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將德育滲透在幼教活動中
德育對幼兒整體素質的培養起著重要作用。要想教有所獲、學有所成,關鍵的基礎和前提是要抓好幼兒期的德育教育。將德育滲透於一日活動之中是最有效的途徑,將德育滲透於精心設計的各項活動中是最佳的途徑:可以利用節日活動有機滲透,利用游戲活動巧妙滲透。
關鍵詞:
德育 活動 行為習慣 寓教於樂
德育對幼兒整體素質的培養起著重要作用。俗話說:「要想學會做事,首先學會做人!」這么多年的幼教實踐經驗告訴我,要想教有所獲、學有所成,關鍵的基礎和前提是要抓好幼兒期的德育教育。每一個幼教工作者,都應該以和風細雨的方式把品德教育滲透到幼兒教育中,今天我談談如何將德育滲透在幼教活動中。
一、將德育滲透於一日活動之中是最有效的途徑
在日常生活中,幼兒教師要善於將幼兒良好生活習慣和行為習慣的培養滲透到幼教中去。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德育因素,及時對幼兒進行良好習慣的培養。這種滲透是無時不有,無處不在的。這樣就確定了幼兒時期在衣、食、住、行、與人交往等方面應有的文明行為和習慣的標准,如:坐要有坐姿、睡要有睡樣,飯後會收拾餐具,活動結束會整理好用品等。
我們在教育過程中要「一點一滴交給,一點一滴學會,一點一滴做到」,力求使教育落到實處。例如,每天到校我們都要求幼兒用抹布抹自己的小椅子、桌子,放學後將自己的小椅子整齊地放好,以培養孩子愛勞動的習慣。午餐前,要有序洗小手,午餐時要求做到不剩飯,以培養孩子講衛生、惜糧食的良好品格。午睡後要求幼兒自己整理床鋪,中、大班幼兒自己學疊被子,自己整理衣服,翻好領子。以教育孩子們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會的事情學著做,學會的事情堅持做」。我們要重視習慣培養的過程,經常反復地進行練習,天天督促,常常檢查,使習慣得到鞏固。
二、將德育滲透於精心設計的各項活動中是最佳的途徑
我們設計、組織活動時,要綜合運用各種教育手段,從而發揮教育的整體效益,寓教於樂,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活動氣氛中,懂得道理,受到熏陶,達到教育過程的最優化。
1、利用節日活動有機滲透
我國有不少傳統節日,在節日里,幼兒園可以開展系列教育活動。每次節日教育活動可以圍繞節日,用形式多樣的活動設計成一個系列進行。
如三·八節,節日到來前,給孩子們介紹有關這個節日的特點、意義。給孩子們講講媽媽們的故事,讓孩子感受到媽媽的辛苦,懂得疼媽媽。也可以邀媽媽一起參加系列活動,讓孩子在和媽媽的互動游戲中,學著愛媽媽。
2、利用游戲活動巧妙滲透
游戲活動是幼兒園常見的活動形式,也是幼兒最為喜愛的一種形式,同時也是培養孩子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的重要形式。許多游戲活動都是通過模擬社會環境、社會角色進行的。在游戲中,讓幼兒懂得什麼是道德的,什麼是不道德的,什麼是應該做的,什麼是不應該做的。也在解決問題或糾紛的過程中,揭示正確道德要求和行為規范,提高道德認知水平。
(1)、在角色游戲中對幼兒進行德育的滲透
游戲是現實生活的再現,幼兒在游戲中模仿他人並獲得愉快感。開展角色游戲有助於培養幼兒的創造力、交往能力、培養幼兒的獨立性和道德情感。在游戲中孩子學會了正確處理人際關系,同時可以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比如在「過家家」游戲中,「媽媽」要就要溫和、細心;「爸爸」就要嚴厲,保護孩子;「孩子」就要尊重長輩、乖巧懂事,幫助爸媽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游戲讓幼兒懂得了尊老愛幼。「老鷹抓小雞」游戲中,雞媽媽要不顧一切保護孩子,小雞要緊緊跟著媽媽不掉隊、不亂跑,也要靈巧,老鷹則要靈敏、勇猛。幼兒在同一個游戲中可以分別扮演各種不同角色,逐步認識並理解各種角色的義務、職責,不斷學習著社會經驗和行為准則,進而使同情心、責任感得到發展,並逐步養成互相幫助的優良品質。
(2)、在桌面游戲中對幼兒進行德育的滲透
兒玩桌面游戲時,最容易引發的就是爭搶玩具的糾紛。這時,教師要教育幼兒要互相謙讓,要團結友愛,讓孩子們明白玩具是大家的,小朋友要在一起友好地玩,不能獨自佔有,不能有霸王心理。如果想要玩別人的玩具,就要先和對方商量,在徵得他人的同意後才能拿。這樣培養了幼兒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質。讓幼兒在游戲中學會與人和諧相處,最重要的一點是要讓幼兒學會觀察、體驗、理解別人的情緒情感,利用「移情」來教育幼兒,使其具有內在的自我調節力,有助於人格的完善,良好行為品格的形成。在一起游戲中,幼兒間必須共同商量、友好合作、互相配合,才能使游戲順利進行下去。合作常常會帶來積極愉快的結果,可以使得活動成功,心情愉悅,同時增進友誼。這時對幼兒進行鞏固、強化,讓其體會合作精神的重要性,進而產生更多的合作行為。
(3)、在體育游戲中對幼兒進行德育的滲透
體育活動不僅可以使幼兒全面鍛煉身體,增強體質;而且培養了他們機智勇敢、遵守紀律、團結協作等優良品德和活潑開朗的性格。嚴格遵守游戲規則,不僅是順利進行游戲,提高質量的保證,同時也是在游戲中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方法。比如,在各類競賽性體育游戲中,教育幼兒要團結協作,要擰成一股勁,激發上進心和勝不驕、敗不餒的品德;在以跳繩、玩皮球等為主的小型游戲中,教育幼兒互諒互讓,不爭搶活動器具,學會合作;當活動場地受到干擾時;幼兒注意力不易集中時;當幼兒要鑽過障礙物,走過獨木橋,個別幼兒產生畏懼情緒時,老師都及時而恰如其分地進行品德教育,寓德育於體育活動中。教師採用「寓教於樂」的方式,把道德素質教育的內容納入到游戲教學中進行,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及興趣,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4)、在主題活動中對幼兒進行德育的滲透
結合幼兒園德育教育目標,教師可以開展系列綜合性主題教育活動。例如,開展「我勞動我快樂」的專題活動時,可通過組織幼兒參觀成人勞動、念兒歌、看電視、做游戲等形式,使幼兒懂得勞動是光榮的。開展主題活動「媽媽我愛你」時,可通過組織幼兒親手畫媽媽,親自為媽媽製作卡片,為媽媽戴上大紅花,說一句感恩的話等活動,使幼兒懂得從小就要愛媽媽,培養幼兒懂得感恩、尊敬長輩、孝敬父母的品質。
在游戲活動中,我們根據教育目標,創設各種動態的活動區、活動角,在幼兒開展游戲活動時,引導幼兒與人交往,觀察幼兒在游戲中真實的品德行為表現,抓住苗頭隨機教育,自身言行示範。在游戲中對幼兒進行勇於探索,正確對待輸贏、誠實勇敢的教育。
對幼兒活動中進行德育教育的實踐和思考,我深刻的感到幼兒園的一日生活及各項活動是實施幼兒園德育的主要途徑,其中滲透是幼兒園德育實施過程的主要特點,即滲透在幼兒游戲、學習、勞動、娛樂和日常活動的整個過程之中,滲透在幼兒與同伴以及與成年人的各種交往關系之中。盡管,在過去的日子裡我嘗到了德育教育的甜頭,但這僅僅是我教育實踐和探索的點滴,今後我將更深層次地研究幼兒德育的問題,使我們的幼苗更加健康地成長。
❷ 在具體地對幼兒進行體育鍛煉的實踐中,怎樣更好的貫徹這些方法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要求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但是,現在的獨生子女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家長望子成龍、盼女成鳳心切,在家庭育兒上出現重智育輕體育、重保育輕鍛煉的現象,再加上部分家庭住在高樓,獨門獨戶,因此幼兒戶外活動的時間很少,普遍缺乏鍛煉。下面就從戶外民間體...育活動的設計與實施這兩方面,來簡單談談幼兒在戶外體育運動中的身體發展。 一、民間體育游戲 促進幼兒的發展 游戲是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重要形式,我們注重收集民間游戲,並加以改進,使它適合於幼兒,如:抬花轎、老鷹捉小雞、跳竹竿、投沙包、椰殼高蹺等,同時,教師還和幼兒一起共同收集廢舊材料製作沙包、飛碟、球棒等玩具,因地制宜地為幼兒提供游戲材料,創設游戲條件。有了這些民間游戲和材料,一方面保證了游戲的正常開展,另一方面也豐富了幼兒的活動內容,幼兒對民間游戲非常感興趣,百玩不厭,自由活動和戶外活動時,他們自由結伴,自由游戲,玩得非常開心,教師只需從旁邊稍加指導。民間游戲不僅豐富了幼兒的游戲生活,更重要的是能提高幼兒的身體素質及運動機能,小推車、老鷹捉小雞等游戲使幼兒思維敏捷,反應機智、靈活,投沙包、扔飛盤鍛煉了幼兒的手臂力量,總之,幼兒在這些民間游戲自由、輕松愉快的玩耍過程中,促進了幼兒身體動作的發展和機能的協調發展。 二、對戶外民間體育游戲活動的設計 1、戶外民間體育活動的方法多種多樣,應精心設計新穎多變的游戲活動,把枯燥的動作和身體素質的練習變成有趣的模仿活動或有情節的游戲活動,使幼兒輕松、愉快的參與活動,有目的、有計劃的積極引導幼兒探索游戲的玩法,達到增強體制、促進全面發展的目的。 2、掌握幼兒參與戶外體育活動的一般規律及不同方面發展的特殊規律,根據發展目標設計教育活動。將每一目標分解為若干水平層次,形成從低到高的發展順序。如:根據民間體育器械好玩的布袋的發展目標和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將發展目標分解從低到高的發展順序設計教育活動。 首先,讓幼兒自由探索。幼兒在探索中發現布袋的多種玩法:可以吧布袋放在地上間隔鋪成小路玩小兔跳的游戲、折成布條間隔鋪成小路玩小兔跳的游戲、把腳裝在布袋裡玩袋鼠跳的游戲等等。 然後,挖掘幼兒探索玩法與預設內容相結合。根據預設的內容與幼兒的探索成果相結合,把發展目標分解從低到高的順序發展: (1)、引導幼兒先把布袋折成布條間隔鋪成小路玩小兔跳的游戲, (2)、縱放布條玩小兔左右跳, (3)、把布條打開鋪在地上間隔鋪成小路玩小兔跳的游戲, (4)把腳裝在布袋裡玩袋鼠跳的游戲。 從以上的戶外民間體育游戲設計中可以看出幼兒的發展循序漸進,先的探索跳的玩法,再從簡單的雙腳跳到進一步的連續跳和左右跳,從跳小的布條到跳寬的布袋,最後玩袋鼠摘果子的游戲來鞏固跳的技能。 各年齡班的戶外體育活動的目標既是教師組織教育活動的依據,教育內容、方法及手段亦根據實現目標的需要設定。 三、活動中看實施 1、活動的組織原則:注重手段的多樣化與內容的豐富性。強調通過多方面的重復性的經驗促進每一分解目標的實現,充分挖掘各級發展目標。 2、活動中的基本形式: (1)個體活動中:教師根據當前目標的需要和幼兒的活動興趣提供環境,投入玩具和材料引發幼兒主動活動。同時,亦注意在活動過程中觀察、指導幼兒,對於較長時間內一種或幾種行為練習的幼兒給予適當指導,以使幼兒通過個體的活動獲得發展。 如:在投擲活動中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創設了喂鴨子的情景環境,投入了鴨子籮筐若干個,再畫一個大圓圈吃糖,讓幼兒邊念兒歌邊圍池塘走:小鴨子嘎嘎嘎,肚子餓了吃點啥?送你一個大麵包,吃飽肚子別叫了。說完轉身用雙手把手裡的大麵包拋向小鴨子嘴裡,或用單手把手裡的大麵包投向小鴨子嘴裡。同時注意在活動過程中觀察、指導幼兒,對於較長時間內一種或幾種行為練習的幼兒給予適當指導,如:有的幼兒一直都是用雙手,沒有進一步的練習單手投時,應及時給予指導,以使幼兒通過個體的活動獲得發展。 (2)小組活動中:主要作用是滿足幼兒不同的活動興趣,照顧幼兒不同發展水平,有利於教師因人施教、個別給予身體鍛煉技能上的重點指導,培養幼兒的集體意識、合作精神及協調人際關系的能力。 如:在玩布袋的最後環節時為了滿足幼兒不同的活動興趣,設計了袋鼠摘果子和舞龍的競賽游戲,在活動中不僅培養幼兒的集體意識、合作精神及協調人際關系的能力,同時照顧幼兒不同發展水平和技能的提高鍛煉。 (3)集體活動中:集體活動以傳授身體鍛煉的新知識、新技能為主,這些方面的知識技能適宜通過集體教育傳授給幼兒。 通過以上活動的設計與實施中,可看出以上的活動形式是相互配合、相互滲透的,可以相互轉化的有機整體,不可相互分割的。在各種戶外活動中,精心的設計、有效的措施,激發幼兒對戶外體育活動的興趣,發展幼兒各種身體動作的協調性、靈活性,培養幼兒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習慣和活潑開朗、勇敢、克服困難等良好品質,促進幼兒身體健康全面發展。
❸ 如何將幼兒文明禮儀教育滲透在游戲活動中
教孩子禮儀,就是教孩子優雅地過一生。從心理學上講,被眾人接納的程度高,有利於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有利於打開局面,發展事業。當孩子懂得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他就會被別人接納,受大家歡迎,就會有很多的朋友,讓孩子終身受益。 教孩子禮儀,就是教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生活習慣、學習習慣,表現出良好的行為禮儀、儀表儀容和交往禮儀。 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特點 ,禮儀教育必須具有生活性、經驗性和適宜性,必須關注幼兒的生活,讓幼兒全身心、多感官地投入到以觀察、操作、交往和表達為主要內容的各項活動中。因此,將禮儀教育滲透於幼兒一日生活中,是行之有效的辦法。 一、從入、離園開始,養成良好的禮儀習慣 良好的開端等於成功的一半,主動、積極熱情地向別人「問好」、「問早」給別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是一個人講禮儀獲得好感的開始。早晨幼兒入園一聲「老師早!小朋友早!」融洽了師生關系,拉近了同伴的距離,也調動了幼兒的情緒。每天早上,孩子、教師、家長見面行90°鞠躬禮,互相問好,看似形式,但長期堅持會提醒人們交往就要躬下身來,互相尊重,接下來交往中,矛盾就會大大減少。 離園時,培養幼兒主動同老師、小朋友說「再見!」經過一天的幼兒園生活,孩子們就要離開幼兒園了,一聲「再見」有對下一次見面的期待,也有對今天友誼的依戀;同時也告知老師,我要走了!知道孩子跟誰走。簡單的一句「再見」讓孩子養成做事善始善終的習慣,這樣簡單和年復一日的問候,就會在孩子心中埋下行為禮儀的種子,終將結出文明的果實。 二、生活活動中,隨機進行禮儀教育 (一)洗手時 經常見到這樣的情況:幼兒洗手時手沒洗干凈,衣服弄濕了,玩水、擁擠的事時有發生。洗手時應教會幼兒順著水流,手心手背搓擦清洗干凈。集體洗手時,應當先後有序,互相謙讓,注意節約用水,不要把水龍頭開得太大,以免濺濕衣服;自己洗手時,不要玩水,洗完後將水龍頭關緊,保教人員應當經常提醒、督促、示範。為此,我們將洗手編成了「兒歌」:小小手,小小水;先到洗,不擁擠;勤洗手,好習慣。孩子們一邊念一邊洗,洗手也成了好玩的游戲,孩子愛上了洗手。 (二)用餐時 幼兒的進餐習慣直接關繫到他們的生長發育,對幼兒來說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於是,我們有針對性地在就餐前、餐中、餐後三個環節培養幼兒良好的禮儀習慣。餐前聽音樂、講故事、聞味道、猜飯菜,調動幼兒口味。教幼兒齊念節約糧食的感恩詞,感謝農民辛勤勞動。感謝父母養育之恩,感謝老師辛勤教導,讓幼兒從小對糧食產生敬畏之心,對別人的勞動要有感恩之心,孩子吃起飯菜更加香甜可口,更加愛惜糧食。餐中,坐端正、不挑食,吃飯喝湯不出聲。餐後,幼兒收拾自己碗筷、桌子,把嘴巴擦乾凈。同時,把用餐禮儀編成兒歌;盤中餐,來不易;老農汗,師長情;不挑食,吃干凈;食不語,收碗筷;好習慣,要堅持。 這樣的用餐禮儀在孩子們心靈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男孩子一個個像紳士,女孩子一個個像淑女,一舉手、一投足,甚是優雅。 (三)午睡時 幼兒午睡質量的好壞也直接關繫到孩子的生長發育,尤其是對大腦的發育影響甚大,因此,幼兒園老師應認真組織幼兒午睡。睡前,營造良好的睡眠環境,培養幼兒有順序地穿脫衣服、鞋、襪,並疊好放好,教師可以讓幼兒聽聽音樂、念念兒歌,安定情緒。要注意培養幼兒正確的睡姿,不說話、不吵鬧,眼睛一閉睡著了,天天午睡身體好。起床後,指導幼兒快速按順序穿好衣服,收拾整理床鋪。「搖啊搖,搖啊搖。好寶寶,要睡覺。不吵鬧,靜悄悄。小花被,蓋蓋好。兩只手,放放好。乖娃娃,睡著了。」一首禮儀兒歌再現整體午睡情境。 其它生活活動中,也滲透相應的禮儀教育。幼兒喝水時,小水杯,雙手拿;接好水,慢慢走;小心喝,不浪費;小水杯,歸原位;入廁時,不擁擠;大小便,沖洗凈。 長期堅持做一件事叫習慣,要讓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就需要長期堅持。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會讓孩子身體更健康,生活更方便。 三、游戲活動中,鞏固禮儀行為 游戲是幼兒園教育最普遍也是最基本的形式。通過游戲,幼兒將學到的東西親身體驗,加深印象,將禮儀教育滲透於游戲活動中,孩子們自然而然習得禮儀。盡量避免簡單的說教,幼兒學習禮儀興趣更濃。如讓幼兒玩「做客」的游戲,引導幼兒學做禮貌的小主人,文明的小客人,讓幼兒在游戲中了解一些做客的禮儀。玩「逛超市」的游戲,教導幼兒學會輕拿輕放物品,排隊等候,使用禮貌用語等禮儀習慣。戶外游戲時,教育幼兒不推不擠,團結協作,發生矛盾時會主動道歉,學會交往、學會合作,做團結友愛、互相幫助的好朋友。 四、教學活動中,滲透禮儀知識 (一)集體教學活動中,滲透禮儀知識 集體教學活動中,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安靜有序的學習環境是孩子學習的基本保障,讓孩子學會傾聽別人講話,別人講話時不插嘴,回答問題前舉手,不大聲吼叫,輕輕地翻看圖書,擺弄學具,會收拾整理圖書。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利於讓幼兒做事思路清楚,注意力更加集中。 (二)主題活動中,豐富禮儀教育內涵 組織禮儀主題活動對幼兒進行禮儀教育,不僅教會了孩子怎麼做,還教會了孩子為什麼這樣做,讓禮儀深入幼兒心靈深處,激起幼兒情感共鳴,也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 幼兒園使用了北京「6+1」教育中心兒童禮儀教材,系統地對幼兒進行禮儀教育,每周安排一節禮儀課。通過講故事,禮儀情境表演,念三字經等活動,豐富幼兒禮儀知識,讓幼兒熟悉了生活中的基本禮儀、公共場所禮儀、節日禮儀、家庭禮儀等。如大班主題活動《需要幫助的人》,在十字路口,明明和媽媽看見一位盲人叔叔正要過馬路,引導孩子們動腦思考:明明是怎麼做的?再想一想哪些人需要我們幫助,我們為什麼要幫助他們?我們應該怎樣幫助他們?又如玩蒙眼的游戲,讓孩子體驗盲人生活,激發他願意幫助殘疾人的願望。通過主題活動的開展,孩子在遇到需要幫助的人時,能給予適當的幫助,生活中不嘲笑殘疾人,加深了禮儀品質的理解,也陶冶了孩子的心靈。 文明禮儀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在一日生活中不斷地培養出來的,是在生活實踐中逐步形成的。它的養成有一個從生疏到熟練,再由熟練到「習慣自動化」的過程,要完成這一過程必須在實踐中一貫性、一致性地要求。幼兒的禮儀教育是一個持續發展的過程,幼兒園的一日生活活動是實施幼兒園禮儀教育的主要途徑,應該有針對性和系統性地將禮儀教育滲透於幼兒一日生活活動中,將中華民族優秀的品格植根在孩子們靈魂的深處。
❹ 如何結合幼兒發展特點進行教育滲透
一、通過各種游戲活動,滲透法制教育 愛玩游戲是孩子的天性,它能有效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孩子積極性。當孩子對所學的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有著強烈的求知慾時,就能主動進行學習。如在教學認識交通標志中要求孩子看到紅綠燈會說幾句簡單的命令,精心設計了教學環節,首先讓孩子動動手、剪一剪、畫一畫,每人准備紅、綠、黃三種指示燈,然後讓孩子做游戲,請三人分別扮演指示燈、警察、行人,表演過馬路的情景,再將一些簡單的禁令標志布置在教室里,如左轉、右轉、禁止停車等標志,讓小小的教室變成公園、馬路、停車場。孩子在愉快的游戲中,了解了許多交通法規,增強了孩子自覺遵守交通法規、維護交通秩序的觀念。 在學習兒歌時,根據不同的兒歌,教師可以讓幼兒來扮演不同的角色,通過游戲活動把看似枯燥的法制觀念有趣地融入到啟蒙教育中,教師再適時地給幼兒講解一些日常行為規范和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常識,幼兒遵守各種行為規則的意識和能力會進一步的得到提升。比如,在彈唱《我是小小交通員》這首兒歌的時候,教師根據幼兒好奇心強、愛模仿的特點,讓幼兒們自己來扮演交通警察指揮大家過馬路,這樣不但提高了幼兒安全自我防護能力,還增強了幼兒安全法治意識和文明交通意識,培養幼兒形成遵紀守法的好習慣。又如,在《我不上你的當》《不和陌生人說話》這些兒歌里,幼兒邊聽邊做游戲,這樣不但培養了幼兒分辨是非的能力,還學會了自我保護,從小養成遵紀守法的好品德。 教師還可以把法律常識編排成情景劇,讓幼兒在游戲活動中體會身臨其境的感覺,這樣不但能培養和塑造幼兒的個性才能和創造性,還能通過游戲有效地增強幼兒遵紀守法的觀念和行為。比如,讓幼兒將撿到的物品歸還給同伴;又如,扶盲人過馬路,等等。通過這樣的情境表演,提高幼兒的自控能力,增強幼兒的道德觀念。 音樂活動中,教師把《打電話》、《禮貌歌》、《汽車叭叭叭》等歌曲編排成短小的音樂劇,幼兒不但樂意接受,還會積極參與表演。這樣不僅能向幼兒進行關心別人、團結友愛、文明禮貌、遵守秩序規則的教育,而且還能使幼兒通過歌唱和表演,學會「謝謝你」「別客氣」等禮貌用語。 二、在主題活動中,滲透法制教育 為了搞好法制教育主題活動,我園各教研組提前進行了研討,把主題教育活動工作落實在了以下幾個方面: 1.進行宣傳欄展示。將此次活動延伸到家園互動活動中,讓家長和孩子一起製作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安全手抄報,在製作手抄報的過程中讓孩子了解各種安全知識;我們再把這些手抄報進行展示,圖文並茂,色彩和諧,在觀看宣傳欄的過程中,孩子們在老師的指導下了解到更多的安全知識,樹立了安全意識。同時,通過小手拉大手,進一步增強了家長的安全意識。 2.播放安全教育專題片。組織幼兒觀看了《防火知識》、《交通與安全》、《安全自護自救》的錄像片,生動形象的畫面使幼兒懂得了遵守交通規則的重要性,了解了預防摔傷、燙傷、食物中毒、觸電、踩踏等安全自護知識,讓幼兒初步懂得了體育活動、幼兒園游戲活動防止意外傷害等安全常識。 3.上好安全教育課。各班結合幼兒年齡特點,以防交通事故、防溺水、防火災、防踩踏、防中毒、防校園暴力、防自然災害、飲食衛生等方面的教育為內容,利用故事、兒歌、圖片、多媒體課件、游戲等形式開展安全主題教育活動,以豐富多彩的活動加強安全教育,加大力度進行安全方面的宣傳、教育。 4.引導幼兒找出身邊的隱患。在日常生活中們注重調動幼兒的主動性、積極性,讓他們參與到安全教育中。老師帶領孩子親自找一找身邊(室內、室外)哪些地方容易出危險,怎樣想辦法消除這些危險隱患。師生一起設計了:「小心觸電」的標志,貼在了活動室的電源插座旁;「當心滑倒」的標志,掛在了易摔跟頭的廁所台階旁……通過這一系列活動,「安全」兩個字已深深印在幼兒的心裡。 5.進行防火、防震演練。我們通過調動幼兒的積極性,讓幼兒動起來參加實際的演練,使幼兒更加清楚的知道當發生火災、地震時必須要做到的逃生方法。逃生時不要蜂擁而出用浸濕的衣物、毛巾捂住口鼻,貼近不安全的事件發生時,應採取哪些措施。例如:發生火災時:撥打電話119報警,說地面逃離。地震時:逃生不要蜂擁而出,不要慌亂的跑到室外,要有一定的秩序。在室外時應保護頭部,躲開危險地物體。在室外遇到地震時,要到空曠的地點等。 通過開展一系列的主題教育活動,進一步增強了幼兒園師生、家長的法制意識,讓孩子們每一天、每一時、每一刻都平安、健康、快樂地成長。 三、立足教材,適當延伸,滲透法制教育 幼兒園教材中,許多作品具有濃厚的時代信息和強烈的道德情感,這對幼兒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起到了積極的引導作用,這種「引導」需要教師去正面教育。因此,幼兒教師就應該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教育內容,對幼兒進行正面法制教育。通過一些朗朗上口的兒歌,讓幼兒在邊說邊學中,樹立法制觀念。比如,「交通法規是個寶,自覺遵守要記牢。紅燈停,綠燈行,黃燈起步准備好。先看左,再看右,安全保證很重要。」又如,「警察叔叔來指揮,伸臂抬腕車輛停;左臂伸直右臂彎,車輛緩緩向左行;右臂伸直左臂彎,左邊車輛可通行;行人要走斑馬線,一切行動聽指揮。」通過運用幼兒園課程本身的特點,既准確的表現了作品的內容與內涵,又激起了幼兒學習的熱情,從而能使幼兒樹立起遵紀守法的責任感。在生動的感情體驗過程中,孩子們既能嚴肅、自豪、情感真摯的感受,又能進行法制觀念的教育。 同時,教師還可以根據各年齡段幼兒的特點,適當地生成一些教育活動,將一些法律格言、標語編排成兒歌的形式,進行傳唱,以增強幼兒的法律意識。比如,「法律是一葉扁舟,乘載著你,在人生漫漫大海上安全行駛一輩子。」「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職業的社會地位是一個民族文明的標志。」「學法明是非,懂法知榮辱,用法保幸福。」「有一種愛叫法律,有一種溫暖叫遵守。」教師在幼兒原有的認識基礎之上,潛移默化地引導幼兒學習法律常識,對優良、善良的品質進行深入感知,用心歌唱,自然而然,這樣的歌曲對孩子心靈的撞擊和震撼是可想而知的。 教師還要在音樂課上對幼兒進行安全常識的滲透,讓課堂既不失音樂性,也非常自然地在歌聲中學到了正確的遵紀守法的行為。比如,我們所熟知的一些歌謠:「小朋友,想一想,安全大事忘沒忘:過馬路,別亂闖,走斑馬線穩當當。煤氣泄漏不要慌,快快打開門和窗,著火時候要報警,報警准確地址詳。離家外出要鎖門,防盜意識要增強。安全話題要常講,安全大事不能忘。」「小朋友,排排坐,安全話題說一說。過馬路,別亂跑,斑馬線上來通過。高壓線下不玩耍,雨天樹下不能躲。不摸插座不玩火,爸爸媽媽都誇我。」「火柴棍,不能玩,電插座,有危險。煤氣不能隨便開,離高壓鍋遠一點。回家就要把門關,汽車面前不爭先。過馬路時左右看,注意安全保平安。」在音樂課上,幼兒是在自己對音樂理解的基礎上用發自內心的情感去進行歌唱的。所謂歌聲是有感而發,而情又是在音樂的烘托之下逐漸升溫的。
❺ 如何在戶外區域活動中滲透幼兒的安全意識
幼兒園積極開展戶外活動,進行幼兒生存自護教育是時代發展的要求,更是幼兒自我生存的需求。幼兒園肩負著轉變教師、家長教育觀念,改善教育行為的重任。為了孩子能從「傳授式」的消極安全知識教育提升為「體驗式」的積極安全知識掌握,讓我們從幼兒需要出發,積極開展戶外活動;放開我們的雙手,讓幼兒在戶外活動中自由翱翔,讓幼兒從戶外活動中培養生命意識、安全意識;讓幼兒從戶外活動中學會生存,學會自護;為孩子一生的健康、快樂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
隨著教育改革的全面推進,實施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的教育已成為現代教育所追求的目標。《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也明確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健康成長放在工作的首位」。這充分說明了幼兒生存、安全、健康在幼兒教育中的重要性。可目前還有很多幼兒園卻把它誤解為幼兒在園只要不出安全問題就好,忽視了幼兒的生存需要,忽視了幼兒的健康、快樂成長。尤其是當前我國實行獨生子女政策,對獨生子女,家長更是珍愛有加,保護過度。
目前,我們有的幼兒園由於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教師、家長更是注重知識的傳授,而忽略了對孩子生存需要的關注。尤其是在鄉鎮及農村幼兒園,家長每天想看見的就是孩子在教室內乖乖的寫字、做計算。幼兒園為了迎合家長,為了「安全」,很少開展戶外活動,致使幼兒園的安全教育工作停留在消極的說教、保護狀態,生存教育出現缺失。造成幼兒安全意識弱,生存、自護、自理能力差,影響著孩子的全面發展。
還有我們有的幼兒園戶外活動器械在種類與數量上不可謂不豐,但為了安全,利用率低。有的園所戶外場地有限,幼兒更是難得在戶外活動中滿足。有的幼兒園活動場地多為水泥地面,更是不敢讓幼兒玩。總之,我們有好多幼兒園在「安全第一」的重壓下,安全教育偏重於「傳授式」教育的消極防範,而未抓住關鍵,從根源抓起,採取有效措施,忽視了最有效的「體驗式」的安全教育和能力培養。用室內教育替代了戶外體驗。造成幼兒缺乏活動能力、協調能力、靈活應變力、分析和判斷力。而其實這種因噎廢食的做法是幼兒園安全工作之大忌。
一、創設安全的物質環境
為保障幼兒安全,對各種活動器械進行經常性的檢查、維修,及時消除安全隱患。教師能根據活動主題,為幼兒提供安全的活動場地、活動用具,活動前進行場地、器械檢查,設置好安全標志、警示語。
二、選擇多種形式,開展各種預設主題活動。
通過各種形式將預設的主題活動貫穿實施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之中,並注意挖掘一日活動中的安全教育因素,將主題活動不斷的拓展、延伸、深入。
我認為對幼兒的安全教育不單是安全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安全應對能力的培養。在要求教師每周對幼兒進行安全知識教育並記錄的基礎上,還要克服以往那種「怕事」的心態,帶領孩子積極開展戶外活動,讓孩子在體驗中掌握知識,提高能力。比如:開展預設主題教育活動「小司機」、「運糧食」、「打雷下雨時」等活動,在戶外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安全意識和積極的安全應對能力。
三、採用多種方式培養幼兒的安全意識和自護能力
1、個別指導和同伴影響相結合的方式
幼兒的能力各不相同,個別能力較差的幼兒,教師要加強個別指導,因為他們對那些危險性強的項目自我保護能力差,無意識,因此只有在老師的個別指導下,那些孩子才能逐漸養成習慣,從而對這些項目有防範意識。如:我園根據本土特色,利用筒管製作各種高蹺和「木樁」,走高蹺和「木樁」是我園幼兒最喜歡的戶外體育活動項目之一,同時也是較危險的活動。因為筒管的著地面積較小,因此對膽子較小的幼兒,尤其是對幾個小胖墩來講就有了一點危險性,這時,老師就要給予適時的鼓勵和指導,讓孩子們在親身體驗中學會自我保護。在活動中,有時同伴的影響也是很奏效的,當看到別人遇到困難或危險,自己便會從中吸取教訓,進行琢磨,從而增強了自己的保護意識。幼兒學會自護,就等於在生存中學會向前邁進了一大步,我們不鼓勵孩子隨意冒險,而適當的讓孩子學會在一些活動中掌握自我保護的意識是十分必要的。
2、戶外活動中採用大帶小的方式
隨著年齡的長大,孩子的自護能力也會相應的提高。為此幼兒園可經常有目的的組織開展一些戶外混齡活動,使小、中班的孩子在大班的哥哥姐姐的帶領下,逐步的提高自我保護的意識。如:中班孩子學跳繩,開始,絕大部分孩子都不會跳,也不敢跳,而且擠在一起,危險因素很多。後來我們邀請大班的哥哥、姐姐來做示範,這下效果很好,孩子看得仔細,學得認真。讓孩子在看的過程中,掌握了跳繩的技巧,提高了自我保護的意識,知道跳繩的時候不能擠在一起,擠在一起不但跳不好繩,而且很危險。
3、表揚和糾正相結合的形式
在戶外活動的過程中,其實一些能力強的孩子有一些好的自我保護的方法是我們老師都沒想到的,這時,我們的老師就要給予及時的表揚,並加以發揚、光大,使更多的孩子了解到哪些應注意的,哪些是安全的,另外,在活動中,教師應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全面關注每一個孩子,當一旦發生險情或不安全的動作時應及時指出並幫助其糾正,這樣也會提高孩子們的自我保護的意識。
4、充分利用家長資源提高幼兒的安全自護意識和能力。
幼兒園可以通過座談會、觀摩活動、家長開放日等形式轉變家長教育觀念,實現家園共育目標,引導家長積極支持、配合幼兒園開展戶外活動,如我們在組織家長開放日活動時,要求教師必須安排一個戶外活動,讓家長進行觀摩,當家長看到自己的孩子能立定跳、能跨欄、能走平衡了,就會從中領悟到戶外活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由此,家長就會配合幼兒園在放學的路上或在家裡,隨處引導、培養孩子的安全意識和自護能力,從而為幼兒生存自護教育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
總之,在幼兒園戶外活動中加強安全教育,培養幼兒的安全意識和自護能力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復雜的任務,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需要我們的家長和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為了孩子,放開我們的雙手吧!讓孩子在戶外活動中自由翱翔,獲得那些在刻板的「傳授式」教育活動中所難以汲取的經驗和能力,讓孩子真正安全、健康的行走在成長的道路上。
❻ 在具體地對幼兒進行體育鍛煉的實踐中,怎樣才能更好地貫徹這些方法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要求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但是,現在的獨生子女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家長望子成龍、盼女成鳳心切,在家庭育兒上出現重智育輕體育、重保育輕鍛煉的現象,再加上部分家庭住在高樓,獨門獨戶,因此幼兒戶外活動的時間很少,普遍缺乏鍛煉。鑒此,本人認真學習貫徹《綱要》中關於健康領域的精神,在保證每天兩小時體育活動時間的基礎上,因地制宜,不斷優化戶外體育活動,努力嘗試從戶外活動的設計與實施上,促進我班幼兒的身體健康和協發展,下面就從戶外民間體育活動的設計與實施這兩方面,來簡單談談幼兒在戶外體育運動中的身體發展。 一、民間體育游戲 促進幼兒的發展 游戲是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重要形式,我們注重收集民間游戲,並加以改進,使它適合於幼兒,如:抬花轎、老鷹捉小雞、跳竹竿、投沙包、椰殼高蹺等,同時,教師還和幼兒一起共同收集廢舊材料製作沙包、飛碟、球棒等玩具,因地制宜地為幼兒提供游戲材料,創設游戲條件。有了這些民間游戲和材料,一方面保證了游戲的正常開展,另一方面也豐富了幼兒的活動內容,幼兒對民間游戲非常感興趣,百玩不厭,自由活動和戶外活動時,他們自由結伴,自由游戲,玩得非常開心,教師只需從旁邊稍加指導。民間游戲不僅豐富了幼兒的游戲生活,更重要的是能提高幼兒的身體素質及運動機能,小推車、老鷹捉小雞等游戲使幼兒思維敏捷,反應機智、靈活,投沙包、扔飛盤鍛煉了幼兒的手臂力量,總之,幼兒在這些民間游戲自由、輕松愉快的玩耍過程中,促進了幼兒身體動作的發展和機能的協調發展。 二、對戶外民間體育游戲活動的設計 1、戶外民間體育活動的方法多種多樣,應精心設計新穎多變的游戲活動,把枯燥的動作和身體素質的練習變成有趣的模仿活動或有情節的游戲活動,使幼兒輕松、愉快的參與活動,有目的、有計劃的積極引導幼兒探索游戲的玩法,達到增強體制、促進全面發展的目的。 2、掌握幼兒參與戶外體育活動的一般規律及不同方面發展的特殊規律,根據發展目標設計教育活動。將每一目標分解為若干水平層次,形成從低到高的發展順序。如:根據民間體育器械好玩的布袋的發展目標和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將發展目標分解從低到高的發展順序設計教育活動。 首先,讓幼兒自由探索。幼兒在探索中發現布袋的多種玩法:可以吧布袋放在地上間隔鋪成小路玩小兔跳的游戲、折成布條間隔鋪成小路玩小兔跳的游戲、把腳裝在布袋裡玩袋鼠跳的游戲等等。 然後,挖掘幼兒探索玩法與預設內容相結合。根據預設的內容與幼兒的探索成果相結合,把發展目標分解從低到高的順序發展: (1)、引導幼兒先把布袋折成布條間隔鋪成小路玩小兔跳的游戲, (2)、縱放布條玩小兔左右跳, (3)、把布條打開鋪在地上間隔鋪成小路玩小兔跳的游戲, (4)把腳裝在布袋裡玩袋鼠跳的游戲。 從以上的戶外民間體育游戲設計中可以看出幼兒的發展循序漸進,先的探索跳的玩法,再從簡單的雙腳跳到進一步的連續跳和左右跳,從跳小的布條到跳寬的布袋,最後玩袋鼠摘果子的游戲來鞏固跳的技能。 各年齡班的戶外體育活動的目標既是教師組織教育活動的依據,教育內容、方法及手段亦根據實現目標的需要設定。 三、活動中看實施 1、活動的組織原則:注重手段的多樣化與內容的豐富性。強調通過多方面的重復性的經驗促進每一分解目標的實現,充分挖掘各級發展目標。 2、活動中的基本形式: (1)個體活動中:教師根據當前目標的需要和幼兒的活動興趣提供環境,投入玩具和材料引發幼兒主動活動。同時,亦注意在活動過程中觀察、指導幼兒,對於較長時間內一種或幾種行為練習的幼兒給予適當指導,以使幼兒通過個體的活動獲得發展。 如:在投擲活動中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創設了喂鴨子的情景環境,投入了鴨子籮筐若干個,再畫一個大圓圈吃糖,讓幼兒邊念兒歌邊圍池塘走:小鴨子嘎嘎嘎,肚子餓了吃點啥?送你一個大麵包,吃飽肚子別叫了。說完轉身用雙手把手裡的大麵包拋向小鴨子嘴裡,或用單手把手裡的大麵包投向小鴨子嘴裡。同時注意在活動過程中觀察、指導幼兒,對於較長時間內一種或幾種行為練習的幼兒給予適當指導,如:有的幼兒一直都是用雙手,沒有進一步的練習單手投時,應及時給予指導,以使幼兒通過個體的活動獲得發展。 (2)小組活動中:主要作用是滿足幼兒不同的活動興趣,照顧幼兒不同發展水平,有利於教師因人施教、個別給予身體鍛煉技能上的重點指導,培養幼兒的集體意識、合作精神及協調人際關系的能力。 如:在玩布袋的最後環節時為了滿足幼兒不同的活動興趣,設計了袋鼠摘果子和舞龍的競賽游戲,在活動中不僅培養幼兒的集體意識、合作精神及協調人際關系的能力,同時照顧幼兒不同發展水平和技能的提高鍛煉。 (3)集體活動中:集體活動以傳授身體鍛煉的新知識、新技能為主,這些方面的知識技能適宜通過集體教育傳授給幼兒。 通過以上活動的設計與實施中,可看出以上的活動形式是相互配合、相互滲透的,可以相互轉化的有機整體,不可相互分割的。在各種戶外活動中,精心的設計、有效的措施,激發幼兒對戶外體育活動的興趣,發展幼兒各種身體動作的協調性、靈活性,培養幼兒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習慣和活潑開朗、勇敢、克服困難等良好品質,促進幼兒身體健康全面發展。
❼ 搜集一首幼兒園教育活動或戶外活動相關的兒歌
幼兒園教育活動和戶外活動相關的兒歌可以選擇媽媽的愛。
❽ 幼兒園民間童謠解決了教育教學的什麼問題
一、選擇適宜的教學內容——漸入佳境
1.幼兒的年齡階段性是非常明顯的。如小班幼兒年齡小,有意注意和記憶能力較差。在民間童謠內容選擇上,要選擇一些幼兒所熟悉的、接近幼兒生活的、有趣的民間童謠。如:《小老鼠上燈台》、《排排坐》等這類童謠,語句簡短,內容反映的是幼兒現實生活的事情。《排排坐》這首童謠,表現幼兒在吃水果的過程中,互相謙讓的好品德。吃水果是每個幼兒已有的經驗,在學這首童謠時,好像是幼兒平時在幼兒園集體吃水果的情景再現。因此,幼兒興趣倍增。
又如:民間童謠《一個毽》,其內容很適合孩子學唱。在選擇這首童謠進行教學時,課前我們做了大量的准備工作。為了讓孩子能夠了解毽子的有關知識,我們利用各種途徑搜集了大量信息,了解了有關毽子的種類、各種踢法的知識等等。活動中,孩子們對各種材料製成的毽子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圖片、故事及實物的配合下,孩子們充分了解了毽子是我國民間流傳下來的健身玩具,有著悠久的歷史。毽子的種類、製作方法及健身作用、欣賞表演等都給孩子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2.為了使民間童謠符合幼兒實際,具有可操作性,我們從童謠的思想性、藝術性、趣味性、可接受性幾方面去收集各種民間童謠,然後進行分類整理。將其從形式上分成了教育性民間童謠和娛樂性民間童謠;從內容上分成了德育、科學、健康、體育、娛樂、謎語、繞口令等方面。在注重挖掘民間童謠在幼兒教育中的價值基礎上,重點開展民間體育童謠、民間娛樂童謠、民間德育童謠等內容。根據不同活動增加適宜的民間童謠,不同的年齡加入適宜的新內容,使幼兒既動口又動手,既動手又動腦,發揮了民間童謠的益智作用,收到了顯著的效果。
3.在童謠的選擇中,大量的民間玩具也為我們提供了合適的素材,我們在活動中把玩具和游戲結合在一起,進行了嘗試。如:陀螺、毽子、泥人、風箏、不倒翁、風車等。這些玩具,有的幼兒見過,有的沒見過。為了提高孩子的興趣,我們通過影像資料、圖片以及請有這些方面特長的叔叔阿姨為他們進行表演。這些民間玩具的玩法,都有一定的技巧,孩子們掌握起來較難。通過表演,孩子們對這些玩具有了更多的了解,更加喜歡民間童謠了。孩子們在游戲中學會了民間童謠,又把童謠融於游戲之中,童謠成了兒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內容。
4.民間童謠大多都是很早以前流傳下來的,有些童謠的內容幼兒不易理解,這就需要教師在選擇內容時,進行反復推敲,確定內容後,讓幼兒學說並給以通俗、形象化的解釋或修改。如:在教民間童謠《小兒戲具謠》時,最後一句「楊柳芽,打拔」。打拔是一種民間游戲,孩子們沒聽過,也沒玩過,不易理解,我們就把它改成「楊柳長,轉花牆」,「轉花牆」就是轉陀螺,陀螺孩子們都見過,易於理解,陀螺上面的顏色是五顏六色的,轉起來很漂亮。在不改變原意的情況下,做一些小小的改動,便於幼兒學習與理解。
二、發揮幼兒的主觀能動性——錦上添花
在學習童謠過程中,我們不僅讓幼兒在游戲中學,還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性,讓他們積極參與,主動探討。在教《放紙鷂》這個民間童謠時,課前我們准備了圖片、實物。在學習中,讓幼兒自由發揮,進行討論並關注他們的興趣點。如:紙鷂還有什麼好聽的名字,為什麼會飛上天?孩子們有的說:「紙鷂也叫風箏,風箏有了翅膀就能飛上天。」有的說:「有風的時候,風箏就能飛上天。」教師沒有給出答案,而是帶孩子到戶外放紙鷂,孩子們看到風吹著紙鷂飛到高高的天空中,他們得到了正確的答案——紙鷂是靠風的力量飛上天的。
三、創設良好的民間童謠教學氛圍——秀色可餐
環境對幼兒來說是一種無聲的刺激。輕松和諧的環境能使幼兒產生愉快的情緒,形成和諧融洽的氣氛,激發幼兒的興趣,提高活動的效果。因此,我們非常重視語言環境的創設,使幼兒所處的環境呈現出濃郁的民間童謠教學氛圍,讓幼兒受到啟迪,激發要說、會說、想說的興趣和慾望。我園從室外牆壁的二十四節氣、蘇州的名勝古跡、民間游戲、民間工藝等圖片、寫真、實物牆飾,到樓道的幾百首童謠、諺語、繞口令文字卡片,讓幼兒時時、處處能聽到、看到、欣賞到民間童謠,置身於民間童謠的氛圍中。他們看到圖片、牆飾便想念童謠,看到童謠文字卡片想玩童謠游戲。我們每天都會在幼兒入園、晨間活動、休息活動、戶外活動播放音樂時,插入一些好聽的民間童謠,讓幼兒耳濡目染地得到熏陶。
在教學活動中我們也重視為幼兒創設身臨其境的環境氛圍。比如:小班童謠《蟲蟲飛》教學活動中,我在教室內布置了一個「花園」,其中有草地、花朵、樹等,還准備了蝴蝶、蜜蜂、金龜子的頭飾。活動開始,幼兒戴上頭飾,自由地在花園里「飛舞」,幼兒感到很新鮮、很開心、很美,個個情緒高漲,興趣高昂,非常投入。在教師的啟發下,一邊游戲一邊念著童謠。活動結束時,孩子們依依不捨,依然沉浸在這個環境設計的情境中。
四、提供豐富多樣的教具——愛不釋手
幼兒主要是運用形象思維,憑借事物的具體形象或表象進行聯想。直觀形象的教具有助於激發幼兒的興趣和想像力。因此,應充分發揮教具的作用,提高教學效果。
1.顏色鮮艷的圖片。把民間童謠的內容按需要描繪下來,拍攝和製作成照片、圖片、卡片等,使內容形象化。
2.形象逼真的動畫。動感強的東西幼兒都特別感興趣。電化教具具有色彩鮮艷、形象具體、動感強等優勢。如:《小老鼠上燈台》的童謠教學,利用多媒體把小老鼠偷油吃時的一舉一動都刻畫得很生動,見到老貓嚇得滾下來時更是形象。這種動畫最能吸引幼兒的目光,使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童謠。
3.利於表演的手偶。手偶通常以一個角色的形象出現,它以幽默誇張、鮮明有趣、操作性強而深受幼兒喜愛。因此教師應充分利用手偶,吸引幼兒興趣,使幼兒在興趣中學習童謠。
五、將童謠與其他活動有機滲透——強強聯合
我們把民間童謠滲透於體育活動當中,使「童謠游戲化,游戲童謠化,體育游戲化,游戲體育化」。如在民間體育游戲「雁雁飛」中,幼兒一邊念童謠「雁雁排成隊,後頭跟個小妹妹。雁哥哥,慢點飛,雁妹妹,快點追,大家團結緊,誰也不掉隊」,一邊做相應的單腳跳,雙腳跳,全班幼兒肩靠肩雙腳跳。孩子們童謠會念了,游戲也會做了,身體也鍛煉了,一舉多得。我們還把童謠和音樂活動整合,如:「月亮光,金亮亮,開開後門洗衣裳,洗得凈,漿得光,乾乾凈凈把學上。」幼兒一邊唱,一邊跳,模仿洗衣裳的動作,幼兒不僅會演唱童謠,還會表演童謠,發展了幼兒的表演能力和創造能力。我們還總結出一種民間童謠和繪畫活動相結合的教學方法——詩畫教學,即孩子們一邊朗誦童謠,一邊繪畫,比如我們在指導幼兒繪畫獅子時配上童謠:「一間房子真正大,兩個煙囪兩扇窗,三角門前是池塘,池塘裡面魚兒旺……」幼兒按照童謠的意思和順序把獅子的頭、耳朵、眼睛、嘴巴等逐步描畫,覺得獅子並不難畫了,還非常好玩呢!同時我們還將民間童謠故事化,把一個個簡短的童謠變成生動、形象的故事,讓幼兒通過故事更好地理解、學習童謠。
❾ 在幼兒游戲活動中如何滲透規則意識
《指南》中所指出:「教師要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動中,以多種方式引導幼兒認識、體驗並理解基本的行為規則,學習自律和尊重他人」。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幼兒園里的規矩就是指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就是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幼兒規則意識的培養是幫助孩子順利踏入小學生活、學習的橋梁,是孩子為人處事、學習發展的奠基石。試想:一個孩子如果沒有規則意識,不懂得遵守規則,上課時不知道去上課;考試時不遵守考場紀律;不按時上交作業…這些最基本的事情都不知如何去做,又何談成功和發展呢?因此,幼兒規則意識的培養對幼兒入小學是至關重要的。規則意識的培養應滲透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的各個方面。下面我就在體育活動中幼兒規則意識的培養闡述一下自己的觀點,我認為體育游戲活動中教師的關注點不只是幼兒在游戲中獲得某種動作技能的增長,還要關注幼兒是否能夠理解並遵守游戲規則,並通過游戲來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激發與培養幼兒的自主性,不能靠硬性的約束,也不能採取放任的辦法。因此,在自主的游戲中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很重要。
一、每次活動時,要求提在活動前,使幼兒有章可循
《指南》中指出要「結合社會生活實際,幫助幼兒了解基本行為規則或其它游戲規則,體會規則的重要性,學習自覺遵守規則」教師在每次戶外活動前,或開始游戲前,先向幼兒解說本次活動的目的和要求,讓幼兒了解活動中他們必須遵守的規則,以及違反規則的後果。在游戲的過程中教師要嚴格遵守規則,長此以往,久而久之形成了習慣,幼兒有章可循自然就不去違規了。這樣,就避免了游戲過程中教師發現幼兒違反規則而幼兒游戲興趣正濃教師攏不住孩子的情況發生。
二、場地布置和教師要求使幼兒有規可循
「經常和幼兒玩帶有規則的游戲,遵守共同約定的游戲規則」是《指南》中所講的,小班的《紅綠燈》、中大班的《大風和樹葉》《捉星星》《狡猾的狐狸在那裡》等都是關於跑的游戲,玩這些游戲是教師如果在游戲前沒有要求,任憑幼兒在場地上自由的跑,會出現非常糟糕的局面,小朋友之間會互相干擾碰撞,甚至會出現危險。所以在玩這種游戲前教師一定要提出規則,讓幼兒按一定的方向去跑,而且每次活動教師的要求一致,這樣幼兒就有規律可循,可以避免一些意外事故的發生。
在玩一些器械游戲時,教師可以同幼兒一起商量設置路標,例如在游戲《幫助小兔》《拯救大森林》等幼兒可以沿著路標的指引跨過小河、走過小橋、跳過一條條不同的小路,然後從兩側的樹林回來。路標就向指南針和地圖一樣告訴幼兒該怎麼做。這樣就避免了幼兒因違反規則發生沖撞。
三、巧妙地運用游戲情景,使幼兒既遵守規則,有張有弛
體育情景游戲對於幼兒來說他們非常喜歡,在音樂伴奏下,在老師精心設計的情鏡中幼兒往往忘卻自己,置身於游戲之中,這時候,他們會忽略游戲規則的存在,當幼兒違反規則時,如果教師強行中止游戲,會影響游戲的質量,和幼兒參與游戲的興趣。巧妙的運用游戲情景中的語言,使游戲自然停止,然後再提出要求,會更加激發幼兒參與游戲的積極性。所以根據《指南》中「利用實際生活情境和圖書故事,向幼兒介紹一些必要的社會行為規則,以及為什麼要遵守這些規則。」的指導,我在組織大班體育活動「我開汽車去郊遊」時,在開始部分設計了一個「考駕照」的游戲,大班的幼兒對於駕駛執照這種社會產物的作用了解的非常清楚,也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我們游戲許可證——「駕駛執照」。遵守「交通規則」成為他們一種自覺的行為,而所謂的交通規則也就是我在活動中為避免出現傷害事故所必須的,小小的一張「駕駛執照」免去了我許多不必要的口舌。所以,將活動的規則與孩子所扮演的社會角色巧妙的結合,不僅可以減少教師煩瑣的講解、強調,同時有培養了孩子的自製能力和社會性意識。
四、利用兒歌等形式,幫助幼兒理解規則
實踐中,我發現幼兒在游戲時不喜歡重復單一的說規則,你們應該怎做,不能做什麼。而是喜歡有主題、有情節、有角色、游戲化、多樣化的說教。因此,如何運用幼兒感興趣的方式、方法來組織活動顯得尤為重要。經過不斷的反思和學習,我們嘗試以兒歌游戲的方式,讓孩子們在活動中自我發現、自我學習、主動探索,這一形式受到了孩子們的喜愛,也獲得了良好的練習效果。例如在練習「左右分隊走」時,我編了一首兒歌,「走走走,走走走;小朋友們手拉手,左看看,右看看,排成一字向前走。」我利用這首兒歌提醒幼兒在走隊時候要照顧整體遵守規則。又如:打滑梯是小朋友最喜歡的一項活動,玩起來他們會非常投入而忘記規則,於是我編了一首好聽的兒歌「小朋友劃滑梯,排好隊慢慢上,你先我後不擁擠。等」幼兒通過朗誦兒歌,很快記住了規則。再如:小班體育游戲《趕小鴨》的活動目標是練習走、跑交替的動作,發展幼兒躲閃跑的能力,教師敲鈴鼓,幼兒扮小雨點做游戲:「下雨了、下雨了,滴滴答、滴滴答,小雨點樂開花
❿ 如何將音樂教學滲透在幼兒一日活動中
法國大文豪雨果曾說過一句名言:「開啟人類智慧寶庫有三把鑰匙,一把是數字,一把是文學,一把是音符。」我愛音樂、孩子們更愛音樂,他們在唱唱跳跳中受到熏陶、形成活潑開朗的個性,在唱唱跳跳中感受音樂的美,產生愉悅的心情。幼兒時期的音樂活動對於幼兒身心健康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幼兒園的音樂教育,不僅在上課時進行,也可以在幼兒進園後的日常生活中進行,使幼兒經常生活在音樂環境之中,如在幼兒進餐、活動前,入廁後,以及游戲時間等,都可以根據時間的長短配以不同的活動。這樣的安排,給我帶來了以下好處:(1)在新出的《綱要》中提倡我們在安排一日活動時減少隱形的浪費,生活環節中安排音樂活動可以減少幼兒的等待時間。(2)有利於各個活動環節過渡緊湊,避免教師過多的說教。(3)能豐富幼兒的音樂經驗。那麼,如何在一日生活環節中安排幼兒的音樂活動呢?下面簡單的介紹一些我的做法: (一)選一些優美的樂曲給幼兒欣賞如果時間較長的情況下,我會先選出一些曲子,然後根據樂曲的音樂形象用編故事的形式講給幼兒聽,使幼兒了解樂曲表達的意思,當音樂響起時,幼兒來創編各種動作。如在欣賞聖桑的《動物狂歡節》這組樂曲時,我先提出要求,讓孩子們只用動作,不許出聲,聽一至三遍音樂,並觀察孩子們的反應,他們的第一個反應是動作,如拍手、點頭,搖身體等,有的孩子還能很快用動作表現出樂曲中個別動物的動作。因此,我抓住時機,鼓勵幼兒隨著樂曲中動物角色的變換,發揮想像,大膽地自編動作,使幼兒在邊聽邊想邊做的過程中感知音樂,表現音樂。就這樣,發揮了他們的想像力、創造力。之後再提高幼兒的欣賞層次,讓他們思考,並用語言表達出來。嘗試讓幼兒聽著音樂編一個故事,這樣幼兒對作品的理解又會提高一個層次。又如,《趕花會》,我根據樂曲內容改為《小鴨看花》的故事,幼兒邊聽音樂,邊創編出:小鴨走、小鴨游,及各種姿態美麗的花。幼兒對於這個活動興趣很高,通過欣賞樂曲及創編動作,提高了對音樂的感受力、理解力及表現力。幼兒對於這個活動興趣很高,通過欣賞樂曲及創編動作,提高了對音樂的感受力、理解力及表現力。 另外,還可以欣賞音樂與活動同步進行。如在幼兒進餐時,給幼兒放一些曲子讓幼兒欣賞,如《天鵝》、《蝴蝶》等,有助於幼兒愉快進餐的同時,對於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也很有幫助。 (二)拍打一些節奏,提高幼兒的樂感1、拍打生活中的節奏,使音樂生活化。我在這方面借鑒了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教學思想,將節奏放在首位,利用身體做打擊樂器(如拍手,跺腳,拍膝蓋等)。結合語言,藉助這些形體動作來進行練習,激發幼兒的興趣。 如 下 雨 了 :║ 來 請坐請坐 :║X X X -X- X X X X幼兒先反復朗誦,感受節奏的長短,然後再拍打節奏。 2、拍打一些幼兒熟悉的歌詞節奏。如:拍打歌曲《走路》中的歌詞節奏: 小兔走路 跳 跳跳X X· X X· X- X- X- |小鴨 子 走路 搖搖 搖X X X X X· X- X- X- |由於這些歌詞幼兒很熟悉,節奏拍打起來也比較容易。 3、幼兒自己創編一些節奏型。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可以將兒歌,童謠等編成具有一定的節奏進行教授,從而引起幼兒的興趣,使幼兒有創編節奏的慾望。幼兒一開始創編時,往往節奏型很混亂,不大成型,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練習後,幼兒可以創編出一些簡單的節奏。這樣,教師一方面及時了解了幼兒掌握節奏的情況,另一方面也培養了幼兒創編的能力。 (三)用游戲的形式教一些簡單的舞蹈動作學習舞蹈動作不能都在音樂課中進行,這里教師可以利用入廁後、活動前及戶外活動的短短的時間,教給幼兒一些簡單的手部動作和基本舞步,豐富幼兒的舞蹈語匯。教師也可以用做游戲"跟我學"的方法,請幼兒自己創編動作,別的幼兒向他學習,發展幼兒的創編能力。這個活動幼兒也十分感興趣,常常創編出意想不到的動作,幼兒在邊玩邊學中得以發展。如帶幼兒到戶外散步時,教他們一些有。關美麗大自然的小舞蹈,《可愛的太陽》、《樹葉飄飄》、《風吹大地》等。又如在進行勞動以後,教他們《洗手帕》、《摘果子》等。這些舞蹈來源於幼兒的生活以及周圍熟悉的環境,因此他們很容易理解接受。經常利用短小、生動形象、動作性強的舞蹈來吸引幼兒的興趣,不僅使他們感到親切可信,易學易記易模仿,而且也能為他們今後創作舞蹈動作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