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農村適合搞哪些文體活動
如果是農民群眾自己參與的,就以當地的民間文藝為主好。如獅舞、龍燈、版高蹺、權秧歌、花車等等,再加上一些流行歌曲的演唱,如果不請大腕的話,最好多讓農民群眾參與,這樣會使得他們的熱情更高。
如果是組織人馬到農村去演出,要搞短小精悍的小節目,搞笑一些,最好有一些適合當地農村特點的節目,如在節目中運用當地方言,用當地曲藝或戲曲形式演出,表演當地神話故事等等。
② 如何解決農村文化活動場所閑置的問題
(一)提高認識,落實責任,強化科學領導保證。加強鄉鎮文化站的建設管理,提高使用效益,必須緊緊抓住鄉鎮黨委政府領導這個「龍頭」,在充分放權給鄉鎮的同時,強化鄉鎮的責任感,從而強化他們對鄉鎮文化工作的重視程度,進一步引導和規范他們對鄉鎮文化站的使用。
1、落實「兩線三級」的責任體系。「兩線」就是業務指導線和行政管理線;「三級」就是市、縣、鄉三級。科學設置「兩線三級」的責任體系,一個關鍵就是要處理好「分與合」的關系,「分」就是要有效分工,要把文化站的責任日常管理落實到鄉鎮人民政府頭上去,給予他們充分的自主權,而文化局只能注重業務指導,要走出管得過多、過死的局面,讓鄉鎮文化站發揮好作用。合就是要分工合作,鄉鎮黨委政府和文化業務管理部門要經常溝通,通報情況,交流經驗,從而讓文化的使用既符合政策,又服務地方政府,進一步把文化站使用「活」,使用「實」。
2、建立「四個一起」的考核體系。要落實農村文化建設的各項規劃,必須建立行之有效的農村文化考核體系。將農村文化建設任務細化、量化,作為縣、鄉鎮領導任期責任目標和幹部考核的重要內容,把農村文化工作同農村幹部的提拔任用、工資、獎金掛鉤,實行文化工作與經濟工作一起布置、一起檢查、一起考核、一起驗收,做到「兩手一齊抓,兩手都要硬」,推動農村文化又好又快的發展。
(二)加大投入,整合資源,強化活動經費保證。「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貧困區縣開展文化活動,其制約瓶頸就是經費制約,因此,一方面要加大投入,改變欠帳建設的現狀,一方面要規范管理,把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
1、建立「1+1」的多元投入體系。第一個「1」是指政府投入,主要從三個方面努力,一是市財政增,逐步增加鄉鎮文化站的投資總額,減輕鄉鎮文化站建設壓力、降低建設難度,確保建設工程質量。科學規劃,小型投入設備設施,大型投入陣地建設,規劃一個建設一個,建設一個成活一個,不搞遍地開花。二是縣級財政擠,從有限的資金中擠出部分資金用於鄉鎮文化站建設,可以適當降低,但不能成為一毛不拔的鐵公雞,杜絕鄉鎮文化站建設成為「編外財政」的現象。三是鄉鎮保,主要是保證土地問題,可以從通過劃轉現有的公共用地,比如合並鄉鎮的閑置辦公樓土地等。第二個「1」主要是要增大市場投入,一方面發動農民以圖書、報刊、音響光碟入股的形式,成立鄉、村級股份制圖書室(或影像俱樂部),由鄉鎮文化站或村文化積極分子負責運作,實行會員制,對捐贈者和非捐贈者,分別採取免費與有償租借辦法。另一方面將文化站閑置的場地、圖書以市場運作,實行有償式出租會場或圖書。同時,出台優惠政策,鼓勵當地能人、大戶自辦文化,加大文化建設投入。
2、建立「1+1」的資金使用制度。第一個「1」是指健全專款專用的資金審查制度,做到文化資金專戶、專賬、專人管理,對貪污、挪用的單位和人員予以嚴厲打擊,確保資金用在刀刃上。第二個「1」是指整合鄉鎮的宣傳文化經費,如文化、衛生、教育、計生、農業、黨建、綜治宣傳經費,形成一個漏斗進,一個漏斗出的鄉鎮宣傳文化經費使用機制,統一管理,統一使用,從而提高資金的綜合使用效率。
(三)優化結構,規范管理,強化人才制度保證。加強鄉鎮文化站的管理和使用,必須以優化人才結構為基礎,同時又要以健全制度為根本,做到活而不亂,規范而不死板。
1、建立「兩結合」的人才構成體系。一是搞好專職與業余的結合。一方面要確保專人專用。避免出現文化幹部身兼多職的現象,搞好對專職文化幹部的培訓,提高他們的政治經濟待遇,讓他們積極主動工作;另一方面推行文化站准入機制。吸引協會、社區、當地文娛積極分子進文化站,列為文化站的編外人員,為他們提供辦公室,讓他們組織開展健身隊、腰鼓隊、太極拳、壩壩舞等日常性的文化活動,豐富農民文化生活。二是搞好「引進來」和「請出去」的有機結合。一方面充分利用當今大學生,鼓勵他們到鄉鎮文化站工作,並為他們解決必要的工作生活問題,使他們願意去,留得住。另一方面加大優化現有鄉鎮文化幹部的力度,探索提前退休、拿基本工資退職等分流辦法,讓鄉鎮文化幹部進一步年輕化、知識化。
2、建立「兩結合」的管理制度體系。一是將上級制度和基層實際有機結合。修改上級不合理的制度規定,增加有利於調動鄉鎮積極性和鄉鎮文化站有效運轉的制度規定,比如股份制、租賃制、合作制等規定,特別在城鄉統籌實踐中鼓勵試一試,闖一闖,然後推廣經驗,走出一條適合鄉鎮文化站發展的新路子。二是建立內部規范制度同市場機制有機結合。一方面要規范管理,健全內部管理規定,做到有章可循,有條可依。同時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健全如何利用市場機制優化配置資源的一些制度,推動鄉鎮文化站辦好辦活辦出實效。
(四)突出特色,創新形式,發揮四大功能作用。鄉鎮文化站統籌著一個地區的文化資源,統領著一個地方的文化人才,而且關乎著一個區域群眾的文化生活。因此,發揮鄉鎮文化站的作用,必須既溶於整個大的時代潮流,同時又要充分發揮地方優勢資源;既要搞好自身建設,同時要提高地區的文化競爭力。因此,任重而道遠。
1、發揮鄉鎮文化站「合」的功能。一是聚合農技站、司法所、廣播電視站、中小學校的陣地資源,形成「1+ X」的宣傳文化陣地,以文化站為主,其他為輔,拓寬農村文化陣地。二是聚合文化人才。將上述的文藝愛好者、積極分子聚集在文化站內,形成一支集宣傳、教育、娛樂、科普為一體的綜合文化隊伍,提高對農村文化的服務水平。三是聚和協會和群眾。充分調動群眾的積極性,讓農民唱自己喜歡的、熟悉的戲,調動農民自主參與文化活動,讓農民成為文化活動的主角。四是聚合鄉鎮特色農村文化,成為挖掘地方文化的搖籃。圍繞具有地方特色的的民間文藝,進行合理的組織、科學的開發,打造特色文化。
2、發揮鄉鎮文化站「教」的功能。一是發揮鄉鎮文化站聚集的人才優勢,廣泛開展黨的政策、法律法規和科普知識等教育活動,提高廣大幹部群眾的思想素質和致富本領。二是發揮鄉鎮文化站的陣地作用,舉辦農村青少年藝術培訓班,發掘鄉土文化,培養文化人才。
3、發揮鄉鎮文化站「帶」的功能。一是帶動農村文化活動的蓬勃開展。走出大而全的文化服務方式,組織文化工作者應深入農村,了解傾聽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積極組織開展一些適應節季時令、符合農民口味的文化藝術類活動,如舉辦科普知識講座、開展群眾樂於參加的文藝體育活動、編發科技資料等,使農民群眾在娛樂中受到教育。二是帶動村文化室的工作。要將鄉鎮文化站建成農村文化活動的領頭羊,一方面積極開展文化活動,豐富群眾文化生活,一方面輔導村文化室的工作,組織農民自娛自樂。三是將文化資源轉化成文化產業。結合優勢資源,打造獨特的文化品牌,形成鄉村文化產業,活躍農村文化市場,逐步把農村文化由「軟文化」發展成「硬文化」。
4、發揮鄉鎮文化站「輔」的功能。一是通過鄉鎮文化站的思想政治工作,凝心聚力,把廣大群眾的思想集中到鄉鎮黨委政府的周圍,增強群眾發展的信心和能力。二是通過文化站的宣傳作用,擴大鄉鎮對外影響,優化鄉鎮對外開放形象,提高鄉鎮對外開放的水平。三是通過聚集人才,爭取把鄉鎮文化站建設成為鄉鎮黨委政府的智囊庫、人才庫,促進鄉鎮領導科學決策,推動鄉鎮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的發展。
③ 當今農村居民體育文化活動凸顯在哪些方面
1、中國農村地域遼闊,由於地理環境、人文環境、經濟生活條件、社會狀況和歷史傳統體育文化的差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農村區域體育文化。
2、改革開放以來,一些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傳統農村體育文化和民間體育重現生機,並將傳統的體育文化藝術形式和富有時代感的體育文化內容結合起來,形成了為當地群眾所喜聞樂見的體育文化項目。如各地方不同的健身秧歌舞、武術、龍舟船、毽球、釣魚、高蹺、輪滑、漂流、滑水、滑冰、登山、攀岩、野外生存、野外徒步穿行等等體育項目,這些豐富多彩體育文化活動,既富有傳統地方特色,又具有現代內容,成為當地農民的重要體育文化活動佐餐
3、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農村體育文化產業發展迅速。從1988年在北京舉行的第一屆全國農民運動會開始,廣大農民走上全國賽場。舉辦農運會最直接的收益者是廣大農民,他們能從農運會的比賽中觀賞農味十足具有特色的精彩比賽,還更加深刻地理解農村區域體育文化的內涵與健康的重要性。我國也是世界上唯一定期舉辦全國農民運動會的國家。
4、在農村生態旅遊、鄉村休閑度假等成為當代城鎮居民體育文化消費熱點的情況下,具有體育文化資源優勢的農村區域體育文化產業獲得了良好的發展契機,以現代體育旅遊業為龍頭和基礎的農村體育文化產業近年來發展勢頭良好,已成為許多地區新興的支柱體育產業。
5、開展豐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群眾性體育文化活動和體育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是農村區域體育文化建設的有效途徑和重要載體。一些農村具有濃郁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傳統體育節會活動,如湖南嶽陽的龍舟節、山東濰坊的風箏節、新疆哈薩克族的/那吾魯牧0節,以及廣西融水的古龍坡會等,這些形式多樣、獨具特色的民族體育,集健身、娛樂、觀賞、保健醫療等一體,具有較強的競技表演性、娛樂觀賞性、教育和文化傳承性等價值,構成了我國獨有的區域體育人文景觀,是中華民族的體育文化瑰寶。
④ 支持開展具有什麼的群眾性文化體育活動
這個還非常真實的,應該是有很多喜歡還分版本的。
⑤ 文化活動有哪些
文化活動的范圍很寬泛,只要是與文化相關,旨在豐富文化生活的群體性事件都算作文化活動。常見文化活動有:書畫展覽、文藝演出、歌唱比賽、讀書會以及各種形式的對於傳統或現代文化的宣傳、弘揚或學習的活動。
(5)農村經常性的文化體育活動擴展閱讀:
文化活動應該是以人民群眾活動為主體,以自娛自教為主導,以滿足自身精神生活需要為目的,以文化娛樂活動為主要內容的社會歷史現象。群眾文化概括了主體為群眾,客體為活動;群眾文化內容廣泛,以文化娛樂活動為主要內容的。群眾文化包含了群眾文化活動、群眾文化工作、群眾文化事業、群眾文化隊伍。
文化活動應該具有群眾性、自娛性、傾向性、承傳性的特徵。群眾性是顯著特徵、自娛性是外在特徵(最直接目的)、傾向性是內在特徵。文化活動應該具有精神調節作用、宣傳教化作用、普及知識作用、團結凝聚作用。
⑥ 農村經常開展的積極健康的文化活動有哪些
一個村一個樣得下本錢
⑦ 淺談如何開展好農村文化活動
一、農村群眾文化活動存在的問題
首先,部分基層文化工作人員對農村文化建設缺少認識,沒有認清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關系,農村群眾文化活動得不到足夠的重視,忽視了其產生的文化效益與社會效益。第二,文化活動場所和基礎設施較為落後,無法滿足當前人民經濟發展的腳步以及農村群眾對精神文化的需求,有的偏遠地區或經濟相對落後的地區,甚至沒有任何文化活動設施與場所。第三,文化隊伍力量單薄,缺少思想活躍、知識豐富、個人素質較高、組織能力較強的人才,不能充分起到對農村群眾文藝活動的領導或輔導作用。第四,文化活動經費不足,缺少宣傳力度,使基層文化人員很難組織起文化活動。第五,在部分地區,由於中青年都外出務工,村裡大多為留守的老人和孩子,文化活動的設備與場所利用率較低,組織活動缺少活力。
二、新形勢下開展農村群眾文化活動的對策與建議
(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文化活動陣地
文化活動的開展不僅要注意精神文化的享受與滿足,同時也需要物質基礎的保障。農村文化需要有基礎文娛設備和場地為廣大農村群眾提供文化活動的工具和環境,可以結合自身經濟條件、環境條件、設施情況建設綜合文化站、農村農家書屋、電影放映流動站、群眾藝術館、文化館、圖書館、老人中心等基礎配套設施,免費向村民開放使用。可以藉助古居、現有閑置場所進行優化配置,有的地區可以根據人口、地理、經濟狀況將設備進行資源整合,實現資源共享共建,以提高基層文化設施的覆蓋率和配置水平。要合理地設定文化網點,完善市、縣、鎮、村四級公益文化活動陣地,使更多、更偏遠的村民受益。同時還要加強對這些設施的管理、儲存、維護、使用、借還制度等,避免文化設備的流失、挪用、損壞等。為了確保配套設施的經費供給,應將文化設施建設納入城鄉建設的整體規劃中,建立投資保障機制,建立多元化資金來源。
(二)組建基礎文化團隊,提高文化建設管理
為了使農村群眾文化活動有長足的發展,應不斷提高基層文化隊伍的素質,定期對文化工作者進行培訓,並組織村村文化活動交流,互相借鑒,互相學習,集思廣益,從而提高文化團隊的思想水平和業務素質。還要廣泛吸收社會各界的人才,將他們融入基層文化隊伍之中,充分發揮他們的才能,調動團隊的積極性。同時,還要注意人才的培養,使其深入群眾,鼓勵通過實踐創作出貼近百姓生活的文藝作品或文化活動,使更多的群眾可以參與到文化活動中來。基層政府要通過政策進行促進和引導,落實農村文化建設的地位,提高基層工作者對文化活動建設的重要性和作用認識,加大宣傳力度,督促各項文化政策的貫徹落實。制定相應的考核管理制度,對每個村子的文化活動進行評比、考核,搞活群眾文化管理機制;組織村、鎮、鄉、縣間的文化競技比賽,提高村民參與程度,提高人民的積極性與熱情,並對成績突出的人員給予一定的物質和精神鼓勵,促進文化活動建設和業務的交流;鼓勵廣大群眾進行文化產品創作,組建基層藝術團隊,建立和完善民間文藝團體注冊登記和監督檢查制度,通過上述方法以促進文化活動長期、有效的發展。
⑧ 怎樣開展具有農村特色的文化活動
一、群眾文化活動的概念
群眾文化活動是人民群眾以滿足自身的精神生活和知識需求為目的的自娛自樂、自我教育、自我學習、自我完善和掌握文化、創造文化藝術的活動,是一種社會歷史現象。當代中國社會主義群眾文化活動的娛樂審美、宣傳教育、文化傳遞、生活實用等功能,體現著啟迪、教育人民群眾,增強人的審美觀念,提高人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時代價值。群眾文化活動是一種客觀存在,也是一個動態化的過程。
二、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必要性
1.群眾文化活動助推新農村建設。加強群眾文化尤其是農村文化建設,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內在要求,對於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實現農村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近年來,黨和政府高度重視農村文化建設,採取一系列政策措施著力推進重點文化工程建設,如鄉鎮文化站免費開放、每村每月放映一場電影、建設農家書屋等,並組織群眾開展形式多樣的農村文化活動,達到了富民、樂民、福民、育民的目的,推動新農村建設及小康社會建設。
2.群眾文化活動弘揚社會正氣。由於農村文化建設相對滯後,一些不健康不文明的、偽科學的甚至反動的東西會乘虛而入。因此,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可以把更多的群眾吸引和組織到健康文明的活動中來,使他們逐步遠離封建迷信活動和非法邪教組織,從而最大限度地爭取和團結群眾。
3.群眾文化活動引導教育群眾。通過加強對文化活動的領導,逐步把農村文體活動隊建設成一支業余宣傳隊,把他們的活動場地建設成宣傳政策、學習法律的陣地,讓他們在活動中宣傳政策法律,使廣大群眾在喜聞樂見的活動中不知不覺地受到啟發和教育。
三、做好群眾文化活動的幾點思考
基層黨組織要通過 「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引導群眾在文化建設中自我表現、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為群眾性文化活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
1.提高認識,加強領導。當前,用什麼樣的精神產品來滿足人民的精神需求,是農村文化建設所必須關注和研究好的問題。如果不用大量積極向上、健康文明的文化精神產品去佔領它,則它必被封建迷信活動、非法邪教組織和黃賭毒等所佔領。各級文化工作者都應該重視群眾文化活動,把開展文化活動作為聯系群眾、宣傳群眾、發動群眾、服務群眾的橋梁和紐帶,作為改進和創新農村思想政治工作的重點,作為基層文化工作的重要內容抓緊抓好。
2.抓好重點,廣泛推進。要使文化活動充滿生機與活力,一定要把功夫下在經常性工作上,有規律經常性地開展活動,最終做到每天或每隔幾天便活動一次。各項活動要具有較強的吸引力,文化工作者要深入農村進行組織和引導,組織專業人員不斷對活動隊進行輔導培訓,使各民間文化活動隊能不斷提高活動質量,不斷更新活動內容,不斷創新活動方式,不斷增強吸引力。同時,要利用重大節假日慶祝活動、各種文體比賽的大好時機,對各隊進行檢閱,使其在活動中互相交流、互相學習、相互提高。爭取做到集中活動一次就促進各隊的活動水平提高一次,使各隊越搞越好,越來越具有吸引力,使各文化活動隊在活動中不斷壯大和發展,促進文化活動在農村的普及和推廣。
3.加強管理,創新內容。在開展群眾文化活動時,要注重加強對群眾文化活動隊的管理,對活動的組織形式、參加人員、活動內容和活動質量等要做到心中有數,並有針對性地進行引導,逐步使活動規范化和制度化。同時,各群眾文化活動隊的活動場地又是一塊極具開發潛力的宣傳陣地,只要注重引導和開發,就可以把它建成學習黨的方針政策、學習法律法規的宣傳陣地,使廣大群眾在娛樂和健身的過程中受到啟發和教育,不斷增強法制意識,這對提高群眾的整體素質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
4.加大投入,鞏固基礎。長期以來,農村文化基礎設施較為薄弱,活動場地較少,活動器材奇缺,活動經費拮據,活動骨幹出現青黃不接的狀況,極大地限制了文化活動在農村的普及和推廣。沒有活動場地和器材,文化活動就是無米之炊、無源之水。文體活動搞得好的地方,往往都有較好的活動場地。應加大對文化陣地建設的投入,努力做到每村都有自己的活動場所,有一定的活動器材和活動經費。黨委、政府和文化行政管理部門要給予資金和技術上的支持,要將農村文化建設費用列入財政預算,動員各企事業單位及個體工商戶進行捐資,多方集資建設農村文化陣地。只有充分發揮各方面的積極性,群眾文化活動才能得到健康有序發展。
⑨ 如何充實農村體育文化
農村體育現狀:由於農村各級考核指標首先是經濟指標,其次是維穩·計生等其他工作。體育事業·體育活動在農村開展情況確實不很理想;特別是在村一級開展活動就更難。其原因有:村級經濟薄弱·村民意識淡泊·無活動場所設施·領導不重視。
2改變現狀:首先要引起領導的重視·再就是激發村民參與熱情·加強宣傳力度·加大資金投入·提供場地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