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安风景哪里好看
蓬安县城南9.25公里原河舒区镜内,有小锣山和大锣山。其山林壑优美,蔚然深秀,峭壁危峰,方圆十里。状如鲲鹏展翅,巍然挺立于河舒、柳滩、碧溪三乡镇之间。春日山烂漫,芳菲远溢;夏日瀑布飞流,雷鸣山谷;秋日野菊盛开,满山黄遍;冬日白雪皑皑,玉树银花。朝日初出,林雾飘拂,暮云归来,岩穴暗黑,忽暗忽明,变化无穷。海拔500余米的小锣山就在河舒镇境内。山上有高大的摩崖笑佛头像,人言可与乐山大佛媲美,故将小锣山称为小乐山。 小乐山高险独秀,四壁峻峭,危路可通。人们从前山直上数百级崎岖石梯,才能到达山顶,好似上青天一般,便将山顶的寨门称为“南天门”。南天门上,山顶原有古庙,庙前有池,传说曾有金鸡戏水池中,名“金鸡池”。今庙毁池存。山崖上现有摩崖造像四处。 千佛岩 在南天门左侧,造像龛长5.60米,高1.84米,龛度距地面0.80米,内镌0.10米至0.70米的小佛千余尊。此龛共分三部分:左连十四排,每排镌刻29—31尊,共533尊;右边刻十殿图像、千手观音、望乡台、峨眉山全景等;中刻送子观音、十八仙人、道观等。此处人们习称“千佛岩”,是佛道合一的造像龛。此龛被庙宇遮盖,20世纪80年代,活了120岁才逝世的老道士吕宗林就住在庙内,故造像未被风雨剥蚀和损坏,至今保存完好。造像大部分线条流畅,形象丰满,面容清秀,神态各异。虽无史专文字和碑刻记载,但从造像风格看,应为明末清初镌刻。 大佛殿 在八仙洞左10米处,殿内镌刻佛像群,大者高4米,小者仅高1米,佛像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严重破坏,有的“双目失明”,有的耳垂脱落,有的下颚不具,有的缺手残足,没有一尊具备完整的形象。佛殿亦被拆毁。1983年及其以后,陆续修复了大佛殿,恢复了大佛群像。 大佛头像 在佛殿左侧的秃兀岩石上凿成高6米,宽8.70米的大佛头像。佛像耳长1.30米,宽0.80米,鼻长1.20米,嘴宽1.20米,厚0.80米,眼长3.80米,宽1.30米,圆脸高鼻,大眼弯眉,两耳垂肩,张口微笑,面容慈祥,神情娴静,远眺远山,俗称弥勒笑佛。奇特的是,头下山体即大佛的身体,两边山梁犹如大佛两臂,在酷似膝盖的山梁上,分别镌铸大佛的两手。如足的山脊随山势走向延伸于数千米之外,好似百余乐山大佛合体端坐于崇山峻岭之中。山中的竹木花草,恰好装点笑佛的袈裟,随着春夏秋冬四时季节的变化,呈现出红黄蓝白种种颜色,委实壮观,因此,人们又将此山称为“大佛山”。大佛山对面的山峰叫冯家梁,近年来在上面修建了一座亭子,可以眺望大佛全貌,游览的人们将此亭呼为“望佛亭”。至今,大佛头像保存完好。可惜手掌石早年被附近农民打成石条建修房屋用了,今已荡然无存。关于大佛的凿造年代,老百姓说是清代建造的,但无资料记载,只有在佛佛头像侧见到一块清乾隆十三年(1749)整修寺庙的残碑(功德碑),根据造像的风格看,可能是清代乾隆年间凿造的。 1983年7月23日,蓬安县人民政府公布小乐山摩崖造像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12月15日,南充市人民政府公布小乐山摩崖造像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近年来,在观音岩恢复了观音像,在八仙洞恢复了八仙像并新凿坐狮一对,在大佛殿恢复了大佛群像并重新修建了大佛殿,在观音岩东面(右侧)新刻了吼天巨狮头像。小乐山现已成为蓬安县境内主要的参观游览胜地。 司马相如的故里蓬安县,有两个古老的小镇——周口镇与锦屏镇,它们婉如两颗璨灿的明珠在嘉陵江两岸相映成辉。 座落在嘉陵江边的周口镇是蓬安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又因宋代学者、《爱莲说》作者周敦颐曾路过此地,并驻足讲学、著书,后人因此又称“周子镇”。古镇以上河街、下河街、盐店街(又称红军街)、顺河街四条古街为主,这里的古民居院落群保持着明、清以来原生状态,静静地覆盖在嘉陵江边。站在古镇旁边的龙角山上俯瞰,古镇、古院、古树、嘉陵江水、嘉陵漫滩(东门河坝)以及绵延不断翠绿的群山尽收眼底,令人情思悠悠。啊!真乃“嘉陵第一桑梓”也! 两百多米长的盐店街,其街头街尾各长有一棵黄桷树。街头的黄桷树,在陈家小院内,六七人才能合抱,树龄至少在八九百年间。其辐射的枝桠,掩遮了一大片院坝,又伸向了古院落群的青瓦屋顶,更显古树的威严风范。街尾古驿道旁的那棵黄桷树,约要四五人才能合抱,其树龄不下于四五百年。那青青郁郁的树冠,涂抹着初秋的阳光,活力四放,令观者也倍增精神。 远近闻名的“蓬安财神楼”位于周子古镇下河街街口的嘉陵江边上,始建于唐朝,毁于20世纪60年代的文革期间。2006年,蓬安县人民政府全力打造“嘉陵第一桑梓”旅游品牌,决定恢复周子古镇、财神楼等著名景点,并在尊重历史原貌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元素”,拟把财神楼建成集民俗游乐、特色茶饮、财神朝拜、江滩观景于一体的游客集散中心。 龙角山位于蓬安县城周口镇西北,嘉陵江东岸,文化古老,是川北一座名山。危峰挺峙,直插云际,如卧龙饮水,屹立江边。山东南麓原有洞仙观、濂溪祠、万寿宫、画江楼等一系列古文化建筑;有1933年红军留下的石刻标语,山顶原有古庙龙角山寺,有红军亲手栽下的大黄桷树——“红军树”。 龙角山及四周地形颇具特色,西边嘉陵江水从西北方向缓缓而来,穿过山麓,环绕蓬州古城,又向西南方向缓缓流去,将沙滩分为东西两半,江南岸形成“鱼”状(阴鱼),江西岸数里平沙滩形成另一条“鱼”状(阳鱼)阴阳鱼相互环抑,形成了巨大、典型的太极图地形。清代诗人周铭对龙角山的恢宏气势绝唱为“拏云气概势纵横,夜月如珠领下明。词客不须攀绝顶,狂吟唯恐卧龙惊”。 为充分利用龙角山优良的自然资源,满足人们物质文化需要,从1988年开始,蓬安历届县委、县政府开始筹建龙角山公园,至1998年龙角山公园建设工程启动,规划占地面积700亩,投入资金5000万元,建成繁华的文化娱乐活动场所,内涵丰富的名胜奇景,四季飘香的花卉基地,金黄的锦橙100号广柑基地,郁郁葱葱的林地为一体的高品位公园。建成的公园为热闹繁华的文化娱乐活动区和幽静舒适的休闲度假区,活动区的南大门、门内广场、博物馆、露天舞场、游泳池、儿童游乐场、餐厅、茶园、健身房、娱乐中心设备俱全。 “休闲区”浓缩琴台夜月等古蓬州八景为新龙角八景,再现历史名人动人传说的“母思故里、道玄别野、周子讲学处、来苏山寺”等八大景观。以及俯临大江、设施齐备的“山水涧”度假村,公园景点配置小叶榕,广玉兰、红叶桃、楠木、雪松、垂柳等30多种树木和月季、芙蓉、牡丹、梅花、红莲、海棠等20多种花草,既有茂密丛林,又有茵茵草地,当你步入园中幽深的密林,踏上开阔的草坪,登上高耸的楼阁,俯视滚滚的嘉陵江水,大自然的原始美会使你心旷神怡,陶醉其中,仿佛置身人间仙景,美妙天堂。 ☆YANG+她=☆ 回答时间 2008-06
2. 四川蓬安县怎么耍一天,求景点和路线。。。来个蓬安县的熟人回答吧!谢谢了
出了火车站,做来一路自公交,可以选择打的十块到县城,一路你将看到清溪桥,还有下面那条河哈。先到相如文化公园,新修的,表示不是很好的样子,但是还是可以去看一哈哈的啊。
可一去建设街吃一哈米凉粉,表示不错,老广场的米线,也不错,还有著名的蓬安锅盔哈,本人表示去嘉陵第一桑梓的时候去财神楼那的方锅盔很好,很巴适额
顺便看看长江支流,看哈河对面的风光,个人觉的河边还不错,有山有水,冬天还有人在里边游泳呢,还有一条锈迹斑斑的铁索上面全是锈迹斑斑的铁锁,如果你有亲爱的也可以刻上你们的名字,然后把钥匙扔进江中,表示你两不分开,除非江水干枯。缠绵不倦的夫妻树,情侣楼上面全是小学生什么的留的扣扣,表示很不喜欢
从财神楼那直接是下河街,(也可以选择从河边上龙角山)古老的街道,还有好吃的麻花跟撒子,其他就没什么的,到处都是麻将馆,
上了龙角山,可以感受一哈眺望江水的感觉,去了N次龙角山也说不出哪里好,很适合情侣额,特别是挨着江边的那面,哈哈
山顶有红军树,从正面上去吧,侧面的梯子够你累的
有庙子可以烧香祈福
再下来县城就没什么了,可以去锦坪,只隔一条河,
远点的大深南海,没去过,不知道怎么样呢,打车估计的几十快左右
3. 蓬安县哪里有专业配助听器的
建设南路(清溪桥游泳馆)对面就有一家华耳助听器很好,去年带家人去那里配了助听器,效果很好!
4. 蓬安乐乐生态园西瓜多少钱一斤
那里是不是有个游泳馆样?
5. 求英语音位学如何应用于实践中的文章。。
音位是某一语言中能区分词的语音形式的最小语音结构单位。音位这个概念比较抽象,我们可以结合音素来理解。音素指人类发音器官能够发出的音,共有几十个。音位则是由一组彼此的差别没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作用,而且音感上又相似的音素概括而成的音类。 音位是抽象的,音素则是具体的。音位的抽象以具体的音素与音素之间的关系作为基础。音素之间存在着两种重要的关系,一是“对立关系”,一是“互补关系”。几个音质不同的音素,只要处于互补关系,而且发音相似,就可以把它们看作是同一个音类的成员,归并为一个音位。作为语言学习者,我们所接触的“音标”“汉语拼音”等概念其实是归并后的“音位”(我的理解,恳请方家指正)。 例如汉语普通话的[P][a][A][§]四个元音音素处于互补关系,而且发音相似,可以把它们看作是同一个音类的成员,归并在同一个/a/音位里——也就是我们学习拼音时的“a o e”中的[a]。在具体发音时,抽象的音位实现为具体的音素。 音位总是具体语言或方言的特定语音系统的成员,不存在超语言或超方言的音位。(阐述音位体系应该用严式音标,但由于我自身水平有限,再加上可能无法正常显示,以及非语言专业的朋友的理解能力。所以以下例子中有些音标不规范,希望不会引起歧义。) 由于存在音位,在不同语言中的相同的音素,在不同的系统中所起的作用不一定相同。比如英语和汉语普通话都有辅音音素[p]和[b],英语里[p]和[b]的差别不能区别意义,它们同属于一个音位/p/;汉语普通话里[p]和[b]的差别能够区别意义,因而它们分属/p/和/b/两个音位。“拔” [ba] 和“爬”[pa] 就是靠这两个辅音的差别来区别的,因此它们分立为汉语普通话里的两个辅音音位,分别标写为 /b/ 和 /p/ 两个音位(斜线/ /中的音标表示音位) 再比如说,在某些四川方言音位体系中,“飞”和“灰”前面那两个辅音音素 /f/ /h/ 就是一个音位的不同变体,它们之间的差别没有区别意义的功能,因而不能分立为不同的音位,只能是一个音位的两个变体。 所以对于说这种方言的人来说,这两个字是同音字。写到这里,马上把老家是四川蓬安的老婆拿来做试验。我让她说:“飞机在天上打翻翻”这句话。她一开口就笑得我满地找牙“灰鸡在天上打欢欢” 音位是从具体语言或方言中归纳出来的,总是属于特定的具体语言或方言的,总是某个具体语音系统的成员,不存在跨语言或跨方言的音位。处于不同语言或方言的语音系统中的音位各有自己的特点。不同的语音系统各有不同的音素,因而具有不同的音位表现形式。相同的音素在不同的系统中所起的作用不一定相同,因而不同语言或方言表面上相同的音位实际上并不对等。比如上文提到的汉语中的 /b/ 和 /p/ 和英语中的 /b/ 和 /p/ 。 从应用语言学和音位学高度来看我们当今流行的外语学习法,很多所谓的新方法和教材都是很荒谬的。比如,现在有不少新出的音标教材都在音标旁边标注“汉语相似音”。从音位原理中,我们了解到,没有跨语言的音位,发音完全相同的音素在不同语言中的使用方式、出现在词汇中的位置、在实际使用中产生的音变、音位的划分是截然不同的(大家可以想一想 /b/ 这个音素在英语和汉语的实际使用中的巨大差异)这也是我们说外语时语音不地道的主要原因——将与母语相同音素的音变带入外语之中。而这些音标教材非但不指出差异之处,反而进一步用所谓的“汉语相似音”诱导学习者走向错误的方向!这是教材编写者知识的欠缺造成的。 近年来外语教学系统最大的荒谬就是对听力的过度强调。这种情况是多方面因素引起的:大多数学习者并没有机会和外国人直接交流,能听懂外语电影就成了首要目标;各级外语考试中听力考试就像语文考试中的作文一样,占大头;东方人特有的面子思想作怪,许多学习者更愿意用不会被人嘲笑语音,不太张扬的方式来学习;各种培训机构和学习方法的推波助澜... ... 有人认为,能够听懂的就能够说出来。那么大家都能听懂普通话,但真正把普通话说流畅的有几个人呢?除非幼年受过良好的普通话教育,或者成年后专门练习过,方言区的人即便能听懂也无法说出一口标准普通话的。相当于母语的普通话尚且如此,更别说外语了。为什么能听懂却说不好?阐述这个问题之前,请允许我先绕个圈儿。 想一想学习骑自行车时那种感觉。身体会调整平衡了,就学会了。游泳也是这样,手脚的滑动协调了,游泳也就会了。将身体和肢体的运动调整到一个协调状态,在运动中掌握平衡。这是绝大多数劳动和运动技能的关键。会骑自行车的人并不是身体比其他人更灵活更强壮,而是肢体对于步行之外的另一种平衡和协调方式的熟练掌握。 这一点对于语言学习有什么启示呢?说话也是一种协调运动,口腔肌肉与舌头的协调运动。幼儿学说话的过程也就是这个协调运动的调整与微调过程。虽然各民族的语言千差万别,但幼儿习得语言的过程和时间基本上是一致的。都是到六岁就基本掌握本民族语言的口语系统。也就是说参与语言运动的一百多块口腔肌肉要经过五六年时间的训练才能自如地协调工作。到这时,口腔肌肉的运动方式就固定了,母语的方言口音也形成了。而外语,就是口腔肌肉在母语之外的另一种协调运动方式。由此,我们也可以说,平时说的“学习另一种语言”这种说法并不精确。我们在幼年时就学会人类的语言了,成年后的所谓外语学习其实是学习人类语言的另一种扩展形式。就像会蛙泳的人再学习蝶泳一样。 口音形成之后,母语语音逐渐形成一个封闭的系统。我们通过无数次重复使用和思维确认发音,我们从无数次社交活动中强化和固化母语音位系统。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乡音越来越重,学习外语的难度也越来越大。由于音位系统独特的封闭性,所有外来语音都会被本地化。川味普通话,广味普通话,汉化英语就是这种情形下的产物。一般而言,我们在十二岁之后就失去将外语学到母语程度的机会。 圈儿绕完了,我们回到前面的问题——为什么能听懂却说不好?那是因为虽然对于普通话再熟悉不过,但我们的口腔却较少或从未进行过普通话练习,我们的口腔肌肉从未在普通话的音位系统下协调运动过,从何说起?所以,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仅仅能听懂、听清是远远不够的。能流畅地把听到的语音复述出来才能算数。 以逆向法为主的听力学习法把绝大部分时间浪费在单纯的“听”上,甚至为了某一个单词反复“听”几十遍!生命是一线性的,我们的有效学习时间也是有限的,花太多时间在“听”上,就减少了“说”的分量。“说”不出来的外语,永远只能是“外”语!奉劝迷信听力的学习者:不如把那些听力材料复述出来,或者滞后半句复述,或者暂停,这样的学习效率要高得多。前提是必须大模大样地说,下意识调动口腔肌肉,小声哼哼是不起作用的。 比起逆向法来,千万别学英语要合理的多。而且这种学习方法的总体设计思想是比较科学的,但是,其不足之处也非常明显。千万法将外语学习分为五步进行,分别针对听力口语等单项技能进行训练,直到最后融会贯通。其第一步是“听清”外语。作为成年人“听清”一门外语是几乎不可能的,当然除了那些本身已经有较好基础的学习者外。我们下面运用音位学原理来分析为什么无法听清一门外语。 音位划分原则中最显著的就是语音相似原则,所谓“语音相似”是指说某种语言的那个语言社团的人们感觉若干个音素相似,例如英语里的 [b] 和 [p],虽然在汉族人听来这两个音差别很大,但英美人听起来却觉得相似。而汉语普通话“远”/yuan/ “百”// “大”/da/ “高”/gao/ 这四个字中的 /a/ 其实是 [P] [a] [A] [§] 四个元音音素,在说普通话的人听起来,语音很相似,依据语音相似原则可以归并为一个音位 /a/ 如果你找不出这几个音的差别,这是很正常的。母语的音位系统限制了我们的听力。——这个例子是从语言学书上剽窃的,不会有问题。 所以,由于音位体系的存在,同样的音素在不同语言社团的人听来是不同的。不知大家在跟读外籍教师朗读的材料时遇没遇到过这种情况:同一个单词读两遍,发音非常明显的不一样。而跟着一起读的汉族助教却没有这种情况。我在学日语和英语的时候都遇到过。当时百思不得其解,甚至开始怀疑外籍教师的水平。后来查阅了语言学材料才知道,这是很正常的。同属一个音位的不同音素对于母语使用者来说是没有区别的。但外族学习者却能明显感觉到差别,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这几个音素分属于不同的音位。所以,外籍教师自认为没有差异的两次读音在学习者听来却完全不同。 千万法第二步更加荒诞!要求学习者根据已经“听清”了的语音写出朗读素材,然后根据素材朗读。具体这个素材怎么写却没有一个标准。顺便给千万法学习者一个改进建议,而且不违背作者本意。在进行千万法之前,系统学习一下音标,熟悉再熟悉,直到滚瓜烂熟。进行第一步时,通过语音来回推每个音的音标,不考虑语流音变,听到什么音就是什么音。第二个阶段时,直接听音写音标,同样不考虑音变,不去理会意义,然后朗读。朗读别忘了进行录音对比原音,直到自己满意为止。说到这里,我要象郑赞荣那样嘱咐一遍:千万别对照原文!甚至猜测其意义都是多余。其实,那几盘配套磁带根本就不应该配上范文,毫无意义。 在进行第三个阶段前,一定要先进行音位音觉训练。所谓音位音觉就是,见生词发音,见字母组合就知道发音。很多英美小学生都是不学音标的,以看字母或字母组合直接发音的方法进行训练,无须再通过音标认读。我记得着迷英语系列有一个光盘产品就是关于英语直读的,有兴趣者可以找找。如果没有直读基础,第三个阶段就是煎熬,根本无法保证学习效果。 关于千万法,在网上有很多争论,攻击和捍卫的人都不少。这是学习者的个体差异造成的,学习者本身已有的基础是非常关键的。基础太差的人,几乎不可能用千万法完成外语学习。这和学习者的努力无关,这是生理问题。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学习者来说,千万法确实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我一直很反对千万法,主要是反感作者不负责任的胡吹,而且其方法说实话很潦草,没有经过科学的推敲和验证,也没有试验型小范围推广。 不知不觉写了那么多,算了。干脆分几次写吧。什么时候有空再继续。欢迎朋友们批评指正责问反诘,也欢迎你转载摘录篡改据为己有,你的关注就是我最大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