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虎门条约》中"领事裁判权"对中国的危害
领事裁判权:领事裁判权是指一国领事依照本国法律对居住在驻在国领土上的版本国公民行使司法权管辖权的制度。这种制度是西方列强侵犯弱小国家主权、掠夺弱小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中国是受领事裁判制度危害最深、时间最长的国家。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规定英国在华享受领事裁判权。“倘遇有交涉词讼,……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照办。” 这就是说,英国人在中国土地上犯了罪,中国官员不能根据中国法律来惩罚他,只能交给英国领事按英律治办。此后约有20多个西方国家在中国取得了这种特权。直到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国家才被迫放弃此种权利。
B. 中国在哪个条约中收回领事裁判权
这个问题不能这么问,因为有可能有的国家在中国有领事裁判权,有的可能没有;对某些国家收回了,有些国家可能还保留着。这是一个过程~~~~~~~
1.德国和奥匈帝国在一战中是中国的敌对国,因而中国与德奥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宣布被废除。
2.俄国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后于1924年自觉放弃在华特权。
3.二战中,意大利和日本由于是中国的敌对国也由此失去了在华的特权。
4.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与英美等国的不平等条约的存在,不仅与《大西洋宪章》和《联合国家宣言》精神不符,而且由于中国沿海地区被日军占领,不平等条约已失去意义,美国鉴于中国是抗击日本的主要力量,在国内外舆论压力下,1942年10月9日美、英两国政府分别通知中国政府,声明愿即时放弃在华治外法权及其他有关权益。10月10日,蒋介石在重庆宣布美、英两国取消在华领事裁判权及有关特权。10月24日,美国即向中国驻美大使馆提出《中美条约草案》,经过两个多月的谈判,完成了《中美关于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中英关于取消英国在华治外法权及有关特权条约》的修订,并于1943年1月11日分别在华盛顿和重庆签字。同年5月20日,经中、美、英三国政府正式交换批准,完成条约上的最后手续,并立即生效。根据中美、中英条约,取消了美、英两国在中国的关税主以、司法主权、领海主权、内河航运权等治外法权。
5.1946年,法国也宣布放弃在华特权,治外法权在中国终于寿终正寝。
C. 法国获得领事裁判权是在哪个条约
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的规定可以说是领事裁判权制度在中国的开端。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规定,中美人民间的刑事案件,依被告主义办理,中美民事混合案件,由“两国官员查明,公议察夺”;美国人之间的案件由美领事办理,美国人与别国人之间涉讼,由有关国家官员自行办理,中国官员不得过问。1844年中法条约、1847年中国与瑞典挪威条约以及1858年中俄条约均有类似规定。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除规定被告主义原则以外,还规定了“两国交涉事件,彼此均须会同公平审断”的“会审”制度。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则又规定了原告人的本国官员可以“赴承审官员处观审”,有不同意见,“可以逐细辩论”的“观审”制度。
D. 在南京条约中为什么英国要掌握领事裁判权
在《南京条约》中,英国政府为以后的领事裁判权做了铺垫: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驻该五处(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引者注)城邑,专理商贾事宜。[缘 此,英国人享有了向中国派驻领事的权利,在获取中国领事裁判权上迈出了第一步。
“领事裁判权”在近代被称为“治外法权”,是西方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在近代中国所获取的一种司法特权。依凭此项特权,列强依据其国内法在中国 境内对其侨民行使完全的排他管辖权,同时在中国境内设立各自的审判机构,实施与中国法律相异的审判制度。
E. 首先规定外国人享有“领事裁判权”的条约是哪个
1843年中英 《五口通商章程》和《通商附粘善后条款》 是领事裁判权制度在中国的开端.,其中规定:“英人华民交涉词讼”,“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华民如何科罪,应治以中国之法.”
F. 西方列强摄入中国领事裁判权最早在哪次战争以后
西方列强从中国撰取领事裁判权最早在鸦片战争之后。
1842年,清政府被迫在南京的静海寺与英国政府议约,双方共在寺内议约四次。8月29日,中国清政府全部接受了英国提出的议和条款,在英军旗舰”汗华“(亦译康华丽)号上正式签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满足了英国大多数的要求。主要内容:
割香港岛给英国。(丧失领土主权)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允许英国人在通商口岸设驻领事馆。(丧失贸易主权)
中国向英国赔款2100万元。2100万元的成分是: 600万赔偿鸦片,300万偿还英商债务,1200万英军军费。(大量白银外流)
英国在中国的进出口货物纳税,中国与英国共同议定。(丧失关税主权)
英国商人可以自由地与中国商人交易,不受“公行”的限制。(丧失贸易主权)
享有领事裁判权,英国人在中国犯罪可不受中国法律制裁。
1843年英国政府又强迫清政府订立了《五口通商章程》和《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约,增加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条款。 列强不欲英国坐大,纷纷与中国签订更多不平等条约。1844年7月3日,中美签订《中美望厦条约》。1844年10月24日,法国与中国签订《黄埔条约》,享有领事裁判权和传教权等。1843年10月8日,中英签署了《虎门条约》,重新规定了英国所享有的最惠国待遇和领事裁判权。从1845年起,比利时、瑞典等国家也都胁迫清政府签订了类似条约,中国的主权遭到进一步破坏。鸦片战争的失败和《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政治上独立自主的中国,战后由于领土主权遭到破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逐渐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供给地,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G. 什么是领事裁判权
一国通过驻外领事等对处于另一国领土内的本国国民根据其本国法律行使司法管辖内权的容制度。这是一种治外法权。它的存在,形成对国家属地优越权的例外或侵犯。实际上在第一、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领事裁判权就是帝国主义在殖民地国家所享有的一种非法特权。
H. 最早规定外国列强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的不平等条约是
最早规定外国列强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的不平等条约是中英《五口通商章程》。
1843年清朝代表耆英与英国璞鼎查在虎门订立《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作为《虎门条约》的一部分。《五口通商章程》第13条规定:
凡英国禀告华民者,必先赴管事官处投禀,候管事官先行查察谁是谁非,间有华民赴英官处控告英人者,管事官均应听诉,倘遇有交涉词讼,管事官不能劝息,即移请华官公同查明其事,秉公定断,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华民如何科罪,应治以中国之法。
这些规定是领事裁判权制度在中国的开端。
所谓领事裁判权,就是一国通过驻外领事等对处于另一国领土内的本国国民根据其本国法律行使司法管辖权的制度。这是一种治外法权。它的存在,形成对所在国家属地主权的例外或侵犯。实际上领事裁判权就是帝国主义在殖民地国家所享有的一种非法特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