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体育生课 > 体育课标分析

体育课标分析

发布时间:2021-02-19 14:18:20

① 体育新课标论文

学校体育是项复杂的系统式程,它涉及到诸多因素,其中体育教学方法的好坏,起着至关重要的制约作用,它是国民体育的基础,在培养人才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改革学校体育工作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新课程改革,只有课程标准,没有现成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参考书,对于我们小学体育老师来说也是一个考验,一个挑战,是很好的一次尝试。因此各校掀起课改热潮,不同形式的探讨课、研究课、纷纷展示出来,怎样才算好,各人说法不一,但我想有一点大家都会认同,那就是好的体育课学生应当积极自主的参与到整个学练过程中并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从实践中可以看出不同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产生不同的学习兴趣,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实现角色的变换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改“一言堂”为“群言堂”,变主讲为主导。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当然,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能否实现,主动权还是掌握在老师手里,教师只有真正认识了当今时代自己所处的地位和角色,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实现,教师也才能比传统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导趣,引导学生乐学;通过导思,引导学生活学;通过导做,引导学生善学;通过导法,引导学生会学。如此,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教学活动关系,才能把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二 、探究性问题
在教学中,用1-2分钟的时间来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好奇心,从问题入手,引发学生的思考、热情和探究。使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让学生去思考探究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如,在上立定跳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立定跳远的技巧,我们依次提出问题。小兔、袋鼠和青蛙跳它们是怎样跳的呢?同学们可以试一试你们有什么感受呢?再比较分析哪一种动物跳得远一些,为什么会跳得远呢?手臂向前向上的摆动是不是可以帮助身体向前向上跳跃呢?等等

三、激发学生的兴趣
以问题带动兴趣,以兴趣解决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种方法、一种手段。针对不同的教材要采取不同的方式,也就是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接受教育这一种手段,而不是强制性的、命令的方式,使学生必须去服从的形式。在教学中多采用游戏的形式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课堂上用2-3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布置场地摆放器材。事先把器材随意散点放在操场上,用抢占阵地、寻宝等游戏方式主动让学生去得到它并按规定路线摆放好。这样一来学生既感到好玩又觉得刺激,远比教师依个发器材的效果好。这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再用5-6分钟的时间,以游戏、比赛等活动为手段进一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使学生在体育课中常置于“高期望——高表现——高期望”的良性循环中,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激发,在积极的思维和活动中,让学生身体得到了锻炼,同时也使头脑得到了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

四、掌握运动技能
在运动技能的学习中:① 用5-6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发挥优化组合的自择权,采用自发组合群体的分组自主学习。为满足学生个人的心理需求,让学生自己安排各种各样的练习形式和方法。要求学生在完成练习的次数,距离,时间及质量上各显神通。② 用1-2分钟的时间老师针对学生的问题和出现的不规范动作进行讲解示范,③ 用6-7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已去解决存在的问题和纠正不规范的动作。④ 用2-3分钟的时间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⑤ 用10-12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并尽可能地为各类学生提供更多的表现机会,让学生运用基本的运动知识去掌握运动技能。
另外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从改变课堂结构入手,以形式多样的游戏,情节丰富的故事激发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潜移默化的接受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通过运动技能的学习,绝大多数学生将学会多种基本运动技能,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兴趣爱好,形成一定的运动特长,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作为教师也积极参与到学生中去,和学生一起玩耍并给予纠正指导动作。学生们在虚幻情境的活动中,不仅心情愉快,而且身体各部分都得到健康的发展。

五、体验运动乐趣
学生通过对运动技能的学习与掌握达到一定要求后,就转入让学生体验运动乐趣,用3-4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由组合小群体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互相纠错,互相总结,感受参与运动带来的成功与失败、快乐与艰辛、竞争与合作、情绪的宣泄与情感的升华等丰富的内容。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更是成功之母。“成功感”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催化剂。“成功感”的增强会对其兴趣而产生和保持起到促进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总是不断肯定学生的优点和成绩,用欣赏的、肯定的目光对待学生。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

六、自我评价
用1-2分钟的时间来评价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培养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引导学生互相评价。这种评价一方面可以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自我评价、相互评价还能加深学生对体育课程学习内容的更多把握,有助于学生对学习活动的自我期待,提高学生自学、自练、自评的能力,曾加学生之间交往的机会。初步形成良好的体育与健康观,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七、思考与练习
让学生课后加强对本次课的思考与反思,结合现实生活去感受体育对学习和生活有多大的帮助。并通过每天的课外活动对所学动作、内容进生动活泼复习,以加强学生记忆、提高动作质量。教师加强监督检查。同时在练习的过程中也能了解到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的知识和方法,并获得在野外环境中的基本活动技能。
在教学中,我们首先提出探究性问题,激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好奇心,引发他们的思考和学习热情。然后,从教材的特点出发,运用一些有趣的、游戏化的比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参与。当学生的参与热情被调动起来后,就转入正常的教学活动,从学生简单的动作到动作的形成,让学生整体地自主地接受和学习,在游戏和比赛化的练习活动中掌握技术。在学生技术掌握到要求的水平后,再开展各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充分体育运动的乐趣,体验失败与成功、身体疲劳与心理快乐等不同的情感变化。再后,帮助学生了解体育运动的健身价值,指导学生利用体育运动健身的基本方法。最后引导学生通过对体育项目的学习和体验,逐步形成对《体育与健康》课的认识,懂得终身体育与自己人生幸福的关系。

② 体育新课标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

摘要:
《新体育课程标准》指出:体育老师在教学中应“扮演”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关系到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要抓住并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首要是弄清主体性的概念。主体性,指在教学中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觉参与学习和自身发展表现出的主观能动性。它具有诸如:自觉性强;意志力持久;有练习策略;好强好思等特征。其次,学生主体性的发挥,需要教师具备并提供给学生一定的条件;要有主体教育观;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综合运用优化的教学手段、方法;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获得精神动力和学习健体的方法等。另外,丰富教学内容,培养体育兴趣与能力,明确锻炼目标,做练习的主人的做法也可以大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新课标》要求我们树立“人本”观念,我们只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才能彰显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作用,才能适应新形式下的教育需要。
关键词:主体性
正文: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为实践性很强的体育,在教学中更应该注意弘扬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教师要改变过去全控性的教学模式,主动转变角色,由“主宰”变为“服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关注学生的自主创造性和真实情感体验,给学生留足自主学练的空间,教师作以适时点拨引导。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呢?在多年的教学中,我认真探索,不断总结,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充分了解学生,抓住学生主体性发挥的特征
什么是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主体性指在教学过程中,处于认识客观世界主体地位的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和自身的发展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主观能动性。仔细观察,充分了解,你会发现学生主体性发挥有许多鲜明特征:
1、学习主动积极,自觉性强
学生在对体育学习有正确的认识,把学习的目的明确为自身需求和对社会的责任感这种高水平动机上后,就会表现出学习积极主动,自觉性很强。
2、好强、好奇、好思、好问
好强,表现为任何事情不甘落后,敢于挑战和超越他人与自我,有很强的自我表现欲;好奇,再现为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好标新立异,好奇思妙想;好思,表现为好独立思考,琢磨学习中的问题,自己努力寻求解决办法,甚至经常关注老师的教,发表自己的见解;好问,好向教师质疑提问,好追根问底,寻根溯源。
3、在支配与调节自己的学习活动时,表现出意志力持久
体育学习不是娱乐,它不可能时时生趣,处处有乐,学生的体育学习总是在有趣与无趣交织,欢乐与困难同在的状态下进行的。因此体育学习需要意志支撑。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正表现在能以持久的意志力调节自己的学习行为,尤其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仍坚持不懈上。
4、能掌握并运用学习策略
学生掌握了学习策略,能根据学习环境,学习任务,学习内容,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学习方法,高效地进行创造性学习,这也是学生主体性高水平发挥的重要特点。
二、学生主体性发挥必备的条件
要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取得教学的成功,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1、确立主体教育观
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首先要求教师树立主体教育观,确立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明确学生才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而不是被动受训和盛纳知识的容器。传统教育,过重强调教师的主体作用,结果使学生的主体地位被抹杀。主体教育观正是要纠正这一偏差,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独立人格,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
2、唤醒学生主体意识
主体意识强弱直接关系到主体性的发挥水平 “欲图体育之功效,非动其主观,促其对于体育自觉不可”,可见体育的功效与主体意识有直接关系。教师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一是要加强对学生的学习目的教育,提高动机水平,二是要教育学生认识学习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取决于自己主观能动性发挥的作用大小。主体意识是主体性发挥的前提,教师要在教学中重视这个基础的训练与培养。
3、营造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
心理学研究证明,愉快的感情是认识和实践能力的动力机制。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学生主动思维,大胆学练、质疑,尝试探究的前提条件。学生置身于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之中时,情绪就会受到感染,激励,主动性也油然而生。而如果教师在教学中高高在上,让学生敬畏三分,教学语言总是命令式的,那么教学气氛沉闷、呆板、压抑,学生情绪低落,思维窒息,主动性消失,也就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注意主动营造课堂的良好气氛,重视感情投资,把自己的爱传递给学生,用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理解等去熏陶感染学生,点燃学生的求知探究之火,树立学习的信心,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以取得高质量的教学成效。
4、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
传统的体育教学以讲解示范独占课堂,学生是在教师的全力灌输下,进行接受收式学习。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学生的依赖心理,压抑和阻碍了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形成。虽然讲解示范是基本教法,但绝不可视为是唯一方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要注重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防止单一的方式使学生产生训练和学习的兴趣疲劳。可运用发现法、讨论法、尝试法、分析比较法、游戏法等多种方法的合理运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者变成主动求知者。
5、让学生体验成功,获得精神动力
成功是激励学生主体性发挥的重要动力源泉。成功不仅能让学生体验出欢乐与喜悦,而且更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自我效能感,坚定“我行”的信念,使学生对未来学习充满期待。因此,教师教学中充分创造条件,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成功,避免一生多受失败而产生消极心理。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向更高目标努力,不断超越自我,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对学生的点滴成功给予及时恰当的激励评价,强化主体动机,激发主体性的发展。
6、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学习与健体的方法
只有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健体,学生才能真正具有学习与锻炼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可能形成科学自觉的学习锻炼品质,在任何环境与条件下从事科学的身体锻炼。学生会学习、会健体是主体性发挥的高质量的体现。因此,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学习与健身方法;其次,要教会学生善于依据客观实际选用学习健身方法及内容;再次,要教会学生制定学习和锻炼的目标和计划;最后要教会学生对学习与健身过程进行自觉有效地调控,客观地检查与评价学习与锻炼的效果。
三、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兴趣和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做到“以人为本”。要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服务者”,充分考虑学生发展的各种需求,精心安排内容,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被激活状态,养成主动学习的品质习惯。
1、教学内容的公开化
每个学生各有自己的特长与特点。因此,每节课前,教师可先公开教学内容,征求学生意见,了解学生最想学哪些内容,或对哪些活动最感兴趣,怎样组织才最受欢迎等。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有利于消除学生因为内容不适合自己而产生的消极、被动心理,使学习更具主动性。
2、教学内容的多样化
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的兴趣爱好,要求教师精心选编多种教学内容让学生选择。如素质练习,一般都由教师安排固定节目。如上肢力量训练,学生同做多少个俯卧撑;腰腹力量练习,学生共做多少个仰卧起坐等。学生没有选择的余地,不利于个性的发展和主体性的发挥。因此,诸如上面的训练可以这样安排:事先多选择准备多种训练上肢力量或腰腹力量的项目,让学生从几个项目中任选一个项目练习,运动量以达到自己最大强度的百分之多少来确定。学生从“训练项目超市”中,自由选择练习内容,其练习的兴趣和锻炼实效将大大提高。
3、教学内容的综合化、开放化
在体育教学中纵向发展的基础上注重横向的扩展,启发、引导学生运用各种学科的知识经验,从各种思维角度去研究,去理解,从而解决体育学科中的问题。这就要求体育老师在内容选择与制定上综合化,促使师生将体育学科的教与学的成果重新整合,有效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备。同时俗话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要适应的个性化发展,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正确引导学生走向社会,放开手脚让学生自主选择,使教与学更具开放性,更适应时代需要。
四、让学生明确目标,做体育练习的主人
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也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前提条件,学生若不明确教学目标,课堂练习中就会漫无目的,充满盲目性,处于被动练习状态。
体育教学目标具有导向激励及评价的功能。要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目标的功能,促使学生主动地、活泼地进行体育练习。体育教学目标一是要明确具体;二是要通过学生努力,可以实现,先让学生看到希望,再提高要求,注意目标梯度。过去教学中目标抽象、模糊,空洞,让教学中的训练程度和评价都很难把握,教学效果也不好。如教材中把“提高学生投准能力”,改为“用沙包向8米远,直径为1米的地面目标投准,命中度一级指标为70%以上,二级为60%以上,三级为50%以上。这样具体操作性强的目标,练习起来学生目标明了,心中就有数了,不在把练习当作应付老师的负担,就会积极认真的做好每一次练习,做学习和锻炼的主人。
总之,在如今“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指引下,充分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仅不能降低教师的作用和地位,而且会因向教师提出更高要求,而使教师主动具备更高的职业素质。因为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不可能自然生存发生,需具备相应的条件,而这些条件要教师来创造和提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不能降低,只是角色发生转变罢了。

③ 如何理解和认识体育新课标

摘要:
《新体育课程标准》指出:体育老师在教学中应“扮演”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关系到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要抓住并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首要是弄清主体性的概念。主体性,指在教学中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觉参与学习和自身发展表现出的主观能动性。它具有诸如:自觉性强;意志力持久;有练习策略;好强好思等特征。其次,学生主体性的发挥,需要教师具备并提供给学生一定的条件;要有主体教育观;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综合运用优化的教学手段、方法;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获得精神动力和学习健体的方法等。另外,丰富教学内容,培养体育兴趣与能力,明确锻炼目标,做练习的主人的做法也可以大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新课标》要求我们树立“人本”观念,我们只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才能彰显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作用,才能适应新形式下的教育需要。
关键词:主体性
正文: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为实践性很强的体育,在教学中更应该注意弘扬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教师要改变过去全控性的教学模式,主动转变角色,由“主宰”变为“服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关注学生的自主创造性和真实情感体验,给学生留足自主学练的空间,教师作以适时点拨引导。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呢?在多年的教学中,我认真探索,不断总结,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充分了解学生,抓住学生主体性发挥的特征
什么是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主体性指在教学过程中,处于认识客观世界主体地位的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和自身的发展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主观能动性。仔细观察,充分了解,你会发现学生主体性发挥有许多鲜明特征:
1、学习主动积极,自觉性强
学生在对体育学习有正确的认识,把学习的目的明确为自身需求和对社会的责任感这种高水平动机上后,就会表现出学习积极主动,自觉性很强。
2、好强、好奇、好思、好问
好强,表现为任何事情不甘落后,敢于挑战和超越他人与自我,有很强的自我表现欲;好奇,再现为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好标新立异,好奇思妙想;好思,表现为好独立思考,琢磨学习中的问题,自己努力寻求解决办法,甚至经常关注老师的教,发表自己的见解;好问,好向教师质疑提问,好追根问底,寻根溯源。
3、在支配与调节自己的学习活动时,表现出意志力持久
体育学习不是娱乐,它不可能时时生趣,处处有乐,学生的体育学习总是在有趣与无趣交织,欢乐与困难同在的状态下进行的。因此体育学习需要意志支撑。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正表现在能以持久的意志力调节自己的学习行为,尤其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仍坚持不懈上。
4、能掌握并运用学习策略
学生掌握了学习策略,能根据学习环境,学习任务,学习内容,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学习方法,高效地进行创造性学习,这也是学生主体性高水平发挥的重要特点。
二、学生主体性发挥必备的条件
要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取得教学的成功,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1、确立主体教育观
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首先要求教师树立主体教育观,确立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明确学生才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而不是被动受训和盛纳知识的容器。传统教育,过重强调教师的主体作用,结果使学生的主体地位被抹杀。主体教育观正是要纠正这一偏差,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独立人格,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
2、唤醒学生主体意识
主体意识强弱直接关系到主体性的发挥水平 “欲图体育之功效,非动其主观,促其对于体育自觉不可”,可见体育的功效与主体意识有直接关系。教师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一是要加强对学生的学习目的教育,提高动机水平,二是要教育学生认识学习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取决于自己主观能动性发挥的作用大小。主体意识是主体性发挥的前提,教师要在教学中重视这个基础的训练与培养。
3、营造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
心理学研究证明,愉快的感情是认识和实践能力的动力机制。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学生主动思维,大胆学练、质疑,尝试探究的前提条件。学生置身于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之中时,情绪就会受到感染,激励,主动性也油然而生。而如果教师在教学中高高在上,让学生敬畏三分,教学语言总是命令式的,那么教学气氛沉闷、呆板、压抑,学生情绪低落,思维窒息,主动性消失,也就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注意主动营造课堂的良好气氛,重视感情投资,把自己的爱传递给学生,用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理解等去熏陶感染学生,点燃学生的求知探究之火,树立学习的信心,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以取得高质量的教学成效。
4、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
传统的体育教学以讲解示范独占课堂,学生是在教师的全力灌输下,进行接受收式学习。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学生的依赖心理,压抑和阻碍了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形成。虽然讲解示范是基本教法,但绝不可视为是唯一方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要注重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防止单一的方式使学生产生训练和学习的兴趣疲劳。可运用发现法、讨论法、尝试法、分析比较法、游戏法等多种方法的合理运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者变成主动求知者。
5、让学生体验成功,获得精神动力
成功是激励学生主体性发挥的重要动力源泉。成功不仅能让学生体验出欢乐与喜悦,而且更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自我效能感,坚定“我行”的信念,使学生对未来学习充满期待。因此,教师教学中充分创造条件,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成功,避免一生多受失败而产生消极心理。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向更高目标努力,不断超越自我,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对学生的点滴成功给予及时恰当的激励评价,强化主体动机,激发主体性的发展。
6、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学习与健体的方法
只有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健体,学生才能真正具有学习与锻炼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可能形成科学自觉的学习锻炼品质,在任何环境与条件下从事科学的身体锻炼。学生会学习、会健体是主体性发挥的高质量的体现。因此,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学习与健身方法;其次,要教会学生善于依据客观实际选用学习健身方法及内容;再次,要教会学生制定学习和锻炼的目标和计划;最后要教会学生对学习与健身过程进行自觉有效地调控,客观地检查与评价学习与锻炼的效果。
三、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兴趣和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做到“以人为本”。要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服务者”,充分考虑学生发展的各种需求,精心安排内容,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被激活状态,养成主动学习的品质习惯。
1、教学内容的公开化
每个学生各有自己的特长与特点。因此,每节课前,教师可先公开教学内容,征求学生意见,了解学生最想学哪些内容,或对哪些活动最感兴趣,怎样组织才最受欢迎等。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有利于消除学生因为内容不适合自己而产生的消极、被动心理,使学习更具主动性。
2、教学内容的多样化
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的兴趣爱好,要求教师精心选编多种教学内容让学生选择。如素质练习,一般都由教师安排固定节目。如上肢力量训练,学生同做多少个俯卧撑;腰腹力量练习,学生共做多少个仰卧起坐等。学生没
追问:
有选择的余地,不利于个性的发展和主体性的发挥。因此,诸如上面的训练可以这样安排:事先多选择准备多种训练上肢力量或腰腹力量的项目,让学生从几个项目中任选一个项目练习,运动量以达到自己最大强度的百分之多少来确定。学生从“训练项目超市”中,自由选择练习内容,其练习的兴趣和锻炼实效将大大提高。
3、教学内容的综合化、开放化
在体育教学中纵向发展的基础上注重横向的扩展,启发、引导学生运用各种学科的知识经验,从各种思维角度去研究,去理解,从而解决体育学科中的问题。这就要求体育老师在内容选择与制定上综合化,促使师生将体育学科的教与学的成果重新整合,有效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备。同时俗话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要适应的个性化发展,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正确引导学生走向社会,放开手脚让学生自主选择,使教与学更具开放性,更适应时代需要。
四、让学生明确目标,做体育练习的主人
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也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前提条件,学生若不明确教学目标,课堂练习中就会漫无目的,充满盲目性,处于被动练习状态。
体育教学目标具有导向激励及评价的功能。要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目标的功能,促使学生主动地、活泼地进行体育练习。体育教学目标一是要明确具体;二是要通过学生努力,可以实现,先让学生看到希望,再提高要求,注意目标梯度。过去教学中目标抽象、模糊,空洞,让教学中的训练程度和评价都很难把握,教学效果也不好。如教材中把“提高学生投准能力”,改为“用沙包向8米远,直径为1米的地面目标投准,命中度一级指标为70%以上,二级为60%以上,三级为50%以上。这样具体操作性强的目标,练习起来学生目标明了,心中就有数了,不在把练习当作应付老师的负担,就会积极认真的做好每一次练习,做学习和锻炼的主人。
总之,在如今“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指引下,充分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仅不能降低教师的作用和地位,而且会因向教师提出更高要求,而使教师主动具备更高的职业素质。因为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不可能自然生存发生,需具备相应的条件,而这些条件要教师来创造和提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不能降低,只是角色发生转变罢了。

④ 简述新课标对体育课的要求有哪些

简述新课标对体育课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坚持目标统领教学,提倡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学生健康的主题,把教学的精力集中投放到关注全体学生的健康问题上,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以促进全体学生健康成长为目标,开展学校体育教学活动。近几年来,我校始终坚持以教育部健康体育课程标准思想指导,体育教研组对高中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进行了实践与分析,完善了教学的指导思想、促进融洽的师生关系、优化了教材内容、推行了教学组织和教法的改革,在高中体育课新课标的道路上,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目标得到深层次的落实。树立健康第一的正确教学理念,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同时体育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执行力,把教学计划转化为教学实际,这是我们实践的重要经验总结。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思想和理念需要不断的解读,并灵活运用,在现有的高中体育教学条件下,进一步提高体育课教学效益,无疑是对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诠释。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充分体现了体育新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关注学生健康意识和锻炼习惯的养成,强调要将学生的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

二、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旨在说明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运用,都要围绕学生的运动兴趣。因为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才能促进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学习和掌握操作性很强的体育知识和技能,是学生体育学习的重要目的之一,也是体育学习的主要途径。尽管这里还有运动文化传承的问题,但从体育课程的根本目的来看,应该更强调运动技术学习的工具功能。即通过运动技术的学习达到养成运动爱好和专长的目的,促进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如果想终身保持健康的体魄,我们锻炼身体,进行体育活动的一整套方法都需要彻底改进,应把那些十几岁的学生在完成中学学业后仍一直乐此不疲进行很长一段时间的个人体育锻炼活动,引入到学校的体育课程之中。

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它充分体现主体性教育思想,从多层面、多功能角度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其具有主动学习和主动创造的能力。在体育教学中,以主体性教育理论为依据,构建学生主体地位,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新的教育理念,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这既是实施素质教育要求,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必需条件。

四、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这样可以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学生如果不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常常遭遇学习的失败,他们就不可能也根本不会喜欢体育课,也就不会主动地参与到运动中来。

五、新体育课程理念与教学方式的转变,以往教学表现为主体性缺失,以教师主体作用压抑学生自主发展,学生主体自主活动整体缺失,多数课仍然停留在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单纯竞技运动技术传习式教学为主要教学方式,教师只是采用单一的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过分强调练习方法的整齐划一,忽略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使学生处于被动练习之中,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新体育课程理念之一,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以主体性教育理论为依据,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关键在于要将新体育课程理念转化为具体的可操作教学行为,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大面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是新体育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课程改革的目的。

六、将新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
,教师应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实践,设计课的教学过程,注重学生主体性教育,尊重学生的人格,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遵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及体育的兴趣爱好,选择搭配教材。教学方式上,采取因人而异,区别对待,根据学生体育基础的不同,制定可供学生选择的学习目标,使所有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学有所获,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享受平等的体育教育。注重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力图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凡是学生知识、经验、能力可及之事,均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教师在其中只是创造条件,指导帮助,使学生主体参与教学,参与管理,参与评价。为学生营造和谐、民主、开放、自由的学习氛围,体现“健康第一”的思想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能够把健康与生存、学习、生活和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使学生学会健身、学会创造,从而达成育体、育心、育人,身心和谐发展的教学目标。

1.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

主动选择带来主动学习,提供学生选择的教育,才是可能有效和成功的教育。要保证学生的自主选择、全面发展,就要提供可供学生选择的内容。学生的身体差异较大,活泼好动,兴趣爱好广泛,有意注意的持续时间短。在教学中应安排一些选择性活动,让学生自己选择练习内容、练习形式、独立地进行练习。选择性学习活动使不同身体条件和能力水平的学生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起点和发展的空间。例如,进行投掷教学,常见的练习形式是学生分成两队,面对面投掷,这样的练习学生很快就会感到疲劳。采用选择性的练习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自主选择练习的器材和场地,体力强、力量大的学生,可选择实心球,在一号场地上练习;体力弱、力量小的学生,可选择小沙包、降落伞、纸飞机等,在二号场地上练习;喜欢投准的学生可选择配有目标装置的三号场地上练习。整个练习过程,学生都可以自由变换练习器材和场地,也可以自由组合练习的伙伴。选择性的学习活动,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提供了广阔的时空,学生每变换一种器材,每更替一次场地,都会有新鲜的感觉,都会产生新的兴趣和一种自主支配学习的激情,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终使学生学会选择,形成个性,体验成长的快乐。

2.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

体验,是一种基于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经验,从中获得感性认识的过程,其主体在学生本人。体育教学是一门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教学的实效性在于学生是否自主、能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并从中获得充分的学习体验,以促进身心发展。从学习环境中得到体验,环境是教学中学生获得体验的载体。心理学认为:一个人的情感是从他接触的周围环境中得到的。体育教学中的学习环境有两类:一类是显性的学习环境,另一类是隐性的学习环境。显性的学习环境包括场地、器材、教具、学具的布置、安放和使用,以及教学过程的实物情景等;隐性的学习环境包括师生、生生之间的心理关系以及教学中的模拟情景等。小学生爱听故事、好表现、善于模仿。喜欢在故事情景中游戏玩耍。他们的学习环境往往需要把显性环境和隐性环境有机结合组成具有情节的故事和具有主题的学习情景,使他们身处生动活泼的情景之中锻炼身体学习动作,体验学习的快乐。例如,二年级学生在学习“单、双脚跳”教材时,教师把教材内容通过“小青蛙与小花猫”的故事展开,让学生扮演他们喜爱的小动物的故事,通过游戏贯穿全课。课的导人采用图片和模仿练习相结合的方法,调动学生视、听和本体感觉一起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一上课就感到生动有趣、形式新颖,情景交融,整个练习过程处于“乐中练、动中练、玩中练”的氛围之中。

3.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

以往,人们常常认为,体育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学生获得运动知识和技能以及增强体质方面。而新的课程除重视这些方面外,还十分重视对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作用。强调在经历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在不断体验进步或成功的过程中增强自尊和信心。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会遇到很多问题,有学习本身给学生造成的问题,例如身体锻炼过程中的体力问题,学习动作过程中的方法问题;也有学习环境给学生带来的问题,例如人际关系的处理问题,个人与群体的协调问题,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之间发生冲突等问题。教师在教学中针对不同的问题,采用灵活多样、富于变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创新。勿庸置疑,以往单一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课堂教学应积极采用探究式学习、研究式学习、体验式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能够在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⑤ 体育新课标内容是什么

摘要:
《新体育课程标准》指出:体育老师在教学中应“扮演”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关系到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要抓住并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首要是弄清主体性的概念。主体性,指在教学中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觉参与学习和自身发展表现出的主观能动性。它具有诸如:自觉性强;意志力持久;有练习策略;好强好思等特征。其次,学生主体性的发挥,需要教师具备并提供给学生一定的条件;要有主体教育观;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综合运用优化的教学手段、方法;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获得精神动力和学习健体的方法等。另外,丰富教学内容,培养体育兴趣与能力,明确锻炼目标,做练习的主人的做法也可以大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新课标》要求我们树立“人本”观念,我们只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才能彰显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作用,才能适应新形式下的教育需要。
关键词:主体性
正文: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为实践性很强的体育,在教学中更应该注意弘扬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教师要改变过去全控性的教学模式,主动转变角色,由“主宰”变为“服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关注学生的自主创造性和真实情感体验,给学生留足自主学练的空间,教师作以适时点拨引导。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呢?在多年的教学中,我认真探索,不断总结,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充分了解学生,抓住学生主体性发挥的特征
什么是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主体性指在教学过程中,处于认识客观世界主体地位的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和自身的发展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主观能动性。仔细观察,充分了解,你会发现学生主体性发挥有许多鲜明特征:
1、学习主动积极,自觉性强
学生在对体育学习有正确的认识,把学习的目的明确为自身需求和对社会的责任感这种高水平动机上后,就会表现出学习积极主动,自觉性很强。
2、好强、好奇、好思、好问
好强,表现为任何事情不甘落后,敢于挑战和超越他人与自我,有很强的自我表现欲;好奇,再现为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好标新立异,好奇思妙想;好思,表现为好独立思考,琢磨学习中的问题,自己努力寻求解决办法,甚至经常关注老师的教,发表自己的见解;好问,好向教师质疑提问,好追根问底,寻根溯源。
3、在支配与调节自己的学习活动时,表现出意志力持久
体育学习不是娱乐,它不可能时时生趣,处处有乐,学生的体育学习总是在有趣与无趣交织,欢乐与困难同在的状态下进行的。因此体育学习需要意志支撑。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正表现在能以持久的意志力调节自己的学习行为,尤其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仍坚持不懈上。
4、能掌握并运用学习策略
学生掌握了学习策略,能根据学习环境,学习任务,学习内容,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学习方法,高效地进行创造性学习,这也是学生主体性高水平发挥的重要特点。
二、学生主体性发挥必备的条件
要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取得教学的成功,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1、确立主体教育观
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首先要求教师树立主体教育观,确立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明确学生才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而不是被动受训和盛纳知识的容器。传统教育,过重强调教师的主体作用,结果使学生的主体地位被抹杀。主体教育观正是要纠正这一偏差,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独立人格,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
2、唤醒学生主体意识
主体意识强弱直接关系到主体性的发挥水平 “欲图体育之功效,非动其主观,促其对于体育自觉不可”,可见体育的功效与主体意识有直接关系。教师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一是要加强对学生的学习目的教育,提高动机水平,二是要教育学生认识学习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取决于自己主观能动性发挥的作用大小。主体意识是主体性发挥的前提,教师要在教学中重视这个基础的训练与培养。
3、营造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
心理学研究证明,愉快的感情是认识和实践能力的动力机制。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学生主动思维,大胆学练、质疑,尝试探究的前提条件。学生置身于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之中时,情绪就会受到感染,激励,主动性也油然而生。而如果教师在教学中高高在上,让学生敬畏三分,教学语言总是命令式的,那么教学气氛沉闷、呆板、压抑,学生情绪低落,思维窒息,主动性消失,也就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注意主动营造课堂的良好气氛,重视感情投资,把自己的爱传递给学生,用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理解等去熏陶感染学生,点燃学生的求知探究之火,树立学习的信心,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以取得高质量的教学成效。
4、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
传统的体育教学以讲解示范独占课堂,学生是在教师的全力灌输下,进行接受收式学习。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学生的依赖心理,压抑和阻碍了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形成。虽然讲解示范是基本教法,但绝不可视为是唯一方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要注重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防止单一的方式使学生产生训练和学习的兴趣疲劳。可运用发现法、讨论法、尝试法、分析比较法、游戏法等多种方法的合理运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者变成主动求知者。
5、让学生体验成功,获得精神动力
成功是激励学生主体性发挥的重要动力源泉。成功不仅能让学生体验出欢乐与喜悦,而且更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自我效能感,坚定“我行”的信念,使学生对未来学习充满期待。因此,教师教学中充分创造条件,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成功,避免一生多受失败而产生消极心理。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向更高目标努力,不断超越自我,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对学生的点滴成功给予及时恰当的激励评价,强化主体动机,激发主体性的发展。
6、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学习与健体的方法
只有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健体,学生才能真正具有学习与锻炼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可能形成科学自觉的学习锻炼品质,在任何环境与条件下从事科学的身体锻炼。学生会学习、会健体是主体性发挥的高质量的体现。因此,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学习与健身方法;其次,要教会学生善于依据客观实际选用学习健身方法及内容;再次,要教会学生制定学习和锻炼的目标和计划;最后要教会学生对学习与健身过程进行自觉有效地调控,客观地检查与评价学习与锻炼的效果。
三、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兴趣和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做到“以人为本”。要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服务者”,充分考虑学生发展的各种需求,精心安排内容,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被激活状态,养成主动学习的品质习惯。
1、教学内容的公开化
每个学生各有自己的特长与特点。因此,每节课前,教师可先公开教学内容,征求学生意见,了解学生最想学哪些内容,或对哪些活动最感兴趣,怎样组织才最受欢迎等。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有利于消除学生因为内容不适合自己而产生的消极、被动心理,使学习更具主动性。
2、教学内容的多样化
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的兴趣爱好,要求教师精心选编多种教学内容让学生选择。如素质练习,一般都由教师安排固定节目。如上肢力量训练,学生同做多少个俯卧撑;腰腹力量练习,学生共做多少个仰卧起坐等。学生没有选择的余地,不利于个性的发展和主体性的发挥。因此,诸如上面的训练可以这样安排:事先多选择准备多种训练上肢力量或腰腹力量的项目,让学生从几个项目中任选一个项目练习,运动量以达到自己最大强度的百分之多少来确定。学生从“训练项目超市”中,自由选择练习内容,其练习的兴趣和锻炼实效将大大提高。
3、教学内容的综合化、开放化
在体育教学中纵向发展的基础上注重横向的扩展,启发、引导学生运用各种学科的知识经验,从各种思维角度去研究,去理解,从而解决体育学科中的问题。这就要求体育老师在内容选择与制定上综合化,促使师生将体育学科的教与学的成果重新整合,有效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备。同时俗话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要适应的个性化发展,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正确引导学生走向社会,放开手脚让学生自主选择,使教与学更具开放性,更适应时代需要。
四、让学生明确目标,做体育练习的主人
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也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前提条件,学生若不明确教学目标,课堂练习中就会漫无目的,充满盲目性,处于被动练习状态。
体育教学目标具有导向激励及评价的功能。要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目标的功能,促使学生主动地、活泼地进行体育练习。体育教学目标一是要明确具体;二是要通过学生努力,可以实现,先让学生看到希望,再提高要求,注意目标梯度。过去教学中目标抽象、模糊,空洞,让教学中的训练程度和评价都很难把握,教学效果也不好。如教材中把“提高学生投准能力”,改为“用沙包向8米远,直径为1米的地面目标投准,命中度一级指标为70%以上,二级为60%以上,三级为50%以上。这样具体操作性强的目标,练习起来学生目标明了,心中就有数了,不在把练习当作应付老师的负担,就会积极认真的做好每一次练习,做学习和锻炼的主人。
总之,在如今“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指引下,充分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仅不能降低教师的作用和地位,而且会因向教师提出更高要求,而使教师主动具备更高的职业素质。因为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不可能自然生存发生,需具备相应的条件,而这些条件要教师来创造和提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不能降低,只是角色发生转变罢了。

⑥ 如何正确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教学目标与教学

如何正确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滕子敬(100088)中央教科所院内学校体育研究会

《中国学校体育》2004年第五期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标准》以目标的达成来统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正确理解这条建议的精神,在我与第一线教师交流的过程中,他们对这个问题感到有许多困惑。如,课程的总目标、具体目标与内容标准的关系是什么?内容标准的内涵是什么?为什么内容标准只提供一个内容框架,而不提出具体的教学内容?目标统领内容应该统领到什么层次?是水平计划的层次,还是单元计划的层次,或是课时计划的层次……等。我想结合自己学习课程标准的体会谈谈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一、关于课程的总目标、具体目标与内容标准的关系问题

《标准》改变了以往首先确定体育教学任务,然后再按学习内容的分类体系,划分教学时数分配比例的办法,根据三维健康观、体育自身的特点以及国际体育课程发展的趋势,在确定课程总目标的基础上,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五个方面来表述具体目标。并根据具体目标提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内容标准,从而构建了总目标、具体目标与内容标准三个层次的目标体系,使总目标通过具体目标逐步细化为内容标准,以体现目标统领内容、根据目标选择内容的思想。

二、关于“内容标准”的内涵问题

“内容标准”是《标准》中提出的一个新概念,目前,在有关文件中也还没有关于这个概念的界定。但顾名思义,我认为“内容标准”应该是目标和内容的整合,即他既是内容,又是目标,是内容要达成的目标,总称为“内容标准”。如,水平四,“发展运动技战术能力”的“内容标准”是“基本掌握一两项球类运动中的技战术;完成一两套武术套路或对练;完成一两套技巧项目动作或器械体操动作;完成一两套舞蹈或健美操;基本掌握几项主要的田径运动技能;基本掌握一两种地域性运动项目的技术”。其中的“球类”、“武术”、“技巧或器械体操”、“舞蹈或健美操”、“田径”、“地域性运动项目”等都是教学内容,或者说是教学内容的指向和框架,而不是具体的教学内容。而“基本掌握一两项”、“完成一两套”、“基本掌握几项”、“基本掌握一两种”等则是这项内容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标准》与教学大纲不同的是:大纲在首先确定教学任务后,同时规定了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学时分配比例。因此,在教学大纲中根据教学任务确定教学内容是一步到位的,这种办法的优点是教学内容明确、具体、便于操作;缺点是统得较死,缺乏灵活性,对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适应较差,教师缺少自主创造的空间。

而《标准》以目标统领内容是采取分步到位的办法实施的:第一步是国家制订课程标准,确定“内容标准”的内容框架;第二步根据《标准》建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标准》,并结合本地区的情况,制订出地方课程实施方案,报教育部备案并在本地范围内组织实施;第三步根据《标准》建议“各校根据地方课程实施方案,结合当地课程资源、本校特点和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真编制符合本校实际的教学方案并组织实施”。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根据学校的教学方案,结合各班的具体情况,设计教学计划并组织实施教学工作。这种分步到位的办法改变了教师只是消积、被动地执行大纲的状况,使教师成为教学计划的设计者,有利于调动广大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关于“内容标准”与“教学内容”的问题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中明确提出: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经济文化发展的区域性差异很大,因此,体育课程在学习内容的确定方面应具有充分的变通性,以利于不同地区、不同学校根据各方面的实际情况作出选择,使课程更符合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体育课程标准实际上只是确立了一个内容结构框架,确定了不同学习领域、不同层次的基本目标,至于具体采用什么内容、什么方式和步骤去实现这些目标,各地、各校都有充分的开发空间。由于《标准》只提出了一个内容框架,没有具体教学内容,教师仅靠这个内容标准是无法上课的,还必须通过一定的程序,使“内容标准”具体化。经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由几家出版社编写出版的《体育与健康》教科书,把“内容标准”具体化为体育教材,为体育教师贯彻实施课程标准做了有益的工作。但当前经教育部审定通过的教材为数较少,还难以完全适应不同地区和不同学校的需求,有待地方和学校进一步开发和完善。按照《标准》的要求国家制订课程标准以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制订地方的课程实施方案,但开始着手制订的还很少。这种情况不利于在教学内容上反映地方特色,不利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体育教学改革的引导。

四、关于目标统领内容的问题

目标统领内容明确了目标和内容的关系,在制订教学计划时,改变了以往根据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基本教材来确定体育课的教学任务(目标)的做法,而是要首先确定目标,再根据目标来选择教学内容。有些体育教师在制订水平教学计划时,以内容标准中所列出的五个学习领域目标及水平目标为依据,逐一对应选择教学内容,为落实目标统领内容做了有益的尝试。目标统领内容应主要体现在宏观层面上,具体表现在根据课程总目标,确定课程五个方面的具体目标(领域目标);再根据具体目标,确定五个方面的内容标准;然后再根据内容标准的五个方面制订水平教学计划,以便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目标的全面达成。但是,目标统领内容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每一种计划,特别是课时计划都必须是先制订目标,再选择内容。课时计划是根据单元计划来安排课的内容的,因此在制订课时计划时,就应根据教材内容的功能和价值,来确定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其中不仅有技能目标、体能目标,还可设计心理和社会适应的目标等。这样不仅具有可操作性,也不违背目标统领内容的要求。因为课时计划的内容是根据单元计划的目标制订的。这样从目标到内容,即目标统领内容,再从内容到目标,即通过内容折射目标。只有这样,体育教学才能有序地进行。

最近,南京师大的顾渊彦教授写的《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一书指出:20世纪以来,课程研制的主要范式有两类,即目标模式和过程摸式。目标模式也称“泰勒模式”,“是以目标为统领的,课程的其它环节均应以此为依据”。“目标模式有其优点,也有缺点。优点是人们在选择教育内容时,目的具体、明确,易于把握与操作;缺点是过于理性化,甚至显得机械、死板。此外,这种模式还有使内容服务于既定目标的‘工具化’倾向,这是为了满足目标而使用的损害内容的方法。这既会造成被选择内容的价值不能完全挖掘出来,也会造成具有很好教育价值的课程内容的流失”。在教学实践中也确实存在这种现象。如有的教师在制订课时计划时,确定了增强学生自尊心、自信心的目标,据此选择了障碍跑的教材内容,但对障碍跑的健身功能、跨越障碍的技能价值却没有在目标中提出,这就可能使障碍跑的健身和技能价值被削弱或流失。

1975年英国课程论专家斯腾豪斯出版了《课程研究与开发导论》一书,对泰勒的目标模式进行了分析与批判,指出其贡献与缺陷,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过程模式的理论框架。认为活动内容的选择标准就是活动内容本身是否“含有内在价值”,也就是说确定内容的依据是活动内容的价值,而不是预先设定的目标。

了解目标模式和过程模式的理论及其争论的问题,对我们全面认识目标和内容的关系是有益的。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学习外国的东西不能搞绝对化,既不能盲目“照抄照搬”,一说就是外国的好,外国怎么做的,我们也应该怎么做。当然我们也不能故步自封,因循守旧。而要立足自身,在认真总结自身经验的基础上,把国外好的东西“本土化”,构建自己新的课程开发模式。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在设计教学计划时,首先,要认真研究和理解《标准》的三级目标体系,在此基础上,从课程要素的内在价值出发,选择具有丰富价值的内容作为教材,使目标统领内容,内容翻过来折射目标,使目标与内容能够更好地整合起来,以利于不断提高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质量和教学效果。

⑦ 谈谈你对体育课程的理解和认识

当别人推着孩子“鸡血”那些长大后根本用不着的课程时,更有远见的家长愿意花重金送孩子玩运动。尽管他们心里有数,大部分孩子都不会成为专业运动员,但是他们知道,从体育运动中学到的东西,够孩子受用一生。

让孩子积极上好体育课并不代表你希望他未来能凭体育特长获得奖学金,或者成为专业的运动员。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管是童年还是青春期,体育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运动能帮助孩子建立与他人的联系,让他们学会珍惜和成年人之间的关系,获得自信心,以及为自己设立目标、完成目标。

然而研究却表明,从体育运动中学得的其他东西,是孩子能够受用一生的。

⑧ 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精神的要求,分析篮球变向运球教材,注意目标明确重难点把握,教法与学法创新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1-12'GYM'1.2.1)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了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融合了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二)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1-12'GYM'1.2.2)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1-12'GYM'1.2.3)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四)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1-12'GYM'1.2.4)体育与健康课程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⑨ 小学体育新课标与老课标有何区别

一、体育新课标与体育教学大纲比较
1.教学目标的比较
(1)体育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主要体现为:
体育健康的教学以育人为宗旨,与德育、智育和美育相结合;促进少年儿童身心全面发展;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好准备。
(2)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主要体现为:
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用技能;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3)突破:
课程标准确立了课程目标层次体系: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
从而使课程目标更明确、更具体、更具有操作性,避免了以往习惯用的客话和套话。
2.教学内容的比较
(1)体育教学大纲教学内容规定:
必修:基本运动、游戏、基本知识、田径、体操、武术;
限选:球类、韵律体操和舞蹈、游泳
任选: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现代科学的健身方法,新兴体育项目;
必修:内容的提高与拓宽,可由学校置换其他内容。
(2)体育新课标教学内容:
没有规定具体的内容,只是划分了五个学习领域:既运动参与领域;运动技能领域;身体健康领域;心理健康领域;社会适应领域。
(3)突破:
新课标突破了以往大纲的规定性,实施目标管理模式;改变了以往以竞技运动项目为主的内容体系;拓宽了体育课程的内容范畴有助于挖掘课程资源。
3.教学评价的比较
(1)体育教学大纲:
评价与遗传因素相关较大的体能项目为主;强调体育与健康知识的记忆和文化素养;强调掌握运动技术水平;重视考勤、必修、限选内容的评价;以教师评价为主,重结果评价。
(2)体育新课标评价:
强调五个学习领域目标的等同评价;强调与教学过程较为相关的态度行为等;强调对体育与健康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既重视终结性评价,又重过程评价和进步幅度评价;强调了学生在学习中的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及教师评价的结合。
(3)突破:
课程标准突破了评价内容的规定性,改变了以运动技术、身体机能为重点的评价,强调了运动参与、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和对技术和知识的应用能力评价;突破了以往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评价的评价方式;重视学生参与评价过程,改变了以往教师为主的"盖棺式"评价方法。
二、比较结果分析
1、体育新课标的课程目标具有层次性
新课标的课程目标结构有别于传统的目标结构,即原体育大纲规定总的学科目标,直至划分到各个学期,是一种垂直目标体系。这种目标体系单一、机械,具有对教师教学实施的极强的指令性和约束性,教师在教学中缺乏自主调控和创造空间。课程标准的目标体系是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视角所形成的立体化目标结构体系,并具有调控性和创造性。这一特点决定了在课程目标的实施计划中,必需要教师个体自己去搭配,选择并确定整体落实课程目标。这给体育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课程的主体之一体育教师,不再只是课程和教材的被动执行者,而是一个主动的决策者和建设者,同时也是专业知识的发展者。
2、体育新课标的教学内容具有选择性
新课程教材构建体系有别于原有教材模式。教材的不规定性,尊重了体育运动的客观规律,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学的重点由过去传授向全面发展转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学习掌握知识技能,又得到情操的陶冶、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同时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为理念。尊重了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权,扩大了教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体育教学带来了生机。
新课程教材不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是一种目标管理。这种目标管理,最重要的不是选择什么内容,而是所选择的内容要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新课程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来实现课程的不同目标,即通过教材媒介达到教育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学内容的可选择性,使体育教师由被动执行教学大纲向主动参与课程教材建设决策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初中、高中体育教材各仅一本,对教师如何把握、分布、选择以及教材资源的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实践操作中急待解决的课题。
3、体育新课标的教学评价具有多元性
课程标准改变了原大纲的评价体系,强化了评价的激励性和发展性功能。淡化甄别与选拔,重视综合评价。在新课程教学评价中,不仅关注学生体能的增强、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还要关注学生体育行为、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养成,也要重视竞争与合作意识的培养,以发挥体育教学评价的综合功能。强调评价方法的多样性,不仅注重结果性评价,而且重视过程的评价,以及充分考虑学生进度幅度和态度的评价。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形成了以学生自我评价、互评和教师评价为一体的评价方式,改变了传统的盖棺式评价。新课程评价的特点,给教师实施学生体育成绩评价的设计和操作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
三、实施策略
从体育新课标与体育教学大纲的比较中可以看出:新课标与大纲主要突破表现为:课程目标的层次性,教学内容的选择性,评价体系的多元性,根据上述比较分析的结果,建议实施以下策略,仅供大家参考。
1、对体育新课程目标的实施策略
(1)合理安排目标
新课程目标的层次性的特征,决定了在落实中要合理分配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依据课程整体目标,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充分考虑目标的层次性、可接受性并合理的划分安排在各个学年及学期里。这些目标的划分都需要执教者个体去操作。这对于普通的教师也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因此,在施教前必须认真研究和落实领域目标以及水平目标。这也是一个比较大的工作量,而且是必须做好的一项工作,作的如何将对后续的教学有直接的影响。
安排领域目标应全面考虑分布情况。要均匀的贯穿在在各个学年及学期里并适当的侧重某些领域目标。在水平目标的选则上,应根据难易程度考滤渐进的原则。如选择运动参与领域目标教学时,应先考虑落实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低级目标,再考虑安排如何科学锻炼方法的高级目标。使教学目标有秩序地逐步实现。
(2)兼顾五个学习领域目标
新课程五个学习领域目标不同。在落实各项学习目标时,各项目标要有机结合,相互促进。课程规定了五个领域目标,而不同领域目标又不是孤立的,彼此之间是有联系的,在特定教学实践中,在突出特定目标的同时要考虑兼顾发展其他目标。如在落实心理健康领域目标时,选择耐久跑教材的教学,就应兼顾运动技能领域和身体健康领域目标。通过耐久跑的教学,既可提高心肺功能,发展体能增强体质;又可学习掌握长跑的动作技术;还可通过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实现以某个目标为主兼顾其它目标的原则。
(3)情感领域目标与实践相结合
体育新课程增加了运动参与领域;心理健康领域;社会适应领域目标。实际这些都属于情感领域。这些学习领域并安排了一定的理论知识的讲授内容。身体健康和运动技能领域也不例外,同样有理论知识内容。在实施这些目标时,一方面要加强理论课的讲授,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理论知识、运动与健康的基本常识和运动与情感的关系等;另一方面要在实践课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运动特点,可将理论知识学习与运动技能的学习结合起来,合理地搭配,理论联系实际,并不断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运动参与、心理和社会领域的大部分目标,只有安排在运动技能实践课中才能得以实现
2、对体育新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策略
(1)依据课程目标选择教学内容。
体育各个项目都有不同的运动特点、运动方式和锻炼价值。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时,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和接受能力;并根据不同的领域目标,去考虑恰当的选择教材以及其它教学资源的开发,确实选择有实用价值的并能为目标服务的教材。
(2)遵循实用性原则
认真研究体育教材,熟知教材,挖掘教材的内涵,掌握显形和隐性因素。要掌握教材的特点、知识点和教育因素,提高驾御教材的能力,才能与教学目标"对号入座",选择教材时,还要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生活为中心,充分考虑是否受学生欢迎和贴近生活,遵循实用原则,真正实现教材的价值和发挥教材选择的作用。
3对体育新课程评价多元化的实施策略
(1)加强过程评价
新课程的评价体系强调了过程评价。实施中必须将评价贯彻在教学过程始终。新课程加强了过程评价,评价的内容较多,所以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根据学习领域设计考核内容,制定考核方案,评价标准。并在平时加强评价数据的积累。从课堂参与态度、行为表现、技能提高等需随时进行评价,并投入学生成长记录袋为综合评定作好先前准备。
(2)注重前置性评价
新课程重视激励性、发展性评价,以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有利于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评价应加强前置性评价,注重对个体实施纵向比较评价,看进步幅度的提高,予以评价。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尊重差异,实现评价的激励性功能。
(3)评价形式多元化。
要改变过去教师为主体的评价形式,实现学生参与评价过程。加强学生自我评价、互评是新课程评价的一个重要改革。根据新课程评价多元化的特点,要认真研究自我评价,互评教师评价内容和标准的设计,尤其是运动性参与和情感领域,必须精心制定可观察、可操作的具体标准和评价量表。为学生学习成绩评定提供依据,这也是新课程教学评价环节中一个艰巨的任务。
纵上所述:体育新课标有别于体育教学大纲。课程目标的层次性,教学内容的选择性,评价体系的多元性是凸显的主要特征。由于以上的特征,决定实施新课程的对策。合理安排课程各领域目标、相互兼顾、全面落实,是对新课程目标的实施策略;依据课程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对号入座"、认真研究教材,加强针对性、以人为本,遵循实用性原则。是对新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策略。激励性、发展性评价是新课程的评价原则;加强过程评价、注重前置性评价、多元评价形式是对体育新课程评价的实施策略。

阅读全文

与体育课标分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西安最大的体育馆 浏览:601
省体质检测 浏览:4
长春马拉松全长多少 浏览:825
茂名体育馆周围旅馆 浏览:927
庐江沙溪中学体育老师 浏览:595
拳击裁判知乎 浏览:965
适合小学二年级的体育活动 浏览:137
s7比赛炼金 浏览:224
2016齐鲁弈友比赛通知 浏览:817
lpl有些什么比赛 浏览:943
武汉体育学院公共事业管理怎么样 浏览:632
梅州体育学院杜院长 浏览:906
宿城文化体育中心 浏览:435
小班体育活动捉小鱼 浏览:876
2020年高中篮球特长生招生 浏览:221
北京户外运动圣地 浏览:330
跑马拉松能长寿吗 浏览:846
学习钢琴不能练哪些体育项目 浏览:785
大班体育活动龟兔赛跑 浏览:770
我的体育老师田野的结局 浏览: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