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幼兒園小班體育隊列隊形的方法
這個要有耐心
小孩子都是非常聽話的
好好教就好了
『貳』 小班健康教案 大家一起來排隊
啥意思啊..看不明白~
『叄』 幼兒園小班下互動分享《排隊》
家園互動,提高小班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生活教育不僅要適應幼兒當前的發展,更要為幼兒的持續發展與未來生活奠基。從幼兒當前發展看,生活活動能保護幼兒的健康生存,促進幼兒健康發展;從幼兒長遠發展看,生活活動為幼兒適應未來的社會做准備,並為他們今後的持續發展奠定做人與做事的基本能力和基本品質。當孩子第一次進入幼兒園時,首先面臨的是如何適應集體生活,特別是進餐、午睡、入廁等生活自理的問題,對他們來說是一種挑戰。同時,小班幼兒的手眼協調能力正在迅速發展之中,而生活自理活動充滿了精細動作的嘗試和練習。所以,讓幼兒學做力所能及的事,不僅能幫助他們形成自我服務的能力,還能使他們在自我服務的過程中發展動作,體驗成功,增強獨立性,從而盡快地適應集體生活。 一、問題的提出當今的幼兒,基本是獨生子女,家長對孩子各方面的投資越來越多,卻忽視孩子自理能力的培養,他們自幼受寵,依賴性強,獨立意識差,自理能力差,所以在幼兒教育中,培養自理能力是很重要的一項內容。《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明確指出要培養幼兒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然而現代家庭的獨生子女,進入幼兒園後,許多小班的孩子不會獨立進餐,不會自己洗手、擦臉,不會自己解小便,脫穿簡單衣服等。這種狀況不僅會影響孩子現在的生活,而且也會給孩子將來學習、生活、處事帶來極大的影響,所以培養孩子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二、產生問題的原因從小班孩子入園的情況看來,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家長造成的,通過分析,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1、家長過度溺愛獨生子女是家庭中的「小皇帝」、「心肝寶貝」,在家裡許多大人圍著他轉,哄他開心,因此許多小朋友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有時候吃一頓飯,孩子在前面玩,大人在後面邊跟邊喂,邊玩邊吃、邊看電視邊吃的現象屢見不鮮。許多應該孩子自己去做的事,家長習慣包代替,親力親為,大人認為這是義不容辭的事。卻不知處處包代替,孩子的獨立能力會漸漸消失,養成依賴心理。 2、補償心理許多家長因為自己孩提時代生活條件不好,現在便給予孩子無微不至的照顧和「高水平」的生活待遇。想到自己小時候受的苦,現在有條件了,就絕不能再讓自己的孩子受到同樣的苦,從而使孩子產生依賴心理,影響孩子獨立生活能力的培養。要知道,給孩子一定的動手機會並不是意味著讓他受苦。 3、放縱心理一些家長在「樹大自然直」的思想支配下,認為孩子小、能力差,以後學習也不晚。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聽到孩子的這些請求:「我自己吃,我自己拿,我自己……」等等。但得到的回答往往是:「不行,你還小,不會做。」許多家長認為孩子到了一定年齡,自然而然地就學會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飯,現在孩子小,不必急於讓他們自己動手。因此生活在這種家庭中的孩子,在家中一切需要自己動手的事,幾乎全由大人包,養成了嚴重的依賴心理,使得在各方面的發展都較遲緩。 4、怕麻煩由於小班孩子小,肌肉發展還不完善,自控能力差,手眼協調還不夠。讓孩子自己吃飯常常桌上地上都是飯粒,家長嫌臟,吃好了還要搞衛生,認為還不如自己喂得快,而且干凈;有的孩子要自己洗手,結果手沒洗干凈,還弄濕了衣服;孩子非要自己穿衣服,結果衣服穿反了,還要重穿……。所以許多家長認為與其讓孩子做,不如自己做,節省時間,避免麻煩。其實,家長這種拒絕孩子動手做,包代替的做法,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妨礙了能力和獨立性的發展。找到了問題產生的原因,就能更好地解決問題,我認為要提高小班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一定要取得家長的配合,做到家園互動。 三、家園互動提高小班幼兒生活自理能力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如果沒有整個社會,首先是家庭的高度教育素養,那麼不管教師做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圓滿的教育效果。」家庭是孩子生活和受教育的重要環境。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過程中至關重要。如果失去家長的配合,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就難以實現。因此,我們在進行工作時一定要得到家長的配合。針對小班孩子的特點,我總結了以下幾種家園互動的方法:1、開放家長半日活動,讓家長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對於剛進小班的孩子來說,家長非常關心自己的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情況、學習情況,但對於只是教師口頭的反饋還不夠,他們需要親眼看見才能夠放心。於是我們會為家長開放半日活動,提供機會讓家長到幼兒園看看自己的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從生活到游戲,從運動到學習,家長看到了孩子在園各方面的表現,心裡也就踏實了。而在看的過程中,家長也就看到了自己孩子在生活自理方面的能力,同時也會把自己的孩子與其它孩子進行比較,在家裡才能有針對性的進行教育。其次,有利於家長在家配合幼兒園更好的教育培養孩子。2、通過多種形式指導家長小班幼兒學做事的主要阻力來自於家庭,家長總是有許多顧慮和擔憂,而導致不放心。我們就可以通過家長學校、親子活動、家長會等形式,向家長積極宣傳科學育兒知識,以及從小培養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意義和方法。比如在家長會上,我們與家長一起分享一些經驗:有些孩子剛上幼兒園會哭鬧,這時就會有家長告訴孩子:「等你睡覺起來,媽媽就來接你了。」結果造成孩子一直跟老師說要睡覺。聽了以後,很多家長都笑了,因為的確有很多家長是這么說的,他們不會想到孩子聽了這句話之後的表現。經過老師的分析,家長就不會再犯類似的問題了。我們也會利用演示法,向家長演示穿脫衣物的方法,使家長在家中教孩子時,與幼兒園採用一樣的方法,這樣才有利於孩子的學習與掌握。同時還可以學習、吸收好的家庭教育經驗,在班中交流,促進家長與家長之間的溝通。我班有一個孩子馮馨月開學初時沒有紀律意識,常常不分時間在教室里隨便走動,我就和她的家長取得聯系,她的媽媽也非常支持我們的工作。針對這一情況,家園就採取一致的教育,經過一個階段,孩子有了明顯的進步。只有家長有了正確的觀念,才能更好地配合幼兒園共同、一致地培養孩子。那麼我們就有責任讓家長了解家園互動的作用,並指導家長更好地進行家園互動。3、教師要定期、經常地與家長溝通家庭是幼兒生活的重要場所,尤其是小班幼兒,當他們第一次離開家,進入集體生活時,家長和幼兒都有一個不適應的過程,因此更需要我們做好家園溝通工作。為此,我們創了「小二班班級博客」,就孩子在園的生活情況、能力、行為表現等與家長定期、經常地進行溝通,使家長能感受、體會孩子在自理過程中的能力進步。引導家長在家庭生活中支持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使他們的自理行為和生活習慣能在家、園一致的環境中養成。同時,我們也得到了家長的反饋,更好的了解孩子孩子在家的表現,從而能更有針對性的工作。4、向家長介紹一些培養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方法家長在育兒的專業知識方面比較欠缺,在進行家園互動的過程中,我們也把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介紹給家長,提高家長的育兒水平。3歲孩子的有意注意時間很短,容易分散注意,因此在教育中我們提醒家長要注意運用多種方法進行教育。 1)、直觀法:對最基本的技能,由家長做示範,然後指導孩子一步一步學著做。 2)、故事法:選擇和自編一些故事,講給孩子聽,讓他們通過故事,明白一定的道理,從而知道怎樣做對,怎樣做不對。 3)、游戲法:將要學習或練習的內容融入到游戲中,然後和孩子一起玩這種游戲,在游戲中歡歡樂樂地學會某種本領。 4)、表演法:根據孩子的特點和不同時期的要求,創設一定情境,家長和孩子分
『肆』 小班體育活動《跟著走》教案
活動領域
健康 語言
活動前評析
我根據本班幼兒年齡小、愛動這一特點制定了本次走平衡木的體育活動。在准備材料的過程中,我和孩子們一起製作了大蘿卜、用紙粘接的小路,還有用皺紋紙扎的各種顏色的小花,孩子們的興趣特別高。
因為是小班幼兒,所以這次體育課我採用了游戲化的情景導入方式,再現小兔子們快樂的一天:從早上做早操到晚上太陽落山活動自然結束。在活動中,通過看望生病的小馬、拔蘿卜、躲避大灰狼、學習本領等動靜交替的環節,鼓勵幼兒入境,積極投入,發展其平衡能力。完成了教學目標。
在准備材料時,我選用了幼兒能夠接受的高矮適中的平衡木。
活動目標
1、初步練習走平衡木。
2、激發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及發展了幼兒的身體平衡能力。
活動准備
塑料矮平衡木、紙製作的「小路」(50cmx18cm),一封信,玩具馬一個,小兔子頭飾、皺紋紙製作的各種顏色的「小花」和「大蘿卜(用布縫制的)」若干。
活動過程實錄
(一)開始部分
教師和幼兒一起聽音樂自然站隊做從頭到腳的熱身准備活動。
(二)基本部分
1、創設情境。
老師扮兔媽媽。
寶寶們:媽媽早上起來收到了好朋友小馬的一封信,信上說小馬生病了,很想見一見媽媽和寶寶們。寶寶們:我們一起去看看小馬好嗎?
兔媽媽說:我要帶寶寶們去看望小馬。可是,去小馬家只有一條小路。這條小路很窄,而且路的兩邊開滿了漂亮的小花,我們走路的時候要小心,不要踩到兩邊的小花好嗎?
幼兒:好的。
2、走「小路」。
兔媽媽帶著小兔子們去看小馬,一個跟著一個走(走紙製作的小路)。
兔媽媽邊走邊說:「小小路,窄又長,花兒開在路兩旁。兔寶寶,走小路,整整齊齊排成行,你不擠來我不搶,一個跟著一個走。」
兔媽媽:哈哈!看呀!小馬家到了。我們先來敲一敲門吧!
小馬把門打開看到了好朋友兔媽媽和兔寶寶們非常高興。兔媽媽詢問了小馬的病情,並讓兔寶寶們也說一句祝福小馬的話。
幼兒:小馬你的病好點兒了嗎?
幼兒:你要多喝水。
幼兒:你要多吃蔬菜。
幼兒:你快點好吧!
、、、、、、
兔媽媽說:寶寶們,我們就不打擾小馬了,讓它多休息吧!我們來和小馬說再見吧!
兔寶寶們:小馬再見。
兔媽媽:寶寶們我們還要按照來時的路走回去。
3、過「小橋」。
小兔子們從小馬家回來後,特別高興。兔媽媽說:「快到吃中午飯的時間了,家裡的蘿卜不多了,我們一起去拔蘿卜吧。」拔蘿卜要到河的對岸,需要過一座「小橋」,出示塑料矮平衡木,兔媽媽教小兔子們怎麼過「小橋」(教師演示怎樣過「小橋」)。
教師邊過小橋邊和幼兒一起說過小橋的兒歌:
『伍』 小班社會健康教案《人多時要排隊》
活動目標
1.知道在集體生活中,要排隊才有良好的秩序,避免發生危險。
2.通過討論、觀察等活動,初步嘗試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
3.通過實際操作演練活動,建立初步的自我保護意識。
活動准備
1.有關的圖片四張。
3.幼兒玩具、圖書、水杯。
活動過程
一、游戲《飛呀飛》
1、幼兒自由玩游戲,隨意在教室人飛來飛去。
2、集體討論:你剛才是怎麼飛的?如果快要和別人碰撞了,你怎麼做?
3、請幼兒自己想辦法通過窄窄的過道。(排隊)
二、和幼兒一起討論班裡一名幼兒受傷的原因,引發幼兒自我保護意識。
1、劉潤林的臉上為什麼會受傷?
2、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不受傷害?
三、觀察圖片,引發幼兒依據實際生活經驗進行討論。
1、觀察滑滑梯的圖片
幼兒討論:滑滑梯時為什麼要排隊?如果不排隊會怎樣?
2、觀察上下樓梯的圖片
幼兒討論:如果不排隊,會發生什麼?
3觀察進出衛生間的圖片
幼兒討論:在衛生間里時,我們應該怎樣做?
4、猜猜下一面圖會是哪裡?在哪裡也需要排隊?幼兒根據實際生活經驗來講講什麼時候需要排隊。
四、實際操練演示、總結。
1、請女孩兒來拿玩具。
2、大家一起評論:女孩剛才的行為對不對?對在哪裡?錯在哪裡?
3、再請女孩兒做一次。
4、請男孩兒拿一本書。
5、大家評論:男孩兒的行為對不對?為什麼?
6、再請女孩兒做一次。
7、教師總結:我們不但要知道排隊,還要在實際生活中做到這一點。
五、大家一起搬椅子出教室,自行走到門口,大家想辦法,自行調整自己的行為出教室。結束。
『陸』 蒙氏小班教案排隊走教案
案例是一個實際情境的描述,包括有一個或多個疑難問題,同時也能包含有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教學案例描述的教學實踐,它以豐富的敘述形式向人們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師和學生的典型行為、思想、情感在內的故事;教育案例是一個教育情境的故事,在敘述一個故事的同時人們常常還發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也就是點評。所以一個好的案例就是一個生動的故事加上精彩的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