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赤峰市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工作回顾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形势,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各族人民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化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成绩。预计全市生产总值完成877亿元,增长14%;地方财政总收入82.3亿元,增长13.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55亿元,增长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5亿元,增长1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50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685元,均增长10.5%。
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全面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各项政策,下大力促使停产半停产企业启动和恢复生产,安排企业发展基金8000余万元,取消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缓缴困难企业社会保险费3.6亿元,因金融危机停产的168户规模以上企业全部恢复生产。千方百计扩大投资,实施3000万元以上项目374个,完成投资438亿元,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努力扩大消费需求,投资35亿元,实施大型商贸项目37个;家电下乡产品销售量、销售额占自治区的四分之一,为农牧民兑付补贴1895万元。
推进经济结构调整
积极发展现代农牧业,优质高产高效农作物比重和家畜良改率分别达到70%和97%,农区畜牧业比重提高到74%,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5%;新增设施农业10万亩,总面积达到56万亩;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大灾之年粮食产量达到59.2亿斤,牧业年度家畜存栏1769万头只,畜群畜种结构进一步优化。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总投资257亿元的大唐克旗4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项目开工建设,国电元宝山煤制尿素、中电投右旗煤制甲醇进展顺利,煤化工产业发展取得实质性突破。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红山物流园区扩大到5100亩,完成交易额55亿元,带动就业1万人。
加强生态和基础设施建设
投资10.5亿元,推进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完成营造林244万亩,绿化公路397公里;落实封育禁牧等保护措施,加强水、大气污染防治,生态环境持续好转。投资40.5亿元,继续加快新城区建设,完成306国道立交桥等道路和主要街路景观绿化工程。老城区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基础建设和亮化、绿化、美化又上新水平。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1.5%,提高3.2个百分点。公路建设投资23.7亿元,铺筑油路1570公里,全市116个苏木乡镇实现了乡乡通油路。
深化改革开放
政府机构改革扎实推进,调整规范撤并工作部门和办事议事机构13个。事业单位改革迈出新步伐,赤峰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合并,赤峰报业集团成立,新组建了赤峰农牧科学研究院。企业改革继续推进,金峰铜业、红岭铅锌矿等企业战略重组取得重要进展。农村牧区综合改革不断深化,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全面推开,财政资金补贴“一卡通”发放工作进展顺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铺开,已有45%的苏木乡镇完成产权明晰和林权证发放工作。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全年引进资金367亿元,增长31.7%。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
元宝山区进入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行列;内蒙古第七届农博会暨赤峰市第九届农交会完成现场交易额6970万元,影响力进一步扩大。翁旗被自治区评为“两基”巩固提高先进旗;全市高考本科上线率55.6%,高出全区平均水平4.2个百分点;职业教育实现突破,职普比例达到4∶6;启动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加固改造和新建校舍51万平方米。28个苏木乡镇综合文化站、7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中心、190个草原书屋投入使用。投资7000多万元,完成体育中心一期工程,实施农牧民健身工程131处。投资2.2亿元,新建改造医疗卫生机构212所。
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
投入资金34.6亿元,市政府承诺的十件惠民实事全部完成。城镇累计新就业2.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参合率提高到95.4%。敖汉旗进入国家首批新农保试点地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5万,彻底解决了3.5万国有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险参保问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人均月提高125元。城乡人均月低保标准分别提高30元和15元。发放助学贷款、助学金1.2亿元,惠及6.3万名学生。新建廉租住房13.4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32.9万平方米,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得到一定程度缓解。落实扶贫资金2.3亿元,扶持6.3万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
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
以“迎国庆、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为载体,推进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乡村建设,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稳步提升。开展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政府工作人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扎实推进“五五”普法。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巩固民族团结大好局面。加大重点领域和专项资金审计监察力度,加强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对小金库和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治理,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实行领导干部轮流接访制度,及时有效处置信访突出问题和群体性事件。
Ⅱ 谁是中国彪炳千秋,功高盖世,功勋卓著的军事
温泉旅游发展历史、现状与问题温泉旅游是旅游者以体验温泉,感悟温泉沐浴文化为主题,达到温泉养生、休闲、度假为目的的旅游。旅游者通过亲身体验温泉水,得到的一种感觉,一种精神的、生理的、体能的享受,是心、身、魂的升华。温泉旅游的核心是温泉沐浴文化、养生文化、休闲文化、度假文化。温泉旅游集旅游、休闲、健身于一体,正在成为休闲度假旅游的一大热点,温泉经济更是被称为朝阳产业中的朝阳。在北京、广东、福建、东北、四川、云南等温泉资源丰富的省份,近年来温泉已经成为各大旅行社省内游增长最快的板块。一、温泉旅游的发展历史我国是世界上温泉最多的国家之一,又是温泉利用最多的国家之一,温泉文化灿烂辉煌,五千多年的温泉文化史从未断裂过,这是中国温泉温泉文化有别于外国温泉文化最为显著的特点。中国温泉文化的起源,远可追溯到五千年前“浮丘与轩帝”的时代,在北宋唐佐所写的《黄山汤泉》记载了轩辕黄帝曾在黄山汤泉浸泉七日、皱纹消除、返老还童的传说。从正史来看,西汉司马迁《史记》,中国温泉利用史可追溯到五千年前的“神农”时代。春秋战国时期,湖北房山县的人民群众已谱写利用温泉洗浴、灌溉的历史了。到了秦始皇时,开始修建离宫别墅,名“骊山汤”,西汉武帝时扩建为“离宫”,东汉张衡写下了《温泉赋》赞美温泉的“六气淫错,有疾病兮”。唐朝温泉大规模的利用,唐太宗、唐玄宗等酷爱温泉,宋代是温泉文化的又一个发展时期,元代,内蒙古的敖汉温泉、克什克腾旗温泉已经开发利用,明清时期是中国温泉的有一个的发展时代,有“天下第一泉”之称的云南安宁温泉、腾冲热海温泉都是这个时期由著名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和大学者杨慎亲自实地考察发现的。中国温泉经历了古代帝王将相享乐天堂、民间的辅助治疗疾病的阶段之后,在近、当代得到了迅猛发展。建国初期,在叶剑英、方方等倡导策划下,在从化建立了广东省政府第二招待所(现广东温泉宾馆)专为接待毛主席,这是我国最早期的元首接待、冬休疗养基地之一,从此从化温泉享誉天下。到了20世纪90年代,广东温泉又从宾馆形式发展到了大型露天温泉形式,宾馆变成了温泉的配套,以广东清新温泉、金山温泉、御温泉等为代表的广东温泉开创了全新的中国温泉旅游时代。综上所述,中国温泉文化彪炳千秋、从未间断、世界叹然。二、温泉旅游的发展现状与问题中国是个多温泉的国度,已探明的有2600多处。全世界已经发现的温泉共有6000多处,中国占了2/5,居世界首位;而且分布较广,几乎每个省都有温泉,尤以云南、西藏、广东、海南、福建、台湾、江西等省为温泉密集区,其中组多的是云南,有400多处。开发数量最多的是广东,现已发现的有311处,以开发的达到100多处。此外,北京、南京、福建、江西等省温泉开发如火如荼,中国温泉呈现出“百泉齐涌、百泉齐鸣”的可喜局面,仅广东温泉旅游年接待人数就达600多万人次,直接销售超过10亿元人民币。温泉已经成为了旅游度假休闲产业中的生力军,成为经济发达地区人们日常生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的部分,成为了人们传达情意、沟通交流的一个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平台。同时,温泉也为所在地方政府增加税收收入、解决劳动就业、改善投资环境、完善旅游经济圈等诸多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目前,温泉旅游最常见的开发模式是温泉与运动游乐的结合,其核心是在温泉泡浴的基础上,通过发展满足旅游者体验性、参与性需求的运动游乐项目,有力提升温泉度假村的整体吸引力,延长游客停留时间甚至改善温泉度假村的淡季经营问题,提高人均消费水平,从实现整体开发经营的突破。以下主要介绍四个典型:温泉+水游乐,温泉+高尔夫,温泉+滑雪场,温泉+综合游乐。纵观我国温泉旅游产业,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发到90年代年末的大规模商业运作,竞争日益激烈,至今,各种形式、各种规模的温泉旅游企业遍布全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中国温泉产业发展的形势、趋势和主流是好的。但是,我们要从温泉大国强国走向世界级品牌的标准要求,还普遍存在盲目开发、自建自营、文化内涵不足、同质同构现象严重、产品雷同、管理混乱、缺乏规范、缺乏热色、缺乏品牌、服务质量不过硬、人才良莠不齐等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一、积极招商,却保护开发不足。国人向来就有“一窝蜂”盲目跟随的习惯,由于相关部门还没有做好走狗的准备、在项目立项、审批、监管、保护资源等方面还没有制定相应的政策,为了招商引资,一个温泉开发区允许多家温泉企业同时开发,池底面积过大、用水量也大就过量抽取温泉水,造成了无序过度开发。二、竞相开发,却创新发展不够。“中国温泉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在普遍认同温泉开发的回报后,为了规避风险、坐享其成,后来的温泉投资者和经营者从规划、定位到建设都存在克隆现象。三、重视宣传,却品牌意识不强。现在温泉在品牌建设和营销中选择一些媒体、活动等进行炒作,不注意从质量和服务方面去提高。四、追求豪华,却文化内涵不深。现在的温泉出物价因素、人力成本上升以外,都在追求豪华的设施、设备,但仍然没有挖掘温泉文化。五、关注服务,却个性化不突出。我国温泉服务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但是还停留在“鞠躬敬礼、摆拖鞋、送饮料、披毛巾”等初级阶段,服务员不懂温泉文化和知识,不能审时度势无法给不同游客的不同需要提供体贴入微的服务。所以,温泉服务应该是不拘一格的超前服务,在客人示意之前想客人所想,给客人所需,凸显和彰显自己独有的个性化服务。要解决以上温泉所存在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树立科学发展观、保护开发有限的温泉资源,注重文明传承、因地制宜地开发主题温泉,突出个性宣扬、恰如其分的树立品牌温泉,重视营造欢乐、有声有色地开展温泉节庆活动,注意承前启后,做好温泉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力求彰显华彩、打造世界温泉之都。中国温泉旅游产业发展现状思考我国温泉历史文化悠久,温泉资源丰富。纵观我国温泉旅游产业,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初步开发,到90年代末的大规模商业运作,至今,各种形式、各种规模的温泉旅游企业遍布全国。据了解,被称为温泉大省的广东省去年开发温泉约130多处,到今年已升到200多处,竞争日益激烈,呈现“白热化”态势。然而,这是否意味着我国的温泉旅游市场已经基本趋于饱和了呢?据相关部门统计,广东省2006年温泉游客接待总人数仅600多万人次,不到广东省总人口的10%。在这样一个占据全国约1/3温泉企业数量的高密度开发省份,本地温泉旅游市场仍然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而全国乃至世界性市场,应该具有更大的可开拓空间。中国温泉旅游产业方兴未艾,如何避免“白热化”态势的蔓延,促使温泉旅游产业持续稳定发展,需要业内付诸积极的思考与努力。第一,温泉旅游产业症结凸显,市场呼吁个性化温泉旅游。我国的温泉旅游产业经历了一个极其短暂的扩张过程。从“药疗”的认识阶段过度到温泉休闲旅游的全国走红,只有短短数十年。1998年,广东省珠海御温泉度假村正式成立,宣告了中国温泉旅游产业的产生。温泉旅游是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的产物,这个新兴的产业很快就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得到众多开发商的青睐。至本世纪初,上规模的温泉企业仅广东省就有百余家,其惊人的发展速度可想而知。我国丰富的资源蕴藏量为温泉旅游全国的兴起奠定了基础,其在广东省形成的良好市场反应带动了全国性的开发投资热潮。开发商们都认准了这个市场的香饽饽,竭尽全力寻求温泉资源进行开发。到目前为止,我国的温泉旅游已经出现了中部温泉、西部温泉、东部温泉、北部温泉和南部温泉等板块。温泉旅游产业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为国民提供了新的休闲养生方式,其不寻常的发展速度是值得欣慰的,但其中存在的一些隐患也不能被忽视。一是温泉企业符合规范的程度不高。相当数量的温泉旅游企业存在着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的欺骗、隐瞒现象,导致消费者对整个产业的质疑。二是产品的同质化。某些开发商开发温泉心切,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工作,造访几个温泉企业或找来一两个有过几年行业工作经验就自诩为专家的人后就开始大兴土木,结果往往是消耗大量的资金开发出一些只有其表而无其里,毫无特色与内涵可言的产品。更有甚者,企业经营无从下手,高额的开发资金打了水漂。产业弊病如得不到及时治理,不可避免地,产业的竞争就会衍变为价格的比拼、规模的较量。同业间的无序竞争、恶性循环,不仅使企业疲于应付、效益下滑,而且严重损毁着整个产业的品牌形象。如何规避企业间的“自残”?一方面要加强规范产业秩序,制定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另一方面,要以差异化的竞争战略树立个性鲜明的品牌,以竞争对手为导向,从产品、服务、品牌形象等方面积极寻找空白点、不同点,开发新产品、新服务、新功能,或赋予品牌新的附加值、新价值、递增价值等等,从而建立起具有独特优势的个性品牌。第二,温泉旅游产品多自产自销,以国内游客为主。相对于欧洲、日本等地的温泉产业,我国的温泉旅游兴起较晚。加上特殊的温泉历史文化,直到今天,仍有相当一部分消费者不能正确认识温泉资源的价值。因此,一方面要引导消费认知。消费者对温泉的认知参差不齐,而任何企业要求得生存发展就必须以消费者为依据。针对我国复杂的消费群体,企业是兼顾还是只对特定人群;是全面性消费引导,还是针对性消费引导……等等问题都为温泉企业的发展增加了困难。另一方面,产业规范不完善,产业道路靠摸索。这是一个年轻的产业不可避免的问题。我国温泉旅游无前车可鉴,靠的就是业内的共同努力。可喜的是从1998年到2008年的十多年发展时间里,也还是有相当一部分温泉企业,他们在发展过程中敢于探索和创新,同时以自身的发展引领着整个行业的发展。同质化、跟风现象引起另一个突出状况就是企业本土文化的匮乏,温泉产品国外游客吸引力弱,只能是自产自销。日本温泉、瑞士温泉之所以备受关注,是因为他们都有着自己成功的文化内涵,而这些文化全都出自本国度的浓厚文化。中国为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历史文化悠久:岭南文化、湘楚文化、吴越文化……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背景文化和元素,不同的历史时段有不同的文化体现。只有以文化为基础赋于产品不同的个性,才能创造出别人无法复制的产品价值和吸引力。第三,以文化经营为主导,引领温泉产业走向世界。御温泉是国内依托文化经营取得良好发展的温泉企业之一。成立初期,御温泉就明确了以“御”为核心的品牌文化,“御”代表的是御温泉核心的文化力,“御”标志着尊贵独有。御温泉具有鲜明的品牌个性,即:盛唐新风、尊贵独有。御温泉稳扎稳打,踏踏实实地做品牌,企业文化从各个层面彰显出来。譬如以“情”、“和”为中心的东方服务。从中可以看出,御温泉之“御”,不仅只是中国“皇帝”的概念,还隐含了东方“御”字中的“尊重”、“敬意”和“自谦”的内涵,在御温泉人人都能享受到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东方服务。“御”文化体现在产品上,就是一种十分苛刻的精致,这种精致表露在每一个细微之处,不管是装饰物还是点缀品,都力求完美。品牌文化决定品牌的生命力,御温泉在大陆开发建设了陕西华山御温泉、陕西太白山御温泉、石家庄国大御温泉等。御温泉加快了品牌输出步伐,把其卓越的品牌、管理、服务推向全国。御温泉只是一个特例,目前,在业内能坚持做自己品牌并拥有深厚品牌文化的温泉企业为数不多。绝大部分企业经营者已经意识到企业文化对品牌发展的重要,但行动不够迅速。文化是企业最根本的核心竞争力。以文化经营为主导,就必须加强温泉旅游纵横创新,打造出个性化的温泉品牌。纵向创新是指企业文化的创新。企业文化建设不是一劳永逸的工作,而是须依时代与发展所需,不断创新的过程。所谓企业文化创新是企业在继承原有优秀文化元素的基础上,不断吸收与借鉴外部新文化、新知识和新思想中的符合自身企业发展所需的优质文化养分及不断挖掘、提炼与总结企业在发展历程里所沉淀的优秀文化元素,去充实现有的企业文化,促进企业文化在执行中充实、在充实中提升。横向创新是指产品、服务等的创新。产品是做大做强的载体,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必须树立以需求为导向的创新观,开发有企业特色、地域特色的个性化产品,并以差异化的服务创新,不断满足市场对温泉旅游产业的需求。一味效仿的方式不能带来具有本土气息的浓厚企业文化,急功近利的经营原则也不能创造出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强势品牌。文化不能架空,市场的反应就是最好的验证。企业应放足长远,以文化为引导,根据实际情况,扎扎实实经营,引领中国温泉旅游产业走向世界希望对你有用!
Ⅲ 武术器械的风格特点
百兵之胆——刀
刀的历史可追溯到很远很远,相传“黄帝采首山之金,始铸为刀”(《初学记》)。据考古学者对出土的石器测定,确认在原始社会的旧石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知道制作和使用石刀了(如图:原古石刀)。从出土的原始社会名类石刀看,它们大小不同、长短不一、形状各异。有长方形、半月形、扁平形、采形、钺形的,有无孔、单孔、双孔以及3孔、5孔和7孔等到多孔的。原始人在制作石刀的同时又制作了陶刀、蚌刀、骨刀等。这些刀除了原始人利用现成的锐利的石片、蚌片、碎陶器及兽骨等到来作为刀之外,大量的都是经原始人辛勤劳动,用打、撞、敲、磨等方法制造而成的。原始人利用这些刀防御猛兽袭击,利用这些刀来世、砍、划、刮、割动物之皮,还利用这些刀与野兽搏斗和与邻邦族争生存。可见,刀在原始社会既然是劳动的工具,又是自卫防身的武器。
夏代铸铜工艺已有一定的规模和水平,那时铸造的青铜刀大都是仿照石刀、骨刀等制成。如,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总寨出土的骨柄铜刀、骨刀等制成。如,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总寨出土的骨柄铜刀,双面开刃,成片状,一端还镶在兽骨制的柄内。夏代铜刀虽未脱离石刀、骨刀等形状,但与砂始社会时期限的石刀、陶刀、骨刀、蚌刀等相比,质地硬、刃部锋利。这无疑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商代的青铜冶炼技术已经达到相当纯熟的程度,当时人们已基本掌握了青铜合金的特点和性质,能按一定的比便来制造铜锡合金青铜刀。商代的青铜刀较普及,样子也较多,从河南、湖北、北京、山西、山东等地出土的文物看,有长条形刀、环首刀、兽头刀、大刀、扉刀(如图:商代的扉刀)等。这些刀除为生活用刀之外,还有可能用于狩猎及战斗。此时的刀,短的不及20厘米,可佩系身上用于自卫;长的可绑在木柄上用作大型战刀。
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刀的式样较前期更多,除一般的长条刀、环首刀、动物纹柄刀、柄端穿孔刀外;在四川喜德拉克四合、广东德庆战国墓、内蒙古敖汉旗周家地还出土双柄铜刀、铜靴形刀、凸齿柄刀等;在绘画中也出现了一些以刀为题材的艺术作品(如图:春秋后期出土的铜壶画像中的磨刀图)。此期,人们对冶炼刀的铜、锡比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铸造技术更趋精湛。相传当时能制造出切玉如泥的“昆吾割玉刀”,以及削铁如泥的青铜刀。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冶铁业的发展出现了铁刀(图22)。铁刀的出现,无疑是制刀技术史上的又一次大的飞跃。
到了汉代,刀逐渐代替剑成为战场上两军拼杀的重要武器。在山东沂南挖掘的没代画像石英钟墓门上,刻有一幅画,交战双方,不论步兵还是骑兵,都是一手持盾、一手挥刀(如图:沂南画像石持刀、盾的骑兵和步兵),生动的表现了刀已是汉代军队中的主要兵器之一。那么,刀又是怎样从战场上把长剑排挤出去,成为军队中的重要武器的?其原因是汉代骑兵勃兴,战场上要想杀伤敌人,不是用剑向前推刺,而主要靠挥臂劈砍。同时,由于击打格斗技术提高,需要有格架防守性能强的器械。对于此,就当时而言,只有刀才合适。汉代,较为流行的刀是一种用于劈砍的短柄长刀,这种刀一侧是锋利的刃口,另一侧是厚实的刀脊,直脊直刃,刀柄和刀身之间没有明显的分界线。刀柄首端有扁国的环,人们常称它为“环柄刀”或“环首刀”。
汉人,尤其是帝王公卿中,形成了一种由以往平时佩剑改为佩刀的风气。例如,《汉书•苏武传》载,汉王朝派苏武出使匈奴,当匈奴逼苏武投降时,“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汉代制刀技艺高超,先后制造出30栋、50栋乃至“百炼”的钢刀。1974年山东苍山县出土的东汉永初六年(公元112年)造的钢刀,经北京钢铁学院测定,证明它是由含碳0.6%~0.7%的炒钢反复叠折锻打而成。这种刀放在100倍显微镜下观察,能看出它有30层左右。
三国时期,战争频繁,刀仍是作战的主要武器之一,制刀技术也更为精湛。据《诸葛高别传》载:蒲元“为诸葛亮造刀三千口……刀成,以竹简密纳铁珠满中,举刀断之,应手虚落,若雉水刍,称绝当世,因曰神刀”。当时刀的生产量非常大,除上述蒲元为诸葛亮造刀3000口一例外,陶弘景《刀剑录》中也谈到孙权在“黄武五年采武昌山铜铁作十口剑,万口刀,各长三尺九寸,刀头方,皆是南钢越炭作之,上有大吴篆字”。
两晋南北朝时期,冶炼技术不断高,出现了用生铁与熟铁合炼而成的横法钢、灌钢等。用这些钢制造的刀,锋利非凡。据说齐綦母怀文用灌钢制造宿铁刀,能斩甲过30扎,切铁如泥。今人在湖南、江苏和广西等地曾出土了这一时期的刀及持刀武士俑。
到了唐代,刀渐改为无环的装柄刀,在军事上的应用已超过了剑。李签在《神机制敌太白阴经•器械篇》中讲,一军12500名士兵中,装备有佩刀8分,1万口;陌刀2分,2500口,也就是平均每人装备1把刀。唐代的刀,分为仪刀、鄣刀、横刀和陌刀。
仪刀是皇朝禁卫军使用的武器,它在晋代称御刀,后魏叫长刀,隋代定名为仪刀;鄣刀即障身刀,是一般官吏佩带的武器;横刀为兵士所佩,刀名起于隋代,当时又称佩刀;陌刀属长刀类,步兵所持。五代亦有名种名称及式样的刀,今人在苏州七子山五代墓中出土了一把鎏金漆鞘铁刀。
宋元时期的刀,形状有了改进,从狭直的长条形方刀头,改成前锐后斜的形状,有护手,并且去掉了些扁圆形的大环和鸟兽饰物。从出土文物和古籍中看,宋代的手刀及元代的大刀等短柄刀数量较少(如图:宋代手刀),而各种长柄铁刀则较多。据《武经总要》记载,有屈刀、掉刀、鑵耳刀、偃月刀、戟刀、眉尖刀、凤嘴刀、笔刀等(图32)。这些长柄铁刀适宜实战,军中善使者不少,如较为著名的济南“大刀关胜”。
元代以后,长柄刀在军队中逐渐少用。明代虽还有偃月刀和钩镰刀等长柄刀(如图:钩镰刀),但偃月刀只是“以之操之示雄,实不可施于阵地”,即作为教练用刀;用于作战的只有钩镰刀一种。明代多见为短柄刀,尤其是短柄长刀(如图:短柄长刀)。在戚继江的军队中还流行着一种刃长,柄较一般短刀长,便于双手握持的腰刀。这种刀和日本的倭刀相似,是明军在抗倭战斗中吸收了倭刀的优点而制成的。它的造法是“铁要多炼,刃用纯钢,自背起用平铲平削,至刃平磨无肩,乃利,妙尤在尖。近时匠役将刃打厚,不肯用工刀芒一秃,即为顽铁矣,此当辨之”(《练兵实纪杂集,军器解》)。
明代是我国武术发展的盛期,在这一时期人们对刀术的探索、研究也进而加深,出现了一些专门介绍刀法的著作。如程宗猷的《耕余剩技•单刀法选》、戚继光的《辛酉刀法》等(如图:戚继光《辛酉刀法》中的演练图)。
清代军队中流行着长柄长和短柄长刀2种。长柄刀大体有:绿营缭风刀、绿营虎牙刀、藤牌营挑刀、绿营片刀、绿营宽刃大刀等;短柄长刀有:朴刀、腰刀、顺刀、长刀、船尾刀、各种佩刀和窝刀等。
清代刀制,较前各代繁杂而丰富。除军队中流行的一些刀外,在民间和反帝、反清的起义队伍中也流行着各种刀,涌现出不少善使刀的人士。据《太平天国野史》载:女将杨二姑,每逢战斗“辄以黄巾裹头,大红战裙,与其夫并辔而出,冲锋陷阵,人莫能敌”,其“刀长七寸(约今22.4厘米),锋利无比,每临阵,胸前垂一革囊,囊中累累者,皆利刃也。自称飞刀神手。”
近、现代国内流行的武术用刀(如图:近代的刀),种类很多,有大刀、单刀、双刀、柳叶刀、九环刀、云头刀、雁翅刀、子母刀、麟角刀、戟刀、砍刀、苗刀、朴刀、日月刀等等(图39)刀尽管名称不一,但在构造上,大体都包括刃、背、尖、盘、柄5个部分。这些刀的和形状和种类不同,在用法和要求上也有所不同,各有各的特点和规律。例如,属长器械的大刀,在动作上要背(刀背)刃(刀刃)分明:首先,“大刀看刃”,是劈、是抹、是撩、是斩都要清清楚楚;其次,“手不离盘”,即右手不能离开刀盘下边的“定手”处(定手即刀盘下边包有一块铜皮或铁皮的地方),但练“撇刀”的除外。大刀的主要刀法是:劈、抹、撩、斩、刺、压、挂、格、挑等。属短器械的单刀和双刀,其运动规律的要求是:“ 单刀看刀,双刀看走”。练单刀时一手持刀,另一手要配合好,要有一定的位置和一定的路线。俗话说单刀为“百兵之胆”,又说“刀如猛虎”,所以练单刀要勇猛有力,灵活便利,并有“四要”之说:一要刚毅勇猛,二要快似流星,三要干净利落,四要杨柳临风。单刀的主要刀法有:劈、砍、撩、扎、挂、斩、刺、扫、架、截、拦、抹、腕花、背花等。“双刀看走”是说练双刀时刀法要与身法、步法相协调,特别强调步法要走得清楚、利落。双刀的尺寸与单刀同,其用法与单刀也基本相同,只多叉架而已。双刀的套路多以舞花为主,舞到疾处刀光耀目。舞动时两臂要灵活,用力要平均。
百刃之君——剑
剑,属双刃短兵,素有“百刃之君”之美称。剑的最早出现在殷商以前。春秋战国时,斗剑、佩剑之风盛行,剑术理论也相应得到发展。汉朝,击剑更是朝野风行,不少人以剑术显名于天下。隋唐时,剑形十分精致华丽,给后世影响很 大,故有“鼻剑”之称。宋代以后,击剑之风逐渐为剑舞所代替。剑在古代,除了作为格杀的兵器,锻炼武艺的器械外,还有多种用途。
其一,剑被作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例如皇帝授给亲信大臣的“尚方剑”,具有“先斩后奏”的生杀大权。
其二,剑被僧、道作为法器,说剑能“隐身”、“降妖”、 “杀魔”、“于千里外取人首级”。
其三,剑被作为礼仪中显示地位等级的标志。古籍中记有严格的佩剑制度,如佩剑人的年龄不同,地位不同,装饰的金属或玉石等也有所不同。
其四,剑被作为一种风雅佩饰,文人学土佩之以示高雅不俗。
剑的结构,一般分为剑身、剑柄两大部分。剑身由剑刃、剑尖、剑锋、剑脊组成;剑柄由剑格(护手)、握柄、到镡(剑墩,又称剑首)组成。此外尚有剑鞘、剑穗等附属物。剑的长度,古今差异很大。现出土文物中,短剑约40厘米,类似匕首,可近身搏斗,亦可投掷遥击;长剑达140厘米,可用双手握柄。现代武术运动中的剑的长度,按《武术竞赛规则》规定,以运动员反手直臂持剑,剑尖达于耳垂为准。
武术种类很多,各派剑术都有自己的风格、特点,但基本的剑法特点还是比较一致的。
基本剑法特点:剑势造型优美,招势迭逞;动作轻盈洒脱,韵度自如;步伐轻灵稳健,敏捷多变;剑法规整清晰,身剑协调。故武谚有“剑如飞凤”、“剑走美式”、“剑似游龙”之 称。剑术演练起来,动静、缓疾、升伏、进退、刚柔、轻重、伸缩,起落,以及移步换势等动作轻灵飘逸,似飞凤翱翔;剑势变化吞吐自如、千姿百态。
剑术的演练形式有个人单练、双人对练和集体演练三种。按剑术的练习内容可分为单剑、双手剑、穗剑(有长穗剑与短穗剑之分)、双剑等类。按剑势风格可分为势剑、行剑、绵剑、醉剑。
上述各种剑术的演练,必须做到内外相应,神形融合,意势合一,剑身如一;剑法轻盈潇洒,清晰明快,静如处子,动似游龙,舞似飞凤。由于剑为双刃、故不能做缠头裹脑,缠背绕腰等动作。不持剑之手,可握为剑指(即食指, 中指并拢伸直,其余三指屈握,拇指屈压于无名指甲上), 与剑法、身法密切配合。
常见的剑术套路有:太极剑、太乙剑、武当剑、昆仑剑、昆吾剑、峨眉剑、三才剑、三合剑,七星剑、八仙剑、 八卦剑、十三剑、达摩剑、通背剑、绨袍剑、纯阳剑。金钢剑、青龙剑、青萍剑、青虹剑、飞虹剑、龙形剑、龙凤剑、 蟠龙剑、螳螂剑等。
百兵之王——矛、枪
矛与枪名称虽异,但两者都是古代战场上一种直而尖形的刺杀兵器。枪由矛演变而来。
矛,起源于原始社会的狩猎工具。最初原始人用尖形的石块或骨角等作矛头,绑在竹木竿上,用以锥刺。进入新石器时期,人们已能反石头或骨、木等材料经过精心磨制,装上长柄,用来刺杀野兽等。根据这一时期出土的石矛、骨矛、木矛等看,较之前期不仅制工精细,而且刃部锋利。
矛在原始社会并无定形,到了商代出现了青铜矛,矛的形式才较为一致。从河南、湖北、浙江、山西、山东等地出土的大量青铜矛看,矛形体宽大,刃部具有双锋,不少矛銎部的两侧有环或孔,用以系缨。有的矛在当时既是实战的兵器,又是艺术的珍口,它们的制作技术和雕饰已相当精良美观。
到了西周时期,矛的形体向细长演变,由过去的銎比刃长,演变至此时的刃比銎长;刃部由原来的双隅(刃部隆起的脊角)到此时有3隅和4隅等数种。成为当时战场上的主要武器,列为五兵之一。《周礼•夏官•司右》郑玄注:“五兵者,戈、殳、戟、酋矛、夷矛”,称其为“车之五兵”,“步卒之五则无夷矛而有弓矢”。可见当时的矛,按用途分为酋矛和夷矛两种。据《周礼•考工记》说:“酋矛常有四尺(古代8尺为寻,倍寻曰常。故‘常有四尺’即2丈。根据战国铜尺,1尺等于现在的0.23米,这样2丈便等于今天的4.6米)”,多用于步战:而夷矛柄长2丈4尺,则多用于车战。
春秋战国时期,矛的形制、数量、质量等方面都有提高和改进,从浙江、江苏、山东、四川、广东、广西、河北、湖南等地出土的矛来看,制造精湛,锋部越来越厚实,杀伤力强(如图:山西灵石出土的枪)。战国时期铁制兵器广泛应用于战争,无论南方还是北方,都能制造具有较大杀伤力的铁矛。《荀子•议兵》篇中记载,楚国南阳的铁矛“惨如蜂蛋”。河北易县燕下都44号墓和长沙等地都出土过这个时期十分锋利的铁矛。这一时期,我国铁矛、青铜矛制造虽然达到了非常成熟的阶段,但是由于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不平衡,铜、铁制的矛并没有完全取代石矛,在一些地区铁、铜、石制的矛同时并存。
秦汉时期战争中基本上用不再用戈,而矛成为军队的主要装备。司马迁在《史记•礼书》中曰:“古者之兵,戈矛、弓矢而已”。《后汉书•公孙瓒传》说,公孙瓒“尝从数十骑出行塞下,卒逢鲜卑数百骑。瓒乃退人空亭,约其从者曰:‘今不奔之,则死尽矣。’乃自持两刃矛,驰出冲贼,杀伤数十人,瓒左右亦亡其半,遂得免”。《资治通鉴•汉纪》中也谈到:汉献帝建安四年(公元119年)孙策进攻黄祖,孙军抵沙羡(今湖北武昌县西南),刘表派他的侄子刘虎和韩浠变长矛兵五千去援助黄祖。由于矛的广泛使用,它的形体发生了变化,长度缩短、重量减轻、前锋由圆钝变得锐利,品种繁多。如《魏书•公孙钻传》载:”钻乃自持矛,两头施刃,驰出刺胡,杀数十人”。
三国时期,从出土的矛来看,虽数量不多,但形制和秦汉时期相似。另据一些史籍记载,当时的矛,以长矛为主,多用于马战。如《三国志•蜀志》云:“先主奔江南,遭公追之……使张飞将二十余骑距后,飞据水断桥,真目横矛曰:身是张翼德也,可来共决死皆无敢进者”。这里张飞所用的矛则是“长矛,长丈八尺”。
两晋南北朝时期,矛虽然开始向枪演变,但从出土的麦积山麦察第127号窟北魏壁画中的持矛骑士和敦煌285窟西魏壁画等看,矛仍是当时步、骑战的重要武器。这从当时的古籍记载也可以得到印证,如东晋明帝时的武将将陈安善用长矛,他挥舞丈八(约今4.4米)蛇矛,所向披靡,有歌赞曰:“丈八蛇矛左右盘,十荡十决无当前”。又据《南史•王茂传》记载:一次“东昏遣大将王珍国盛兵朱雀门。众号二十万。及战,梁武军引却,茂下马单刀直前,外甥韦欣庆,勇力绝人,执铁缠肖翼茂而进,故大败之”;《北史•于粟单传》也载有,后魏于粟单好持黑肖,武艺过人,被人们称为“黑肖将军”。
枪,亦称长枪,被誉为“百兵之王”,是一种在木柄或竹柄上安有锐尖金属,用以刺击的兵器。形制与矛相似。
枪起源于原始社会,历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形制屡有变革。据《古今事物考》记载,后汉时诸葛亮制造了2丈(约今4.75米)长的木柄枪和2丈5尺(约今5.94米)长的竹柄枪,枪头都系铁制。周纬在《中国兵器史稿》中也说:“后汉已广用枪,但其刃锐长,尚未脱柔头形也”。晋代出现了铜枪,体制较先代为小,枪头改进为短而尖的形式,比柔轻便而锋利,并在军事上广泛应用。
晋代以后,枪广泛使用于军中。隋唐五代时,枪成为军队中主要的武器,战场上用枪作战已屡见不鲜,善枪者甚多。如,《旧唐书•哥舒翰传》曰:哥舒翰“善使枪,追贼及之,以枪搭其肩喝之,贼惊顾,翰从而刺其喉……无不死者”。又如《旧五代史•王敬荛传》记载:王敬荛“魁杰沉勇,多力善战,所用枪矢皆以纯铁锻炼就,枪重三十余斤,摧锋突阵,率以此胜”。唐代的枪分为漆枪、木枪、白头枪、扑头枪4种。据说,白头枪、扑头枪为皇朝禁卫军所用,木枪比漆枪长,多用于步战:漆枪是骑兵的武器装备。
宋代的兵制沿袭隋唐,在军队中枪亦作为近战的主要武器。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敢善战,传说他一贯使用沥泉枪,所向无敌,简直和关公的青龙偃月刀一样使人神往。宋史中还记载了农民起义军领袖李全“以弓马矫捷,能运铁枪,时号‘李铁枪’”,其妻杨妙真善骑射,枪术,“二十年梨花枪,天下无敌手”,为后世军事家所推崇。宋代枪的形制种类较多,据《武经总要》载,主要有:捣马突枪、双钩枪、单钩枪、环子枪、素木枪、锥枪、梭枪、槌枪、太宁笔枪、短刃枪、短锥枪、抓枪、蒺藜枪、拐枪、拐突枪、拐刃枪等。一般来说,单钩枪、环子枪、素木枪、锥枪、太宁笔枪是步骑兵用的,短刃枪、短锥枪、抓枪、蒺藜枪、拐枪,专用于攻城;拐突枪、抓枪、拐刃枪等,则用来守城。
元代标枪有“巴尔恰”长标枪,“欺胡大”长标枪和尾短标枪等。
明代,枪不论作为传统的作战利器,还是作为习武健身活动中的器械得到了发展。此期枪法流派繁多,有杨家枪、沙家竿子、河南李克复长枪、显神枪、李家短枪、同家枪、少林枪、峨嵋枪、金家枪、六合枪、石敬岩枪、程宗猷枪等等。它们各有诀窍,各具特色。如李家短枪以短制长,锐进不可挡,速退不能及;马家枪身重而短,腰劲头轻,其势紧密而迅疾;沙家竿子,腰软头重,其势阔大而疏迟……其中最著名的得推杨家枪。戚继光在《纪效新书》中说:“枪法之传,始于杨氏,谓之曰梨花,天下咸尚之,变幻莫测,神化无穷,后世鲜有得其奥者”。何良臣在《阵纪》也说:“马家枪,沙家竿子,李家短枪,各有其妙……而天下无敌者,惟杨家梨花枪法也”。(如图:戚继光《纪效新书》中的练枪图)
明代枪的形制较宋代为简化。(图:明代架火战车中的长枪)如铁钩枪的铁刃连钩长1尺(约今30.1厘米),便于随挨牌进攻;龙刀枪有旁刃,可砍可叉:长枪全长为1丈2尺左右(约今3.72米),其中枪头长度一般为3寸至7寸(约今9.33至21.8厘米),重量不超过4两,以木或竹为杆。用枪技术明显提高,枪术理论更为完整。何良臣《阵纪》说:“凡学枪先以进退、身法、步法、与大小门圈之串手法,演练,继以六真八母二十四势的厮杀,使手能熟,心能静,心手与枪法混而化溶,动则裕如,变不可测。”又如程宗猷在《长枪法选》中说:“中平枪,枪中王,高低远近都不防;高不拦,低不怒,当中一点难遮架;去如箭,来入线,指人头,答人面;圈里搭,圈外看,圈外搭,圈里看,高低远近都要见。你枪发,我枪怒,你枪不动我枪答。”在文中,程宗猷还对中平枪在使用过程中易出现的错误作了分析。如文中曰:“枪有三大病:一身法不正,是一大病;当答不答,是二大病;三尖不照,是三大病,上照鼻尖,中照枪尖,下照脚尖”。
到了清代,枪的种类繁多,有长枪、钩枪、钱枪、钩镰枪、双钩镰枪、十字镰枪、蛇镰枪、钉枪、火焰枪、雁翎枪、虎牙枪、三眼枪等(如图:西双版纳壁画中的舞枪动作)。这此枪是八旗、绿营的常规武器。其中长枪使用最为普遍,钩镰枪随挨牌使用,钉枪用在战船上。当时学枪法,研究枪法者很多,流传不少有关枪法的专著。如《手臂录》、《万宝全书》、《阴符枪谱》、《苌氏武技书》等。其中吴殳的《手臂录》以精解枪法而著称,书中毫无保留地传授了枪法的秘诀,讲解、评述了石家枪、马家枪、沙家枪、峨嵋枪、杨家枪、梦绿堂枪和程宗猷枪等,是一部很有价值的著作。
进人近、现代,军队装备了完善的步枪以的后,枪才被淘汰。然而作为武术器械,枪却得到了新的发展。目前在国内流行的枪有:双头枪、尖枪、单头双枪、花枪、钩镰枪等。它们大多采用白蜡杆,钢制梭形头,头和杆相接处系扎红缨。比赛中用的枪,其长度一般等于人体直立手臂伸直上举后的高度,枪杆的粗细根据使用者年龄、性别不同而异。
枪法以拦、拿、扎为主。扎枪,要平正、迅速、直出直入,力达枪尖,做到“枪扎一线”,“出枪似潜龙出水,入(缩、收)枪如猛虎入洞”。拦、拿枪法,是挡拨防御之法,动作之圈不宜大,以防对方兵器乘虚而入。此外,崩、点、穿、劈、圈、挑、拨俱为枪术常用方法,要求缠绕圆转,劲力适当,动作正确。练枪时身法要求灵活多变,活动范围大。步法要轻灵、快速、稳健,故有“开步如风,偷步如钉”之说。腰腿、臂腕之力与枪要合为一体,并要劲透枪尖。枪术在十八般武艺中比较难练,俗语说,“年拳、月棍、久练枪”。
百兵之首——棍
我国北方多称棍为“棒”或“白棒”;南方则称“棍”,而兵器,素有“百兵之首”之称。
棍的历史悠久,是原始社会主要生产工具之一,也是最早用于战争中的武器之一 。战国时,孟子曾对魏惠王说:“王如施仁政于民…… 可使制挺,以挞秦楚之坚甲和兵矣。”而俞大猷所著《剑经》,是集棍法之大成著作。
我国古代棍术流派甚多,明代已有少林棍、紫微棍、张家棍、青田棍、赵太祖腾蛇棍、贺屠钩杆、牛家棒、孙家棒、巴子棍、俞大猷棍法等十几种著名棍法。嘉靖四十年抗倭名将俞大猷奉命南下,取道河南,遂访少林寺。观少林棍法后,俞认为“已失古人真传”,众憎“愿受指教”,并推宗擎、普从二人入俞军中学习。三年后二人返寺,又教百人之多,少林棍法由此驰名海内。明万历年间,安徽休宁县著名武术家程冲斗曾投师少林寺学艺,并将所学少林棍法依势绘图并附文字说明公布于世,这就是《少林棍法阐宗》一书,此书为研来古代棍法的演变和发展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棍的种类很多,有大棍、齐眉棍、三节棍、大梢子棍、手梢子棍等。大棍长八尺有余,舞动时需要有很大的腰腿之劲和臂力,实战时往往以其长、大、重先制于人。齐眉棍立棍于地,棍高以眉为度 (现在武术竞赛规定用棍与头齐)。舞动时可大蹦大跳,倭、劈、扫、舞,灵活多变,棍声呼啸,气势极为更猛,很适用于“武舞”棍法练用。三节馄是三节短木棍, 中间有铁环相连接,携带方便,舞动时可长可短,可伸可缩,出入难防,棍法灵活多变,有一定实用价值。大消子棍是一根长棍和一根短棍中间用铁环连结起来,《武经总要》 中提到的宋代“铁链夹棒”与其形近。手梢子棍是一种较为短小的梢子棍,多为双手各执持一棍演练。
近百年来,各武术派别创造不同类型的棍术套路很多, 数目难以确切统计。各派虽各有异同,但练用起来,都离不开劈、崩、缠,绕、点、拨、拦、封、撩、扫等棍法。其形式有单人练、集体练等。各家棍术虽有不同,但在要求上仍 有共同性。例如:“练棍要手臂圆熟,身棍合一,力透棍尖,风声呼呼”。舞棍要勇猛,快速,有力。双手执棍,开合, 旋转要圆熟自如。拳谚说:“枪扎一条线,棍打一大片”。棍谱说:“棍起空灵多变化”。
棍术就其内容特点不同,又可分为两类:
(1)侧重技击性棍法,大都采用二人对劈的基本功夫,也有带护具进行互相劈、打、拦、刺等训练,虽然棍法不多,但实战性较强。
(2)侧重艺术性棍法,大都发展难度动作,讲究姿势优美,是一种不求实用的“武舞”棍法。此乃古人所指“满片花 草”。小说《水浒传》中的九纹龙史进,舞棍“使得风车儿似转”,就属于这类“武舞”棍法。两类棍法都有很高的体育价值。舞棍时要求手、眼、身、法步协调合一,有利于提高身体的力量、速度、耐力,培养勇敢顽强的精神。
Ⅳ 赤峰周边有什么好玩的地方推荐
赤峰市的旅游:
赤峰市植物园 植物园占地四百亩,有植物五百多种,分为花卉观赏区、树木专类区、珍稀植物区、水上乐园区、森林功能区、盆景观赏区、别有洞天区等多个景观区。
位置:赤峰市红山区红山麓,距市中心3千米。
巴林奇石馆 始建于l995年,是内蒙古唯一的奇石馆,内设三个展厅和一个销售厅。馆内收藏有上万件本地盛产的名石及图章、工艺品和名人字画等。“世界鸡血石之王”是这里的镇馆藏品。
位置:巴林右旗大板镇,北距赤峰180千米。可从赤峰乘汽车前往。
青山岩臼旅游区 1998年开发为冰臼地质公园,为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主要景区由冰臼群和青山峰林组成,青山顶峰就是世界奇观——冰臼群。这种大型冰臼群与以奇险著称的花岗岩峰林融于一体的地质奇观,在国内外尚属首见,具有很高的科考价值和观光价值。
位置:克什克腾旗新井乡。从经棚镇有专线旅游车通达,车程不足1小时。电话:5226464。
红山公园◆ 总面积约32公顷,是市区面积最大的公园。园内有月牙湖、五盘湖、姊妹桥等景点,并有敕勒园一座,内有数座蒙古包。
位置:赤峰城红山区滨河路东段,市区东北2千米处。
红山国家森林公园 公园中主要景区为红山,山石皆呈红色,怪石嶙峋,赤壁似火,绿树绕红山,巍伟壮观。红山既是赤峰的象征,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位置:赤峰市红山区英金河畔,距市区3千米。
洞山石窟寺 原名灵峰院千佛洞。石窟寺在洞山山腰凿洞而建,距山顶约50米,由主洞和环洞组成,内有石刻佛像与小佛龛。
位置:赤峰市松山区城子乡洞山村。
辽中京城遗址·大明塔 辽中京城规模宏大,城周长达15千米,由外城、内城和皇城三部分组成。城墙及城内建筑大多被毁,现仅存砖塔三座,其中以大明塔最为著名。大明塔是我国现存辽塔中最大的一座,高80米,塔面有精美的菩萨浮雕。塔共13层,每层塔檐椽头均挂有铜铃,计1350只,微风吹拂,千铃共鸣。塔身第一层南面存有清咸丰四年重修时的蒙古文题记。
位置:宁城县大明乡。
特布日敦沙漠旅游区◆ 以沙湖自然景观和蒙古族风情为主要特色的旅游区,闻名中外的“中华第一龙”就在这里出土。旅游区内有草原5万亩,与科尔沁沙地相连。沙漠中有一面积达1.4万亩的湖泊,湖中又有十多座沙岛,形成沙中有湖、湖中有岛、岛上有草、草中有鸟的奇特沙湖景观。
位置:翁牛特旗朝格温都苏木布日墩嘎查境内。从赤峰坐中巴至乌丹镇,再包车前往。
特勃隆克沙漠旅游区 以观赏自然景观和体验蒙古族风情为主。白色沙海为底色,点缀千姿百态的怪石山峰、万顷湖泊和碧绿草原。有赛马、射箭、滑沙、快艇、游泳、垂钓、沙漠驼队探险等娱乐项目。
位置:翁牛特旗乌丹镇,距赤峰市118千米。开放时间:8:30-17:30。
巴林蒙古部落 赤峰市旅游局示范景区,设有数十顶古朴传统的蒙古包。可尽情享受巴林草原的自然风光,感觉纯朴的蒙古族民俗风情和传统的蒙古族文化。
位置:巴林右旗大板镇。
喀喇沁亲王府◆ 内蒙古地区现存规模最大的一座蒙古族亲王府。现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置:喀喇沁旗王爷镇,赤峰市区西南70千米处。
阿斯哈图花岗岩石林园区◆ 阿斯哈图蒙语意为“峻峭的岩石”。由冰川融水冲蚀形成,为罕见的花岗岩石林景观。
位置:克什克腾旗巴彦高勒苏木北大山上。
门票:50元。
达里诺尔湖 内蒙古第二大湖,与鄱阳湖和巴音布鲁克湖并列为中国三大天鹅湖。湖域辽阔,水产丰富,鸟类众多。湖区盛产鲫鱼和当地俗称“滑子鱼”的瓦氏雅罗鱼。湖四周有砧子山下岩画群、元应昌路遗址和金界壕遗迹等历史文化古迹。
位置:克什克腾旗达来诺日镇。从赤峰乘长途汽车约6个小时可达。
贡格尔草原 草丰水美,野生动植物繁多。有堪称“活化石”的红皮云杉林3.6万亩,查干突河、贡格尔河绕林而过。云杉林中的白音敖包山是蒙古族人民传统的宗教活动祭敖包的圣地,民族风情浓郁古朴。
位置:克什克腾旗达来诺日镇。
白音敖包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最高点为敖包山,海拔1498米,在山顶可俯瞰保护区沙地云杉林的全貌。贡格尔河横贯保护区北侧,敖包河由南缘悠然而去,尤如两条白丝带,构成了森林、草原、河流和谐共处的美丽图画。
位置:克什克腾旗达来诺日镇。
巴林左旗召庙 辽代石窟寺。石窟开凿在谷内南向的陡壁上,分中、南、北三窟,内存有释迦牟尼、菩萨等佛像,均较完整。
位置:巴林左旗杨家营子镇,县城西南25千米的峡谷中。可从林东镇包车前往。
辽上京遗址◆ 辽上京建于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称帝的第三年(918年),是契丹族开国之初建立的都城。一直到元代,这里一直是北方草原地区规模较大的一座城池,也是目前国内保存最为完好的辽金遗址。遗址周长约6400米,由皇城遗址和汉城遗址两部分组成。皇城在北,略呈方形,现存3座城门,内原有大内、官署、府第、庙宇、作坊区和窑址。汉城在南,是工匠居住之地。如今城内遗迹大多被白音戈洛河冲毁。
位置:巴林左旗林东镇沙里河畔。
曼坨山庄 被誉为塞北第一庄,以古朴秀丽的塞外风光和浓郁的历史人文古迹奇观闻名。兼具现代派和塞北草原民族风情,是集吃、住、行、游乐、购物、健身于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旅游度假乐园。
位置:克什克腾旗达日罕乌拉苏木,达里诺尔湖南岸。
红山湖 原名红山水库,是辽河水系的国家大型水利枢纽。现已开辟为融餐饮、客房、康体健身、休闲旅游、商务会议于一体的旅游度假区。
位置:翁牛特旗乌敦套海镇。
克什克腾温泉◆ 俗称“热水汤”,是赤峰三大温泉之一,有“东方神泉圣水”之称。
位置:克什克腾旗热水塘镇。
辽祖州城遗址 辽祖州城曾是辽初重要的政治活动中心。祖州城依山而筑,呈不规则的五角形。城墙全为夯土筑,墙宽8米,高近3米。城中后半部筑有内城,内城后面有两大殿址。
位置:巴林左旗哈达英格苏木石房子村。
辽庆陵 圣宗永庆陵、兴宗永兴陵、道宗永福陵由东向西排列组成陵园建筑群,又被称为东陵、中陵、西陵,规模宏大,陵墓内随葬物品丰富。
位置:巴林右旗索博日嘎苏木北15千米的瓦林乌拉山谷中。
荟福寺 俗称东大庙。清康熙帝次女荣宪公主主持兴建。今仍保持原有规模,有大门、前殿、后殿、东西配殿及后东侧室等,殿内佛像壁画俱存。
位置:巴林右旗大板镇。
马鞍山森林公园 总面积3万余亩,因山形近似马鞍而得名。公园环境幽雅,森林茂密,山内古松、奇峰、云海、清泉堪称四绝,有“塞北小黄山”之美称。马鞍山水库位于森林公园附近,可供游人垂钓划船,还可品尝渔家风味餐。
位置:喀喇沁旗锦山镇东南5千米。
响水玉瀑 老哈河流经此地,直冲峥嵘的石山,然后急泻入深谷,顺着宽约50米、深约30米、长达700多米的山峡奔腾而下,发出擂击万张鼙鼓般的响声,形成“响水玉瀑”的奇观。清乾隆皇帝曾两次挥毫题诗于此。
位置:敖汉旗敖洞苏莫苏木。
打虎石水库 打虎石塞外度假旅游区的中心。水库南岩山下有一巨石,相传唐名将李存孝曾在此打死猛虎,至今石头上的四个虎爪印清晰可见,因此得名。拦河大坝建于两山之间,约千米长,大坝两端用白色石条铺砌级台阶供游人攀援。库区设有游泳场和钓鱼台。
位置:宁城县西泉乡。
释迦佛舍利塔 通称辽庆州白塔,为八角七层楼阁式砖塔,约高70米。塔外表嵌有佛、菩萨等像及乐舞、宴饮等画面。塔上镶嵌有铜镜数百面,日光下灿烂夺目,与白垩土粉饰的塔身相辉映。塔内存有辽代小塔、经卷及建塔石碑等重要文物。
位置:巴林右旗索博日嘎苏木,辽庆州城遗址内西北角。
耶律羽之墓群 规模宏大的辽代前期墓葬,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位置:阿鲁科尔沁旗罕苏木苏木,朝格图山南麓。
赤峰市应该算是旅游的大市吧,不知道是根据什么标准了,可以肯定的是赤峰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
Ⅳ 赤峰五六天旅游攻略
赤峰市的旅游:
赤峰市植物园 植物园占地四百亩,有植物五百多种,分为花卉观赏区、树木专类区、珍稀植物区、水上乐园区、森林功能区、盆景观赏区、别有洞天区等多个景观区。
位置:赤峰市红山区红山麓,距市中心3千米。
巴林奇石馆 始建于l995年,是内蒙古唯一的奇石馆,内设三个展厅和一个销售厅。馆内收藏有上万件本地盛产的名石及图章、工艺品和名人字画等。“世界鸡血石之王”是这里的镇馆藏品。
位置:巴林右旗大板镇,北距赤峰180千米。可从赤峰乘汽车前往。
青山岩臼旅游区 1998年开发为冰臼地质公园,为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主要景区由冰臼群和青山峰林组成,青山顶峰就是世界奇观——冰臼群。这种大型冰臼群与以奇险著称的花岗岩峰林融于一体的地质奇观,在国内外尚属首见,具有很高的科考价值和观光价值。
位置:克什克腾旗新井乡。从经棚镇有专线旅游车通达,车程不足1小时。电话:5226464。
红山公园◆ 总面积约32公顷,是市区面积最大的公园。园内有月牙湖、五盘湖、姊妹桥等景点,并有敕勒园一座,内有数座蒙古包。
位置:赤峰城红山区滨河路东段,市区东北2千米处。
红山国家森林公园 公园中主要景区为红山,山石皆呈红色,怪石嶙峋,赤壁似火,绿树绕红山,巍伟壮观。红山既是赤峰的象征,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位置:赤峰市红山区英金河畔,距市区3千米。
洞山石窟寺 原名灵峰院千佛洞。石窟寺在洞山山腰凿洞而建,距山顶约50米,由主洞和环洞组成,内有石刻佛像与小佛龛。
位置:赤峰市松山区城子乡洞山村。
辽中京城遗址·大明塔 辽中京城规模宏大,城周长达15千米,由外城、内城和皇城三部分组成。城墙及城内建筑大多被毁,现仅存砖塔三座,其中以大明塔最为著名。大明塔是我国现存辽塔中最大的一座,高80米,塔面有精美的菩萨浮雕。塔共13层,每层塔檐椽头均挂有铜铃,计1350只,微风吹拂,千铃共鸣。塔身第一层南面存有清咸丰四年重修时的蒙古文题记。
位置:宁城县大明乡。
特布日敦沙漠旅游区◆ 以沙湖自然景观和蒙古族风情为主要特色的旅游区,闻名中外的“中华第一龙”就在这里出土。旅游区内有草原5万亩,与科尔沁沙地相连。沙漠中有一面积达1.4万亩的湖泊,湖中又有十多座沙岛,形成沙中有湖、湖中有岛、岛上有草、草中有鸟的奇特沙湖景观。
位置:翁牛特旗朝格温都苏木布日墩嘎查境内。从赤峰坐中巴至乌丹镇,再包车前往。
特勃隆克沙漠旅游区 以观赏自然景观和体验蒙古族风情为主。白色沙海为底色,点缀千姿百态的怪石山峰、万顷湖泊和碧绿草原。有赛马、射箭、滑沙、快艇、游泳、垂钓、沙漠驼队探险等娱乐项目。
位置:翁牛特旗乌丹镇,距赤峰市118千米。开放时间:8:30-17:30。
巴林蒙古部落 赤峰市旅游局示范景区,设有数十顶古朴传统的蒙古包。可尽情享受巴林草原的自然风光,感觉纯朴的蒙古族民俗风情和传统的蒙古族文化。
位置:巴林右旗大板镇。
喀喇沁亲王府◆ 内蒙古地区现存规模最大的一座蒙古族亲王府。现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置:喀喇沁旗王爷镇,赤峰市区西南70千米处。
阿斯哈图花岗岩石林园区◆ 阿斯哈图蒙语意为“峻峭的岩石”。由冰川融水冲蚀形成,为罕见的花岗岩石林景观。
位置:克什克腾旗巴彦高勒苏木北大山上。
门票:50元。
达里诺尔湖 内蒙古第二大湖,与鄱阳湖和巴音布鲁克湖并列为中国三大天鹅湖。湖域辽阔,水产丰富,鸟类众多。湖区盛产鲫鱼和当地俗称“滑子鱼”的瓦氏雅罗鱼。湖四周有砧子山下岩画群、元应昌路遗址和金界壕遗迹等历史文化古迹。
位置:克什克腾旗达来诺日镇。从赤峰乘长途汽车约6个小时可达。
贡格尔草原 草丰水美,野生动植物繁多。有堪称“活化石”的红皮云杉林3.6万亩,查干突河、贡格尔河绕林而过。云杉林中的白音敖包山是蒙古族人民传统的宗教活动祭敖包的圣地,民族风情浓郁古朴。
位置:克什克腾旗达来诺日镇。
白音敖包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最高点为敖包山,海拔1498米,在山顶可俯瞰保护区沙地云杉林的全貌。贡格尔河横贯保护区北侧,敖包河由南缘悠然而去,尤如两条白丝带,构成了森林、草原、河流和谐共处的美丽图画。
位置:克什克腾旗达来诺日镇。
巴林左旗召庙 辽代石窟寺。石窟开凿在谷内南向的陡壁上,分中、南、北三窟,内存有释迦牟尼、菩萨等佛像,均较完整。
位置:巴林左旗杨家营子镇,县城西南25千米的峡谷中。可从林东镇包车前往。
辽上京遗址◆ 辽上京建于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称帝的第三年(918年),是契丹族开国之初建立的都城。一直到元代,这里一直是北方草原地区规模较大的一座城池,也是目前国内保存最为完好的辽金遗址。遗址周长约6400米,由皇城遗址和汉城遗址两部分组成。皇城在北,略呈方形,现存3座城门,内原有大内、官署、府第、庙宇、作坊区和窑址。汉城在南,是工匠居住之地。如今城内遗迹大多被白音戈洛河冲毁。
位置:巴林左旗林东镇沙里河畔。
曼坨山庄 被誉为塞北第一庄,以古朴秀丽的塞外风光和浓郁的历史人文古迹奇观闻名。兼具现代派和塞北草原民族风情,是集吃、住、行、游乐、购物、健身于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旅游度假乐园。
位置:克什克腾旗达日罕乌拉苏木,达里诺尔湖南岸。
红山湖 原名红山水库,是辽河水系的国家大型水利枢纽。现已开辟为融餐饮、客房、康体健身、休闲旅游、商务会议于一体的旅游度假区。
位置:翁牛特旗乌敦套海镇。
克什克腾温泉◆ 俗称“热水汤”,是赤峰三大温泉之一,有“东方神泉圣水”之称。
位置:克什克腾旗热水塘镇。
辽祖州城遗址 辽祖州城曾是辽初重要的政治活动中心。祖州城依山而筑,呈不规则的五角形。城墙全为夯土筑,墙宽8米,高近3米。城中后半部筑有内城,内城后面有两大殿址。
位置:巴林左旗哈达英格苏木石房子村。
辽庆陵 圣宗永庆陵、兴宗永兴陵、道宗永福陵由东向西排列组成陵园建筑群,又被称为东陵、中陵、西陵,规模宏大,陵墓内随葬物品丰富。
位置:巴林右旗索博日嘎苏木北15千米的瓦林乌拉山谷中。
荟福寺 俗称东大庙。清康熙帝次女荣宪公主主持兴建。今仍保持原有规模,有大门、前殿、后殿、东西配殿及后东侧室等,殿内佛像壁画俱存。
位置:巴林右旗大板镇。
马鞍山森林公园 总面积3万余亩,因山形近似马鞍而得名。公园环境幽雅,森林茂密,山内古松、奇峰、云海、清泉堪称四绝,有“塞北小黄山”之美称。马鞍山水库位于森林公园附近,可供游人垂钓划船,还可品尝渔家风味餐。
位置:喀喇沁旗锦山镇东南5千米。
响水玉瀑 老哈河流经此地,直冲峥嵘的石山,然后急泻入深谷,顺着宽约50米、深约30米、长达700多米的山峡奔腾而下,发出擂击万张鼙鼓般的响声,形成“响水玉瀑”的奇观。清乾隆皇帝曾两次挥毫题诗于此。
位置:敖汉旗敖洞苏莫苏木。
打虎石水库 打虎石塞外度假旅游区的中心。水库南岩山下有一巨石,相传唐名将李存孝曾在此打死猛虎,至今石头上的四个虎爪印清晰可见,因此得名。拦河大坝建于两山之间,约千米长,大坝两端用白色石条铺砌级台阶供游人攀援。库区设有游泳场和钓鱼台。
位置:宁城县西泉乡。
释迦佛舍利塔 通称辽庆州白塔,为八角七层楼阁式砖塔,约高70米。塔外表嵌有佛、菩萨等像及乐舞、宴饮等画面。塔上镶嵌有铜镜数百面,日光下灿烂夺目,与白垩土粉饰的塔身相辉映。塔内存有辽代小塔、经卷及建塔石碑等重要文物。
位置:巴林右旗索博日嘎苏木,辽庆州城遗址内西北角。
耶律羽之墓群 规模宏大的辽代前期墓葬,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位置:阿鲁科尔沁旗罕苏木苏木,朝格图山南麓。
赤峰市应该算是旅游的大市吧,不知道是根据什么标准了,可以肯定的是赤峰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