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什么是体育健康课
体育来健康课又称 体育保健学
研究源人体在体育运动过程中保健规律的一门学科。主要内容包括:体育卫生;保健按摩;体育疗法;体育伤病的预防和处理。主要任务是运用医学保健的知识和方法,对体育运动参加者进行医务监督和指导,使体育锻炼能更好地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效果。 在古代已有把医疗手段应用于体育运动的记载。体育保健学成为一门比较完整的、有理论基础的学科,是从20世纪30年代才开始的。我国的体育保健事业是在50年代发展起来的。
RT
B.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模式中怎样分组
小学体育教师在进行分组之前必须对学生整体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内包括每个学生的体质、体育容基础、运动能力以及心理需求等。首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以往的体育成绩进行初步的判定,再根据学生平时体育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观察认定,最终根据教学目标进行客观分组。特别注意的是,每个小组成员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具体的实施情况对小组成员进行合理调整,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C. 体育课如何进行分组教学
一、自然分组。根据体育课的固定队形或简单的报数方法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内进行练习或比赛容。此法简单、快捷,适用于一些竞争性不强的集体活动项目或游戏。
二、同质分组。将体能和技能大致相同的学生分在同一个组进行练习或竞赛。比如在跳远课的练习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跳跃能力选择不同的远度进行分组练习。短跑课上,将速度差不多的同学分在同一组进行练习。此法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练习效果。
D. 心理健康课如何分组
经过实践研究发现,分组活动的效果和活动内容、分组方式、角色分配方式、讨论方式有一定的关系。不同的活动类型应该采取不同的设计模式,不可一概而论,故下面笔者就从游戏类、讨论类、分享类三种类型的活动如何开展得更有效进行探讨:
1、 游戏类活动
游戏类活动注重活动过程以及体验感悟。游戏一般以小组为单位,以比赛的制度激发学生积极性,如传球夺秒、同舟共济等游戏都可以采取比赛的方式,以比赛方式开展的优势是提高学生积极性;可以多组同时进行,在同样的时间内参与的人数更多。缺点是教师难以同时掌握各组情况。因此在小组成员中需选出一位观察员,观察员参与该小组活动但同时肩负观察活动中各成员的表现、亮点、缺点等。此类活动强调团队合作、人际交往,而团队从认识到熟悉到合作需要一个过程,所以需要人员固定,但不适宜永久固定,永久固定会使学生产生心理疲劳。故我采取的办法是学期开始时随机分组,每组6-8人,期中时打乱重新分组,使每个学生一学年能和20-30人合作游戏,尝试和不同性格的同学交流合作。游戏活动后的感悟环节很重要,却往往会出现沉默的场景,而这时就要利用观察员来把发现的问题抛出,引起讨论,找到问题的根源,引起学生反思、感悟。如我在思维训练一课中,运用了传球夺秒这个游戏,游戏要求每组通过各种方式使成员都接触小球,各组之间比速度。学生在游戏后反馈道:“获得胜利的感觉不一般,但在想方法和实践的过程中的感受更美妙,我们发现了团队凝聚力的重要性;不能将自己限制在固定的思维模式中,不然想有好的idea是很难的。”可以看出学生获益匪浅,并且分组活动节约了课堂时间,使每个人都能充分参与,活动效果很好。
2、 讨论类
讨论类活动如头脑风暴、生存选择(澄清价值观),旨在利用同伴互相启发互相影响引导学生更多地思考。这类活动中,角色分配较为重要,因为有大部分被动的学生在这类讨论中往往采取“隔岸观火”的态度,不敢表达或不愿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在组织上尽量安排每个人都有任务。安排组长、发言员、记录员各司其职,组长负责组织讨论,记录员记录各组员的发言,发言员负责总结报告,角色轮流担任。担任了任务之后,加强了学生的责任感,使讨论更热烈。如在做“生存选择”题目讨论时,题目假设地球发生核战争,人类将要灭亡,有十个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只能有七个活下来,请组员先将自己的选择记录下来,然后在小组中讨论,讨论中学生听到了不同的观点,然后有的同学修正了自己的选择,有的保留了自己的选择,有的甚至产生了激烈的争论。学生之后反馈道:“我们的讨论很激烈,我才发现原来对于这样一个问题,每个人会有那么多不同的想法,而且每个人说的都很有道理,最后当老师说出这个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而每个人不同的结论反映出各人不同的价值观,这时我才恍然大悟。”
3、 分享类
分享类活动注重自我暴露,鼓励学生探索个人的态度、感受、价值,深化对自我的认识,促进学生间的互相探索、互相适应、互相支持,利用学生之间的交互作用,改善自己的心理与行为,适应现实生活。这样的自我暴露往往要求团队成员之间有充分的信任感,而很少有学生愿意在全班面前完全暴露自我,所以我认为把班级分为小组,在小组中分享会减轻学生的焦虑感。此类活动的分组以自愿为原则最为适宜,或者在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团队基础上进行,这样更有利于成员袒露心声,使成员不会感到拘束。交谈时采取“圆桌会议”的方式,人人平等,有利交流。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格外注意纪律,让教室有一个相对安静祥和的氛围。如在讲到认识自我一课时,我请学生在熟悉的小组内谈谈自己的优缺点、个人经历,一个学生讲到自己没有特长,只会读书时,同组成员说到“你唱歌很好听”,当时她深受触动,因为说她唱歌好听的人是她的朋友但两人正在闹矛盾,而她也从未意识到自己唱歌好听,课后她还找我咨询希望和朋友化解矛盾,相信正是在活动中获得了动力使她有勇气去解决问题。
四、反思与不足
实践中还有一些问题有待解决:1、教师在活动后如何进行有效提问使学生对活动进行深入思考。2、教师在课堂中如何实现好领导者、教育者、伙伴、专家、成员、组织者等多重角色。
E. 学生健康分组的重要前提是什么
学生健康分组的重要前提,当然还是把握好孩子的健康状况,每个孩子的健康并不是身体上的健康,还有心理上的健康,有些孩子心理和性格上是格格不入的类型,所以这样的孩子是不能把他们放在一起的
F. 体育课的分组教学
分组教学是在体育课中把学生按年龄、性别或健康状况和身体训练水平等,分为若干个小组进行教学,在教学内容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可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分组教学可分为:
分组不轮换是在体育场地、器材条件较好的情况下,各组都在教师的统一指导下,按教材顺序进行练习,它可以较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合理安排教材的顺序和运动负荷,灵活地掌握教学时间。但这种形式不适于一个班学生较多,场地、器材条件较差的学校。
分组轮换是在场地器材少的情况下,把学生分为若干组,在教师的指导和学生小组长的协助下,各组分别学习不同的教材,按预定时间,互相轮换学习项目。这样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场地器材,使学生有较多的练习时间。但是这种形式,教师不能全面地指导学生,不便合理安排教材顺序和灵活掌握教学时间,各组的运动负荷也不能都符合逐步上升的原则。
G. 体育课包括哪些项目
当别人推着孩子“鸡血”那些长大后根本用不着的课程时,更有远见的家长内愿意花重金送孩子玩运容动。尽管他们心里有数,大部分孩子都不会成为专业运动员,但是他们知道,从体育运动中学到的东西,够孩子受用一生。
让孩子积极上好体育课并不代表你希望他未来能凭体育特长获得奖学金,或者成为专业的运动员。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管是童年还是青春期,体育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运动能帮助孩子建立与他人的联系,让他们学会珍惜和成年人之间的关系,获得自信心,以及为自己设立目标、完成目标。
然而研究却表明,从体育运动中学得的其他东西,是孩子能够受用一生的。
H. 体育课的健康分组,采用生理功能状况,根据身体机能的水平,包括什么系统
泌尿系统啊
I. 体育教学中怎样巧妙分组,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当前学校体育教学存在着被动性和强制性,已不适合素质教育的需要,专坚持“健康第一属”的指导思想,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重视学生的主题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是目前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那么在当前体育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在倡导让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使身心都能够得到充分发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实际问题。恰当的教学组织是实现特定教学目标的保证,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基础。体育课的分组教学是体育课组织工作的基本形式之一,它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一个牵动体育课程改革的全局性的重大问题。
J. 体育课中什么是分组轮换教学
什么是组距分组
组距分组是将全部变量值依次划分为若干个区间,并将这一区间的变量值作为一组。组距分组是数值型数据分组的基本形式。
在组距分组中,各组之间的取值界限称为组限,一个组的最小值称为下限,最大值称为上限;上限与下限的差值称为组距;上限与下限值的平均数称为组中值,它是一组变量值的代表值。
组距分组的步骤
例如,某生产车间50名工人日加工零件数如下(单位:个)。试对数据进行组距分组。
117
108
110
112
137 122
131
118
134
114 124
125
123
127
120 129
117
126
123
128 139
122
133
119
124 107
133
134
113
115 117
126
127
120
139 130
122
123
123
128 122
118
118
127
124 125
108
112
135
121
采用组距分组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确定组数。一组数据分多少组合适呢?一般与数据本身的特点及数据的多少有关。由于分组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观察数据分布的特征,因此组数的多少应适中。如组数太少,数据的分布就会过于集中,组数太多,数据的分布就会过于分散,这都不便于观察数据分布的特征和规律。组数的确定应以能够显示数据的分布特征和规律为目的。在实际分组时,可以按Sturges提出的经验公式来确定组数K:
其中n为数据的个数,对结果用四舍五入的办法取整数即为组数。例如,对前例的数据有:,即应分为7组。当然,这只是一个经验公式,实际应用时,可根据数据的多少和特点及分析的要求,参考这一标准灵活确定组数。
第二步:确定各组的组距。组距是一个组的上限与下限的差,可根据全部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及所分的组数来确定,即组距=(最大值-最小值)÷组数。例如,对于前例的数据,最大值为139,最小值为107,则组距=(139-107)÷7=4.6。为便于计算,组距宜取5或10的倍数,而且第一组的下限应低于最小变量值,最后一组的上限应高于最大变量值,因此组距可取5。
第三步:根据分组整理成频数分布表。比如对上面的数据进行分组,可得到下面的频数分布表,见表:
某车间50名工作日加工零件数分组表
按零件数分组 频数(人) 频率(%) 105-110
110-115
115-120
120-125
125-130
130-135
135-140 3
5
8
14
10
6
4 6
10
16
28
20
12
8
合计 50 100
采用组距分组时,需要遵循“不重不漏”的原则。“不重”是指一项数据只能分在其中的某一组,不能在其他组中重复出现;“不漏”是指组别能够穷尽,即在所分的全部组别中每项数据都能分在其中的某一组,不能遗漏。
为解决“不重”的问题,统计分组时习惯上规定“上组限不在内”,即当相邻两组的上下限重叠时,恰好等于某一组上限的变量值不算在本组内,而计算在下一组内。例如,在表的分组中,120这一数值不计算在“115-120”这一组内,而计算在“120-125”组中,其余类推。当然,对于离散变量,可以采用相邻两组组限间断的办法解决“不重”的问题。例如,可对上面的数据做如下的分组,如表:
某车间50名工人日加工零件数分组表
按零件数分组 频数(人) 频率(%)
105-109
110-114
115-119
120-124
125-129
130-134
135-139 35
8
14
10
6
4 6
10
16
28
20
12
8
合计 50 100
而对于连续变量,可以采取相邻两组组限重叠的方法,根据“上组限不在内”的规定解决不重的问题,也可以对一个组的上限值采用小数点的形式,小数点的位数根据所要求的精度具体确定。例如,对零件尺寸可以分组为10-11.99、12-13.99、14-15.99,等等。
在组距分组中,如果全部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与其他数据相差悬殊,为避免出现空白组(即没有变量值的组)或个别极端值被漏掉,第一组和最后一组可以采取“××以下”及“××以上”这样的开口组。开口组通常以相邻组的组距作为其组距。例如,在上面的50个数据中,假定将最小值改为94,最大值改为160,采用上面的分组就会出现“空白组”,这时可采用“开口组”,如表:
某车间50名工人日加工零件数分组表
按零件数分组 频数(人) 频率(%)
110以下
110-115
115-120
120-125
125-130
130-135
135以上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