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各少数民族都有什么体育项目啊
摔跤(蒙古族,那达慕大会),赛马(哈萨克族),叼羊比赛(维吾尔族,每年3月21日诺露孜节日都有叼羊比赛,摔跤等活动)。
Ⅱ 什么是民族传统体育
民族传统体育来是人类体育文自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一种带有民族特点的文化形式的表现,又是一种颇具传统色彩的文化形态。它既是人类体育文化的组成部分,又是民族传统历史文化的重要内容。
作为一种体育文化,它应是不同的民族有目的的、能动地改造人类社会及人类自身的一种客观物质活动;作为一种民族的传统文化,它应具有作为一种文化形态自身的形成、发展及生存的历史过程,具有属于其自身的突出而丰富的科学内涵和与其他相关文化形态相融、相隔的文化限定。
(2)回族体育项目踏脚扩展阅读: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知识技能:
1、掌握武术、传统体育养生、民族民间体育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
2、掌握本专业的技术技能;
3、具有在本专业领域进行教学、训练、指导与管理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家所制定的与本专业有关的方针、政策与法规;
5、了解本专业的国内外发展动态;
6、掌握有关本专业的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Ⅲ 回族的风俗习惯、文化艺术和传统体育活动
回族在饮食上有许多讲究和忌讳;忌吃猪、马、驴、骡、狗等不反刍动物的肉;忌吃虎、狼、豹、鹰、蛇等残暴的兽类,以及吃肉食类的动物与飞禽;忌吃任何逢死的禽兽肉类;也忌吃一切动物的血;忌喝酒、抽烟等。这些习俗,原于伊斯兰教;例如,回族为什么不吃猪肉?据说,穆罕默德在创立伊斯兰教时,当时的阿拉伯人,由于客观条件,不养猪、不吃猪肉,并且视猪是一种不洁净的畜类,为了沿袭阿拉伯人的习俗,穆罕默德后来就把猪当作禁食物列入《古兰经》中,说:“只禁戒你们吃自死物、血液、猪肉,以及诵非真主之命而宰的动物。回族由受这些戒律的影响,逐步形成了不吃猪、驴、骡马和一切凶猛禽兽的肉,忌吃一切动物的血和自死之物的风 俗习惯。现在,回族不仅不吃这些,而且连盛过这些禁食物的 炊具。碗筷、器皿也都不用,不接触。有的连“猪”字都不提,一般称猪为“狠贼惹”。(阿拉伯语音译,意为猪)。姓朱的因与“猪”皆音,也改为姓黑。如果在旅途中若其它困难的条件下,惜用汉族的锅,必须用大火多烧一阵,才能使用。回民可吃的牛、羊、鸡、鸭等可食的动物、禽类,必须请阿匍宰,在特殊情况下可让懂得宰牲规戒的回民宰。 回族忌酒的习俗,也是根据伊斯兰的教规逐步形成的,据说,穆罕默德在创教过程中,有时教徒酒醉后,呕吐胡说,打架斗欧,****妇女,结下入仇,影响团结,于是穆罕默德以安拉的名义下令禁酒:“ 众归信的人们哪,饮酒、赌博、拜象、求签,只是一种秽行,只是恶魔的行为,故当远离,以便你们成功”。现在大多数群众保持了不喝酒,不抽烟的习俗。他们咳嗽少、痰少,面目清秀,精神焕发。但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往在城市的回民,遇到喜庆日子,随汉族习俗,一般都喝点酒,但自己不多喝。回族在饮食上除了这些禁忌外,还有许多嗜好。在副食品中,特别喜欢吃的菜肴有:蒸羊羔肉、手抓羊肉、羊肉泡馍、滚粉羊肉、黄焖羊肉、过油羊肉、羊肉串、辣子炒鸡。烧鸡、烧牛肉等肉食类。素莱类有凉粉、酿皮、烧茄子、炒土豆丝、凉拌土豆丝、扁豆、绿豆。豌豆、黄豆等名种豆芽菜、豆腐 脑,鞭蓉发菜、油吃辣子、醋吃辣子。酸辣汤等之。主食以米 面为主,喜欢吃羊肉臊子面,炒面、烩面、饺子、小笼饱子、炸羔、八宝饭、油香、麻花、馓子、干粮馍、糖酥馍等,还喜欢吃枸杞、蛋黄、海味。莲蓉等各类清真糕点。常吃的方便食品有熟燕麦、小麦、麻子、豌豆等磨成的妙面;有用面粉和揭羊肉混合炒成的油茶(也叫肉、面子);有四、五寸厚的干面锅盔等等。这些方便食品,可作为早餐或旅途用餐。在喜庆的宴席上,回族喜欢先吃干果,后吃以牛、羊、鸡、鱼为主的佳肴。宴席上的菜,一般分为四种:有“八碗一盘”,“十全”、“十三花”、“十五月儿圆”。 这些菜一般都是请回族厨师做的,味道 鲜美,别具一格。回族还有喝盖碗茶、糖茶的嗜好。盖碗茶通常有十二味: 茶叶、自糖、红糖、冰糖、红枣、核桃仁、元肉、芝麻、葡萄干、柿饼、苹果等。当你到回民家里做客时,主人热情招待,首先给你沏一盅,越喝越感到清香爽口,明目益思,精神振奋。 回族饮食禁忌: 禁食血液:回族饮食禁忌之一。伊斯兰教视动物倾流出来的血液为污秽不洁之物,并在《古兰经》中明载禁食。故回民屠宰行可做血肠出售,但不自食。 禁食猪肉:回回等信仰伊斯兰教诸民族的饮食禁忌之一。公元七世纪穆罕默德传布伊斯兰教时,把禁食猪肉作为教规,视猪肉为污秽不洁之物。《古兰经》中,有禁食猪肉的经文,称为哈拉目(阿拉伯语,意为禁忌)。伊斯兰教传人中国后,这一禁食习俗同时传人。 禁食自死物:回族饮食禁忌之一。伊斯兰教视自死物为不洁之物,故禁食。 禁食非反刍畜:回族饮食禁忌之一。回族禁食驴、马、骡等非反刍动物的肉,也禁食食肉类动物如猫、狗的肉。 禁食猛禽猛兽:回族饮食禁忌之一。伊斯兰教不仅视猛禽猛兽及怪兽怪鱼为不洁之物,而且认为其性凶残、暴戾、性恶,人如食后会移性,故严格禁止。 踏脚,当地回族群众传承一百多年的防身之术,近二十年面临消失的危机。然而,为数不多的切磋舞台——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还是给了这项传统运动重生的机遇。 记者最近走访了踏脚的故里宁夏回族自治区泾源县,努力探寻这个回族传统武术的踪迹。对于在年轻人中普及度日益下降的现状,几位选手及教练员向记者呼吁:愿武术踏脚不再以舞蹈形式出现,而是能成为中国的“跆拳道”。 踏脚是一种专攻腿法的传统武术,由36路弹腿演化而来。与中国传统武术中的腿法分为蹬、弹等不同,踏脚要求全脚用力,不能弹踢,分为平踏、后转、背脚等三十多种招式。 走进泾源县园子村,村前屋后男子对练踏脚作为娱乐方式的场景已经罕见。村里能碰见的练习者,几乎大都是老人、妇女和小孩。 在泾源县大庄村,40多岁的村民郝宝平告诉记者:“小时候周边几个村的人,一到农闲,就凑在一起对练踏脚。现在年轻人打工去了,小孩子也不会。” 只在县体育馆里,记者才能找到踏脚的踪影。伴着音乐,24名中年男子正在排演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表演项目“踏脚”。演员们大汗淋漓,然而一套又一套的套路里,踏脚的雄壮少了,柔和多了。 队员马军文告诉记者,状如舞蹈的踏脚,的确没有武术踏脚的原汁原味了。教练李光辉则说,上世纪90年代初期,宁夏队参加了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踏脚项目,一炮打响获得金牌。近二十年来,宁夏队连续参加5届民族运动会,在表演项目中成绩优异。 “但由于踏脚是宁夏独一的项目,棋不逢对手,也就不能列入竞技项目,”李光辉说,表演项目强调观赏性,原有的对抗性自然就少了,而且增加了一些舞蹈的元素。
Ⅳ 民间有哪些民族体育项目
少数民族体育项目有: 抢花炮 武术 木球 秋千 蹴球 摔跤 珍珠球 毽球 马上项目 龙舟专 毽球。 耍中幡(回族) 跳火绳(彝族) 中国属象棋 花式跳绳(回族) 投绣球(壮族) 武术 射箭(蒙古族) 抢花炮(壮族) 气功 赛马(蒙古族) 顶罐走(朝鲜族) 中国式摔跤 日尔嘎(彝族) 跳板(朝鲜族) 风筝 赛耗牛(藏族) 丢花包(布依族) 龙舟 大象拔河(藏族) 舞花棍(布依族) 叠罗汉 萨哈尔地(维吾尔族) 人龙(瑶族) 游百病 叼羊(维吾尔族) 苗家秋千(苗族) 双飞舞(满族) 上刀梯(苗族) 跳房子 扔沙袋(满族)。
每个项目都有规则,太多了,没有办法完成。
Ⅳ 回族有哪些民族体育啊请大家快告诉我啊!!
赶木球
回族体育活动。先在场地上挖坑。坑数比人数少一,坑的标准是直径20厘米,深20厘米。用一20厘米长的短木棒当木球。比赛时,参加人数不限,每人手拿一米长的木棒,站在坑前,另一无坑人则用木棒赶球,尽力将球赶入坑内,站在坑边的人要用木棒阻拦,不让木球击进自己守护的坑内,一但木球被击入坑内,所有守坑的人要轮换坑位,这时赶木球的人乘机占坑,未抢到坑的人就变为赶木球的人。以赶木球次数多的人为负。
掼牛
掼牛是回族的传统体育项目之一。比赛时将一头公牛牵进场来,斗牛者用技风逗挑公牛,用鞭子抽打,使他发怒。发怒的黄牛瞪着发红的眼睛,怒不可遏地向人冲来,斗牛者挺身而上,顺势抓住牛的角。和牛一来一往地格斗,使牛消耗体力,然后通过爆发力和技巧,把牛摔倒。 爬木城
回族体育活动。以粗木杆制成一长4米、高3米的木框,中以横木数根相间,如梯墙状,固定竖在地上,称"木城"。参加者在规定距离外快速奔向木城,以先攀登到顶者为胜。 木球
回族传统体育项目。由清朝民间盛行的打卯球(即木卯钉)发展而来,后流行于回族群众中。形成了受青少年喜爱的体育运动。比赛场地和兰球场地一样大,两端各有一宽100厘米,高80厘米的门。每场由甲乙两队参加,各队五名队员,其中一名守门员,另外4名运动员手里各拿一块60厘米长,上宽3厘米,下宽10厘米,厚2厘米的木板,运动员通过运球、传球等技术,避开对方的防守,用木板击球人门,球入门得分,以球入门多少分胜负。若得分相等,以点球形式决出胜负。全场比赛40分钟,分上、下两半场,中间休息五分钟。规则是双方队员击球时,击球板不得过膝,过膝则违例。如一队员用手和脚触击球或推、抱、拉、踢对方队员均为犯规,罚任意球。比赛中守门员在球区违例、防守队员两脚进入球门区、任何队员严重犯规,由对方在距球门5米处罚点球。
掷子
也叫"扔石锁"、"举石锁"。回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掷子是用青石打制成古铜锁形状的石器。以后由石质改为铸铁。演练掷子的动作有扔高、砍高、扔荷叶、接高、接荷叶,其名称为;支梁、扇梁子、砍跟斗、撤荷叶、嘴巴荷叶等。近年来又发展了一些新的动作。这项活动可锻炼身体的各部。
Ⅵ 民族传统体育是什么有哪些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许多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仅具有很强的健身价值,而且还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丰富的娱乐、教育功能。新中国成立后,政府特别重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展,已挖掘整理出了1000多个体育项目。比如蒙古族被称为“男儿三项游艺”的摔跤、赛马、射箭;回族的踢毽、拔河;藏族的赛牦牛;苗族的荡秋千、划龙舟;壮族由青年男女表达爱情转变为对抗性比赛项目的“投绣球”;朝鲜族的跳板;满族的滑冰;侗族的骑木马(踩高脚);瑶族的打陀螺;高山族的放风筝;柯尔克孜族的“追姑娘”;布朗族的藤球等等。而龙舟竞渡、风筝、秧歌、围棋、气功、太极拳等,则是汉族与少数民族都共同喜爱的传统体育项目。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仿龙造形,以龙取名的龙舟,是中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活动中一个独具民族风格的创造。龙舟竞渡具有浓厚的娱乐性和激烈的竞争性,在南方的水乡地区,更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风筝是中国古代的重要发明之一,是世界上最早的人造飞行器。其制作在中国极为普遍,北京、天津、山东潍坊和江苏南通四地的风筝自成一派,别具特色,闻名世界。每逢4月是潍坊一年一度的风筝节,来自世界各地的爱好者在此交流技艺,传播友谊。
秧歌是在节奏鲜明的音乐伴奏下的一种民间舞蹈,主要流行于中国北方地区。因其舞动幅度较大,故由艺术表演逐渐变为健身运动,尤其受到中老年妇女的喜爱。
围棋源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即有关于围棋的文字记载。后流传到日本、韩国及欧美国家。新中国成立后被列为正式的体育运动竞赛项目,现已在全世界得到传播和发展。
武术是以拳术、器械、套路和实战形式为主的,既能健身自卫,又可养生保健的体育项目,几千年来一直在民众中广泛传播。
太极拳是中国武术众多拳种之一,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它融合古代道家养生修炼术,并结合阴阳与经络学说创编而成。太极拳源于河南温县陈家沟,有陈式、杨式、武式、孙式、吴式等多种流派,动作舒缓连贯,要求以意导体,意、气、体三者协调配合,以静制动,以柔克刚。
气功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具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它对祛病强身、陶冶性情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武术和气功不仅风靡中国,而且还广泛传播到世界各地。
中国还定期举办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各民族体育健儿欢聚一堂,竞献技艺。
Ⅶ 宁夏回族民间武术的宁夏回族民间武术价值及特点
《朔方道志》记载宁夏回族“勤苦洁净,不染烟酒,有尚武精神”,概括了回族穆斯林良好的生活习俗和民族传统。回族以习武为圣行且世代相传,历史悠久。回族人民对习武强筋壮骨,修心养性,延年益寿有着深刻的认识和体会,并积累、总结和创造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功法,健身价值和特点各有所长。
银北地区的丁德明是八极拳的故乡——河北沧州孟县丁村人,自幼习练八极拳,动作刚健朴实,内外合一,气贯丹田,崩憾突击,功力纯正。八极拳是以刚为主,刚柔相济的拳种,由于发力浑厚暴烈素有“八极硬开门”之说。久练八极拳筋骨强健,肌肉发达而灵敏,力量饱满而猛烈。马振武的十八罗汉拳则以罗汉造型和软功见长而饮誉武林,驰名国内外,1988年在杭州举行的国际武术邀请赛上,马振武以82岁的高龄出场,他的腿功软似面条,“劈叉”、“朝天蹬”、“燕子衔泥”轻松自如,十八罗汉造型亦庄亦谐,栩栩如生,跌扑滚翻,样样精绝,潇洒利落,令人叹为观止。西夏软拳柔而不软,刚柔具备,发力猛烈。此拳对腰功腿功要求柔韧熟到,演练时却以“变、快、脆、响”为要诀,以气催力,以声助势,气势凌厉,多用腿法,强调“手是两扇门,全凭脚打人”,充分显示了西北回族穆斯林的气质性格和阳刚之美。杨怀中先生自幼习练此拳,现在虽已年过六旬,仍然身手不凡,功力深厚。王新武出身武术世家,其太极拳确有名家之风范,出手落落大方,轻松柔和,自然圆活,势若行云流水,盘中走珠,沉稳而不失轻灵;绵软而不失灵动,表现出炉火纯青的武功造诣。太极拳在宁夏扎下了根而且遍地开花,对全区人民习武健身运动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黄帝内经》曰“百病生于心”,此后中国道家主张“性命双修”。这些思想对中国武术、气功养生和其它健身功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外练筋骨皮,内练精气神”,以内为主,内外兼修,相济互补的思想在明清时代成为中国武术健身的主导思想。穆圣创教初期就有“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的训示。生活在华夏的回族一直在不断地吸收汉族武术文化,有时是直接撷取,深受濡染,有时则改造为适合回族的形式,赋予回回风格和特征。如“汤瓶七式拳”及“汤瓶功”就是以内为主,内外兼修,相济互补的拳术和功法,练功要求“静心守真元,低桩盘古根,日月同相伴, 功到自然成,意传内气行,手疾眼更明,静如海中礁,动如雷轰鸣”。其外修功法有“六字九宫流水桩或独字齐眉桩、沙袋功”和各种架子功、单练、对练以及器械。又如“穆斯林八卦太极拳”也表现出这一特征。回族武术家于子祥以杨式太极拳为基础,又吸收八卦掌动作,“在阴阳变化中变革出穆斯林八卦太极拳”。使太极拳具有回族风格和特点,突出了回族武术的形式和健身价值。
“踏脚”是回族特有的民间武术项目。集娱乐、健身和击技为一体的武术运动形式。在泾源县园子村,从小孩到老人每逢农闲就聚集在一起进行热闹的“踏脚”活动。“踏脚”用脚不用手,可双人对踏,亦可多人对踏和以少踏多。脚法有平踏、跛脚、背脚、连环转、飞脚等。参加这一活动不仅可掌握各种各样的腿技,也使练习者身体矫健、反应敏锐、身体强壮。
Ⅷ 民族体育项目
项目有:抢花炮、珍珠球、花炮、木球、蹴球、毽球、龙舟、秋千、射弩、陀螺、押加、武术、马术、民族式摔跤、板鞋竞速、高脚竞速。举重、拳击、摔跤、短兵和步射;
表演项目有:武术(分石担、石锁、弓箭术、弹丸、爬杆、跳板、木杠、皮条、沙袋、地围、跳桌、筋斗、叠罗汉、大武术、五虎棍、打术、跳术、跳绳、飞叉、中幡等22项)、骑术(各种马上技巧表演9项)3大类;特邀表演有:马球、蒙古式摔跤、狮舞、杂技等。其中维吾尔族的踩绳(即达瓦孜)、蒙古族的摔跤、朝鲜族的跳板、回族的武术以及内蒙古骑兵的马术等。
Ⅸ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具体事项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即秋千、跳板、珍珠球、民族式摔跤、赛马、毽球、武术、跆拳道、射弩、押加等,内含50个小项目.
赛马是藏族民众十分喜爱的一项活动,它不仅是农牧民闲暇之余的集会,交流农牧业生产经验的场所,而且是藏民族精神的展示。在所有的民间传承的藏族节日中,几乎都少不了赛马活动,并且此项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藏族的节日民俗中,赛马常以主题的形式在节日中显现,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建立在对马的浓郁感情基础之上的藏族人民,创造了独具民族特色的赛马文化。
(一)江孜达玛节
藏历四月十日至二十八日,是后藏江孜人民传统的节日——达玛节,藏语意为跑马射箭。相传这开始于公元1408年,到了公元1447年,达玛节娱乐活动更为丰富,逐步成熟,节目也开始定型。内容主要是展佛轴画、跳神、角力、跑马射箭、抱石头等。
十七世纪中叶,五世达赖加强了政教合一的统治制度,统辖全藏后,江孜达玛节也由西藏地方政府派僧俗官员即江孜宗本,白居寺总管,主持节日活动。这时的宗教活动,只不过是象征性地进行一下,主要进行大规模的跑马射箭比赛,活动时间也由一天变成三天或四天,内容为:宗教仪式,跑马比赛,射箭比赛,郊宴活动。
直到今天,江孜达玛节又增添了许多时代的新内容,“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江孜达玛节已成了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重要方式。
(二)藏北赛马节
藏北赛马节是藏北草原规模盛大的传统节日,故又称“草原盛会”,每年藏历六月举行,为期五至十五天不等。
六月的藏北,风和日丽,碧空万里,漫山遍野,花草相间。节日前几天,藏北各地牧民,身着艳丽的节日盛装,带上青稞酒,酸奶子等食品,带上各类图案美丽的帐篷、卡垫,骑着马,从四面八方涌向赛场。
节日期间,赛马场上,彩旗飘动,赛马场西边站满了观众,姑娘们用纱巾遮着面部,只露出两只水灵灵的大眼睛。比赛开始时,只见近百名骑手身着薄薄的黄色缎子藏装,头戴雁翎,外镶红、黄布面缎,头顶毡帽,脚穿毛线袜。女选手们打旗领队,小骑手们随后打鼓助威。他们分别由父亲牵马进入赛场。绕场一周后,再牵到指定地点。到达地点,小骑手们便下马,整装待命。发令声一响,他们扬鞭抽马,疾驰狂奔,冲向终点。
藏北赛马是自愿参加的。不受地方的任何限制,谁都可以参加。参加比赛一般从比赛前十天开始驯马。民主改革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这一传统节日。除了赛马、射箭和各种马术表演等传统项目外,还增加了举重、拔河等项目,并组织文艺演出,放电影,请民间艺人说唱《格萨尔王传》等活动,同时还举行大型物资交流会。
(三)康定赛马节
康定是西康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节日文化与其他藏区差别不大,如四月释迦诞辰,七月跳神大会等,而最具地域性特色的要算康定跑马山会了,也就是康定赛马节。
康定跑马山会,又叫康定跑马山赛马大会,每年五月十三日举行。传说原土司旧衙在今色多衙门,某年五月十八日山洪暴发,摧毁了旧城。为了祈福于“山神”,永避水灾,明正土司决定在每年旧历五月十日将康定百姓、寺僧齐集于跑马山,与四十八家锅庄头人共同祭祀所谓的“神山”。赛马活动本来是为此目的的,但当地百姓却以此会为贸易交换之会。赛马会上,四十八家锅庄各出人马比赛,按锅庄大小分摊定额马匹人员。赛马者通常是十二、三岁的放牛娃。
五月十三日一早,点马官即开始唱名,各锅庄选手依次牵马排列。赛马是沿跑马山的缓坡进行的,以对面山上鸣枪为号,一时众马齐发,在万众喧嚣的呐喊声中,奔驰而去。因山道不宽,群骏相挤,每次途中落马的骑手不少,获胜者由土司赏以奖品。相传有一年,吉波娃锅庄生意萧条,无钱雇马,更无钱请人参加赛马会。临赛前,吉波娃主人才借得一匹跛脚老马,只好亲自骑上去比赛。结果,跛脚老马跑在最后,但土司以其精神可佳,赏给与第一名相同的奖品。
后来,康定赛马会移至飞机场,但每年跑马山上仍欢歌狂舞,连帐如云,康定城为之举城一空。
(四)盘坡赛马节
盘坡赛马节,又称盘坡草原盛会,还称峨堡会,是青海省门源回族自治县附近的藏、蒙古、土、回、汉等各族人民盛大的赛马会。于每年农历八月间,秋高气爽,膘肥马壮的时候举行。这是一个民族大团结的盛会。
节日的早晨,太阳从祁连山冉冉升起。参加比赛的骑手和附近的农牧民,纷纷赶到盘坡草原,宁静的草原。顿时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赛马场外,锣鼓喧天,彩旗飘扬。参加比赛的骑手们,飒爽英姿,骏马昂头挺立。一声炮响,赛马开始,只见一匹匹骏马四蹄腾空,尘土飞扬。骑手们骑在马上,好像闪电一样,从人们面前一掠而过。此时赛马场上响起了一阵阵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
跑马比赛后,紧接着是走马比赛。骑手们个个精神百倍,手握缰绳,分别列组,从起跑线外的三百米的地方动起来,临近起跑线时,只听哨声一响,骑手们飞身上马,骏马一下子全都竖起来,前蹄腾空,一嘶长鸣,接着撒开四蹄,尽力奔跑,只见骑手健儿们勇敢镇静,骑在马背上,好似草原雄鹰展翅飞翔。站在四周的观众,又一次为骑手们的高超骑艺和精彩表演,不断地大声叫好。
当夕阳西下,夜幕降临,盘坡草原又是一派景色,一堆堆篝火熊熊燃烧起来,清脆的歌声在各民族的乐器伴奏下,在草原上空回荡。藏、蒙古、土、回、汉等各族的青年男女在歌声中翩翩起舞,那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则约邀一起,举杯共饮。此时,草原沉浸在各族人民团结友好和欢乐祥和的气氛中。
(五)天祝赛马节
天祝赛马节是甘肃华锐藏区传统的民族盛会。人们为了纪念古代在抵御外部族的战斗中,为本部落的生存而献身的十三位华锐英雄,于是在每年八月一日要举行赛马会,并在开幕式上鸣炮十三响,以表示对这十三位英雄的敬意。
如今,在党的民族政策的指引下,天祝赛马节这项传统体育活动,已经变得越来越丰富多采。在赛马节期间,要兴办物资交流大会,歌舞团、杂技团也来会演助兴,给广阔、宁静的大草原增添了更多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