对他的关心,从而激发他的上进心。这期待产生效应的基础是师生间的信任。信任教师是与学生沟通的起点。有了信任才有爱,教师的信任可以给学生以鼓励与勇气,激励学生不断向前。只有教师的信任才能激起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才能向教师敞开心扉,袒露自己的内心世界,这样,德育才能取得实效。尤其是小的小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感较强,教师亲切的话语更能拉近师生的距离。在教育学生中不难发现那些感觉老师给予厚望在他身上的孩子,对于老师对他们的看法更加在乎,也更愿意听老师的教导。二、利用学生集体对学生进行教育。根据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学生集体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有着重大的影响,其影响力一定程度上大于教师的作用。教师要通过组织集体来影响学生。 1、确定班集体的奋斗目标,逐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小学生对班集体的概念是随着集体生活的扩大与丰富的开展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有实践证明,将德育的要求化为一条条班级的具体的奋斗目标,可以激励全班学生向着目标奋进,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和集体同呼吸、共甘苦的,通过集体的力量培养起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受到德育教育,这无疑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2、通过少先队组织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少先队工作是学校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着重组织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少先队活动中强调学生既是受教育者,也是教育者,发挥他们的自主性,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在一次次的实践中不断体会,从而把德育的要求化为自身的品质。如:通过对集体生活的体验,培养他们热爱集体、勤奋学习的品质,通过对父母辛苦和家庭生活的体验,培育他们孝敬父母、热爱劳动的情感,通过参加主题班队会活动,培育他们开发自身潜能、不断追求进步的动力,在活动中得到体验和收获,从而达到德育教育的地步。少先队不仅是学校工作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的群众组织,面对全体学生,学生的主要特点是以他律为主,他们对自己的评价主要是以具体的、外部的行为表现为依据。一年级学生尤其向往加入少先队组织,这时,给他们树立具体的德育目标,学生都能按目标来要求自己,一定十分积极踊跃地付诸于行动。通过一条条具体可行的措施使每一位学生可以对照自己执行。在少先队活动中设置一定的道德情境,提供一些具体的范例,有助于帮助队员理解道德要求。如对于年龄小的学生可以从生活中的小事入手,学生一比较,就明白了该怎么做。可以从孩子喜欢听的故事入手,《西游记》是小学生百看不厌的文学作品,现在更是用动画片、精美的画册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教师用猪八戒丢西瓜的故事就可以引发学生的讨论,让学生明白不能乱丢果皮纸屑的道理。同样可以注意运用学生之间的榜样的作用,记得在新生入学的时候,对于课前准备的训练我采用了表扬准备充分的孩子,激励其他孩子向他学习的方式进行的!三、结合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1、在教学中开展有关行为习惯、思想品质的讨论。课堂也是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每一门学科都有其可挖掘的德育因素,就拿语文学科来说,在教材中有许多含有行为习惯、以及思想品质等德育素材的课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课堂教育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目前,小学生所使用的语文教材为语文与思想品德合科教学,这就要求将语文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融为一体。在如数学的计算教学在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优良习惯;体育在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能够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拼搏的信心与勇气。在教学中,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和教学目标,有的放矢地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在课文学习的同时受到道德的熏陶,让学生充分地参与有关行为习惯、思想品质的讨论,从而提高自身认识。 2、结合自身进行比较,提高小学生的德育意识。小学生在道德知识的理解上是从比较肤浅的、表面的理解逐步过渡到比较精确的、本质的理解。低年级小学生的理解往往是肤浅的、表面的,具体性很大,概括水平很差。在课堂教学中,有的课文还要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行为指导,引导学生实践。如在教学《棉鞋里的阳光》时我引导学生学习小主人翁也为家人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学习《失物招领》一文时让学生找找自己平时有没有也丢什么,课后找回这些东西,并提醒他们以后别丢了这样既明理,又导行,让学生结合自身进行比较,确立明确的导行目标,构建课堂多维交往结构,采用小组讨论等方式,就可以满足小小学生交流的欲望,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学生之间的相互教育从而产生德育效能。教师可以在设置道德情境的前提下,让学生通过纵向比较:看自己是否比以前进步,或者横向比较:看别的做得好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自己是不是和别人做得一样好,在比较中,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总之,学生的道德品质是从无到有,从外部调节到内心自觉,从低级到高级逐步发展起来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效地对小学生开展德育工作在小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发展上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学校德育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B.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论文范文
学校是学生在其成长过程中小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的场所,教师对于学生的责任小仅仅是传授其学习方法、教授其所应掌握的知识,还应在自身教学过程中完成对于学生品格,即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自身坚强性格的培养、锻炼。德育教育作为学生思想品德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学生诚实、正自品格的健康形成有着小可忽视的作用。
体育教学作为当今素质教育改革中的重点内容,对于学生素质的提高、自身体格的强健,发挥着小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随着学生应试压力的逐渐增大,体育教学小仅从生理方而强健学生体魄,坚实学生适应高强度学习压力的身体条件,还在一定程度上培养、锻炼学生的性格品质。
在体育教学中,增强德育教育的渗透,将体育教育和德育教育有机结介起来,在体育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将其有机结介的产物转换成学生自身的坚强品格,有力发挥着教师的无法替代的育人价值,对于学生自身成长、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
一、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的原则
德育教育在教师教学环节中的渗透,是具有一定的原则的,自目的德育教育渗透,极易让教师使用说教式的教学方式,一味地使用这种教学方式对于正处于发展阶段的青少年,会使其降低对教师的喜爱程度,从而降低对教师所教课程的兴趣,甚至会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导致厌学情绪的产生。
体育课程作为学生最为喜爱的课程之一,教师对于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一定要把握好一定的原则,充分发挥德育教育对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基础建设作用。
1、体育教学优先性原则。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充分分析课堂教学内容与自身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的切介度,找准切介点,在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传递给学生,使其在潜移默化中产生对于学生的影响作用。如果,在教学内容与德育教育之间没有介适的切介点,教师切小可忽略自身对于体育教学的责任,只顾一味地对学生说教。要把握好体育教学优先性的原则,认真履行自己作为体育教师的责任。中学生在日渐紧张的学习氛围中,本就对体育课有种释放压力、充沛能力的期待,教师小用因为暂时找小到德育教育与体育教学的切介点而感到焦急,因为体育教学本身就对学生坚强性格的陪养、锻炼有着独特的积极作用。
2、德育教育时效性原则。小断强调德育教育在教学环节中的渗透,最为重要的原因是,在教学环节中的德育教育,是以学生实践为基础的。学习本身就是一种自身实践的活动,在教学中,学生对于某件事情有了了解、体会之后,教师无形中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更具有效性,这是说教式德育教育的教学模式所无法匹及的。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教育一定要具备时效性,即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一定要具有及时性,让学生在特定的条件下,加深对德育教育的理解、感悟。
3、德育教育实效性原则。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其对于学生的教育一定要符介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架构和纪律状况等。例如,某位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于德育教育所渗透的内容是强调人对于社会的适应性。从笔者的角度来说,我认为这是小介适的,我们小能否认这一内容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性,但是中学生还属于未成年人,对于接触社会,还需要再过一段时间。可能这一内容放在高等教育教学中,对于即将踏入社会的青年来说,其是极为介适的。但是相对于思想较为单纯的中学生来说,这一德育教育内容可能言之过早。所以,在体育教学环节中的德育教育渗透,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定、纪律状况等各种因素,选择具备实效性的德育教育内容。
二、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的方式
中学生在年龄特点、身体协调能力、身体灵活性等方而都具有一定的优势,所以中学阶段的体育教学,其教学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渗透,可根据实际具体的情况来进行科学介理的选择。
1、教师通过自身模范作用进行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无论学生的年龄大小、受教育程度,父母和教师的模范作用一自都会发挥着其独特的影响。中学生正处于塑造自身品格的发展阶段,良好的榜样形象对于其思想建设等方而都有着小可忽视的影响作用。所以,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注意自身的形象,发挥自身作为教师的模范作用。
比如,在上课时,教师严格遵守课堂时间,小迟到,这对于教育学生遵守时间,培养其守时观念有着积极的作用。
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上课场地、使用器材等进行介理女排和有效检查,这也在潜移默化中渗透着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培养学生做事认真、负责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2、利用体育教学独特的教学方式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
体育教学的场地一般是在户外的学校操场,教学的场地范围较广,教师可能在对于学生的组织、纪律管理上有一定的难度。但是,这对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是一个良好的相L会,既具有时效性,又具有实效性。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列队、集介、行动等方而严格要求,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女全意识、遵守秩序等的德育教育,强化学生遵守组织、纪律管理的观念和意识。
三、总结
体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内容,其对于学生强健体魄的锻炼、坚强性格的培养,有着小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德育教育作为学生思想建设的基础内容和前提条件,对于学生自身素质的形成,也具备着小可忽视的影响。在体育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将体育教育和德育教育有机结介,逐步转化为学生诚实、正自的品格,这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重要的积极影响。但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把握德育教育渗透的原则,运用介理科学的体育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渗透,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培养、锻炼其品格,使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发挥出更好的育人作用。
C. 浅谈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融入德育
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在教给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回还应加强答体育教育,做到使学生强体魄、长知识、增技能。而德育与体育又是学校教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教学中贯彻德育,应该做到以学生为本
D.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小学体育老师论文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小学体育老师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搞好教育教学,不断学习、钻研业务,改进教学教法,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成为一名品质高、业务精的教师。同样作为一名体育教师,也应具备这些方面的条件,或努力使自己具备这些条件。
通过多年的教学和带队业余训练,我认为要想成为一名好的合格的体育教师,必须从这两个方面来提高自己。
作为一名从事体育教学的体育教师,首先必须能胜任体育教学工作。教师的教学能力往往反应这个教师教学水平。正如我们常说的那样,上好一节课容易。但要上好每一节课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地提高自己,需要不断地更新知识,钻研教学教法。由于体育课所具有的特殊性,它通常是在室外进行和完成的,教师和学生处在动态中,往往就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这就会对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组织能力提出考验和提出要求。例如:我们给一个小班上课,往往会很容易很轻松地完成了教学目的和任务,学生也能容易完成和掌握。但如果给一个纪律差的平行班级上课,教师不能很好地组织或教法不当,也许就会出现另外一种情况了。同时作为课任教师必须要了解所任课班级的情况,甚至要了解大部分学生的情况,因为这些班级中往往会有一些在成绩或品质道德上存在一些问题的学生,上课中出现在他们身上的问题,作为教师必须要妥善、正确地解决,如若不然,那你的课就很难继续进行下去,甚至会影响下堂课。作为教师,你又必须是一位正直公平的人,随时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言传身教。身正为范,这一点很重要。同时要树立威信,还应具有一定的亲和力。这样学生才会接近你,接受你,喜欢你。所以说要做到这些,确实不容易,这也正是我需要努力的地方。再有就是一个班级课中纪律又会和班主任有着莫大的关系。一个严格纪律的班主任会对其班级其他课中纪律起着很重要作用。如果班主任能与课任教师协调配合起来,那么对教学会起到一个很好的效果。
由于新的课程标准的实施,在教学课改中必须体现这一目标。同样在体育中也应体现,但由于实际情况中,受到学校规模大、班级多、班额多,场地、器材、安全等诸多因素制约,就不能像其他课目那样明显了。
其次,训练竞赛。作为训练是培养人才、锻炼身体;作为竞赛最终目标是取得好成绩和胜利。但作为竞赛前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在学校业余训练中教练员的水平尤为重要,训练并非都能出成绩或出好成绩。真正好的教练员应该是通过努力学习,总结经验,不断摸索。从最初的选材,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或科学系统的训练方法,把只具有一般运动水平的学生通过训练达到较高运动水平,运动成绩有显著提高。作为教练员必须是务实的,只能通过自己训练培养运动员,而不能弄虚作假,旁门左道,借别人之手行自己之名。这决非我所认同。
所以,我认为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必须做到以上几点,应具备一个教师最起码的职业道德,不做规定以外的违反师德的事。这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应该遵守的信条。
E. 小学教师的德育论文 浅谈如何对小学生进行德
积极参加学校等组织的教学评比活动。重视比赛过程,找到自己的短处就找内到了成长点。自觉容反思: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这样能把教师从一个台阶带向新的台阶。教学前反思前瞻性如何?教学中反思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与调控,教学后反思是批判性地去发现和研究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这样才能克服被动和盲目,提升教学水平。 123
F. 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浅谈
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在教给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还应加强体育教育,做到使学生强体魄、长知识、增技能。而德育与体育又是学校教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教学中贯彻德育,应该做到以学生为本,这样,才能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系统地构建德育的环节。通过把学生推上德育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到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总结。教育者退入后台,只做点拨,不做指令,尽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前提下,把德育本身的目标与体育学科教材所含的德育因素,自然、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那么具体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的渗透呢?现总结以下几点:
一、教师应树立榜样,真正做到言传身教
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教学中,讲解清楚、示范规范、言行一致,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亲其师,信其道”、“身教重于言教”。这两句话同样证明良好的德育形象在课堂教学中的深刻意义。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既要有一般教师计策严肃的风度,又要充分体现其职业的特点——健康而朝气。通过教师的仪表来感染学生,并增强学生对仪表美及其重要作用的正确认识。
教师用语要文明、简练,应是有较强的逻辑性,幽默是可取的,但切忌低级庸俗。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来影响和感染学生,使学生养成文明用语的良好习惯。因此,我认为体育课堂教学时应做到“六规范”:规范语言——使用普通话和文明用语;规范示范——动作正确,熟练优美;规范板书——字迹工整,格式正确;规范仪表——衣着合乎运动特点,精神饱满;规范行为——举止大方,谈吐得体;规范环境——教具摆放有序,场地设计合理优美。体育教师严于律己,率先示范,带动着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教师应尊重、关心并严格要求每一位学生
教师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既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表现,又是一种教育手段,在塑造学生的灵魂中是一种巨大的力量。特别是对那些能力较差、组织纪律较差,以及不重视体育学科学习的学生要耐心帮助,决不能用讽刺的语言刺激他们,侮辱谩骂学生。在教学中应创造机会给技术水平较差的学生锻炼的机会。
教师关心并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来说虽是外部条件,但能促使学生内心产生积极的情绪,从而转化成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内部动力,培养学生对人、对事的正确观念。
三、灵活运用教材,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灵活使用教材,科学组织教法,以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结合起来,尊重人格和自主性,利用课堂的组织教法中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注重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以及热爱美、鉴赏美、表现美的情感培养,促使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四、注重教学评价,多给予学生表扬与鼓励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敏锐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鼓励。在运动之前用适当的语言鼓励和表扬,使其放下心理包袱,轻松地完成运动,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对进步学生鼓励,培养他们的责任心、荣誉感及自觉学习、刻苦拼搏的精神。批评时,根据学生心理,把批评放在赞扬之后,可取得很好的效果。在批评时应做到:不伤害孩子的心理和身体;言行避免粗暴;就事论事,不以孩子为发泄对象,既往不咎。总之,针对小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体育教师应注意说话的种种机智与技巧,使学生自觉接受批评教育,从而朝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学校体育运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丰富而积极的教育功能。体育是培养学生品格的良好场所,体育可以批评错误、鼓励高尚、陶冶情操、激励品质。事实证明,在教师的主持引导作用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身心方面的影响,就能发挥体育运动自身积极的教育功能。小学体育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思想、理论与观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人民,遵守纪律、团结奋进的集体主义精神,尊重他人,诚实、公正、谦虚、礼貌的高尚品质;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自信心和拼搏进取精神及顽强的意志品质;还可以培养学生豁达开朗的性格和不服输等良好的心理素质。小学体育教学应以“育人”的目标出发,坚持站在“育人”的角度备课,将“思想品德”的内容寓于整个体育教学之中,提高学生自身心理素质,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培养独立的从事科学体育锻炼的能力,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