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民俗体育的工能是什么
工程一般指的是民宿工程,一般来说,大部分都是健身健身体育项目,里面有很多广场,都是有着这样的
Ⅱ 民族传统体育娱乐项目有哪些
民族传统体育娱来乐项目源包括:1、球戏:蹴鞠、马球、击鞠、捶丸、珍珠球、蹴球、柔力球等。2、舞戏:舞龙、舞狮、踢踏舞、摇旱船、跳竹竿、霸王鞭、跳铜鼓等。3、舟戏:划龙舟、龙舟竞渡、赛独木舟、赛皮筏等。4、水戏:游泳、潜水、游水捉鸭等。5、冰雪戏:滑冰、滑雪、打冰嘎等。6、棋戏:象棋、围棋等。7、其他:抢花炮、拔河、秋千、风筝、打陀螺、踢毽子、跳绳、投壶等。
民族传统体育:指的是世界各族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创造的以满足人们在不同历史时期身心发展所需要的体育活动方式。
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及功能:1、特点。(1) 以养生、卫国和娱乐身心作为目的。(2)注重形神兼顾,尤重形与精、气、神的结合。(3)个人修炼身心,注重动静结合。(4)体育与德美结合,寓德美于体育活动之中。2、功能。(1)健身功能。(2)教育功能。(3)娱乐功能。(4)交往功能。
Ⅲ 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都包括那些项目
1、“彩月亮”是苗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
上古时期,苗族先民蚩尤九黎部落因为战争失败,分散隐入深山菁林。为了召集余部共同祭奠蚩尤,便乘月夜在山顶上立一树杆,杆上系红腰带,然后令男女青年绕杆对月吹笙跳舞。于是失散的部落民众闻笙纷纷聚集于树杆之下,大家立誓团结,发奋振兴部落。
“彩月亮”在历史的长河中已嬗变为庆祝丰收和男女青年谈情说爱的喜庆活动。
“庄稼黄,芦笙狂”每年金秋时节,苗族的“彩月亮”就开始了.男女青年在秋夜迎着明月围着两棵花杆歌舞。如果你有幸参与他们一起“彩月亮”你就会听到这样的腔帮:
“唱歌要唱一对对,单人一个唱不成,单丝一根不成线,独木一根不成林。”“唱歌还要一双双,少了一个唱不响,少了一个唱不好,我来跟哥把腔帮。”
能在15米的高杆上吹奏芦笙,完成各种惊险而优美的动作。集芦笙﹑舞蹈﹑杂技和苗族风情于一体,是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文化的一颗奇葩。
2、“较脚劲”是仡佬族人民喜爱的一项体育项目。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为了生存,他们常年奔走在贵州高原陡峭的山间小道上。脚力柔弱,稍有闪失就会跌入万丈深渊;不练就一双铁板脚,就爬不上难于上青天的夜郎古道;没有扎实的脚劲就走不出野兽出没的大箐林;双脚无力,在涉江过河时就会葬身鱼腹。
为了练就过硬的脚劲,仡佬族人民常常在劳作之余,寻一宽阔的山间草地,互相用脚比试。比赛双方通过脚的压、勾、扫等动作使对方失分,胜者则获得人们热烈的掌声。这项民间体育活动,就逐渐成了仡佬族全民健身的传统体育运动。
3、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远古近期就有了灿烂的农耕文化。由于苗族人民迁徙居住在深山箐林,开垦的田土和耕种的庄稼常被野兽糟蹋破坏。为了驱赶野兽,他们创制了“响节”。“响节”又称“鸡几棒”:或“挑杆”,“响节”除了用来对付野兽,还可以用来驯养家禽。在古代,由于战争频繁,还用作战争中攻城的火器。后来,“响节”逐渐演变成为苗族人民老少皆宜,强身健体的传统体育项目。
“响节”通过用“响节”棒挑、掷、击、敲、打等动作,训练人们的灵敏度、奔跑速度、判断力等。以此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4、苗族“踩火龙”这一体育项目是由苗族先民在战中为营救自己的首领演变而来。
传说苗族先民的首领被敌方以谈判为名关押,关押的地方有火海。苗族先民不顾一切,赤足从火龙背上踩过。又以一把把利刀插进绝壁,架成刀梯,攀上悬崖,救出首领。此后了今天苗族的传统体育项目。
5、《莲花十八项》起于清朝光绪年间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盛行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乌江中下游一带。这一民间舞蹈取材于土家族人的日常生活,吸纳了贵州高原的灵气,体现了土家人独特的民风,展现了土家人粗犷而豪迈的性格。《莲花十八项》要求所有舞蹈者张开双掌,用力拍自己身上的每一块肌肉和关节,在有力而清脆的击打声中,尽情抒发心中的激情,《莲花十八项》的基本动作有“上九响”“下九响”之分。因而被称为“莲花十八项”。表演时,要求拍打节奏统一,动作协调,舞蹈时不计人数,不受任何场所限制,茶余饭后,田间地头,都能自由地表演,是一项群众性的健射舞蹈。该项目于1999年贵州参加全国第六届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并获表演项目一等奖。
6、芦笙是苗族的象征,是苗家欢度节日必不可少的乐器。芦笙有几十个种类,几十种曲调,芦笙舞有上百个动作。表演的内容丰富多彩,风格奇异。其中有的清新活泼,有的欢快热烈,有的轻松幽默,有的险奇优美,“芦笙技巧”把音乐舞蹈与体育融为一体,生活气息浓郁,深受苗族人民喜爱。
《金筑芦笙》难度大,技巧高,扣人心弦。通过空中踩碗,滚舞、前翻、后翻、登梯、叠人等动作充分表现了力量与技巧的结合,整套动作朴实粗犷、刚柔相济、动静分明、造型优美,令人儿,耳目一新。
7
苗鼓——俗称猴儿鼓,是苗族传统打击乐器。
“丰收苗鼓”流传于贵阳花溪、孟关等地,是当地苗族群众在丰收后举行的一项舞蹈与武术相结合的体育活动。丰收后的苗寨,人们沉浸在欢乐之中。金秋之夜,苗族姑娘和小伙子们在悠扬的芦笙曲中,围着苗鼓跳起了欢快的舞蹈。舞蹈时,姑娘手持手槌击鼓,边打边跳,一套动作打完后更换另一套。击打中穿插表演挖土,纺线,插身,打谷等劳动场面,舞蹈中还表现了苗族群众喜爱的猴拳、扳手腕、摔跤等传统体育活动,整个舞蹈鼓声不停,欢笑不断,鼓声回荡着丰收的喜悦。
8、《抱架腰》是布依族民间喜闻乐见的民族体育活动。它对抗性强,趣味性浓,不受场地大小限制。是一项斗智斗勇,练功角力,又便于开展的活动。
其竞技方式是:在地上划一“界河”,比赛前运动员分开站立,比赛开始后,中线即不存在。比赛中,两人各使其力,抱住腰部将对方推
离原位为胜。在比赛中,可通过巧力取胜,但不能抓人或拉人。这一活动的目的在于锻炼臂力和腿力。
9、“垒营盘”原名“营盘舞”。它取材于苗族先民为保卫而进行的防御战争。表演者吹奏芦笙,垒成营盘,形成圆圈,表示四方布满勇士,营盘中央竖立帅旗,勇士们“四面开弓”“倒立”、“上肩”挥舞帅旗,舞象征营盘堡垒坚固,士气高昂。“垒营盘”是苗族同胞表达怀念先民们的历史伟绩和不屈不饶的英雄气概而创作的舞蹈。随着社会发展,如今“垒营盘”已成为苗族男女斗巧的活动。它不受场地、音乐、人数限制。其特点是表演者在不停地吹奏芦笙舞曲的同时,进行翻滚、倒立、吊挂、倒背等技巧表演。动作节奏鲜明,刚柔相济,充分展示表演者的吹跳技巧。“垒营盘”是毕节地区苗族人民最为广泛流传的娱乐健身活动。
10、“乌蒙铃”原名“铃铛舞”,彝语“啃荷呗”。它取材于彝族先民开疆拓土,驰骋疆场的各种活动。最先是一个祭祀性舞蹈,在彝族“火把节”时进行表演。流传至今,以变成节日和庆典活动中的舞蹈。是毕节地区最具有代表性的彝族传统体育舞蹈之一。
“乌蒙铃”表演时不受场地、音乐、人数的限制。铃声象征着骑士在战场上的高昂斗志,羊皮鼓鼓点象征着勇士出征的号角,手握若干只用彩带扎好的铜铃,脚踝上系铃铛,边跳边舞铃声悦耳,动作粗犷,刚劲有力。体现了乌蒙山区彝族人民淳朴,直率的性格。
“叠罗汉”“抱腰舞铃”“相互背驮”“前后翻滚”“倒挂金钩”“雄鹰展翅”等高难度动作,运动量大,造型美观,舞蹈和竟技和谐统一。“乌蒙铃”是一项颇受彝族群众喜爱的健身娱乐活动。
11、“德沙呱”汉语译意为“刺锤舞”。主要流传在独山县上司镇墨寨乡
琴扬村一带,是布依族一种特殊的,古老的武术舞蹈形式。
每逢昏丧嫁娶,民族节日,盖房立屋,村寨里的男女老少都会相集约会,挥锤起舞。
表演形式为男女群体性武术舞蹈,以手上舞刺锤动作为主,脚上动作为辅,名称为“抢刺”“劈刺”“拨锤”“绞锤”“崩锤”“马步”“弓步”“弹,踢,勾,铲”等。舞姿遒劲有力,具有阳刚之美。反映了布依族人民勇敢无畏,热爱家乡,热爱自
由的民族精神。 道具是刺锤,俗称“狼牙棒”使用的武术套路是先防后攻,防多于攻,防中有攻,以防为主。
12、“弦鼓乐”是一种别具特色,历史悠久方的水族民间传统体育舞蹈,流传于三都水族自治县的水龙乡祥寨村和都江镇五坳坡一带。
最早是专门为庆祝“开始插秧”和“开始织布”两项祭祀活动而跳的舞蹈。
道具“三弦角鼓”是水族先民智慧的结晶,鼓身用整筒圆木刨光镂空而成,两头用硝制的牛皮套牢,鼓侧嵌上一对牛角并配上三根琴弦。牛角代表耕种,三弦代表纺织,水族的耕织文化由此可见一斑。
表演人数不限,表演时男女围鼓吹跳,表演场面壮观热烈,动作以其特有的肢体语言,生动记录了水族先民艰苦创业的历程,表现了水族人民希望建立幸福家园,人旺粮丰的美好愿望,它是水族人民间文化艺术中独放异彩的民族特有表演项目。
13、这是苗族姑娘过“菜花节”时举行的一个传统表演。这个比赛有很强的观赏性和趣味性。
通过穿花衣裙比赛,既向人们展示了苗族妇女服饰的绚丽多姿,也表现了苗族姑娘勤劳善良,心灵手巧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还体现了苗族同胞团结协作,和睦共处的集体精神。
Ⅳ 什么市传统体育项目~
以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为例
中国古代体育文化,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其中既有体现中原文化、草原民族文化与南方水域民族文化特点的运动内容,又有盛行于历代民间节令和宫廷中的民俗体育形式。
丰富多采的古代传统体育文化,显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勇敢,体现了民族的英武与蛮健,更寄托了对民族人性完美的追求。表明了“古代体育文化长城”是由中华各民族共同构筑的,它深深地影响着中国古代体育整体的发展,展现了其发展变化的生机和活力。
从世界古代体育的发展进程看,中国古代体育占有重要地位,诸多的体育活动形式,如球类、武术、保健养生、角力、技巧、水上及冰上活动、棋类以及某些“田径”项目等,均可在世界各国体育活动中找到相近或相通的形式,这既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为后来盛行的世界奥林匹克运动作出了贡献。
Ⅳ 现代生活中常见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哪些
中国古代体育虽数次面临挑战,却始终传承不绝,表现出了巨大的再生能力。中国古代体育文化,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其中既有体现中原文化、草原民族文化与南方水域民族文化特点的运动内容,又有盛行于历代民间节令和宫廷中的民俗体育形式。丰富多采的古代传统体育文化,显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勇敢,体现了民族的英武与蛮健,更寄托了对民族人性完美的追求。表明了“古代体育文化长城”是由中华各民族共同构筑的,它深深地影响着中国古代体育整体的发展,展现了其发展变化的生机和活力。产生、发展于中国古代社会传统文化氛围之中的,长达数千年的中国古代体育发展史,其渊源之悠久、内容之丰富、方式方法之完备以及活动开展之广泛,堪称举世无双。从世界古代体育的发展进程看,中国古代体育占有重要地位,诸多的体育活动形式,如球类、武术、保健养生、角力、技巧、水上及冰上活动、棋类以及某些“田径”项目等,均可在世界各国体育活动中找到相近或相通的形式,这既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为后来盛行的世界奥林匹克运动作出了贡献。作为世界体育史上的生动篇章,它将永远载入史册
Ⅵ 山西省第一批传统文化振兴企业都有哪些
山西省第一批传统文化振兴企业,
山西是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文化遗产十分丰富。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口头传说、礼仪节庆和手工技艺等,其种类之繁多、形式之多样、内容之丰富,为世人瞩目,实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非常重要,二○○六年十二月十八日山西省公布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105项)。 一民间文学(共计7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1 Ⅰ-1 董永传说* 运城市万荣县* 2 Ⅰ-2 民间传唱史诗《杨家将》 山西大学 3 Ⅰ-3 广武传说 朔州市山阴县 4 Ⅰ-4 赵氏孤儿传说 阳泉市盂县运城市新绛县 5 Ⅰ-5 万荣笑话 运城市万荣县 6 Ⅰ-6 司马光传说 运城市夏县 7 Ⅰ-7 牛郎织女传说 运城市永济市晋中市和顺县 二民间音乐(共计12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8 Ⅱ-1 左权开花调* 晋中市左权县* 9 Ⅱ-2 河曲民歌* 忻州市河曲县* 10 Ⅱ-3 五台山佛乐* 忻州市五台县* 11 Ⅱ-4 晋南威风锣鼓* 临汾市* 12 Ⅱ-5 绛州鼓乐* 运城市新绛县* 13 Ⅱ-6 上党八音会* 晋城市*长治市长治县、长子县 14 Ⅱ-7 文水鈲子* 吕梁市文水县* 15 Ⅱ-8 太原锣鼓 太原市 16 Ⅱ-9 晋北鼓吹 忻州市忻府区、五台县大同市阳高县 17 Ⅱ-10 恒山道乐 大同市阳高县 18 Ⅱ-11 上党乐户班社 长治市 19 Ⅱ-12 临县大唢呐 吕梁市临县 三 民间舞蹈(共计14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20 Ⅲ-1 狮舞(天塔狮舞)* 临汾市襄汾县* 21 Ⅲ-2 走兽高跷* 运城市稷山县* 22 Ⅲ-3 翼城花鼓* 临汾市翼城县* 23 Ⅲ-4 临县伞头秧歌 吕梁市临县 24 Ⅲ-5 稷山高台花鼓 运城市稷山县 25 Ⅲ-6 踢鼓秧歌 朔州市 26 Ⅲ-7 平定武迓鼓 阳泉市平定县 27 Ⅲ-8 寿阳爱社 晋中市寿阳县 28 Ⅲ-9 汾阳地秧歌 吕梁市汾阳市 29 Ⅲ-10 朔州喜乐 朔州市 30 Ⅲ-11 背铁棍(抬阁、挠阁) 清徐县、祁县、万荣县、代县 31 Ⅲ-12 原平凤秧歌 忻州市原平市 32 Ⅲ-13 榆社霸王鞭 晋中市榆社县 33 Ⅲ-14 武乡顶灯 长治市武乡县 四戏剧(共计20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34 Ⅳ-1 晋剧* 省文化厅* 35 Ⅳ-2 蒲州梆子* 临汾市*运城市* 36 Ⅳ-3 北路梆子* 忻州市* 37 Ⅳ-4 上党梆子* 晋城市*长治市 38 Ⅳ-5 雁北耍孩儿* 大同市* 39 Ⅳ-6 灵丘罗罗腔* 大同市灵丘县* 40 Ⅳ-7 秧歌戏(朔州秧歌戏*、繁峙秧歌戏*、襄武秧歌、壶关秧歌) 朔州市朔城区*忻州市繁峙县*长治市襄垣县、武乡县、壶关县 41 Ⅳ-8 道情戏(晋北道情戏*、临县道情戏*、神池道情戏、洪洞道情戏) 朔州市右玉县*吕梁市临县*忻州市神池县临汾市洪洞县 42 Ⅳ-9 二人台* 忻州市河曲县* 43 Ⅳ-10 锣鼓杂戏* 运城市临猗县* 44 Ⅳ-11 皮影戏(孝义皮影戏*、侯马皮影戏) 吕梁市孝义市*临汾市侯马市 45 Ⅳ-12 碗碗腔(孝义碗碗腔*、曲沃碗碗腔) 吕梁市孝义市*临汾市曲沃县 46 Ⅳ-13 祁太秧歌(太谷秧歌、晋中秧歌) 晋中市、太谷县、祁县 47 Ⅳ-14 晋南眉户 临汾市运城市临猗县 48 Ⅳ-15 上党落子 长治市潞城市 49 Ⅳ-16 线腔 运城市芮城县 50 Ⅳ-17 孝义木偶戏 吕梁市孝义市 51 Ⅳ-18 碓臼沟秧歌 大同市 52 Ⅳ-19 赛戏 朔州市 53 Ⅳ-20 上党二簧 晋城市城区 五曲艺(共计7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54 Ⅴ-1 潞安大鼓* 长治市* 55 Ⅴ-2 太原莲花落 太原市 56 Ⅴ-3 襄垣鼓书 长治市襄垣县 57 Ⅴ-4 阳泉评说 阳泉市 58 Ⅴ-5 晋东南说唱道情 长治市屯留县晋城市阳城县 59 Ⅴ-6 河东说唱道情 运城市盐湖区、永济市 60 Ⅴ-7 沁州三弦书 长治市沁县 六杂技与竞技(共计2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61 Ⅵ-1 挠羊赛 忻州市 62 Ⅵ-2 心(形)意拳 晋中市 七民间美术(共计6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63 Ⅶ-1 中阳剪纸* 吕梁市中阳县* 64 Ⅶ-2 平阳木版画 临汾市 65 Ⅶ-3 山西面塑艺术(定襄面塑、闻喜花馍、焙面面塑、新绛面塑) 忻州市定襄县运城市闻喜县、新绛县晋城市阳城县 66 Ⅶ-4 山西民居砖雕艺术 省非遗产保护中心山西省民居雕刻艺术研究会 67 Ⅶ-5 黎侯虎(布艺老虎) 长治市黎城县 68 Ⅶ-6 广灵染色剪纸 大同市广灵县 八民间手工技艺(共计17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69 Ⅷ-1 阳城生铁冶铸技艺* 晋城市阳城县* 70 Ⅷ-2 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 晋中市平遥县* 71 Ⅷ-3 杏花村汾酒酿制技艺* 吕梁市汾阳市* 72 Ⅷ-4 山西老陈醋传统酿制技艺* 太原市清徐县*省非遗保护中心 73 Ⅷ-5 山西面食 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山西晋餐文化研究会 74 Ⅷ-6 云雕制作技艺 运城市新绛县 75 Ⅷ-7 地窨院建筑技艺 运城市平陆县 76 Ⅷ-8 长子响铜乐器制作技艺 长治市长子县 77 Ⅷ-9 交城琉璃咯嘣制作技艺 吕梁市交城县 78 Ⅷ-10 平定黑釉刻花陶瓷制作工艺 阳泉市平定县 79 Ⅷ-11 新绛县澄泥砚传统制作工艺 运城市新绛县 80 Ⅷ-12 郭杜林晋式月饼制作技艺 太原市 81 Ⅷ-13 绛州飞龙制作技艺 运城市绛县 82 Ⅷ-14 梨花春酒传统酿造工艺 朔州市 83 Ⅷ-15 汾阳王酒传统酿造工艺 吕梁市汾阳市 84 Ⅷ-16 上党堆锦艺术 长治市 85 Ⅷ-17 太谷饼传统制作工艺 晋中市太谷县 九传统医药(共计2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86 Ⅸ-1 傅山养生健身术(八珍汤、傅青主女科、傅山传说) 尖草坪区 87 Ⅸ-2 龟龄集酒药传统制作工艺 晋中市太谷县 十民俗(共计18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88 Ⅹ-1 民间社火* 长治市潞城县* 89 Ⅹ-2 尧王传统祭祀文化 临汾市 90 Ⅹ-3 舜王传统祭祀文化 运城市晋城市 91 Ⅹ-4 禹王传统祭祀文化 运城市 92 Ⅹ-5 关公文化 运城市 93 Ⅹ-6 河东盐池文化 运城市 94 Ⅹ-7 寒食节 晋中市介休市 95 Ⅹ-8 洪洞大槐树根祖文化 临汾市洪洞县 96 Ⅹ-9 后土文化 运城市万荣县 97 Ⅹ-10 骡驮轿 朔州市 98 Ⅹ-11 晋祠庙会(水母娘娘的传说、晋阳风火流星) 太原市晋源区 99 Ⅹ-12 走亲习俗 临汾市洪洞县 100 Ⅹ-13 河曲河灯会 忻州市河曲县 101 Ⅹ-14 背冰 运城市芮城县、永济市 山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共26项,涉及保护单位54家)
一、民间文学(1项,涉及保护单位2家)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备注 1 Ⅰ-4 赵氏孤儿的传说 清徐县清源镇大北村村民村委会 1 襄汾县东汾阳村 2
二、传统音乐(3项,涉及保护单位3家)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备注 2 Ⅱ-3 佛教音乐 左云楞严寺佛乐 左云县文化馆 3 3 Ⅱ-10 道教音乐 柏林坡道教音乐 绛县文化馆 4 4 Ⅱ-12 唢呐艺术 吉县唢呐 吉县文化馆 5
三、传统舞蹈(2项,涉及保护单位4家)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备注 5 Ⅲ-3 花鼓 万荣花鼓 万荣县汉薛镇南景村 6 土沃老花鼓 沁水县文化馆 7 6 Ⅲ-4 秧歌 唐城花灯秧歌 安泽县唐城镇唐城村民委员会 8 白店秧歌 侯马市新田乡白店村委会 9
四、传统戏剧(6项,涉及保护单位15家)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备注 7 Ⅳ-3 北路梆子 大同市北路梆子剧团 10 8 Ⅳ-7 秧歌戏 汾孝秧歌 汾阳市韩家桥村 11 山西省孝义市传统文化研究会 12 西火秧歌 长治县文化中心 13 沁源秧歌 沁源县人民文化馆 14 太原秧歌 太原市小店区文化馆 15 太原市晋源区音乐舞蹈工作者协会 16 广灵秧歌 广灵县文化馆 17 泽州秧歌 高平市文化馆 18 泽州县文化馆 19 平腔秧歌 陵川县文化馆 20 9 Ⅳ-8 道情戏 洪洞道情 临汾市尧都区群众艺术馆 21 10 Ⅳ-9 二人台 阳高县二人台剧团 22 11 Ⅳ-11 皮影戏 绛州皮影戏 新绛县文化馆 23 12 Ⅳ-17 木偶戏 浮山木偶戏 浮山木偶艺术团 24
五、曲艺(2项,涉及保护单位4家)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备注 13 Ⅴ-3 鼓书 武乡鼓书 武乡县人民文化馆 25 长子鼓书 长子县文化馆 26 高平鼓书 高平市文化馆 27 14 Ⅴ-7 三弦书 霍州三弦书 霍州市群艺馆 28
六、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1项,涉及保护单位2家)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备注 15 Ⅵ-2 心意拳 永济市心意拳协会 29 祁县戴氏心意拳协会 30
七、传统美术(7项,涉及保护单位15家)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备注 16 Ⅶ-1 剪纸 孝义剪纸 山西省孝义市传统文化研究会 31 浮山剪纸 浮山县文化馆 32 隰县剪纸 隰县文化馆 33 新绛戏曲剪纸 新绛县文化馆 34 高平剪纸 高平市文化馆 35 静乐剪纸 静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36 17 Ⅶ-2 木版年画 绛州木版年画 新绛县文化馆 37 18 Ⅶ-3 面花 高平面塑 高平市文化馆 38 万荣面塑 万荣县城镇云仙传统工艺面塑铺 39 孝义面塑 山西省孝义民间面塑艺术委员会 40 19 Ⅶ-4 山西民居砖雕 陵川县文化馆 41 20 Ⅶ-5 布艺 侯马布老虎 侯马市群艺馆 42 21 Ⅶ-6 炕围画 原平炕围画 原平市文化馆 43 22 Ⅶ-7 民间 绣活 和顺刺绣 和顺县文化馆 44 侯马刺绣 侯马市群艺馆 45
八、传统技艺(3项,涉及保护单位4家)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备注 23 Ⅷ-5 山西面食制作技艺 剔尖面和莜面栲栳姥传统制作技艺 山西会馆餐饮文化公司 46 刀拨面和蘸片子传统制作技艺 新开元酒店餐饮有限公司 47 24 Ⅷ-12 传统月饼制作技艺 神池月饼制作技艺 神池县自永和食品厂 48 25 Ⅷ-20 山西传统琉璃烧制工艺 万荣县上井琉璃工艺厂 49
九、民俗(1项,涉及保护单位5家)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备注 26 Ⅹ-11 庙会 交城卦山庙会 交城县人民文化馆 50 龙天庙会 山西龙天古太原县城开发有限公司(晋源区) 51 水陆院庙会 晋城市城区文化馆 52 沁源菩提古寺庙会 沁源县人民文化馆 53 魏村牛王庙会 临汾市尧都区群艺馆 54
Ⅶ 山东有哪些民间民俗体育项目
山东的民间民俗体育项目首推放风筝、世界风筝都就在潍坊,东阿杂技,鲁西的查拳,版胶东的螳螂权拳,梁山功夫、济宁的华拳、孙膑拳,潍坊的四通捶、临淄的蹴鞠,莒县的转秋千、菏泽的斗羊、宁阳的斗蟋蟀、成武的斗鸡等这些都是山东独有的,还有一些如拔河、踢毽子、抖空竹等
Ⅷ 中国的传统体育项目是什么
武术、空竹、中国式摔跤等等。。。好多啊
Ⅸ 民族体育运动有哪些
一、赛马。是许多民族喜爱的传统体育项目,在新疆、西藏、青海、甘肃、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多有开展,尤其在内蒙古深受人们喜爱。蒙古族自古就被称为“马背民族”,他们传统项目有速度赛马、走马、马上技巧等。
二、搏克。搏克是具有千年历史的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民间基础深厚,与赛马、射箭一同被称为蒙古族“男儿三艺”。现代已有女子项目。搏克的典型特点是不分级别,一跤定胜负,只要一方膝部以上触地即结束比赛,比赛时身着“卓德格”等民族传统服装。
三、射箭。许多民族都喜爱射箭运动,蒙古民族更是男女老少人人喜爱,涌现出不少优秀射箭运动员。比赛时射手身穿民族服装,弯弓射箭;观众随着比赛的进程,时而凝神屏气,时而欢呼雀跃。蒙古族传统射箭分为静射和骑射两种,使用弓箭渐从竹木弓、钢弓发展到今天的现代弓箭,
四、蒙古象棋比赛。蒙古象棋蒙语称“喜塔尔”,棋具和规则与国际象棋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在棋子形貌和称谓上,又具有民族特点,如称“王”为“诺颜”(王爷),无“象”而有“骆驼”;着法中也有一些与国际象棋不相同的地方。
五、布鲁。布鲁是源于狩猎的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所用器材“布鲁”,长约50厘米,宽约6厘米,厚1.5厘米,重约375克,头部弯曲。布鲁比赛分为投准和掷远两项。
六、抢枢。也称“枢体能”,鄂温克族传统体育项目。“枢”即木轮车轱辘的销子。比赛时双方各上场7人。
七、波列。也称“波依阔”,达斡尔语,汉意为曲棍球。达斡尔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与现代曲棍球运动相似。
八、毽球比赛。毽球由民间的踢毽子发展而来,全国各地开展广泛,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所用毽球由毽毛、毽垫等构成,毽毛为四支自色或彩色鹅翎成十字形插在毽垫内,球高13—15厘米,毽垫直径3.80—4厘米,重量为13—15克。比赛时双方各上场三人。
九、秋千比赛。是在朝鲜族秋千活动的基础上规范、提高后形成的一个项目。分为高度比赛和触铃比赛,每一项又分单人和双人两项。朝鲜族妇女在秋千比赛中身穿鲜艳的民族服装,英姿飒爽,胆气过人,充分展现了朝鲜族人民勇敢、乐观的民族性格。
十、武术。是中华民族宝贵文化遗产的一个组成部分。由踢、打、摔、拿、击、刺等攻防格斗技术,按照一定的运动规律形成套路和对抗两种比赛方式,主要有刀术、棍术、鞭术、拳术、剑术等。
十一、中国式摔跤。是中国民族形式的摔跤运动,千百年来一直是我国各族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健身活动和锻炼方法。运动员身着棉布织成的褡裢,以舳J对方为胜,比赛激烈,对抗性强。常用技术之一为抱腿。
十二、射弩。射弩作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云南、广西、贵州等少数民族地区开展比较普遍。它是用弓弩依靠机械力量来发射箭矢的一种运动。有立姿、跪姿两种。
十三、寸甲加一一藏族传统体育项目。两人将一条长约4米的长绳或布带套在脖子上,互相背对,使绳或布带由腹部穿过,手脚并用向前爬,以将绳子中间的标志拉过河界为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