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被稱為"非洲小瑞士"的是南非的哪個城市
南部非洲有個納米比亞的城市叫做斯瓦科普蒙德,完全是德國式的建築風格,北歐風情,位於大西洋邊上風景秀麗,氣候宜人,常被人成為德國鎮,也許就是你說的非洲小瑞士。
納米比亞的首都也經常被人稱為非洲小瑞士
南非的奈斯納也是著名的非洲小瑞士,都是風景秀麗的好地方。
⑵ 據說明天納米比亞和海地要聯合發射一顆飛船以實現載人登天王星,這是真的嗎
甲隊做7天,乙隊做5天
就是合作5天,完成5×1/20=1/4
甲再做2天
所以甲2天完成1/3-1/4=1/12
甲1天是1/12÷2=1/24
則乙1天1/20-1/24=1/120
1÷1/24=24
1÷1/120=120
答:甲單獨24天,乙單獨120天
⑶ 非洲海景和沙灘最美的島國是哪個
納米比亞的鯨灣港和斯瓦科普蒙德都很美
⑷ 非洲哪個國家好玩
南非吧
⑸ 非洲旅遊十大推薦景點非洲旅遊攻略大全非洲遊玩美景有哪些
馬賽馬拉國家野生動物保護區(Maasai Mara National Reserve)始建於1961年,是肯亞西南部的一個大型獵物禁獵區。它位於肯亞裂谷省納羅克附近,與坦尚尼亞北部塞倫蓋蒂國家公園無縫對接,名稱來源於當地原始定居者馬賽人。
馬賽馬拉國家野生動物保護區擁有大量的豹屬動物,例如斑馬、湯氏瞪羚、角馬等遷徙動物,每年7月至10月,遷徙動物會從塞倫蓋蒂國家公園來到此地。經過多次擴大保護區的面積,目前保護區面積有1510平方千米,約有95種哺乳動物和450種鳥類,是世界上最好的野生動物保護區之一,著名電視節目《動物世界》中的許多鏡頭拍攝於此。
馬賽馬拉還是一個巨大的保護完好的風景區,低矮的丘陵綿延起伏,寬廣的草原一望無際,巨大的金合歡樹和波巴布樹散落其間,馬拉河的眾多支流縱橫穿越,景色美輪美奐。乘一輛旅遊專用車馳騁於原野上,常可見斑馬成群結隊,南非羚羊走動其間,非洲野牛徘徊,大象環顧左右。在這里,人與自然、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獨特的原始文化,草原日出、日落的仙境般的美妙,可以使久居都市的現代人忘記一切壓力與煩惱,完全融入到奇妙的大自然中,感受到一種回歸的輕松與快樂。
非洲旅遊攻略大全:
非洲旅遊攻略之住宿
非洲旅遊酒店的星級與國內有區別,不要在乎星的多少。酒店無翻譯人員,但服務人員都會講英語,所有賓館不提供牙刷.牙膏.一次性拖鞋。
賓館無飲用的熱水,切記自來水不能直接飲用。
很少提供無線上網服務。
服務人員一般是不索小費的,西方遊客通常會給服務人員1美元的小費;不給小費對方也不會要求。
非洲旅遊攻略之環境
非洲大陸北寬南窄,呈不等邊三角形狀。南北最長約8 000千米,東西最寬約7 500千米。非洲為一高原大陸,地勢比較平坦,明顯的山脈僅限於南北兩端。全洲平均海拔750米。海拔500 1 000米的高原佔全洲面積60%以上。海拔2 000米以上的山地和高原約佔全洲面積5%。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多分布在沿海地帶。地勢大致以剛果民主共和國境內的剛果河河口至衣索比亞高原北部邊緣一線為界,東南半部較高,西北半部較低。東南半部被稱為高非洲,海拔多在1 000米以上,有衣索比亞高原(海拔在2 000米以上,有「非洲屋脊」之稱)、東非高原和南非高原,在南非高原上有卡拉哈迪盆地。西北半部被稱為低非洲,海拔多在500米以下,大部分為低高原和盆地,有尼羅河上游盆地、剛果盆地和查德盆地等。
非洲較高大的山脈多矗立在高原的沿海地帶,西北沿海有阿特拉斯山脈;東南沿海有德拉肯斯山脈;東部有肯亞山和乞力馬扎羅山。乞力馬扎羅山是座活火山,海拔5 895米,為非洲最高峰。非洲東部有世界上最大的裂谷帶,裂谷帶東支南起希雷河河口,經馬拉維湖,向北縱貫東非高原中部和衣索比亞高原中部,經紅海至死海北部,長約6 400千米;裂谷帶西支南起馬拉維湖西北端,經坦噶尼喀湖、基伍湖、愛德華湖、艾伯特湖,至艾伯特尼羅河河谷,長約1 700千米,裂谷帶一般深達1 000? 000米,寬幾十千米到300千米,形成一系列狹長而深陷的谷地和湖泊,其中阿薩勒湖的湖面在海平面以下156米,為非洲陸地最低點。
火山與地震:東非大裂谷帶內及其附近,分布著一系列死火山和活火山,其中高大火山海拔達5 000米以上。非洲中、西部亦有不少高大火山。東非大裂谷帶也是非洲地震最頻繁、最強烈的地區。
水系:非洲的外流區域約佔全洲面積的68.2%。大西洋外流水系多為源遠流長的大河,有尼羅河、剛果河、尼日河、塞內加爾河、沃爾特河、奧蘭治河等。尼羅河全長6 671千米,是世界最長的河流。剛果河的流域面積和流量僅次於亞馬孫河,位居世界第二位。印度洋外流水系包括贊比西河、林波波河、朱巴河及非洲東海岸的短小河流、馬達加斯加島上的河流等。非洲的內流水系及無流區面積為958萬平方千米,約佔全洲總面積的31.8%。其中河系健全的僅有查德湖流域。奧卡萬戈河流域和撒哈拉沙漠十分乾旱,多間歇河,沙漠中多干谷。內流區還包括面積不大的東非大裂谷帶湖區,河流從四周高地注入湖泊,湖區雨量充沛,河網稠密,不同於其它乾旱內流區。非洲湖泊集中分布於東非高原,少量散布在內陸盆地。高原湖泊多為斷層湖,狹長水深,呈串珠狀排列於東非大裂谷帶,其中維多利亞湖是非洲最大湖泊和世界第二大淡水湖;坦噶尼喀湖是世界第二深湖。位於衣索比亞高原上的塔納湖是非洲最高的湖泊,海拔1 830米。查德湖為內陸盆地的最大湖泊,面積時常變動。
非洲有「熱帶大陸」之稱,其氣候特點是高溫、少雨、乾燥,氣候帶分布呈南北對稱狀。赤道橫貫中央,氣候一般從赤道隨緯度增加而降低。全洲年平均氣溫在20℃以上的地帶約佔全洲面積95%,其中一半以上的地區終年炎熱,有將近一半的地區有著炎熱的暖季和溫暖的涼季。衣索比亞東北部的達洛爾年平均氣溫為34.5℃,是世界年平均氣溫最高的地方之一。利比亞首都的黎波里以南的阿齊濟耶,1922年 9月13日氣溫高達57.8℃,為非洲極端最高氣溫。乞力馬扎羅山位赤道附近,因海拔高,山頂終年積雪。
非洲降水量從赤道向南北兩側減少,降水分布極不平衡,有的地區終年幾乎無雨,有的地方年降水多達10 000毫米以上。全洲1/3的地區年平均降水量不足200毫米。東南部、幾內亞灣沿岸及山地的向風坡降水較多。
非洲旅遊攻略之歷史
非洲歷史悠久,是人類文明的發祥地之一。19世紀以來,考古學者在非洲陸續發現了許多上古人類化石,其中1974年在肯亞與衣索比亞交界地區發現的距今 320萬年前的女性猿人化石,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一個走出熱帶森林、開始直立行走的女人的遺骸。一些人類學者利用遺傳學技術對人類的基因進行研究,認為全世界的民族共同起源於4-20萬年前的一個非洲原始部落。他們認為:400-600萬年前從猿分化出來的原始人類大都沒有留下後代,只有非洲的一個部落生存下來,在10萬前,這個部落開始走出非洲,遷到西亞,然後從西亞遷到世界各地,6萬年前進入亞洲內地,4-6萬年到達大洋洲,3.5萬年前到達歐洲,最後在3.5萬前跨越白令海峽抵達美洲。這些遷徙到世界各地的非洲部落的後裔最終形成了現代人類。
非洲是最早跨入文明社會的地區之一。公元前5000年,尼羅河下游的古埃及居民就掌握了穀物栽培、修建水利工程的技術。公元前3500年,古埃及人又創造了世界上最早的象形文字。公元前3200年,古埃及出現了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奴隸制國家。在此後近3000年的時間里,古埃及人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建築了古代七大奇跡之一的金字塔。許多古埃及的國王(法老)東征西討,擴大古埃及的疆域,最盛時的埃及疆土,南到蘇丹,西到利比亞,北至小亞細亞,東及兩河上游。擴張的同時,古埃及文化也向四周傳播。埃及的象形文字傳入古希臘,衍變為希臘字母。希臘字母後來又衍變為現代西方拉丁文。強大的古埃及存在了近3000年,在此期間,埃及多次向外擴張,也受到四周強大民族的多次入侵。公元前525年,波斯人征服了埃及。從此,埃及失去了獨立的地位,相繼被馬其頓人、羅馬人、阿拉伯人、奧斯曼土耳其人長期統治。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非洲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的運動蓬勃興起。自20世紀50年代開始,非洲國家陸續取得獨立。1974年,安哥拉、莫三比克等國宣布獨立,非洲整個殖民體系宣告解體。1980年4月18日,辛巴威宣布獨立,西方國家的殖民統治完全從非洲消失了。非洲獨立的國家達到了50個。 剛剛獲得獨立地位的非洲國家認識到團結與合作的重要,1958年4月,第一次非洲獨立國家會議召開,埃及、賴比瑞亞和迦納等8個國家參加了會議。與會國家一致同意加強團結與合作。非洲統一運動開始了。1963年5月,31個獨立的非洲國家的領導人齊聚亞的斯亞貝巴,舉行了盛況空前的非洲獨立國家首腦會議。會議簽署了《非洲統一組織憲章》,宣告非洲統一組織正式成立。
獨立而團結的非洲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國際社會的支持和非洲國家的共同努力下,非洲的許多問題得到了解決。1990年3月,非洲最後一塊殖民地納米比亞擺脫了南非的統治宣告獨立。實行種族隔離政策的南非白人政權也逐漸放棄了種族歧視政策。1994年,南非舉行了歷史上第一次不分種族的全國大選。黑人領袖曼德拉當選為總統。4月12日,曼德拉宣誓就任南非總統,宣告新南非的誕生。
納米比亞共和國成立和新南非的誕生,宣告了非洲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政治解放的歷史任務的勝利完成,古老的非洲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歷史時期。
非洲居民多信奉原始宗教和伊斯蘭教,少數人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
非洲旅遊攻略之節日
非洲國家眾多,民族和部族的情況更是復雜,所以非洲的節慶活動異常豐富多采,有著很強的地域特點和鮮明的民族特色。與歐美國家相比,非洲的節日中保留了更多的古樸風情。各種競技較量,重視祖上的生活和戰斗場景,圖騰崇拜,以及各部族的傳統音樂和舞蹈,往往是非洲的節日活動中不可缺少的內容。當然,現今的節慶活動中,不僅僅展示了剽悍、粗獷的原始遺風,還增添了弘揚民族文化、增進民族間的交往與團結、促進經濟貿易和旅遊業發展等新的內容。
非洲的宗教節日如同在世界各個地區一樣,非洲的節日中也少不了宗教活動。非洲的傳統宗教是崇拜多神,自然萬物、祖先、圖騰、日月、風雨,皆可為神。這在非洲形形色色的節慶活動中至今尚有體現。外來宗教中,伊斯蘭教和基督教頗有影響,印度教也有其勢力范圍。隨之而來的宗教節慶活動,在各教教徒集中的地區便會流傳,但也不可避免地帶有非洲文化的特色,甚至與當地文化相融合,而改變節日的宗教意義。
如宰牲節,是摩洛哥穆斯林的盛大的宗教節日,每年七月下旬舉行。節日習俗與其他穆斯林國家相差無多。節日前就開始了買羊賣羊的貿易活動。節日里,家家大擺羊宴,招待來客,還要到清真寺舉行隆重的參拜儀式。與其他地區不同的是,摩洛哥的穆斯林們還要舉行盛大的獻羊儀式。每家備一隻羊,祈禱後一刀插入羊頸部,然後背起這只鮮血淋漓的羊向清真寺跑去。到了寺門羊未死,即鳴槍明示這吉祥的徵兆,接下來便是狂歡活動。據估計,每年宰牲節,摩洛哥都要宰殺數百萬只羊以獻祭,因此,哈桑二世國王1981年號召節日里不宰羊,這一年摩洛哥的穆斯林以不宰羊的方式度過了宰牲節。宰牲節還是摩洛哥傳統的和平節,各部族和家庭成員、鄰里之間,節日里都要和睦相處,不得發生沖突和糾紛
非洲旅遊攻略之當地交通
非洲沒有貫穿東西與南北的跨國縱橫公路。就算是一國境內也缺乏健全的交通網,連起碼的基本道路設施也欠奉。比較似樣的道路系統,首推北非的地中海沿岸,其次是西非幾內亞灣的國際網路。南非和東非的交通以鐵路作主要運輸,論規模南非的鐵路和公路是首屈一指的,達到世界水平。
⑹ 斯瓦科普蒙德的介紹
位於斯瓦科普河入海口而得名。南距沃爾維斯港32公里,西距首都溫得和克280公里,是埃隆戈區首府,納米比亞人口第四多的城市。建於1892年,十八世紀末和十九世紀初,斯瓦科普蒙德是德國殖民統治中心,整個城市按照德國兼做風格設計建造,至今仍有不少人講德語。在德國佔領期間曾是西南非洲主要港口,因不斷淤塞而為沃爾維斯港取代。
⑺ 納米比亞羅辛礦床
礦床位於南非納米比亞西部近海岸納米布沙漠中的斯瓦科普蒙德城東北約65km處。大地構造位置,依地窪學說屬非洲殼體達馬拉地窪區西端。礦床平均鈾品位為0.04%,屬低品位礦石,鈾呈均勻浸染狀分布於白崗岩內,稱之為「斑岩型」鈾礦床。礦床總儲量大,約有14萬噸U3O8,而且礦體出露地表,開采條件有利。礦山年產金屬鈾二三千噸。
礦床的發現經歷了長期歷史。早在20世紀20年代有人在羅辛的石英偉晶岩內發現鈦鈾磁鐵礦,1954年亨諾·馬丁根據當地移民給他的鈦鈾磁鐵礦在斯瓦科普地區作了圈定。1955~1958年Smith.D.A.M.對該區作勘查,揭露了許多狹小的含鈾偉晶岩礦帶。後因鈾品位低,認為沒有工業意義。70年代,J.W.Von Backstrom(1970、1974),J.Berning(1976),V.Ruzicka(1975)等先後對此礦床作過描述。在70年代的礦床揭露過程中,鈾儲量有了長足的增長,成為一種新的重要鈾礦類型。
礦床含礦主岩是白崗岩、文象花崗岩和黑雲母花崗岩。它們是新太古代基底岩石經強烈褶皺、變質和部分花崗岩化作用的產物。礦區內有3個岩系,自老至新為阿巴比斯岩系、諾西布岩系和達馬拉岩系。新太古代地槽階段形成的阿巴比斯岩系為粒狀石英岩、白雲質大理岩和鈣質硅酸鹽岩,還有石英-黑雲母片岩、黑雲母-閃石片岩。在新元古代諾西布岩系和達馬拉岩系沉積之前,就有花崗岩和偉晶岩侵入,花崗岩和偉晶岩的年齡為1000~800Ma,並伴隨有褶皺和變質作用。當偉晶岩侵入到富含黑雲母地段,常常是富含鈾的。諾西布岩系和達馬拉岩系,為連續整合關系,由含石英和長石的黑雲母片岩、大理岩、鈣質硅酸鹽岩和石英岩組成,並以不整合形式上覆於基底之上。此兩種岩系內同樣有花崗岩和偉晶岩大量侵入,而且僅以各種大小捕虜體形式和呈北東走向,傾向南東,傾角為70°的產狀殘存於偉晶岩內。這種偉晶岩的年齡為510Ma,是石英、鹼性長石岩石,因為黑雲母常常是次要成分,故當地找礦人員稱之為白崗岩,也是礦床的含礦主岩。
因此,羅辛礦區有兩期白崗岩,第一期形成於1000~800Ma,以含稀有金屬礦化為主,系地窪階段早中期的產物。第二期形成於510Ma,以含鈾礦化為特色,是地窪階段構造-岩漿活化作用中晚期的產物。前後兩期白崗岩在空間上不伴生(圖4-1、2)。
含鈾礦化的白崗岩是一種顆粒很粗的淺色花崗岩,產於強烈變質和斷裂構造破壞的環境中。白崗岩與區域片理和葉理走向基本一致,但傾角變化大。它們多呈岩床狀產出,小
圖4-1羅辛礦床地質平面圖
(據D.斯密特資料)
1~11.達馬拉系:1.赫馬斯建造中的黑雲母堇青石-石榴子石夕線石片岩;2.維爾維赤建造中的大理岩,具硅質夾層;3.楚斯建造冰磧岩;4.羅辛建造片麻岩、石英岩、礫岩及大理岩;5.哈恩建造片麻岩、閃岩;6.艾杜西斯建造片麻岩;7.艾杜西斯建造石英岩、片麻岩;8.阿巴比斯眼球狀夕線石、石英長石片麻岩;9.卡魯港粗玄岩;10.偉晶花崗岩;11.花崗片麻岩、花崗岩、混合岩;12.斷裂帶;13.偉晶岩中的鈾礦床礦體形態不規則,呈圓形小丘形態。礦化白崗岩成分很均一,以脈狀產於成分變化很大的主岩內。礦石中主要鈾礦物是晶質鈾礦,呈直徑為數微米至0.3mm的微粒產於石英、長石和黑雲母中。因晶質鈾礦顆粒很小,肉眼難以識別。據S.A.Hiemstra(1969)研究,晶質鈾礦占放射性礦物的55%,鈮鈦鈾礦佔5%弱,β-硅鈣鈾礦、准銅鈾雲母、准水硅鈣鈾礦、硅鈣鈾礦、鉀釩鈾礦、釷脂鉛鈾礦和脂鉛鈾礦等次生鈾礦物約佔40%。這些次生鈾礦物沿石英和長石節理、裂隙,以及沿黑雲母片理界面分布。晶質鈾礦呈顆粒附著在石英、黑雲母和長石上,或呈單獨顆粒產出。除鈾礦物外,還有鋯石、獨居石與晶質鈾礦密切共生,有少量黃鐵礦、黃銅礦、輝鉬礦、鈦鐵礦、銅藍、藍輝銅礦、白鈦石與磁鐵礦、螢石、赤鐵礦共生。Nicolayson L.O.(1962)對晶質鈾礦、鈦鈾磁鐵礦和黑雲母作了年齡測定,確定白崗岩和鈾成礦年齡為510Ma士40Ma,相當於加里東構造運動期成礦。
圖4-2羅辛礦床剖面圖
1.含鈾白崗岩;2.上大理岩;3~6.羅辛組:3.礫岩;4.片岩;5.片麻岩;6.下大理岩;7~10.克納姆組;7.黑雲母角閃片岩;8.上輝石-角閃石片麻岩;9.輝石石榴子石岩;10.下輝石-角閃石片麻岩
從礦化白崗岩屬於混合變質岩帶的一部分,具有花崗岩、偉晶岩和細晶岩結構,同前寒武繫上部強烈褶皺的片麻岩、片岩、大理岩等呈整合、局部不整合和交代關系,可以認為白崗岩屬變質成因。另外,只有白崗岩含原生鈾礦物,後者以副礦物形式均勻分布。J.Berning(1976)指出這種礦化白崗岩是同熔成因。礦化只在白崗岩的某些地段局部富集,表明熔化作用是在前寒武紀基底岩石內鈾含量高的地段進行,熔化作用使白崗岩向上侵入至蓋層中。
白崗岩內的次生鈾礦物,是沙漠地區乾燥氣候的夜間凝聚在裸露地表的白崗岩表面大滴露水向地下滲透,並經淋積作用使表部的鈾礦化淋出,在有利的節理、裂隙、礦物顆粒之間空隙的構造空間內沉澱和形成富集,並疊加於先成內生鈾礦化之上。因此,該礦床形成經過前寒武紀沉積-成岩期原始鈾富集,加里東期花崗岩化形成白崗岩鈾的預富集,近代表生淋積疊加的工業鈾富集,先後經歷多次外生、內生的鈾成礦作用,前後疊加形成多因復成鈾礦床。可惜的是未見沉積-成岩期及淋積期鈾礦化年齡的數據發表。但從鈾礦化分布特點及內生鈾礦物和淋積形成的次生鈾礦物,近於各佔一半的比例,有足夠依據說明羅辛礦床是一個典型的多因復成鈾礦床。
⑻ 納米比亞倒沙入海成因
納米比亞的鯨灣港和斯瓦科普蒙德一帶是本格拉環流上岸的地方,寒流減少了降水造成了沙漠化成就了倒沙入海的情景。
⑼ 納米比亞埃龍戈城市
埃隆戈是納米比亞比較重要的一個省區,首府是斯瓦科普蒙德,擁有海濱大港鯨灣港,世界第五大露天鈾礦羅辛鈾礦,還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沙漠、海濱、海豹灘等等,適合旅遊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