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蒙古族的传统体育项目
长期的游牧生活和草原环境,形成了蒙古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活动。尤其是在传统的那达慕大会上,更成为许多传统体育活动的大展示。在蒙古族的体育活动中,代表性的传统项目主要有射箭、摔跤、布木格、赛马、马术、套马、赛骆驼、打布鲁、沙塔拉(蒙古象棋)棋等。
赛马:是草原上最激动人心的传统体育娱乐活动,传统的赛马比赛人数多少不限,少则二、三十,多则上百人;赛马人的年龄,有五、六岁的男、女儿童,有青壮年,也有白发苍苍的老人。赛程通常是五十至七十华里。赛手不穿靴袜,只穿华丽的彩衣,头上束着红、绿、黄绸飘带,显得既轻便又英武。比赛开始,赛马人跃马竞驰,争先恐后,扬鞭飞奔,观众欢呼声震撼大草原。当骏马疾驰的时侯,赛马人骑在马上如腾空一般,表现出娴熟的骑艺。此赛结束时,取上名次的马匹排列在主席台前,由一位口才超众的民间老艺人端着马奶子,捧着哈达,对着跑了第一名的骏马,即兴吟诵。对马的身姿,甚至马的每一个部位备加赞扬,并表示美好的祝愿。最后将一些奶子抹在骏马的脑门上,剩余的敬给赛马的骑手,并将哈达系在骏马的脖子或缰绳上,随后依次授奖。
摔跤:蒙古语称“博克”,一般通称“蒙古式摔跤”。是蒙古民族最喜爱的体育活动。蒙古族的摔跤,即不同于中国式摔跤,又不同于日本的相扑,它在规则、方法、服装、场地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
射箭:是蒙古民族最早用于军事训练,后改为娱乐的活动。射箭分静射和骑射两种。弓箭的式样、重量、长度、拉力都不限,一般规定每人射九箭,分三轮射完,以中靶的箭数多少评定名次,对优胜者给予奖励。比赛的路道常为四米宽,半米多深,八十五米长的一条沟。靶位设三个,第一靶是在二米高的木架上挂一个一立方尺的彩色布袋;第二靶是个约一立方尺的白布袋;第三靶是等边三色形的白布袋,三个布袋里装的都是棉花。第一、二靶位在射手的左侧,第三靶应在射手的右侧,靶位之间相距约二十五米,跑道中心线与靶位之间相距二米。比赛开始前,射手身穿紧身彩袍,背上弓箭,乘马到起跑线。当裁判员发令后,便开始起跑,同时抽弓搭箭,瞄准箭靶,当射中靶上的某一环时,靶环便自动脱落,观众不断给优胜者喝彩助威。这种比赛活动,直到今天仍然是广大牧民所喜爱的一顶娱乐活动。过去,鄂尔多斯地区的射箭比赛只有骑射一种。箭靶是内装灰土的三个糟羊皮口袋。射程一般为三、四十步。以箭靶流灰为中,比赛者每人射三次,以中靶多寡分出名次。在阿拉善和其它草原地区,静射和骑射同时并举。
绳索套马:原是蒙古牧民的生产方式,近些年来逐渐演化为体育活动。在进行这项活动前,先选一匹难驯的烈马,并使其疾驰。参加这项活动的选手,每人手持打着活结的绳索,跃马紧追,追到一定距离后使向烈马抛出绳索,以先套隹并制服烈马的选手为胜。在节日中,蒙古还有举行挥杆套马的习惯,挥杆套马和绳索套马方式大致相同。只是参加套马的选手手中各持一根长约3米的杆子,在杆顶上扎一根绳环,套马手在追赶急驰的烈马到一定距离时迅速出杆,将绳套套住奔马的脖子,然后勒紧绳索,直到烈马体力不支,驯服为止,最先驯服烈马者为胜。无论是绳索套马,还是挥矸套马,场面激烈、气势壮观,成为一种赛胆量、赛体力、赛技巧的竞技项目。
马术:是一种表演性体育项目,具体项目很多。如:其中跨越障碍一项,就是要比赛的选手在跑道上疾弛如飞的连续跨越几个高一米的跨栏,并且还要在跑到终点之前,穿过一个直径约两米的火圈等,最先到达终点者才算获胜;再比如:在跑道一侧长度200米——250的地方米树立起几十个目标,由乘马选手边挥舞手中的马刀沿途进行劈斩,所有的目标均在骑手的手起刀落中命中所有目标后,最先到达终点者为胜。
马球比赛:是流行城市附近牧民喜爱的运动,参加比赛的双方队员相等,拇队员都手持一根“T”形拐棒,骑在马上争球,并寻找机会射门。其比赛方法和规则类似达斡尔族民间体育活动“波依阔”;但场面激烈、惊险,极富观赏性。
另一种骑术是技巧性很高的“轻乘”。所谓“轻乘”是泛指选手在马背上各种技巧。如:平衡、支撑、倒立、空翻、转体、飞身上马和侧身隐蔽等技巧高超的动作。其中又分别包括单人双马,双人双马和多人多马。参赛的选手多是从八、九岁开始接受专门训练。近些年,很多女孩也纷纷加入了马术表演的行列。
马术一般多在节日喜庆,或各种重大社会活动中进行表演。参加那达慕比赛时,主要是比技巧难度和选手的体态、姿态优美,由评委打分,以分数高为胜。
赛骆驼:主要流传于被称为“骆驼之乡”的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地区,日期不定。其比赛内容是以赛速度为主,在一定的距离中(一般五公里)以最先到达终点为胜。
赛骆驼与赛马的跑法不同,跑马都是前双脚和后双脚分别同时落地,观感中呈前后波浪状;而跑骆驼是左双脚与右双脚分别同时落地,所以在观感上此起彼落,给人一种左右摇摆的感觉。虽然骆驼体态庞大,看似笨重;但在跑起来的时候最快可达六十公里,并且比马还有耐力。所以,牧民在追寻那些桀鸷难驯的跑马时,总是骑骆驼去追。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肯胡都格镇,曾举办过一次一百峰骆驼的赛骆驼活动,当时努尔盖乡的参赛骆驼,十五公里的比赛最高成绩为四十分零四秒。当时激动的牧民展开哈达,捧着斟满奶酒的银碗向获胜的选手和骆驼祝福。
因此,在1982 年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赛骆驼还被邀为运动会的表演项目。
投掷:蒙古语“布鲁”。广泛流传于各地蒙古族牧民中间。布鲁原是一种打猎的工具,是一种状似镰刀自然弯曲的小木棒,用铜、铁、铅等金属装饰和浇注于木棒中,以增加其重量和美观,总重量在150克至400克之间。
投布鲁作为生产工具,平时随身携带,并且随时可以进行彼此之间的比赛。正式比赛一般多在节日期间进行,有的那达慕盛会也设有这个比赛项目。作为正式比赛,有投远和投准两种形式。
投远是比距离,投掷法与掷手榴弹的方法相似,以投掷的远近为胜负;投准比赛类公其他民族的击木活动相同,即在30米外竖立三个高约五十厘米,上径约4厘米,下径约6厘米的木立柱,立柱之间相间约10厘米。比赛时选手直接将布鲁向圆柱抛去,每人限投掷三次,其投掷姿势不限,以击中木柱多少计分。其计分方法是凡一次击倒三个木柱为10分,击倒两个为6分,击倒一个为2 分。由于各地不同,比赛的方法也不一致,有的地方规定间接击中的计分与直接击中的计分要低。
蒙古族象棋:蒙古语称““沙特拉”,约在公元13世纪由欧洲而传到草原。它的棋盘是由颜色深浅交替排列的六十四个小方格组成的正方形,与国际象棋的的棋盘一模一样。棋子也分白黑两种,共三十二个,双方各有一王、一帅、双车、双象、双马和八个小兵。不同的是,蒙古象棋把象刻成骆驼,把兵刻成猎狗的形象,增添了草原游牧生活的气氛和特色。据《绥远通志稿》记载,蒙古象棋“以小木雕成各种模型。计诺彦旅二,狮虎各一,驼、马各四。车轮二。宝盆二。小狮八。小虎八。共计三十二枚。弈时,双方各持十六枚。一方为诺彦、狮、驼、马、车轮、小狮。一方为诺彦、虎、驼、马、宝盆、小虎。两方公涂红黄二色。用方纸画为六十四格。各占三十二格。弈法;置棋子于方格中间,后行八格中,二格置诺彦与狮子。左右置驼、马、车轮。前八格各置小狮。对方布置亦如之。对弈时谁先走谁后走,没有一定规矩。官长或右、或左、或前,只走一步。狮与虎左右前后斜可走八面。驼向前斜面。马走拐格。车轮、宝盆如象棋之车,可走前后左右。小狮、虎向前走一步,若走至对方底格,即可当虎狮之用矣。以困死一方诺彦为终局,其中运用无穷。”
Ⅱ 中国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分别有哪些
赛马 蒙古族、藏族、彝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水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喜爱赛马。射箭、射弩 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鄂伦春族、苗族、傣族、黎族、景颇族、拉祜族、苦聪人、独龙族、傈僳族、佤族等,都有射箭或射弩传统。划龙舟 傣族、苗族、白族、布依族、水族等都有划龙舟活动。“阿莫朵” 生活在中国西南边疆的苦聪人,每逢佳节总要燃起一堆堆篝火,伴随着悠扬的竹笛声,载歌载舞来打“阿莫朵”。“阿莫朵”是用棕叶制作的鸡毛球,中间细、底脚大,插上3根鸡毛,有点象羽毛球。打“阿莫朵”时选择一块平坦的场地,中间拴上一条藤,两人或多人分立两边用手拍击对打。随着“阿莫朵”的起落,互相扣杀,接不到对方打来的球算输。 秋千 贵州、湖南的苗族,广西的壮族,每逢新春佳节,街上搭起一座座高达3~4丈的秋千架,一些青年男女借荡秋千的机会寻找心爱的伴侣。打磨秋千 每年春节,壮族男女青少年喜爱打磨秋千。爬山 侗族、 苗族等族人民喜爱爬山。 跳高 傣族、彝族、白族的跳高活动,是多种多样的。傣族人民在丰收的打谷场上,常常在劳动之余,举行跳谷堆、跳草垛比赛。彝族人民在山野放牧时,喜爱比赛跳水牛。白族人民在传统的大理三月节时,还举行跳花盆比赛。 抢花炮 侗族人民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动 手打毽子 苗族的青少年喜欢手打毽子。
Ⅲ 蒙古族最喜欢的运动是什么
蒙古族最喜欢的运动是摔跤。
蒙古传统式摔跤被称为“搏克”,这项活动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大元帝国的时候“搏克”就成为了蒙古族的体育娱乐活动之一,在蒙古族三大运动摔跤、赛马、射箭之中,搏克是最为精彩激烈的,在每年举办的那达慕活动中,"搏克"一直都是不可缺少的主项。
搏克的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两千年的历史了,搏克在西汉初期开始盛行,元代广泛开展,到了清朝时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搏克这一项活动在蒙古自治区各地尤其是锡林郭勒盟、通辽市、呼伦贝尔市、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阿拉善盟等地都非常流行。
虽然“搏克”只是一项摔跤活动,但是它涵盖的内涵非常广泛,包括了蒙古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哲学思想等方方面面,它不但是勇敢和力量的象征,也是聪明和智慧的结晶,在搏克比赛中有的人可以通过力量取胜,有的人可以凭借经验成功。
每年的冬季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最热闹的时候,也是非常盛大的一个节日,牧民们聚集在节庆活动现场,各展自己的十八般武艺,最少不了的,还是骑马摔跤射箭,最有看点的,是蒙古式摔跤,也就是他们所称的搏克。
蒙古式摔跤没有年龄性别等限制,有时还会看到有妇女和儿童参加。在内蒙古各地市,锡林郭勒的那达慕最具代表性,摔跤高手这里最多,有多人曾在世界摔跤比赛中获得过冠亚军,所以提到蒙古族搏克选手,一定会让人想到锡林郭勒云集高手。
比赛的形式:
搏克运动的比赛形式古朴而庄重。按蒙古族传统要求,参赛选手上身穿蒙古族搏克服饰牛皮或帆布制成的"卓得戈"(紧身半袖坎肩),裸臂盖背,"卓得戈"边沿镶有铜钉或银钉,后背中间有圆形的银镜或"吉祥"之类样字,腰间系用红、蓝、黄三色绸子做的"策日布格"(围裙)。
下身穿用32尺或16尺白布做成的肥大"班泽勒"(裤),"班泽勒"外套一条绣有各种动物或花卉图案的套裤,脚蹬蒙古靴或马靴。优胜者脖颈上配套五色彩绸制成的"将嘎"(项圈)。它是搏克手获胜次数多少的标志,获胜次数越多,"将嘎"上的五色彩绸条也越多。
搏克比赛在悠扬激情的"乌日亚"赞歌声中开始。选手们挥舞着壮实的双臂,跳着模仿狮子、鹿、鹰等姿态的舞步入场。比赛规则简单明了,不限时间,参赛者也不分体重,膝盖以上任何部位着地为负。搏克运动要求选手腰、腿部动作协调配合,在对抗中充分显示自己的力量和技巧。
Ⅳ 民族传统体育是什么有哪些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许多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仅具有很强的健身价值,而且还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丰富的娱乐、教育功能。新中国成立后,政府特别重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展,已挖掘整理出了1000多个体育项目。比如蒙古族被称为“男儿三项游艺”的摔跤、赛马、射箭;回族的踢毽、拔河;藏族的赛牦牛;苗族的荡秋千、划龙舟;壮族由青年男女表达爱情转变为对抗性比赛项目的“投绣球”;朝鲜族的跳板;满族的滑冰;侗族的骑木马(踩高脚);瑶族的打陀螺;高山族的放风筝;柯尔克孜族的“追姑娘”;布朗族的藤球等等。而龙舟竞渡、风筝、秧歌、围棋、气功、太极拳等,则是汉族与少数民族都共同喜爱的传统体育项目。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仿龙造形,以龙取名的龙舟,是中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活动中一个独具民族风格的创造。龙舟竞渡具有浓厚的娱乐性和激烈的竞争性,在南方的水乡地区,更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风筝是中国古代的重要发明之一,是世界上最早的人造飞行器。其制作在中国极为普遍,北京、天津、山东潍坊和江苏南通四地的风筝自成一派,别具特色,闻名世界。每逢4月是潍坊一年一度的风筝节,来自世界各地的爱好者在此交流技艺,传播友谊。
秧歌是在节奏鲜明的音乐伴奏下的一种民间舞蹈,主要流行于中国北方地区。因其舞动幅度较大,故由艺术表演逐渐变为健身运动,尤其受到中老年妇女的喜爱。
围棋源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即有关于围棋的文字记载。后流传到日本、韩国及欧美国家。新中国成立后被列为正式的体育运动竞赛项目,现已在全世界得到传播和发展。
武术是以拳术、器械、套路和实战形式为主的,既能健身自卫,又可养生保健的体育项目,几千年来一直在民众中广泛传播。
太极拳是中国武术众多拳种之一,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它融合古代道家养生修炼术,并结合阴阳与经络学说创编而成。太极拳源于河南温县陈家沟,有陈式、杨式、武式、孙式、吴式等多种流派,动作舒缓连贯,要求以意导体,意、气、体三者协调配合,以静制动,以柔克刚。
气功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具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它对祛病强身、陶冶性情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武术和气功不仅风靡中国,而且还广泛传播到世界各地。
中国还定期举办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各民族体育健儿欢聚一堂,竞献技艺。
Ⅳ 蒙古族都有什么运动
古典式摔跤,赛马,射箭,捕猎,放鹰,
Ⅵ 民族传统体育竞技运动项目有哪些
蒙古族搏克
“搏克”即摔跤,是蒙古族“男儿三艺”之一,属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以锡林郭勒盟为中心分布于整个内蒙古地区,以乌珠穆沁搏克比赛风格为主,也有鄂尔多斯式搏克、阿拉善地区沙力搏尔式搏克等搏克种类。
达斡尔族传统曲棍球竞技
达斡尔族的曲棍球运动历史悠久。达斡尔族把曲棍球运动称作“贝阔”,旧式的球棍是选择根部弯曲,树干挺直坚韧的柞木削制而成。球称之为“波列”,大小如棒球,分木球、毛球、火球3种。木球用杏树根、柞树根削磨成圆形。毛球用动物毛团制而成。火球用桦树上长的已硬化的白菌制成,球上穿通数孔,注入松明,以使点燃。比赛场地一般选在平坦的草地或村中开阔的地方,场地大小没有统一规定,两端各设一个球门,以打进对方球门多者为胜。
蒙古象棋
蒙古象棋蒙古语称作“喜塔尔”或“沙特拉”。早在公元十三世纪就流传于蒙古族民间。
鄂温克“抢枢”
“抢枢”亦称“枢体能”,是鄂温克民族同自然界搏击中流传下来的一项古老的民间传统体育竞技游戏项目。
沙力搏尔摔跤
沙力搏尔式摔跤是卫拉特蒙古族独创并保留至今的一项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现主要分布于内蒙古阿拉善盟。
阿木尔巴伊斯呼朗(蒙古康乐牌)
“阿木尔巴伊斯呼朗”汉意为康乐牌,是一种古老的牌类游戏,流行在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一带,其中涉及了一些佛教方面的内容,所以,解放前都是上层人物玩耍,很少流行到普通百姓当中。
冰上阿日嘎
冰上阿日嘎,是蒙古族传统的冰上体育运动,流传于阿鲁科尔沁旗一带。“阿日嘎”是特指经过加工修理的牛踝骨。制作时把凸凹两面削平,在凹面打个洞,灌进铅水以增加重量。在冰上游戏时,凸面向上抓阿日嘎,用大拇指和食指捻弹向远处,当作目标阿日嘎。另一阿日嘎,瞄准目标阿日嘎捻弹过去,击中者为胜。此游戏两个人就可进行,人多时场面会更加热烈。冰上阿日嘎,是在游牧生产生活的基础上形成的,无论场地、玩具和比赛规则,都富有浓郁的草原游牧特色。
蒙古鹿棋
鹿棋是蒙古族传统棋牌游戏文化的代表,有着悠久的历史。对弈双方各执“鹿棋”和“狗棋”。鹿棋是以牛羊髌骨做成,狗棋可以由铜钱和小石子、小木棒代替。在对弈前,先摆棋盘,鹿摆在两个山口,狗摆在棋盘内成四角的八个点上,剩余的十六个子备用。下棋的规则是:鹿可以在整个棋盘内走,而狗只能在大正方形区域和两个山区内活动。鹿先走,如跳过一只狗,狗就算被吃掉。隔两只则不能吃,每走一次,狗可以加一棋子,执狗的一方努力使两狗相连,阻止鹿吃狗。如果最后两只鹿的位置在棋盘中心或山口上,鹿就处于自由的位置,则鹿胜狗负。反之,鹿被狗围到死角里,没有左右移动的余地时,则狗胜鹿负。
Ⅶ 蒙古族的传统体育是什么
1、射箭
射箭,是生活在北方草原地区蒙古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具有悠久的历史。
史载,十三世纪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落后,曾大力发展和推广射箭活动,骑射之风闻名于世。而他的军队中,每个战士都配备有射箭用的弓和箭筒。成吉思汗的军师木华黎,就是一个著名的射箭能手。据《元史·列传》就记载了木华黎的事迹,说他“猿臂善射,挽弓二百强。”
2、马术
作为草原民族,马与蒙古族的生活是紧密相连的。除了赛马,人们以马作为平台而进行的各种技巧活动,也成为蒙古族的一项民族体育项目,这就是马术。
蒙古族民间流行的马术运动,形式多样。人们在马上进行的不同形式的技巧表演,多是技艺惊险,紧张激烈,引人入胜。这些技巧形式若按项目来分,主要包括马上技巧、乘马斩劈、乘马射箭、超越障碍、赛马、驯马和马球等。
3、套马
套马,原为蒙古族民众草原放牧生活中的一项内容,在后来的发展中,人们将其运用到体育娱乐中,形成为一项民族特色浓郁的传统体育项目。
4、赛骆驼
赛骆驼,是蒙古族在游牧生活中形成的一项传统体育项目。由于地理环境的原因,除了马,骆驼也是蒙古族聚居地常见的一种被人驯服的牲畜。在内蒙古自治区的阿拉善盟、巴彦淖尔盟、伊克昭盟、锡林郭勒盟,青海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蒙古族聚居区,骆驼是经常见道德,而当地男女老幼也都习乘骆驼。
5、摔跤
可解释为摔倒在地上、竞技体育运动项目。摔跤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竞技体育运动。两运动员徒手相搏,按一定的规则,以各种技术、技巧和方法摔倒对手。
Ⅷ 中国各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有哪些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除人口众多的汉族外,还有50多个少数民族。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不仅有田径、游泳、篮球、足球等现代体育项目,还有许多各民族固有的传统体育项目。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一个丰富的宝藏,它虽然屡遭历代统治阶级的摧残,但由于它扎根于群众之中,千百年来辗转流传,终被保存下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为继承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开拓了光辉的前程。1953年10月 8日在天津召开了盛大的“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大会”,来自全国各民族的397名优秀选手,进行了483项次表演。32年来,体育工作者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行了研究、整理,继承和发展了那些对增进身心健康有价值的项目。
赛马 蒙古族、藏族、彝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水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喜爱赛马。蒙古族每年都举行 1次盛大的赛马会。民间的“敖包”和庙会上,赛马是重要内容之一。赛马也是蒙古族青年男女结婚礼俗的内容。结婚这天,男家亲族骑马迎接,女家亲族骑马相送,途中互相竞赛,夺帽为戏。“姑娘追”是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古老的传统赛马习俗。未婚男女身着艳服,骑着骏马来到草原,在规定的里程内互相追逐。去程时小伙子追姑娘,回程时则由姑娘追小伙子,如姑娘追到小伙子,她有权鞭打他,假如姑娘对小伙子有情意,只把鞭子高高举起轻轻落下。 摔跤 蒙古族、彝族、藏族、维吾尔族、壮族、瑶族的摔跤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彝族在举行婚礼时一定要摔跤。结婚那天,新郎邀请几位好朋友,把新娘从别的山寨背回来。背亲的小伙子必须会摔跤。这支队伍到新娘家吃罢便宴,就与女方摔跤手进行摔跤对抗赛。直到双方约定的人数赛完,再由胜方出两名摔跤手表演 1场,方可结束。这种比赛不用裁判员,1对摔跤手只摔1次,不管那方都不能全胜,以表示亲密友好。彝族人民每逢火把节,都要举行摔跤比赛,两人交锋,败者自动退场,胜者直到没有人与他较量,方能称为“大力士”,并获奖品(图1)。
射箭、射弩 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鄂伦春族、苗族、傣族、黎族、景颇族、拉祜族、苦聪人、独龙族、傈僳族、佤族等,都有射箭或射弩传统。每年正月初二,黎族村寨轮流举行射箭比赛,用一条牛腿当奖品,挂在距离50米左右的大树下,各村选出一名好射手,谁射中牛腿,就把牛腿拿到自己村,大家共同分享。优秀选手受到人们的敬佩和姑娘们的爱慕。景颇族射箭是由姑娘把靶子高挂在树上,小伙子争先恐后地用箭射,靶子是一个布包,里边藏着象征吉祥和爱情的礼物。弩弓是狩猎工具,也是自卫的武器,弩都是自己制作的,例如苦聪人的弩,用竹子做弓,削木头做架,编竹筋为弦,大人小孩都有一把,傈僳族人民每到新年就举行射弩比赛。比赛时把两支竹箭交叉插在地上,在几十米处射中箭叉下的三角形为胜(图2)。 舞龙 壮族、苗族、白族等民族喜爱舞龙。龙用竹扎成,用画有龙鳞的花布或色纸裹着龙头、龙身、龙尾,一般是21~25节,龙下撑着10多个把柄,舞龙者每人拿着一个把柄。有的龙身内有灯座,晚上可以点灯。在前面一个人拿着龙珠来指挥舞龙。参加舞龙的成员,不但要力气大,有健壮的体魄,还要有娴熟的技术。贵州省苗岭苗族集居的地区,历史上每年元宵节,苗汉两族人民舞龙互访,上一年汉族人民舞着龙到苗族村寨里去联欢,苗家舞着他们的龙来迎接。两龙相遇,主龙的头要低于客龙的头,并且让客龙先入寨子。客龙进入寨子翩翩起舞,到每户“祝福”,被拜访的户主就燃放爆竹欢迎。接着苗族就抢客人到家作客,以抢得人多为光荣;到了下一年,苗族人民照样舞着龙到汉族村寨回敬。
划龙舟 傣族、苗族、白族、布依族、水族等都有划龙舟活动。傣族人民每逢泼水节举行龙舟赛。龙舟用优质木材制造,长约40~50米,宽 1米多,50人分两排席坐划桨,锣声一鸣,竞相飞速向前。经傣族人民匠心雕刻的龙舟,有“火龙”、“银龙”、“乌龙”、“彩龙”等。苗族、 水族人民还有赛龙舟捉活鸭的风俗(图3)。
“阿莫朵” 生活在中国西南边疆的苦聪人,每逢佳节总要燃起一堆堆篝火,伴随着悠扬的竹笛声,载歌载舞来打“阿莫朵”。“阿莫朵”是用棕叶制作的鸡毛球,中间细、底脚大,插上3根鸡毛,有点象羽毛球。打“阿莫朵”时选择一块平坦的场地,中间拴上一条藤,两人或多人分立两边用手拍击对打。随着“阿莫朵”的起落,互相扣杀,接不到对方打来的球算输。
秋千 贵州、湖南的苗族,广西的壮族,每逢新春佳节,街上搭起一座座高达3~4丈的秋千架,一些青年男女借荡秋千的机会寻找心爱的伴侣。东北地区的朝鲜族姑娘在节日和农闲季节,也进行荡秋千比赛或表演。比赛时在秋千架前方高处横 1条带铜铃的绳子,秋千一碰到绳子,铜铃就发出响声,谁碰的次数最多,谁就被认为技艺高超。台湾高山族的姑娘们,是在春光明媚的早晨,穿着漂亮的衣服,邀上自己的好友,一同在大树下荡秋千。她们把这一活动称作“渺绵”(即“飞天”之意),生动地表达了追求幸福的美好愿望。
打磨秋千 每年春节,壮族男女青少年喜爱打磨秋千。他们在地上栽 1根木桩(高出地面1米左右),将1块中间挖有圆孔的长形横板安装在桩顶上,板面两头各坐1 人,共同有节奏地用脚蹬地,使横板和人在上面旋转。打磨秋千是群众性的集体活动,要求共同协力配合好。在快速旋转过程中,头不晕目不眩的人受到称赞。
爬山 侗族、 苗族等族人民喜爱爬山。 每年夏季,苗族人民举行一年一度的爬山节。这天,姑娘们和小伙子们,带着糯米做的干粮,从附近的山寨赶来,共同进行爬山比赛。先到顶峰的小伙子,得到姑娘的礼物──1 个绣花袋。这位小伙子也把自制的金色芦笙赠给姑娘,他们常常由此互相爱慕。羌族人民是爬悬崖,上面放着礼物,以奖给优胜者。
跳高 傣族、彝族、白族的跳高活动,是多种多样的。傣族人民在丰收的打谷场上,常常在劳动之余,举行跳谷堆、跳草垛比赛。彝族人民在山野放牧时,喜爱比赛跳水牛。白族人民在传统的大理三月节时,还举行跳花盆比赛。
抢花炮 侗族人民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动。花炮用铁筒制成,里面装火药和一个铁环,环上缠有彩色的线绳。比赛场是直径超过 100米的圆形场地。花炮放在场地中央。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分成甲、乙组,站在场地的边缘,每组人数相等,一般10~30人。比赛时,一个勇敢的青年在音乐伴奏下点燃花炮。随着一声巨响,彩色铁环被抛向空中。当飞到一定高度后,开始慢慢下落。这时,伫立在赛场边缘的运动员们争先恐后地向铁环的落处跑去,在各自的同组组员掩护下抢夺铁环,并突破对方的堵截,以冲刺的速度把铁环送到大会主席台上。达到目的的组为胜。 打马桩 拉祜族的打马桩,类似国外的“九柱戏”。每人拿一根木棒,一端要削尖。一人先把木棒插在规定的区域内,其余的人在10多米以外甩自己的木棒,把插在地上的木棒打倒为赢。 竿球 台湾彰化以北地区的竿球,历史悠久,球是用细藤编成的,里边装着棉花,外面画着美丽的图案。高山族青年用这种球来嬉戏,参加者用手里的竹竿尖端将球托向空中,落下来,托上去,轮流接球,不让球落地。接不住为输,输者被罚饮酒。 坠绳、飞绳 藏族人民在新年里举行坠绳表演。先在平地上竖立 5丈多高的木柱,从柱顶挂紧牛毛制成的绳子,斜垂而下,绳的末端拴牢在地面。表演坠绳者身着短衣,用牛皮束胸,先爬到木柱顶端,再抱绳倒悬滑下,快速如飞,平安落地,象征着五谷丰登,百事吉祥。蒙古族人民在节日里举行的飞绳表演,与藏族的坠绳相似,也深受群众的欢迎。
打“布鲁” 蒙古语是投掷的意思。“布鲁”,是用铅、铜或铁等金属片包扎在一根状似镰刀的木头上,形状有扁有圆,重量200~500克不等。它来源于生产,过去人民用“布鲁”打空中飞禽,击地上走兽,据说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后来这种打猎工具,成了蒙古族人民锻炼身体的手段。 拔腰劲 拉祜族的拔腰劲,是两个人互相抱着,看谁能把对方先抱起来,双脚离地者为败。
手打毽子 苗族的青少年喜欢手打毽子。毽子的底座由 2寸长的竹子做成,上边插鸡毛。打毽子的人手中拿四方形带把的木制拍(比乒乓球拍大一点)。比赛办法是轮流发球、接球,接不住者为输。每年春节期间经常举行单打和双打比赛。
Ⅸ 蒙古族有哪些体育
蒙古族传统体育
长期的游牧生活和草原环境,形成了蒙古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活动。尤其是在传统的那达慕大会上,更成为许多传统体育活动的大展示。在蒙古族的体育活动中,代表性的传统项目主要有射箭、摔跤、布木格、赛马、马术、套马、赛骆驼、打布鲁、沙塔拉(蒙古象棋)和鹿棋等 。
代表性体育项目
射 箭
射箭,是生活在北方草原地区蒙古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具有悠久的历史。
史载,十三世纪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落后,曾大力发展和推广射箭活动,骑射之风闻名于世。而他的军队中,每个战士都配备有射箭用的弓和箭筒。成吉思汗的军师木华黎,就是一个著名的射箭能手。据《元史·列传》就记载了木华黎的事迹,说他“猿臂善射,挽弓二百强。”
历史上,蒙古族射箭比赛使用的多是牛角弓、皮筋弦、木制箭和铁链等,每次射的距离只有15米、20米。箭靶是五种不同颜色涂成的“毡片靶”。靶的中心是活的,箭射着中心后就会掉下来。还有一种比赛是不设箭靶,从几十米处远射堆在地面上的目标。该目标是堆砌起来的,呈塔形,箭射中并全部倒塌,为优胜。
定居在新疆的蒙古族中也盛行射箭比赛。比赛用的弓箭是土弓箭,其中弓长二米三,弓宽四厘米,两头尖扁圆形,为白色木制品;箭杆长1米左右,杆粗一指,木制;箭头象小孩拳头那样大,长五厘米,木制;箭靶有三排羽毛,为牛筋等皮条绕起来的拳头大小的圆球。比赛距离有10米、20米和30米。
一般来说,蒙古族射箭主要分静射和骑射两种。
静射比赛时,参加比赛的射手身穿彩袍,脚蹬马靴。裁判员一声令下,众射手盘弓搭箭,一齐射向靶心。凡是射中的,靶心自行脱落。每人射4箭,分3轮射完,以中靶次数多少评定胜负。比赛完毕后,观众给予热烈喝彩。最后由大会主持者一一发给奖品。
骑射比赛,是蒙古族传统射法。这种射法早在辽金元时期已经很兴盛了。每逢重大节日,多举行各种骑射活动。辽有“射免”活动,金有射柳之戏,元以骑射立国,以弓失为作战的重要武器。历代骑射技艺的发展,为后来骑射比赛的完善奠定了基础。当代蒙古族的骑射比赛,分为大、中、小型。其中大型的骑射比赛,参加者多达百余人;中型的约20~30人;小型的也有10~20人。比赛共设3个靶位,靶位与靶位之间相距25米。三个靶都各挂一个约1尺见方的彩色布袋,每个布袋里边装的都是棉花。第一、二靶位在射手的左侧,第三靶位在射手的右侧。比赛规则规定1马3箭,即每人每轮射3支箭,共射9支箭。不分男女老少,凡参加比赛的人都要自备马匹弓箭,弓箭的式样、弓箭的拉力、箭的重量和长度等不限。比赛时背上弓,把3支箭插在背后箭袋里,骑马到骑马线。裁判员发令后,开始起跑,同时取弓抽箭,搭箭发射。每轮跑完全程没射完3箭者,被认为最不光彩。
当代,古老的弓箭已经逐渐由钢弓、塑料弓、尼龙弦、金属箭所代替,蒙古族射箭技艺也将会随着时代的发展更加走向完善。
马 术
作为草原民族,马与蒙古族的生活是紧密相连的。除了赛马,人们以马作为平台而进行的各种技巧活动,也成为蒙古族的一项民族体育项目,这就是马术。
蒙古族民间流行的马术运动,形式多样。人们在马上进行的不同形式的技巧表演,多是技艺惊险,紧张激烈,引人入胜。这些技巧形式若按项目来分,主要包括马上技巧、乘马斩劈、乘马射箭、超越障碍、赛马、驯马和马球等。
为了推广蒙古族的马术活动,早在1951年,内蒙古自治区就建立了马术队,有计划地培训骨干,制定规划,举办竞赛,以提高骑术。半个多世纪以来,他们在各个项目上都达到相当高的水平。除了能在马上做各种平衡、支撑、倒立、空翻、转体、飞身上马等动作外,还能在奔驰的马背上叠罗汉和进行双杠表演。其动作高难,优美精彩,深受观众喜爱。尤其是随着近年来旅游事业的发展,马术表演成为当地旅游活动项目之一。
内蒙古马术队还积极参加全国比赛,不断获得好的成绩。自1958年首次参加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大会开始,历届民运会上都能见到蒙古族马术队的身影,其精湛技艺博得观众称赞。近几年,蒙古族的马术运动更加蓬勃发展,那达慕、全区运动会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均有马术项目表演。为了与国际奥委会奥运会竞技项目相适应,培训相关人才,还增加了国际奥林匹克场地障碍和现代五项的马术训练。这对推动蒙古族以至全国马术运动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套 马
套马,原为蒙古族民众草原放牧生活中的一项内容,在后来的发展中,人们将其运用到体育娱乐中,形成为一项民族特色浓郁的传统体育项目。
蒙古族的套马活动,一般是在喜庆节日中表演或比赛,主要为两种形式。
第一种为挥杆套马。比赛中,青年骑手数人为一组,云集草原,各持一长约3米的竹竿。竹竿顶扎一绳环,环的大小以能套住马头为宜。先让一烈马疾奔,套马手们纵马飞驰,紧追不舍,到适当距离时即迅速挥杆将马套住。以先套住马头,拉住烈马者为胜。
第二种是绳索套马。这一种形式原为放牧时约束马匹的一种手段,而作为一类比赛项目,首先要选一烈性难驯之马,先令其疾驰,参赛的成群骑手,手持打有活结的绳索,骑马紧追,到一定距离,抛出绳索套马,以先套准并能束住烈马者为胜。
赛骆驼
赛骆驼,是蒙古族在游牧生活中形成的一项传统体育项目。由于地理环境的原因,除了马,骆驼也是蒙古族聚居地常见的一种被人驯服的牲畜。在内蒙古自治区的阿拉善盟、巴彦淖尔盟、伊克昭盟、锡林郭勒盟,青海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蒙古族聚居区,骆驼是经常见道德,而当地男女老幼也都习乘骆驼。
骆驼的特点,是耐饥渴、耐寒暑、能负重,并善于在戈壁沙漠行走,因而有着“沙漠之舟”的美称。尤其是在以牧驼为主的牧区,牧民尊骆驼为万牲之王。历史上,骆驼在蒙古民族的经济、军事上建立过卓越的功勋。
与马相比,骆驼的体躯庞大魁梧,行走稳健,耐力强,人乘骑可日行80公里。但由于生长环境和驯养情况的差异,骆驼的习性也有很大的不同。一般来说,普通用作驮运货物的骆驼,行动缓慢而又十分顽固执拗,倘若它生气或不悦,便会就地躺倒,这一类是不能胜任比赛的。因此,凡参加赛跑的骆驼必须通过挑选,以身躯高大、匀称,四肢修长者为佳。然后还要经过严格的训养,方能上阵角逐。
经过多年的发展,结合现代体育比赛方法,牧民们对赛骆驼项目进行了规范。如增加了快速跑圈赛,这样可以增强比赛的气氛。此外,还新增加了团体比赛和接力比赛项目,使它更富有趣味性。拥有多达19万峰骆驼的“骆驼之乡”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早在1985年就专门修建了跑道为2000米的椭圆形赛驼场,使得场地骆驼速度赛可以达到1000米、2000米和3000米的不同形式,比赛规则基本同于赛马规则。每当赛骆驼比赛时,场上总是歌声、乐器声、欢呼声响成一片。尤其是老人们,特闷展开洁白的哈达,捧着斟满奶酒的银碗为获胜的选手敬酒[2] 。
Ⅹ 民族体育项目
1、射箭
射箭,即箭术(Archery),是指借助弓的弹力将箭射出,在一定的距离内比赛精准度的体育运动,别称射箭运动。远在1万年前的中石器时代,人类就发明了弓箭来狩猎捕鱼,之后弓箭又是用于战争的武器之一,现射箭作为人们喜欢的体育运动而存在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