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幼兒園區域活動投放材料要注意什麼
一、把握年齡特點,拓展幼兒興趣 在班級區域活動中,教師應為每個幼兒提供豐富多彩的活動材料,並讓幼兒能夠按照自己的興趣、需要和意願決定玩什麼、和誰玩、怎麼玩、用什麼玩,從而積極地與同伴、材料互動。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及活動的持久性與區域活動材料的投放有著直接的聯系。為使材料具有教育價值,能夠有效地促進幼兒的學習和發展,教師應提供能夠充分吸引和拓展幼兒興趣的材料,讓材料與幼兒積極「對話」。這也就要求教師要把握幼兒的年齡特點,以本班幼兒的階段培養目標為主要依據,同時考慮每個幼兒的發展需要與學習興趣。只有材料越豐富,形式更多樣,幼兒在操作過程中才會變得積極主動。 二、明確材料蘊涵,凸顯教育價值 首先,應凸顯活動材料的教育價值。教師應明確什麼樣的材料可以引發什麼樣的活動,達到什麼樣的目標。這就是說,活動材料的投放不能盲目,而必須與具體目標相聯系,並能保證幼兒與材料的互動。其次,在材料的旁邊應放置圖書和其他資料。在提供材料的同時附上圖像或文字,有助於幼兒在真實物體和圖片、圖畫以及與材料有關的故事之間建立聯系,從而為幼兒提供多元化的探索與學習資源。如在區域中提供簡單的操作圖,或將幼兒活動材料的相關畫頁張貼在牆壁上,都能增加幼兒探索材料的方向性和可行性,從而更易完成操作活動。再次,可以利用材料強調某個學習領域。有效的材料投放也可以作為突出某個學習領域的工具。例如在科學區提供有趣的、能激發幼兒探索慾望的材料,包括有趣的多棱鏡、會變的顏色、磁鐵、沙漏、天平、奇妙的轉盤等;在「生活區」添置剪刀、針線等多種生活、勞動工具,讓幼兒學習穿針、縫線等基本生活實用技能。 三、提供組合材料,創新操作方式 教師應能根據幼兒的發展情況,對材料進行優化組合,通過資源共享、設置情境、分層呈現等各種方法使材料實現物盡所用。對幼兒來說,只有能夠引發幼兒動手、動腦的材料,才能引發、支持幼兒的游戲和各種探索活動,因此教師在調整材料時不必匆忙撤換材料,而應對材料進行分析。在肯定目標合適的前提下,可考慮調整投放的形式,如將材料從教室中的一個區角移至另一個區角,或者把材料和幼兒之前從來沒有使用過的物品放在一起,或者通過新舊材料的承上啟下的組合產生新的游戲情境、思維方式、操作方式等,促進幼兒將新舊經驗相連,從而使操作活動更具延續性與連貫性。 四、支持、啟發、引導幼兒與環境相互作用 孩子自己選擇材料,決定用材料做什麼,能極大地激發幼兒與材料的相互作用,從而使材料得到有效使用。因此,教師可以將環境創設和材料搜集的過程作為幼兒的學習過程,與幼兒一起設計、准備和製作材料。幼兒可以根據需要,通過想(利用已有的經驗)、問(如家長、鄰里等一切可利用的資源)、看(書、畫報)去獲得有關的信息,通過自己動手和求得他人的幫助去獲得所需的材料。在此過程中,幼兒不僅發展了設計的能力、與人交往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而且發展了解決問題的能力,獲得了有關的知識經驗。
B. 幼兒園投放游戲材料都有哪些困惑問題
一、把握年齡特點,拓展幼兒興趣 在班級區域活動中,教師應為每個幼兒提供豐富多彩的活動材料,並讓幼兒能夠按照自己的興趣、需要和意願決定玩什麼、和誰玩、怎麼玩、用什麼玩,從而積極地與同伴、材料互動。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及活動的持久性與區域活動材料的投放有著直接的聯系。為使材料具有教育價值,能夠有效地促進幼兒的學習和發展,教師應提供能夠充分吸引和拓展幼兒興趣的材料,讓材料與幼兒積極「對話」。這也就要求教師要把握幼兒的年齡特點,以本班幼兒的階段培養目標為主要依據,同時考慮每個幼兒的發展需要與學習興趣。只有材料越豐富,形式更多樣,幼兒在操作過程中才會變得積極主動。 二、明確材料蘊涵,凸顯教育價值 首先,應凸顯活動材料的教育價值。教師應明確什麼樣的材料可以引發什麼樣的活動,達到什麼樣的目標。這就是說,活動材料的投放不能盲目,而必須與具體目標相聯系,並能保證幼兒與材料的互動。其次,在材料的旁邊應放置圖書和其他資料。在提供材料的同時附上圖像或文字,有助於幼兒在真實物體和圖片、圖畫以及與材料有關的故事之間建立聯系,從而為幼兒提供多元化的探索與學習資源。如在區域中提供簡單的操作圖,或將幼兒活動材料的相關畫頁張貼在牆壁上,都能增加幼兒探索材料的方向性和可行性,從而更易完成操作活動。再次,可以利用材料強調某個學習領域。有效的材料投放也可以作為突出某個學習領域的工具。例如在科學區提供有趣的、能激發幼兒探索慾望的材料,包括有趣的多棱鏡、會變的顏色、磁鐵、沙漏、天平、奇妙的轉盤等;在「生活區」添置剪刀、針線等多種生活、勞動工具,讓幼兒學習穿針、縫線等基本生活實用技能。 三、提供組合材料,創新操作方式 教師應能根據幼兒的發展情況,對材料進行優化組合,通過資源共享、設置情境、分層呈現等各種方法使材料實現物盡所用。對幼兒來說,只有能夠引發幼兒動手、動腦的材料,才能引發、支持幼兒的游戲和各種探索活動,因此教師在調整材料時不必匆忙撤換材料,而應對材料進行分析。在肯定目標合適的前提下,可考慮調整投放的形式,如將材料從教室中的一個區角移至另一個區角,或者把材料和幼兒之前從來沒有使用過的物品放在一起,或者通過新舊材料的承上啟下的組合產生新的游戲情境、思維方式、操作方式等,促進幼兒將新舊經驗相連,從而使操作活動更具延續性與連貫性。 四、支持、啟發、引導幼兒與環境相互作用 孩子自己選擇材料,決定用材料做什麼,能極大地激發幼兒與材料的相互作用,從而使材料得到有效使用。因此,教師可以將環境創設和材料搜集的過程作為幼兒的學習過程,與幼兒一起設計、准備和製作材料。幼兒可以根據需要,通過想(利用已有的經驗)、問(如家長、鄰里等一切可利用的資源)、看(書、畫報)去獲得有關的信息,通過自己動手和求得他人的幫助去獲得所需的材料。在此過程中,幼兒不僅發展了設計的能力、與人交往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而且發展了解決問題的能力,獲得了有關的知識經驗。
C. 幼兒園戶外活動區域材料怎樣投放的
齡特點和興趣愛好。2、根據幼兒動作發展目標投放材料在戶外體育區域活動准備時教師往往不知所措,不知該選擇那些玩具和活動器材,這時可以根據幼兒動作發展目標來投放材料。如果是同齡幼兒進行的戶外體育區域活動,則可依據小中大幼兒不同的年齡段的體育動作發展目標進行設計活動選擇活動器材,同時能體現出各年齡段不同的層次要求。3、根據各活動區功能需要配置活動器材戶外體育區域活動,這是幼兒戶外體育活動的一種特殊類型,因而在活動形式上區別於一般的戶外體育活動。它是全園性或年齡段的體育活動,並且劃分...
D. 幼兒園教育活動材料的投放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幼兒園區域活動是自由選擇、自發探索的自主活動,為幼兒們所喜歡。在活動中,幼兒們通過持續不斷地實踐與環境相互作用,培養自我選擇、自我發展的能力。幼兒園區域活動中的師生關系與集體教學中的師生關系在互動上有所區別,區域活動是以幼兒自主學習為中心的一種師生互動過程,教師的指導更多是非正式的、隱性的和機動靈活的。對3至6歲的兒童來講,幼兒園課程實施的方法應更多地選擇那些結構性低、非正式的活動。雖然很多幼兒園在開展區域活動的過程中意識到了這點,但在操作過程中卻存在諸多困惑。本文將著重探討幼兒園區域活動中教師有效指導的策略。 一、關注學習過程,把握介入指導的最佳時機 幼兒園區域活動是幼兒的一種自主活動,教師要著眼於幼兒的主動學習能力的培養,充分信任幼兒,為幼兒主動學習創造所需的環境和條件。只有當幼兒確實因自身經驗與能力的局限,難以繼續進行探索活動的時候,才給予一定的支持和幫助,這種適度的支持對獲得活動的預期效果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無原則過多支持,也只會助長其被動依賴心理,壓抑其獨立自主能力的發展。教師要關注了解幼兒的學習過程,了解幼兒面臨的各種困難,善於區分出其中哪些困難該由幼兒自己獨立解決,哪些困難需要得到教師的幫助,從而及時把握介入的最佳時機,有針對性地給予一個心理與能力的支點,使其能依託這一支點,順利地越過困難,沿既定方向繼續探索前行。例如,區域活動中幼兒玩磁鐵,教師提供了許多相關的操作材料,如各種大小的磁鐵及多種磁性物和非磁性物,想讓幼兒在操作和爭論中獲得一些對磁鐵屬性的感性認識。活動中,孩子們饒有興趣地用磁鐵進行各種探索,興奮地交流著自己的發現和觀點。幼兒獲得感性經驗後,教師又考慮在投放的材料中如何設置一些問題,進一步引導幼兒探索磁鐵的屬性。如提供操作材料:筷子、鑷子、調羹和磁鐵以及一盤混有大頭針的豆子,讓幼兒探索用什麼工具能較快地取出大頭針。當幼兒解決了這個問題,教師又及時為幼兒提供新的材料(回形針),並提出新的探索要求,即怎樣從礦泉水瓶中一下子取出所有回形針。與前一任務相比,這一任務難度提高了,需解決兩個主要問題:一是瓶中的回形針先要連成一體;二是用磁鐵將此連成一體的回形針同時吸出。這一新任務顯然更具有挑戰性,也有一定趣味性。當幼兒用磁鐵將礦泉水瓶中已串聯好的回形針往瓶口方向吸,始終無法將回形針吸出瓶身而感到無助時,教師用一句「你再試試看,沿著瓶子哪一面往上吸,回形針才不會掉下來」的話來點撥,讓幼兒變換思維角度,再進行嘗試,很快幼兒找到了解決辦法。當幼兒經歷多次曲折,終未達到目的而失去信心時,教師對其講了一句:「我會和你一起想辦法的。」這句話無疑給了他們一種希望,並使其重拾起信心。同時,教師還為其提供了解決這一難題所必須的材料(大小不 一、各種形狀的磁鐵)。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幼兒又回來繼續解決原先的問題,並最終取得了成功。 二、掌握觀察方法,針對特點確定相應的指導策略 在區域活動過程指導中,教師常常不自覺地憑著自己的主觀臆想來選定內容,構想過程,忽視了幼兒的需要,導致不能滿足幼兒發展的需要。兒童的發展特點及其需要是教育的一個基本依據,要教育好兒童,必須首先了解兒童,而觀察幼兒是了解幼兒的基本方法。教師在觀察時要注意做到靜心、細心與耐心。靜心是盡量不打攪幼兒自然的行為過程,與之保持一定的距離;細心是注意捕捉幼兒行為表現中的有意義信息和其發生的時間、背景等,根據需要作一定的記錄;耐心,是不要怕多花費時間,觀察有時需要經過一定的時間後才能獲得一些有價值的資料。例如,在區域活動中觀察小班幼兒玩拼圖:紅紅小朋友先把五塊拼圖從底板上全部取出放在地毯上,然後見她拿起一間小房子,仔細看了看,再用眼睛在板上來回尋找著,直至確定找准後才放入,就這樣依次把五間小房子准確無誤地嵌入,整個過程僅用了8分鍾;麗麗小朋友也拿起一間小房子,看也不看,直接准備放入左邊第一個空隙內,可是卻放不進,再移到第二個,還是放不進,再往下移,直至第四個才正好嵌入,她露出了會心的笑容,接著又拿起另一間小房子,還是從頭開始,依次在底板上一個個地放,最終也全部完成了,前後用了12分鍾;東東小朋友他把拼板的底板放倒了,也就是房子的屋頂朝下,他拿起一間房子,試圖放入第一空隙,發現嵌不進,可還是拚命使勁往裡按,最終當然是沒有成功。以上幾個案例說明:孩子們的學習方式存在著差異。對於紅紅小朋友在拼圖中表現出思考型的認知特質,如果材料沒有新的要求,一味地只是重復已有的經驗,那麼就會變成機械的操作,幼兒只能得到機能性的快樂,在認知上得不到什麼提高。與紅紅同樣完成任務的麗麗卻表現出了完全不一樣的沖動型認識風格,對這類兒童的指導要讓其學會注意觀察認知對象的細節,並在回答問題之前,對各種可能的答案進行檢驗。所以,如果單純提醒她慢一點,並無多少幫助,他們可能更需要一些注意視覺刺激和策略的具體提示,如「看一看,能不能直接找到它的家」等。而東東與前面兩個幼兒比,明顯存在能力水平上的差異,如果面對他的困難熟視無睹,不進行適時適度的指導幫助,他就可能會因對活動失去興趣而放棄。當然,指導的重點應是提升其空間方位的知覺水平,如提供一些突出幾何圖形特徵的拼圖材料,加強方法上的引導。 幼兒學習操作中表現出的個體認知差異是客觀存在的,不僅有水平的差異,還有方式的差異,教育的策略也要因此而有所不同。觀察是教育的先導,只有充分觀察,了解幼兒,按幼兒不同特點確定相應指導策略,教育指導才有更好的針對性,也才有可能真正適應,滿足幼兒的發現需要。 三、因勢利導,促進幼兒自主意識與能力的發展 區域活動的目的不僅僅是讓幼兒參與自己感興趣的活動,在活動中增長知識,發展能力,更重要是要讓幼兒經過這一歷程,促成其自主意識與能力的發展,這是根本的目的。因此,在指導中,教師要對幼兒任何自主活動的願望與努力都應給予充分、積極的支持(包括環境創設及材料的准備)。例如:在區域活動中,幼兒提出建議——「做好玩的棋」,經過討論後,誕生了「探險棋」、「旅遊棋」還有「交通棋」等等。這里每一幅棋都是幼兒在運用了腦中的知識,在反復理解棋類活動規律的基礎上,通過充分發揮想像力和創造力而製作完成的。這一示例說明,幼兒在自主活動過程中,不僅自主意識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各種動手能力得到發展,而且還領會了各種材料的特性、各種活動器具的規格、製作方法及材料與器具的聯系等,收到了不僅知其然,還知其所以然的效果。 四、關注但不介入,提供幼兒相互交流學習的空間 在幼兒區域性活動中,幼兒不僅與教師和環境產生互動關系,而且幼兒間也發生著各種互動交流,有益於幼兒的自我成長。例如在建構區域活動中,肖宇小朋友雖愛學習,但在插圓形時仍然感到困難,一旁的強強便善意指出他的錯誤並要直接幫他插,而肖宇卻執意要自己來,熱心的軍軍只好不時地提醒他。這時教師應採取的指導策略是關注但不介入。因為幼兒間由於彼此間的平等地位關系容易使他們可以毫無拘束地自由交流、討論。在這樣的交流中幼兒既隨意又保持著自己的立場,而且幼兒間交流所用的語言是彼此間最能理解的語言。這樣的交流所達到的效果是教師直接指導所不能達到的。它不僅對幼兒的區域活動起到了一種支持的作用,還助長了幼兒社會性的發展。因此,教師此時最好的策略就是保持沉默,通過沉默而使幼兒充分地互相交流。從這意義上說,教師有時採用的不作為的策略實際上是對幼兒最大的支持。對幼兒的支持並不意味著教師每次都必須親力而為,有時也可保持沉默,讓幼兒相互交流,解決問題。 五、有機整合,實現教學與發展的最佳效益 幼兒園區域活動中的區域是觀念性的,隨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