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农村体育的发展特点及规律
农村体育主要特点是:活动项目多样化、乡土化,活动时间农闲化,活动形式分散化。
农村体育发展规律是:运用简易体育设施和器材,或者依托自然环境,通过符合农村地域环境特点的传统项目、乡土项目或者形式灵活的现代项目来实现强身健体、休闲娱乐、社会教育、社会交往。
B. 农村体育 概念
中国城市和农村的差别,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都有体现,体育也不例外。虽然中国大量的顶尖运动人才来自农村,但体育活动本身在农村却还谈不上兴旺。
“(体育)这一块和城市相比是落后的,这是种种因素造成的,包括农村体育设施和经费的不足,农民业余时间少,组织程度不如城市。”
刚才讲话的是曾任中国农业部部长的全国政协委员陈耀邦先生,他现在还担任中国农民体育协会主席。根据中国农民体育协会的估算,拥有至少一块标准运动场地和体育设施的行政村只占中国全国村落总数的不到五分之一,而且这些村庄大多集中在东部富裕地区。
不过,勤劳聪明的中国农民善于克服场地和设施缺乏的困难。陈耀邦介绍说,许多农村都在因地制宜开展体育运动,把体育设施和生产设施结合在一起:
“比如在湖北,(他们)把篮球场和晒场结合在一起,搞‘两打两赛(晒)’活动,一箭多雕。”
农忙晒谷子,农闲打篮球——简易的运动场地成为生产和休闲的中心。这样的现实图景,对另一位全国政协委员、曾任中国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的张发强先生很有启发,:
“(农村体育设施可以)不要建太大,就建一个灯光球场、一条健身路径,里面包括乒乓球台。农闲时候可以综合使用,晒谷子、纳凉、办文艺晚会、开大会、放电影等等。这样就把体育和文化设施结合在一起。”
在陈耀邦看来,无论场地设施条件如何,体育活动这几年在中国农村的开展情况,总体还是不错的。体育活动一方面能增强农民体质,提高生产能力,另一方面,对于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也大有好处。
“在农村现在有个共识,增强农民体质、开展体育活动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很多地方举办有特色的竞技活动,比如舞龙、舞狮、龙舟和拔河,也有现代的,比如篮球、乒乓球,这些活动是很凝聚人心的。村民总会向着本村的选手,很自然地调动了大家为集体争光的情绪。这种集体荣誉感对于激发群众热爱本村、热爱集体很有作用。大家拧成一股绳,这种思想在农村活动里,体育是最容易做到的。”
陈耀邦认为,除了凝聚民心,体育活动还能帮助净化农村的社会风气。
“(农民)参加体育活动多了,不论是玩还是看,他就不会去搞歪门邪道了。据我们知道,凡是体育活动开展好的乡镇,一般来讲很少有赌博。(人们的)心思不在那里(赌博),有很多活动吸引着他,他很自然就爱参加体育活动,(从而)兴趣转移了。”
体育活动的好处确实不少。要想让体育活动在全国农村普遍开展起来,国家的投入与支持必不可少。因此,张发强委员提议,在目前中央财政已经比较雄厚的基础上,应该加大对农村体育设施的投入。他了解到,国家改革和发展委员会今年计划拿出3000万资金用于农村体育设施建设,他建议国家体育总局也从彩票公基金里拿出相应资金,扶持农村体育事业。
“我认为中央财政(规模已经)以千亿计算,(已经很大了,)能否拿出一点,像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那样,也搞一个农村体育村村有。只要资金规模达到1到2亿,年年做,我相信五年之后,(全国)每个村都会有(体育设施)。”
资金很重要,政策更重要。中国政府在规划未来五年工作时,着重指出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教育、卫生、文化等农村公共事业建设。而张发强和其他十几名全国政协委员联合提议,在建设农村公共事业中加入“体育”的内容。
“如果(政府)能接受这个提议,那对于建设新农村来说,是最容易起步、最容易被人民看到的。我们如果能以此为突破口下手,那么收效会比较快。”
C. 如何发展农村体育。
1、加强新农村体育文化建设。加大农村体育文化的宣传力度。使农民澄清错误认识,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在农村地区形成一个良好的健身环境。使参与体育锻炼成为农村居民的自觉需要。
2、健全农民体质监测体系。健立健全国民体质检测体系,可以为农民群众参加体育锻炼提供科学依据。各省、区、市体育行政部门要为农民进行免费体质测定。同时应组织义务开展健身指导和健康咨询服务。
3、加强农民工和流动人员的体育管理。各地政府应根据当地经济条件以及教育、卫生等项事业发展的规模和水平,把农民工体育的发展纳人到农村文化教育事业的总体发展的规划中,制定切合实际情况的农民工体育发展规划。
4、完善农村体育基础设施。发展新农村体育事业应以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为突口,结合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农村现有公共设施。另一方面,多方筹措资金。第一,加大政府体育资金投人向农村地区倾斜的力度。第二,以体育彩票公益金为引导,刺激农民体育消费。第三,积极鼓励社会资金投人新体育文化建设。第四,鼓励农民自筹资金发展新体育文化。
5、加强农村体育指导员培训。借鉴国外大众体育指导员发展的经验,立足中国国情,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体制。建立和发展农村体育职业教育、成人体育教育体系,是有效地开展农村体育人力资源培训的重要途径。
6、完善我国新时期农村体育法制建设。努力完善我国新农村体育法律法规体系。1995年我国《体育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体育法制建设进入了新阶段,特别是体育立法,出现了空前的大好形势。
D. 发展传统体育文化与振兴乡村的联系
两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发展传统体育文化,可以促进乡村体育产业发展,带动乡村旅游。振兴乡村可以让乡村富起来,有能力弘扬体育文化。
E. 当代中国城镇社区体育发展对农村体育发展有何意义
城镇社区抄体育是城镇体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对提高城镇居民的体育文化素养和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对城镇居民的社会心理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如 此,中国整体人口素质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占 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城镇是连接城市和农村的桥梁和枢纽,它的集聚和辐射作 用对周围的农村有着强烈的影响,中国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将从城镇开始,中国农 村人口的体质增强将从城镇居民的体育价 值观的转变和体育锻炼观念增强开始。城镇 的体育和健身已成为关系中华民族整体素 质的关键环节。
F. 如何充实农村体育文化
农村体育现状:由于农村各级考核指标首先是经济指标,其次是维稳·计生等其他工作。体育事业·体育活动在农村开展情况确实不很理想;特别是在村一级开展活动就更难。其原因有:村级经济薄弱·村民意识淡泊·无活动场所设施·领导不重视。
2改变现状:首先要引起领导的重视·再就是激发村民参与热情·加强宣传力度·加大资金投入·提供场地设施。
G. 农村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
论文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我国农村学校体育的现状、特点及问题做了全面性的分析,从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出发, 阐述了在新农村建设形势下我省农村学校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以促进农村学生健康为目的的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对策。
1前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教育的改革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尤其是在城市中的学校,许多中小学已经建有体育场馆,建有塑胶的运动场地,体育教学的环境非常的舒适,但是广大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师却仍在为体育教学条件发愁。在有些农村学校几乎没有什么体育场地和器材。为了适应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的要求、农村学校和体育教师要怎样结合学校现有的实际情况, 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内外的体育场地设施资源, 为教学服务, 让每个农村学生能够健康成长,是农村教育主管部门和体育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2安徽省农村学校体育的现状
2.1体育课开课率不足
根据我国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和体育法,学校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必须德、智、体全面发展。农村中小学校也必须开设体育课,开展体育活动。然而根据调查目前我省广大的农村学校中有众多的学校体育课开设的很不规范,有些学校开设的课时不够,有些山区小学就根本没有开设体育课。
2.2体育师资缺乏,教师队伍不稳定
农村学校体育工作, 没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师资队伍, 显然是空泛之谈, 目前我省在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中做出了大量的工作, 但因人口众多, 教育规模大, 仍然不能满足广大农村学校的需要, 加之学校编制等问题, 造成农村学校存在大量不合格的兼职或是代课的体育教师, 特别是农村乡村小学学校体育教师更为缺乏。另外由于社会的偏见, 不公正的待遇, 造成了一部分已在体育教学岗位的体育教师流失。因此,这种局面无疑严重地制约了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
2.3 体育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目前安徽省农村学校的体育经费远远满足不了正常开展体育的需要。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的差别决定了其投入学校体育经费的比例。虽然近些年农村经济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国家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保持了增长的势头, 但是与所需要的体育经费差距仍然较大, 贫困地区和不重视体育的学校其经费更是少得可怜,许多学校体育教师反映, 学校体育工作的最大问题是体育经费不能保证。由于体育经费的不足, 一直阻碍着农村学校体育的快速发展。
2.4 学校领导不够重视, 体育教学质量较差
某些学校领导对学校体育是“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就不要”的态度, 为了保证升学率, 以牺牲体育为代价, 集中时间和精力抓好文化课的学习。 “以劳代体”的思想严重, 认为农村学生离家和学校较远, 走的路多,再加之家务劳动及农活繁忙, 所以就不需要体育了。特别是在偏远的乡镇中学, 学校领导对体育是很少过问。这无形中导致学校体育得不到重视,体育教学质量也会受到影响。
2.5体育场地器材匮乏
体育经费的严重不足势必造成体育场地器材的匮乏和短缺。从我省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现状来看,经济发展层次越低,学校规模越小,场地、器材缺乏越严重。农村学校的场地缺乏和器材缺乏相伴,有的学校场地凹凸不平,全是泥土场地,更不用说田径场了。可见,许多农村学校的场地器材设施与国家教委颁布的《农村中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标准》相差很远。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都离不开一定的场地器材条件,体育场地器材的严重短缺,是使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及课外体育活动受到严惩影响的重要原因。
3安徽省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策略
3.1加强体育场地、器材设备的建设
注意增加体育经费的投入,学校体育经费在教育经费中应占一定比例,并逐步增加农村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此外,要广开财源,多渠道、多途径筹措农村学校体育经费,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要因陋就简,因地制宜,以自制为主,提供教学和业余训练的必备条件。农村学校师资比较缺乏和体育器械比较少,所以在安排课程教学计划时应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坚持 “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等新课程基本理念。在教学中运用简易器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根据学生的体育基础、兴趣爱好,引导学生完成体育课程,从而完成课程的学习目标。
3.2加大农村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
制订农村体育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拓宽培养、培训渠道,认真落实有关政策,稳定教师队伍。体育教师应有时代的紧迫感,充分认识到自身能力及水平的不足,积极地参与各种自学、函授、培训等继续教育,并且要积极地参加体育科研,开展课题研究,认真地撰写本学科方面的论文,不断地充实和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加强专兼职体育教师的培训、函授、进修和观摩学习等,帮助其提高思想觉悟、思想境界和文化素质,掌握体育专业理论知识。关心广大农村体育教师生活,稳定教师队伍,正确对待体育教师的待遇、地位、荣誉、使用等,尊重体育教师的劳动,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使他们安心工作。
4安徽省农村学校体育教育原则
4.1教学内容手段创新原则
农村学校体育由于受到场地、器材的制约,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往往具有较大的难度。但只要体育教师爱岗敬业,敢于创新,善于根据体育教学规律以及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来安排教学内容手段,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场地器材的不足。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体育老师还可以利用校园或周边的地形(如空地、通道、斜坡、台阶)等,组织学生进行综合性的体育游戏或比赛,增加学生体会体育运动乐趣的机会。
4.2农村学校体育与农村文化相结合的原则
农村学校体育是培养农村体育人口的重要环节,是为广大农村传播体育文化的主渠道。农村学校体育文化的建设应结合农村文化传统和特点,因地制宜的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乐的活动。如加大体育活动的宣传力度,开展健康保健知识宣传,组织年级与年级,班与班之间的小型多样的简单体育竞赛,组织学生观看成年人在各种节日举行的体育比赛,以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促使更多的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4.3农村学校体育与传统体育相结合的原则
农村学校体育应坚持以传统体育为基础,结合现有场地,器材条件组织进行,传统体育是农民体育经久不衰,持续发展的根本。如龙灯、舞狮、龙舟竞渡、登山、射箭、摔跤、拔河以及结合农活操作技能的特点而创编的体育活动等都有着深厚广泛的群众基础,可以根据中小学生的特点作灵活的修改并将其作为中小学生课内外体育活动的内容。
5结束语
我们要认真分析和思考安徽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现状,研究安徽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特点、规律,加强体育教学内容与过程的优化,层层重视,齐抓共管,就能真正落实好体育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增强学生身体素质,进而促成文化课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实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农村学校体育工作才会有新的局面,才能真正地推进素质教育,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支持。
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