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體育課較為適宜的練習密度是多少
一節課復的練習密度一制般在30%以上較為適當.在這個基礎上,根據教材內容、任務、可適當調整練習密度。 那麼怎麼安排課的練習密度才算合理呢?我認為應考慮下面幾個因素。 1、練習密度於課的教學任務有關 根據教材的不同課次,不同的教學任務、目的,練習密度也不一樣。如:以掌握動作要領和技術為主的新授課,教師以講解示範指導為主,這樣學生練習次數相對減少,練習密度就小,
B. 幼兒園最基本最普遍的體育課類型是
幼兒體育課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教育活動。在體育活動中,教師科學地組織幼兒進行體育鍛煉,能有效地促進幼兒基本動作協調,提高幼兒的身體素質。以前,我們幼兒園體育課普遍存在於教師未能充分合理分配一節體育課的時間,幼兒運動量、運動密度不夠恰當等問題,經過本人四年的體育教學實踐,我認為要上好一節體育課,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 突出幼兒在體育課的主體和地位。 在任何一種教學活動中,幼兒都是活動參與的主體。體育課的教育過程主要是幼兒通過自身從事各項身體動作的練習來發展各種動作技能。 首先,教師要有強烈的目標意識,把幼兒身體動作和提高身體素質這一根本目標作為每節體育課的出發點和歸宿。例如:我平時觀察到班上幼兒平衡力發展不協調,於是我就設計了玩「過獨木橋」,「過浮橋」等活動,加強幼兒對平衡力的鍛煉。第二,在體育課中,教師應為幼兒提供身體練習的機會和條件,保證幼兒運動的時間要充分,次數要恰當,教師講解、示範應簡明,避免過多的排隊,克服因體育器材少,活動內容貧乏或分組太少而導致等待時間過長的毛病。 二、 在體育課中有目的地增強幼兒運動的密度。 幼兒運動的密度是指幼兒參與實際運動的時間與總課時的百分比,據研究資料顯示,幼兒在體育課中合理的運動密度要求是:大班: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七十;中班: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五十;根據這個要求,增加幼兒運動的密度: (一)、持教師精講、幼兒多練的教育原則。 體育課中如果是上新的內容,教師要先詳細示範講解一到三次,緊接著馬上安排幼兒練習,教師巡視指導,觀察了解幼兒的練習情況,發現問題引導幼兒及時糾正。如果是復習的內容,教師要減少講課,有針對性地對普遍存在的問題再做重點講解示範一次,並讓個別幼兒示範,以使幼兒糾正,講解示範時要根據幼兒年齡特徵進行,對於小班的幼兒,示範應多於講解,對於大班的幼兒,講解可以多一些。 (二)、靈活地運用個人、小組、集體等組織形式有效地增加幼兒的運動密度。 在一節體育課中,靈活開展集體、小組、個人等組織形式,能讓幼兒充分練習,充分運動,達到恰當的運動量。例如:在教師傳授新動作、新技能,介紹新的游戲時,必須採用集體教學形式。幼兒練習時,應設法增加幼兒練習的時間和次數。教師可根據教材的特點、幼兒園活動場地的實際和器材數量等因素,合理選擇以下練習的形式: 1、個人分散練習, 2、分組練習, 3、集體集中練習, 4、多人合作練習。 三、精心設計體育活動的各個環節。 體育課中有準備運動、隊列隊形練習、基本動作練習、游戲、放鬆運動等環節。教師在設計各個環節的時候,應考慮各環節需多長時間,重點、難點在哪裡,應示範多少次,什麼時候示範,需多長時間等。體育課各個環節要循序漸進,環環相扣,節奏緊湊,前面的環節應是後面環節的鋪墊。例如:在做「小白兔拔蘿卜」這個游戲時,准備動作重點加強幼兒全身活動,做原地跑、雙腳跳、等全身運動。為練習做好充分的准備。幼兒進行游戲時,要有多名教師專門輔導和保護。在游戲結束時重點做好身體的放鬆運動,此外,要充分做好課前的准備工作,保證體育課各個環節的順利開展。如:畫好場地、准備好頭飾、活動器材等,在開展游戲活動前檢查器材數量、衛生、安全。 四、幼兒參與體育活動的主動性。 有趣味的適合幼兒水平的體育活動,能激發幼兒參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提高幼兒參與活動的主動性,採用以下方法: 1、 以游戲為主。 例如:當幼兒做游戲「小白兔拔蘿卜」時,我讓幼兒扮成小白兔、跳過障礙物、走過小橋,鑽過山洞去幫媽媽拔蘿卜回家的故事情節吸引幼兒。 2、 運用有趣味的道具和器材。 如:給每組幼兒貼上數字代號卡、12個幼兒組成的山洞、小路,盡量使每個幼兒都參與活動,提高幼兒的興趣和積極性。 3、 用競賽的形式,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和積極性。 4、 活動採用多鼓勵少批評的方法,充分挖掘幼兒的潛能。 5、 藉助音樂、唱節奏鮮明、感染力強、幼兒喜歡的音樂,激發幼兒參與活動 的興趣。 總之,在體育活動中,教師要科學地組織幼兒進行體育鍛煉,有效地促進幼兒基本動作協調,提高幼兒的身體素質。
C. 幼兒活動密度是什麼
指的就是孩子在進行某個行為活動的時候的時間間隔,還有就是出現的頻率這些情況的數據。
D. 幼兒園兒童體育,密度時間百分比怎樣做
幼兒體育課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教育活動。在體育活動中,教師科學地組織幼兒進行體育鍛煉,能有效地促進幼兒基本動作協調,提高幼兒的身體素質。以前,我們幼兒園體育課普遍存在於教師未能充分合理分配一節體育課的時間,幼兒運動量、運動密度不夠恰當等問題,經過本人四年的體育教學實踐,我認為要上好一節體育課,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 突出幼兒在體育課的主體和地位。 在任何一種教學活動中,幼兒都是活動參與的主體。體育課的教育過程主要是幼兒通過自身從事各項身體動作的練習來發展各種動作技能。 首先,教師要有強烈的目標意識,把幼兒身體動作和提高身體素質這一根本目標作為每節體育課的出發點和歸宿。例如:我平時觀察到班上幼兒平衡力發展不協調,於是我就設計了玩「過獨木橋」,「過浮橋」等活動,加強幼兒對平衡力的鍛煉。第二,在體育課中,教師應為幼兒提供身體練習的機會和條件,保證幼兒運動的時間要充分,次數要恰當,教師講解、示範應簡明,避免過多的排隊,克服因體育器材少,活動內容貧乏或分組太少而導致等待時間過長的毛病。 二、 在體育課中有目的地增強幼兒運動的密度。 幼兒運動的密度是指幼兒參與實際運動的時間與總課時的百分比,據研究資料顯示,幼兒在體育課中合理的運動密度要求是:大班: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七十;中班: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五十;根據這個要求,增加幼兒運動的密度: (一)、持教師精講、幼兒多練的教育原則。 體育課中如果是上新的內容,教師要先詳細示範講解一到三次,緊接著馬上安排幼兒練習,教師巡視指導,觀察了解幼兒的練習情況,發現問題引導幼兒及時糾正。如果是復習的內容,教師要減少講課,有針對性地對普遍存在的問題再做重點講解示範一次,並讓個別幼兒示範,以使幼兒糾正,講解示範時要根據幼兒年齡特徵進行,對於小班的幼兒,示範應多於講解,對於大班的幼兒,講解可以多一些。 (二)、靈活地運用個人、小組、集體等組織形式有效地增加幼兒的運動密度。 在一節體育課中,靈活開展集體、小組、個人等組織形式,能讓幼兒充分練習,充分運動,達到恰當的運動量。例如:在教師傳授新動作、新技能,介紹新的游戲時,必須採用集體教學形式。幼兒練習時,應設法增加幼兒練習的時間和次數。教師可根據教材的特點、幼兒園活動場地的實際和器材數量等因素,合理選擇以下練習的形式:1、個人分散練習,2、分組練習,3、集體集中練習,4、多人合作練習。 三、精心設計體育活動的各個環節。 體育課中有準備運動、隊列隊形練習、基本動作練習、游戲、放鬆運動等環節。教師在設計各個環節的時候,應考慮各環節需多長時間,重點、難點在哪裡,應示範多少次,什麼時候示範,需多長時間等。體育課各個環節要循序漸進,環環相扣,節奏緊湊,前面的環節應是後面環節的鋪墊。例如:在做「小白兔拔蘿卜」這個游戲時,准備動作重點加強幼兒全身活動,做原地跑、雙腳跳、等全身運動。為練習做好充分的准備。幼兒進行游戲時,要有多名教師專門和保護。在游戲結束時重點做好身體的放鬆運動,此外,要充分做好課前的准備工作,保證體育課各個環節的順利開展。如:畫好場地、准備好頭飾、活動器材等,在開展游戲活動前檢查器材數量、衛生、安全。 四、幼兒參與體育活動的主動性。 有趣味的適合幼兒水平的體育活動,能激發幼兒參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提高幼兒參與活動的主動性,採用以下方法:1、 以游戲為主。例如:當幼兒做游戲「小白兔拔蘿卜」時,我讓幼兒扮成小白兔、跳過障礙物、走過小橋,鑽過山洞去幫媽媽拔蘿卜回家的故事情節吸引幼兒。 2、 運用有趣味的道具和器材。 如:給每組幼兒貼上數字代卡、12個幼兒組成的山洞、小路,盡量使每個幼兒都參與活動,提高幼兒的興趣和積極性。 3、 用競賽的形式,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和積極性。 4、 活動採用多鼓勵少批評的方法,充分挖掘幼兒的潛能。 5、 藉助音樂、唱節奏鮮明、感染力強、幼兒喜歡的音樂,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總之,在體育活動中,教師要科學地組織幼兒進行體育鍛煉,有效地促進幼兒基本動作協調,提高幼兒的身體素質。
E. 什麼是運動量,強度,密度
這三個詞分開說不容易理解,說太多的名詞解釋也沒意思,你直接網路一堆一堆的答案。
通俗的說就是,運動量就是你的耐力和力量能承受的范圍,練完之後沒什麼感覺就是運動量不大,練完之後困了,餓了,就代表運動量比較大。(跟心率有關系)(運動強度X時間=運動量)
強度主要說的是你在一定運動時間里所消耗的能量的大小,你可能走10分鍾沒什麼消耗,但讓你做50個俯卧撐,你可能消耗的就比較多了,這個就是強度不同。(跟心率有一定關系)
最後是密度又叫練習密度,譬如你練了1個小時,這1個小時里有多少時間你是在訓練,用你真正的訓練時間除以你這次訓練的時間的比就是你的運動密度。
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F. 幼兒園體育活動的活動量取決於什麼
《綱要》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幼兒園的體育活動是遵循幼兒的生長發育規律和身體活動規律,以幼兒為活動主體,以身體練習為基本手段,結合陽光、空氣、水等自然因素和安全衛生等措施,促進幼兒身體的正常發育和機能的協調發展,增強體質的一種教育活動,旨在提高幼兒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及動作的協調性、靈活性,培養幼兒堅強、勇敢、不怕困難的意志品質,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 但是體育活動的開放性、自主性、豐富性以及游戲個體之間交往的頻繁性,使得這一活動存在著諸多的危險因素和安全隱患。由於幼兒生活經驗不足,對不安全因素缺乏認識,加之現代許多家庭對孩子溺愛有餘、培養不足的不當教育方式造成孩子自我保護能力差,面對突如其來的意外事故往往手足無措,而容易造成意外傷害。因此,很多的老師因為怕出現安全問題,在開展這一活動時,給幼兒諸多的限制,使得幼兒沒有真正活動起來,更談不上活動密度、強度上的問題。體育活動目標和幼兒安全之間形成了一種矛盾,最終影響了幼兒健康教育的順利開展。在幼兒園體育教學活動的開展過程中,不安全因素主要緣於以下兩個原因: 一、客觀原因 1、活動場地和投放材料上的隱患。供幼兒活動的水泥地面太硬,游戲材料有鋒利的邊角,或是因為天氣的緣故使得活動場地存在有隱患,特別是一些細小的東西如釘子、石頭、小樹杈等都可能威脅到幼兒的安全。另外,大型玩具、活動器械等年久失修、破損,也可以成為不安全的因素。 2、活動人數和活動時間上的沖突。由於班級人數過多,在體育活動的過程中老師無法全面地照顧到每個幼兒,容易引發意外事故。另外,活動時間的同一性,如幾個班的幼兒同時在一個操場上開展體育活動,造成場地面積的不足,也使得幼兒之間容易產生擁擠現象。 二、幼兒自身原因 1、幼兒身體發展水平不平衡。幼兒身體發展的水平各不相同,即便是同一年齡段的幼兒,他們的活動能力也參差不齊。同樣的活動內容,因為幼兒個體之間的承受程度不同,身體狀況的差異,也容易出現意外事故。 2、幼兒自我保護意識薄弱。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他們的神經系統尚處在發育階段,在活動中他們常常不能預見自己行為的後果,往往會誘發危險因素。尤其是在幼兒園的體育活動中,體育活動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危險性,可是幼兒缺乏運動經驗和安全意識,對活動中出現的問題不能夠做出積極有效的應對。有些幼兒往往在活動中由於集體意識差,謙讓、友善不夠,規則、秩序的概念較為淡薄,玩性大發時容易一擁而上,發生爭搶、擁擠等現象,從而導致事故發生。 3、幼兒活動中的規則意識差。每項活動中都有一個確保活動順利開展的活動規則,同時也是避免出現事故的一個限制,幼兒往往在活動過程中忽略這些規則而出現人身的傷害。幼兒年齡小,他們活潑好動,具有「不怕危險」和「勇於獵奇」的特性,但是他們明辨是非不準確,遵守規則的意識還不是很強烈,對危險的認知還比較模糊、防範意識淡薄。
在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時,必須重視幼兒的安全工作,但是為了怕幼兒受到傷害而固步自封,影響了幼兒健康教育的順利開展,這樣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採取應對措施,消除危險因素,既促進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又能保證幼兒的安全,這才是積極的體育活動開展的思路。 三、體育活動中如何避免不安全因素 1、活動材料的提供要安全
為了避免幼兒在活動場地和活動材料上受到傷害,教師要從孩子方便使用的角度出發,保證材料、器械的安全。除了活動的組織者每次活動結束後要認真整理好活動場地和活動材料外,還應該設立專門的安檢員,每天對活動場地和活動器械等進行安全晨檢、離園檢查和活動後的檢查,這些都是非常必要的。檢察工作要趨於細化,特別是對一些不易察覺的細小尖銳異物的排查。比如我在組織我們班小朋友做體育游戲或體育活動前,我都要到場地上觀察一番,看看地面有沒有石子,釘子之類的危險物品,我也要檢查供幼兒活動的材料是不是有破損等。 2、活動的時間、場地安排要科學合理
在班級人數眾多的情況下,活動的組織者可以和輔助的老師協調,分組進行活動,減少幼兒等待的時間,相應的也就減少了不安全因素的出現,同時也能促進每一個幼兒的全面發展。在活動場地的劃分選擇上,應遵循活動量的大小,內容的豐富程度,為幼兒提供面積不等的活動場地。在組織班級開展體育活動中,劃分一個相對固定的活動場地,比如跳繩的圍成一個圈,拍球的在另外的圈內,玩飛碟的另外辟出一塊場地等等,這樣做有效地降低了孩子們間的碰撞事故。 3、活動內容的設計要關注個體差異 教師應根據所教年級的每一位幼兒的身體發展水平、協調狀況,制定切實可行的活動計劃,同時也要考慮到個別幼兒的能力以及身體狀況。對於參加活動有困難的小朋友,特別是那些年齡小、能力弱的,除了注意場地、設施、器械等方面的防護外,還要從心理上滿足幼兒的安全需要。適當減輕活動的密度和強度,可以避免因超負荷運動而產生的意外。如我們在玩平衡木時,活動能力強的,輕易就走過去了,而那些活動有困難的小朋友看到同伴練習平衡時,也會產生自己親自去嘗試一下的慾望,但真正面對時卻又十分膽怯,常常不敢走或要拉著老師走,這時我便會降低難度,並在幼兒通過時伸出手扶一扶、拉一拉,給予一定保護和鼓勵,使他們感到有心理上的安慰,那麼幼兒的畏懼心理就會慢慢減退,就會大膽嘗試這一動作,從而獲得身體平衡能力的發展以及成功的愉快體驗。不求統一要求,但求使每一個幼兒在原有基礎上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4、讓幼兒在實踐活動中提高自我保護的能力 《綱要》指出幼兒不是被動的「被保護者」,在保育幼兒的同時,幫助他們學習生活技能,鍛煉自我保護能力。因此,體育活動中讓幼兒掌握正確的活動方法和技能是安全活動的前提和基礎。缺乏運動經驗和安全意識,同時又好動,這是幼兒的天性,因此教師在實踐活動中要根據情況及時提醒幼兒什麼動作是危險的,教給幼兒跑、跳、投擲、鑽爬等運動的正確姿勢。比如我在讓幼兒練習跳躍時,就會選擇合適的高度,以確定幼兒跳的安全性;玩圈時,我會提醒幼兒圈不能套在其他小朋友的脖子上,以免那個小朋友喘不過氣來;玩運動器械時,我都會選擇寬敞的地方,在組織幼兒進行小兔跳的活動時,讓幼兒知道不能低頭向前沖,要學會用眼睛,觀察周圍的活動情況,避免碰撞跌倒。活動結束後及時總結活動情況,根據幼兒的動作幫助幼兒分析哪些是危險動作,分析不安全因素或是事故出現的原因,讓幼兒逐步積累運動經驗,提升自我保護意識。這些自我保護和自我服務的方法對幼兒今後的發展都是很重要的,也是很必要的,能讓幼兒終生受益。 5、教育幼兒嚴格遵守活動規則 體育活動中的活動內容和活動規則是讓幼兒有序進行運動的必需條件,教師在組織幼兒開展體育活動時,應認真講明游戲的規則,並嚴格要求幼兒遵守這一規則。例如:幼兒在練習拋接球時,要告訴他們應與同伴保持一定的距離,以防止拋出的球打到周圍小朋友的身上,而且方法要正確,不能使用摔、砸等方法,以免弄傷同伴。在跑步時不能開小差,告訴小朋友之間應保持一定的距離,前面小朋友不向前跑,自己就應該保持好距離,原地跑動而不應用手去推前面的小朋友,眼睛要注意觀察周圍情況,避免碰撞跌倒,如果跌倒要學會保護自己的頭部。教師在講解體育活動的方法與規則、動作要領時,注意要避免因講得過多或過於繁瑣而使幼兒對動作要領不能較好掌握,對活動規則與過程理解不夠。示範時要求動作正確規范,不能模仿幼兒的錯誤動作,避免幼兒因好奇而模仿錯誤動作。對於違反規則者可進行適當的懲罰,使幼兒萌生嚴格的規則意識,保證活動的安全系數。 體育活動是促進幼兒健康人格不可或缺的,雖然在運動的過程中存在不安全因素,但是如果教師重視了不安全因素產生的原因並採取了積極有效的預防措施,就能夠大大減少事故的發生。同時,在日常的工作中,抓好常規教育,和家長及時進行體育活動方面的交流和溝通,獲取家長的支持。綜上所述,在幼兒體育活動中,安全教育是旨在首位的,安全活動是一切體育活動展開的堅實基礎。
G. 什麼是運動量密度
運動強度是指體育鍛煉對人體的身體刺激程度。它是構成運動量的因素之一。生理指標常用來表示量,運動密度,就是從事這個運動的次數和頻率。
例如,在學校體育中,如果用心率來衡量運動量,一般認為120次/分以下的運動量較小;120~150次/分之間的運動量中等;150~180次/分之間或180次/分以上的運動量較大。
通常運動量大的人,心臟更強壯,因此心率較常人慢,肺活量也更大。但不能一味追求增加運動量,因為在鍛煉時只有運動量保持適宜,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運動量過小過大都不行。過小,則達不到鍛煉的目的。
過大,又超出了人身體所能承受的限度,對人的健康不利,而每個人的體能都是不同的。因此,要學會合理地安排和調節運動量。
(7)幼兒園體育運動密度是多少擴展閱讀
客觀生理指標的測定:目前常用指標包括鍛煉前後及安靜時的脈搏、血壓、體重、肺活量、心電圖、尿蛋白、血色素等指標。測量脈搏是最簡便易行、且最能反映機體情況的一個指標,如果安靜時的脈搏與以往比較是逐漸下降或者不變,則表明機體反應良好,運動量安排合適,並且還有潛力。
每分鍾脈搏的正常變化幅度為2~6次。如脈搏頻率超過10次/分以上,說明機體反應不佳,如無疾病或其它原因,則說明運動量過大,應予以調整。安靜時正常的血壓變動范圍應在10毫米汞柱以內,體重不超過0.5千克。
如血壓明顯升高,肺活量顯著下降,體重持續減輕,且減輕幅度超過正常體重的1/30時,說明運動量有可能安排不當,要引起注意。尿蛋白也是評定運動量是否適宜的一個常用指標。
H. 體育課綜合密度專項密度練習密度一般密度
體育課的密度分為綜合密度和專項密度兩種。綜合密度(也稱一般密度)是指一節課中各項活動合理運用的時間與實際上課總時間的比例。
一節課中的各項活動有:教師指導(如講解、示範、演示教具、糾正錯誤等),學生做練習,相互觀察與幫助,練習後必要的休息,組織措施(如整隊、交換練習地點的調動隊伍)等 項。這些活動中某項活動合理運用的時間與實際上課總時間的比例,稱為專項密度。如教師指導的密度、組織措施的密度等。運動密度(又稱練習密度)是指一節課中,練習時間與實際上課的總時間的比例。影響運動密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很難確定統一的標准數據。各地區或不同情況的學校,可研究確定一個大致的范圍為評價運動密度,提供參考。研究體育課的密度,目的在於最有效地利用上課時間。通過體育課密度的研究,可檢查每節課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措施,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對體育課來講,上述項活動都是必要的。但從體育教學的特點看,學生做練習有著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師要善於根據教學目標、對象特點和作業條件等。從加強學生做練習這一環節出發,著重安排好課的運動密度,以便使學生更有效地掌握體育技術、技能,增強學生體質,完成教學目標。但是,由於教師教學經驗和教學條件不同,實踐中難免會出現不合理的講解、提問、示範、演示教具,以及組織措施和不必要的休息等方面的缺點,從而產生不合理運用的時間地掌握課中各項教學活動的隊形調動和變換,課中對學生的分組和分組教學要適合學生特點和教學條件的要求等。
沒有測量工具……根據一節課中各項活動合理運用的時間與實際上課總時間的比例進行計算
I. 體育課的密度計算公式
體育課的密度計算公式如下:
(9)幼兒園體育運動密度是多少擴展閱讀:
由於體育教學的復雜情況,在各種活動中究竟是什麼不合理地利用時間,是很難判斷和掌握的。在實踐中,一般不必嚴格區分什麼是不合理的使用時間,而是要客觀地記錄這五項活動中使用的時間,並計算出它們所佔的比例,供教師提高教學參考。
比密度是指班級的一項或兩項活動的時間占班級總時間的比例。學生的習題時間與課堂的習題量密切相關。一般來說,體育課密度是指體育課的運動密度。中小學體育教學的體育活動密度一般為20 ~ 30%合適。在適當的條件下,最好高於這個標准,但不要簡單地追求體力活動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