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比赛裁判 > 牛角棋比赛

牛角棋比赛

发布时间:2021-03-04 19:38:12

1. 怒族有哪些传统的体育项目

怒族传统体育是伴随着怒族民众生产与生活实践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民族体育文化形态。它的延续与发展,与怒族的语言习俗、岁时节日、生活习惯、伦理道德、宗教信仰、行为准则、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思想意识、心态感情等联系在一起。既是怒族民众表达信任、交情、和谐、互惠等人际交谊的一种平台,更是中华传统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经千百年沧桑岁月的磨炼和怒族历代先民的勤奋开拓,怒族人民创造了自己独特鲜明的民族文化。怒族人民喜歌乐舞,酷爱传统的体育活动。受他们居住环境的影响,富有开拓精神的怒族同胞,用智慧和勇敢创造了许多传统的体育活动。典型性的项目包括摔跤、踢脚(脚斗)、怒球、跳竹、溜索、划猪槽船、虎熊抱石头和祭天舞等,大都和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怒族代表性体育项目
摔跤
摔跤,是怒族民间的一项传统体育活动。
怒族的摔跤,多以两人互相拥抱住对方的腰部或抓住腰带的形式进行。比赛先由第三者发令开始,比赛中以摔倒对方为赢,采用三跤两胜指。这类怒族摔跤,没有固定的时间和场地,为怒族儿童和青少年所喜爱。

踢脚(脚斗)
踢脚,也称为脚斗,是怒族民间流传的一项以脚来竞技较力的体育形式。
踢脚比赛,可双人对抗,也可多人对抗。进行比赛时,用脚互踢对方腰腹以下部位,以能将对方踢倒者为胜。但不得用手推拉。这一活动多为怒族的男孩参加。
怒球
怒球,是怒族民间常见的一项球类游戏项目。多见于怒族乡村民间。
怒球,一般用麻绳缠绕破布或草而成,直径约为10厘米。怒球比赛时,选择一平地并在中间划一条线,分为两半区,比赛双方以线为界。

对垒双方各3~5人,分居两个半区。比赛方式是两队隔界互相抛接,打不中对方的人或球打不过中界线就输。回球时可用手打,也可用脚踢。是一种简单而有趣的对抗性游戏。
跳竹
跳竹,是怒族特有的民间体育项目,是练习跳高的一种方法。
怒族的跳竹,多在春节休闲之际举行,在平时的聚众场合也跳。跳竹地点一般在村寨里或田间地头。跳竹时,不用跳高架,而是准备一根长约5米左右的青竿,把两头插入地中,使其自然隆起成一弓型。两头距离越近,弓背就越高。比赛、练习时,男女青年们大声呼喊着,一个接一个地从高架上纵跳而过。
划猪槽船

猪槽船即独木舟,划猪槽船是怒族民间一项传统水上竞技活动。
猪槽船是怒族平日在怒江中的水流缓慢地段使用的一类小舟,一般用独木挖成。平时作渡河至对岸的工具,但没到怒族的“仙人节”时,人们常以猪槽船进行竞渡,欢度节日。这一习俗延续至今,已经成为怒族民间传统的竞技活动形式。
怒族的传统体育项目还有溜索(有平溜、陡溜两种方式)。拨腰、打鸡棕陀螺、射弩、瓜棋、牛角棋等。

2. 中国棋史

象棋的历史:

中国象棋具有悠久的历史。战国时期,已经有了关于象棋的正式记载 ,如:《楚辞·招魂》中有"蓖蔽象棋,有六簿些; 分曹并进,遒相迫些;成枭而牟,呼五白些。"。《说苑》载:雍门子周以琴见孟尝君,说:"足下千乘之君也,……燕则斗象棋而舞郑女。"由此可见,远在战国时代,象棋已在贵族阶层中流行开来了。据上述情况及 象棋的形制推断,象棋当在周代建朝(公元前11世纪)前后产生于中国南部的氏族地区。早期的象棋,棋制由棋、箸、局等三种器具组成。两方行棋,每方六子,分别为:枭、卢、雉、犊、塞(二枚)。棋子用象牙雕刻而成。箸,相当于骰子,在棋之前先要投箸。局,是一种方形的棋盘。比赛时,"投六箸,行六棋",斗巧斗智,相互进攻逼迫,而制对方于死地。春秋战国时的兵制,以五人为伍,设伍长一人,共六人,当时作为军事训练的足球游戏,也是每方六人。由此可见,早期的象棋,是象征当时战斗的一种游戏。在这种棋制的基础上,后来又出现一种叫"塞"的棋戏,只行棋不投箸,摆脱了早期象棋中侥幸取胜的成分。

秦汉时期,塞戏颇为盛行,当时又称塞戏为"格五"。从湖北云梦西汉墓出土的塞戏棋盘和甘肃武威磨嘴子汉墓出土的彩绘木俑塞戏 ,可以映证汉代边韶《塞赋》中对塞戏形制的描写。三国时期,象棋的形制不断地变化,并已和印度有了传播关系。至南北朝时期的北周朝代,武帝(公元561~578年在位)制《象经》,王褒写《象戏·序 》,庚信写《象戏经赋》,标志着象棋形制第二次大改革的完成。隋唐时期,象棋活动稳步开展,史籍上屡见记载,其中最重要的是《士礼居丛书》载《梁公九谏》中对武则天梦中下象棋频国天女的记叙和牛僧孺《玄怪录》中关于宝应元年(公元 762年)岑顺梦见象棋的一段故事。结合现在能见到的北宋初期饰有"琴棋书画"四样图案,而以八格乘八格的明暗相间的棋盘来表示棋的苏州织锦,和河南开封出土的背面绘有图形的铜质棋子,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唐代的象棋形制,和早期的国际象棋颇多相似之处。当时象棋的流行情况,从诗文传奇中诸多记载中,都可略见一斑。而象棋谱《樗薄象戏格》三卷则可能是唐代的著作。 宋代是象棋广泛流行,形制大变革的时代。北宋时期,先后有司马光的《七国象戏》,尹洙的《象戏格》、《棋势》,晁补之的《广象戏图》等著术问世,民间还流行"大象戏"。

经过近百年的实践,象棋于北宋末定型成近代模式:32枚棋子, 有河界的棋盘,将在九宫之中等等。南宋时期,象棋"家澈户晓", 成为流行极为广泛的棋艺活动。李清照、刘克庄等文学家,洪遵、文天祥等政治家,都嗜好下象棋。宫廷设的"棋待诏"中,象棋手占一半以上。民间有称为"棋师"的专业者和专制象棋子和象棋盘的手工业者。南宋还出现了洪迈的《棋经论》、叶茂卿的《象棋神机集》、 陈元靓的《事林广记》等多种象棋著述。 元明清时期,象棋继续在民间流行,技术水平不断得以提高,出现了多部总结性的理论专著,其中最为重要的有《梦入神机》、《 金鹏十八变》、《桔中秘》、《适情雅趣》、《梅花谱》、《竹香斋 象棋谱》等。杨慎、唐寅、郎英、罗颀、袁枚等文人学者都爱好下棋 ,大批著名棋手的涌现,显示了象棋受到社会各阶层民众喜爱的状况。 新中国建立之后,象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1956年,象棋成为国家体育项目。以后,几乎每年都举行全国性的比赛。1962年成立了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的下属组织——中国象棋协会,各地相应建立了下属协会机构。40多年来,由于群众性棋类活动和比赛的推动, 象棋棋艺水平提高得很快,优秀棋手不断涌现,其中以杨官璘、胡荣华、柳大华、赵国荣、李来群、吕钦、许银川等最为著名。

围棋的历史

围棋是一个智力游戏,起源于中国。
相传,上古时期尧都平阳,平息协和各部落方国以后,农耕生产和人民生活呈现出一派繁荣兴旺的景象。但有一件事情却让帝尧很忧虑,散宜氏所生子丹朱虽长大成人,十几岁了却不务正业,游手好闲,聚朋嚣讼斗狠,经常招惹祸端。大禹治平洪水不久,丹朱坐上木船让人推着在汾河西岸的湖泊里荡来荡去,高兴地连饭也顾不上吃了,家也不回了,母亲的话也不听了。散宜氏对帝尧说:“尧啊,你只顾忙于处理百姓大事,儿子丹朱越来越不像话了,你也不管管,以后怎么能替你干大事呀!”帝尧沉默良久,心想:要使丹朱归善,必先稳其性,娱其心,教他学会几样本领才行。便对散宜氏说:“你让人把丹朱找回来,再让他带上弓箭到平山顶上去等我。”
这时丹朱正在汾河滩和一群人戏水,忽见父亲的几个卫士,不容分说,强拉扯着他上了平山,把弓箭塞到他手里,对他说:“你父帝和母亲叫你来山上打猎,你可得给父母装人啊。”丹朱心想:射箭的本领我又没学会,咋打猎呢?丹朱看山上荆棘满坡,望天空白云朵朵,哪有什么兔子、飞鸟呢?这明明是父亲母亲难为自己!“哼,打猎我就是不学,看父母能把我怎么样!”卫士们好说歹劝,丹朱就是坐着动也不动。一伙人正吵嚷着,帝尧从山下被诗人搀扶着上来了,衣服也被挂破了。看到父帝气喘吁吁的样子,丹朱心里不免有些心软,只好向父帝作揖拜跪,唱个喏:“父帝这把年纪要爬这么高的山,让儿上山打猎,不知从何说起?”帝尧擦了把汗,坐到一块石上,问:“不肖子啊,你也不小了,十七、八岁了,还不走正道,猎也不会打,等着将来饿死吗?你看山下这么广阔的土地,这么好的山河,你就不替父帝操一点心,把土地、山河、百姓治理好吗?”丹朱眨了眨眼晴,说:“兔子跑得快,鸟儿飞得高,这山上无兔子,天上无飞鸟,叫我打啥哩。天下百姓都听你的话,土地山河也治理好了,哪用儿子再替父帝操心呀。”帝尧一听丹朱说出如此不思上进、无心治业的话,叹了一口气说:“你不愿学打猎,就学行兵征战的石子棋吧,石子棋学会了,用处也大着哩。”丹朱听父帝不叫他打猎,改学下石子棋,心里稍有转意,“下石子棋还不容易吗?坐下一会儿就学会了。”丹朱扔掉了箭,要父亲立即教他。帝尧说:“哪有一朝一夕就能学会的东西,你只要肯学就行。”说着拾起箭来,蹲下身,用箭头在一块平坡山石上用力刻画了纵横十几道方格子,让卫士们捡来一大堆山石子,又分给丹朱一半,手把着手地将自己在率领部落征战过程中如何利用石子表示前进后退的作战谋略传授讲解给丹朱。丹朱此时倒也听得进去,显得有了耐心。直至太阳要落山的时候,帝尧教子下棋还是那样的尽心尽力。在卫士们的催促下,父子们才下了平山,在乎水泉里洗了把脸,回到平阳都城。
此后一段时日,丹朱学棋很专心,也不到外边游逛,散宜氏心里踏实些。帝尧对散宜氏说:“石子棋包含着很深的治理百姓、军队、山河的道理,丹朱如果真的回心转意,明白了这些道理,接替我的帝位,是自然的事情啊。”孰料,丹朱棋还没学深学透,却听信先前那帮人的坏话,觉得下棋太束缚人,一点自由也没有,还得费脑子,犯以前的老毛病,终日朋淫生非,甚至想用诡计夺取父帝的位置,散宜氏痛心不已,大病一场,怏怏而终。帝尧也十分伤心,把丹朱迁送到南方,再也不想看到丹朱,还把帝位禅让给经过他三年严格考察认为不但有德且有智有才的虞舜。虞舜也学帝尧的样子,用石子棋教子商均。以后的陶器上便产生围棋方格的图形,史书便有“尧造围棋,以教丹朱”的记载。今龙祠乡晋掌村西山便有棋盘岭围棋石刻图形遗迹。
今日,在亚洲的围棋人口有数千万人,在欧美国家也有不少人会下围棋。
围棋的规则十分简单,却拥有十分广大的空间可以落子,使得围棋变化多端,比中国象棋更为复杂。这就是围棋的魅力所在。下一盘围棋的时间没有规定,快则五分钟,慢则要几天,多数时候下一盘棋需要一到二个小时。
下围棋对人脑的智力开发很有帮助,可增强一个人的计算能力、记忆力、创意能力、思想能力、判断能力,也能提高人对注意力的控制能力。下围棋也会对小孩子起到积极作用,使他们能更好的分析事物。
中国围棋的发展
被人们形象地比喻为黑白世界的围棋,是我国古人所喜爱的娱乐竞技活动,同时也是人类历史上最悠久的一种棋戏。由于它将科学、艺术和竞技三者融为一体,有着发展智力,培养意志品质和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思想意识的特点,因而,几千年来长盛不衰,并逐渐地发展成了一种国际性的文化竞技活动。

围棋,在我国古代称为弈,在整个古代棋类中可以说是棋之鼻祖,相传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据《世本》所言,围棋为尧所造。晋张华在《博物志》中亦说:“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棋以教之。”、舜是传说人物,造围棋之说不可信,但它反映了围棋起源之早。

【春秋、战国时期】

围棋已在社会上广泛流传了。《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曾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公元前559年,卫国的国君献公被卫国大夫宁殖等人驱逐出国。后来,宁殖的儿子又答应把卫献公迎回来。文子批评道:“宁氏要有灾祸了,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而况置君而弗定乎?”用“举棋不定”这类围棋中的术语来比喻政治上的优柔寡断,说明围棋活动在当时社会上已经成为人们习见的事物。

【秦、汉、三国时期】

秦灭六国一统天下,有关围棋的活动鲜有记载。《西京杂记》卷三曾有西汉初年“杜陵杜夫子善弈棋,为天下第一人”的记述,但这类记载亦是寥如星辰,表明当时围棋的发展仍比较缓慢。到东汉初年,社会上还是“博行于世而弈独绝”的状况。直至东汉中晚期,围棋活动才又渐盛行。1952年,考古工作者于河北望都一号东汉墓中发现了一件石质围棋盘,此棋局呈正方形,盘下有四足,局面纵横各17道,为汉魏时期围棋盘的形制提供了形象的实物资料。与汉魏间几百年频繁的战争相联系,围棋之战也成为培养军人才能的重要工具。东汉的马融在《围棋赋》中就将围棋视为小战场,把下围棋当作用兵作战,“三尺之局兮,为战斗场;陈聚士卒兮,两敌相当。”当时许多著名军事家,像三国时的曹操、孙策、陆逊等都是疆场和棋枰这样大小两个战场上的佼佼者。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一王粲,除了以诗赋名著于世外,同时又是一个围棋专家。据说他有着惊人的记忆力,对围棋之盘式、着法等了然于胸,能将观过的“局坏”之棋,重新摆出而不错一子。 我国围棋之制在历史上曾发生过两次重要变化,主要是在于局道的增多。魏晋前后,是第一次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魏邯郸淳的《艺经》上说,魏晋及其以前的“棋局纵横十七道,合二百八十九道,白、黑棋子各一百五十枚”。这与前面所介绍的河北望都发现的东汉围棋局的局制完全相同。但是,在甘肃敦煌莫高窟石室发现的南北朝时期的《棋经》却载明当时的围棋棋局是“三百六十一道,仿周天之度数。”表明这时已流行19道的围棋了。这与现在的棋局形制完全相同,反映出当时的围棋已初步具备现行围棋定制。

【南、北朝时期】

由于南北朝时期玄学的兴起,导致文人学士以尚清谈为荣,因而弈风更盛,下围棋被称为"手谈"。上层统治者也无不雅好弈棋,他们以棋设官,建立"棋品"制度,对有一定水平的"棋士",授予与棋艺相当的"品格"(等级)。当时的棋艺分为九品,《南史·柳恽传》载:"梁武帝好弈,使恽品定棋谱,登格者二百七十八人",可见棋类活动之普遍。现在日本围棋分为"九段"即源于此。上述这些变化,极大地促进了围棋游艺技术的提高,为后来围棋游艺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和向国外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唐、宋、元时期】

唐宋时期,可以视为围棋游艺在历史上发生的第二次重大变化时期。由于帝王们的喜爱以及其他种种原因,围棋得到长足的发展,对弈之风遍及全国。这时的围棋,已不仅在于它的军事价值,而主要在于陶冶情操、愉悦身心、增长智慧。弈棋与弹琴、写诗、绘画被人们引为风雅之事,成为男女老少皆宜的游艺娱乐项目。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第187号唐墓中出土的《仕女弈棋图》绢画,就是当时贵族妇女对弈围棋情形的形象描绘。当时的棋局已以19道作为主要形制,围棋子已由过去的方形改为圆形。1959年河南安阳隋代张盛墓出土的瓷质围棋盘,唐代赠送日本孝武天皇、现藏日本正仓院的象牙镶钳木质围棋盘,皆为纵横各19道。中国体育博物馆藏唐代黑白圆形围棋子,淮安宋代杨公佐墓出土的50枚黑白圆形棋子等,都反映了这一时期围棋的变化和发展。唐代"棋待诏"制度的实行,是中国围棋发展史上的一个新标志。所谓棋待诏,就是唐翰林院中专门陪同皇帝下棋的专业棋手。当时,供奉内廷的棋待诏,都是从众多的棋手中经严格考核后入选的。他们都具有第一流的棋艺,故有"国手"之称。唐代著名的棋待诏,有唐玄宗时的王积薪、唐德宗时的王叔文、唐宣宗时的顾师言及唐信宗时的滑能等。由于棋待诏制度的实行,扩大了围棋的影响,也提高了棋手的社会地位。这种制度从唐初至南宋延续了500余年,对中国围棋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从唐代始,昌盛的围棋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逐渐越出国门。首先是日本,遣唐使团将围棋带回,围棋很快在日本流传。不但涌现了许多围棋名手,而且对棋子、棋局的制作也非常考究。如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年)来唐入贡的日本国王子所带的棋局就是用"揪玉"琢之而成的,而棋子则是用集真岛上手谈池中的"玉子"做成的。除了日本,朝鲜半岛上的百济、高丽、新罗也同中国有来往,特别是新罗多次向唐派遣使者,而围棋的交流更是常见之事。《新唐书·东夷传》中就记述了唐代围棋高手杨季鹰与新罗的棋手对弈的情形,说明当时新罗的围棋也已具有一定的水平。

【明、清时期】
明清两代,棋艺水平得到了迅速的提高。其表现之一,就是流派纷起。明代正德、嘉靖年间,形成了三个著名的围棋流派:一是以鲍一中(永嘉人)为冠,李冲、周源、徐希圣附之的永嘉派;一是以程汝亮(新安人)为冠,汪曙、方子谦附之的新安派;一是以颜伦、李釜(北京人)为冠的京师派。这三派风格各异,布局攻守侧重不同,但皆为当时名手。在他们的带动下,长期为士大夫垄断的围棋,开始在市民阶层中发展起来,并涌现出了一批"里巷小人"的棋手。他们通过频繁的民间比赛活动,使得围棋游艺更进一步得到了普及。 随着围棋游艺活动的兴盛,一些民间棋艺家编撰的围棋谱也大量涌现,如《适情录》、《石室仙机》、《三才图会棋谱》、《仙机武库》及《弈史》、《弈问》等20余种明版本围棋谱,都是现存的颇有价值的著述,从中可以窥见当时围棋技艺及理论高度发展的情况。 满族统治者对汉族文化的吸收与提倡,也使围棋游艺活动在清代得到了高度发展,名手辈出,棋苑空前繁盛。清初,已有一批名手,以过柏龄、盛大有、吴瑞澄诸为最。尤其是过柏龄所著《四子谱》二卷,变化明代旧谱之着法,详加推阐以尽其意,成为杰作。 清康熙末到嘉庆初,弈学更盛,棋坛涌现出了一大批名家。其中梁魏今、程兰如、范西屏、施襄夏四人被称为"四大家"。四人中,梁魏今之棋风奇巧多变,使其后的施襄夏和范西屏受益良多。施、范二人皆浙江海宁人,并同于少年成名,人称"海昌二妙"。据说在施襄夏30岁、范西屏31岁时,二人对弈于当湖,经过10局交战,胜负相当。"当湖十局"下得惊心动魄,成为流传千古的精妙之作。

3. 信宜有什么风土人情

地处山区的信宜人,农村各种生活习俗与其它地方基本相同。信宜市语言有信宜话、涯话两种。信宜话即信宜白话,是粤语次方言,主要镇隆、东镇、池洞等10多个镇,约人口70%。涯话又叫客家话,是汉语七大方言之一。被称为“古代汉语的活化石”。涯话在新宝、合水、平塘、钱排、茶山、洪冠等镇,约占人口20%。
信宜饮食习惯普遍以大米、番薯、东薯(土豆)、木薯、玉米等为主食,以猪、鸡、鸭、鱼、蔬菜及豆制品为菜肴。每逢民间传统节日,不论平时生活如何,均按习惯筹办酒食,以示喜庆。山里人很好客热情,朋友见面互相握手、点头、问好。凡嫁女、娶媳妇、做生辰、建新屋进宅、生孩子办满月或亲朋聚会等喜庆日子,均习惯请客。除本族客人外一般发请贴,以示尊敬。信宜人喜好大碌竹(又叫烟筒),类似水烟,农村几乎家家有备,如有抽烟客入门来访,首先以大碌竹招待。
信宜人居住,过去多数人住泥砖屋,有钱人建屋用青砖,一般做可做二座或三座,屋内有天井,地面铺上上分别正方形或长方形砖,没钱的只做一座(称3间头、5间头或7门头),现在农民大部分人兴建混凝钢筋小楼房。农村一般三至五层,城镇一般七八层,较美观大方。
信宜民间文化娱乐,部分人爱玩乐器,喜欢竹笛、拉二胡、弹琴、擂大鼓、舞狮舞龙、唱粤曲、唱采茶、唱山歌、 舞春牛。劳动之余,在树荫底下,以木棍、竹枝或瓦片做棋子,玩牛角棋、锅笃棋、三鸡棋、云棋,和军棋、象棋。女孩子则玩走窝(又叫走牛耳)、抛石子、跳绳、拔河等游戏。建国后,普遍看电视、看电影打桌球、篮球、乒乓球,或在文化室里演奏、演戏,绘画、看书报等活动。老年人则打骨牌、麻将、扑克或打太极拳等活动。
春节是民间最大节日,各家各户张灯结彩,村村喜庆,大人给小孩派利事。正月十五左右,城区及周边镇都做年例,每家每户轮流请客吃饭,并开展舞龙、舞狮,放电影、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等活动。

4. 几十块钱的牛角象棋是牛角做的吗还是其他什么做的啊

一般是用加有碳黑的ABS塑胶粒压制而成。如果确属牛角制,你可以削下一点,用火机烧一下,如果有丑鸡蛋味道那材质多为正宗牛角。

5. 西瓜棋怎么下 详细点

西瓜棋玩法如下(介绍棋盘和六大规则):

1、西瓜棋的棋盘整体为圆形,如版下图:

6. 平塘镇的文化教育

平塘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教育质量逐年提高。
全镇有中学3所,完全小学有马安、新中、黄龙、茅垌、沙子、罗排、大湾、湾龙、林垌、童子垠、倒流、平塘、罗罅、榃棉、坳垌、甘垌、北永、北南等18所。有教职员工450人,学生12000多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8.6%,毕业班学生毕业率达99.2%。
镇还建有文化中心站,安装有5座电视地面接收站,各村均办有文化室、广播室、体育场等文化设施。
村村通电、通路、通电话,户户拥有电视机,群众文娱生活较丰富活跃,经常举行体育比赛,促进山乡文化蓬勃发展。
平塘过去劳动之余,在树荫底下,以木棍、竹枝或瓦片做棋子,玩牛角棋、锅笃棋、三鸡棋、云棋,金木水火土五行棋和军棋、象棋。工余三五成鲜玩打狗,打丈、藏青、捉俘虏等活动。
女孩子则玩走窝、抛石子、跳绳、拔河等游戏。现在普遍看电视、看电影,打桌球、篮球、乒乓球,或在文化室里演奏、演戏,看书报、摄影、唱粤曲等活动。
老年人则喜欢聊天、打骨牌、麻将、扑克或打太极拳等活动。 一、唱涯歌,平塘人由于语言讲涯(客家话)话,自然有涯(山)歌,多为自我创作,一般为每段四句,每句七字,惯用比兴起句,有律有韵,朗朗上口。
如“阿妹种蔗创高产,事迹上报当模范。阿哥是藤进蔗园,见妹心甜才来缠。”又如“阿妹种藕出了名,阿哥慕名到塘边。一股暖流涌心里,眼望荷花心想莲。”这些涯歌唱到收尾处一般以“呜喂——”音调上提拖长,制造气氛。
二、舞春牛,平塘山区,民间兴“舞春牛”,每年春节或开耕时节,人们就组织这项活动。解放前后较盛行,时下这活动较少见。
“舞春牛”一般由两个演员扮舞。一人舞牛头,一人舞牛尾,牛身、牛头用木头或竹篾扎制,牛身用布做成;遮住里边的演员。
表演前,牛先躺在地,在一阵欢快的锣鼓声中,由一位老农打扮的角色,把牛牵起,绕场走几周,然后边舞边唱。这种乡土气息浓郁的春牛舞,人们满怀深情地赞颂和他们一起辛勤劳作的耕牛,充分表现人对这“农家宝贝的爱怜,对未来生活的祈求和期望。
表演时,演员和观众同声欢呼,互相逗乐,气氛浓烈融洽,充满着农家特殊的欢乐情趣。

7. 谁有以前的牛角象棋

我有一副很好的牛角象棋,可惜我在武汉!牛角象棋因为是沥青做的,所以用起来有点脏手,因此现在用的人少,也就不见卖了。

8. “吴川足球之乡”是怎么来的

应该是体育之乡。。
全国体育先进县”——吴川(县)市
吴川市重视体育运动,积极修建体育场馆,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培养出一批优秀体育人才,在参加国家级和国际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2000年11月,被授予“全国体育先进县”称号。
重视经费投入,加强场馆建设。该市政府重视对场馆建设经费的投入,下拨的体育经费逐年增加。1977~1986年的10年拨款比前10年增长3.53倍;1987~1996年的10年拨款比前10年增长4.87倍;1997~2000年,的拨款和前10年比,每年增长1.53倍。此外,还获广东省、吴川市支持吴川市重点项目(游泳、足球的)训练、培训费,训练场地维修费。同时还有体育彩票收入,体育市场以及游泳、足球的培训费和承办各项竞赛的赞助费。
在资金保障的基础上,吴川市逐步地开展体育场馆建设。1987年将25×20米水泥红砖的儿童池改建为室内温水游泳馆。1992年春,开发红心岛体育中心,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有两个8条跑道400米田径场(两个大型足球场,其中一个草坪场,4个小型场)。主场有主席台和观众看台8000个座位,主场旁西北面建有4层体育办公大楼,并设有比赛运动员休息室。1995年在泳场建一座举重训练房,1999年在副场西北面兴建一座室内体育馆,至2000年,全县共有灯光球场40个、游泳池10个(含简易池)、大型足球场12个、含中小学在内篮球场350个和大小田径场160个。
重视开展群众体育活动:
一是职工体育。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每年春节、三八、五一、八一、国庆、元旦等节假日,体育局、妇联、总工会、共青团、市直机关工委、武装部等单位均举行长跑、拔河、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象棋等多项比赛。1987年“五一节”,供销社举行城区供销系统职工篮球、足球、乒乓球、中国象棋、拔河、羽毛球等项目比赛,有400人参加。1995年开始,市卫生局每年举办一届卫生系统男、女篮球赛;电信局、供电局每两年举办一届足球赛;1997年,市工商行举办了全行男、女篮球赛。1995~1998年连续举办4届市长杯足球赛,每届均有24支球队参加。1997年举行市各系统科局级干部参加的男子篮球赛。1998~2000年,每年元旦都组织万人迎春长跑。1998年“五四”青年节机关团委举办“信合杯”男子篮球赛(16支队)。1998年举办“建行杯”足球赛(24支队)。1999年“五一”劳动节,体育局、总工会联合主办职工运动会,比赛项目有篮球、乒乓球、象棋、羽毛球等。1998年10月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20周年暨国庆40周年,举办了“边防杯”、羽毛球团体锦标赛(11支队)。
二是农民体育。该市农民喜爱篮球运动。全市10个镇(街道办)都开展了篮球活动。黄坡水潭村建起了两个灯光球场,每年春节、国庆节或村中“年例”都举行篮球赛。龙舟竞渡是吴川民间体育之一。鉴江、梅江、袂花汇流地带是个水网之乡,端午节举办龙舟竞渡已成为城乡群众民间传统体育。赛龙舟开展较普遍的有兰石、博铺、振文、长岐、黄坡等镇。1993年吴川市举办了首届龙舟竞渡,有14支队参加。1994年开始,梅麓头村每年端午节在大塘举办龙舟竞渡邀请赛已成传统。武术(含舞狮、舞龙、舞貔貅、上牌山等)项目的开展也较普及。2月,吴川武术协会正式成立,在吴川体育场举行武术表演。此后每年春节都组织比赛,并举办短期武术训练班。全市已有武术社馆300个,农民武术教练200人,参加习武的已超过万人。同年,在吴川建市庆典上,来自各镇100条醒狮进行了表演。此外,吴川农民喜爱的走成棋(走三)、走月亮棋、走牛角棋、走十字棋和打尺、顶棍、屈手桥等活动,也常有开展。1998年春节,黄坡水潭村举办了篮球邀请赛,邀请湛江、电白、市区机关、工厂篮球队前来参加。
三是老人体育。1985年1月6日,该市老年人体协正式成立,积极开展门球、太极拳、太极剑、太极扇、保健操、乒乓球、棋牌、舞蹈、散步、自行车等体育活动。1988年6月,在县体育场开辟了2个门球场,1994年在老干局院内和江心岛体育中心各开辟了2个门球场、第二春场、老干活动中心、奎方文体娱乐场、梅麓头社区球场、沿江六区活动小区。90年代以前每年梅菉约有300人参加活动;1991~2000年底,每天不少于1000名老年人参加各项体育活动。
四是开展全民健身活动。1997年12月25日,该市举行元旦迎春万人长跑活动,参加活动的有:市四套班子领导和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以及梅菉、博铺、大山江、塘尾、海滨街道办的干部、工人、学生、市民等万人以上。以后每年元旦期间都举行一次迎春万人长跑活动。1995~1998年,连续举办了4届市长杯足球赛,参赛运动员500人。每天早晨有成千上万的市民遍布江心岛各个角落,进行各种拳、剑、扇、体操、舞蹈、球类以及游泳散步、跑步等活动。也有全家在自己家庭乒乓球室进行全家乒乓球活动。
五是学校体育。首先抓好中、小学校“两课、两操、两活动”。教师有计划上好体育课,还派教师到有关学校培训。1980年成立体育卫生工作领导小组。6月,广东省教育厅在吴川县召开了全省“自力更生解决体育场地器材和卫生设施交流会”。到1982年底止,全县配制体育器材5万件,开辟大小田径场168个,篮球场232个。1981年县教育局建立体育卫生股,并给教研室配备体育教研员,镇教办配备体育干部,各中、小学成立体育卫生工作小组,形成了层层衔接的领导机构,大大推动了全县体育教学工作的发展。到1986~1987年,学年度达标率为83.3%,优秀率为19.5%,被评为广东省执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先进县。1987年获霍英东发展体育基金会传统项目学校奖。1997年4月吴川三中田径队获湛江市第十届中学生协作杯田径运动会甲组团体总分第一名,陈炜以15.26米成绩破男子甲组三级跳远纪录,彭日土以10″9破男子乙组100米纪录。吴川学校的运动员取得了15项第一名。
六是重视抓好业余体校训练。1960年开办吴川业余体校,设有游泳、足球、篮球、乒乓球和航空航海模型等项目。1973年被列为省重点培养足球、游泳人才训练基地,开设游泳(75人)、足球(50人)7个班,有专职教练7人。1989年增开举重班(15人),有教练1人。业余体校采取四集中(食、住、文化课、生活管理)的办学模式,开设小学三年级以上班级4个班;1994年增开了初中3个班。游泳班连续4次,足球班两次被评为省业余训练先进班。1992年该校被国家体委授予全国业余体育训练先进集体称号,从1979~2000年,共向省、国家输送了203名优秀体育人才。
重视承办省市体育竞赛。该市完满地承办省、市两级运动会比赛,受到群众和上级政府的赞扬。承办广东省运动比赛依次是:1980年省少年游泳锦标赛,1991年省少年儿童短池游泳锦标赛,1993年省中小学生“容盛杯”游泳锦标赛,1995年省少年游泳锦标赛。承办湛江市运动会比赛依次是:1989年第七届---游泳,1993年第八届---开幕式、男子少年足球,1997年第九届---男子少年足球、拳击。
参加国际赛、全国赛成绩优异。从1981年起,吴川市运动员在参加世界(含亚洲、洲际比赛)的各项比赛中(含年龄组)取得43项第一、7项第二、7项第三、4~8名10项;在参加全国各级比赛中,破全国纪录(含年龄组)28项,获86项第一、40项第二、19项第三、4~6名38项;在参加广东省各级比赛中,破省纪录27项,取得107项第一、116项第二、114项第三;在参加湛江市各级比赛中,获团体总分第一17次、破湛江市纪录(含年龄组)671项、取得市第一名644项。有高级教练8人、一级教练6人,国际级蹼泳裁判1人、国家足球裁判1人,游泳、田径、篮球、足球一级裁判14人。梁亚生曾多次被评为全国和省优秀游泳教练员和全国业余体育训练先进工作者;李秀也先后多次被评为全国省、市业余体育训练先进个人。
向上级输送体育人才。从1979年起陆续向上级体育部门、解放军部队和大专院校输送运动员和体育人才。其中有国际级运动健将2人,运动健将12人。邱亚帝3次破2项世界蹼泳纪录,林来九破1项亚运游泳纪录。2人分别参加1988汉城、1992巴塞罗那、2000悉尼奥运会及1986汉城、1990北京、1998年泰国亚运会,林来九两次获全国游泳十佳运动员称号;邱亚帝、林来九曾被评为广东十佳运动员。

阅读全文

与牛角棋比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西安最大的体育馆 浏览:601
省体质检测 浏览:4
长春马拉松全长多少 浏览:825
茂名体育馆周围旅馆 浏览:927
庐江沙溪中学体育老师 浏览:595
拳击裁判知乎 浏览:965
适合小学二年级的体育活动 浏览:137
s7比赛炼金 浏览:224
2016齐鲁弈友比赛通知 浏览:817
lpl有些什么比赛 浏览:943
武汉体育学院公共事业管理怎么样 浏览:632
梅州体育学院杜院长 浏览:906
宿城文化体育中心 浏览:435
小班体育活动捉小鱼 浏览:876
2020年高中篮球特长生招生 浏览:221
北京户外运动圣地 浏览:330
跑马拉松能长寿吗 浏览:846
学习钢琴不能练哪些体育项目 浏览:785
大班体育活动龟兔赛跑 浏览:770
我的体育老师田野的结局 浏览: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