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斗茶怎么斗得
斗茶始于唐代,据考创造于出产贡茶闻名于世的福建建州茶乡。每年春季是新茶制成后,茶农、茶客们比新茶优良次劣排名顺序的一种比赛活动。有比技巧、斗输赢的特点,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一场斗茶比赛的胜败,犹如今天一场球赛的胜败,为众多市民、乡民所关注。唐叫“茗战”,宋称“斗茶”,具有很强的胜负的色彩,其实是一种茶叶的评比形式和社会化活动。
斗茶,又叫“斗茗”、“茗战”,它是古时有钱有闲文化的一种“雅玩”。斗茶,即比赛茶的好坏之意,是惠州传统民间风俗之一。斗茶始于唐代,始创于的广东惠州,又一说为以贡茶闻名于世福建建州茶乡。斗茶是每年春季新茶制成后,茶农、茶人们比新茶优劣的一项茶事活动。一场斗茶比赛的胜败,犹如一场球赛的胜败,为众多茶农、茶人所关注。唐称“茗战”,宋呼“斗茶”,名异而实同,都具有强烈的赛事色彩。
在宋代,苏东坡就已有“岭外惟惠俗喜斗茶”的记述。此俗直至民国年间依然在惠城中盛行。斗茶是在品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品茶也称品茗,由主人邀请三五知己,将泡好的茶,盛在小酒杯一样大小的茶盅内,像饮酒那样细细品尝。斗茶则与此不同。斗,惠州话有争斗的意思,也有在争斗中逞强获胜之意。当时一个文化水平较高的私塾老师曾以“较筐箧之精,争鉴裁之别”来概括斗茶的涵义。
参加斗茶的人,要各自献出所藏名茶,轮流品尝,以决胜负。比赛内容包括茶叶的色相与芳香度、茶汤香醇度,茶具的优劣、煮水火候的缓急等等。斗茶要经过集体品评,以俱备上乘者为胜。
斗茶的场所,一般多选在比较有规模的茶叶店。这些店大都分前后二进,前厅阔大,是店面;后厅狭小,兼有小厨房——便于煮茶。有些也兼有房间,老板家人也住在里头。当然,一些街坊、工友好此道者,几个人小聚谈到茶道,也有说斗就斗的。有些人家有较雅洁的内室或花木扶疏的古旧庭院,或其家临江、近西湖的,便都是斗茶的好场所。
斗茶多选在清明节期间,因此时新茶初出,最适合参斗。斗茶的参加者都是饮茶爱好者自由组合,多的十几人,少的五六人。
宋代是极其讲究茶道的时代,上起皇帝,下至士大夫,无不好此,并著书立说,加以理论化。如风雅皇帝宋徽宗赵佶撰《大观茶论》,蔡襄撰《茶录》,黄儒撰《品茶要录》……社会上一些文人雅士也流行一种“斗茶”的生活情趣。据宋、明人写的笔记记述,斗茶内容大致包括以下三方面:斗茶品、行茶令、茶百戏。
斗茶品。二人或多人共斗,主要是两方面:一是汤色,即茶水的颜色。“茶色贵白”,“以青白胜黄白”。二是汤花,即指汤面泛起的泡沫。决定汤花的优劣有两项标准:第一是汤花的色泽,汤花的色泽与汤色是密切相关的,因此两者的标准是相同的;第二是汤花泛起后,水痕出现的早晚,早者为负,晚者为胜。
汤花细匀,有若“冷粥面”,就可紧咬盏沿,久聚不散,这种最佳效果名曰“咬盏”。反之,汤花泛起,不能咬盏,会很快散开。汤花一散,汤与盏相接的地方就会露出“水痕”(茶色水线)。因此,水痕出现的早晚,就会成为汤花优劣的依据。
有时茶质虽略次于对方,但用水得当,也能取胜。有时用同样的水煎茶,最能检验茶质优劣。这种斗茶,必须了解茶性、水质,以及煎后效果,不能盲目而行。宋代范仲淹有首《斗茶歌》说得好:“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芝兰,其间品第胡能欺,十目视而十手指。”
宋朝任福建漕司(监制贡茶事)的蔡襄在奉旨修撰的《茶录》一书中,对黑瓷兔毫盏同品茶、斗茶的关系说得更明确:“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最为要用。出他处者,火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盏,斗试家之不用。”因为“斗茶先斗色”而茶色贵白、青白者受水昏重,青者受水详明。建安人斗茶,茶色以青白胜黄白。由于斗茶喜用白茶,黑白对比分明,故以黑瓷茶盏最为要用。
决定斗茶胜负的标准,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汤色。即茶水的颜色。一般标准是以纯白为上,青白、灰白、黄白,则等而下之。色纯白,表明茶质鲜嫩,蒸时火候恰到好处,色发青,表明蒸时火候不足;色泛灰,是蒸时火候太老;色泛黄,则采摘不及时;色泛红,是炒焙火候过了头。
二是汤花。即指汤面泛起的泡沫。决定汤花的优劣要看两条标准:第一是汤花的色泽。因汤花的色泽与汤色是密切相关的,因此,汤花的色泽标准与汤色的标准是一样的;第二是汤花泛起后,水痕出现的早晚,早者为负,晚者为胜。如果茶末研碾细腻,点汤、击拂恰到好处,汤花匀细,有若“冷粥面”,就可以紧咬盏沿,久聚不散。这种最佳效果,名曰“咬盏”。反之,汤花泛起,不能咬盏,会很快散开。汤花一散,汤与盏相接的地方就露出“水痕”(茶色水线)。因此,水痕出现的早晚,就成为决定汤花优劣的依据。
B. 什么是斗茶
C. 台湾南投县茶商业同业公会冬片比赛茶注册商标第58464号多少钱
台湾南投县茶商业同业公会冬片比赛茶 这个比赛茶 有分不同的奖项 不同的价格
您说的号码 是在盒子上的标签号码 这个茶我们在台湾 我们有去比赛 有在批发零售的
D. 什么是斗茶
斗茶,又叫“斗茗”、“茗战”,它是古时有钱有闲文化的一种“雅玩”。何谓斗茶?斗茶,即比赛茶的好坏之意,是惠州传统民间风俗之一。斗茶始于唐代,据考创造于出产贡茶闻名于世的福建建州茶乡。每年春季是新茶制成后,茶农、茶客们比新茶优良次劣排名顺序的一种比赛活动。有比技巧、斗输赢的特点,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一场斗茶比赛的胜败,犹如今天一场球赛的胜败,为众多市民、乡民所关注。唐叫“茗战”,宋称“斗茶”,具有很强的胜负的色彩,其实是一种茶叶的评比形式和社会化活动。有同名电影。
顺便说一下啊,宋朝的大书法家蔡襄极好斗茶,但是又一次却输了。当时他的茶叶比对方好,但是用的水是山泉水(天下第二泉惠山泉的泉水,也是极品),对手用的竹沥水,是经过加工的。蔡襄输了之后,最终对泡茶时水质的影响有了新的认识。
E. 杜心雨与袁绍仪比赛茶艺在哪一集
没有关注,不好意思。
F. 台湾阿里山高山茶的获奖等级怎么分
茶类-比赛茶2009/08/08 21:18所谓「优良茶比赛」就是由主办单位通知其辖区内之茶农,在某一段采茶期内(如春茶或冬茶)将茶农自己所制造的茶叶,每件提供10~23台斤左右到比赛会场(不同茶种比赛茶缴交重量不同),由茶叶评审专家,评鉴茶叶品质之优劣;此种比赛,每次参加之比赛样品数量较多,少者从50件,多者高达5000多件。
以下就比赛茶简章中所隐藏的重点一一进行说明:
(一)、报名简章:由主办单位研拟比赛展售会计画供参赛者索取(分为春季、冬季、白露<有些比赛场会举办秋茶>、冬片茶、老茶、蜜香红茶…等),内详细叙述:
1、举办目的:
一般目的都是要藉著比赛,刺激茶农加强茶园管理,提升制茶及焙茶技术,达提升茶叶品质。另一方面,也创立了茶叶分级包装的制度,使消费者得以安心的购买到,经过专家印证过品质保证的茶叶。(或为提升本县茶农栽培及制茶技术以增进成茶品质,提高本县高山茶知名度,办理展售促销活动,扩展消费市场,稳定茶业永续发展及增加茶农收益。以竞赛方式办理分级包装之模式,改进茶叶产销技术与建立品牌以维护消费者权益…等。)
2、办理机关:
有主管机关、辅导单位、技术指导机关、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协办单位…等。
主管机关、辅导单位、技术指导机关:一般都会写农委会、茶业改良场、县市政府、乡镇公所。
目前主办单位,有农粮署、县市政府、乡镇公所、农会、社区发展协会、茶商公会、合作社、私人单位…等。
承办单位:一般都是承办上级主管机关所交付任务为主,一般都是农会或茶商团体为多。
协办单位:一般都是以媒体、地方社团…等。
3、计画内容:
计画内容包括以下叙述:
(1)、办理组别:目前台湾可见比赛比赛茶组别又因主办单位不同有所不同,有包种茶、椪风茶、东方美人茶、台湾红茶、高山乌龙茶、冻顶乌龙茶、新品种、金萱茶、翠玉茶、四季春茶、老茶、碧螺春绿茶、蜜香红茶、有机茶、冬片茶组、早春茶组、蜜香绿茶组…等。
(2)、参加资格:有的采会员制并限定会员证不得借用,有的则可借用,即「认证不认人」,也有的采「不限人,限制区域」,不论是会员或非会员均可参赛,但规定茶样必须来自特定区域;有的条件更宽松,「人及区域均不限制」。
(3)、另外还要注明,参加茶样、报名日期及地点、缴茶日期及地点、取样方式、评审方式、评审标准、评审日期、奖励、领茶日期、颁奖及展售时间地点、包装方式、报名费、其他规定事项…等)。
(二)、报名、缴费:参加比赛人员应事先报名,并缴交配合款新台币1500~3000元正(因比赛场而异;报名费,统筹运用於各项筹备工作及包装、评审、宣传等费用);一经报名即不得取消,有些单位规定无法如期缴茶者缴交的报名费概不退还(但一般比赛场通常会将未入围者及未交茶者酌退回报名费新台币500元正)。国际比赛茶每件报名费用则为美金100元。
(三)、缴茶:
每个比赛茶单位所要的比赛茶样重量不一,半球型的比赛场一般都是21~23台斤;条型比赛场的一般都是10台斤;老茶比赛则为5~10斤。
例如:
1、 南投县鹿谷乡农会高级冻顶乌龙茶分级包装展售,每点缴交茶样13.4公斤(22台斤又200公克),以大包装茶缴交。1斤台鹿谷乡农会收购。
2、 名间乡农会松柏长青茶比赛展售会,每点缴交12.6公斤(21台斤)。名间乡农会不收购1台斤。
3、 新竹县东方美人(膨风茶)优良茶比赛活动,每点以10台斤为限。
4、 阿里山高山茶优良茶竞赛活动,每一茶样需净重13.2公斤(22台斤)
5、 木栅区农会优良茶竞赛活动,每一茶样净重:21台斤8两。
PS:为因应农药残留检验,所有比赛茶主办单位会要求茶农多缴交200公克以供农药残留检验。
(四)、编码、采样:
缴茶后需要纪录重量、编号(码)、送至采样等候区准备采样。
1、 编码:由主办单位进行编码,茶样编号分明码与暗码,是经由电脑或人工随机编成密码,再将磁碟片(密码表)封签保管,因此评审时是绝对能保持中立客观的态度,茶农往往在家自己比对,总觉得自己的茶最好,但是一经评分比较,连初审人员自己缴交的茶,也常常被他们自己刷下来而不自觉。
2、 采样:参加比赛者应将茶叶依照规定时间送达指定地点由主办单位混合后抽取600公克(400公克供评审及宣传用,200公克退还做为样品;淘汰者退还400公克,余留供主办单位做样品。鹿谷乡农会则为:抽取800公克作为评审及展售茶样。(400公克供评审及宣传用;200公克送行政院农业委员会药物毒物试验所检验农药残留用,不予退回;另200公克作为发还茶农供展售会样品用)。
(五)、农药残留检测:办理农药残留检验,茶农缴交茶样按行政院农业委员会茶业改良场冻顶工作站编排乱码随机抽样或由主办单位自行抽样送民间检验单位,一般抽检2~3%送检,每件抽取茶样200公克。检验结果违反规定者,除取消初赛资格外,其所缴交茶样悉数没入销毁。
(六)、评审:
一般参赛件数未达600~800点(由主办单位决定),采一审制;参赛件数达600或800点(由主办单位决定)以上,采二审制。
初审与复审。初审由主办单位的评茶委员会审查,复审由茶业改良场派员或聘请茶业界专业人员担任。每一场次的得奖比例都不同,依当时所缴交比赛茶进行约略调整。
以鹿谷乡农会为例:初审委员将比赛茶做初步的等级分类,初审分A级(送复审)、B级(三朵梅花)、C级(二朵梅花)、D级(淘汰)。初审后将复审茶叶(约25%)送交主审人员评审。主审人员从送来的茶样中再分为A级(特等、头等)、B级(二等)、C级(三等)、D级(三朵梅花以下),第二次A级中再一审、二审、三审分出特等第一名、头等一~头等十各1名、头等奖若干名。入等比率约占总量的16%左右,为了确保比赛茶的标准,所以淘汰茶不设底限,没有百分率的限制,只要是品质没达到入围之水准随即淘汰,裁判对入等茶的比率也有相当大的空间,一切以品质为遴选标准,肯定是这场比赛把关如此之严格,才会使消费者趋之若鹜。
而坪林乡农会(与坪林乡公所轮流主办)所举办文山包种茶比赛复审则才合议制,由四个评审各自对复审的茶样进行外观、色泽、水汤、滋味、叶底评分,依各项目百分比加权后合计分数,来进行排名,四人合计分数最高者为特等奖,其余一次为头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其他则列入头等奖奖项。
(七)、包装、贴封条:
为促使茶叶品质均一化及茶叶价格的合理化,茶业改良场配合有关县市乡镇单位,积极辅导以乡镇为单位,实施严格的分级包装,以促销茶叶,至目前已实施茶叶分级包装较成功的茶区举例说明如下:
1、台北县文山包种茶推广中心已实施茶叶分级包装,将茶叶包装分为梅、兰、竹、菊等级别,并分别订立销售价格。
2、南投县鹿谷乡公所、农会及冻顶茶叶生产合作社,已实施茶叶分级包装销售;将茶叶分级后,除了参等奖、贰等奖、头等奖、特等奖外,优良级的茶叶以梅花之朵数代表品级,以三朵梅花或五朵梅花为最高品级;
3、南投县名间乡的松柏长青茶之分级包装,则以松、柏来分级;
4、竹山镇农会除了参等奖、贰等奖、头等奖、特等奖外,优良级茶叶(三朵、二朵)则以茶花朵数来分级。
5、桃园县龙潭乡的龙泉茶,在茶叶包装盒上,则以一条龙、二条龙、三条龙来表示茶叶品质。
6、龟山乡的寿山名茶,在包装盒上,则以一级品、二级品、三级品来表示品级。
7、嘉义县大阿里山茶区如梅山、番路乡、除了参等奖、贰等奖、头等奖、特等奖外,优良级(三朵、二朵)的茶亦以梅花朵数来标识分级。
8、有些茶业产销班,则以金牌、银牌、铜牌来做分级标识与其他名称来进行分级。
一般得到特等奖及头等奖排名都是采用半斤礼盒装,内罐采纸质易开罐(或铁罐),内包装使用铝箔真空包装放脱氧剂或充氮处理(一盒内150公克*2罐),参等奖以上用礼盒包装(一斤为300公克*2罐),优良奖以一般纸盒包装(一斤为300公克*2罐),外加收缩膜(2008年起卫生署规定比赛茶包装一样不能超过三层,所以收缩膜已经不能再使用)。
例如:
1、鹿谷乡农会比赛茶包装:包装采用子母盖300公克及150公克(特等奖及头等奖排名)入铁罐分装,二罐装一礼盒。(民国65年至69年是四方型道林纸手工包装,70年至72年纸袋外加塑胶袋、印制梅花国旗,73年至77年铝箔外加包装盒、并标示等级,78年至85年,半斤铁罐装外加包纸盒,86年起真空充氮包装,89年真空充氮包加脱氧剂、小罐装)。
2、名间乡农会比赛茶包装:采用半斤装纸质易开罐真空包装,一斤纸盒装二罐,参等奖以上用礼盒包装,松级以一般纸盒包装。
3、竹山镇农会杉林溪优良茶竞赛包装:包装采用铁罐装,每罐200公克,加纸盒外包装、每盒三罐一斤装,特、头等奖,每罐一150公克、每盒二罐半斤装,内包装全部采用真空包装。
4、南投县茶商业同业公会与南投县冻顶茶叶生产合作社的老茶组其包装就使用一斤陶瓮来包装,外加纸质包装盒。
贴封条:入选优良以上者均加贴等次封条及参考售价已增加消费者信心及信誉保证,确保品质,如未达优良以上者,不包装(不给盒ˋ罐)。封条有二张,一张上有主办单位、比赛的年份、季节、编号、获奖等级;另外一张则有:主办单位、评审标准…等。
(八)、得奖公布与奖励:
得奖公布:评审纪录后公开核对明码与密码,公布评审成绩。公布评审成绩的那一刻通常比赛会场都会挤满关心自己得奖名次与特等奖奖落何处的茶商茶农们,可说热闹极了!通常特等奖一公布得奖者姓名,此人肯定电话接不完,预购买特等奖者众,一般较热门的比赛茶场的特等奖就算价格在高,在十分钟内就能销售一空。
奖励:以鹿谷乡农会为例,特等奖一名、排名(头等一~十,依报名人数决定排名到头等几)、头等奖、贰等奖、参等奖各若干名,入等名额约为参加人数16%(头等奖不得少於2%),入围者以优良(三朵、二朵),奖额之增减得由评审人员视品质优劣情形调整之。
而南投县茶商业同业公会以冠金奖、金牌奖、银牌奖、铜牌奖。
而南投县松岭斗茶协会以斗茶王、金质奖、银质奖、铜质奖。
一般比赛场都会有的奖励:特等奖木匾乙幅(荣获特等奖者,不得以任何理由更改名称。),头等奖木框(可折现金400元)、贰等奖木框(可折现金300元)、参等奖木框(可折现金200元),贰等奖、参等奖折现不做奖牌,领茶同时给付,但做奖牌者可登记办理。有些主办单位为鼓励茶农茶商踊跃参加比赛,特等奖与头等奖排名得奖者,除了匾额外还有奖金,至於奖金多少由主办单位决定。
(九)、茶叶领回:
淘汰茶(一般茶农称之为脱裤茶)与入围茶领取时间不同。一般比赛场都护有以下声明:参加比赛茶叶经评审茶枝多、杂味、苦涩、陈茶味、品种不符等、成绩未达入围标准者,淘汰退件以二十台斤不包装,由比赛主办单位通知自行领回,并退还报名费伍百元。报名而未交茶参加评审者,恕概不退还报名费,两者均不得提出任何异议,并放弃先诉抗辩权,其他未尽事宜,遵循往例办理。领取茶叶应当面看清明码、清点数量及附件(茶样、手提袋),离开会场若有短缺,主办单位不负补偿责任。
(十)、颁奖典礼暨展售会:
得奖参赛者应参加展售会,每户由主办单位备置摊位1位。
早期(民国65~75年)鹿谷乡农会为了营造使颁奖典礼有如电影金马奖般的高潮迭起,从开奖到包装都是秘密进行,深怕走漏风声缺少神秘性,展售会当天无法达到卖点的高潮。所以连参加包装作业的人选,都得由总干事精挑细选能守口如瓶的人来参与包装,包装作业有如大学联考之闱场那般严谨,不得与外面有电话连系,甚至於饮食也都只能请人送到门口,禁止与外人面对面的接触。包装完成之后,则连夜搬运至鹿谷国小展售会场,顾茶顾到天明,真是倍极辛苦。鹿谷乡农会於七十四年办理买比赛茶送轿车之摸彩活动,使得茶展热风狂飙一时,没几年工夫比赛茶已是炙手可热。
现在主办单位还是会绞尽脑汁邀请名人和举办摸彩及拍卖…等手法,无非是要吸引人潮来到颁奖典礼暨展售会的会场,会场除了购买的茶商外,许多采购量大的消费者都会直接到现场,采购一年份喝茶与送礼的量,让中间茶商越来越没有空间来销售比赛茶。
G. 请问什么是台湾比赛茶,在大陆哪里能买到正宗的台湾比赛茶
在台湾,比赛茶最初是由农会号召举办(农会相当于官方机构),目的在于帮助茶农推广、提升制茶水平、提升茶叶品质。最初举办并不受欢迎。但经过十几年如一日的坚持,和公正立场、真心的帮助茶农推广,获得了信赖,并逐渐成为标杆。现在官方举办茶比赛,具有很强的公信力。
比赛茶,起源于鹿谷乡农会,现在台湾几大产茶区,都有农会组织的茶赛事,分春冬两季。但,现在也有些假冒比赛茶。所谓假,主要是举办方不是官方机构,而是一些茶农组织在一起,自己给自己举办,没有什么公信力,浑水摸鱼,销往大陆市场。有些甚至是某个茶企业自己给自己封号。
另外,大陆市场现在有彻底假的比赛茶。因为比赛茶量小,大陆市场又大,所以假冒成为必然了。广东市场很多。
我是在青岛,青岛有一家茶行,每年都能进到一些比赛茶,量不大。我们茶友会每年都要一些。这家茶行叫“青岛小美茶行”。如果信得过,可以上她们的淘宝店里搜搜看。
H. 什么是斗茶,如何斗茶,怎么斗茶
斗茶,即比赛茶的好坏之意,是惠州传统民间风俗之一。斗茶,又叫“斗茗”、“茗战”;斗茶始于唐朝,始创于的广东惠州,又一说为以贡茶闻名于世福建建州茶乡。斗茶是古时有钱有闲文化的一种“雅玩”。斗茶是每年春季新茶制成后,茶农、茶人们比新茶优劣的一项茶事活动。一场斗茶比赛的胜败,犹如一场球赛的胜败,为众多茶农、茶人所关注。唐称“茗战”,宋呼“斗茶”,名异而实同,都具有强烈的赛事色彩。
如何斗茶
参加斗茶的人,要各自献出所藏名茶,轮流品尝,以决胜负。比赛内容包括茶叶的色相与芳香度、茶汤香醇度,茶具的优劣、煮水火候的缓急等等。斗茶要经过集体品评,以俱臻上乘者为胜。
斗茶的场所,一般多选在比较有规模的茶叶店。这些店大都分前后二进,前厅阔大,是店面;后厅狭小,兼有小厨房——便于煮茶。有些也兼有房间,老板家人也住在里头。当然,一些街坊、工友好此道者,几个人小聚谈到茶道,也有说斗就斗的。有些人家有较雅洁的内室或花木扶疏的古旧庭院,或其家临江、近西湖的,便都是斗茶的好场所。
斗茶多选在清明节期间,因此时新茶初出,最适合参斗。斗茶的参加者都是饮茶爱好者自由组合,多的十几人,少的五六人,斗茶时,还有不少看热闹的街坊邻舍。如在茶店斗,则附近店铺的老板或伙计都会轮流去凑热闹,特别是当时在场欲购茶的顾客,更是一睹为快。
怎么斗茶
斗茶品。二人或多人共斗,主要是两方面:一是汤色,即茶水的颜色。“茶色贵白”,“以青白胜黄白”(蔡襄《茶录》)。二是汤花,即指汤面泛起的泡沫。决定汤花的优劣有两项标准:第一是汤花的色泽,汤花的色泽与汤色是密切相关的,因此两者的标准是相同的;第二是汤花泛起后,水痕出现的早晚,早者为负,晚者为胜。
如果汤花细匀,有若“冷粥面”,就可紧咬盏沿,久聚不散,这种最佳效果名曰“咬盏”。反之,汤花泛起,不能咬盏,会很快散开。汤花一散,汤与盏相接的地方就会露出“水痕”(茶色水线)。因此,水痕出现的早晚,就会成为汤花优劣的依据。
有时茶质虽略次于对方,但用水得当,也能取胜。有时用同样的水煎茶,最能检验茶质优劣。这种斗茶,必须了解茶性、水质,以及煎后效果,不能盲目而行。宋代范仲淹有首《斗茶歌》说得好:“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芝兰,其间品第胡能欺,十目视而十手指”。
I. 什么是斗茶,如何斗茶,怎么斗茶
斗茶,即比赛茶的好坏之意,是惠州传统民间风俗之一。斗茶,又叫“斗茗”、“茗战”;斗茶始于唐朝,始创于的广东惠州,又一说为以贡茶闻名于世福建建州茶乡。斗茶是古时有钱有闲文化的一种“雅玩”。斗茶是每年春季新茶制成后,茶农、茶人们比新茶优劣的一项茶事活动。一场斗茶比赛的胜败,犹如一场球赛的胜败,为众多茶农、茶人所关注。唐称“茗战”,宋呼“斗茶”,名异而实同,都具有强烈的赛事色彩。
如何斗茶
参加斗茶的人,要各自献出所藏名茶,轮流品尝,以决胜负。比赛内容包括茶叶的色相与芳香度、茶汤香醇度,茶具的优劣、煮水火候的缓急等等。斗茶要经过集体品评,以俱臻上乘者为胜。
斗茶的场所,一般多选在比较有规模的茶叶店。这些店大都分前后二进,前厅阔大,是店面;后厅狭小,兼有小厨房——便于煮茶。有些也兼有房间,老板家人也住在里头。当然,一些街坊、工友好此道者,几个人小聚谈到茶道,也有说斗就斗的。有些人家有较雅洁的内室或花木扶疏的古旧庭院,或其家临江、近西湖的,便都是斗茶的好场所。
斗茶多选在清明节期间,因此时新茶初出,最适合参斗。斗茶的参加者都是饮茶爱好者自由组合,多的十几人,少的五六人,斗茶时,还有不少看热闹的街坊邻舍。如在茶店斗,则附近店铺的老板或伙计都会轮流去凑热闹,特别是当时在场欲购茶的顾客,更是一睹为快。
怎么斗茶
斗茶品。二人或多人共斗,主要是两方面:一是汤色,即茶水的颜色。“茶色贵白”,“以青白胜黄白”(蔡襄《茶录》)。二是汤花,即指汤面泛起的泡沫。决定汤花的优劣有两项标准:第一是汤花的色泽,汤花的色泽与汤色是密切相关的,因此两者的标准是相同的;第二是汤花泛起后,水痕出现的早晚,早者为负,晚者为胜。
如果汤花细匀,有若“冷粥面”,就可紧咬盏沿,久聚不散,这种最佳效果名曰“咬盏”。反之,汤花泛起,不能咬盏,会很快散开。汤花一散,汤与盏相接的地方就会露出“水痕”(茶色水线)。因此,水痕出现的早晚,就会成为汤花优劣的依据。
有时茶质虽略次于对方,但用水得当,也能取胜。有时用同样的水煎茶,最能检验茶质优劣。这种斗茶,必须了解茶性、水质,以及煎后效果,不能盲目而行。宋代范仲淹有首《斗茶歌》说得好:“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芝兰,其间品第胡能欺,十目视而十手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