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體育活動 > 體育運動的環境

體育運動的環境

發布時間:2020-11-24 06:31:59

『壹』 簡述環境衛生與運動的關系有哪些

體育衛生是指為達到增強體質、增進健康的目的,改善和創造合乎生理要求的體育鍛煉條件和環境所應採取的衛生措施和要求。違反體育衛生原則和要求而盲目地進行體育鍛煉,不但不能起到良好的鍛煉效果,而且會導致各種運動傷病,損害人體健康。
一、運動環境衛生
人體在進行體育活動時,體內物質代謝增強,與環境的關系更加密切,受環境的影響就會更大。因此,要獲得強身健體、防治疾病的鍛煉效果,就必須注意運動環境的衛生。
1、體育活動時應注意空氣的衛生狀況
由於進行體育活動時,體內代謝加強,肺通氣量增加,若空氣中含有有害成分,運動時吸入體內的有害物質就比平時多的多,對身體的危害更大。因此,應當選擇空氣清新沒有空氣污染的地方進行鍛煉。
(1)若在有廢氣排出的工廠附近,則應在工廠的上風側進行運動。
(2)在城市中心,則應避開上午和下午交通最繁忙的時間,因為此時汽車排出的廢氣最多,交通幹道兩旁20m內的空氣都會受到較重的污染。
(3)不應在人數較多,通風換氣不充分的體育館或密閉的室內進行體育鍛煉,由於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過多,可使人頭暈、運動能力下降,產生對人體的不良影響。
(4)不應在霧中進行體育活動,空氣中的水氣形成霧,霧中多含有尖埃、細菌和有害物質,對身體健康有不良影響。
2、氣溫、氣濕的變化與體育鍛煉
(1)在高溫環境下運動產生的熱量會蓄積在體內而使體溫升高,一旦中樞神經的溫度升高,就可能引起一系列的機能失調,甚至死亡。同時由於機體以大量出汗來增加蒸發散熱,體內大量水分和無機鹽的丟失,可引起脫水和熱痙攣等病症。
(2)氣溫過低可使肌肉僵硬,粘滯性提高,因而容易造成運動損傷。還會造成機體的局部凍傷或全身體溫降低,當大腦溫度下降時,可發生意識喪失、甚至死亡。老年人和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應注意減少在低溫下活動,避免心血管疾病的發作。進行一般體育活動時的適宜氣溫為15℃左右,進行馬拉松跑等大負荷運動時的適宜氣溫為10℃左右。
(3)室外運動時,要避免強烈日光過度照射,防止紫外線和紅外線對人的損害。過量照射紫外線可使局部皮膚毛細血管擴張充血,使表皮細胞破壞,釋放出組織胺類物質,增進血管通透性,使皮膚發紅和水腫,出現紅斑;過量紫外線照射還可以引起光照性皮炎、光照性眼炎、頭痛、頭暈、體溫升高、精神異常等症狀。
3、運動場地衛生
體育活動的場地不能過於狹窄,球場或跑道周圍應留有一定的餘地。運動場地應無碎石雜物,木製地板應平坦堅固,沒有木刺和裂縫,場地過硬、過軟或過滑,不符合體育活動的要求,就會影響運動能力的發揮,並有可能造成意外的傷害事故。體育場館的通風狀況要好,保持恆溫和空氣新鮮。室外運動場地周圍應無空氣污染。室內或夜間的場地採光和照明要充足,光線要柔和、均勻、不眩目,有利於提高運動成績和避免發生運動損傷。
此外,運動環境中的場地或水質要清潔,土壤或水中不應含有較多致病菌。否則,當人體與其直接接觸時,特別是皮膚有破損的情況下,很容易受到病菌感染,發生傷口化膿或粘膜發炎等病症。
4、運動服裝與器材衛生
運動服裝應符合運動項目要求,並具有透氣性、吸濕性,既有利於身體活動,又能防止運動創傷,越野跑及馬拉松比賽時最好穿舊鞋及舊運動服,防止發生足部水泡和皮膚擦傷。在炎熱的夏季,運動服裝應通氣、質輕、寬松和色淡。在冬季,室外運動服裝既要保暖,又不防礙動作的完成。運動後潮濕的運動服裝應立即換掉,以免受涼感冒。

『貳』 體育環境指的什麼

體育體系的建設和體育環境以及適宜的教學手段 ,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能力、習慣。這是終身體育教育在大學得以實施的保障。

『叄』 高原環境對人體體育運動有何影響

高原訓練是指有目的、有地將運動員組織到具有適宜海拔高度的地區,進行定期的專項運動訓練的方法[1]。國內外訓練工作者在20世紀60年代就開始注意到,生活在高原地區的運動員具有較高的耐久力。因此高原訓練得到國內外體育界的普遍重視[2],同時高原訓練的方法也不斷改進,並採取了一些新的訓練手段及模擬訓練方法(如:高住低練訓練法、間歇性低氧訓練、低壓氧倉訓練、呼吸低氧混合氣體、模擬高原訓練場館、可調氧分壓式睡倉等)。參與高原訓練的項目已由原來的一些主要耐力運動項目,如中長跑[3]、競走[4]、自行車[5]等,發展到幾乎所有的奧運會項目。因此,高原訓練仍是目前體育科研中的一大研究熱點。
1高原訓練對運動能力的影響機制
高原訓練對機體產生的生理反應是極其復雜的,並且存在著不同的適應規律。一般認為,人在高原低氧條件下,紅細胞生成增多,呼吸循環功能增強是機體在該條件下進行的生理性代償的基本方式,而循環功能的增強是這種代償反應最重要的表現,機體通過神經反射和高層次神經中樞的調節、控製作用使心輸出量和循環血容量增加,補償細胞內降低了的氧含量,從而提高耐受缺氧的能力,適應惡劣的低氧環境,以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6]。
從目前的研究結果分析,高原訓練對有氧代謝能力的提高有積極作用,其機制可能是高原訓練可改善心臟功能及提高紅細胞和血紅蛋白水平,有利於氧的傳送;同時,紅細胞內2,3-二磷酸甘油酸濃度增加及骨骼肌毛細血管數量和形態的改善,有利於氧的釋放和彌散,從而導致機體的V[,o[,2]max]增加。另外,高原訓練可使骨骼肌線粒體氧化酶活性升高,導致機體利用氧的能力及氧化磷酸化能力增加。以上綜合作用使機體的有氧代謝能力得到提高[1]。
1.1高原訓練對紅細胞的影響機制
1.1.1高原訓練使機體出現一系列代償性反應
由於高原自然環境相對缺氧,導致機體出現一系列代償性反應。首先缺氧較早的反應是紅細胞生成素增加,刺激骨髓造血組織釋放大量的紅細胞,使血紅蛋白值增加,以便攜帶和運送更多的氧氣到體內各組織,適應機體的需氧量,所以,高原訓練期間最直接最重要的指標是血紅蛋白。我國中長跑、游泳、自行車、滑冰等項目多年來高原訓練的實踐表明,高原訓練期間,運動員晨脈下降,血紅蛋白增多,乳酸曲線右移值逐周遞減,筆者跟隨甘肅中長跑、自行車隊高原訓練期間對運動員主要生理指標的探測也證明了這一點。血紅蛋白值的增加,並不是呈直線的,而是呈螺旋狀的,總的趨勢上升,但隨著強度的加大而間或下降[7]。
1.1.2高原訓練影響紅細胞的因素
研究表明,高原可導致機體紅細胞(RBC)和血紅蛋白(Hb)不同程度的增加。但關於高原訓練期間促紅細胞生成素(EPO)的變化情況,研究結果並不一致[8]。馮連世[9]等通過系統觀察高原訓練期間優秀中長跑運動員血清EPO、RBC、Hb、網織紅細胞(RC)及血球壓(HCT)的變化規律,探討高原訓練對紅細胞生成的作用,為科學地進行高原訓練提供參考依據。
1.1.2.1高原訓練缺氧與EPOEPO是一種調節紅系祖細胞生成的激素,其血清濃度隨血氧含量的變化而發生相應的改變,以維持機體在低氧或高氧環境中正常的生理功能,但當它的血氧濃度過高或過低時,會引起紅細胞增多或紅細胞生成不足。研究表明,只要血氧濃度下降持續4小時以上,就會刺激體內EPO合成的數量增加,繼之血液中EPO濃度增加,血紅蛋白濃度和血細胞壓積增高[10]。當機體處於缺氧狀態下,血中EPO濃度會急劇上升,甚至超過正常基線1000倍以上,但這種變化只在缺氧時間超過4小時以上時才會發生。
1.1.2.2高原環境與紅細胞生成紅細胞生成增加,通過網織紅細胞(RC)數量的增加,血清鐵和鐵蛋白的減少得以表現[11]。與單純地在高原上不參加訓練的安靜組相比,高原訓練似乎更能促進紅細胞的生成。研究發現,在中等海拔訓練和久居高原上不參加訓練的安靜組之間,前者的RC明顯增加。這表明缺氧和運動這兩種刺激是分別起作用的,紅細胞生成的促進因素不僅只與缺氧程度有關。另外,在升到海拔4000m高度的過程中Hb濃度會直線上升,當EPO的活性和血氧飽和度降到低於60%時,Hb濃度又顯著降低[12]。
1.1.3高原訓練與2,3-二磷酸甘油酸
高原訓練可增加紅細胞的生成,從而提高紅細胞的更新率,使幼稚紅細胞的數量穩定,由於幼稚紅細胞更易變形,運氧到工作肌的效率比老細胞更高,所以運動員的運動能力就會提高,這可部分地歸因於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濃度在幼稚紅細胞中較高,它使收縮肌存在部分氧壓時,血紅蛋白對氧的吸引力下降,提高了血紅蛋白釋放氧的能力,從而使肌體獲得更多的氧。高原訓練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提高紅細胞中2,3-DPG水平,以彌補紅細胞的破壞對運動能力所產生的負面影響[9]。
1.2高原訓練與線粒體
1.2.1低氧對線粒體的影響
低氧及在Ca[2+]存在的條件下,可激活黃嘌呤氧化酶作用於次黃嘌呤的反應,分子氧單電子還原為超氧自由基,並引發線粒體膜過氧化反應而損害呼吸氧化磷酸化[13]。研究指出[14],長期高原缺氧導致骨骼肌橫斷面和線粒體明顯下降。通過適宜的高原訓練,促進了氧運輸系統的改善,增加毛細血管分布和線粒體的數量和體積,提高了氧化酶的活性等[9]。
1.2.2高原訓練與蘋果酸脫氧酶(MDH)
MDH是機體有氧代謝途徑中的催化酶之一,它是線粒體基質的標志酶。實驗表明,有訓練者MDH活性的提高與SDH(琥珀酸脫氫酶)活性的提高是一致的,均表示有氧氧化能力的提高,所以選用MDH作為有氧氧化途徑中酶的代表,以反映機體有氧氧化能力。研究指出[15],模擬不同海拔高度進行1周耐力訓練後,平原效應期間,大鼠腓腸肌有氧代謝能力的變化趨為:第1周MDH活性下降,第2周顯著回升。其中,2000m組MDH活性變化較穩定,且第2周MDH活性提高,並顯著高於平原訓練的對照組,表明高原訓練有利於提高線粒體的活性。
1.3高原訓練對心血管功能的影響
1.3.1高原訓練對心臟的影響
心電圖對高原訓練運動員心電圖的研究[5]發現,高原訓練期間及返回平原後運動員左右心室電圖壓均較比上高原前顯著增加,可能是缺氧環境下訓練負荷使心室容積負荷增加,是心臟代償適應的結果。另外,經高原訓練後,運動員普遍呈竇性心動過緩,這種傾向更為明顯[4]。
心率李樺等對中日競走運動員在高原訓練的運動員進行一系列生理測試,結果表明:高原訓練後期心率明顯低於高原訓練前期。運動中的最高心率在高原及平原均達到通常公認的極限下負荷(180次/分)的心率水平[4]。
血清CK、LDH及其同工酶高原訓練期間,血清LDH[,1]/LDH[,2]及CK-MB值升高,而CK-MM值卻有所下降,說明高原訓練對骨骼肌和心肌的刺激方式有所不同。高原訓練可增加心臟的負擔,但可減輕骨骼肌的損傷程度[16]。
1.3.2高原訓練對呼吸功能的影響
低氧與肺血管結構重建肺血管結構重建是指肺血管壁細胞和細胞外基質因低氧、高血流剪切力和炎症等損傷因子發生的血管結構改變。肺血管壁的內皮細胞(EC)、平滑肌細胞(SMC)和成纖維細胞(FIB)的增殖、分化和細胞外基質合成增多與堆積等變化是肺血管結構成分對缺氧刺激的反應。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的合成增多、降解減少是肺動脈壁增厚和順應性降低的代償性反應[17]。
肺通氣功能劉海平[18]等通過對9名世居高原的運動員從高原下平原訓練期間肺通氣功能的測試發現,在平原第9天左右,肺功能處於良好狀態,在通常指標的變化圖上,出現了一個較高的峰值,表明肺通氣功能有所加強。
最大攝氧量對高原的效應許多學者眾說紛紜,如Buskir E R[19]等認為低氧訓練可增加平原時最大吸氧量(V[,o[,2]max]),但Saltin B[20]等研究表明,自行車運動員在海拔2300米高原訓練後V[,o[,2]max]卻下降。繆素坤等[5]研究發現,高原訓練兩周後,V[,o[,2]max]絕對值和相對值較平原分別下降,返回平原2周後,V[,o[,2]max]較平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最大功率明顯提高。
緩沖系統運動員初到高原,緩沖系統偏酸。到了後期脫離了偏酸狀態,說明通過高原訓練緩沖系統的能力有所提高[4]。
1.4高原訓練對血乳酸的影響
高原訓練後期與前期相比,乳酸代謝明顯改善,血乳酸—速度曲線右移[4]。還表現在以相同強度運動時,高原的乳酸值明顯高於平原,以及高原訓練後乳酸濃度下降,逐漸接近平原安靜值。推測原因可能是:(1)乳酸的生成延遲;(2)乳酸的消除能力增強;(3)緩沖系統功能提高[4]。
2小結
高原訓練的效果受運動員的訓練水平、運動量和運動強度、訓練時間長短等因素的綜合影響,有關高原訓練的研究結果,會有許多分歧和爭議。在機體對高原訓練的生理適應研究中,EPO的變化規律及其適應機制、紅細胞升高的機理、蛋白質的代謝特點及激素的變化與調節,高原訓練的營養與恢復等問題,仍將是今後研究的重點。

『肆』 體育運動對提高對自然環境的適應能力有什麼用

有用:抵抗力,體力,速度,耐力,靈敏,反應…都比常人強

『伍』 戶外體育活動區環境怎麼創設

一、合理設置區域在開展戶外體育區域活動之前,教師要對活動場地作全面規劃:准備開設哪些活動區,應設在哪個具體位置,需多大空間,對周圍環境有怎樣的要求,等等。
根據幼兒體育活動的動作技能要求和活動材料的性質,我們將戶外場地分為6個區域:投擲區、鑽爬區、平衡區、小車區、球類區、一物多玩區。在投擲區,幼兒可以利用飛盤、飛鏢等游戲材料練習擲遠和擲准;在鑽爬區,幼兒可以練習不同的鑽爬動作;在平衡區,幼兒可以通過獨木橋、蹺蹺板、梅花樁等進行平衡練習;在小車區,幼兒可以利用滑板車、小自行車等進行接力比賽,提高動作協調性;在球類區,幼兒可以練習滾球、拍球等多種技能;在一物多玩區,幼兒可以自主選擇、組合多種材料,創造新的玩法。
在規劃活動場地時,我們既要考慮各區域活動的性質和要求,又要充分考慮安全因素。我們將投擲區設置在場地邊緣,並留出較大的區域空間,以此控制投擲方向,保持安全距離。鑽爬區和平衡區對運動空間的要求都不高,且兩種活動有較大的關聯,因此可將這兩個區域設於相鄰的位置。小車區與球類區運動量大,且都需要較大的運動空間,宜分隔一段距離,以避免相互干擾。一物多玩區需有較大的彈性化空間,以滿足幼兒各種自創游戲的需要。合理的區域設置是保障各區域活動有序進行的前提。
在設置區域活動內容及場地時,教師需注意以下問題:1.區域數量及區域空間的設置需根據活動場地大小靈活安排。若戶外場地不大,可考慮將活動性質相近的區域合並。2.應考慮各區域活動內容和性質的合理搭配,既要有運動量較大的活動區。也要有運動量較小的活動區,既要有練習基本動作技能的活動區,也要有發展綜合運動素質的活動區。3.各區域應具有明顯的標志和確定的活動范圍,便於幼兒選擇區域。
二、有效投放材料1提供豐富、有趣的材料,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我們為各個區域的活動提供了豐富的材料,不但保證每個幼兒都有活動材料,而且讓幼兒有自主選擇的機會。在投擲區,有飛盤、沙包等用來練習擲遠,有飛鏢配靶子、籃球配籃筐、套圈配立竿等用來練習擲准,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自由選擇。在鑽爬區,練習鑽的器材有鑽圈、「山洞」、滾桶等,練習爬的器材有軟墊、爬網、攀岩等,不同的器材可以練習不同的鑽爬動作。在平衡區,有獨木橋、蹺蹺板、半月搖、高蹺、平衡木、梅花樁等供幼兒練習平衡。小車區內則有滑板車、雙人踩車、單人踩車、小自行車、小推車等,對幼兒動作技能的要求各不相同。球類區有滾球、羊角球、皮球、保齡球、高爾夫球等,玩法各異。在一物多玩區,我們提供的多是一些低結構材料,如繩子、報紙、瓶子、罐子、塑料棍、軟棍、輪胎、布袋、毽子、呼啦圈等,鼓勵幼兒自主選擇、大膽創新。如,在玩呼啦圈時,幼兒可以利用腰、手臂、腿等多個部位轉動呼啦圈,也可以用呼啦圈來玩「跳門檻」游戲,可以嘗試讓呼啦圈在地上滾起來,還可以用呼啦圈玩「開火車」游戲。一種器材的多種玩法促使幼兒充分發揮想像力,從而在鍛煉的同時促進了幼兒創新思維的發展。
幼兒生活中的許多廢舊物品也可以作為區域活動的材料。如,幼兒從家裡帶來的大小各異的易拉罐又結實又好看。有的幼兒想到用它們做「梅花樁」,有的幼兒嘗試把它們變成高蹺,有的幼兒認為可以把它們改造成拉力器,還有的提出直接拿它們做趣味接力賽跑道上的障礙物……我們支持幼兒的創意,幫助他們實現願望,幼兒游戲的興致更高了。我們還幫助幼兒製作了許多有趣的游戲材料,如「神奇飛碟」,幼兒可拿來玩拋接游戲,也可以拿來夾在兩條腿中間跳、頂在頭上走,還可以作為障礙物玩間隔跳、障礙跑等,鍛煉了幼兒多方面能力。又如,用粗布縫制的大袋子,幼兒可用來學袋鼠跳、學毛毛蟲爬,還可以迎風奔跑模擬放風箏,幼兒很感興趣。
我們還會根據場地和材料的特點以情境化的游戲增加活動的趣味性。如在練習投擲動作時,我們組織了「戰勝大灰狼」的游戲,游戲中沙包成了「彈葯」,而大灰狼頭像則成了「靶心」,這使幼兒為了打中大灰狼而主動調整自己的投擲動作,積極投入到活動中。
2提供層次性的材料,滿足不同能力幼兒的需求教師要根據運動的目標投放適宜的材料,讓每個幼兒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發展水平的活動材料。因此,材料的投放應具有層次性,以滿足不同能力幼兒的需求。如在投擲區的投籃活動中。籃筐有高低、大小之分,呈現出不同的難易層次。在平衡區「搭橋過河」游戲中,我們為幼兒提供大小、高低、寬窄不同的搭橋材料,讓幼兒根據自己的喜好與能力水平自主選擇材料搭「橋」。這樣,能力弱的幼兒有了體驗成功的機會,增強了自信,而能力強的幼兒獲得了挑戰自我的機會,維持了對活動的興趣,他們都能在原來基礎上獲得發展。
3不斷變換和調整材料任何材料若投放後長期不變,就會使幼兒的興趣慢慢消退。因此,我們要根據幼兒的興趣和需要隨時變換和調整材料。我們可以引導幼兒用同樣的材料創造新的游戲,也可以引導幼兒將原先的多種材料搭配組合後變成新的活動材料,還可以添加一些輔助材料甚至用新的材料替換原來的材料。投放材料時,我們還應考慮季節的變換。在春夏兩季,我們宜提供運動量較小的活動材料,如拉力器、沙袋等;在秋冬兩季,我們可提供運動量大的活動材料,如蹦蹦球、呼啦圈等。
三、利用環境引導幼兒有序活動我們合理利用環境中的標志物和音樂的暗示作用,引導幼兒建立良好的規則意識,保障活動的有序進行。
每個區域均有文字或形象標識,教師引導幼兒根據標識選擇區域。由於戶外活動區同時有好幾個班的幼兒在一起活動,各班教師會選擇其中一個區域指導幼兒開展活動,這樣,每個區域至少有一名教師。教師會根據活動內容的要求和材料的數量限定參加該區域活動的人數。當人數達到限額時,教師就在區域標識旁插上一面紅旗,提示幼兒「人數已滿,請另選區域參加活動」,引導幼兒自動調整。
我們還以固定的樂曲為信號確保活動有序進行。當播放充滿動感、節奏鮮明的樂曲時,幼兒就知道要隨著音樂進行熱身運動了。當幼兒在游戲時,我們會播放幼兒熟悉的、歡快的歌曲作為背景音樂,營造輕松愉快的運動氛圍。在活動時段中點,一首輕快、跳躍的樂曲提示幼兒可以重新選擇活動區域(若不想換區,仍可在原區域中活動),並要求幼兒在這段音樂結束前換好區域。節奏緊湊的音樂提示幼兒快速收拾活動器材,並迅速到規定的場地集合。

『陸』 體育環境如何對人體形態結構發展產生影響

體育作為一種社會現象,是人類總文化的組成部分。體育既是教育的一環,又是生活的一環,是屬於人的社會生活條件,因此,它對人的身心發展起著主導作用。

1、促進人腦清醒、思維敏捷

體育活動能促使中樞神經系統及其主導部分大腦皮層的興奮性增強,抑制加強,從而改善神經過程的均衡性和靈活性,提高大腦分析綜合能力。

2、促進血液循環,提高心臟功能

進行體育活動加速血液循環,以適應肌肉活動的需要,這樣就能從結構上和功能上改善心血管系統。經常從事運動,能使心臟產生工作性肥大,心肌增厚,收縮有力,心搏徐緩,血容量增大,這就大大減輕了心臟的負擔,心率和血壓變化比一般人小,表現出心臟工作的「節省化」現象。

3、改善呼吸系統功能

呼吸是重要的的生命現象, 肺是呼吸系統的重要器官,具有氣體交換的功能,經常運動能使呼吸肌發達,呼吸慢而深,每次吸進氧氣較多,每分鍾只要呼吸8-12次,就能滿足機體需要。運動可使人體更多肺泡參與工作,使肺泡富有彈性,可增加肺活量。

4、促進骨骼肌肉的生長發育

適當體育活動能為骨骼和肌肉提供足夠的營養物質,促進肌纖維變粗,肌肉組織有力,促進骨骼生長,骨密質增厚,提高抗彎、抗壓、抗折能力。

5、調節心理,使人朝氣蓬勃,充滿活力

從事體育活動,特別是從事那些自己感興趣的運動項目,能使人產生一種非常美妙的情感體驗,心情舒暢,精神愉快。由於運動的激勵還可以增強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添生活情趣。運動還能調整人們某些不健康心理和不良情緒,如消除情緒的沮喪和消沉。

6、提高人體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

從事體育運動能提高人體應變能力,使人善於應付各種復雜多變的環境。因為經常鍛煉,大腦皮層對各種刺激的分析綜合能力強,感覺敏銳、視野開闊、判斷空間、時間和體位能力增強,因而能判斷准確,反應靈敏。同時由於經常在嚴寒和炎熱環境中運動,可以提高機體調節體溫的能力,增強身體對氣溫急劇變化的適應能力。

7、增強機體免疫能力

經常運動可使白血球數量增加、活性增強,增強機體免疫能力,提高人體對疾病的抵抗力。可以使中老年人保持充沛精力和旺盛生命力,延緩老化過程,健康長壽。

運動養生的意義

動物學家發現,大象在野外生活可活到200歲,一旦被俘獲,關進動物園,盡管生活條件比野外好得多,卻活不到80歲;野兔平均可活15年,而自幼養在籠內過著「優越」生活的家兔,平均壽命才4~5年;野豬的壽命也比家豬長一倍。那麼,為什麼野生動物比家養動物壽命長呢?重要的一條是野生動物為了尋食、自衛、避敵、擺脫惡劣氣候的侵害,經常要東奔西跑,身體得到了很好的鍛煉。這樣一代一代傳下去,體質變得越來越好,壽命自然比家養動物長了。同樣,人也是如此,經常參加體育運動鍛煉的人,壽命就長。這說明一個道理:運動是健康長壽之本。其理論依據,主要有以下幾點:

1.動以養形

《壽世保元》說:「養生之道,不欲食後便卧及終日穩坐,皆能凝結氣血,久則損壽。」說明運動能夠促進氣血暢達,增強抗禦病邪能力,提高生命力,故著名醫家張子和強調「惟以血氣流通為貴。」人體運動主要圍繞肩、腰、髖、膝、踝等關節來進行,且每一處關節部分布有若干肌群,經常運動,既能消除脂肪,又增強了肌肉的力量。此外,經常從事體育鍛煉,還可提高青少年的身高和其他生理功。

2.運動可增強脾胃功能

華佗指出:「動搖則谷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說明運動有強健脾胃的功能,促進飲食的消化輸布。而脾胃健旺,氣血生化之源充足,才能健康長壽。

3.運動可加強心臟功能

國外有個心臟病學研究所,曾對20~30歲的健康男子做過一個缺乏運動對身體影響的試驗。他們把試驗對象分為試驗組與對照組,規定試驗對象連續20個晝夜躺在床上,不準坐起、站立或在床上運動。對照組也連續20個晝夜躺在床上,但允許每天在床上設置的專門器械上鍛煉4次。當試驗進行了3~5天時,試驗組的人紛紛訴說背部肌肉酸痛、食慾不振,發生便秘;20個晝夜過後,肌肉開始萎縮,肌力極度衰退,不少人從床上一站起來就頭暈目眩,心跳加速,脈搏細弱,血壓下降到危險程度,有的竟處於昏厥狀態,與試驗前對比,心臟功能平均下降70%,起床後,連上樓這樣簡單活動幾乎都無法完成。但對照組的情況全然不同,他們仍保持了試驗前的工作能力與機能水平。另據對哈佛大學17000名畢業生普查的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經常進行積極的運動,可使心臟病發作的危險性減少35%

4.運動能增加肺的功能

經常鍛煉的人,胸圍呼吸差能達到9~16厘米,而很少鍛煉的人,胸圍呼吸差只有5~8厘米;一般人的肺活量是3500毫升左右,常鍛煉的人,由於肺臟彈性大大增加,呼吸肌力量也增大,故肺活量比常人大1000毫升左右。此外,運動又可使呼吸加深,提高呼吸效率,常鍛煉的人每分鍾可減為8~12次,而一般人為12~16次,其好處在於能使呼吸肌有較多的休息時間。一般人由於呼吸淺,每次呼吸量只有300毫升左右,而運動員則可達600毫升。還有,經常運動鍛煉,又可增強衛外功能,適應氣候變化,從而有助於預防呼吸道疾病。

5.運動能提高腎臟的功能

這是因為運動使新陳代謝旺盛,代謝廢物大部分通過腎臟排瀉活動,使腎機能得到很大鍛煉。中醫認為腎主骨,不少中老年人常見的骨質脫鈣、骨質增生、關節攣縮等疾病,也可通過經常的鍛煉,而得以預防。

6.運動使人精神愉快

體育運動可促使腦血循環,改善大腦細胞的氧氣和營養供應,延緩中樞神經細胞的衰老過程,提高其工作效率。尤其是輕松的運動,可以緩和神經肌肉的緊張,收到放鬆鎮靜的效果,對神經官能症、情緒抑鬱、失眠、高血壓等,都有良好的治療作用,正如美國醫生懷待所說:「運動是世界上最好的安定劑」。近年來神經心理學家通過實驗已經證明,肌肉緊張與人的情緒狀態有密切關系。不愉快的情緒通常和骨骼肌肉及內臟肌肉綳緊的現象同時產生,而體育運動,能使肌肉在一張一弛的條件下逐漸放鬆,有利於解除肌肉的緊張狀態,減少不良情緒的發生。
一、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規律

『柒』 冷空氣環境進行體育運動注意對服裝有什麼要求

1. 多穿幾層。

在溫度、風俗和其他條件發生變化時,你可以穿上或脫下幾層來適應變化。

2. 內衣要有很高的透氣性。

內衣是緊貼你的皮膚的那層衣物。這層應該是技術含量很高的聚酯纖維(滌綸),它可以讓汗迅速地向外排。市場上有很多這類產品。這類產品最主要的功能就是防止在冬季跑步的時候過多的汗集結在你的身體周圍(如果你穿棉織品,這種事就會經常發生)。汗在身體周圍積累的過多會在氣溫下降和風速加大的情況下,一旦你速度慢下來或者開始步行恢復,就會讓你感覺很冷。

3. 第二層透氣織物編織的要松(比如羊毛或類似纖維的織物).

通常你只在最冷的日子才需要穿上這一層衣物,羊毛會在你的內衣和外套之間建立一個額外的隔絕層。

4. 穿一件抗風防水材料製成的透氣的外套。

抗風非常重要,我們感覺冬天很冷的主要是因為風在起作用。你並不需要密不透水的外套,但是它需要對水有一定的抗性。外套要貼身並且重量要輕。很多外套可以很容易地折疊起來放進小袋子里,這可以讓你在跑的過程中很容易就把它放在口袋裡。

5. 第二層衣服和外套要帶拉鏈,不要套頭的。

這可以讓你把它們拉開或者拉上,通過這種活動來調節你身體周圍的溫度讓你感到舒適。

6. 戴一個毛線帽子可以保護耳朵。.

在寒冷的天氣里,全身熱量的50%是通過頭部散發的。冬天跑步的必須有一頂合適的帽子。熱了就脫下來,冷了就戴上。

7. 保護肢體末端。

耳朵和手——男生還要保護陰莖(相信我,在氣溫很低,風很大的日子裡,多套上一層短褲絕對是應該的)。

8. 連指手套要比分指手套更能夠保護你的手。

也就是說,連指手套更暖和。當然,分指手套能讓你做很多事情,比如拿車鑰匙。然而,在很冷的日子裡,風大的天氣里,請選擇連指手套。

9. 別擔心你的腿。

奔跑者的腿要比軀乾和肢體末端更能適應寒冷和大風。通常而言,你只需要一套防風的緊腿褲或者長褲即可。在特別冷和風很大的時候,我建議在放風的褲子裡面多穿一條貼身的秋褲(同樣也是能夠排汗的高技術纖維織物)。

10. 注意你的臉。

擦上潤膚與防曬類化妝品——特別是地上有很多雪的時候。

11. 戴上太陽鏡。

大風天和很多雪反射陽光的時候,你將會很高興這么做。

12. 穿上反光的跑步裝備,再重復一遍:穿上反光的跑步裝備。

這對於冬季的安全而言至關重要,因為有時候你不得不在很黑暗的黎明或者黃昏跑步。就我們所知,你身上的反光裝備越多越好。最好在你的軀干、四肢、頭和腳都帶反光條。

13. 帶上水和食物。

很多跑步者認為冬天帶上水沒有夏天戴上水重要。正是因為又冷又干,你才沒注意到自己汗流浹背了。你也沒在意跑出來之前在家裡和辦公室里備點兒水是很簡單的。帶上水和碳水化合物去運動吧。還要帶上一些有能量的類似於仕力架這類東西。冬天很容易就會讓你能量耗竭。

14. 穿一雙有很好外部織物的跑鞋(包括底面)。

冬天的路會很滑。你是想跑,而不是想通過某段路去什麼地方。一雙有「侵略性」的跑鞋(或者是越野鞋)會很有幫助。侵略性是什麼意思?我知道這個肆意的反義詞,就是平滑。看看那些帶有很多溝壑或者釘扣的跑鞋你就知道什麼是侵略性了。

15. 和朋友一起跑。

這條建議放在一年的任何季節都是合適的,當然,在冬天就更加恰當了。一旦有什麼事兒發生,有人會很快幫助你(另外,跑的時候把手機帶上)。

16. 考慮考慮室內鍛煉計劃。.

在極度惡劣的天氣條件下,室內鍛煉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如果在恰當的時候跳過你室外鍛煉計劃,沒有人會認為你是個很「癟」的人——特別是天氣非常糟糕的時候。如果這時候你選擇留在室內,我們只能稱之為「明智之舉」。室內鍛煉也同樣可以讓你得到提高。室內騎車或者體能訓練並不會讓你變糟,你還可以選擇水池中的運動(水中跑或者游泳都可以)。

『捌』 體育理論知識試題

大學體育理論知識試題
一、 填空題:(共20分,每小題4分)
1、體育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現象,它以▁▁▁▁▁▁▁▁為基本手段,既是以增強體質,增進身體健康為目的的教育,又是社會文化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2、體育教育、競技運動和身體鍛煉是三個既有區別,又有▁▁▁▁▁▁▁▁的體育內容。
3、競技運動是在全面發展身體素質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挖掘體力、智力與運動才能,以取得▁▁▁▁▁▁▁為目標而進行的科學訓練和各種競賽活動。
4、體育的娛樂功能,主要是滿足人們精神和▁▁▁▁▁▁▁▁ 生活的需要。
5、精神健康實質是指維持▁▁▁▁▁▁▁▁▁▁ 的一種能力,人們往往把精神健康視為身體的重要支柱而予以充分重視。
二、 選擇題;(共30分,每小題 6分;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
1、根據我國體育發展的特點和規律,體育用於廣義時,通常就是指
A、競技體育
B、體育教育
C、健康教育
D、體育運動
2、學校體育在解決與之有關的各項任務中,應以下列哪項任務為中心
A、培養競技體育後備人才
B、提高體育意識
C、增強體質
D、傳授體育知識和技能
3、教育功能是體育最基本的功能,它的作用除表現在學校這個特定領域,也深刻影響著
A、政治領域
B、軍事領域
C、經濟領域
D、整個社會
4、體育之所以具有軍事功能,主要由於下列何種需要
A、娛樂與游戲
B、戰爭和訓練士兵
C、保健和養生
D、競技和運動
5、體育的娛樂功能,主要是為了滿足下列哪方面的需要?
A、生存和發展的需要
B、提高生物潛能的需要
C、精神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D、增強體質的需要

三、 問答題:(共50分)
1、 試述運動「極點」產生的原因及其對策?(15分)

2、 簡要說明造成運動損傷的主要原因?(15分)

3、簡述體質測定與評價的作用與意義?(20分)

『玖』 體育運動對提高身體基本活動能力和提高對自然環境的適應能力有什麼用

這是我第一次選王欣老師的壘球課,從這些有趣的戶外課程中學到了許多關於壘球方面的攻守技術知識,和同學們一起體會到其中的球趣,更感受到了老師平易近人的授課風格和老師精湛的技術。

似乎是一晃眼的功夫,這個本來就不長的體育課就要告一段落了,也意味著我的大學的體育課就算結束了。作為最後的一堂體育課,也是自己一直很想上的一堂課,心裡頭也有些感想,作為對自己大學的體育課的一個總結,也算是寫給老師的一些心裡話,也有一些對學校的體育課的建議。

首先,談談對壘球課的理解吧。棒球運動是一種以棒打球為主要特點,集體性、對抗性很強的球類運動項目。因為,我自己沒有壘球方面的學習,以前對壘球的關注很有限,以前在高中也沒有機會和條件去系統的學習,遠不如籃球,足球,乒乓球等。覺得很陌生,規則也是從新學起,由於課程也是很有限,或許對壘球的接受一時很困難,一學期下來,發現自己對壘球的掌握還是不是很熟悉,希望老師你看到這些不要有一點怪罪啊,但是對於壘球的最早理解來自紐約的揚基隊的精湛表演,很是受震撼!後來,經過同學的推薦百年選修了你的壘球課程。總算是有機會真正的去了解壘球,學習壘球。

老師上課很風趣很是平易近人,上課循序漸進,悉心指導我們,盡量給大家以機會去接觸壘球,要知道照顧這么多的學生,在這有限的時間也是很不容易的。雖然,沒有讓大家的球技都取得多麼大的進展,可至少讓大家真的喜歡上你的課。你很有長者的風范(可能說的有點老啊),上課也是有條有理,一下子拉近了和你的距離了。希望你的課程會得到更多像我們這樣的人的喜歡,也衷心祝願你的課程會受到學校更多學生的褒揚和肯定。要是有機會的話很想再選修你的課程!

我覺得學校體育首先應該有的身體教育功能 ,全面鍛煉學生的身體,促進身體形態結構生理機能和心理發展,提高身體素質和人體基本活動能力,提高對自然環境的適應能力;使學生掌握體育的基本知識、技術和技能,學會科學鍛煉身體的方法,養成經常鍛煉身體的習慣,提高自我鍛煉的能力,使之終身受益。作為很鍛煉人的壘球也正好體現了這一道理。 壘球課程還具有一定的的心理品質教育功能 ,體育運動使人進入一種超凡脫俗的竟界,陶冶人的情操,培養人的勇敢、果斷、堅毅、自信心、自製力、進取心和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緊張而激烈的競賽對人的心理品質即使嚴峻的考驗,也是修煉和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的時機。因此,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心理品質很重要。這估計是我們中的很多人沒有真正體會到的東西,當然是需要自己從中體會才能得到的。

最後,我也希望學校有條件的話可以經常性的更新學校的體育設施和設備,學校定期舉辦體育賽事並讓學生有興趣參與到其中,形成良好的校園風氣,讓學生真正認識到鍛煉健身的益處,滿足學生在校的基本的體育運動的需求。畢竟,大學培養的是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而不是沒有『革命』本錢的書獃子,這個問題在當今的學生中很是普遍,缺乏良好的身體素質,這些不應該只是個人的事情,應該引起學校的重視了,不能只是關注升學率就業率等等。 天津外國語大學男生

『拾』 失重環境中的主要體育鍛煉項目有哪些

踩自行車練功器。鍛煉抄者坐在固定的車架上,身體用安全帶固定,以免飄浮,雙腿套在彈力帶上,克服彈力帶的彈力蹬動車輪,所作的功由記錄器記錄下來。

在微型跑道上跑步。鍛煉者站在皮帶式滾道上,雙腿套上彈性帶,以模擬人在地面上的體重,邁步時,一般需克服約490牛的彈性帶拉力。

拉彈簧拉力器。彈簧的彈力與重力無關。在失重環境中拉彈簧拉力器,與在地面上一樣費力,可以達到鍛煉的效果。一個彈簧拉力器一般有5根彈簧,每拉長0.3米,需用力107.8牛。

作徒手體操。這是短期航天的主要體育鍛煉項目,每天兩次,每次30~60分鍾。作體操時也要當心失重的捉弄。曾有航天員在做頭部運動和甩動四肢時,感到頭好像在脖子上360度地轉動、四肢好像離開了軀體。

穿負壓褲子。這是一種准體育器材。穿上後將褲子中的空氣抽掉,造成下身負壓,促使體液流向下身。

體育鍛煉對抗失重影響的效果是非常明顯的。如在太空生活326天的羅曼年科,雖在後期因疲勞而逐漸停止了工作,但仍依照專家制訂的體育鍛煉程序,每年堅持鍛煉,使脈膊、血壓始終保持正常,體重、骨鈣和肌肉雖有稍許下降,但都在正常范圍內。

閱讀全文

與體育運動的環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西安最大的體育館 瀏覽:601
省體質檢測 瀏覽:4
長春馬拉松全長多少 瀏覽:825
茂名體育館周圍旅館 瀏覽:927
廬江沙溪中學體育老師 瀏覽:595
拳擊裁判知乎 瀏覽:965
適合小學二年級的體育活動 瀏覽:137
s7比賽煉金 瀏覽:224
2016齊魯弈友比賽通知 瀏覽:817
lpl有些什麼比賽 瀏覽:943
武漢體育學院公共事業管理怎麼樣 瀏覽:632
梅州體育學院杜院長 瀏覽:906
宿城文化體育中心 瀏覽:435
小班體育活動捉小魚 瀏覽:876
2020年高中籃球特長生招生 瀏覽:221
北京戶外運動聖地 瀏覽:330
跑馬拉松能長壽嗎 瀏覽:846
學習鋼琴不能練哪些體育項目 瀏覽:785
大班體育活動龜兔賽跑 瀏覽:770
我的體育老師田野的結局 瀏覽: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