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除了傣族的泼水节你还知道哪些民族节日
蒙古族的那达慕、傣族的泼水节、傈僳族的刀杆节、彝族的火把节、白族的三月街、哈尼族的扎勒特、藏族的酥油花灯节、景颇族的目脑纵歌、拉祜族的月亮节、苗族的花山节等等。由于一些少数民族信仰伊斯兰教,所以出现相同的重大节日,如:古尔邦节 等。
1、马奶节
蒙古族传统节日。以赞颂骏马和喝马奶酒为主要内容,故名。主要流行于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和鄂尔多斯牧区。通常在农历八月下旬举行,日期不固定,为期一两天。为欢庆丰收,彼此祝福,除准备足够的马奶酒外,还以全羊席等款待宾客,并举行赛马。
2、厚南节
这是布朗族盛大的年节,每逢农历三月清明节后7日,即阳历4月13日—15日举行。 节日里,主要活动是相互泼水,其仪式完全按照布朗族古朴的传统方式——迎接太阳的习俗举行,所以,人们称之为迎接太阳的节日。
3、古尔邦节
是穆斯林赴麦加(麦加:伊斯兰教的圣地)朝觐的最后一天。这一天要沐浴净身,室内焚香,斋戒半日。上午人们要去清真寺参加会礼,向麦加叩拜,请阿訇宰牲,将所宰牛、羊肉的一部分分赠亲友、济贫施舍。
4、采花节
采花节是南坪县博峪一带藏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举行,节期两天。
少数民族节日习俗介绍
朝鲜族
其节日基本上与汉族相同,主要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老人节等。还有三个家庭的节日,即婴儿周岁生日、回甲节(60大寿)、回婚节(结婚60周年纪念日)。每逢回甲节、回婚节时,子女、亲友、邻居都向老人祝福、祝寿。
东乡族
东乡族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一样,每年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都来源于伊斯兰教。
怒族
主要节日有:春节,怒语称“吉佳姆”,又称盍司节;仙女节,又称鲜花节,是居住在贡山一带的怒族的传统节日,节期为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至十七日;祭谷神,怒语称“汝为”,原碧江县匹河一带怒族的传统节日,时间为每年的农历十二月二九日,举行祭祀活动,祈祷谷神保佑。
黎族
黎族的节日与黎族的历法有着密切的关系。解放前黎族的节日,在邻近汉族地区和黎汉杂居地区,大多都用农历,节日与汉族相同,例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就黎族来说,过得最隆重和最普遍的节日是春节和三月三。
B. 彝族,藏族的分布,服饰,饮食,打扮,风俗,宗教,文化,语言,体育
彝族,藏族的分布,服饰,饮食,打扮,风俗,宗教,文化,语言,体育
1、分布:彝族 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省(区)内
藏族 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
2、服饰:彝族 彝族服饰,各地不尽相同。凉山、黔西一带,男子通常穿黑色窄袖右 斜襟上衣和多褶宽裤脚长裤,有的地区穿小裤脚长裤,并在头前部正中蓄小绺长发头帕,右方扎一钳形结。妇女较多地保留民族特点,通常头上缠包头,有围腰和腰带;一些地方的妇女有穿长裙的习惯。男女外出时身披擦尔瓦。首饰有耳坠、手镯、戒指、领排花等,多用金银及玉石做成
藏族 藏族服饰的基本特征是长袖、宽腰、长裙、长靴。这较大程度上取决于藏族人民所处生态环境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生产、生活方式。穿用这种结构肥大的服装夜间和衣而眠可以当作棉被抵御风寒;袍袖宽敞,臂膀伸缩自如,白天气温上升更可脱出一个臂膀,方便散热,调节体温。所以,脱掉一只袖子的装束便形成了藏族服装特有的风格。
3、饮食:彝族 羊肉、鸡肉 、喝酒
藏族 最常见的是从牛、羊奶中提炼的酥油,除饭菜都用酥油外,还大量用于制作酥油茶。酸奶、奶酪。藏族的典型食品除糌粑、青稞酒、酥油茶外,还有很多,例如:足玛米饭,藏族传统宴席食品,用足玛、大米、酥油等煮制而成。血肠,藏族传统菜肴,用牛(羊)血为主要原料制成。奶酪,藏族传统菜肴,用牛、羊奶发酵后制成。酥油茶是藏族群众每日不离的饮料。一般藏族群众早上定要喝上几杯酥油茶,才去劳动或工作。到藏族群众家中作客,一般都会得到酥油茶的款待。
4、风俗:彝族 食俗 姑娘房 跳菜
藏族 献哈达是藏族待客规格最高的一种礼仪,表示对客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敬意。藏族人朝觐佛像、佛塔、活佛及拜谒长者,都要磕头。磕长头,一般是在有宗教活动的寺庙中进行
5、宗教:彝族 彝族宗教具有浓厚的原始宗教色彩,崇奉多神,主要是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自然崇拜中,最主要是对精灵和鬼魂的信仰。
藏族 藏传佛教
6、文化:彝族 能歌善舞的民族凉山是歌舞之乡,彝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民族乐器,常见的有口弦、月琴、马布、葫芦笙、胡琴、彝箫、坚笛、唢呐等
藏族 藏历是藏族先民所创造的属于藏族的历法,它不同于汉族的历法,已经有了1000多年的历史。藏历有三大元素,包括藏族文化固有的物候历,由印度引进的时轮历,与及由汉人引进的时宪历。是藏族文化中最富有价值的一种民间文化。现有史可证的藏族历书,最早出现在13世纪(元朝),到19世纪,藏族历书的编定已经趋于完善[21]。
7、语言:彝族 彝语(藏缅语族彝语支)
藏族 藏语
8、体育:彝族 像跳火绳、爬油杆、打陀螺、赛马、斗牛、摔跤、蹲斗、磨儿秋、藤秋、射箭等
藏族 碧秀 赛马 马球 吉韧 北嘎 马术 射箭 押架 古朵 朵加
等
C. 摔跤是藏族人的传统体育项目______.(判断对错
蒙古族闻名的体育项目是摔跤,那达慕大会也是蒙古族的节日.所以本题叙述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D. 关于藏族的节日习俗
藏族
藏族的节庆活动很多,几乎每月都有一个节日,而且民间节日和宗教节版日互相穿插权。传统节日中以藏历新年、沐浴节、雪顿节和望果节最有规模、最具特色。此外还有达玛节、赏花节、上九节、郎扎热甲节、俄喜节、罗让扎花、沐浴节、驱鬼节、响浪节、酥油花灯节、望果节、转山会等等。
中国藏族“雪顿节
每年藏历6月29日是藏族“雪顿节”,一般为期5天。“雪顿”是藏语“吃酸奶子”之意,后来这个节日活动逐渐演变为以藏戏会演为主,又称“藏戏节”。它形成于公元17世纪中叶。过去是西藏三大领主寻欢作乐的日子,民主改革后,广大藏族人民在“雪顿节”除了会演藏戏,还观赏其他专业文艺团体和业余文艺宣传队的演出。
中国藏族“望果节”
“望果节”是中国藏族人民预祝农业丰收的传统节日。
E. 藏族的传统体育项目是什么
藏族的传统体育项目:
1、射碧秀。
射碧秀是藏族传统健身娱乐活动。流行于西藏自治区。相传已有400多年历史,起初为少数上层人士的一种娱乐方式,后逐步流传民间,每逢望果节举行。
2、骑马点火枪。
骑马点火枪形式传说始于明朝,当地,藏族聚居区的部落纠纷时有发生,为了取胜,各部落都训练骁勇善战的飞马火枪手。后来部落纠纷平息了,骑马点火枪这一形式也就演变为一项民间喜闻乐见的活动。
3、大象拔河(又叫“拉乌龟)。
押加又称“大象拔河”,是藏族人民喜爱的一项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在西藏已有百年的历史。1999年,在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该项目第一次被列为运动会的竞赛项目。
4、朵加。
"朵加"意即抱石头。"角乎"意指举皮袋。两者均属举重一类,是藏族人民独有的一种体育活动。在这里不妨把它叫做藏族举重。
5、吉韧。
号称“藏式台球”的藏族传统体育运动。吉韧桌面形状像围棋盘,长、宽均约一米左右,四边嵌有木板条,四角各有一个洞口。吉韧的母球称为"安则",其粉球分黑白两种,各有9个。
F. 能不能提供一些藏族传统射箭方面的信息
作为藏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射箭的历史几乎与藏文化的历史一样久远。它起源于原始社会的狩猎,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初期,西藏就有射箭的相关岩画。箭既是当时的生产工具,又是战争武器,到后来射箭逐渐发展成为强身健体,兼具娱乐性的体育活动。
■藏王与百姓都喜欢
藏语称射箭为“达喷”,相传松赞干布虽身为藏王,但武艺高强,擅长骑马射箭。另据敦煌史料载:吐蕃有七位体育强人,其中就有以射箭准确见长的高手。
17世纪中叶,五世达赖所规定的男子必备“九术”中,射箭也位列其中。由此可见,射箭在当时的地位之高,影响之深。
远在唐代,藏族人民中就产生过著名的善射者,如嫩杰岑能用箭射断鹞鹰的腰部,具挂东坚能将箭射至3倍目力所及之地。目前所发现的敦煌壁画和其他寺院的壁画中,都有反映藏族男子射箭的作品。
在藏族地区民间,这项运动也十分普及。时至今日,部分地区仍保留着这一传统活动。
西藏工布地区包括现今行政区划的林芝县、米林县、工布江达县一带,这里山高水急,林木苍翠。山民们酷爱射箭,无论什么传统节日,都有射箭比赛。比赛时,射手在场中比赛射箭,歌手和观众在场边歌舞助兴,这成为工布地区一道精彩的民俗风景。
工布人的箭很特别,箭头是铁镞,箭尾是鹰翎,做弓的竹子都来自墨脱,具有强劲的韧性。而比赛用的箭多为响箭。射箭比赛时一定要唱歌,歌者都是各村寨出色的歌手,他们穿着节日的盛装,男右女左,排列在靶场两侧,轮到本村箭手比赛时,他们齐声唱起箭歌,并伴以强劲的工布舞蹈,助威鼓劲,把节日气氛和竞赛情绪推向高潮。
在青海安多藏族地区,每年也会举办包括射远、拉弓、射准等项目的射箭比赛,它不仅是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愉悦身心、丰富娱乐生活的项目,而且包容着诸多的传统习俗和早期文化的某些遗存。
■春暖花开好射箭
射箭比赛一般在上半年中进行,因各地的气候不同,有的在春节期间进行,有的在农历二、三月份举行,在一些较寒冷的地区,则在农历四、五月份进行。共同的特征就是射箭比赛大都在春节期间或春耕前后进行,五月份过后,就很少举行了。
射箭比赛活动大多以村为单位。首先,必须选出组织者或总指挥。一般由威信较高、办事能力强的成年男子担任,藏语称为“达宏”,意译为“箭官”,有的达宏由正副两人组成,有的正达宏下有若干副达宏。
达宏既是领队,又是教练。其具体职责主要是:代表本村跟别村联系和决定射箭活动的时间;动员大家积极投身此项活动;负责安排射箭的准备活动,如祭祀神灵等;在射箭比赛中双方发生纠纷时,要出面做调解等。
从前,射箭的弓是传统的牛角弓,由专门的工匠用牛角、木片等原料制作而成,上面绘有各种花纹或图案,弦用牛筋制成。箭由羽毛、箭杆、箭镞组成,所用的羽毛皆是秃鹰、猫头鹰、山鹰等猛禽的翅羽,加工后长约四寸,宽约半寸,用胶水粘在箭首。之所以使用猛禽的羽毛,而不用其它性情较温和鸟类的羽毛,象征着射出去的箭同猛禽一样快猛无比,这在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中多有提及。箭杆用松木、竹子等原料制成,必须要直。箭镞是用铁打制而成,一般有棱镞,尖状镞等。在箭杆的下方缠有各种色彩的丝线,有的还绘有彩色花纹,漂亮而醒目。箭靶用土培制而成,上方为半圆形或三角形,下方为方形。靶的中心插一根小木棍,名为“甲子”,有的也插在靶的上方,甲子周围贴有瓷片,小镜子等,名为“恰木”。从90年代开始,射箭用的弓箭大部分是国家制造的专用铁弓、铁箭。
■赛马节上的射箭比赛
说到射箭,肯定会想到骑马。在过去往往“骑马射箭”不分家,可见赛马射箭活动在西藏各地的普遍性。而射箭作为竞赛活动固定下来始于公元1408年的江孜赛马节,因此江孜赛马节又被说成是射箭节。以前的赛马节仅限于赛马、射箭和骑马射箭三项,现在的赛马节除保留以上活动外,还增加了各种文体活动和物质交流,已成为西藏地区每年最盛大的地区性节日。
赛马节和藏历年是综合性的节日,一般要开展很多民间体育竞技运动,但也有不少节日是单项性的节日,比如“达瓦洛色节”。它是藏族男子专门比赛射箭的节日。每年农历二月,藏族汉子利用农闲时间举行射箭比赛活动,一般历时2~3天。期间,全村男性聚在一起,一边饮酒、吟唱射箭歌,一边进行射箭比赛,晚上还要跳锅庄舞。
在青海尖扎县举办的达顿节是现代和传统的融合,藏胞的娱乐是那样的没有止境。紧张的射箭比赛告一段落,双方的射手汇集在嘛呢康享受藏家的歌舞。雄性的张扬已经化为欢乐和喜气,在高原的歌声中融进了青年男女的友情、爱情和亲情。在现代世俗文化强烈冲击和排斥的边缘境地,山村的藏胞依旧固守着那份朴实无华的美丽。这样的夜晚,宴席辞、彩箭祝辞、酒曲民歌、唱和表演热闹而有序,所有的激情通宵达旦,所有的美酒和歌舞不会停止。
■发现“五彩神箭”
射箭是青海安多卓仓藏族地区一项重要的民间体育活动,在这里,射箭活动十分盛行。其中尖扎县是青海省民族传统射箭运动之乡,也是“五彩神箭”文化艺术之乡。2007年7月,尖扎县被命名为“中国民族民俗射箭之乡”。
射箭在这里是一项具有广泛群众影响的综合性民间竞技娱乐活动,几乎每个男人都会射箭,每个村庄都会参与。在这里,这种从吐蕃赞普统治时期沿袭而来的竞技活动,有以村为单位的集体对抗,也有射手一对一的角逐。比赛坚守着一个勇猛民族习武、出征和单身搏斗的各种古老规则和游戏传统,淳朴的藏族人民以此寄托对往昔征战沙场的回忆,表达对和平和谐、正义吉祥的向往和追求。
比赛以命中之箭的高低为准。农闲的村落之间往往组织十几日甚至数十日的对抗赛。最后还举行隆重而热闹的“达顿节”,让歌舞、说唱和美酒伴着赛后无尽的欢乐和激情通宵达旦。
在尖扎的藏族农家,五彩神箭出奇地融入生产、生活和信仰的各种民俗和仪式,甚至神化为地域性的箭崇拜。人们还用极度夸张的手法,把木箭扩展成巨型的五彩神箭,安插在高高的“拉则”上。五彩神箭,是安多农村藏胞的竞技和魂魄,更是这片土地挥之不去的情结和生活。目前一般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马克堂镇举行的“五彩射箭杯”中国民族传统射箭邀请赛,已经提升为一项国家级的赛事活动。
资讯站
玩转五彩神箭之乡
■交通:“中国民族民俗射箭之乡”尖扎县位于青海省东南部,黄南藏族自治州北部,县城在马克唐镇。游客可以先到西宁再转乘汽车。
■节日:尖扎县的“达顿节”在农闲时候举行,射箭比赛主要以村落为团体参加比赛,为期十几日甚至数十日。具体时间可以与当地旅游局联系。达顿节中大家聚会的嘛呢康,指的是诵嘛呢的地方,类似内地村庄中的庵、观、祠堂,是附近村民进行民间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
■住宿:到尖扎县不妨入住当地的“藏家乐”,当地有专门的“坎布拉镇藏家乐旅游接待服务中心”,为游客提供统一的管理和服务。
■美食:当地的美食游客不一定都能习惯,但可以尝尝“藏盔”、“夏霞”等特色小吃。
■射箭之外:到了尖扎县不妨到坎布拉国家地质公园游览。这里以独持的“丹霞”地貌著称,辅以多种自然及人文景观的综合型景区,值得一游。
怎样看射箭比赛
■在藏族地区,民间射箭运动分两种:
1.远程射箭:取得前两名者,分别奖给一匹马,其余按名次给予不同的物质奖励。
2.响箭比赛:50米远处设一个直径约20厘米的空中吊靶,吊靶用带颜色的牛毛编织而成,中心为可以活动的红色圆,靶后有一个高3米,宽2米的网子拦挡。箭头上面有许多小空网眼,当箭在飞行时,由于洞中进入空气而发出鸣叫的响声。
■计分方法
靶场中共制两个箭靶,射完一个后,再射另一个。计分方法因地而异,有的以射中的箭离甲子的距离计算,如甲方只射中一箭,而乙方射中好几箭,然而甲方的一箭离甲子最近,则乙方的箭皆不计分,而甲方得一分。
计分还有不少专用名词:如甲方在两个箭靶上共计5箭,则为“妈”,意为乙方背上了一头“母牛”,如果甲方在另一个箭靶上再计5箭,则为“吾”,意为又加了一头“小母牛”,前后总计10箭,则为“妈吾”,意为“母子”。
更多详细内容欢迎查阅《西藏旅游》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