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第一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的介紹
全國民族形式體育表演及競賽大會——第一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
② 第四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的介紹
由國家民委、國家體委主辦,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承辦的第四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於1991年11月10日至17日在南寧市隆重舉行。
③ 第十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的主要特點
本屆運動會相比往屆有兩點新變化:一是為了進一步發展和推廣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競賽項目中的集體項目以及表演項目按一定比例允許漢族運動員參賽。二是為了進一步推動全民健身並弘揚少數民族文化,競賽項目中新增加了民族健身操。運動會的會徽、吉祥物、主題歌、宣傳畫也已經確定。
④ 第十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的介紹
第十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是經國務院批准,由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專府承辦,於2015年在鄂爾多斯屬市舉行。運動會設競賽項目和表演項目兩大類。競賽項目有花炮、珍珠球、木球、蹴球、毽球、龍舟、獨竹漂、鞦韆、射弩、陀螺、押加、高腳競速、板鞋競速、少數民族武術、民族式摔跤(搏克、且里西、格、北嘎、絆跤、希日木)、馬術(民族賽馬、走馬、跑馬射擊、跑馬射箭、跑馬拾哈達) 、 民族健身操等17項。表演項目預計140項左右。
⑤ 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的歷史發展
我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有著悠久的歷史,建國以前歷史上各階段的統治者對少數民族體育文化的發展都持不聞不問、任其自生自滅的態度。前國家副主席朱德在1949 年的一次體育工作會議上就指出「要廣泛地採用民間原有的許多體育形式」;強調了開展民間傳統體育項目的重要性。
1953年11月,全國民族形式體育表演及競賽大會在天津市舉行。在1981年9月召開的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工作座談會後,國務院便批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由國家民族事業委員會和原國家體育運動委員會主辦,由地方承辦,每四年舉行一次。同時又把1953 年在天津舉行的全國民族體育表演及競賽大會追定為第一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
1986 年的第三屆民族運動會首次啟用了會徽、會旗、會標,這標志著民族運動會逐步走向正規化。這屆民族運動會正式確定了民運會設項分競賽和表演兩大類,共設7 個競賽項目和115 個表演項目。第四屆民運會不僅增加了賽龍舟等經過規范化、科學化之後的項目,而且還制訂了較為科學、系統的總規程、競賽項目規程和規則、表演項目評判方法,使民族運動會向著規范化的軌道邁進了一大步。
到目前為止,我國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已經舉辦了9屆(第十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將在於2015年8月在內蒙古鄂爾多斯舉行),舉辦地涵蓋內蒙古、新疆、西藏等全部民族自治區以及北京、天津、廣州等經濟發達地區。從1953年的5個競賽項目22個表演項目到1999年的13個競賽項目和161個表演項目再到2015年的17個競賽項目和140個表演項目。少數民族運動會參賽民族涵蓋了我國的55個少數民族。
《國務院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若干規定》明確規定,國家定期舉辦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已成為我國少數民族群眾展示體育文化、增進團結友誼的民族盛會。
民族運動會沿著繼承革新、繼往開來的方向邁進,發掘了一大批新項目,並在探索普及與提高結合、群眾性與專業化結合、傳統體育與現代體育結合、民族性與世界性結合的道路上取得了可喜的進步,使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走上了普及、提高、規范、科學的道路。
⑥ 第九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的介紹
第九屆全國民族運動會於2011年9月10日在貴陽舉行,這是貴陽首次舉辦全國性的綜合體育賽事。此次運動會的口號:和諧中華,多彩貴州。
⑦ 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和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對我國和平發展的意義
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和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對我國和平發展的意義------
我國少數民族內傳統體育和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容動會對我國和平發展的意義就在於它是守護民族文化之"根"的藝術,載負著傳統文化從民間走向舞台。運用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簡論"第8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之室內表演項目,對我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表演項目創作的發展走向與文化傳承進行再思考。透徹分析其發展之道:須遵循突出民族性;尊重傳統、再現傳統與科學編排;表演性服從於體育性3大原則,才能讓發展中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表演項目以其鮮明的民族特色,展示著時代的風采,從而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⑧ 第六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的介紹
在第五屆全國民族運動會的閉幕式上,組委會庄嚴宣布:第六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將於在北京舉行,同時在拉薩設分賽場。 第六屆全國民族運動會是本世紀我國舉辦的最後一次大型綜合性體育運動會。
⑨ 第八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的介紹
歷時9天的第八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成為民族運動會歷史上規版模最大、項目權最多、水平最高的一次盛會,2007年11月18日在廣州圓滿落幕。55個少數民族形式獨特、情趣盎然的體育項目,豐富多彩的歌舞表演,讓廣州市民和1.5萬名與會者度過了一個十分過癮的民族體育文化「狂歡節」。當各族兒女帶著收獲和友誼回到祖國各地之際,這屆民族運動會也留給了人們悠長的回味、深刻的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