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马拉体育 > 特长生导师制

特长生导师制

发布时间:2021-02-20 17:28:40

1. 成都七中嘉祥外国语学校的课程设置

成都嘉祥外国语学校增强课程设置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构建适应学生个体差异发展的课内程结构容。必修课面向全体学生,重在扎实基础。选修课按兴趣爱好分类,按学习能力分层,实行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满足学生多层次,多样性和多向性发展的需求。
学校开设选修课、活动课四十多门如数学提高班、英语提高班、物理提高班等,成立了合唱团、管弦乐团,舞蹈队、网球队、排球队、健美操队、羽毛球队、乒乓球队、田径队等,并对特长生实行导师制。提倡自主管理,培养一代新人。

2. 杭二中钱江学校艺术特长生值得考吗

杭二中钱江学校艺术特长生,
是否值得考,
不好说。
要看你的成绩。
能上杭二中的话,
当然比上钱江学校好。

3. 摩尔庄园导师,可以找特招生,也是拉姆,点了特招生还说我贪心,他招生那一栏还是这样写的:0\ 1 咋回事。

如果你现在能招4名学生,那你招的特招生和普通学生加起来一共是4名,当你招满4名学生时再招特招生,就会说你贪心

4. 特长生兴趣的培养有哪些方法

学校做为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也是特长生培养的主阵地。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及长期以来形成的陈腐的人才观、学生观、教学观,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教师的思想。再加上不完善的课程体系和单调的教育手段、相对狭窄的特长发展空间,以及来自社会和家庭方面对特长教育的偏见等,都构成特长生培养的障碍,制约和阻碍着特长生培养的顺利实施。另外在特长生培养实践过程中,由于对特长教育与素质教育内涵的理解不同,还容易产生误解,使特长生培养步入误区。
一、特长培养中的障碍因素。
特长培养的障碍主要来自两大方面,一是教师和学生家长的思想障碍,二是特长教育环境贫乏和教育内容的单一化。这是农村中小学特长生培养的两大障碍因素。
1智育第一分数至上的思想障碍。
在特长衔接培养实验之初,特长生培养遭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首先是学生家长,许多父母担心孩子在学校里搞特长会影响文化课学习,千方百计阻挠学生参加各种特长培养和训练活动,如拒绝物质支持,找亲朋好友甚至老师劝阻参加特长活动的学生"改邪归正"等。还有部分教师对特长教育也很不理解,对特长生培养持观望态度,既不主动参与,也不热心发动学生。某些初中教师在课外活动时间把学生关在教室里学习,阻止学生参加特长培养活动的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行为的背后,反映出部分教师和学生家长存在着智育第一的思想,只要与学生文化知识学习没有直接关联的事情一律排斥,认为学生不把所有精力投入到书本知识中就是不务正业。可见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思想,"分数"作为人才的标准是中小学特长生培养的主要思想障碍。不排除这些思想障碍,特长教育就很难落实到学生中去,特长生培养也将成为一句空话。
为克服思想阻力与偏见,放手特长培养,课题组把更新教育观念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首先,成立"特长教育办公室",统一协调有关工作,先后出台《关于培养优秀、特长、拔尖生的意见》、《中小学教师骨干系列管理办法》等文件,以求方向明确,统一认识;其次,把端正教育思想的工作落到实处,措施是把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帕夫雷什中学》作为教师的必学书目,人手一册,定期考试,不及格者定期补考;还出版内部刊物《高密师训》,提出不同时期的学习重点,提供学习资料及国内外进步教育思想,出版报纸《高密教育》,交流我市教育信息,推广各校先进经验;第三,确立了几处基础比较好的小学、初中、高中作为实验点校,点面结合,具体指导。让教师在教育实践中逐步形成新的教育理念:如"从一个角度看学生,可能只有1%的天才;从多个角度看学生,也许就有99%的天才","年幼并非无知,教育不是从零开始","成长无法代替,只有成功才能走向成功","面向全体要从关注身边每一个人开始","给予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学会选择,为他们提供锻造的机会和条件",等等。这些观点都成为我们特长生培养工作中的指导思想。
2贫乏的教育环境、单一的课程结构,造成了特长生发展的空间障碍。
特长生培养需要以多彩的教育环境和丰富的教育内容作为载体,许多农村中小学仅仅依靠国家统一规定的几本教材作为学习的内容,课外时间由班级或学校统一安排一套活动的落后单一教育格局是无法满足特长教育要求的。特长教育需要开放的教育环境,要有可供学生修养和发展特长所需要的各种条件,要有展示特长才能的舞台,有可供选择的教育内容。因此,丰富特长生发展的空间条件必须改革单一的课程结构,构建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三大板块相结合的组合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可以选择的教育内容;合理组织学生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特长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发展和提高学生的特长;搭建展示才能的舞台,让学生通过展示才能获得成功感和成就感。这些都是特长生培养的基础和条件保障。
此外,特长生培养指导教师缺乏,特长培养所需要的设施不全等,都是特长生培养的障碍因素,也需要引起重视予以克服。
二、特长培养中的误区。
在特长生培养的实践中,由于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特长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容易走入一些误区。
1以培养特长取代个性发展。
一些中小学将"发展特长"与"发展个性"混为一谈。认为"发展特长"抓得着,看得见,最容易显示素质教育成果;只要发展了特长,也就发展了个性。因此,在教育实践上,把特长培养提高到不适当的程度,以特长教育活动取代了个性培养。这一误区来自于概念的模糊。
"个性"不能与"特长"混为一谈。个性是表明个体在社会实践中所持态度和行为的综合特征。它是多层次的有机组织整体,包括社会的(理想、道德、世界观等)、心理的(认识、情绪、意志、兴趣、动机、气质等)和生理的(体魄、精力等)多方面内容。"特长"则是学生个性所显露的某些个别性,是学生个性心理诸要素由于发展不平衡所表现出的特殊的兴趣、爱好和才能。只有把"特长"置于"个性"这个整体中去认识,才能获得正确的理解,也才能有利于正确的教育实践。
当然,特长发展与个性发展在一定条件下是能够相互作用的。特长教育活动如果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可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特长有时也可以作为个性的一个参照,甚至是一个重要的参照。但是,特长不能与个性划等号。在很多情况下,一个人个性的主要表现并不在于其显露的才能,而在于其意识倾向和稳定而独特的心理特征,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就有可能导致个性畸形发展。我国有个"聪明"的留美博士,叫卢刚,他的才能(特长),应当说是无可置疑的。但就是因为失去平衡的嫉妒心理作崇,枪杀了另一个我国优秀的留美博士生,接着又杀死了他的导师、主任和一名副校长,最后自杀。教训告诫我们,以发展特长代表个性培养显然是有害的。
2违背学生意愿。
特长教育应当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是,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选择,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但是,某些学校由于认识上的错位和客观条件的局限,恰恰违背了这条原则,他们将拟定的一些特长项目,像新生编班那样分配给学生。让学生分进声乐组就学唱歌,分进书画组就学书法、绘画……他们也自有他们的理由:"人的才能都是练出来的,'马得骑,人得逼',只要逼着练,写字差的(分到书法组)可以练好;手拙笨的(分到小制作组)可以变巧……"这是典型的"教育选择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选择教育",其要害是违背了个性发展的规律。青少年如果被强制去发展特长,其个性发展就无从谈起。
对学生的特长培养,大都是从小学开始的,按照个性发展的规律,不仅从特长培养的起始阶段就应当尊重学生的意愿、选择;即使在与初中衔接培养的过程中,也应该允许学生特长的变更、迁移。这是因为,少年儿童正处于个性发展阶段,他们的身心发育远未定型,认识水平正在发展,社会实践刚刚起步,随着对"特长"的认识和理解逐步加深,对特长还存在着再选择和再定向的问题。过早地让学生确定某些特长专向发展,或者不允许学生特长志向的中途转移,都有可能埋没人才。青年时代的巴尔扎克,父亲逼他学法律,他说"毫无兴趣","兴趣在文学"。倘若屈从父命,世界上可能就少了一个大文豪。
3选择发展对象。
有些有升学任务的初中和高中,对特长生的培养是有选择的。选择的基本条件有两类:一类是各门必修课程都合格(有的还强调统考学科达到良好以上标准);另一类是个别学科虽然成绩不佳,但能对口升学的特长(如美术、音乐等)较为突出。其理由是:"学生的特长要得到发展,必然要占用部分精力和时间,一个连必修课程都学不好的学生,难以有余力去发展特长;以牺牲学必修课的精力去发展特长,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前途(升学)。"显然,这样的选择是以"升学"的效益为前提的,其实质是以"特长教育"粉饰"应试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都获得成功。宋代学者朱熹曾说过:"圣贤施教,各因其材,小以成小,大以成大,无弃人也。"而选择式的特长教育之"误",就在于将部分学业差的学生排斥在"特长发展"的门槛之外。素质教育培养的人,最终是学会生存,学会创造。即使学生某些功课考不好,考不上大学,能学好一项特长,掌握一技之长,有何不好?这不恰恰是学会生存、学会创造的需要吗?
人的成功,关键在于其个性、特长得到健康的发展。许多人都知道,著名诗人臧克家是以数学零分、国文98分的成绩考入青岛大学的。如果要求各门功课都合格才能发展特长,臧克家的文学特长有可能也被扼杀了。高密一中1996年收了个叫贺鹏的委培生,刚入学时,他学习不好,屡犯校纪,老师同学都感到棘手,后发现他上课常偷偷地画画,便把他吸收到校书画协会,并给他配上指导教师。当他的作品入选全市中学生画展并获奖后,他第一次看到同学们对他敬佩的目光,于是找回了久违的自信。从此,刻苦学习,尊敬师生,热爱集体,其作品多次在全国获奖,被评为十佳"特长之星"和优秀中学生。这个例子说明,限定条件发展特长是不可取的,这会扼杀学生的个性,扼杀个性就是扼杀人才。我们曾对辍学的初中生作过调查,辍学的主要原因75%以上的是厌学。他们的功课学不好,上课如同"坐文明监狱";其个性特长又得不到发挥,久而久之,失去了自尊和自信,选择辍学便在情理之中了。
4急功近利
有些学校追求名生效益,对特长生寄予过高的期望,总希望出一批方方面面的"小能人",在各种竞赛活动中,上档次,领大奖,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这种心态,也迎合了一些家长的需求,他们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尽早出人头地,光耀门庭。按说,这些想法是可以理解的,无须指责。问题就在于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实践,却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第一,急功近利,跟上来的是高目标,硬手段,这免不了一个"逼"字,逼学,逼练,逼进;进一寸不足,进一丈不够……甚至要拔苗助长。逼的结果是超出了学生的承受能力,加重了学生心理压力,等于给学生套上了另一种精神枷锁。不仅欲速不达,而且有害于学生的身心健康。第二,违背了基础教育基础性的原则。基础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应把着力点放在全面打好基础上,让学生的生理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得到和谐的发展,而不应该把重点放在培养少数"名生"上。即使对特长明显的学生实行优生优培,也不能破坏他们个性发展的和谐性。试想,让学生用超量的精力和时间去追"名"逐"利",能不影响其全面打好基础吗?当然,谁也不会怀疑少数天资聪明的儿童少年,在良好环境的熏陶和教育下,会凸现出某些超常的才能。但是,如果他们打不好基础,那么,他们的潜能就不可能得到持续地开发,今天的特长"小明星",到了应当铸造人生辉煌的年龄,却有可能陨落了。
特长生培养的急功近利,还往往忽略素质教育的灵魂--创造力的培养。譬如,某初中对书法特长生规定的目标是临欧、柳、颜、赵四大家的任何一家。两年写"像",四年写"真"。且不说四年难以写"真",即使花十年时间写"真"了,至多是又出了一批欧、柳、颜、赵,我们的书法艺术也只能停留在先贤的水平上,还会有发展吗?发展学生任何方面的特长,都不应当重"继承",轻"创造",应当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贯穿于特长教育的始终。达·芬奇所以能创作出举世公认的杰作《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与他少年时代的善于模仿和那段艰苦画蛋的基本功训练不无关系。然而,他能创立世界美术史上第一套系统的绘画理论,能在广阔的领域里摘取十几项"大专家"的桂冠,最关键的因素还是源于他的创造思维。

5. 特长生考研

这还真是不能一概而论,有的学校可以直接保送研究生,有的就得自己考!还有的版学校导师只收凭真本事考权上去的,保送生跟加分生一概不要(中石油有的老师就这样,我喜欢,哈~)! 这还是得看各自学校的情况!我记得一年前我考研的时候有个老师给我传了个文件夹,里面包含了所有的211跟985学校的初试跟复试的科目分数线!我抽空回家给你找找,找到找不到先不说,都是同学,帮助一下这个觉悟还是有的哈~

6.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的办学亮点

中山大学是广东省高校首创“逸仙班”的高校教育领航者,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在母校的指导下,融传承和创新为一体,在独立学院中率先开设“逸仙新华班”——人才培养新举措。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逸仙新华班”于2014年10月30日开班,是学院“开天窗,接地气”办学思路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举措之一,在独立学院中属于首创。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学院院长王庭槐教授任“逸仙新华班”特长生创新培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亲自指导“逸仙新华班”的教育教学工作。学院自2014学年起学院在新生中选拔基础知识扎实、综合素质强、有特长(包括计算机、体育、英语、书法等各方面有所专长)的60名学生,组建了“逸仙新华班”。学院通过“逸仙新华班”改革试点,开展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探索,采取“宽口径、厚基础”的课程体系,“前期趋同、后期分流”的全程导师及双导师制的培养,使学生充分发挥特长,张扬个性,实现因材施教、优生优培。培养出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较高科学人文素养、文理医基础知识融通、开阔的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思辨及表达沟通能力突出,勇于实践、善于探索、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拔尖人才。充分发挥学院学科优势,强化特色,对进入该班的学生实行创新培养,使学生能开展探索性、自主性学习,并创造条件充分使其专长得以发展,个性得以张扬。培育品德优良、人格健全、身体健康、有智慧、有文化、有特长和富有创造精神的新时代大学生。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京东集团——人才联合培养签约仪式暨“京苗班”招生宣讲会在校方东莞校区举行。校方李中生副院长、企方周荣昌经理分别代表双方,正式签署“京种子育苗计划”合作协议书,标志着“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电商·物流京苗实验班”(以下简称“新华京苗班”)正式成立。

7. 什么叫生涯导师

一、什么叫生涯导师制

生涯导师制,是一种从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出发,引导
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促进学生选择合适的人生道路并为之努力的个别化教育模式。其突出特点是发挥全体教师的优势,指
导学生形成合适的学业规划、职业规划和初步的人生发展规划,跟踪学生的成长发展轨迹,促进学生特长优势及个性化品质的健康发展。

二、导师制的运行模式

1.教师全员导师与教师全员培训结合,全员导师促进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化的发展;全员培训促进生涯导师提高生涯指导的专业水准。培训通过校本培训、90学时培训、网络自我培训及其他各种培训平台进行。

2.生涯导师在学校德育和教学总体安排下开展工作,并根据生涯发展所关涉的内容充实、深化。

3.生涯指导按高一、高二、高三不同的学习阶段设置不同的内容。

4.整体指导与个体指导相结合,以个体指导为主。

5.学生的生涯指导需要与导师的指导方向合理对接。具体地说,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可以选择不同的导师指导,导师根据自己的特长可以指导不同的学生。

三、生涯导师的工作方向

学生生涯导师工作以“以人为本”为理论基础,以促进
每一位学生健康发展为旨归,关注学生个性特长,把学生的个性特长与其课程选择、专业发展方向、人生发展方向联系起来,并为学生提供思想、学业、行为、心理
等方面的引导和辅导。简而言之,生涯导师围绕着以下三个问题开展工作:

1.你是谁?——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我,认识自己的个性特征和兴趣爱好,认识自己的学业特长和学习优势。

2.你想到哪里去?——帮助学生建立学业目标和人生目标,包括今后可能就读的大学专业和可能从事的职业等。

3.你怎样才能到你想要的地方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导学生恰当地选择课程,辅导学生的学业、行为和心理,帮助学生明确实现学业目标和人生目标的路径和方法。

四、生涯导师的工作基础(选择性发展)

生涯导师的工作需要不断学习,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导
到实处,导出效果;需要熟悉学校德育和教学工作的安排,并接受相关处室的指导,只有这样才能使生涯教育成为学校整体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生涯导师要积极参
与学校德育和教学的重要活动,把生涯教育工作与学校德育和教学工作紧密联系起来。具体说来,以下10条是开展学生生涯指导工作的基础:

1.提升自己职业道德的品位,为人师表,竭诚待生。在学生生涯指导中能够“以德树德、以情动情、以志励志、以行导行”。

2.熟悉并能指导学生运用“艾森克人格测试”、“MBTI职业性格测试”、“霍兰德职业倾向测试”等工具,为学生认识自我提供参照。

3.熟悉浙江省新的高考政策,研究“7选3”的要义,研究本校的课程设置,为学生科学合理地选择课程提供明晰的参照。

4.学习、研究自主招生、“三位一体”招生、艺术类招生、高职招生以及本校的大学深造的直通路径,提炼概括各类招生的共同要求,为学生修业提供参照。

5.了解高中学习学分认定的相关规定,建立学分与学生修业的联系。

6.熟悉大学开设的专业以及与中学课程的关系,了解各专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建立大学的专业学习与学生中学课程选择以及人生目标的联系。

7.学习、研究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学习方法等研究成果,为学生良好地完成学业提供帮助。

8.学习人际关系处理方法,深入理解《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规章制度,正确引导学生的日常行为。

9.懂得一定的心理学常识,能够帮助学生消除和克服心理障碍,激发他们自尊、自爱、自主并积极进取的愿望。

10.能够与学生家长以及任课老师建立经常性联系,力求全面了解学生情况。

五、生涯导师的工作职责

1.思想引导。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学生遵纪守法,培养学生自主、自律意识,养成良好的品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会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推进学生的思想进步。关心学生日常生活,帮助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端正生活态度。

2.选课指导。
利用“艾森克人格测试”、“MBTI职业性格测试”或“霍兰德职业倾向测试”等工具,与学生讨论选课想法,分享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协助学生恰当认识自己,
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弥补不足。根据大学开设专业的基本情况和发展情况以及各种专业在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与学生讨论选课和职业发展、人生
发展的关系。关注学生选课过程,及时了解学生选课情况和课程修习情况,并结合他们的人生理想和生涯规划,指导更加科学合理地选课。

3.学业扶导。定期与学生交流,激发学习动机,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潜能和学习特点,指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选择合适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合理分配学分,并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志向制订学业规划。

4.行为教导。重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导学生遵守校纪校规,纠正不良习惯。教导学生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促进人际和谐。

5.心理辅导。关心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潜能开发,及时帮助学生消除和克服心理障碍。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长需求,辅导学生积极应对学习与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心理困惑。对学生思想和心理上的问题及时开导,对学生的不良心理倾向通过合适的活动方式积极疏导。

6.生涯向导。
积极与学生家长沟通,全面了解学生个性、心理、学习等各方面情况,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规划人生。引导学生恰当评价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分析现状和目标的差异,
合理确立人生方向和奋斗目标,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根据大学招生的类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参与哪种类型的招生;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和修业成
果,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专业和大学,使学生实现人生目标迈出合理的步伐。

阅读全文

与特长生导师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西安最大的体育馆 浏览:601
省体质检测 浏览:4
长春马拉松全长多少 浏览:825
茂名体育馆周围旅馆 浏览:927
庐江沙溪中学体育老师 浏览:595
拳击裁判知乎 浏览:965
适合小学二年级的体育活动 浏览:137
s7比赛炼金 浏览:224
2016齐鲁弈友比赛通知 浏览:817
lpl有些什么比赛 浏览:943
武汉体育学院公共事业管理怎么样 浏览:632
梅州体育学院杜院长 浏览:906
宿城文化体育中心 浏览:435
小班体育活动捉小鱼 浏览:876
2020年高中篮球特长生招生 浏览:221
北京户外运动圣地 浏览:330
跑马拉松能长寿吗 浏览:846
学习钢琴不能练哪些体育项目 浏览:785
大班体育活动龟兔赛跑 浏览:770
我的体育老师田野的结局 浏览: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