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急求新年农村耍狮子时站狮子的贺词!!急!
恭喜发财,年年有狮!
② 什么地耍狮子
什么意思 耍狮子?马戏团吧
③ 耍狮子的概述
耍狮子在抄襄垣极为普遍,袭 是人们农闲节下进行游艺娱乐的传统项目 之一。 用竹子、 木料、 布、 油漆做成狮头, 用布和麻、 毛等做成狮身狮尾。表演者为三人或五人或七人。 两人一前一后, 共披一狮子皮为一狮, 前者双手举狮头, 双腿足做狮的前腿蹄, 后者抱前者的 臀部, 双腿足做狮的 后腿蹄。一人身着红或黄色衣服为驯狮人, 手持绣球, 在前引狮子撩逗表演, 雄雌两狮或小狮争先恐后地争抢绣球,谓之“狮子滚绣球”。
耍狮的套路依次为: 睡眠、 挖痒、 惊醒、 伸懒腰、长啸、 抖毛、 徐行、 奔跑、 捕食、 打滚、 争绣球、 戏闹、 雄雌调情、 登高山、 跳涧等。耍狮起源于南北朝, 据今已 有一千多年历史。 据《 襄垣县志》 中载: 元朝太师、 河南王察罕那延来襄垣凉楼避暑时, 西里村、 南峰村、 大黄庄村做了 狮子来朝贺, 三村狮子在察罕那延面前各显技能, 滚四门斗、攀三叠台( 桌子三叠)、 直立吼天, 十分威武大气。 后被察罕见那延推荐到 大都( 北京) 表演。 直到 现在,只要一提到耍狮子, 人们就会说“大黄庄雄狮真威风,西里村母狮吓死人, 南峰村小狮瞎扑腾, 三村合一闯北京”。
④ 耍狮子怎么摆阵
去看西游记呗
⑤ 中国“耍狮子”传统的由来
据传说,它最早是从西域传入的,狮子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随着佛教传入中国,专舞狮子的活属动也输入中国。狮子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后,和孔雀等一同带回的贡品。
而狮舞的技艺却是引自西凉的“假面戏”,也有人认为狮舞是五世纪时产生于军队,后来传入民间的。两种说法都各有依据,今天已很难判断其是非。不过,唐代时狮舞已成为盛行于宫廷、军旅、民间的一项活动。
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中国与西域之间文化交流的产物。早在一千九百年前,波斯通过了丝绸之路同中国进行了双方的商业贸易,同时也促进了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波斯使者还把狮子等动物运到中国,当时中国中原地带不产狮子,但随着接下来的古代中国与西亚、印度等国之间进行友好交往,更多的狮子来到了中国境内。
【国际上广泛认同的佛山起源说】
在远古时候,广东南海郡佛山镇忠义乡出现奇兽,身长八尺,头大身小,眼若铜铃,青面獠牙,头生一独角。
⑥ 中国哪个地方耍狮子最好
当然是广东,广东舞狮是很出名的,还叫醒狮,过年必有醒狮大赛或每家每户登门拜访,喜欢醒狮的大人小孩都会,家族传承的,有个人专门开培训醒狮团队的,
⑦ 是舞狮子还是耍狮子,是耍龙灯还是舞龙灯
各地的叫法不同,我哪里叫舞
⑧ 中国人“耍狮子”的习俗是怎么
形成的耍狮子是中国一种流传广泛,并深受老百姓欢迎的娱乐节目。在古代每逢过年、过节,街头巷尾就会出现耍狮子的热闹场景。
那么,耍狮子的习俗是怎么形成的呢?
相传,在公元76年(汉朝时期),在西域(即现在的新疆和新疆以西的地区)有个小国家,名叫大月氏国。
当时汉朝很强大,大月氏国较弱小,因而大月氏国必须向汉朝皇帝进贡。大月氏国的国王很不服气,有一天,他就派人向汉朝进贡了一头“金毛雄狮子”。大月氏国的国王还扬言:“你们汉朝要是有人能驯服这头猛兽,我们就继续向你们进贡;假如你们没人能驯服它,我们就将不再向你们进贡,并和你们断交。”
汉朝皇帝闻听此言,很着急,赶紧选了三个最勇敢的人驯狮。哪知金毛狮野性极大,三个驯狮者使出浑身解数,也未能制服它。
有一天,在驯狮的过程中,被激怒的金毛狮野性大发,横冲直撞,向人猛扑过去,眼看一场狮吃人的悲剧就要发生了。这时,一个在旁的宫人,情急之中,抄起一根大木棒,向狮子猛打过来。在他人的协助下,宫人打死了狮子。
狮子死了,该怎么向皇上交待呢?为了逃避惩罚,宫人便剥下狮子皮,让他的两个兄弟装扮成狮子,由他自己引逗着跳舞。
宫人与他的兄弟表演得很逼真,不仅汉朝皇帝以为金毛狮真的被人驯化了,就连大月氏国的国王也信以为真了。
此事传出了汉宫,老百姓拍手称快,他们认为耍狮子为国争了光,于是争相仿效,以表示欢庆与喜悦。
从此,耍狮子便流传开来,并传至今日了。
⑨ 耍狮子怎么打四门
楼主,你要找专门师父来教你啊。
这个需要师父带的,自己弄不好的。
可以参考旧版电视剧《陈真》第一集里的那个,那个舞狮片段堪称经典。
⑩ 逛庙会中详细描写老爷爷耍狮子过程的句子
其中,我最喜欢的要算是舞狮子了。只见一只威武的大狮子围着一张方桌不停的版跳动着,时常做出挠痒痒的权动作,时而又显出一副非常乖顺的样子,舞着舞着只见那只狮子显出一副好象已经非常辛苦的样子,趴在地上睡着了,那副憨模样若得我只笑。这时候,舞狮的老爷爷着急了,只见他掳起袖子挥着拳头对着狮子的头“哈”的大吼一声,猛击下去,狮子好象惊醒了似的,赶紧又舞了起来。随着老爷爷的指挥,狮子越舞越精彩,只见它“嗖”的一声就跳到了桌子上,它一会儿直立,一会儿倒立,在小小的方桌上一点也不害怕,多惊险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