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关于日本相扑的问题
相扑:一种类似摔跤的体育活动,秦汉时期叫角抵,南北朝到南宋时期叫相扑。大约在唐朝时传入日本,现为流行于日本的一种摔跤运动。
相扑(すもう),古称素舞,起源于中国的汉代,由两名大力士裸露上身,互相角力。直至西元七世纪,在允恭天皇的葬礼上(西元四百五十三年),中国派遣特使到日本表演素舞致意,被认为是中国相扑首次传入日本,对日本原有的相扑造成一定影响。后来成为为日本的国技的日本的国际性的武术、格斗和体育运动。作为专业竞技项目,在日本国内称作大相扑。
历史
中国和日本两国在历史上都有相扑。从一些出土文物看,中国秦汉时期的角抵形象同日本现在流行的相扑很相似。至迟在西晋初年,中国已有相扑的名称。唐宋元明清各代,相扑活动一直盛行。到了清代中叶,相扑的名称才逐渐消失。
日本《相扑之始》一书说,日本的相扑最早出现于公元前23年。日本体育网络全书记载:“日本的相扑与中国的角抵和拳法有相互关系。”日本历史考古学家池内宏和梅原末治合著的《通沟》一书也说,日本的相扑同中国吉林省辑安县出土的3~5世纪古墓壁上的角抵图极相象;同中国唐宋时代的相扑比赛形式和规则也近似。从17世纪起, 日本各地兴起职业性相扑,称为"大相扑"。18世纪开始形成现代的相扑。到20世纪初期,相扑作为日本的“国技”广泛开展起来。至今日本的相扑比赛每年都要举行6次,分为一月场、三月场、五月场、七月场、九月场和十一月场,成为群众最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下面介绍的是当前日本流行的相扑的技术要求、比赛规则等。
相扑运动员不仅要有气力,而且还要有熟练的技巧,技巧是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技术大致分为推、摔、捉、拉、闪、 按、 使绊等。 运动员主要用颈、肩、手、臂、胸、腹、腰、膝、腿、脚等部位, 灵活运用各种技术相互进攻。运动员(日本称为力士)按运动成绩分为10级:序之口、序二段、三段、幕下、十两、前头、小结、关胁、大关及横纲。横纲是运动员的最高级称号,也是终身荣誉称号。十两以上6级运动员的发型和腰带的质量与幕下以下4级不同。十两以上6级运动员比赛时,有入场式,穿化妆围裙。相扑裁判员(日本称为行司),按年限也分为10级。相扑裁判的等级叫做“格”,“横纲格”是裁判员的最高级称号。他们的等级用指挥扇上的缨带颜色为标志。裁判用以指挥的扇子称为“军配”,扇子指向的一方为胜者。
相扑来源于日本神道教的宗教仪式。人们在神殿为丰收之神举行比赛,盼望能带来好的收成。在奈良和平安时期,相扑是一种宫廷观赏运动,而到了镰仓战国时期,相扑成为武士训练的一部分。18世纪兴起了职业相扑运动,它与现在的相扑比赛极为相似。神道仪式强调相扑运动,比赛前的跺脚仪式(四顾)的目的是将场地中的恶鬼趋走,同时还起到放松肌肉的作用。场地上还要撒盐以达到净化的目的,因为神道教义认为盐能驱赶鬼魅。相扑比赛在台子上进行。整个台子为正方形,中部为圆圈,其直径为4.55米。比赛时,两位力士束发梳髻,下身系一条兜带,近乎赤身裸体上台比赛。比赛中,力士除脚掌外任何部分不得触及台子表面,同时也不得超出圆圈。比赛在一二分钟甚至几秒钟内便能决出胜负。相扑的裁判共由6人组成。主裁判由手持折扇“行司”登台担任,其余5人分别在正面、东面、西面及裁判席上。大力士的最高等级是“横纲”。下面是大关、关胁、小结、前颈,这四个等级被称为“幕内”,属于力土中的上层。再次是十两、幕下,除此之外还有更低级的三段目、序三段。最低一级叫序口。一个普通力士要想获得较高的等级是需要花费很大气力的;不经过艰苦努力,要想获得最低的等级,也是不可能的。
相扑(sumo)被誉为日本国粹,亦称角力、角抵。 相扑源于中国。《礼记·月令》:"天子乃命将帅讲武,习射御、角力"。后传入日本。始见于《日本书纪·垂仁纪》。奈良时代以后兴盛。719年(养老三年)朝廷设拔出司(后相朴司)。平安时代,每年7月有相扑节。镰仓时代以后作为武士的武技而在武士中盛行。17世纪末,出现营利性职业相扑。江户时代盛行职业性劝进相扑,江户成为全国相扑中心。明治维新时一时衰落。昭和初国粹主义抬头,相扑再兴。战后在东京、大阪、福冈、名古屋均有相扑场。作为群众性体育活动,至今在各地民间仍颇为盛行。
相扑是唯一的一种日本摔跤形式。它与日本神道教一样渊源流长。现在,仍存在许多传统仪式.相扑最基本的规则:选手在对手之前触地或者比对手在轮次中触地次数多为输。选手之间纠缠经常持续几秒钟,有时会到一分钟或更长。每年日本会举办六场相扑比赛。每次15天。三场在东京举行,其余则在大阪、福冈和名古屋.相扑最高级别:横纲是相扑的最高级别。一旦选手到达横纲级就不能再输。如果他的成绩开始变差,就希望他退役。
根据考古资料,最早的赤身相扑格斗术,可能来自鄂尔多斯草原骑马民族的胡人。自从到了西晋时代,五胡大量南迁农耕平原之后,汉人开始有了相扑的名称。但是,今日已不再有这种称呼了,如果要找寻赤身相扑的蛛丝马迹,可能今日山西定襄、原平一带的胡人牧地,仍有赤身的“摸泥蚯摔跤”和“挠羊赛”的传统,或许遗留一些游牧、骑马民族相扑的痕迹吧! 根据考古资料,农耕岛国的大和民族,最早的赤身相扑格斗术,可能来自朝鲜半岛骑马民族的高句丽人,大约西晋之后的朝鲜广开土王时代或之后从朝鲜半岛传入。经过十几个世纪以后,今日已发展成有自己民族特点的国技。
公元695年,日本开始有了相扑比赛。公元728年,相扑进入日本贵族的生活圈子,宫廷中设立了“相扑节”,,每年定期举行“相扑节会”,有比赛规则。 相扑节会持续了四百多年后,随着皇室势力衰退而开始普及民间,并于民间祭神、驱魔、庆祝丰收和占卜生产凶吉拉上关系。从十七世纪开始,兴起了“职业相扑”,二十世纪初以日本的国技姿态广泛开展,1909年东京建起一座专供相扑比赛使用的国技馆,1941年更被列为学校体育正式科目。至此相扑的国技地位,在日本获得进一步肯定。职业大相扑被认为是一种高尚的职业,相扑手所到之处备受人们尊敬。据说这是与日本人的帝皇君主传统观念有很大关系,因为古代相扑人只能在御前为天皇将相表演,当时的“相扑节会”是宫中重要仪式之一,相扑人有幸上场视为毕生荣誉,人们亦视若英雄。积习下来,到了武士当权的幕府时代以至时至今日,在人们心中,仍然十分尊重他们。 当代职业大相扑比赛的相扑手,必须通过相扑协会举办的训练班,严格训练包括思想修养、饮食、相扑技术、运动医学、生理学及汉诗的学习。
相扑手
大多数优秀选手都是在18-35岁之间,经过严格训练的运动员。他们为赢得身体上的优势除了消耗就是吃大量的食物,并且吃饭后再睡觉。初学者居住在相当严格的专门相扑室内。地位:在日本,"相扑"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被日本人成为"国技",而且得到了很多日本人的喜爱,有很多日本人以自己新家建成之时能收到一个相扑选手的名片为荣!两个胖胖的相扑在一个圆环里进行一场肉搏战,感觉实在很好!两个相扑运动员装束很简单,只在腰间系一条"兜裆布"以遮住下身!在人们看来,这可能有些不雅!但这确实是相扑运动的专用"运动衣",在日本,有很多的相扑都是乡村一些家里贫寒的子女,从小就接受"相扑部屋"的教育,以此达到"出人头地"的社会位置!据说每天相扑的运动很少,以保证自己能够永久保持肥胖的身材,因为在日本的相扑比赛中,是没有若干级别的,只有靠相扑运动员自己能够"膀大腰圆"。所以日本的相扑男选手,越“膘肥体胖”当然也就越有利,所以为了尽量长胖,男相扑选手每天除了饱餐两顿饭以外就是长时间的睡觉,期间只进行短时间的训练。如今,日本相扑界为了使相扑运动走向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对相扑进行了很多改革。
职业相扑手必须体型高大魁梧,二十岁之后要求身高一米七五以上,体重一百二十公斤以上。一流的相扑手最后有巨大而呈梨状的躯体,他们具有如此身型和力量,其实与饮食有着密切的关系,惊人的食量大约是正常人的十倍。
日本有史以来最重的相扑手是当今来自美国夏威夷的小锦,他的体重二百六十三公斤。 相扑手按比赛成绩分为十个等级:序之口、序二段、三段、幕下、十两、前头、小结、开齐、大关、横纲。 近年曾为横纲的两位风云人物是日本相扑史上第一位非日本籍的横纲(终身荣誉称号)曙太郎(夏威夷)和日本最有前途的贵之花,两人曾在香港超霸赛对撼,各胜一场之后由曙太郎夺得总冠军荣誉。
当代大相扑比赛,是在称为土表的场地举行,它用粘土堆成三十至六十厘米。比赛区圆形,直径4。55米,在坚实平整的比赛区表面铺上薄层细砂。 传统的比赛,土表四角有柱,上托日式屋顶,观众围观同中国古代传统的擂台赛相似,例如十八世纪的“江都劝进大相扑浮绘之图”,柱子有碍观众视线,1951年起,取消柱子,改用悬挂式屋顶。 主于搏人的相扑技术中有“技麻利”七十手,和传统的四十八手,实际有一百多手。在彼此体型相当的情况下,要赢的话,出了快之外,力量和时机,加上反应的配合,并不容易。
相扑对身高和体重的要求只有下限没有上限,体重下限是75公斤,身高下限是1.73米。
比赛场地
相扑比赛在40~60厘米高、727厘米见方、四边斜度为40°~ 50°的土台(日本称为“土表”)上进行,土台中央比赛场地是圆形的,直径为455厘米,场地北面为正面。场上有顶篷,四角悬挂黑(西北)、蓝(东北)、红(东南)、白(西南)4 种颜色的彩布,象征四季。赛前,需要进行体格检查,20岁以上者身高要超过1.75米,体重在75公斤以上;20岁以下者身高要超过1.70米,体重在70公斤以上。运动员梳好发髻( 3段以下的运动员不结发髻),系好腰带和兜裆(运动员裸身,只系宽大的腰带和兜裆),在台子东西两侧专门放置的水桶内取“力水”漱口,润喉,意思是水能增加力量,所以称为“力水”。然后用“力纸”擦试身上的污秽,象征着清净心灵上的污点。抓些盐撒在比赛场上,以便使场地清洁,皮肤擦伤不易感染,并祭祀天地,祈求安全。在裁判员鼓打香尺,号召相扑力士出场比赛后,双方上台,走到中央相距60厘米处,相对站立,各自作抬腿踏脚,搓手拍掌等准备活动。再两手接触地面,调节呼吸,准备进入比赛。
比赛规则
运动员在比赛时可以互相抓腰带,握抱头颈、躯干和四肢,可以用腿使绊,可以拍打对方胸部,但不许踢对方胸腹,不许抓兜裆和生殖器,不许抓头发、击双耳、卡咽喉,不许伤害对方眼睛、胃门等要害处,不许用拳头打人或使用反关节动作。
比赛时,能使对方身体任何一部分着地(除两脚掌外)即为胜利。能使对方身体任何部分(包括手、脚)触及界外地面亦为胜利。比赛没有时间限制,如果双方经过长时间角斗,精疲力尽而胜负未分时,裁判员可以宣布比赛暂停,休息后再重新开始比赛,直至决出胜负。
② 相扑比赛赛后发的信封里是什么
那个称为"悬赏",一个信封称为“一本”。悬赏是企业提供的奖金,给取组中回获胜的一方,一般只有幕内以答上力士才有。
一本6万日元,其中3万装入信封现场发放,2.5万存入力士的银行帐户,退役时和退休金一起发还。5千归日本相扑协会。
白鹏因为是横纲,赞助很多,每次都能有四五十本悬赏。
中国力士苍国来也多次得到悬赏金。
(2)相扑裁判心扩展阅读:
运动员在比赛时可以互相抓腰带,握抱头颈、躯干和四肢,可以用腿使绊,可以拍打对方胸部,但不许踢对方胸腹,不许抓兜裆和生殖器,不许抓头发、击双耳、卡咽喉,不许伤害对方眼睛、胃门等要害处,不许用拳头打人或使用反关节动作。
比赛时,能使对方身体任何一部分着地(除两脚掌外)即为胜利。能使对方身体任何部分(包括手、脚)触及界外地面亦为胜利。比赛没有时间限制,如果双方经过长时间角斗,精疲力尽而胜负未分时,裁判员可以宣布比赛暂停,休息后再重新开始比赛,直至决出胜负。
③ 日本相扑的级别
相扑(复日本称为力士制)按运动成绩分为10级,分别是序之口、序二段、三段、幕下、十两、前头、小结、关胁、大关及横纲。横纲是运动员的最高级称号,也是终身荣誉称号。
以下是各段日语表示:
序の口(じょのくち)
序二段(じょにだん)
三段(さんだん)
幕下(まくした)
十両(じゅっりょう)
前头(まえがしら)
小结(こむすび)
関脇(せきわけ)
大関(おおぜき)
横纲(よこづな)
(3)相扑裁判心扩展阅读:
日本相扑的比赛规则:
运动员在比赛时可以互相抓腰带,握抱头颈、躯干和四肢,可以用腿使绊,可以拍打对方胸部,但不许踢对方胸腹,不许抓兜裆和生殖器,不许抓头发、击双耳、卡咽喉,不许伤害对方眼睛、胃门等要害处,不许用拳头打人或使用反关节动作。
比赛时,能使对方身体任何一部分着地(除两脚掌外)即为胜利。能使对方身体任何部分(包括手、脚)触及界外地面亦为胜利。比赛没有时间限制,如果双方经过长时间角斗,精疲力尽而胜负未分时,裁判员可以宣布比赛暂停,休息后再重新开始比赛,直至决出胜负。
④ 日本相扑的裁判共几人
比赛在一二分钟甚至几秒钟内便能决出胜负。相扑的裁判共由6人组成。主裁判由近年曾为横纲的两位风云人物是日本相扑史上第一位非日本籍的横纲(终身荣誉
⑤ 日本相扑裁判怎么喜欢打扮成唐朝太监的样子
在相扑赛场上的行司(即裁判员)。他们的打扮源自 600年以前的镰仓时期的侍(日本武士)所穿的和服风格。他们所戴的纱布的黑色裁判帽类似于传统神社的神主帽。 这些装束有中国古代服装特别是唐朝服装的影子,也包含着日本自身传统文化的元素。
⑥ 相扑分几个等级,分别叫什么
相扑的等级划分
日本大约有800名职业相扑选手,级别由最低的弟子到最高的横纲,每内次比赛结束后,都要重新容调整并公布排名表。横纲是最高级别,依次是大关、关胁、小结、前头、十两、幕下、三段目、序二段和序之口。横纲的地位独一无二,获此荣誉也着实不易,必须以大关身份连续2次赢得冠军方能摘此桂冠,从横纲级别创立至今300多年的历史中,只有68名力士获此殊荣,而且一旦获此级别,便不会因某场比赛表现不佳而被降级,如果成绩连续欠佳,惟有引退一条路。目前赛场上的横纲是一位名叫朝青龙的蒙古力士。
引人注目的是,最新的排名表中出现4名中国力士:吕超(仲之国将)、高世强、恩和图布新(苍国来荣吉)和白光斗,他们分别来自北京、辽宁和内蒙古,年龄都在20岁以下,身高均超过180厘米。
⑦ 日本大相扑的裁判叫做立行司。从江户时代确立了\“家元制度”,现在在世袭此位的最著名的两家分
在日本的花道、茶道、书道、能乐、邦乐、日本舞以及武术、武道中,都有\“家元”的存在。立行司,是专为高等级相扑手大关和横纲赛事做裁判的最高等级裁判,目前世袭此位的只有二位立行司,即第29代的木村庄之助和第30代的式守伊之助。说得不对,还望指正。
⑧ 日本相扑的规则是怎样的
横纲是最高级别,依次是大关、关胁、小结、前头、十两、幕下、三段目、序二段和序之口。横纲的地位独一无二,获此荣誉也着实不易,必须以大关身份连续2次赢得冠军方能摘此桂冠,从横纲级别创立至今300多年的历史中,只有68名力士获此殊荣,而且一旦获此级别,便不会因某场比赛表现不佳而被降级,如果成绩连续欠佳,惟有引退一条路。目前赛场上的横纲是一位名叫朝青龙的蒙古力士。 相关情况: 相扑摔跤用的园圈叫做土表,它是由稻草包织成园圈而做成的。每一稻草包的大部分被结实地埋在地上。土表是用6.7平方米大,34--60厘米厚的特殊粘土铺成的。坚硬的表面覆盖着一层薄薄的沙子。相扑选手被限制在直径只有4.55米大的内圈中进行比赛。土表的上面是一个屋顶,用粗索悬吊在天花板上,屋顶的四角装有类似于神社里的巨大垂缨,象征着一年四季。 在一场相扑比赛中,相扑选手是通过用力把对于推出圈外或把对手摔倒在土表中来取胜的。但是输掉比赛却不是一定要被摔倒在圈内或被完全推出圈外。那些力士在比赛中,他的身体的除脚底以外的任何部分,如膝盖或者是手指尖,或者是发髻的顶部,碰到地上他就输掉比赛。或者他只要将自己的脚趾或脚后跟踩在圈外,那么这样也算输掉。那些明显的拳头、拉头发、用手挖眼睛、使对方窒息、踢对方的肚子或胸部都是禁止的。还有攻击对方用带子包着的致命器官也是不允许的。相扑不像拳击和西方摔跤一样有体重的限制,对力士选手来说有可能找到自己的战术来打败比自己重两倍的对手。 每年有6场重大的大相扑比赛,3场在东京举行,还有3场分别在大阪、名古屋和九州举行。 每场比赛将持续15天,每位力士每天将迎战一个不同的对手。比赛冠军也就是在15场比赛中成绩最佳的选手,在最后一场比赛结束后将被授予「天皇赐杯」。另外还有3个附加奖,「殊奖」被授予那个打败横纲(最高冠军)和大关(冠军)的力士。「敢斗奖」被授予最富有战斗精神的力士,「技能奖」被授予最具有战术的力士。要想获得上述这些奖的力士,至少在15场的比赛中获得8场比赛的胜利。 相扑的等级排列 现在的日本大约有800名职业的相扑选手,级别从最低的弟子到最高的横纲。在每次相扑比赛结束后,根据力士们在15天比赛中的表现来调整他们的级别排列。新的公布排名表叫做「番付」(级别排列名单),这是由日本相扑协会模仿古代的书写风格而印刷颁布的。力士们最先是被任意地分成东西两队,尽管他们并没有代表本队进行过比赛,也没有规定和对方比赛。「级别排列名单J很长,用粗体字记载着级别较高的力士和幕内力士的名字。 在级别排列名单中随后的那些力士的级别,是「十两」和「幕下」,他们的名字字体慢慢变小。跟着是「三段目」和「序二段」,最后是「序之口」。「幕下」以下的选手在比赛期间不是每天都参加比赛的。比赛从早上由级别最低的力士开始,随着比赛的推进参赛力士的等级也越来越高。当一天将结束时比赛也就达到高潮,这时的比赛是由横纲选手来完成的。 横纲的地位是独一无二的。从横纲级别创立至今的300多年历史里,只有68名力士拥有此殊荣。和其他任何级别不同的是,横纲不会因为在一场比赛中的糟糕表现而降级。但是如果他的比赛结果继续欠佳的话,那么他将被希望引退。在这之前每个力士都有晋升横纲的可能,他必须以大关的身份连续2次赢得比赛的冠军。同时他还须向挑剔的相扑协会的人士证明自己的实力和表现是一致的,以及自己人格与这么尊贵的地位是相符合的。 力士的等级决定了他们的用长发制成的发型。十两和幕内的发型是被精心制作的,叫做「大银杏」。这是个类似于银杏叶子的发型。等级较低的力士的发型叫做「丁」,是用普通的纸线打结而成的普通发型。发型采用的是江户时代的流行式样。它被保存下来不仅是因为传统,还因为它是跌倒时保护头部的护具。
⑨ 日本相扑手有什么要求呢
相扑运动员不仅要有气力,而且还要有熟练的技巧,技巧是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版。技术大致权分为推、摔、捉、拉、闪、 按、 使绊等。 运动员主要用颈、肩、手、臂、胸、腹、腰、膝、腿、脚等部位, 灵活运用各种技术相互进攻。运动员(日本称为力士)按运动成绩分为10级:序之口、序二段、三段、幕下、十两、前头、小结、关胁、大关及横纲。横纲是运动员的最高级称号,也是终身荣誉称号。十两以上6级运动员的发型和腰带的质量与幕下以下4级不同。十两以上6级运动员比赛时,有入场式,穿化妆围裙。相扑裁判员(日本称为行司),按年限也分为10级。相扑裁判的等级叫做“格”,“横纲格”是裁判员的最高级称号。他们的等级用指挥扇上的缨带颜色为标志。裁判用以指挥的扇子称为“军配”,扇子指向的一方为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