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體育活動 > 體育運動因素什麼意思

體育運動因素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2021-03-16 09:46:07

A. 運動促進健康的五個因素

1、身體健康:不復僅指無制病,而且還包括體能,後者是一種滿足生活需要和有足夠的能量完成各種活動任務的能力。具備這種能力,就可以預防疾病,健康,提高生活質量。

2、情緒健康:情緒涉及到我們對自己的感受和對他人的感受。情緒的健康主要標志是情緒的穩定性,所謂的穩定是指個體應對日常生活中人際關系和環境壓力的能力。

3、智力健康:是指長期的學習和生活中,大腦始終保持活躍狀態。

4、精神健康:主要包括理解生活基本目的的能力,以及關心和尊重所有生命體的能力。

5、社交健康:指形成與保持和諧人際關系的能力,此能力將使你在交往中有自信感和安全感,與人友好相處,也會使你少生煩惱,心情歡暢。



(1)體育運動因素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體育鍛煉有利於人體骨骼、肌肉的生長,增強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環系統、呼吸系統和消化系統的機能狀況,有利於人體的生長發育,提高抗病免疫能力,增強有機體的適應能力。

體育鍛煉能改善神經系統的調節功能,提高神經系統對人體活動時錯綜復雜變化的判斷能力,並及時做出協調、准確、迅速的反應;使人體適應內外環境的變化和保持肌體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體育鍛煉可以調節人體的生理平衡,達到治病和預防的效果。

B. 什麼是運動的六大要素

運動的六大要素:

1、心血管耐力:心、肺、血管去運輸含氧的血液給正在工內作的肌肉進容行能量新陳代謝的能力。

2、肌肉強力與耐力:前者是全力作阻力運動的能力,後者是長期肌肉重復收縮的能力。

3、柔韌性:是利用肌肉在整個范圍內運動的能力。

4、敏捷性:是大小肌肉群的可操作性與協調性。

5、力量:它被定義為力乘以距離除以時間。

6、平衡性:指運動中保持平衡的能力。

體能是通過力量、速度、耐力、協調、柔韌、靈敏等運動素質表現出來的人體基本的運動能力,是運動員競技能力的重要構成因素。

(2)體育運動因素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運動的誤區:

1、運動鍛煉強度越大越好

有用的運動做得太多會產生相反的效果。專家指出鍛煉過度會出現危險。特別是對剛剛開始鍛煉的人更是如此,身體需要休息和復原。

2、鍛煉身體之前不能吃東西

吃過東西後才開始運動可能會好一些。飯後做一些溫和的運動,可能比飯後很久才運動消耗更多的熱量。

2、最好在早晨鍛煉

專家們建議,在天氣炎熱的季節,為了避免最熱和最潮濕的時刻,你應該在早晨和傍晚進行鍛煉。

C. 體育鍛煉的阻礙因素

吃的多,熱量高,就會阻礙減肥,就會失敗。

D. 體育運動中影響注意的因素有哪些

一、要注意方法,不當的方法對身體是不好的。
二、要注意時間,飯後不要做劇烈的運動。
三、要注意營養各方面的搭配。
四、要注意休息。
五、要注意量的適宜性,不能過急。
六、要根據自己身狀況作調配,不要做不適合自己的運動。

E. 影響個體參與體育活動的因素有哪些

個人因素和環境因素。

個人因素主要包括人口統計學變數、個體生理狀況、個人版行為以及權個人的心理特徵和狀態。

人口統計學特徵包括年齡、性別、社會經濟條件等。個人的體質和健康因素能夠對體育鍛煉行為產生影響。在體質方面,尹博的研究表明,身高、體重、體型等因素,影響到學生的體育鍛煉經歷和體育鍛煉習慣。

由於學生的身體特點存在不同,在參加不同項目的運動時形成優勢和劣勢比較。其調查結果顯示有13.7%的男生和9.6%的女生認為其體育鍛煉習慣形成的原因之一是先天運動素質好,並且,6.2%的男生和8.9%的女生認為其沒有形成鍛煉習慣的原因之一是先天運動素質差。

(5)體育運動因素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為了讓體育惠民政策更加看得見、用得著、享受得到,近年來,國家體育總局千方百計破解「健身去哪兒」等難題,拓寬了全民健身「六個身邊」工程的內涵。

總局提出了建設一批健身步道、體育公園、社區健身中心、智能健身房、「雙改」體育場館、群眾體育業余俱樂部、街邊鑲嵌式的健身點、商場和舊廠房改造的體育設施、共享健身服務平台、體育運動休閑綜合體的「十個一批」思路,破解「健身去哪兒」難題。

F. 決定運動量的因素有哪幾種

運動量(Amount of exercise)也稱「運動負荷」,指人體在體育活動中所承受的生理、心理負荷量以及專消耗的熱量,由完成練習的屬運動強度與持續時間,以及動作的准確性和運動項目特點等因素來決定運動量的大小。

從嚴格意義上講,體育鍛煉對人體產生的影響並不單純取決於運動量,而是運動負荷(「運動量」只是一種通俗的叫法)。組成運動負荷的主要因素是;「量」和「強度」。

決定運動量的因素有以下幾種:

  1. 數量:數量是指體育鍛煉所完成的練習總數;

  2. 強度:強度時指單位時間內生理負荷量的大小;

  3. 時間:時間是一次鍛煉的總時間。

G. 運動因素的意思

運動與不運動的影響
通常運動量大的人,心臟更強壯,因此心率較常人慢,肺活量也更大。但不能一味追求增加運動量,因為在鍛煉時只有運動量保持適宜,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運動量過小過大都不行。過小,則達不到鍛煉的目的;過大,又超出了人身體所能承受的限度,對人的健康不利,而每個人的體能都是不同的。因此,要學會合理地安排和調節運動量。
以鍛煉身體為目的的跑步,時間不應少於 5分鍾,否則對心肺功能的提高沒有好處。 以減肥健美為目的的跑步,時間不應少於 20分鍾,速度要慢一點,保持均勻呼吸無論是體育鍛煉還是運動訓練,都存在一個合理安排運動量的問題,鍛煉效果好壞,也往往取決於運動量的大小。
因為運動量過小,不用動員內臟器官的潛力就可以輕而易舉地擔負下來,這樣就達不到提高內臟器官功能的目的,因而鍛煉的效果甚微。相反,如果運動量過大,在安排時又缺乏必要的節奏,長此下去就會超過人體生理負荷的極限不僅達不到增強體質的鍛煉目的,往往還會對鍛煉者的健康有不利影響,並對學習或工作造成影響。一般可以用客觀生理指標的測定和鍛煉者的主觀感覺來分析,便可知道運動量安排是否合適。
客觀生理指標的測定:目前常用指標包括鍛煉前後及安靜時的脈搏、血壓、體重、肺活量、心電圖、尿蛋白、血色素等指標。測量脈搏是最簡便易行、且最能反映機體情況的一個指標,如果安靜時的脈搏與以往比較是逐漸下降或者不變,則表明機體反應良好,運動量安排合適,並且還有潛力。每分鍾脈搏的正常變化幅度為2~6次。如脈搏頻率超過10次/分以上,說明機體反應不佳,如無疾病或其它原因,則說明運動量過大,應予以調整。安靜時正常的血壓變動范圍應在10毫米汞柱以內,體重不超過0.5千克。如血壓明顯升高,肺活量顯著下降,體重持續減輕,且減輕幅度超過正常體重的1/30時,說明運動量有可能安排不當,要引起注意。尿蛋白也是評定運動量是否適宜的一個常用指標。
有氧運動和無氧運動
有氧運動是指人體在氧氣充分供應的情況下進行的體育鍛煉。即在運動過程中,人體吸入的氧氣與需求相等,達到生理上的平衡狀態。
無氧運動是指肌肉在「缺氧」的狀態下高速劇烈的運動。無氧運動大部分是可能會超負荷、瞬間性強的運動,所以很難持續長時間,而且疲勞消除的時間也慢。
適當的調整運動量
可以連續地測定訓練後或次日晨的尿蛋白的量,如果訓練的開始階段增加,而後逐漸減少,這說明鍛煉者對運動量從不適應到適應,是一個好現象。如果開始時增加,而後數量不僅不減少,反而逐漸增加,恢復也慢,這說明身體不適應,所安排之運動量應予以及時調整。主觀感覺:其內容包括自我感覺、睡眠、食慾、鍛煉慾望等。如果鍛煉後自我感覺良好,精力充沛,有勁,睡得熟,吃得香,很想參加運動。鍛煉後肌肉有輕度酸痛,並有疲勞感,但經過一夜的休息次日晨即可恢復正常,則說明運動量安排合適。如果在鍛煉後感到精神萎靡不振,全身令力,胸骨柄及肝區有疼痛感,頭昏腦脹,運動後感到特別疲倦,睡不好,吃不香,易出汗,不想練習,則說明運動量需作適當調整。

H. 運動促進健康的5個因素

書上沒有,我找過了,只找到了體育的功能
如下:
體育的健身功能

體育運動可促進人體骨骼和肌肉的生長。
1、科學合理的體育運動能促進骨骼的正常生長發育。
2、體育運動能促進肌肉的生長。

體育運動可促進血液循環,提高心臟功能。
1、通過動物實驗證明,運動能使動脈血管壁的中膜增厚,平滑肌細胞和彈性纖維增加,從而提高血液的運輸和排出能力。
2、經常進行體育鍛煉,會使心肌增厚,心腔擴大,使心臟得到更多的營養物質,收縮力增強,脈搏輸出量增多,可使心臟承受力增強,在運動中充分地發揮儲備力量,有利於器官的供血和功能的提高。

體育鍛煉能提高神經系統的功能
體育運動能改善和提高中樞神經系統的工作能力,使人頭腦清醒
,思維敏捷。

經常從事體育活動還可以改善呼吸系統功能。
1、呼吸肌主要有隔肌、腰方肌、斜角肌、腹部肌肉等。經常參加體育鍛煉,有利於呼吸肌的力量增強。肺通氣量增大,更好地完成氣體更換,使攝氧量增多,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大。
2、由於體育活動使呼吸深度增加,呼吸頻率減少,呼吸器官休息時間多,而使呼吸功能提高,可以承受更大的運動強度和運動量。

體育的健智功能
人類大腦智力活動可分為感知、記憶、思維和創造四個部分。體育是促進智力發展的積極因素和手段。
(一)體育運動可以促進人的感知的發展。
(二)體育運動能增強人的記憶力。
(三)體育運動能促使人的思維更加敏捷。
(四)體育運動能提高人的創造力。
三、體育的健心功能
體育不僅僅是促進身體發育、增強人們體質和掌握運動技能,同時對促進人的心理健康起著很大的作用。
體驗體育,能給人帶來極大的心理滿足。
觀賞體育,給人以美的享受。

I. 堅持體育鍛煉的個人因素

個人因素

個人因素包括人口特徵變數、認知變數和行為。

1.人口特徵變數

人口特徵變數是指性別、年齡、教育、健康、經濟狀況、社會地位等個人特質的變數,與體力活動有很強的相關性。例如,人口特徵變數中的教育、收入和社會經濟地位都與體育活動密切相關。

收入

具體來說,收入高、受教育程度高、職業地位高的人更可能積極參加體育活動。例如,據統計,美國每年收入不到15000美元的個人中,有65%的人是不太運動的,而那些收入超過50000美元的人中不太運動的人比例則是48%。
教育

在高中教育程度的人群中,有72%的人久坐不動,而受過大學教育的人佔50%。相反,吸煙的人和藍領工人比非吸煙同行和白領是不太可能進行身體活動的。關於工作狀況,許多藍領工人可能認為他們的工作需要足夠的體力活動來維持精神健康和身體健康,但在當今的工業中使用技術,大多數工人比50年前的工人花費的精力要少。

性別

有趣的是,雖然男性比女性參與體力活動的水平更高,但運動強度沒有差別。

種族

最近的一些研究使用非白人的參與者,在一項研究中,黑人女性從10歲至19減少了他們的體育活動的100%,而白人女孩下降64%體力活動。當然,這一領域需要更多的研究。

健康狀況

隨著當前肥胖症的流行,有必要注意到,不僅肥胖者更難鍛煉,因為負重困難,但他們往往在節食後復發,通常在3到5年內恢復體重。

2.認知與人格變數

多年來,許多認知變數都經過測試,以確定它們是否有助於預測體力活動的模式。在所有被測變數中,自我效能感和自我動機被認為是體力活動最一致的預測因子。自我效能感僅僅是一個人的信念,即他能成功地完成所期望的行為。舉個例子,在鍛煉計劃中開始鍛煉,可能會影響你對所需行為的信心(例如散步、跑步、有氧舞蹈等),並保持這種行為。因此,運動專家需要通過社會支持、鼓勵和剪裁活動來滿足人們的需要和能力,幫助他們對自己的身體感到自信。專家也應該給開始鍛煉者提供繼續運動的參與動力,喚醒他們的鍛煉計劃的成功意識和能力提升的願望。

自我激勵也一直與運動堅持有關,並被發現在許多環境中區分堅持者和放棄者,如在成人健身中心、預防醫學門診、心臟康復單元,企業健身房等。有證據表明,自我激勵可能反映自我調節技能,如有效的目標設定,自我監控的進展,自我強化,這被認為是維持體力活動的重要因素。與其他措施相結合,自我激勵可以更准確地預測運動堅持。例如,當自我激勵評分結合體脂肪百分比,正確預測是堅持還是放棄的准確率大約是80%。越來越多的數據顯示,對運動好處的期望和信念與身體活動水平相關,也與堅持有組織的體育活動項目有關。

閱讀全文

與體育運動因素什麼意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西安最大的體育館 瀏覽:601
省體質檢測 瀏覽:4
長春馬拉松全長多少 瀏覽:825
茂名體育館周圍旅館 瀏覽:927
廬江沙溪中學體育老師 瀏覽:595
拳擊裁判知乎 瀏覽:965
適合小學二年級的體育活動 瀏覽:137
s7比賽煉金 瀏覽:224
2016齊魯弈友比賽通知 瀏覽:817
lpl有些什麼比賽 瀏覽:943
武漢體育學院公共事業管理怎麼樣 瀏覽:632
梅州體育學院杜院長 瀏覽:906
宿城文化體育中心 瀏覽:435
小班體育活動捉小魚 瀏覽:876
2020年高中籃球特長生招生 瀏覽:221
北京戶外運動聖地 瀏覽:330
跑馬拉松能長壽嗎 瀏覽:846
學習鋼琴不能練哪些體育項目 瀏覽:785
大班體育活動龜兔賽跑 瀏覽:770
我的體育老師田野的結局 瀏覽: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