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幼儿韵律活动设计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答:幼儿园韵律活动是指教师有计划、有组织的一种集体教学活动,是通过人体有感情、有节奏的动作,表现音乐内容。韵律活动可以调节幼儿的情绪,发展动作协调性,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幼儿表现美、感受美的方式,用四肢协调和不协调的动作,我们老师在组织活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 认真选择韵律活动的材料第一、 音乐的选择。一般人认为:幼儿的韵律活动形式的内容,越贴紧幼儿的生活,就容易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这种认识并不科学。随着幼儿的成长,一些儿童过分熟悉的音乐风格,开始逐渐失去吸引力。相反,我们认为离我们较远的异国风格的音乐和成人音乐,却在这时带有陌生的新异性和挑战性,成为大龄儿童所追求的对象。第 二、 动作的选择。动作是韵律活动的血肉。动作分三类:一般生活动作、律动模仿动作和舞蹈动作。因此,小班选材时以一般生活动作为主。初期,让幼儿知道用身体的各个部位都能跳舞,如:小头点一点、屁股扭一扭。小腿弯一弯。小班后期,应在四肢动作上稍微提出具体要求。如:小手的五个指头动,使劲或轻轻抓一抓;小胳膊像柳枝条那样轻柔地动或像钟表那样直直地动。中班一方面注意提高一般生活动作本身的难度和与音乐配合的难度,另一方面应不断提高律动模仿动作的比例。初期,要相应的加强手脚配合能力的训练,如:大象走一步,摇一下长鼻子;小白免跳一下,耳朵动一下等。中班末期,可以从正规舞蹈姿态上对幼儿有所要求。如:前平举、侧平举、踏点步、跑跳步等。大班律动模仿动作和舞蹈动作已成为幼儿园韵律活动的主要内容,而一般生活性动作应逐步退到次要的地位。初期,在鼓励幼儿大胆表现时,应适当把动作分类规范化。如“好奇的看”:左脚在前,右脚脚尖虚点,头侧后方,两手压腕在身体两侧,睁大眼睛和张大嘴巴;“调皮地看”:两脚并拢弯曲,屁股向右扭出,两手臂弯曲向右,头向右倒,做出调皮可爱的表情。大班末期,应给幼儿一种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如:一段音乐,引导幼儿用几种不同的动作表现,两个不同的动作连在一起做或几组动作反复交替地做。二、积极调节韵律活动中幼儿的情绪 韵律活动是一种情绪相对不稳定的学习活动,集体教学又是比较容易产生情绪波动的情境,如:涣散、茫然、烦躁等,因此活动中应尽量让幼儿的情绪始终保持适当的兴奋状态。四、合理使用韵律活动中的语言 教师的语言有三种: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
2. 幼儿音乐欣赏活动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一、音乐教育与音乐欣赏之间存在的区别和联系。 要求我们幼教工作者在选择回音乐作答品时要一定要慎重、仔细分析,并要结合本班幼儿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
二、进行音乐欣赏教育对教师有严格的要求 在进行音乐欣赏教育之前,对我们进行组织教学的老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一)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音乐知识,能够对音乐具备初步的赏析能力
(二)教师要考虑到作品的可欣赏性和欣赏价值。这是我们在选材时应考虑到音乐对幼儿的可感性、可接纳性。 对于音乐作品在形式上是否鲜明突出、结构是否方整、长度是否适宜、可参与性是否充分等都显得至关重要。
(三)善于分析乐曲的曲风和节奏、旋律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方式进行引导,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一步一步走近作品中去,从而身临其境的感受音乐的魅力。
(四)对于多段式的变化明显的乐曲,教师要扩宽思维,灵活的运用多种方式把乐曲进行不同的环节划分,从而使乐曲更加易懂,富有生命力。
3. 幼儿音乐欣赏活动设计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教师要仔细的观察幼儿的感受能力,注重整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灵活的进行教学活动。 幼儿是受教育者,是欣赏活动的主角,教师只是作为一个引导着和支持者。幼儿存在个体差异,在欣赏能力方面和理解音乐的能力方面有着不同的看法和观点,作为教育者的我们要密切的关注幼儿,切忌自我陶醉而忽略幼儿的感受。要通过多种方法激发、引导幼儿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说出来,以求师生互动,产生共鸣。对于相同的音乐,教师有自己的欣赏思路,在引导幼儿的同时切忌否定幼儿的欣赏思路,要善于倾听,不可以将欣赏活动理解的太死板。活动中应当鼓励幼儿大胆的表达,敢于表达的幼儿至少说明他们认真地欣赏了、思考了,对于没有进入欣赏状态的幼儿也要多引导、提问,激发他们的欣赏兴趣,并及时地对其进步表示肯定和鼓励。但是对于表达不够准确、对乐曲感受在理论上有偏差的幼儿也要及时地给与指正和正确引导,使他们的欣赏能力得到提升。在活动结束时,教师还应该善于总结、评价,给幼儿在活动后的思考留有充分的空间,鼓励幼儿用多种思维感受作品,多听、多欣赏,不断的扩宽自己的欣赏空间,从而提升 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音乐欣赏是一种美的教育,不但可以提升幼儿对音乐的理解感受能力,还能够使幼儿的审美情趣得到提升。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的摸索、总结,善于学习、思考和积累,才能使音乐欣赏教育不断创新,不断发展! 音乐欣赏教学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是比较有难度的领域之一,这个问题一直让幼儿教育工作者为之困扰并大胆尝试努力探究,去寻找适合幼儿教育教学特点的欣赏方法和途径。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我通过两年音乐教育得大胆实践,并从中获得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方法,现就音乐欣赏方面得教学经验做一交流。 一、音乐教育与音乐欣赏之间存在的区别和联系。 早在20世纪初期,美国著名的儿童音乐教育心理学学者詹姆斯.慕赛尔就在其音乐教育名著《学校音乐教学的心理学》一书中指出:在普通学校中,音乐教育就是欣赏教育,就是为欣赏而进行的教育。在这里,欣赏即为:怀着由衷的欣喜热爱之情,自动追求从音乐中获得自我满足和自我实践的过程。好的音乐作品自然对幼儿形成一种有内而生的吸引力,对幼儿形成一定的影响力,自然而然的让幼儿从感知的水平上升到欣赏的层次。虽然如此,我还是认为音乐教育和音乐欣赏教育从不同程度上存在差异。音乐教育的范围很广,它涵盖了音乐欣赏,每一个音乐都可以被人们所感受、所理解,从这个过程中,人们可能对于不同的音乐作品有了不同的看法和思想,他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这样一来,音乐作品都可以被欣赏,当然欣赏的层次会因为作品的变化而不同。然而音乐欣赏活动中的音乐作品又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被欣赏的音乐作品只需要学习者认真地感受、欣赏,并不一定要完整的学习、歌唱、记忆和表演。两者之间存在不同的学习目标和教学方法的不同。音乐作品的选择和欣赏作品的选择也会存在不同的选择区域,相对来说,欣赏作品选材范围要广泛一些,不但可以选择音乐教学中的歌曲、表演唱、律动、游戏,还可以选择幼儿所不能够表演、演唱的中外乐曲例如《四小天鹅》、《梁祝》等,不同题材的音乐形式也可被幼儿所了解和欣赏,如地方戏、摇滚乐、轻音乐等等。这样,要求我们幼教工作者在选择音乐作品时要一定要慎重、仔细分析,并要结合本班幼儿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 二、进行音乐欣赏教育对教师有严格的要求。 在进行音乐欣赏教育之前,对我们进行组织教学的老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一)要求 教师具备丰富的音乐知识,能够对音乐具备初步的赏析能力。 音乐欣赏不单单含括了音乐知识,还包括丰富的舞蹈、韵律及歌唱能力方面的要求。只有教师拥有了良好的音乐综合能力,才能够对音乐作品进行细致的分析理解,才能够通过舒适的歌唱、协调的动作和富有个性的表述、表现展示音乐的魅力,从而感染音乐中的幼儿,使他们得到老师的引导和提示从而提高自身的欣赏能力和水平。 (二)教师要考虑到作品的可欣赏性和欣赏价值。这是我们在选材时应考虑到音乐对幼儿的可感性、可接纳性。 对于音乐作品在形式上是否鲜明突出、结构是否方整、长度是否适宜、可参与性是否充分等都显得至关重要。许多音乐作品很优美,但却因为过长过大而很难进入幼儿音乐欣赏作品的行列。这需要我们教师进行认真地分析和节选,选择作品中比较长见的乐段或节奏变化明显的乐段进行提炼,并与幼儿实际情况相结合,例如《梁祝》是被我们所熟知的乐曲,它的几个乐段分别讲述了不同的故事情节,我们将“化蝶”一段提出来,便可以让小班幼儿通过观摩教具“蝴蝶”的翩翩起舞结合乐曲优美、缓舒的旋律展开想象和模仿,既满足了幼儿欣赏的需求,又符合幼儿善于模仿的特点,从动静交替中达到教学目标。另外也有一些音乐被幼儿所感知,但他们却只能够感受音乐的表层,无法触及音乐的深处,这需要我们老师及时地抓住幼儿兴趣,进行良好的引导,把复杂的、不利于幼儿的因素进行过滤,通过一定的方式发现作品种适合幼儿学习的部分进行引导。例如前一阵十分流行的成人歌曲《老鼠爱大米》和《两只蝴蝶》,孩子们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大都会唱并喜欢在班级中随口吟唱。我随即抓住孩子们的兴趣点,将这两首歌中适合幼儿并容易被他们理解和接受内容进行欣赏:《老鼠爱大米》的歌碟中背景动画讲述了两个小蜗牛之间的离散故事,因为一次互相帮助使两个蜗牛成为好朋友。一天它们中的一只被人类带走了,这次离别使对方痛苦万分并日夜找寻、思念对方。从这里可以教导孩子们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友好相处真诚相待,向小蜗牛一样和睦。《两只蝴蝶》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幼儿将成人化的歌词进行幼儿化的理解,将歌曲中原本描写爱情的词汇转化为描写友情的句子,这样,经过教师过滤后的音乐作品便很容易被 幼儿所接受和理解,同时也减少了家长对于幼儿常成人流行歌曲的困惑和阻挠。一些好的作品总是被大家所认可和接受,孩子们的欣赏也会受到成人的影响。当然,这一切少不了老师的认真、思考、推敲、提取、升华的过滤过程。 三)善于分析乐曲的曲风和节奏、旋律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方式进行引导,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一步一步走近作品中去,从而身临其境的感受音乐的魅力。 许多音乐作品被人们赋予固定的形象,从而使人们更加形象生动的感受作品所表现的情感。例如《小兔跳》乐曲中,以欢快的跳音和优美的快节奏跳跃的旋律进行表现,是我们自然而然的就会在脑海中形成兔跳的画面。而在《小熊吹喇叭》的乐曲中,就可以通过左手低沉的钢琴伴奏感受到小熊的笨拙可掬的可爱模样。在《小燕子》的乐曲中,用优美的琶音进行伴奏,使整个乐曲舒缓、优美、流畅,从而使听者感受到燕子优雅的飞行姿态和穿梭在绿意昂然的春天景色里的情景。 (四)对于多段式的变化明显的乐曲,教师要.扩宽思维,灵活的运用多种方式把乐曲进行不同的环节划分,从而使乐曲更加易懂,富有生命力。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注意的是,我们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幼儿理解作曲者的一般应用曲式作为音乐表现手段的意图,我们应该更多地去关注音乐本身的音乐形象,而并不是要着意的去从音乐中找出某种画面来。不同的乐曲拥有不同的结构特点,有ABC……主置结构、ABA再现结构、ABACA……循环结构、AAAAA变奏结构、ABCAB奏鸣结构等等。教师可以先对音乐进行仔细的品味和分析,找出它的结构特点,从而进行 “量体裁衣”的细加工过程,将音乐通过幼儿容易接受的方式方法进行引导。以意
4. 适合幼儿园体育活动的音乐有哪些
适合幼儿园体育活动的音乐,当然是一些比较轻快的音乐,这样才适合幼儿的特性。才能够更好的激发他们的兴趣。
5. 幼儿园教师在音乐教学中会遇到哪些问题
刚走出校门的新教师总是满怀信心地想在幼儿园里大展身手,但孩子们送给她们的“见面礼”总弄得她们尴尬又无所适从。也许不同的新老师面对的困境不尽相同,但经过观察并结合自身的经验在幼儿音乐教学方面,我认为新教师普遍存在这样一些问题。 一、着重于内容的完成而忽视幼儿的需要 新教师上音乐课往往首先想到的是要教什么内容?怎样教的问题,而忽视对幼儿的现有水平,特点,需要,兴趣等方面的认识和把握,这就导致两个方面的结果。首先,教学内容的难度过高或过低,教学方法不够灵活,幼儿玩起来不够“过瘾”。记得我第一次组织中班幼儿开展音乐活动是学唱新歌“好娃娃”,为了让他们理解并记住歌词,我借来了头饰让小朋友扮演节爷\奶奶等人物。教学过程中我也努力做到声情并茂,结果的确达到了学会唱一首新歌的目标,但是整个过程孩子们都没有离开过椅子,他们的热情和好动的天性并没有得到发挥。现在想起来,头饰的提供虽合内容,但孩子们对爷爷\奶奶等角色已经非常熟悉了,所以这个道具,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第二次我组织的一个教学内容是“说反歌”虽然歌词幽默有趣,能激起幼儿兴趣和热情,但是无论我用什么方法教,他们都掌握不了整首歌的节奏内容的难点是中介决不了,孩子的兴趣始终停留在“你把袜子穿在耳朵上吗?”一句的可笑上,活动早早收场后来我看完资料才知道这首歌只适合大班的幼儿,我把它选为中班的内容缺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和现有水平,提取其中的精华部分并改编为中班孩子玩的活动,效果自然不佳。我响无论是教学方法还是内容,都不能脱离孩子的实际,备课时要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备孩子跟备内容同等重要。 其次,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只注重过程和教的内容,忽略了幼儿在其中的表现,幼儿往往被我们牵着鼻子走。我们或许看不到孩子,或许看到了却不会去调整。我曾去观摩过一位小班新老师的一节音乐课。她存设计一节AB段结构的音乐欣赏活动“小鱼和鲨鱼”的时候,准备了一张很逼真的沙鲨皮让另外一位老师穿着来扮演鲨鱼,形象十分逼真,效果也很明显:当音乐晌起,鲨鱼出来的时候,扮小鱼的孩子有的就被吓哭了,硬拉着老师的衣角不放。当第一遍欣赏结束后,老师并没有针对这种情况改变鲨鱼的形象,而是拉着吓哭了的孩子继续重复进行游戏。可以想到,当鲨鱼再出来的时候,泪水末干的孩子又哭了起采,那时候孩子们的心思已不在音乐上而只在那只可小白的鲨鱼上了。我想音乐欣赏活动应该是着眼于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等基本素质的培养,道具和活动形式的采用都是为目标服务的,是可以因当时的需要而作适当调整的。可是作为新教师,因为经验的缺乏,往往是不知道或不敢去调整,硬是按原来的计划进行下去,效果往往就不尽如人意。 二,着重于游戏的组织而忽视了音乐的功能 许多新教师都知道爱玩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所以在音乐活动中也会尝试用游戏化的方式去开展活动,去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但是在开展的过程中却往往出现一种意想不到的结局,那就是让幼儿动起来了,却没法让他们静下来,游戏中找不到音乐,游戏与音乐脱离了。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多数是由于老师太急,在幼儿还未充分感受音乐,分辨音乐性质时就让他们进入游戏当中,幼儿一进入角色,兴奋点就全集中在好玩的游戏里了,耳朵里根本没有音乐。既然是音乐活动,那么我们就应该着眼于让幼儿从音乐中获得兴趣。只有当音乐活动真正以音乐的美感感染幼儿,使幼儿有能力在自己的音乐实践中真正体会到音乐的美时,幼儿才能真正产生对音乐的浓厚兴趣,并继续保持下去。在这里,当然不是要把游戏藏起来,游戏可以贯穿活动的始终,但每一步都必须为目标服务,活动的幅度宜由小到大,一步步引导幼儿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如在音乐区里面我用两只手指做游戏引导幼儿欣赏乐曲“拨弦’,效果就比第一次迫不及待地让他们进入“狐狸和小狗”的角色里去欣赏好很多,孩子既能被吸引到手指游戏中来,又能用有意注意去倾听音乐,音乐与游戏统一起来了,效果自然好。 三、语言不够精简,要求不明确 在我的经验中,这一点是许多新教师的通病。适当,确切的语言在音乐活动中本来能够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但是我们很少去考虑应该怎样运用这一工具。所以在进行活动的时候就容易出现说太多话的现象,说完要求又说内容,而讲解内容的时间有时候比歌唱或演奏的时间还要长,把音乐课变成了语言课。教师在开展音乐活动前,提要求的语言精简,要求要明确,再配合恰当的体态语言,孩子自然能领会教师的要求。这一点我觉得烟墩路幼儿园的彭园长在教大班幼儿的集体舞时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集体舞教学本来是有很多要求需要老师去讲解的,但彭园长很巧妙地把要求和讲解化成“向前走,肩并肩,背靠背”等简洁的言语,然后结合动作的示范,孩子很快就领会了要求。我想,这或许就是教育的艺术所在吧! 当然,新教师在音乐;舌动中之所以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是因为我们经验不足,所以不足为奇。但是,本着对幼儿负责的态度,同时为了自己能更快地把音乐活动组织得得心应手,每一个新教师都需要提高自己的能力,努力把适应期缩短。在我看来,主要可以从这两个方面着手。 首先是多听、多留意。 这是教师提高自身音乐素质的必要途径。我们知道,幼儿音乐教育,是以音乐为手段开展的教育。教师自身的音乐素质,是直接影响幼儿音乐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教师如果能准确地识别音乐作品,那么就能正确地选择出适合幼儿学习的音乐作品;教师如果能敏锐地察觉出作品里蕴含的各种教育价值,那么就能较有效地将音乐作品的教育潜力转化为幼儿的发展;教师的音乐表现力越强,则幼儿所受到的音乐熏陶就越完美。为此,新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音乐素质。而我们感受音乐的重要途径就是听,多听,多留意身边的音乐,我们对音乐的感受力和敏感性就会自然增强。 其次是多看,多分析,多移植。 我们都是明白“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道理。对于新教师来说,在适应的过程中多学习他人的经验就更重要了,这可以缩短我们摸索的过程。我们可以通过现场观摩并参加课例评析活动来丰富自己的经验,也可以拿别人的课例录像来观看,分析其组织意图并尝试进行移植,以旁观者和当局者的不同身份去感受,去找出差距。还可以把自己上课的过程拍成录像,再从旁观者的角度去看自己的一言一语\一举一动,并评价自己的活动组织和控制,这能很清楚地让我们意识到很多问题,快捷地提高自己多方面的能力。
6. 各年龄段幼儿音乐技能存在哪些问题
~2岁孩子音乐方面发展有什么特点
音乐作为一种听觉交流方式,它可以被包括婴儿在内的各种年龄的各种人所利用。婴儿很注意他们周围环境中的音乐,并能很快将它与别的声音相区别。正如从充满各种声响刺激的环境中区分出音乐之声的过程一样,婴儿最初是把自己的声音从其他声音中区分出来,并运用自己的声音和别人发生联系。婴儿模仿声音时,其乐无穷。许多婴儿要度过很长时间的“声音游戏”期。婴儿的音乐行为不仅仅限于对声音模仿和注意听音乐,6个月时,孩子开始以明显的动作对听到的音乐进行反应。可以说,在生命的最初两年中,孩子从接受者发展到参与者,从参与者发展到创造者,从倾听声音发展到制造声音再发展到创造音乐。
由于孩子最初的注意是区别辨认音高和音色,所以成人应该为孩子提供多方面的音高和音色的乐器:拨浪鼓可以成为孩子的第一个乐器,它可以用各种不同材料制成,为孩子提供声音刺激的体验;音乐盒能提供有意思的对照鲜明的音高和音色;照顾孩子的工作可以为成年人提供许多机会和孩子进行节奏上的、旋律上的交流,如给孩子唱摇篮曲,家长自己创造节奏、小调也是很有意思的;音乐录音,并不只是作为背景音乐,而是要挑选一个合适的机会给孩子听,给孩子明显的享受和快乐。总之,要提供给孩子这样一个环境,即音乐是与每日生活相联系的,是受重视的,这也是孩子音乐兴趣和音乐意识发展的第一步。
2~4岁孩子音乐方面发展有什么特点
孩子到2岁时,绝大多数都开始学说话,这对他们音乐意识的觉醒以及对音乐的积极反应都有很大影响。虽然他们注意力的空间简单有限,他们参加集体活动的兴趣受到限制,但他们都是相当持久的音乐创造者。他们喜欢唱,喜欢以节奏律动探索和试验,他们对乐器和由各种物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表现出极大兴趣。当听到音乐时,会表现出相当专注的态度,他们吸收着各种声音和动作的绝大部分,音乐反应力的程度不断扩大,音乐给他们自由和机会,他们就是声音的自然探索者。
大多数2~3岁孩子能唱歌,这时的唱歌大多是发自本能的,往往出现在个体的语言游戏或旋律探索体验时。自然歌唱的音域在中央C之上的dl到a1,这个音域似乎是他们最舒服并适用的。他们常常唱些歌曲片段。这段时期是他们“复制”歌曲能力的较强阶段,许多3岁孩子能完整、准确唱出一首歌曲并且会发展歌中的主要部分。学习有旋律感地唱歌,必须以鼓励孩子去对音乐的声音进行探索、试验以及培养控制声音作为基础。学习唱歌是逐渐地、自然地产生在一个允许并有助于音乐才能成长的环境之中,而且它与幼儿其他方面的发育是密不可分的。
2~3岁的孩子经常保持着以一种类型的动作贯穿于一个节奏的体验,动作的不断重复帮助他们发展对音乐拍子和动作之间关系的感知理解力。到了3岁,许多孩子已经获得了一些在一定限制的时间内,以相一致的动作去配合节奏刺激的能力。由于动作越来越协调,也不断增加了控制节奏的反应能力,3岁的孩子更乐意在他们的动作反应中,利用空间或以各种各样的身体动作来试验。他们需要机会去获得一个动作的内容和含义,并在其创作中加以使用。
这阶段的孩子对乐器有很大的兴趣,应允许孩子自由地使用乐器。他们对一种乐器的兴趣是多方面的,所以,在任何使用乐器的指导活动开始之前,可以引导孩子观察、比较其外观、形状和声音的可能性。不应期望孩子能运用乐器与音乐保持相一致的拍子,但是要鼓励他们参加器乐活动,为的是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拓宽他们对音调和节奏方面的体验。
4~6岁孩子音乐方面发展有什么特点
4岁孩子的口头语言得到了快速发展,他们能很好地使用语言并开始懂得词语的幽默含义,且喜欢朗诵简单的歌曲和短小的诗歌。孩子的这些词语方面的兴趣给家长提供了将音乐和语言融合在一起的机会,表现出以下特点。
(1)唱歌时对旋律的理解。随着语言能力的发展,孩子唱歌的音域得到扩展,但许多孩子对唱较高音域的歌曲还有困难。由于语言理解力的增强,大些的孩子已能开始区分和组织有关音乐基本要素的概念,如旋律、节奏、力度、曲式。而这些概念要求通过许多方面的经验——视觉的、触觉的、动作的暗示,并伴之以听觉来进行教学。如,当家长在钢琴上演奏出向上或向下旋律时,要求孩子联想向上或向下的动作方向,并伴之以“上楼”或“下楼”的词语。这样训练之后,当家长再使用钢琴来表现旋律的进行方向时,要求孩子以动作进行反应,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能准确反应。但是,如果视觉上的提示和动觉上的表演被限制时,孩子几乎很少能准确地配合。
(2)动作和节奏的体验。4~6岁孩子肌肉的协调能力发展了,孩子们更有兴趣去进行节奏活动中空间与动作的体验。孩子喜欢跑、跳、爬、登高、扔球、抓球以及有节奏地唱歌,并乐意为音乐”编”舞,更乐意把音乐动作化、戏剧化。5岁时,大部分孩子能将自己的动作与节奏刺激相协调一致。识别和表达音乐中拍子和跟拍的能力,构成了孩子对音乐中节奏要素理解的基础。所以,必须帮助孩子培养一种有规律的动作感觉。随着4~6岁孩子对拍子的知觉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的日益增长,他们所具备的最基础的节奏概念,应包括如下内容:稳定的拍子感;节奏的拍子可以快、慢、渐快或渐慢;节奏型可以由快和慢拍子联合组成;用歌词也可以组成节奏;某一拍可能是重音,这个重音将在两拍或三拍为一组的节奏中起作用;一首歌曲有节奏骨架,很多歌曲可以在排除了音高、旋律或歌词等因素之外,仅靠它的节奏骨架来识别。
通过动作、使用乐器或观察钟摆、节拍器等视觉练习可培养幼儿的节拍感觉。游戏和活动都伴之以短小的歌曲、节奏律动或一些有替换词的儿歌,用来加强肌肉的技能训练。包括手和胳膊动作、手指动作、腿和脚的动作,要求孩子对某一首歌曲或曲调以适当的节奏性动作加以反应,其中包括一些有方向性的动作。在孩子的合拍能力中,速度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在节奏体验中,快些的速度较容易些,大些的孩子能分辨和表达出速度的变化,他们还能理解快与慢的声音是如何连在一起而组成了节奏型,并以拍手、击鼓来表达节奏型的意义。对于基础的节奏概念和技能发展的关键期是9岁之前,所以4~6岁这段时期是重要的。
(3)乐器演奏的体验。乐器提供了一个对所有音乐要素的视觉、触觉和动觉的体验。以富于想象的方式使用乐器,还能帮助孩子在他们自己的理解水平上去发现作曲家们如何利用乐器去创作。不仅如此,乐器给孩子提供了一个判断其中所涉及的音色、力度、音高、节奏、速度和其他音乐要素的机会。这阶段的孩子对音色的理解,应包括以下内容:独特的音色是由不同的乐器或不同的发声方法造成的;乐器可以通过各自不同的独特音色鉴别和认知;当乐器或声音以不同的方式被演奏或创造时,它们能发出强、弱、高、低不同的变化。可以提供机会帮助孩子发现、鉴别、描述他们所听到的声音,利用乐器来理解音色。可以这样提问:“什么样的声音像雨滴落在屋顶?应用多快的速度演奏?”“熊在树林中怎么走路?它的声音应该多响?”“一只啄木鸟啄树木,声音是快还是慢?”大些的孩子在理解音高概念方面,如音的高、低、上行、下行、级进、跳进、平行,可以利用钢琴来辅助学习。
(4)音乐的欣赏。这阶段的孩子有更持久的兴趣和更专注的注意态度去听有细节的故事和音乐。研究结果表明,5岁的孩子表现了听觉能力上的有意义获得,包括跟随音乐旋律方向的能力、分辨声音的能力以及集体听音乐时注意力跨度的延长,可以从最开始的20分钟逐渐延长到50分钟。注意力使孩子在边听音乐边表演动作时,更仔细地听音乐。没有表演的听音乐,也是重要的。然而,为唤醒孩子的音乐兴趣,这种将听、动作、戏剧性表演相联系的方法应是重要的方式。通过孩子的积极参与,每个新的音乐概念都会得到加强。事实上,听音乐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是启发孩子“注意听”并“积极参与”。
7. 幼儿园体育课放松运动有哪些放松音乐有哪些
1、放松运动:
肢体运动:徒手操、韵律操或者结合舞蹈、武术元素进行动作练习。
器械运动:结合世纪万成体育包玩具器材,组织孩子们游戏。
2、放松音乐:
睡眠音乐: 《春江花月夜》、《天鹅湖》、《秘密的庭院》、 《摇篮曲》、《彩云私语》、 《月光曲》、《月光奏鸣曲》
唤醒音乐: 《小星星变奏曲》、《大调弦乐小夜曲》、《夜宿山寺》、《马诗》、 曲目《鸟鸣涧》、 《秋澜歌》、《蓬雪宿芙山主人曲》
户外韵律操音乐:《我爱洗澡》、 《健康歌》、《狗狗减肥操》、《花仙子之歌》、《兔子舞》
8. 幼儿园体育课前的热身运动背景音乐
扭扭体操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n0sHe5kRQq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