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概述
中国传统体育,最早见于20世纪初的清末,对幼儿进行全面教育时说:“保全身体之健旺,体育发达基地。以此进行身体的养护、培养和训练等身体教育过程。
回顾中华民族的发展史,近代以前,根本就没有“体育”这个概念,而只有“文、武”之分。武,在广义上已包含了所有形式的体育、又不局限于体育的外在形式。
中国传统体育,最早见于20世纪初的清末,对幼儿进行全面教育时说:“保全身体之健旺,体育发达基地“,以此进行身体的养护、培养和训练等身体教育过程。
回顾中华民族的发展史,近代以前,根本就没有“体育”这个概念,而只有“文、武”之分。武,在广义上已包含了所有形式的体育、又不局限于体育的外在形式。我们耳熟能详的“百步穿杨”、“水上漂”、“神行太保”、“举石锁”等运动形式。
在西方现代解剖学主导的竞技体育框架下,当代武术,被划归到表现难美性项群之下的一个运动项目,只不过是体育的几十分之一。而事实上,武术不仅涵盖了西方体育的多种运动形式,而且,还拥有独特的东方传统运动形式、深邃的思想和厚重的文化。
Ⅱ 中国文化体育包含那些
中华传统文化的另一重大特征是突出的地域性。中国国土辽阔、地大物博,自周秦以来除个别分裂割据时期外,在大部分时间内保持着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这一政治机构。因而,在中华传统文化这一体系之中,既有源自黄河流域的华夏文明作为主体,也有多样的少数民族文化作为补充,相得益彰。中华传统市场早在数千年前就与异国文化开始了交流。汉唐时代,中国文化是相当开放的。在许多方面,中华民族的祖先曾非常勇敢地、毫不犹豫地吸收外来文化因素,并加以改造,不断丰富中华文化的内涵。从意识形态方面看,中国接受了从印度传来的佛教,这是世界主要文明体系之间的最大规模的交流之一。从艺术方面看,中国大量吸收了沿丝绸之路传来的异国音乐、舞蹈,并使之中国化。“胡琴”是中国民族乐器中的重要代表,但如同其名称所示,它原来是外来品。从饮食、服饰、民俗等方面看,中国所吸收的异国文化内容也十分惊人。与此同时,中国也将自己的文化向外输出,如造纸等四大发明、丝绸与瓷器等工艺制作等,都对世界文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华传统文花的许多精华,如中医、气功、武术等,至今仍受到全世界的重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比较,是文化研究的基本课题之一,需要加以专门研究。因内容和篇幅所限,本书只是约略地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若干文化的交流必将进一步扩大,具有悠久传统的中华文化,必将以崭新的资态迈进未来的世界文化体系之中。
Ⅲ 谈谈对体育文化的理解
自古以来,人们把文化分为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世界文化又大致可分为四大体系,即汉文化体系、阿拉伯和伊斯兰文化体系和欧洲文化体系。在这四大文化体系中除欧洲文化外,其他三大文化体系都在世界的东方。由于地域等多种因素,即使是上述三大体系的文化,各地区同样也呈现出不同的文化特征,但也存在相互交叉、认同的现象。
人类对文化的研究开始与19世纪中叶。许多研究资料表明,东方文化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和深刻丰富的内涵。黑格尔在评论世界文化发展时指出,当黄河、长江流域已经孕育精美辉煌的古代文化时,泰晤士河、密西西比河、莱茵河上的居民还在黑暗的原始森林里徘徊,这表明了东方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然而,在几百年的历史演变中,东方文化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东方文化滞后于西方文化。
体育的历史与人类历史一样悠久,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体育文化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是人类整个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然而人类在与自然的斗争中,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对体育文化的认识处在不知不觉之中。
历史资料表明,真正感受到体育文化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直接影响,还是在19世纪中叶的欧洲文艺复兴之后。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世界整体科学的发展,体育科技工作者得到不少新的启示。从此,许多学者更多的从体育哲学、人文社会学角度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并逐步的由感性认识向理性方面发展。
早期的体育,尽管人们生活在不同的地域环境,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但创造的体育形态、性质和目的基本上是相同的。人类为了生存和延续,学会了跑、跳、投、攀爬等技能和生产劳动知识,并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代代相传。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形成了今天如此灿烂夺目的体育文化。
(二)体育文化的产生和发展
关于体育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有很多说法,但比较集中的有以下几种,其中包括:
1. 劳动起源论:从总体上说,人类的文化是通过人类自己的双手和大脑的思维创造出来的。早期人类在求生存中学会了奔跑、跳跃等技能,并在追捕猎物等活动中,发展了速度、耐力、力量、灵敏等各种身体素质。这个时候的体育鲜明的体现在以生存为直接目的,进行着各种能力的训练。
2.军事起源论:这是由于个人之间为争夺狩猎得来的猎物而产生的冲突到后来发展到部落之间的武装冲突,各部落为了提高自己的力量进行了有组织的身体训练。其中还包括摔跤、飞镖、棍棒等技能。
3.游戏 起源论:这是当原始人在获得丰富猎物后,特别是当丰收之后,聚集在一起以游戏欢舞的方式庆贺,也表明了体育是在跑、跳、投等劳动形态中演化出来,并以欢唱和舞蹈表达内心的喜悦。
4.宗教起源论:原始社会后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又受到四季和环境的困扰,原始人为求助于自然恩施,祭祀天地而形成的原始宗教活动,并以体育形势进行求助祭拜。
5.教育起源论:生产劳动的发展以及在军事、游戏中演变出来的运动技能、技巧,以劳动教育的方式传授给后代。既发展了上述各种技能和身体素质,又逐步脱离了动物野性,向人性方向进化,形成了具有文化内涵的体育生活。
综上所述,体育文化的产生是在人类从动物野性变为人性的过程中上述因素相互综合演化的结果。也就是说,体育文化是人类在改造自身的过程中,由动物本能改变成自觉行为人性时,是原始的野性、进攻性通过劳动和游戏、教育以及合理的竞争方式逐步的形成了人类社会特有的文化现象,即体育文化。
Ⅳ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作文
中国传统体育功夫
中国功夫举世闻名。它是中华名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名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武文化”。它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中和养气之说,同时又融合了道家的守静致柔,释家的禅定参悟,从而构成了一个博大精深的武学体系。
中国功夫讲究刚柔并济,内外兼修,既有刚健雄美的外形,更有典雅深邃的内涵,蕴含着先哲们对生命和宇宙的参悟。中国功夫的神秘面纱:七大拳系,诡秘的暗器,武学的种种境界,独特的武林江湖,中国人独有的武侠情结以及所衍生的武侠文化。武术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搏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国人民长期积累起来的一宗宝贵文化遗产。
Ⅳ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整体特点
前段时间出现了被列为“十大科普事件”的中医废存之争,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次争论竟然是在国人之间,并非外国与中国的交锋。很多专家表明,否定中医是对“历史的无知”,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国人的肤浅。
这不是一个医学的技术性问题,而是当今中国文化多元化的产物。这不难令人想到20年代出现的那次“土洋体育”之争,本质上讲,两个事件都是文化的问题。某种程度上说,否定中医和中国传统体育就是否定了中国五千年的文化,用“肤浅”来形容这些人的无知实不为过。
中国的文化思维是一个整体的方式,中国传统思维主张从整体来分析,注重各个个体之间的协调,平衡。与西方文化恰恰相反。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东方与西方的文化自成体系,他们之间是一种对等的关系。试图用一种文化来改造或者取代另一种文化的想法和做法都是无知的。
中国传统体育就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悠悠五千年文明,孕育了极具意境和内涵的灿烂的凝聚了东方智慧的传统体育文化,在当今世界体育文化的大家庭中独树一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哲学上讲,以奥林匹克为代表的西方体育追求的是人类的可能性,即人类可以做到什么;而东方体育文化则要说明人类的必要性,即人类应该做到什么。西方体育主张‘永无止境’,‘超越极限’,‘全力以赴’;而东方体育则强调‘点到为止’,‘适可而止’这两方面对于人类都是不可或缺的”。(《中国体育文化忧思录》,卢元镇)可见,东西完全不同风格的体育文化,都是人类宝贵的财富。
众所周知,西方的殖民扩张将其文化散布到世界,西方文化成了世界的主流文化。从工业革命开始,西方文化以其惊人的速度开始向全世界扩张。科学理性是其本质特征,在这样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主导下,西方的理性科学创造了灿烂的现代文明,实现了文明的历史飞跃。
西方体育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繁荣,进而推向全世界的。西方体育是西方文化的产物,以其不可抵挡的势头迅速涤荡和俘虏了全世界。中国也不例外,中国传统体育在西方体育冲击下陷入了苟延残喘的地步,游离在文化的边缘。
但随着文明进一步发展,人们发现工具理性已经不符合现代文明的要求。人们开始反思关于生命的意义。从此开始寻找新的出路。今天在全世界把目光开始集中在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智慧上来时,我们并没有认真的去迎接全世界善意的目光,被国外奉为无价之宝的东西,竟被国人们随意的糟蹋和抛却。
这是谁的悲哀,小一点说,是中国的悲哀,大一点说,是全世界的悲哀。无论是中国医学,还是传统体育,在国外的发展并不比在国内差,相反,甚至远远超过了在国内受关注的程度。中国医学就是典型的例子,而代表传统体育核心的武术也不例外。
为什么会这样?我们扪心自问。这看起来没有道理的事情却正在发生着。但如果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似乎又是必然的了。
首先,文明的发展需要东方智慧。
从“羊吃人”到“机器吃人”,现代西方文明的发展始终伴随着人的异化,人沦落为了工具,成为了科学理性下的理性工具。这样的人已经不再是完整的人,也失去了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
文明再发展,到20世纪又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从此开始人们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文明的发展开始关注对个体的人文关怀。透射着东方哲学智慧的东方文化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世界的焦点。冥冥之中似乎实现了一个轮回,回归本原才是宇宙之道。
英国罗素在其《中国的问题》一书中曾说,“中国人已经发现了一种生活方式,并且已经实践了不少世纪,如果他能够被全世界采用,将造福于全世界”。
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是互补的两种各成体系的文化,地位上是对等的,人类缺少了哪一种,都将面临没落的命运。
第二,中国近代历史的原因,造成了中国特殊的时代特点。
被国人随意抛却的东西却被外国视为宝贝,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近代特殊的历史背景。近百年来,国人都活在耻辱和仇恨中,一直想向世界证明着自己的强大。我们欣然接受了西方的教化,那么充足地学会了西方的逻辑,并在这种理性逻辑之上实现了工业文明的转变。
我们的愿望是如此强烈,强烈地想站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对西方的东西,我们如饥似渴地吸收,竟忽视了那些民族的东西。
正如胡小明先生所说,我们在器物的层次上完全吸收了西方的东西,但在观念上,却仍然是东方的思维。我们强烈在搞与世界接轨,于是对于不符合西方思维的东西采取了置之不理或者丢弃的态度。不难看出,传统文化遭遇夹缝生存也是一种历史的必然了。
时代在发展,思路将变的明晰。中国传统文化理应在中国实现繁荣,进而成为世界追逐的焦点。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很难想象一种不被本民族重视的文化能够最终成为世界的财富。而传统文化的复兴,理应担当起世界的责任。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只是遭遇冷遇的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通过以上的论述不难看出,中国传统体育在世界体育中也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奥运会是强势体育文化,但它完全是工业文明的产物,根据文化张力理论,如果没有一种与之相反的文化来平衡,必将走向极端。中国传统体育是一种休闲文化,它代表了人类未来的方向。之所以说中国传统体育应该承担起世界的责任,是因为它迎合了时代的要求。
世界需要休闲。而中国传统体育的精髓就是和谐,养生。这不是以竞技为特征的西方体育所能达到的,在奥运会在研究如何把人搞成超人时,我们就需要站起来说,人不能是这样的!21世纪是休闲的世纪,怎样休闲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当人们把目光从奥运场上转向场外,当人们开始搜索能够挽留自身人文精神的体育活动时,都不约而同地将东方体育视为了经典。
中国需要反思,反思现代化进程中的漏洞和缺陷。现代化固然重要,但传统的东西又何其不重要?我们的现代化被称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到底是怎样的具有“中国特色”呢。“中国特色”不是陷入西方与东方夹缝中的不伦不类,而应该是依托在五千年文明之上的,具有历史底蕴的特色。中国的体育努力追求着与世界的接轨,这固然重要,但接轨不是全盘西化,更不是忘却传统。如果不能认识到这一点,那么我们的现代化之路付出的代价也太大了点,我们的传统体育文化也陷入了虚无。
如何去实现民族与世界的接轨,这是一个问题。全盘按照西方的思维来改造传统是愚蠢的,那样的产物是畸形的,没有前途的。对待传统体育文化,应该是首先保留传统,然后超越传统,进而推向世界。
维系传统,才能超越传统,在维系的基础上超越,才是传统体育发展的光明大道。只有这样,也必须这样,传统体育才能承担起世界的责任。正如关于中医废存之争中出现的声音,也许传统的东西中存在一些技术性问题,但不能因为这些就否定民族文化的精髓。需要改造,但却不是否定。
21世纪是全新的世纪,是全世界向中国寻求答案的时代,我们能做的,就是仔细梳理和发掘我们应当引以为豪的民族遗产,给世界带来全新的答案!
Ⅵ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在科技、军事、体育、文化、教育、艺术等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
核弹爆炸成功、火箭卫星上天、神6上天、龙芯的开发研制
一、生物技术
——生物科学 (1) 1965年,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破译牛胰岛素基因后,成功地人工合成了该胰岛素。诺贝尔奖金委员会主席蒂斯利尤斯对此评价说:“比核能力更有说服力的是胰岛素。因为,人们可以从书本中学到制造原子弹,但不能从书本上学习制造胰岛素……” (2) 1998年4月15日,中科院上海生化所又成功地运用基因方法重组人胰素。 (3) 1984年3月9日,我国青年学者旭日干与日本学者合作,培育出世界上第一胎“试管山羊”,1989年,“试管绵羊”被成功培育。 (4) 被世界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称育成籼型杂交水稻。直到90年代,杂交水稻的影响还在继续。 ——基因工程 (5) 从1980年开始,由上海医学遗传研究所与复旦大学遗传研究所合作进行乳汁中含有人凝血因子IX的转基因羊研究获得重大突破,使我国的转基因羊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6) 一种生长耗料低、肉质好、抗病力强的转基因猪,已由湖北省农科院畜牧所培育成功,其基因导入总效率2.1%,比国外高出一倍多,超过国际先进水平。 (7) 在基因药物方面,1988年,我国研制成功乙型肝炎基因工程疫苗;1992年又研制成功治疗甲肝和丙肝有特殊疗效的合成人工干扰素等一批基因工程药物,其中一些药物已进入市场。
二、农业技术 (8) 早在1956年,广东省的农民育种专家就培育出中国第一个大面积推广的矮秆籼良种。此后,随着一系列矮秆品种的育成和推广,1965年,我国南方稻区基本上实现籼稻矮秆化,每亩产量由200—2 50公斤提高到300—350公斤。 (9) 90年代,我国农业科技人员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分离克隆出光敏核不育基因,进一步研制出只采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的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在全国大面积的试种中,表现出高产、优质和多抗等特性,平均每公顷产量可达11250公斤。 (10) 1995年11月,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山东大学生物系联合培育成功世界上第一株抗大麦矮病毒的转基因小麦品种。 (11) 1997年7月,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黄大年和他的科研合作者经过多年攻关,成功地将抗除草剂基因转入水稻,并应用于杂交水稻。 (12) 1997年10月,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中心郭三堆研制成功我国第一个双价抗虫棉。 (13) 1998年9月,浙江农业大学核农所教授高明尉等带领课题组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转基因抗螟虫品系克螟稻。 此外,我国在激光育种、辐射诱变育种、太空育种等先进技术领域也取得了很大成绩。
三、工业技术 (14) 1956年7月,沈阳飞机厂试制成功我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15) 1957年7月,昆明机床厂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高精度电应坐标镗床。 (16) 1957年10月,鞍钢第二初轧厂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1150毫米初轧机。 (17) 1958年6月,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成功中国第一辆国产高级轿车。 (18) 1961年4月,上海江南造船厂制造成功中国第一台万吨水压机。
四、通信技术 ——大型计算机 (19) 1983年12月,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研究所研制出被命名为 “银河”的大型计算机系统。从此,我国踏进了世界研制巨型机的行列。 (20) 1993年10月,“曙光一号”大型并行计算机研制成功。 ——微电子技术 (21) 自1965年研究开发成功第一块单片集成电路以来,建立了几个集成电路重点科研和生产基地。现在每年可生产2.5亿块电路,增长幅度达45%。“九五”末期集成电路批量生产的水平为1—1.5微米,研究水平为0.8微米,并在0.5—0.6微米工艺技术预研取得成果。 ——智能机器人 (22) 目前,我国已研制成功的智能机器人主要有:核工业移动作业机器人;壁面爬行机器人;室外恶劣环境下工作的移动机器人;水下1000米和6000米无缆机器人…… ——激光技术 (23) 经过10余年的研究,我国在X光、氧碘化学激光、自由电子激光、高功率固体钛玻璃激光和准分子激光方面的研究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三大高能物理研究装置 (24) 80年代,我国陆续建设了三大高能物理研究装置——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和合肥同步辐射装置。 ——新材料技术 (25) 继美国、德国等少数国家后,我国科学家研制出了微合金钢。 (26) 我国现已能够拉制出直径为300毫米、重量达81公斤的大直径硅单晶。实际信息写入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27) 能源、陶瓷、超导等材料方面的性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四、两弹一星及航天技术 ——两弹一星 (28)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全世界为之震惊;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这是我国著名的“两弹”。 而在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唱着《东方红》飞出地球,进入了太空。自此,“两弹一星”被写入新中国科技史册。 (29) 1960年,中国第一枚近程地对地导弹研制成功。 ——长征系列火箭 (30) 60年代初我国就开始了研制大型运载火箭技术。1980年5 月,向太平洋海域发射大型运载火箭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技术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31) 1981年9月20日,我国首次使用一枚大型火箭将3颗不同用途的卫星送入地球轨道,成功地实现了一箭多星的壮举。 (32) 根据航天运载的需要,我国研制成功了“长征一号”、“ 长征二号”、“长征三号”、“长征四号”等4种“长征”系列火箭。目前,我国的长征火箭家族已发展为有9种型号的火箭系列,使国外认识到中国航天的运载能力和水平,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具有坚实的基础。 ——人造地球卫星 (33) 1970年4月24日,我国进行了首次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地将第一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1972年3月3日,我国又发射了第二颗科学技术试验卫星。1975年11月16日,中国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发射成功。
五、能源技术 ——核能的和平利用 (34) 1966年10月,中国首次发射导弹核武器实验成功。 (35) 1971年8月,中国自己制造的第一艘核潜艇下水。 (36) 1958年6月,在前苏联的帮助下,我国建成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位于浙江省的秦山核电站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核电站。它采用世界上技术成熟、安全可靠的压水堆型,并采用经过实践检验的安全设计标准。1984年动工,1991年12月建成并首次并网发电。 迄今,我国已拥有秦山和广东大亚湾两座核电站,国家拟在近期再建设4个核电项目。 (37) 此外,我国还在研制的其他几种核反应堆:1、清华大学核能设计研究院已研制成功5兆瓦核供热反应堆;2、60万千瓦的先进压水堆核电站AC600,目前正在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研制;3、10兆瓦高温气冷堆实验堆开发研制,目前正在清华大学核能设计研究院进行;4、快中子增殖反应堆核电站预计在2020年左右投入商业运行;5 、聚变反应堆核电站的厂家自1958年起,现已列入“863计划”。 ——其他新能源 (38) 磁流体发电自60年代开始研究,80年代已经建立了3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研究基地,目前此项目已列入“863计划”,计划在本世纪末建成一座2兆瓦燃煤磁流体发电一蒸汽联合循环实验装置。 (39) 太阳能发电的研制始于1958年,目前全国约有38个单位和大学从事光伏的研究和与发展工作。自1976年开始地面用太阳电池商品化生产以来,现在已共有12条地面用太阳电池的生产线或工厂。 (40) 风力发电在三北北部地区和东南沿海及岛屿发展迅速,19 86年山东荣成市引进3台发电机组,组成我国第一个风力电站,1991 年与德国共同完成了浙江嵊泗风力发电站的建设,并网发电均运行良好。 (41) 生物质能源是近年来我国政府采取“因地制宜,多能互补,合理利用,讲求效益”的政策,大力发展的农村能源,目前已取得明显的效果。 (42) 地热能方面,我国西藏地区已建成利用地热发电的羊八井地热电站,发电容量为2.7万千瓦。 (43) 我国在东南沿海地区建有数座实验性潮汐能电站,装机容量为40—640千瓦。
六、科学考察 ——青藏科学考察 (44) 从60年代开始,我国对青藏高原地区的科学考察活动一直没有间断。60—70年代珠穆朗玛峰地区的两次科学考察与70年代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对西藏自治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察,出版了46部共56册著作。 自1973年以来,几代中国科学家先后8次赴大峡谷进行科学考察,对大峡谷形成历史、资源环境及其与人类和自然资源之相互关系有了新的认识。 ——远洋和极地科学考察 (45) 1970年,“向阳红5号”船首次进行太平洋特定洋区的综合调查,获得海洋重力、磁力、水深、地质、水文等多学科珍贵资料。1980年5月,“向阳红5号”船再赴太平洋执行任务,为探索“厄尔尼诺”现象,为我国海洋事业、国防建设和国际海洋合作做出了贡献。 (46) 8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极地考察。1984年12月30日,中国第一支南极考察队登上乔治岛,建立中国南极长城站,1985年2月20 日落成。1989年9月26日,中国南极中山站在南极大陆落成。 (47) 1999年6月,我国首次赴北极考察。 ——古生物化石考察 (48) 1984—1995年,我国科学家在云南澄江发现大批动物群化石,揭示了生物进化的突发性,向传统的“渐进论”为代表的达尔文进化理论提出了挑战,被国际科学界称为:20世纪最惊人的发现之一。 (49) 1997年,我国科学家在贵州瓮安考察前寒武纪含磷地层,发现大量微型多细胞动物及礤胚胎化石,将动物起源时间向前推进50 00万年,再次取得早期动物研究的重大突破。 ——夏商周断代工程 (50) 夏商周断代工程是一项自然科学与社会、人文科学相结合解决三代纪年问题的大型项目。工程设置9个课题、40个专题、170名学者经过联合考察,在文献学、天文学、考古学和古文字学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这些成就将成为迈向21世纪的中国古代文明研究的新的起点。 上述各方面的科技成果回顾,难免挂一漏万。在人类历史的长河里,50年只是短短一瞬,而中国科技50年却在寻求国富民强的过程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中国科技走过了50年,它还将创造更加辉煌的50年。
Ⅶ 哪些体育项目有中国文化的烙印
龙舟、围棋、象棋、武术等项目有中国文化的烙印。下面以武术和围棋为例说明:
武术来源于民间,反映了人们向往健康、向往正义、向往超能力的心愿。中国武术随着历史的发展,经过儒道释三家文化浸润后,已经成为一套博大精深的武学体系,其中包括了儒家的中和养锐,道家的守静致柔和佛家的禅定参悟等各种符合中国人思维的内涵,再加上墨子后来的侠客传统,中国人喜爱武术已经到了骨子里,打上了国人深深的文化烙印。
围棋是中国智慧的独特创造,它深深植根于民族文化的沃壤,全息地映射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老子有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以理性的根源而论,围棋发端于天地之“道”。围棋开始是一种天文工具,棋盘、棋子是作为观测天文、占卜阴阳的道具而发明的。棋盘就是天,棋子是星星。它应该是古人“仰则观象于天,俯则察法于地”的智慧的结晶。因此围棋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打上了文化的烙印。它与中华民族的文化尤其是道家文化密不可分,可以说,围棋本身便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它已成为非常典型的中国文化的代表,有最典型的中国哲学文化气息。
希望能帮到你~~如满意,请选为“满意答案”~~
Ⅷ 东西方体育文化文化异同
不同点:
1、起源不同
东方体育文化在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社会环境中,位于大河流域的东方大多数民族的体育。
西方体育文化,是源于古希腊、罗马的西欧文化。它是经过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在工业生产、市场竟争的社会条件下,以城市为中心发展起来的。
2、核心不同
东方体育文化以卫生保健术占重要地位,那里的人们习惯了和谐、宁静及相对稳定的生活方式,因此素以个人的修身养性为主。
这就促进了那些运用控制呼吸等方法,以获得超自然体验的特殊活动形式的顺利发生发展,如中国的气功、印度的瑜伽等,但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竟技性运动的正常开展。
西方体育文化是经过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在工业生产、市场竟争的社会条件下,以城市为中心发展起来的,是以竟技运动项目的竞赛为特征的一种体育文化。
3、特点不同
东方体育文化讲究个性化,因人而异。比如中国体育文化中较为典型的武术就有南拳北腿,十八般武艺,不同风格,不同流派,适合于不同的人学练。
西方体育最大特点为规则明确、公平竞争、尺度客观、评价准确。
(8)中华文化体育扩展阅读:
中国体育文化,具有较强的仿生性。其体育动作繁复,而多采用简练准确、生动鲜明、便于理解和流传的仿生性命名,如五禽戏、蛇拳、猴拳等.东方文化体育自近代以来,由于社会发展迟缓,而呈相对停滞状态,与西方体育相比,处于较为次要的地位。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体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