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列舉並簡述體育活動行為的五種理論
有代表性的幾種領導的行為理論:
(一)懷特和李皮特的三種領導方式理論:
美國管理學家羅夫·懷特(Ralph K.Wbite)和羅納德·李皮特(Ronald Lippett)所提出的三種領導方式理論:權威(Authoritarian)。民主式(Democratic)及放任式(Laissez—faine)一般人所最熟悉的分類。
權威式領導。所有政策均由領導者決定;所有工作進行的步驟和技術也由領導者發號施令行事;工作分配及組合、多由他單獨決定;領導者對屬較少接觸,如有獎懲,往往對人不對事。
2.民主式領導。主要政策由組織成員集體討論決定,領導者採取鼓勵協助態度;通過討論,使其他人員對工作全貌有所認識,在所設計的完成作的途徑和范圍內,下屬人員對於進行工作的步驟和所採用的技術,有相的選擇機會。
3.放任式領導:組織成員或群體有完全的決策權,領導者放任自流,管給組織成員提供工作所需的資料條件和咨詢,而盡量不參與、也不主動涉,只偶爾表示意見。工作進行幾乎全依賴組織成員、各人自行負責。
(二)領導連續流:
美國管理學家坦南鮑姆(Robert Tannen-baum)和沃倫·施密特(Warren H. Schmidt)所表達的領導連續流( Leader-ship as continuum)。這種連續流也稱作主管者一非主管者的行為續流,他們認為領導方式有各式各樣。一個適宜的領導方法取決於環境和性。他們描述了從主要以領導人為中心到主要以下屬為中的一系列領導方式,這些方式依領導者把權力授予下屬的大小程度而不同。
因此,領導方式不是在兩種方法(獨裁的或民主的)中任選其一,領導連流提供的是一系列的領導方式,說不上哪一種方式總是正確的,而另一種式總是錯誤的。
應強調指出,他們還在領導方式周圍放置了圓形以表示組織環境與社環境對領導方式施加的影響。這樣做,強調了領導方式具有開放系統的性質。
這就對主管人員的權力提出了挑戰,也就是要求他們在作出決定或管轄下時應考慮組織外部的利益。
(三)利克特的「工作中心」與「員中心」理論:
利克特的「工作中心」與「員中心」理論又稱利克特的四種領導方式理論1947 年以後,美國管理學家利克特(Rensis Likert)及密執安大學社會研究所 的有關研究人員,曾行了一系列的領導研究,其對象包括、及各種組織。
1961 年,他們把領導者分為兩種基本類型,即「以工作為中心」(Jo—centered)的領導與「以員工為中心」(Employee—centered)的領導。
前者的特點是:任務分配結構化、嚴密監督、工作激勵、依照詳盡的規定事;而後者的特點是:重視人員行為反應及問題。利用群體實現目標,給組織成員較大的自由選擇的范圍。
據此,利克特倡議員工參與管理。他認為有效的領導者是注重於面向屬的,他們依靠信息溝通使所有各個部門像一個整體那樣行事。群體的所成員(包括主管人員在內)實行一種相互支持的關系,在這種關系中,他感到在需求價值、願望、目標與期望方面有真正共同的利益。由於這種領方式要求對人採取激勵方法,因此利克特認為,它是領導一個群體的最為效的方法。利克特假設了四種管理方法,以此作為研究和闡明他的領導原則。
管理方法之一:「利用一命令式」方法。主管人員發布指示,決策中有下屬參與;主要用恐嚇和處分,有時也偶爾用獎賞去激勵人們;慣於由而下地傳達信息,把決策權局限於最高層;等等。
管理方法之二:「溫和—命令式」方法。用獎賞兼某些恐嚇及處罰的法去鼓勵下屬;允許一些自下而上傳遞的信息;向下屬徵求一些想法與意見並允許把某些決策權授予下屬,但加以嚴格的政策控制。
管理方法之三:「商儀式」方法。主管人員在做決策時徵求、接受和用下屬的建議;通常試圖去酌情利用下屬的想法與意見;運用獎賞並偶爾用處罰的辦法和讓員工參與管理的辦法來激勵下屬;既使下情上達,又使情下達;由上級主管部門制定主要的政策和運用於一般情況的決定,但讓低一級的主管部門去作出具體的決定,並採用其他一些方法商量著辦事。
管理方法之四:「集體參與」方法。主管人員向下屬提出挑戰性目標並對他們能夠達到目標表示出信心;在諸如制定目標與評價目標所取得的展方面,讓群眾參與其事並給予物質獎賞;既使上下級之間的信息暢通,使同級人員之間的信息暢通;鼓勵各級組織作出決定,或者將他們自己與下屬合起來作為一個群體從事活動。
利克特發現,那些用管理方法之四去從事管理活動的管理人員,一般是極有成就的領導者,以此種方法來管理的組織,在制定目標和實現目標面是最有成績的。他把這些主要歸之於員工參與管理的程度,以及在實踐堅持相互支持的程度。
(四)阿吉里斯的不成熟—成熟連續流。
美國管理學家阿吉里斯(Chris Argyris)的不成熟—成熟連續流理論,主要集中在個人需求與組織需求問上的研究。阿吉里斯主張有效的領導者應該幫助人們從不成熟或依賴狀態轉變到熟狀態。
(五)俄亥俄州立大學的二維構面理論。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研究們從1945 年起,對領導問題進行了廣泛的研究。一般稱之為「俄亥俄學派理論」或「維構面理論」。他們發現,領導行為可以用兩個構面加以描述:
(1)關懷;
(2)「定規」。
所謂「關懷」是指一位領導者對其下屬所給予的尊重、信任以及互相解的程度。從高度關懷到低度關懷,中間可以有無數不同程度的關懷。而謂「定規」,也就是指領導者對於下屬的地位、角色與工作方式,是否都訂有規章或工作程序。這也可有高度的定規和低度的定規。因此,二維構可構成一個領導行為坐標,大致可分為四個象限或四種導方式。正相關;而與關懷程度呈負相關。但在非生產部門內,這種關系恰相反。一般來說,高定規和低關懷的領導方式效果最差。
(六)雷定的三維構面理論。由維構面理論進而到三維構面理論,是70 年以來美國管理學家雷定的貢獻。他所利用的三維構面是:
(1)任務導向;
(2)關系導向;
(3)領導效能。
需定的四種與基本領導方式。
密切者是指這種領導者重視人際關系,但不重視工作任務。只 要能使群體和睦相處,關系融洽,時間和效率均屬次要。
2.分立者是指這種領導者,既不重視工作,也不重視人關系,下屬人員似乎各不相干,一切照規定行事,不考慮個人差異和創新。
3.盡職者是指這種領導一心只想完成任務,鐵面無私、公辦事。
4.整合者是指這種領導兼顧群體需求及任務完成,能過群體合作達到實現目標,故屬於整合性質。
雷定的理論特點在於第三構面——領導效能。雷定不認為上列四種領方式中有哪一種最具效能,而是每一方式都可能發生效能,也都可能缺乏能,因而他認為效能是另一種單獨的構面。
為此,雷定分別給每一方式兩個名稱,一個代表有效的領導方式;另個代表無效的領導方式。
雷定認為,一種領導方式有效或無效,決定於當時所處的環境;用得了,便是有效的領導方式;用得不對時便無效。這就包含了環境因素對領方式和領導效能的影響。
領導行為理論:
領導才能與追隨領導者的意願都是以領導方式為基礎的,所以許多人始從研究領導者的內在特徵轉移到外在行為上。這就是領導者的行為方式論。這種理論認為,依據個人行為方式可以對領導進行最好的分類。然而至今還沒有一個公認的「最好的」分類。
2. 什麼是引導學生正確認識體育鍛煉,指導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理論和思想基礎
體育鍛煉意識
體育鍛煉意識是引導學生正確認識體育鍛煉,指導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理論和思想基礎。
3. 體育理論試題答案
高校體育的任務有哪些:根據我國的教育方針和當代大學生身心發展的需要以及我國的國情,高校體育的目的是:以身體練習為基本手段,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有效地增強學生體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使其成為體魄強健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高等學校體育必須完成以下任務:
(1)進一步促進學生身體的正常發育和機能的發展,全面發展身體素質,增強對自然環境的適應能力。
(2)掌握體育基本理論和衛生知識,學會正確的運動技術、技能和科學鍛煉身體的方法,養成自覺鍛煉的習慣,為終身受益奠定基礎。
(3)培養良好的思想品質和道德素養。
(4)發掘大學生的體育才能,提高運動技術水平,適應國際大學生比賽和交往的需要。
體育運動對人體運動系統的影響:體育活動對運動系統的影響
運動系統是人們工作、勞動和運動的器官,是由肌肉、骨骼和關節所組成。運動是在中樞神經控制下產生的,便運動又強化了神經系統,使神經系統的調節更為靈敏和精確。
1)、 體育活動對骨骼結構與機能的影響
骨骼是人體內最堅實而又具有一定彈性的部分。由於經常的體育活動,促進了血液循環,加強了新陳代謝,使骨的結構及性能發生了變化。表現在骨密質增厚,使骨變粗。骨小梁由於受到肌肉的牽拉和外力的作用,排列更加規則。加強了骨的堅固性。經常性的運動,韌帶在骨骼上的附著部位:結節、粗隆和其他突起,變得更粗糙明顯,這有利於肌肉、韌帶更牢固地附著在上面。所有這些變化都有利於骨骼承受更大的外力作用,也就是說提高了骨的抗彎、抗斷和耐壓的性能。經常參加體育鍛練不僅使骨變粗,還可以骨骼增長。身材的高矮是由骨骼發育成長決定的。經常運動的青少年,比同年齡的青少年,身高平均高出4—7厘米。
2)、 體育運動可以增強關節的靈活性和穩定性。
經常進行體育鍛煉,既能增強關節的牢固性,又能使關節更加靈活。這是因為體育鍛煉中的許多動作都需要關節具有很大的活動幅度才能完成。體育鍛煉可以加強關節周圍肌肉的力量以及提高關節周圍韌帶、肌肉的伸展性能,從而擴大關節運動的幅度和提高關節的靈活性,也同時加強了關節的穩定性。
3)、 體育活動對肌肉結構和形態的影響
人體在安靜時,肌肉每立方米毫米內,開放的毛細血管只不過有80條左右,肌肉中能源的含量也較少。當肌肉經過較大負荷的運動之後,不僅毛細血管的口徑增大,而且,也大量開放「備用」的毛細血管。這時每立方毫米肌肉內開放的毛細血管可增至2000~3000條,比安靜時增加30多倍。因此,血流量大增,使肌肉血液供應良好,新陳代謝旺盛。另外,在運動過程中,機體內產生一系列的生化反應,肌肉中的水分減少,蛋白質以及肌糖元等物質增多,這就使肌肉能得到更多、更充分的營養物質的供應,從而使肌纖維變粗,肌肉體積極大。這樣,肌肉就發達而有力量。
3 體育運動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適當的運動是心臟健康的必由之路,有規律的運動鍛煉,可以減慢靜怠時和鍛煉時的心率,這就大大減少了心臟的工作時間,增加了心臟功能,保持了冠狀動脈血流暢通,可更好的供給心肌所需要的營養,可使心臟病的危險率減少。
(1)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可使心肌細胞內的蛋白質合成增加,心肌纖維增粗,使得心肌收縮力量增加,這樣可使心臟在每次收縮時將更多的血液射入血管,導致心臟的每博輸出量增加,長時間的體育鍛煉可使心室容量增大。
(2)體育鍛煉可以增加血管壁的彈性,這對人健康的遠期效果來說是十分有益的,人隨著年齡的增加,血管壁的彈性逐漸下降,應而可誘發高血壓等退行性疾病,通過體育鍛煉,可增加血管壁的彈性,可以預防或緩解退行性高血壓症狀。
(3)體育鍛煉可以促使大量毛細血管開放,因此加快血液與組織液的交換,加快了新陳代謝的水平,增強機體能量物質的供應,和代謝物質的排出能力。
(4)體育鍛煉可以顯著降低血脂含量(膽固醇、b-蛋白質、三醯甘油等)、改變血脂質量,有效地防治冠心病,高血壓和動脈粥樣硬化等疾病。
(5)體育鍛煉還可以使安靜時脈搏徐緩和血壓降低。
4 心臟機能活動的特點和心臟鍛煉的原則:
5.體育運動對肌肉形態結構的影響和肌肉鍛煉的原則:
1.肌肉體積的增大
通過體育鍛煉和訓練從外表看,明顯的變化是肌肉體積增大,主要表現在各種圍度的增加上,不同專項運動對不同部位肌肉體積增大的影響不同。肌肉體積的增大是由於肌纖維增粗,還是肌纖維數目增加,至今尚無足夠實驗證明。羅西發現,力量訓練對肌原纖維絕對體積增加了10%,威廉用貓上肢負重訓練34周後,發現肌纖維數量顯著增加。肌纖維數量及直徑增加,被認為與訓練時間密切關系。不過肌纖維的增粗還應包括更多的細胞內含物的增多和增大。
2.肌纖維中線粒體數目增多,體積增大
線粒體是細胞的供能中心。他參與細胞內物質氧化和形成ATP。在耐力性練習如長跑,自行車運動中,快縮肌纖維和慢縮肌纖維線粒體數量都有所增加,其中以前者由為明顯,線粒體的增加,為肌肉提供更多的能量,以適應耐力的需要。凱西琳曾對14名專門受過耐力訓練的18~25歲男青年進行研究,在進行長跑訓練前,訓練第14周,第28周時,在股外側肌三次活體取樣,結果表明,隨訓練時間的加長,每100平方微米的線粒體個數及線粒體體積都不斷在增加,第28周線粒體的數目,大小接近優秀運動員。
通過大運動量和超常運動量的急性實驗,表明隨運動量的加大,肌纖維內超微結構有顯著變化,主要是線粒體內的變化,由濃集到膨脹,基質電子絕對數量,外膜面積,膜蛋白及膜磷脂含量顯著增加,以適應訓練需要。
3.肌纖維周圍毛細血管增多
運動實驗證明,體力活動(動力,靜力負荷)可以使骨骼肌內毛細血管不論在數量或形態上都有所改變,肌纖維間的毛細血管平均分配數量在系統訓練後增多,其中靜力負荷組比動力負荷組毛細血管數量增加要多。靜力負荷組毛細血管迂曲的行程明顯,分支吻合豐富。動力負荷的跑步和游泳訓練,主要促使毛細血管分支吻合,對毛細血管的形態影響不明顯。運動後單位體積肌纖維毛細血管表面積增。
原則:
一、做好准備活動:在進行體育鍛練前做好充分的體育活動,對於體育鍛練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1、提高肌肉溫度,克服肌組織的粘滯性,預防運動損傷的發生。體育鍛煉前進行一定強度的准備活動,可使肌肉的代謝過程加強,肌肉溫度升高,這樣即可以使肌肉的粘滯性下降(不發僵),還可以增加肌肉、韌帶的伸展性和彈性,減少由於肌肉劇烈收縮造成的運動損傷。2、提高內臟器官的機能水平,以適應身體運動的需要。內臟器官的機能特點是生理惰性較大,適當的准備活動可在一定程度上預先動員內臟器官的機能,使正式鍛煉一開始時內臟器官的動能就達到較高水平,這樣還可以減輕開始運動時由於內臟器官的不適應所造成的不舒服感覺。3、調節心理狀態,提高神經系統興奮性。體育鍛煉前的准備活動可將鍛煉者的心理狀態調整到體育鍛煉的情景中來,同時接通各運動中樞間的神經聯系,使大腦皮層處於最佳的興奮狀態,投身於體育鍛煉之中,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循序漸進,持之以恆:1、體育鍛煉力戒急於求成,必須根據鍛煉者自身的實際情況確定運動負荷的大小,做到量力而行,尤其要注意鍛煉後疲勞感的適度。2、運動負荷應由小到大,逐步提高。開始從事體育鍛煉或中斷體育鍛煉後恢復鍛煉時,強度宜小,時間宜短,密度適宜。
3、注意提高人體已經適應的運動負荷,使體能保持不斷增強的趨勢。一般應在逐步提高「量」的基礎上,再逐漸增大運動強度,使之適應感到勝任的愉快,然後作相應地調整。隨時加強自我監督,密切注意身體機能的不良反應。三、講究運動衛生1.飯前飯後不要立即進行劇烈運動。飯前的劇烈運動,會使胃腸的蠕動減弱,消化腺分泌減少,胃腸的消化和吸收功能降低,從而妨礙食物的消化吸收,如果經常這樣,就容易發生胃腸疾病。飯後立即進行劇烈運動,會使血液從內臟各器官流向四肢,造成內臟器官,特別是消化器官的相對「缺血」。這樣,不僅妨礙消化器官的正常工作,容易引起腹痛和消化吸收功能的抑制,而且易出現心臟血管系統的不良症狀。另外臨睡前做劇烈運動也是不好的,會因精神過度興奮而引起失眠。
2.劇烈運動後不要馬上靜止休息。因為人在進行劇烈運動的時候,心臟跳動較快,毛細血管擴張,血流量增多;而肌肉節律性地收縮,擠壓小靜脈血管,促使血液又很快地迴流心臟。如果在劇烈運動後忽然停下來休息,肌肉的節律性收縮就減弱或停止,原來流進肌肉的大量血液就不能通過肌肉的節律收縮流回心臟,致使大部分血液在肌肉中積存。這時,心臟里的血液就會出現暫時性減少,造成血壓降低。同時,供給腦部的血液也相應減少,出現暫時性腦貧血。這樣人就會感到心慌氣短、頭暈眼花、面色蒼白,甚至發生暈倒的現象。所以,劇烈運動後,應該繼續做一些慢跑、輕跳或邊走邊做些幫助呼吸的肢體動作,使運動量逐漸由大到小,內臟器官的活動由快到慢,待身體的神經、血管、肌肉等都恢復到了正常狀態之後,再停下來休息。
4. 體育運動心理學-理論與應用
個性:反映的態度
運動操作思維:運動中的思維主要以操作思維的形式來表現。操作思維是反映肌肉動作和操作對象相互關系及其規律的一種思維活動,是運動員掌握運動技能和表現運動技能的認知基礎
運動表現:積極性與天賦決定表現
心理訓練:自身心理素質,自我心理調節
(1)什麼是注意的品質?進行注意分配需要什麼條件?
專注程度積極性決定注意的品質,注意力分配需要頭腦清晰,思路清晰,高集中。
(2)簡單分析運動員的性格向性特徵。
運動員的談吐,習性決定性格特徵。
3。思考題
(1)比較各個認識過程的主要區別與聯系。
每個認識過程的區別在於運動員自身的能力與積極性
每個認識過程的聯系在於運動員專注程度與積極性
(2)心理訓練的作用是什麼?
提升自我調節能力,態度,自信,以及決心
5. 中學生體育理論課應講些什麼知識
初中的:
一、教材內容: 體育鍛煉重在參與
二、教材分析:
本課屬於七-九年級教科書第二章<<積極自覺地參與身體鍛煉>>,這章節共3學時,本課是第1學時,這一章節內容與其它章節內容有密切的聯系,因為運動參與是促進學生增強體能,增進健康,掌握體育知識和運動技能,緩解緊張的學習壓力形成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的重要途徑,同時它還能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為終身體育奠定基礎, 故本課又是本章節學習內容的前提和基礎,本課對於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意識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三、學情分析:
他們的生理特點是比較易興奮,又易抑制,精神不易集中;對於說教過多,抽象性強的知識因其理性思維還不完善而不易接受,也不感興趣,初中學生對於體育鍛煉的價值已經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了解的不全面。本課在此基礎上通過問題和直觀性動畫進行啟發學生,通過小團隊相互間的合作討論、探究,使學生由易到難,從淺入深地掌握全課內容。
四、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使學生理解參加體育鍛煉的意義;
2、能力目標:樹立自覺積極參加體育活動的意識;了解自己參與體育活動的狀況;
3、 情感目標: 根據實際自覺積極地參加課內外體育活動。
五、教學手段:引導、演示、啟發、講授法、討論法、自我評價法等
六、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樹立積極參與體育的意識,學會科學地參加體育活動。
七、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各位同學們:大家好
今天我在這里給大家上一節體育課,首先我們一起重溫一下「全國億萬青少年學生陽光體育運動」:啟動儀式(4分鍾)插入視頻圖象。。。。。。為什麼要大力提倡參與體育運動,體育鍛煉對我們有哪些好處呢?,那麼就讓我們帶著這些疑問走進今天的課堂------體育鍛煉重在參與
(二)講授新課
1、首先讓我們一起看下面的兩個實驗,邊看請同學們開動腦筋思考,然後談一談自己的想法,你認為會出現什麼樣的結果?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結果?
想一想?
(1)如果把小兔子、小鴿子從小關起來喂養而不讓他們運動,他們長大後會出現怎樣的情況了?
(2)「運動剝奪」實驗:將20—30歲的健康男子分成兩組,要求第一組在實驗期內(20天)一直躺著,不許起坐,站立;第2組也做同樣的規定,不同的是允許該組每天躺著時可以在專門的器械上鍛煉4次。
2、學生分組討論(3---5分鍾)並將討論結果用筆寫在紙條上展示給全班學生觀看。。。。。。
3、在學生談感想的基礎上教師加以簡要的總結,實驗表明:如果沒有運動,人的健康就會受到很大的影響,生命就會受到威脅,運動的少,生命力就脆弱。→得出生命在於運動。
4、生命在於運動「life depends on sports」。(1)這句體育格言出自(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2)、我國先秦時期《呂氏春秋》—「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動也」(3)、古希臘人:如果你想強壯,跑步吧;如果你想健美,跑步吧;如果你想聰明,跑步吧。(游戲)
5、今天我們雖然不能到戶外沐浴陽光,我們同樣可以體驗到運動帶給我們的愉悅!(體育欣賞——音樂背景下的體育圖片欣賞)請大家邊欣賞畫面,小組討論「體育鍛煉究竟有什麼好處?(討論時間5分鍾)
6、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由教師總結得出參加體育鍛煉的好處:。。。。。。古今中外有很多名人對此問題有精闢的見解(展示幻燈片) 既然體育運動有這么多好處,我們就應該主動參與到運動中來,從小養成鍛煉的習慣,為終身體育奠定良好的基礎。→體育鍛煉重在參與,它可以讓我們終身受益。
7、學生自測體育參與意識並統計得分情況:。。。。。。,教師點評。。。。。。。
8、學生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積極的有針對性的創設一些實用的體育鍛煉方法。
(三)結束部分:
1、教師總結本次的要點部分;
2、師生在音樂的伴奏聲(《健康快樂歌》)中邊唱邊做動作
3、布置作業,宣布下課。
八、板書設計: ①「生命在於運動」;②參加體育鍛煉的益處;③體育鍛煉重在參與;④了解自我的體育參與情況;⑤創設體育鍛煉的方法。
九、教具安排:數碼投影儀1台;筆記本電腦1台;多媒體課件1份,學生自測試題若干份,白紙條若干,記號筆4—8支。
十、預計效果:本課採用多媒體直觀手段教學,學生的學習興趣比較大,因此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參與程度也高,課堂氛圍活躍,能達到預計效果.既能使學生掌握本課的重要知識,樹立起自主參與體育的意識,創造出一些實用的體育鍛煉方法,同時在學習過程中也掌握學習的方法,促進了學生間的交往溝通,增進了友誼,體驗到樂趣,找到自信.
高中的:
理論教案2
內容:珍惜青春鄞鍛煉
目標:(1)讓學生了解青春期的生長發育特點,從而看一看自己身體生長發育(包括身高、體重、胸圍、脈搏、肺活量)等情況,針對自己的情況,准備採取適合自己的訓練方法,來增強自己的體質,
(2)讓學生懂得高中生的體育鍛煉方法,從而達到適時鍛煉,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步驟:
一、高中生的生長發育特點
1、 定型期:高中生多數處於青春期的第三階段,即定型期。並先後進入青年初期,身心發展進入了質的穩定提高期,肌肉和心肺功能增長速度明顯加快,與此相關的力量和耐力素質也具備了快速發展的生理條件。
2、 骨骼和肌肉生長特點
(1) 骨骼生長趨緩
(2) 肌肉纖維的生長由縱向為主轉為橫向為主,肌肉纖維橫斷面增大,肌肉體積增加,彈性增強。---------青少年應該充分利用這一有利時機進行力量訓練,以輕負荷為主,較高頻率的練習手段為主,全面發展上下肢和腰腹力量。
3、 心肺功能的生長特點
(1) 心臟收縮能力提高
(2) 心血管功能不斷增強
(3) 心率逐步下降
(4) 胸圍、胸腔的擴大,肺活量有較大增加
以上這些都意味著高中學生已能承受較大強度的運動負荷,充分具備了發展耐力的生理基礎。
這些時期應經常進行的活動:進行採用發展有氧耐力為主的練習(長距離中速跑、游泳、騎自行車)以及球類活動等。同時注意呼吸的自然均勻等。
4、 神經系統的生長特點
高中學生的神經系統發育基本完成,大腦的結構與成人大致相等,功能接近。這些時期可以進行一些難度較大的動作,如球類運動中的復雜技術和戰術配合以及組合動作,這有助於加強神經系統的內部聯系,提高運動能力,也有助於發展觀察力,注意力,想像力,發展創新思維;。
二、高中生的體育鍛煉
(一) 高中生的身體特點
此時正處於一個塑造體形健美,全面增強與完善內臟器功能,提高身體素質的黃金時期。
(二) 外部的學習環境
學生學業負擔加大,面對著激烈的升學競爭,很多學學生減少甚至放棄體育活動,導致體質下降。
(三) 鍛煉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 適當的體育鍛煉對文化學習有促進作用
(1)「勤於運動」是孩子聰慧的重要條件
(2)適時鍛煉,事半功倍
高中學生處於生理功能的黃金時期,這時增加鍛煉可以為一生健康建立起豐厚的「體質貯備」,推遲日後體質衰弱的起始時間,減速衰老速度。
# 運動牟作用
(1)、增強人的體質
(2)、改善人的心理
(3)、改善腦的功能
(4)、促進主管邏輯思維功能的左腦半球與主管形象思維的右腦半球協調發展,有珠聯璧合之效。
(5)、加強血液功能的呼吸功能,使大腦得到充足的氧氣和營養。並且通過大腦運動中樞的興奮促使有關學習的神經中樞得到較好的休息,進而提高工作效率。
2、 預防疾病在青年
許多中老年的疾病與青少年時期的健康相關,如肥胖症,主動脈硬化,骨質疏鬆症等。可見,我們從小就應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和其他體力活動。
高中學生積極參加各項體育活動,從而帶著健壯的身體,健康的心理投入到繁重的學習和生活中去。
6. 一份競技體育概念的理論課教案
你好,可以分成四點。
1、概述:競技體育亦稱競技運動,是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以體育競賽為主要特徵,以創造優異運動成績,奪取比賽優勝為主要目標的社會體育活動。
2、歷史:遠在史前時代早期的人類生活中,便已經出現以爭取勝利為特點的原始、古樸的體育比賽形式。此後,這種活動形式又經古代的長期發展,內容更加豐富多彩,不少項目已略具雛形,其形制為近代運動打下了基礎。在整個近代體育領域中,比賽活動獲得了越來越大的獨立性,並被定名為「競技運動」。在當代,競技運動經不斷發展,演進,不僅在理論原則和實踐方法上日臻成熟,而且影響也不斷擴大,成為一個遍及社會各階層,波及世界五大洲的特殊社會現象。人們常說競技體育是一種藝術,因為競技體育,能夠超越語言和其它社會因素的障礙,依靠大眾的傳播媒介,而不需要藉助其它形式銘和附加條件(如翻譯)可直接為人們所接受。藝術是審美意識物化了的集中表現,它能強烈地引起人們的美感。競技體育有各種有效規則來阻止不公平,是一種藝術的創造,給人一種既激烈、精彩又和諧、優美的感覺。
3、我國的情況:競技體育的可持續發展業已成為新時期中國競技體育必須要研究與解決的重要議題,競技體育實現可持續發展必然與競技體育資源產生直接聯系,而發揮競技體育資源對競技xx體育可持續發展的有效支持作用必須通過有效的資源調控。因此,從資源調控入手研究我國競技體育的可持續發展就成為一條切實可行的途徑。
4、發展:1959年3月,乒乓球運動員容國團在德國舉行的第二十五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中獲得xx體育史上的第一個世界冠軍。此後的中國競技體育碩果累累。截至2003年底,xx運動員共獲得世界冠軍1695個,創超世界紀錄1106次。其中,1989年以來的15年中獲世界冠軍1341個,占總數的79.1%;創超世界紀錄724次,占總數的65.5%,是xx競技體育持續發展較快的階段。
自2000年開始舉辦的全國體育大會是近年來中國競技體育體制的一項重大改革。全國體育大會為非奧運項目的綜合性運動會,其目的在於滿足廣大群眾對體育運動多樣化的需求,推動非奧運體育項目的普及和提高,促進競技體育和群眾體育的協調發展。在成功舉辦了兩屆之後,從2002年開始,全國體育大會每四年舉行一次。
2003年,經xx奧委會批准,xx向國際奧委會正式提出申辦2006年世界群眾體育大會。世界群眾體育大會每兩年舉辦一次,由國際奧委會支持,世界群體組織國際協調委員會、國際體育運動聯合會總會、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機構共同主辦,其目的是通過講座、專題座談、小組討論、文化或體育交流活動、短途游覽等方式宣傳普及群眾體育知識,介紹各個國家和地區開展群眾體育活動的情況,研討有關世界群眾體育發展問題。確定2006年承辦城市的投票活動將於2004年11月在義大利羅馬進行。目前,xx正在全力以赴做好申辦工作。
2004年2月3日,xx頒布《反興奮劑條例》,首次對興奮劑管理、反興奮劑義務、興奮劑檢查與檢測以及法律責任等問題作出了詳盡的規定。該條例自2004年3月1日起正式實施。
7. 體育思想名詞解釋
自然主義體育思想
自然主義體育思想,是以生物學的教育學原則為指導,以人對運動的需求為基礎,以建立「合自然性」的促進人體發育成長的身體鍛煉體系。
自然主義體育思想源於歐美,受盧梭自然主義教育思想影響較大。1901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師范學院的伍德和赫塞靈頓等人,提出了名為「新體育」的自然主義體育思想,後經威廉士(JFWilliamg,又譯威廉姆斯)的發展,形成了一整套「自然體育」的概念、理論和方法。自然主義體育思想的出現,同歐洲體操改革,和奧地利「自然體育」,共同構成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世界體育改革的一道風景線。
近代中國的自然主義體育思想來自美國。首先在「五四」前後,由基督教青年會派來中國的體育幹事麥克樂(CHMeclog)等人傳入,後又有一批留美學者如吳蘊藏瑞等歸國後的廣泛傳播,使自然主義體育思想一直占據民國時期學校體育的主導地位。
自然主義體育思想主要以生物學的教育學原則為指導,以人對運動的需求為基礎,建立「合自然性」的促進人體發育成長的身體鍛煉體系。它主張服從自然法則,注意利用自然條件進行身體鍛煉,使個性自然而然的發展。強調體育教育要適應兒童的智力和身體發育情況,注意順應兒童發展的天性,以他們的需要和天性為中心,在自然環境中進行身體教育,從而實現增強體質的目的。
自然主義體育思想認為,健壯的身體是對兒童進行智育和德育的物質基礎,身體的健康狀況直接影響著其他器官的感受能力。因此要用自然的方式,在大自然的懷抱中獲得健康的身體。在體育鍛煉的過程中要循序漸進,且要不斷地增加其難度。同時注意按照不同年齡的心理和生理特點進行體育鍛煉。
自然主義體育思想的核心是注重身心一元,把身體的健全與精神的完善統為一體,體現了體育過程中以促進人的身心和諧發展為本位的思想內涵。同時強調體育要為學生的德育、智育發展服務,主張把身體鍛煉的概念擴展到日常的運動和勞動中。
8. 體育活動中運動行為風險自負、風險自認理論出處是哪裡
這個理論一般是用於國際或國內的比較正規的比賽,在比賽之前,組織者是要負責讓參賽者都有意外傷害保險的,不管是自己買還是組織者買,出了問題,只要不是故意的,都是找保險賠償,撞人者是不用賠償的。為什麼說風險自負呢,因為受害者在參加比賽之前應該知道參加比賽的風險,自己還要參加則要承擔受傷害的風險即風險自認了。
而對於你們這個業余的,如果比賽是經過批准或比較正式,那組織者也應該知道要買保險,如果沒有買,對於這個意外傷害,組織者還是應該承擔賠償責任的。除非能證明撞人者是故意或有過失,則組織者是承擔補充的連帶責任。
9. 幼兒體育活動的理論依據
運動生理學的研究表明,人體的生長發育有賴於身體的新陳代謝活動的水平。如果說營養提供了生長發育所需的物質基礎,衛生嚇安全措施提供了生長發育所需的環境保障,體育活動則是通過人體自身的運動,提高了人體的新陳代謝水平,從而進一步促進了人體的生長發育。
2.發展體能,提高對環境的適應能力
身體素質的發展是多方面因素促成的,但不可否認體育鍛煉是其中最積極的因素之一。通過科學、系統、持之以恆鍛煉的兒童嚇只有隨機的一般身體活動經歷的同齡兒童相比,後者在氣候多變、疾病流行以及突然改變生活條件嚇規律的情況下更容易感到身體不適甚至患病。經常鍛煉的幼兒還能夠經常接觸戶外的新鮮空氣和陽光,並能夠有機會接受稍熱、稍冷,或有風天氣的鍛煉,當然會對環境有比前者更強的適應力,患病率會比前者更低。身體的自我感覺良好,參與活動的精力會更旺盛,情緒也會更積極、更穩定。
3.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促進社會化進程
體育活動的過程,無論是學習運動技術、進行游戲或比賽還是純粹地鍛煉身體,都需要付出體力和一定的意志努力。特別是在教育引導下的體育鍛煉,教師會採用各種方法鼓勵和監督孩子盡力克服各種各樣的困難。這些過程對培養幼兒積極穩定的情緒和堅強的意志力都會產生一定積極性。同時,在幼兒園集體體育活動中,幼兒需要服從教師的要求,遵守紀律和規則,學會平等、友好地競爭,發展團隊精神和與人分享的心向。這些挑戰和經驗,也都必然會對幼兒的社會化進程產生影響。
10. 簡述體育動作分析的基本理論有哪些內容
體育動作分析的基本理論包括體育知識、體育意識、體育行為、體質水平、體育技能、體育品質、體育個性等方面。
1.體育知識
體育知識也是多方面的,有體育理論知識、體育專業知識、體育基礎知識、體育健身知識、體育安全知識等。具體地說,就是了解人體身心發展的規律以及基本的生理常識,了解體育活動對人體生理、心理健康的作用,能有計劃、科學地安排體育鍛煉,並了解和掌握相關體育人文知識,具備體育賽事的欣賞能力和初步評價能力,對重大體育事件有所了解,懂得體育功能與價值。
2.體育意識
所謂體育意識,就是人腦特有的對體育和體育活動的態度控制系統。體育意識是相對穩定的,它主要由態度狀態和體育素質構成。要想擁有較強的體育意識就要具有一定的體育科學知識、體育活動方法和技能;就要認識到體育和體育活動的功效和作用,特別是評價性認知;就要具有對體育和體育活動的正向積極的情感體驗;就要具有體育需要和體育行為傾向。通過多種形式的體育活動,確立適合自身鍛煉的項目,形成自覺鍛煉的習慣和終身體育意識。
3.體育行為
體育行為是人類有目的、有意識地利用各種手段和方法,為滿足某種體育需要而進行的活動。它是一個比較寬泛的概念,即凡是與體育發生聯系的行為活動,都可稱之為體育行為。它既包括運動行為,也包括體育的組織、管理、宣傳、科研、教學、消費、觀賞等方面的行為活動。體育行為的產生和發展,既受行為者內在生理、心理條件所制約,又受到外界環境包括自然環境、社會文化環境的影響,表現出多方面的行為特徵。有計劃地參加體育健身活動;具有良好的個人鍛煉習慣;培養終身學習、運動與健康的習慣,養成積極的體育行為方式。
4.體質水平
體質是人的質量。它是人的有機體在遺傳變異和後天獲得性的基礎上所表現出來的機能和形態上相對穩定的特徵。體質水平就是人體素質提高的標志。人體素質,包括健康素質和運動素質,健康素質是運動素質的基礎。健康素質是具有健康的生理、心理及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以及在此身體狀態下不斷提升自身的運動能力,使自己具備從事多種體育鍛煉的能力。
5.體育技能
體育技能包括鍛煉技能和對鍛煉的自我評價技能。學生應在學會多種基本運動技能的基礎上,熟練掌握兩種以上健身運動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學地進行鍛煉,提高自身鍛煉的能力,並掌握常見運動損傷的處理方法。在廣泛學習運動技能的基礎上,能對一些常見的運動技能有所了解,並熟練掌握1~2項符合自己實際的實用型的終身體育運動項目。
6.體育品德
體育品德是指學生依據一定的體育道德規范,在教育教學活動和競賽中表現出來的穩定的心理特徵和傾向。為突出良好體育品德鑄造,我們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在體育運動中自覺學習和遵守各項體育運動的規則以及服從裁判等。學生懂得的體育知識越多,那麼其體育意識就越強烈,運動技能就有可能越高,對良好體育品德的意識追求就會越高。
7.體育個性
體育個性是指學生在體育活動中經常表現出來的、比較穩定的、帶有一定傾向性的個性心理特徵的總和,是一個人所以有別於他人的具有自己個人獨特的體育行為、思想等精神面貌的總的體現。在培養學生體育個性時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加強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善於識別學生的不同體育個性;尊重、鼓勵和支持學生的不同體育個性;講究方式和方法;營造一個良好的體育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