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体育生课 > 什么是体育课的生理负担量百分法

什么是体育课的生理负担量百分法

发布时间:2021-02-20 10:53:29

❶ 什么是体育课

体育课(Gym class)是体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主要使学生掌握体育与保健基础知识,基本技术、技能,实现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自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由丹麦、德国等欧洲国家首先把体育课作为中小学必修课程以来,大部分国家在中小学都上体育课。

美国教育法中,没有具体规定设置中小学体育课程的条文,但是在全国约有 1/2的州,体育课是必修的,其余学校也绝大部分选修体育课。在中国,体育课是中小学的必修课程之一。

它是由体育教师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体育教学大纲按照班级授课制的方式,以实践课为主,采取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教学。它是中小学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

(1)什么是体育课的生理负担量百分法扩展阅读

中小学体育课的教学任务和学校体育的总任务是一致的,包括:锻炼学生身体、增强体质;传授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对学生进行思想和道德品质的教育。

这 3个方面是有机联系的一个整体,必须协调一致,全面贯彻。体育课是通过学生的身心活动,在学习和掌握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的反复练习中,锻炼学生的身体,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这是体育课的主要特点。

体育课的另一特点是学生在上课时,思想和行为的表现较多、较为明显,比其他课程提供了更多的进行思想和道德教育的机会。另外体育还包括身体形态和动作的健美等有关美育的因素。

体育课强调锻炼身体的效果,重视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和美育,培养爱好体育运动的习惯,让学生在上体育课时积极主动、活泼愉快,这是现代中小学体育课发展的一般趋势。

课的类型是根据具体教学任务来划分的。由于体育教学任务较复杂,而每课的时间有限,形成课的多种类型。一般分为下列 5种:引导课、新授课、复习课、综合课、考核课。

❷ 国家规定中学生每周体育课工作量是多少

国家规定每天小时体育活动(含体育课),也就是一周最少五小时。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第二十七条对违反本条例,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单位或者个人,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令其限期改正,并视情节轻重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批评教育或者行政处分:

(一)不按规定开设或者随意停止体育课的;

(二)未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含体育课)的;

(三)在体育竞赛中违反纪律、弄虚作假的;

(四)不按国家规定解决体育教师工作服装、粮食定量的。

(2)什么是体育课的生理负担量百分法扩展阅读

检查和评定体育课课的运动负荷,一般用以下几种方法:

1、教育观察观察分析学生的表现,如:面色、排汗量、呼吸、动作的准确性、控制身体的能力和注意力集中的程度等。

2、学生自我感觉了解学生的食欲、睡眠、精神状态、对练习的兴趣、练习后的身体的疲劳程度、肌肉是否酸痛以及其他不适反应等。

3、生理测量是检查运动负荷较为客观的方法。包括用仪器测量学生的脉搏、 血压、 吸氧量、呼吸频率、肺活量等。用心率遥测仪测量运动负荷,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在中国的体育课上,学生的平均心率以如下数字为宜:小学120~130次/分; 初中130~140次/分;

高中(女)130~140次/分,高中(男)130~150次/分。在日本有人认为,中小学生体育课的平均心率以每分钟 130~170次为宜。每分钟130次以下属于小运动负荷。

达到 170次,学生就会感到非常疲劳。如果心率在 130次以上的练习不到1/3,就显得没有生气,如果占1/2,学生就非常兴奋,学习情绪较高。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学校体育工作条例



❸ 100分求解三个问题!!!

最好请教一下专业医师

❹ 什么是体育课的生理负荷

体育课的生理负荷

1、生理负荷的结构

(1)量和强度是构成生理负荷的两大因素。负荷量是指有效练习总的时间、总的次数、总的距离、总的重量等。负荷强度是指练习对机体刺激的程度,或者做练习时用力的大小或者做练习时机体的紧张程度。

在一般情况下,强度对机体的刺激敏感性更强些,在安排与调节负荷时,既应注意负荷量,更要注意负荷强度。负荷量与负荷强度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它们共同构成生理负荷的总体,就一般来说应成反比关系,即负荷量很大时,负荷强度应减小;反之,负荷强度较大时,负荷量应减小,其中时间长短是一个重要因素。

(2)内部数据与外部数据是生理负荷的两个层面。学生做完身体练习之后,心率、血压等都会发生变化,测得这些变化的数据,称为负荷的内部数据,而学生做练习的次数、总时间、总距离等,则称为负荷的外帮数据。

对于同一个学生来说,负荷的内部数据与外部数据是相对的。不同的条件,负荷外部数据相同,内部数据可能不同,反之也如此。

在安排和分析负荷时,既要考虑外部数据,又要考虑负荷的内部数据。

(3)休息的量和恢复的强度。①休息的量是指在负荷后机体体力恢复前休息时间的长短。例如,在体育课、上跑60米×3,跑完第一次休息2分钟,跑完第二次休息3分钟,跑完第三次休息4分钟等。休息的量不同,对机体的影响明显不一样。恢复的强度是指在休息间歇时间内,机体恢复过程的水平。例如上述实例中学生跑三次60米,跑完第一次后休息2分钟,心率从140次/分降到110次/分;跑完第二次后休息3分钟,心率从145次/分降到115次/分;跑完第三次休息4分钟,心率从150次/分降到100次/分,可看出机体恢复水平是不同的。 。

影响休息的量和恢复的强度的主要因素有。 ①休息的量与负荷的量和强度成正比关系,也与学生健康、时间容量等因素有关。③恢复的强度与恢复的量、恢复方式、负荷的量与强

度以及学生体质水平有直接关系。在恢复方式中,除大家已经了解的积极性和消极性两种

休息方式外,心理学研究的念动放松法,也是一种积极恢复的手段,值得提倡和推广。

在体育课上,机体不仅由于参加身体练习和接受各种刺激而承受负荷,时机体产生影响;而且休息的量和恢复的强度则从另_个方面对机体产生影响,这种影响也不容忽视,对机体的影响有良性的,也有恶性的。所以,研究体育课的负荷只有注意负荷与恢复这两个侧面,才是较完全的。

2、检查、评定体育课生理负荷的方法与标准。检查、评定体育课生理负荷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主观评定法 ①学生的自我感觉,从在练习后自我感觉轻松、较累、很累、头昏、目眩、腹痛等方面进行检查与评定。②以外部观察学生进行检查与评定课的练习密度是学生有效练习的总时间与本节课总时间的比例。练习密度是影响体育课生理负荷的一个因素。在强度一致的情况下,练习密度越大,则生理负荷也越大。

对于练习密度的评价标准问题,国内外的看法不尽相同。前苏联强调体育课应充满活动性,意思是使学生多参加练习,有的提出体育课的练习密度应在50%以上。日本有的学者也提出体育课应使学生尽量积极运动,练习时同不得少于总时间的1/3。前民主德国有的学者提出的指标是25~50%之间。为什么有这些不同的看法呢?其原因之一是对由于体育课的教学目标、学生状况的不同,二是由于练习强度的不同而引起练习密度指标的不同。我国目前一般认为中小学体育课的练习密度在20一40%之间为宜,但究竟练习密度为多少才合理?这必须由练习的强度、学生体质水平,学校物质设备条件及学生人数而定,不必一概而论。

(3)生理测定法 生理测定法是指对机体生理指标(如心率、血压、肺活量、呼吸频率等)的测量而评定体育课生理负荷的方法。我国目前普遍使用测定心率方法。用测定心率变化数据评定体育课的运动负荷的标准也是不一致的。苏联学者提出中学体育课的平均心率应达到140-159次/分为宜;日本学者从体育心理的角度提出体育课平均心率在120—140次/分为宜。

计算公式如下:

课后5分钟心率-课前安静时心率

心率恢复指数=————————————————×100%

课前安静时心率

脉搏曲线形状可以通过测定和绘制脉搏曲线图获得。这里应该指出,评价体育课的生理负荷应采用综合评价方法,从多因素多角度进行分析和评价,防止出现片面性影响客观性和准确性。

❺ 简述人体运动负荷评价的基本方法

1、主观感觉
如果运动负荷安排适宜,则锻炼者的主观感觉应该是精神内饱满,体力充沛,容倍感舒服,渴望运动。
2、排汗量
当运动负荷适宜时,人体可有微汗或中等程度的出汗。如果负荷过大,机体过于疲劳,则锻炼者会满头大汗,浑身湿透。当然,排汗的多少还要视气温、气压、风速以及饮水而定。
3、情绪
情绪是人身体健康的“晴雨表”,同时也是衡量人体承担负荷情况的一种主观指标。一般来说,人体具有运动的需要,当这种需要得到满足时,人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
4、食欲
人体在从事体育锻炼过程中,其能量消耗是很大的。一般来说,如果运动后生理反应正常,健康状况良好,人的食欲是很旺盛的,食量也会加。
5、睡眠状况
如果身体锻炼负荷适宜,一般应睡眠良好,睡得很沉,较少做梦,觉醒后感到精力充沛,处于良好的工作和应激状态。
6、工作效率和生活能力
如果健身负荷适宜,在工作和生活中就会精力旺盛,思想集中,思维敏捷,记忆清晰,求知旺盛,适应能力强,有信心,生活能力强。

❻ 如何理解体育课的概念

体育课是体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主要使学生掌握体育与保健基础知识,基本技术、技能,实现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自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由丹麦、德国等欧洲国家首先把体育课作为中小学必修课程以来,大部分国家在中小学都上体育课。美国教育法中,没有具体规定设置中小学体育课程的条文,但是在全国约有 1/2的州,体育课是必修的,其余学校也绝大部分选修体育课。在中国,体育课是中小学的必修课程之一。它是由体育教师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体育教学大纲按照班级授课制的方式,以实践课为主,采取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教学。它是中小学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
任务特点中小学体育课的教学任务和学校体育的总任务是一致的,包括:锻炼学生身体、增强体质;传授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对学生进行思想和道德品质的教育。这 3个方面是有机联系的一个整体,必须协调一致,全面贯彻。体育课是通过学生的身心活动,在学习和掌握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的反复练习中,锻炼学生的身体,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这是体育课的主要特点。体育课的另一特点是学生在上课时,思想和行为的表现较多、较为明显,比其他课程提供了更多的进行思想和道德教育的机会。另外体育还包括身体形态和动作的健美等有关美育的因素。强调锻炼身体的效果,重视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和美育,培养爱好体育运动的习惯,让学生在上体育课时积极主动、活泼愉快,这是现代中小学体育课发展的一般趋势。

编辑本段课程类型课的类型是根据具体教学任务来划分的。由于体育教学任务较复杂,而每课的时间有限,形成课的多种类型。一般分为下列 5种:引导课、新授课、复习课、综合课、考核课。

编辑本段课程结构课的结构是指构成一节课的几个部分、各部分的教材顺序、组织教法和时间分配等。在体育课中,主要是从事各种身体活动。有机体要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也有一定的智力活动。因此,体育课的结构不仅要遵循人的认识活动的一般规律,而且还要遵循生理机能活动的规律。生理机能活动的规律,一般分为上升—稳定—下降 3个阶段,它反映了人体工作能力变化的总趋势。

根据上述两种规律,体育课的结构一般分为: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从下表可以看出课的各个部分与人体工作能力 3个阶段的关系(见附表)。
体育课
上述课的 3个部分是体育课的基本结构,至于每个部分的具体结构,则因课的具体任务、教材内容、学生情况和人数,以及作业条件(场地、器材、季节气候等)的差异而有所不同。课的基本结构的一致性和具体结构的多样性的统一,就构成了一节体育课的完整结构。为了加强组织教学,小学体育课也可把准备部分分为“开始”和“准备”两个部分,而成为 4部分结构的课,它和3部分结构的课没有本质的区别。当前一般都采用3部分结构的课。但有的国家体育课的结构则没有严格的划分。

编辑本段分组教学分组教学是在体育课中把学生按年龄、性别或健康状况和身体训练水平等,分为若干个小组进行教学,在教学内容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可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分组教学可分为:

分组不轮换是在体育场地、器材条件较好的情况下,各组都在教师的统一指导下,按教材顺序进行练习,它可以较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合理安排教材的顺序和运动负荷,灵活地掌握教学时间。但这种形式不适于一个班学生较多,场地、器材条件较差的学校。

分组轮换是在场地器材少的情况下,把学生分为若干组,在教师的指导和学生小组长的协助下,各组分别学习不同的教材,按预定时间,互相轮换学习项目。这样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场地器材,使学生有较多的练习时间。但是这种形式,教师不能全面地指导学生,不便合理安排教材顺序和灵活掌握教学时间,各组的运动负荷也不能都符合逐步上升的原则。

编辑本段课程安排分为综合密度和专项密度两种。综合密度是指一节课中各项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课的总时间的比例。一节课教学活动的时间,一般包括:教师指导、 学生做练习、 相互观察与帮助、练习后的休息、组织措施。这 5项活动都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但核心是学生做练习,只有反复练习才能掌握体育的技术、技能,增强体质,其他各项活动都应围绕并有利于学生做练习。研究课的综合密度,在于最有效地、合理地使用上课时间,提高教学质量。但是,由于体育课的情况复杂,各项活动中什么算是不合理的运用时间,难以判断和掌握。实践中一般不去严格区分哪些是不合理的运用时间,而是客观地把5项活动所用的时间记录下来,求出其比重,供教师改进教学参考。专项密度是指课的某一项或两项活动的时间与课的总时间的比例。学生做练习的时间与课的总时间的比例,称为课的运动密度(练习密度) ,用公式表示是它和课的运动负荷有密切联系,通常所说的体育课的密度,就是指课的运动密度。中小学体育课的运动密度,一般以20~30%为宜,在适宜的条件下,高于这一标准更好,但不要单纯追求运动密度。
体育课
编辑本段运动负荷指一堂体育课中学生做练习时所承受的生理负荷。它反映学生的生理变化。运动负荷的大小,是由运动的数量和强度这两个基本因素所决定。运动的量是指练习的次数和延续的时间,练习的总距离和总重量等。运动的强度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练习所用的力量的大小和机体紧张的程度,一般以动作的速度、练习的密度、负重的重量、投掷的距离、跨跃的高度和远度等来表示。运动负荷应根据运动的数量和强度来综合评定。同时,动作的质量(即动作的规格要求)对运动负荷的大小也有一定关系。课的运动负荷应适当,过小达不到增强体质的效果,过大又会引起过度疲劳,影响健康。检查和评定课的运动负荷,一般用以下几种方法:

①教育观察观察分析学生的表现,如:面色、排汗量、呼吸、动作的准确性、控制身体的能力和注意力集中的程度等。

②学生自我感觉了解学生的食欲、睡眠、精神状态、对练习的兴趣、练习后的身体的疲劳程度、肌肉是否酸痛以及其他不适反应等。

③生理测量是检查运动负荷较为客观的方法。包括用仪器测量学生的脉搏、 血压、 吸氧量、呼吸频率、肺活量等。用心率遥测仪测量运动负荷,是一种较好的方法,但目前通常采用手测脉搏的方法。有人经过分析研究认为,在中国的体育课上,学生的平均心率以如下数字为宜:小学120~130次/分; 初中130~140次/分;高中(女)130~140次/分,高中(男)130~150次/分。在日本有人认为,中小学生体育课的平均心率以每分钟 130~170次为宜。每分钟130次以下属于小运动负荷。达到 170次,学生就会感到非常疲劳。如果心率在 130次以上的练习不到1/3,就显得没有生气,如果占1/2,学生就非常兴奋,学习情绪较高。

计算运动负荷平均心率的方法一般有两种:

面积法是通过计算曲线面积所包含的心率次数求平均心率。以下图(图1、2)为例:
体育课
由图中各点向横坐标作垂线(以虚线表示),将整个面积划分为若干区(以Х1、Х2、Х3……表示),先求各区心率次数,以ΣХ1、ΣХ2、ΣХ3……表示。因各区呈梯形,故求梯形面积即得。计算公式是:


体育课
ΣХn表示某区心率之和(n表示第几区);

α 表示各区心率的低频数(次/分);

ь 表示各区心率的高频数(次/分);

t表示各区的时间(以分为单位)。

根据公式计算,各区心率次数为:


体育课
再求总面积心率次数。将各区心率次数相加即得,以Σ X表示。计算公式是:

根据公式计算,全课心率次数总和为:


体育课
最后,求全课平均心率。计算公式是:


体育课
根据公式计算,全课平均心率为:


体育课
点算法是求各点数据的平均值。将所测各次心率数相加,除以测量次数即得。计算公式是:


体育课
Х1,Х2,Х3……Хn表示各次心率数; n表示测量次数。

按上例,根据公式计算,平均心率为:


体育课
(安静心率不列入计算)

点算法求得的平均心率是近似值。为了缩小误差,在计算时可用加矫正点的方法进行矫正计算。

编辑本段课程计划体育课的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学工作的基本文件。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有助于全面安排教学内容,明确教学重点,克服教学中的片面性和盲目性,便于及时地检查和总结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制定计划的基本要求是:以教学大纲为依据,贯彻全面锻炼身体的原则,注意教材之间的纵横关系,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季节气候、场地、器材等条件来安排教材。教学工作计划一般有以下几种:①全年教学工作计划,即把体育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教材,合理地安排为两个学期的教材,并确定各项教材的教学时数、考核项目及其标准。②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即根据全年教学工作计划,合理地安排每学期每次课的具体内容。为了使各项主要教材有系统地进行教学,还可制订按项的单元计划,提出该项教材的教学任务,和每次课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它是制订学期教学工作计划的一种辅助计划。③课时计划(教案),即根据教学进度和单元计划所提出的内容,确定上课的具体任务,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和选择相应的组织教法。

编辑本段教学考核体育教学工作的考核,是为了考查和评定学生体育课的成绩,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总结教学经验。教学工作考核包括以下 3种:①平时考查,即在平时教学中随堂进行的检查,一般以检查学生掌握动作的质量为主,适当注意所达到的成绩。②定期测验,即根据教学进度计划所规定的考核项目、时间和标准,对全班学生组织的测验,一般以测验成绩为主,最好采用竞赛方式,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定期测验的项目每学期以3~4项为宜,应与《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测验相结合,并在学期初就向学生公布考核的项目、标准和时间,鼓励他们认真学习和锻炼。③成绩评定。体育课的成绩是根据平时考查和定期测验的成绩综合评定。按教育部规定,全学期缺课超过体育课总时数 1/3以上者,不予评定成绩。学生体育课的成绩,虽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体质情况,但又不能完全代表学生体质的好坏,因此,它只能作为体育学科的学习成绩。

除了体育课的考核外,还应对学生的身高、坐高、体重、胸围、肺活量、脉搏、血压、身体的一般素质及其他健康状况,每年进行 1次测量检查,以较全面地了解学生体质状况,并把测量检查的记录和评语同学生的学习成绩册送家长查阅,以引起家长对学生体质的重视。

关于高等学校的体育课参见高等学校体育。

编辑本段课前准备对上好体育课而言,钻研教材、编写教案、培养体育骨干、布置运动场地器材、教师本身的准备,以及进行课的评价等,也都有其一定的规律、明确的要求和方法。

中国现行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是按十年制的教学计划编订的(近年来教育部又颁布了六三三制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分为基本教材和选用教材两部分,随着年级的增长,选用教材的比重逐年增多。

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的基本教材,约占总授课时数的70~80%。这部分教材,既能够全面地锻炼学生的身体,又简便易行,方便教学。选用教材约占20~30%,是在完成基本教材的基础上,为适应各地区和各学校的不同需要编选的,如游泳、滑冰、爬山、越野跑,以及基本教材以外的球类、田径、器械体操和女生的韵律(艺术)体操等项目。除体育教学大纲外,还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出版了全国通用的《小学体育教材》和《中学体育教材》,内容包括动作要领、图解和锻炼身体的方法,是供教师使用的教学指导书。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❼ 如何科学合理的安排体育课的运动负荷

体育课运动负荷与密度测定与分析报告
一、体育课的运动负荷
1 运动强度 运动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练习所用的力量大小和机体的紧张程度,影响运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练习时的速度和负重量。如初中生100米快速跑,跑后即刻心率可达到180次/分以上,慢跑1分钟,心率一般在130次/分左右,显然前者强度大,后者强度小。在体育活动中,较大强度的项目有跑、跳、攀登等,而走、爬、投掷等的运动强度则相对较小。
2 运动时间 运动时间是指一次体育课练习的总时间或每个练习的间歇时间,在保证一定的合理强度和密度的同时,练习时间持续的长短直接关系着运动负荷的大小。如果一节课,学生长时间处于大强度的运动之中,那么,他们的运动负荷就偏大。
3 练习密度 练习密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重复练习的次数,它在运动负荷中反映时间和数量的关系。练习密度是否合适较大地影响着学生的运动负荷,一般与运动负荷一般成正比。
4 教师的教学内容、教法和组织措施 教师安排体育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是否合适,教学方法是否恰当,组织措施是否得当,讲解示范是否正确形象、生动规范等都会较大程度地影响运动负荷。如教学中分组太少而导致学生长时间的等待,从而使运动负荷过小;如练习的间歇时间大少,又使运动负荷过大。
5 学生的个别差异 学生的个别差异是指学生的身体机能水平的个别差异。在体育课上,往往相同的练习对不同的学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如快速跑完60米,有的学生心率达到180次/分以上,有的学生仅170次/分。
二、体育课的密度测定
一堂体育课的练习密度,是繁多的体育课准备工作之一,也是衡量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说,如何准确地预计体育课的练习密度,就成了一个需要很好地加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体育课的密度是指课内各项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同课的总时间以及各项活动之间的比例关系。如:一节课40分钟,合理运用时间的32分钟,那就是:课的密度:32/40×100%=80%课间时间我们可分为教师指导、学生练习、组织措施、观察与帮助等。课间各项活动占多少时间没有固定的比例,但从体育教学过程特点和任务出发,学生的实际练习和教师指导活动应占主要成分,力求用最少时间进行组织教学并减少其它不必要休息等时间。 科学预计一堂课(体育)的练习密度是一项较复杂、较细致的工作,它受多因素的影响,要准确地预计课的练习密度,首先要了解情况,教师在预计课的密度前,深入调查研究,充分掌握学生情况。同时了解上课的班级教学内容和所需的场地、器材。其次,钻研教材,根据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认真钻研教材,是教师预计课的练习密度工作的基本环节。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技巧,讲课精炼,突出重点,示范正确,练习与休息合理交替,善于运用练习法的竞赛因素,加大密度,力求增加学生的练习次数,以便科学地安排课的练习密度。
体育课的练习密度是衡量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合理地安排体育课的练习密度,是当前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必须注意的问题。一、组织结构要严谨充分利用一堂课45分钟,必须周密考虑整节课中的各个环节来合理安排时间,使学生有较多的时间进行练习。因此,教师除对教材做到深刻的理解之外,必须全面考虑场地与器材的布置、分组的安排、队伍的调动,各个部分的内容选择都要根据 基本部分的内容、任务和学生的实际,使之前后很好地衔接。做到从课的开始到结束部分有次序地顺利进行。二、突出精讲多练精讲要正确,突出重点,层次清楚,语言精练,才能保证有足够时间给学生多练。因此,教师必须熟悉大纲吃透教材,还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接受能力,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讲解要注意语言形象直观主动。三、充分运用启发式启发式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锻炼的积极性,是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途径之一,启发用得好,能使学生在最短时间明确动作要领。可以有语言启发,用语言讲解比喻,使学生了解动作要领;有示范性启发,可用各种教具、挂图、模型、录像等,以及教师本身动作的重点示范。四、多采用连续教法教师边示范,学生边练习,教师边提示,学生边纠正。这种方法既能提高学生注意力,又能训练反应。特别在准备活动进行徒手操练时,因动作一般比较简单易行,更显得实用。教师进行领做,学生跟练。不必进行示范讲解而后再做(个别复杂动作例外),既能节省时间,又增加课堂的练习密度。五、合理运用循环练习循环练习能解决器材不足、人数多的矛盾,加大了运动量和练习密度;动作多样,能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锻炼的积极性,并能调剂学生生理负担,促使身体全面发展。

❽ 体育课的基本结构是什么

体育课的结构,是指构成一节课的几个部分和各个部分的内容安排顺序、组织教法以及时间分配等。它 主要是以人体的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为依据,受体育教学特点所制约。

体育课一般分为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至于每部分的内容和组织共安排等,则因课的目标、教学内容、学生情况以及作业条件(场地、器材、季节气候等)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小学中学低年级的体育课,为加强组织教学,也可把准备部分分为“开始”和“准备”两个部分,课的三个部分的内容按和组织教法等分述如下。

(一) 准备部分

准备部分的内容,按照其性质和目标可分为组织教学所必需的课堂常规、一般性准备活动和专门性准备活动。

一般性准备活动,包括身体的一般发展的内容,主要促进学身体全面发展,使全身各肌肉群、关节、韧带得到充分的活动,应注意较弱的肌肉群的发展,注意动作的准确性。它的组织方法一般采用集体形式进行,可定位做,也可行进间作,可根据具体情况变化队形,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基本部分

基本部分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环节,也是衡量体育课教学目标完成与否的主要部分。进行基本部分的组织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

1 要合理安排好主要教材的学习顺序。

2 在基本部分教学中,应根据课的目标和主要教材的性质与学生的特点,的地安排一些必要的辅助练习、诱导性联系或转移性联系和发展身体素质的练习,以便学生更好的掌握教材内容和提高身体训练水平。

3 要合理安排好密度与运动负荷 ,注意练习与休息合理地相互交替。联系的次数少、时间短、强度大,不利于体育技术、技能的掌握,而对发展身体,增强体质效果也不大。教师要善于根据课的目标、教材性质、学生特点和场地器材设备等具体条件,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组织教学。

4 基本部分可根据人数、场地器材条件以及教材的特点,采用全班的,分组的或个人的的形式进行练习。以便贯彻区别对待的原则,一般可采用分组练习的方法。

(三) 结束部分

结束部分的内容应根据基本部分最后一个教材内容的性质,选择一些逐步降低运动负荷的俩练习,结束部分一般采用全班集体形式进行。在教学中,不能忽视结束部分,不能挤掉这部分内容而仓促下课,否则不仅会影响课的效果,也会影响下一节课的进行,甚至会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

❾ 如何科学合理安排体育课运动负荷

安排和调节运动负荷的策略 安排课的运动负荷,总的来说,应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和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循序渐进,逐渐加大运动负荷。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随着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根据学生对运动负荷的适应过程和机能恢复过程的生理规律,可有节奏地逐步加大运动负荷。 1安排每节课的教材和确定课的任务 教师在体育课前的备课要做到心中有数,在安排教材内容时,应合理搭配不同性质、不同强度、适宜密度的教材。因为不同年级、不同教材、不同类型的体育课,其运动负荷是不同的。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可以运动负荷大和运动负荷小的练习交替安排,如强度较小的走、投与强度较大的跑、跳等内容的组合。 在课前的备课中周密的安排运动负荷,要重视并且设计合理的运动负荷,针对不同的教材要设计不同的运动负荷。例如,跑的项目和投掷项目它们的运动负荷不同,那么教师就要深入研究教材,在练习密度上加以调整,不能100米跑两次,掷实心球也掷两次。确定任务时,新授的知识、技能不宜太多太难。 理调节运动负荷 一般一节课的运动负荷模式有标准型、双峰型、前高后低型、前低后高型等模式。标准型指运动负荷由小到大逐渐上升到一定水平,持续一定时间后再逐渐下降。双峰型指一节课学生承受两种运动负荷较高的练习。前高后低型主要指课的基本部分的前半部分运动负荷较大,后半部分较小。前低后高型则与前高后低型正好相反,运动负荷由小变大,如课的前半部分为新授教材——投掷,后半部分为复习教材——连续立定跳远。任不管采取哪种模式,运动负荷总的调节策略应是高低结合,动静交替。通常把正常学生取得最佳健身效果的心率区间确定为120—140次/分之间,而一节课上,将此心率的保持的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上,并以中等强度和中等量结合的运动负荷为主,兼顾学生的课后恢复。 在课堂教学中最常用到的运动负荷测量方法除了脉搏测量外,还有询问法和观察法。据瑞典生理学家研究,当询问学生锻炼后的自我感受,学生回答“累极了、很累、有点累、还行、很轻松、非常轻松”时都有不同的心率,而这些心率和回答之间有着极明显的对应关系。这样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的回答来判断学生承受运动负荷的情况。采用观察法可以直接简便地知道学生的运动负荷情况,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脸色、表情、喘气、出汗量、反应速度等表现来判断所承受运动负荷的大小。比如,当学生承受较小负荷时,额头微汗、脸色稍红;承受中等负荷时,脸色绯红,脸部有汗下滴;承受过大的运动负荷时,脸色发白,满头大汗,动作失控等。所以,安排运动负荷时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感受。在体育课上,可以通过调整练习的次数和组数、练习的强度和时间、器械的坡度和阻力,也可以改变课的组织教法等来对运动负荷进行合理的调节。 体育课必须有适宜的运动负荷,过分关注学生的生理效应而忽略心理效应是有失偏颇的,而不再关注学生的生理效应却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体育课堂教学中安排适宜的运动负荷是锻炼身体和掌握运动技能的需求,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❿ 什么是百分计分法

满分是100分制。

阅读全文

与什么是体育课的生理负担量百分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西安最大的体育馆 浏览:601
省体质检测 浏览:4
长春马拉松全长多少 浏览:825
茂名体育馆周围旅馆 浏览:927
庐江沙溪中学体育老师 浏览:595
拳击裁判知乎 浏览:965
适合小学二年级的体育活动 浏览:137
s7比赛炼金 浏览:224
2016齐鲁弈友比赛通知 浏览:817
lpl有些什么比赛 浏览:943
武汉体育学院公共事业管理怎么样 浏览:632
梅州体育学院杜院长 浏览:906
宿城文化体育中心 浏览:435
小班体育活动捉小鱼 浏览:876
2020年高中篮球特长生招生 浏览:221
北京户外运动圣地 浏览:330
跑马拉松能长寿吗 浏览:846
学习钢琴不能练哪些体育项目 浏览:785
大班体育活动龟兔赛跑 浏览:770
我的体育老师田野的结局 浏览: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