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体育学科的特点是什么
体育学科的特点是:
1、相对于其他体育形态而言,体育教育的基本特征是其突出的教育性和教学性。任何体育教育都是在教师(或指导者)的主导下进行的有计划的教育教学过程,亦即体育主体(对象)自身的学习和锻炼过程。
2、体育教育以教学为主要途径,以课堂教学或专门性辅导为主要形式,以身体练习和卫生保健为主要手段。这些特征使体育教育同其他体育形态区别开来。
3、体育教育的具体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并不只是学校体育。若把体育教育(狭义的体育)与学校体育画上等号,显然是不妥的。这不仅在理论上难以自圆其说,而且会造成对学校之外的体育教育的忽视(实际情况也正是如此)。
4、体育教育中最普遍、规模最大的活动是学校体育和体育专业教育,二者相互作用、相互依存,体现一种互动关系。
一、学科性质
1、现代教育制度形成以来,体育一直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手段和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内容。早期学校体育具有的人文教育色彩逐渐淡薄,主要表现是“增强体质”和“技能传授”逐渐成为学校体育的主要目的,在实践中甚至成为唯一的目的。
2、20世纪中期以来,随着世界开始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大幅度减少的体力活动使得体能在劳动中的意义迅速降低,这与急剧增大的职业劳动对科学技术知识的需求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3、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通过学习体育获得的各种知识、技能和能力,已不再为人们谋求生存和劳动所必须;另一方面,现代人越来越重视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
4、体育在现代社会中的独特作用和重要性日益突出。体育课程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性质也越来越鲜明。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的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学科价值
在现代教育形成的过程中,体育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进入学校并在学校中逐渐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也日益深刻地认识到体育学习对于人的发展所具有的多方面价值。
1、增进身体健康
体育课程学习对于学生成长最直接、最显著的价值,是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和身体健康水平的提高。这种价值主要以两种方式体现出来。一方面体现在身体形态和机能的变化方面,通过在教师指导下参加体育活动,学生能够增强体能,使身体健康水平得到提高。
2、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作为社会的存在物,人的运动实践行为不仅始终影响、改变着自身机体,而且随时影响着人们的情绪和各种心理感受。在和谐、平等、友爱的运动环境和舆论环境中,通过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学生会感受到友谊、赞扬、批评、激励等,并产生各种复杂的情感体验。
体育运动过程是不断面对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反复体验挫折和困难,从而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培养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
3、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现代社会的发展扩大了人们社会交往的范围,使人们的社会关系越来越复杂,是否具备与社会、环境和谐相处的意识和能力,已经成为人的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
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也具有显著的作用。由于体育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使体育与健康课程在增强学生某些重要的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4、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
长期以来,存在着这样一种对体育的认识,似乎体育就是运动,没有什么知识学习的问题。这种认识有失偏颇。知识是人们在实践中获得的认识和经验,在过去的教育理论中,一般分为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思维科学知识,并根据这样的理解来组织课程和教学。
但在当代,根据知识经济对知识结构的研究,人们把知识分为事实知识(Know-what)、原理和规律知识(Know-why)、技能性知识(Know-how)和始源性知识(Know-who)。
三、学习学科的目的
为了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满足教育发展对体育课程建设的需要,体育课程改革把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服务,作为课程改革的总目标。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策略是:
第一,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改变课程过于注重运动技能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第二,重建新的课程结构。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内容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第三,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的现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
第四,倡导建构的学习。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践,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第五,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运动成绩的现象和过于注重甄别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第六,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1)体育课教学特色怎么写扩展阅读:
体育教育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教育科学、心理科学、人体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体育教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3、掌握体育锻炼、训练与竞赛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4、具有学校体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5、熟悉国家有关教育、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6、了解学校体育改革和体育科学的发展动态。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体育教育 (体育学科专业名称)
B. 体育实践课程的教学特点
口令指挥能力(口令要准确、适时,预令和动令要有明显的区别,口令要规范,有
专门的专术语,适应为同的队列属);
适合教学特点的讲解能力(讲解目的明确\讲解要简明扼要、突出重点\讲解的方式);
动作示范能力(示范目的要明\示范动作要正确\注意示范的位置、方向);
高尚的思想品德
这方面不是很懂ing……
C. 体育教学的特点有哪些
体育教学要遵循教学的一般要求,但在许多环节上不能拘泥于一般教学的规则,因为体育教学专有体育的特点:
(一属)体育教学以传授体育技术、技能为主要内容,其根本目的在于增强学生体质。
(二)体育教学以机体参与活动和教学组织的多样化为其特征。
(三)体育教学以对学生品德、心理品质培养的特殊作用,显示其鲜明的教育功能。
体育教学是在体育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下,采取符合体育教学任务的方法,指导、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体育和卫生保健知识,掌握运动技术、技能和锻炼方法,增强学生体质,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的一个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过程。
体育教学是学生的认识活动,具有学生认识活动的一般特征。由于体育这门学科技术性强,体育教学又有它自身的特点,认识和掌握这些特点,才能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和体育教学的特殊规律,严密组织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D. 体育教学的特点
体育教学要遵循教学的一般要求,但在许多环节上不能拘泥于一般教学的规则,因为体育教学有体育的特点:
(一)体育教学以传谈毁授体育技术、技能为主要内容,其根本目的在于增强学生体质。
(二)体育教学以机体参与活动数困和教学组织的多样化为其特征。
(三)体育教学以对学生品德、心理品质培养的特殊作用,显示其鲜明的教育功能。
体育教学是在体育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下,采取符合体育教学任务的方法,指导、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体育和卫生保健知识,掌握运动技术、技能和锻炼方法,增强学生体质,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的一个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过程。
体育教学是学生的认识活动,具有学生认识活动的一般特征。由于体育这门学科技术性强,体育教学又有它自身的特点,认识和掌薯侍念握这些特点,才能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和体育教学的特殊规律,严密组织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E. 教师的教学特点怎么写
教师的教学特点如下:
1、充分利用肢体语言组织好课堂
良好的课堂组织是高效课堂的前提。组织好课堂,时刻关注每一位学生,调动其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上课铃声落,教师环顾教室一周,用眼神与每个同学进行无声的交流,肯定已做好准备的同学,提醒没做好准备的尽快做好准备。课堂上讲课的声音尽量根据实际情况抑扬顿挫,时而降低声音,时而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碰到有小动物或几个人物时,尽可能的模仿不同角色的声音、腔调,以此来提醒学生集中注意力。
2、设计新颖有趣的导入方式激发学习欲望
一个有效的、新颖的、精致的导入,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迅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中,还能在他们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掀起学生积极情感的浪潮。每次上课,我都苦思冥想,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具体情况等,设计出最恰当、最生动、最吸引人的导入环节。
3、教学过程注重基础知识掌握和对学生说的能力的培养
课堂教学中,我很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因为熟记数学中的定义、法则、公式、定理、结论是学好数学的关键。在每节课上我都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背诵本堂课的重点话语、概念知识,并补充到课本上。
4、教学环节层层递进,实现课堂有效、高效
数学课堂上我一般有五个环节:旧知回顾、导入新知;出示教学目标;新知探究;课堂检测;畅谈收获、全课总结。每个环节过渡语自然巧妙,能承上启下、简洁明了,具有导引性和衔接性。
F. 体育教学有什么特点
内外合一的健身系统性
体育教学的对象是学生,体育教学效果要在学生身上体现出来。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体育教学的每一个构思和步骤,将直接影响学生成长。一个对的教学效果在学生身上的体现,不仅是外在肌肉的力量和肌肉线条的流畅,骨骼的完善发育,内脏器官的健全,而且也包括整体的匀称、协调发展,并且是按照生长发育的先后有序而全面地发展。 体育教学内外合一的健身系统性,体现了身体发育的有序性和全面性。 1.有序性:表现在学生身体形态发展的“序”和身体主要器官发展的“序”。 2.全面性:体育教学是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其健康水平的过程,不仅具有使学生精力充沛、顺利完成各项学习任务的近期效益,而且具有奠定终身体质基础、延年益寿和提高民族素质的长期效益。
身心合一的健身统一性
体育对人自身自然的改造,不仅是形态结构与生理机能的统一,也是身与心的统一。体育教学要在追求学生身体改造的同时,注重学生无形的心理发展。因此,体育教学要善于营造不同于智育教学的、生活活泼的教学气氛,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要善于利用体育活动自身所蕴涵的吸引力,并通过合理的教学组织,使这种吸引力倍增和放大。体育教学应该是一种快乐的教学,重过程的主动参与,重情绪的积极体验,重个性的独立解放,使人际关系宽松和谐,使学生在轻松明快的环境中,在欢快愉悦的心境下,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不知不觉地获得身心的健康发展。 体育教学中身心合一的健身统一性体现于三个方面: 首先,在体育教学中选择教材的不仅要注重教材对学生身体各部分、各种运动能力和各种身体素质和积极影响,而且要注重教材对学生心理的影响,尽可能从心理学、美学和社会学方面使学生得到良好的体验,在完成动作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感受协调、默契、流畅和成功的欢喜与愉悦。 其次,体育教学的组织教法必须克服一体化的固定模式,体现体育教学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让学生活动得更自由、更开心、更充分,从而达到身心和谐和内外兼修的目标。 另外,在注重学生生理负荷起伏变化的同时,还要注重心理活动起伏变化的规律。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身心同时参加活动。在反复的动作和休息交替的过程中,学生的生理机能变化有一般的规律;当进行练习时,生理机能开始变化,生理机能水平开始上升;达到一定水平后,保持一定时间,然后再开始下降。在一定范围内,由于练习与休息进行合理的交替,所以学生的生理机能变化呈现出一种波浪式的曲线。与此相适应的,学生的心理活动(主要指思维、情绪、注意、意志)也呈现出高低起伏的曲线图像。这种生理、心理负荷波浪式的曲线变化规律,体现了体育教学鲜明的节奏性和身心的和谐、统一性。
体育教学过程的教育性
“教学过程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任何教学过程的一条基本规律。古今中外的体育教学,概莫能外。体育教学的教育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在体育教学中组织每一项活动,均有一定的目的任务、组织原则、规则要求、需要学习和掌握相应的动作技术,以及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等,这些是构成体育环境的基本因素。学生在这一环境中进行学习、锻炼或参加比赛,就会受到直接的影响。同时,体育环境还包括教师使用的教材、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条件、学校传统和班级风气等,这些都会有力地吸引,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和教育与之有关的人;提供了许多学生乐于自愿接受,更多情况下是不知不觉接受、有利于个性品质形成的机会和情景,并可促进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个性品质迁移到学习、生活和工作等各个方面去,以收体育之效。 其次,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思想感情和作风,很容易自然地表现出来。这有利于教育者把握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特点,从而对他们有针对性的教育。体育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概括地说,主要包括:培养热爱集体的情感和意识,培养团结友爱、关心他人、互助合作的思想和意识,培养竞争意识、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培养坚忍不拔、勇敢顽强、机智果断等优良意志品质,以及心情开朗和愉快活泼的良好性格。
教育性体育教学的纲领性定义
美国分析教育哲学家谢佛勒(Israel Scheffler)在他所著的《教育的语言中》,提出了以下3种定义方式:描述性定义(descriptive)、规定性定义(stipulation)与纲领性定义(programmatic 其中描述性定义主要是对事物惯用法的描述,或对事情意指范围所作的说明,这种定义要求忠实地反映一个事物被下定义之前的各种用法。规定性定义即作者自己给某一概念所下的定义,这种定义一旦给出,就要求作者在其后的整个讨论中始终如一地按给定的方式来应用这一概念。纲领性定义则明确地或隐含地告诉我们,事物应该怎样,应该如何。谢佛勒认为,对某一给定的概念来讲,惟有纲领性定义才能谈论它的确与否。对于规定性定义而言,一个绝对肯定的同答显得令人可笑,因为人人都有发表意见的自由。因此要对体育教学下一个真正的规定性定义是不恰当的。而对体育教学能否下一个真正的描述性定义呢?这也使人感到疑惑,因为我们已经认识到“体育教学”一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描述性意义,如果要下一个适合于所有语境条件下的简单的体育教学定义,这种定义对任何人来说都没有说出什么东西。众所周知,体育教学活动是一种合目的性的复杂的人为活动,人为活动的本质存在于人类的目的lI£界、理想世界、意义世界之中旧,它不可能用客观的自然属性或自然法则予以说明。因此,对教育性体育教学定义的界定,亦不可能采用描述性定义或规定性定义的方式,只可能以应然的或规范性的方式来探讨,从而寻求一个正确的或最佳的纲领性定义。
教育性体育教学的认知方面
教育性体育教学的认知方面既体现在体育教学的目的层面上,又体现在体育教学的过程层面上。对于目的层面上的认知要求,笔者认为,就是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体育教学是完成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关于学校体育的主要目标问题,我国学者在认识上虽有所争议,但比较一致的观点是“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对此,国家教育部下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在对体育课程性质进行定位时也说明了这一点。至于有的学者认为,体育教学无法达成“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的教学目标问题,笔者认为这并不能抹杀体育课程在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方面的本质功能。在任何情况下,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健康水平都是重要和首要的功能,体育课程实施应该牢牢抓住“强身健体”这一本质目标。因为,只有紧紧抓住“强身健体”这一本质目标,通过体育教学活动,教会学生通过体育增进健康的这种能力,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才有可能达成“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的目标。从二者之问的关系来看,培养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本身就是为了“健康第一”目的的实现,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我国学者陈琦曾对此做过一次专家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对学校体育应将“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与“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基础,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能力和习惯”有机结合起来的认同感较高。本文将“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作为体育教学教育性目的层面的认知要求是符合体育教学目标的本质要求的。 关于教育性体育教学过程层面上的认知要求,就是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与基本技能。体育课程的本质属性是学生进行运动性认知学习,最主要的功能是学习掌握体育知识技能。从这个层面讲,体育教学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运动技术的传习活动。在此过程中,无论是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还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都是以一定的知识技能为基础的。体育的载体是教育环境下的身体活动四,这种身体活动需要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大都离不开运动技术,而且许多运动技术本身就是锻炼身体的方法。同时,运动技术的学习既是一个身心活动的过程,更是一个生理机能发生变化的过程,这个生理过程本身就具有生物性改造的作用与效能。因此,从体育课程的根本目的来看,应该更强凋运动技术学习的工具功能,即通过运动技术的学习达到养成运动爱好和专长的目的,促进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当然,在运动技术的学习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体育认知水平和能力,科学合理地设计与安排体育教学内容、方法、组织形式、场地器材和运动负荷,为学生创造愉快地进行运动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在学习运动技术时,能够理解与正确评定所学技术的原理、功效和价值,调动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能够主动学习与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与技能,从而提高学习的效能。否则,就会是教师只是在“讲”,而不是在“教”。
参考http://ke..com/view/814182.htm#4
G. 简述体育教学的特点
体育教学要遵循教学的一般要求,但在许多环节上不能拘泥于一般教学的规则,因为体育教学有体育的特点:
(一)体育教学以传授体育技术、技能为主要内容,其根本目的在于增强学生体质。
(二)体育教学以机体参与活动和教学组织的多样化为其特征。
(三)体育教学以对学生品德、心理品质培养的特殊作用,显示其鲜明的教育功能。
体育教学是在体育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下,采取符合体育教学任务的方法,指导、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体育和卫生保健知识,掌握运动技术、技能和锻炼方法,增强学生体质,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的一个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过程。
体育教学是学生的认识活动,具有学生认识活动的一般特征。由于体育这门学科技术性强,体育教学又有它自身的特点,认识和掌握这些特点,才能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和体育教学的特殊规律,严密组织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H. 体育教师如何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贯彻实施,体育教师应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和特点,从教育观念,转变角色,专业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全面提升,在课堂实践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从而提升教学能力,提高课的实效性。 所谓的教学特色是教师个性在教学过程中的反映,是一种教学技巧,是教学规律进行科学认识和合理运用的结果。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个性和智慧,言谈举止,思维,想法各不相同,从而通过不断的课堂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不同的教师,不同的教学风格,形成了教学中的千姿百态,百花争艳的多种特色,对体育教学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课堂常规的建立 纪律面前,人人平等,课堂常规的制定不单单是针对学生,也包括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如教师的衣着、形态、迟到早退等也得依法办事,做到师生平等,教师的权威应转化为集体纪律的权威。集合,整队,报数,四面转法,解散等等的一系列常规,都要形成一套风格,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从而形成了良好的班风班集体。为以后的课堂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积极钻研,拓宽知识面 作为教师首要条件就是爱岗敬业,有责任心,在此条件下才会去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基本功。博览群书,拓宽知识面,体育教师要一专多能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还必须拥有合乎现代趋向的新观念、新思想,新观念、新思想的形成离不开对各种信息的采纳,熟悉各种体育动态,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想在教师引导下走在时代的前列,以获取学生的敬佩和尊敬。 (三)注重教态 体育教师的教态包括服饰、仪表、体态、示范等内容。在教学中,体育教师尤其不注重外表穿着。我们经常会听到学生当面或背后议论教师:教师怎么每天穿同样的衣服,甚至几年都是同一套运动服,学生产生视觉疲劳。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仪表不仅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而且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它是无声的教育,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和教学效果。如果老师注意了仪表美,衣着典雅,美观大方会给学生以美的熏陶、美的启迪。同时学生愿意接近教师,产生学习的动机。教师一上课就精神饱满,仪表端正,目光亲切,使学生一上课就对你充满期盼。这是我常年来得到的一种较有效的教学手段。面带微笑,充满激情,幽默诙谐的教师是学生所向往的。也是提高教学效能的重要基础,教师优美的动作示范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不同的教材,不同的教学对象,进行完整示范,分解示范,快慢节奏示范,正误对比的模仿示范,掌握好不同教材的示范面,直观形象地体现,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注重语言 语言是一种艺术,它能使学生兴奋激动,跃跃欲试,也能使学生消沉、厌烦。 体育教师所使用的语言,它的专业性强,因此, 语言要准确、精练、生动、形象、易懂、幽默等, 以要于瞬息万变之中当机立断。 抓住教材的主要矛盾,在最短时间里把动作技术概念、要领,简明扼要的表述出来。把各种活动方法有层次有条理地交待清楚,同时,在关键时发现问题及时讲评,提出问题,解疑问题,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养成自己解决问题和自由表达思想的能力。 一个体育教师如果没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就会导致学生不听使唤。 语言表达时,还应注意节奏的变化,抑扬顿挫、音调的高低变化,会使学生注意力更集中,使学生情绪由消极转变为积极。 (五)组织能力 组织教学能力是体育教师最基本的业务能力,是教师能力素质的主要方面,教师组织能力的好与差,直接影响课的效果。 体育教学与其它学科相比的又一大特点是开放式教学,学生处于一个比较广阔的活动空间,形成一个不停运作的组合体,有时呈松散分布;有时呈密集结构。教师在不同的场景环境中,运用简短的语言功能,调动学生完成各种不同的动作,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一节体育课只有四十五分钟,如果教师组织能力较差,从而就很难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注意课的结构和时间的合理安排,善于迅速运用队列、队形,正确使用口令调动队伍以及组织教法的合理运用,从而保证课的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提高课的质量。 在教学中,首先对新课程标准、教材通透理解、熟练掌握,并在此基础上对教学内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重新组织。能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设计最佳的教学方案, 准确传授知识、技能、技巧,并具有艺术性、创造性。 (六)善于总结,不断实践,勇于创新 针对教材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备课策略和教学设计要引人入胜,教学形式方法,新颖独特,丰富多样,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欲望和兴趣,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的学习习惯,从而发展学生身心,提高教学质量。每节常态课后,及时小结每课的优缺点,不断去改进再改进。通过观摩、研究、运用别人的先进教学手段,积极向同行专家虚心请教,扬长避短。根据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设计好每个教学步骤,再在课堂上反复实践,做好课后反思。
I. 体育教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是:师生的双边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