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提高高校學生的體育鍛煉意識
鍛煉是一種習慣,其實沒有什麼可培養的
1,強制型,強製做運動,並達到每天的版極限,1個月以後會權自己不自覺的參加運動,此時習慣已經養成
2,效果型,不斷的鼓勵,讓他知道自己行,並通過遞增式的鍛煉讓他看到效果,讓他自己覺得自己行,從而自己養成習慣。
② 如何培養中學生體育健身意識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提出,「健康體育」的理念已逐漸深入人心,不僅要讓學生享受體育鍛煉帶來的樂趣,還要讓學生掌握健康鍛煉的方法,培養學生堅持鍛煉的習慣和終身體育的意識。筆者結合自身多年的教學經驗和體育教學現狀,就如何培養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自覺意識談幾點看法。
一、採取正確的思想教育方法,激發學生的鍛煉意識
教育對培養學生的鍛煉意識是非常重要的,教育的目的就是教給學生技能,幫助學生鑄造靈魂。葉聖陶先生曾經說過:「教育是培養習慣。」體育其實就是教給學生技能和知識,指導學生行為,啟發自覺,讓學生堅持鍛煉。因此,我們要採取正確的教育方式,按照學生行為養成目的和認知規律對學生進行相應的鍛煉和教育,培養學生正確的體育價值觀和體育意識,讓學生養成健康、積極向上的良好習慣。學生能否自覺地參與各種體育鍛煉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生能否正確地理解和認識體育鍛煉價值觀,意識到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和意義所在,因此正確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不僅是學校的教育,同時還包括家長和社會的教育,用正確的環境因素去引導學生,讓學生認識體育鍛煉對自身的意義和價值,從而培養學生的鍛煉意識,激發學生鍛煉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養成堅持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
二、從小培養鍛煉意識,激發學生自覺鍛煉的熱情
鍛煉意識的培養要從小抓起,意識也可以稱之為習慣,習慣的形成最初源於學生對某一件事的熱情和興趣,一旦學生對事物有了好奇心和行為動力,學生就會主動投入其中,去尋求快樂,而學生一旦享受到其中的樂趣和帶來的快樂,學生就會產生更大的熱情和參與的慾望,從而形成良性循環,最終將這種行為發展成習慣和愛好。因此,培養學生的鍛煉意識要從小抓起,激發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熱情和興趣,讓學生在參與體育鍛煉的過程中享受體育活動給他們帶來的樂趣,從而培養學生的鍛煉意識,養成堅持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另外,在體育教學中,我們要避免過分強調「標准」和「規范」,盡量放低對學生的要求,給學生自由發展的空間,讓學生充分享受運動帶來的樂趣,同時我們還要強調體育運動的趣味性和新穎性,使其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時間一長,學生就會逐漸喜歡上體育運動,形成一種習慣,最終成為一種意識。
三、加強必要的指導監督,培養學生的鍛煉意識
在教育過程中,教師的指導監督作用是必不可少的,但要想達到理想的效果,把握好監督的「度」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教師不能強迫,一味地向學生灌輸自己的思想,如果過分地約束學生,不但起不到原有的效果,反而還會引起學生強烈的逆反心理,阻礙學生自我教育和自我培養。意識是一種習慣,是人行、意、情、知高度融合的表現,所以,讓學生產生需求動機才是學生鍛煉意識培養的關鍵。在這個長期的過程中,教師要加強監督,同時還要引導學生進行自我監督,避免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學生在自我監督的過程中,會發現自己存在的問題,從而及時調整,保證自己的鍛煉計劃順利實施。比如,每天堅持摸晨脈,如果沒有出現異常情況就表示能夠繼續鍛煉或者適當增強鍛煉的負荷,如果脈搏次數增加,說明要減少鍛煉負荷,反之,則說明自己的運動能力獲得了大幅度增強。除此之外,教師還要教給學生一些自我監督和預防事故的方法,熟悉一些生理指標,在鍛煉中盡量避免意外事故的發生,這對學生鍛煉意識的培養具有積極的作用。另外,我們還可以讓學生通過寫日記的方式將自己的鍛煉過程記錄下來,了解自己的鍛煉情況,表述自己的鍛煉心得,通過親身體會,提出適合自己的調整方法和意見,從而提高自己的鍛煉能力,逐漸養成堅持自覺鍛煉的意識和習慣。
四、傳授基本的常識方法,提高學生的鍛煉能力
自我鍛煉的前提是要掌握基本的鍛煉技能和體育常識,這樣才能達到鍛煉的效果,同時避免鍛煉事故的發生。而想要掌握體育技能知識,就必須花費更多的課外時間,而在課外自主鍛煉中沒有了教師的指導就只能依靠學生自己,因此,掌握科學高效的鍛煉方法對學生自覺參加體育鍛煉至關重要。教師在教學中要堅持採用「領、扶、放」的鍛煉方法,將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的自主鍛煉能力上,巧用「點撥」,引導學生從日常鍛煉中總結高效的鍛煉方法,尋找一條適合自己的道路,通過行之有效的鍛煉掌握必要的體育項目技能,促進綜合素質的提高。我們要傳授給學生基本的體育常識和鍛煉的基本方法,讓學生運用掌握的科學鍛煉方法進行科學的自我鍛煉,從而提高學生的鍛煉能力,培養學生的鍛煉意識。為了激發學生鍛煉的熱情和動力,我們還要引入學生喜聞樂見的鍛煉方式以及大眾化的體育技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滿足學生的興趣愛好,做到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從而激發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實現培養學生鍛煉意識的目標。比如,有的學生喜歡籃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這些球類運動,我們可以組建興趣小組,教師負責教給學生專業的體育技能,給予學生正確的指導和幫助,讓學生掌握科學的鍛煉方法,在享受樂趣的同時達到鍛煉的目的。總而言之,我們在選擇鍛煉的方法和內容時最重要的就是科學,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徵,滿足學生的興趣愛好,讓學生掌握豐富的健康知識和基本鍛煉技能,從而在沒有教師指導的情況下也能進行科學的體育鍛煉,實現培養學生體育鍛煉意識的目標。
五、採用多樣化的評價,激發學生的自覺鍛煉動力
受傳統教育的影響,我們常把學生最後的體育成績作為考核的唯一標准,這種評價方式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挫傷了學生自覺鍛煉的熱情和積極性,所以我們要注意評價方式的創新和多樣化,將學生的基礎水平和學習能力作為評價的參考依據,特別是學生的進步程度,一定要加入到考核內容中,從而保護學生的學習熱情,特別是保護那些運動能力較差的學生的自尊心。另外,我們的評價要以激勵為主,看到學生的進步和努力,以學生的進步程度和努力程度給學生一個客觀的評價,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除此之外,為了使全體學生都能以積極的態度參與日常體育鍛煉,我們還要採用「積極練習」評價法,在最後優秀等級考核中增加「態度分」,讓基礎較好的學生也能端正態度、認真鍛煉,從而使自己擁有更大的進步空間。而成績較差的學生則更加刻苦鍛煉,既能獲得身體素質的增強,又能獲得技術技能的提高。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成功會更有成就感,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慾望,基礎較差的學生也不會因為運動能力較差而對體育鍛煉避之不及,反而將自覺體育鍛煉當作一種享受。
總之,在小學體育教學中,作為體育教師,要通過正確的思想教育,讓學生意識到體育鍛煉的價值和作用,同時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的興趣,教授學生一定的體育鍛煉方法,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學生自覺鍛煉的意識,養成終身體育鍛煉的好習慣。
③ 在體育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的自我鍛煉意識和能力
現代社會,人們對健康越來越重視,但是作為在校學生,他們自主進行體育鍛版煉的意識還不強,對自我體育權鍛煉還沒有形成正確的意識,也不具備自我鍛煉的能力。為了發展學生的自我鍛煉能力,提高自我鍛煉意識,為終身體育打下良好基礎,作為體育教師,應從提高學生思想上意識、提高求知慾,選擇教材內容,改變教學方法,抓住關鍵時期等方面對學生的自我鍛煉意識和能力進行培養。
④ 如何提高高中學生體育鍛煉的意識
體育教育是一門與其它自然學科教學在教學內容、教學形式等方面有截然不同的學科,它所肩負的教育任務和其它自然學科一樣,共同構成了學生的基本素質和能力。我們國家一貫提倡的把學生培養成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才,其中就可以看出體育教學的重要性。如何培養學生樹立終身主動鍛煉的體育意識,仍是廣大體育教師進行體育改革的重要課題。
我在自己的體育教學工作中,針對學生體育精神和體育意識的培養,也做出了專門的研究,於此特把自己積累的一點教學經驗總結成篇,便於和廣大體育教學同仁交流。
一、新時期高中學生中存在的錯誤體育觀念
目前普通高中的體育教學還是以競技運動項目為主,教師和學生只重視以掌握運動技術技能為目的的教學和訓練,訓練內容和項目也往往只是圍繞高中升學的體育達標而開展。高中學校普遍存在著只重視眼前體育短期效益,輕視終身效益;只對學生在校階段負責,不對學生長遠負責;片面強調增強學生體質,忽視學生體育意識和自我鍛煉能力的培養等現象,反映在具體的教學中可以表現在兩個方面。
1、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因循守舊,缺乏創新精神,使體育課堂枯燥無味。興趣是學習和鍛煉的動力,因為為了應付體育達標,教師在選擇教學內容的時候也往往會側重於高考升學的需要,教學方法仍為傳統式的傳藝式教學,學生缺乏自主性、獨立性,所學知識技能嚴重地脫離體育社會實踐,致使學生畢業後社會適應性差。在教學手段更新上缺乏現代化教學技術的運用。許多學校為了片面追求升學率還會減少體育課,有的甚至不開體育課,體育在整個學校教學中處於較薄弱的地位,忽視了培養學生的體育素質和學生對體育的興趣與情感。大多數體育教師因循守舊,對一些傳統觀念還不能突破,這顯然不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
2、學生在體育學習和鍛煉的過程中處於盲目被動的地位,久而久之喪失主動鍛煉的積極性。一方面,高中生學習壓力大,功課負擔重,影響了進行體育鍛煉的時間。另一方面,學校的重視程度、教師的教法和教學態度都會影響學生主動體育的意識的培養形成。我通過對所教級段的學生主動體育鍛煉情況的調查,發現能堅持參加體育鍛煉的學生只有50%,尤其是女生佔得極少,只有19%。而且他們參加體育活動的目的,有65%的只是為了緩解高中繁重學習過程中產生的疲勞,基本上都不屬於主動鍛煉范疇。
二、高中生主動鍛煉的體育意識形成的可能性因素
1、學生自身的需要。高中生一般都有了自己的主見和獨立思想,只要能讓他們明確某項活動對他們有積極的幫助意義,他們一定會樂而為之。他們需要什麼,一般也就會努力去追求。他們辦事不再僅僅是憑興趣,在很大程度是具有理性的。所以教師應以人文關懷的心態去影響他們,使他們在情感上產生良好的內部動力,從而培養他們主動鍛煉的體育意識。
2、學生對所從事的體育鍛煉產生濃厚的興趣。興趣是產生動力的源泉,有了一定的興趣,學生才會積極參加練習,發揮自身的潛能。大量調查表明,學生對於感興趣的體育運動具有一種強烈的加深認識,擴大認識范圍的需要,進而有效地投入到這些體育運動中去。
三、高中生主動鍛煉的體育意識探究
高中階段的體育教學,不但要使學生在掌握體育與健康基本知識、技術技能的基礎上,養成鍛煉身體的習慣,而且要培養學生體育意識、競爭意識、合作精神和堅強的毅力,為今後的終身體育打下必要的基礎。
1、加強學生自我鍛煉能力的培養。目前的體育教學在很大程度上都忽視了學生能力的培養,這樣只能暫時滿足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難以應付學生離開學校以後漫長人生的工作和生活上的不斷需求。因此,體育教學要擺脫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加強體育意識,重視培養學生的能力,奠定終身體育鍛煉的思想。在教學中應以「被動」教學向「主動」學習方面發展,表現為「要我學」向「我要學」的轉變。
2、更新教學方法,豐富教學手段。高中體育教師要善於更新教學方法,豐富教學手段,進行教學模式多樣化的改革,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無疑能提高學生的學習和鍛煉興趣。體育教師在教學中要利用圖解觀察、練習中因勢利導,啟發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從追求生理改造到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從追求學會到會學水平的提高。
3、注重對學生體育情感的培養。對學生體育感情的培養,可以讓學生從自己的原有運動基礎和興趣愛好出發,在一定范圍內自己選擇運動項目。這樣在較大程度上滿足了學生對體育的興趣需求,激發學習動機,培養體育興趣、體育意識和特長,在一定程度上使因人施教、區別對待成為可能。
4、教師優秀的素質和人格魅力會對學生主動鍛煉的體育意識的培養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學生的直接感覺對象是教師,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全面的。如果教師工作馬馬虎虎,上課鬆鬆跨跨,對學生放任自由,講課精神不振,就會誘發學生對體育產生厭學行為。因此,教師應嚴格要求自己,樹立良好的教育理念和強烈的教學事業心。
同時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時刻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對學生的體育學習有著直接而強烈的影響,因此教師要以自己的模範作用、表率作用和文明形象感染學生、影響學生,對學生關心、愛護和體貼。
綜上所述,學生主動鍛煉的體育意識的培養在體育教學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它對於開發學生潛能、改革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都有深遠的影響。因此,我們必須從教與學兩方面著手,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使其在學習中變被動為主動,從而樹立主動體育鍛煉的優良品質。
⑤ 如何通過體育鍛煉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
意志是自覺地確定目標,並努力克服困難,以實現預定目標的心理活動.意志品質強弱對一個人的行為以至一生能否有成就都有重大的影響.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可以鍛煉學生的意志,增強他們克服困難,戰勝困難的信心,並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促進他們各方面的發展. 體育活動中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反過來,體育活動又是鍛煉意志的極好手段。 體育教師不僅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而且也是塑造人類形體的「工程師」.在體育教學中,我們不但要教給學生必要的運動知識、技能,還要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體育活動是鍛煉意志的極好手段。那麼在體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呢? 一.要在各種體育活動中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幫助他們提高信心。1.教師要講清動作要領,注意暗示和引導.如有些學生在一百米起跑時會上身抬起過快,就要在起跑的時候不斷的提醒以及改變學生的起跑姿勢等來糾正錯誤.2.練習與克服不愉快情緒體驗相聯系的活動,比如在長跑的時候,大多數的同學都是不喜歡這類運動的.因為在這個運動過程中, 學生會出現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口乾腹痛不愉快的情緒體驗,出現運動中的「極點」現象。對於那些意志薄弱的學生有可能會中途退出跑道,這就需要教師的積極支持與鼓勵。「極點」的出現是考驗和鍛煉意志的極好機會。3.練習與多變條件相聯系的活動,例如籃球,既可以鍛煉學生的技戰術水平,還可以提高學生的熱愛運動的興趣.4.教師要遵循由易到難逐漸加大難度的原則,教學中,要從難從嚴要求,培養學生克服客觀困難的能力。教師要善於創設「困難」對學生逐步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難度,加大運動量,使學生在克服困難的意志努力中逐步適應。教師也要鼓勵學生與主觀困難,如疲勞,,不愉快情緒等作斗爭,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二.如何加強學生意志的自我培養呢?筆者認為主要是培養學生自我作業、自我要求,自我監督的能力,並進行自我暗示的訓練。1.自我作業,即要求學生認真觀看教師示範,細心揣摩動作要領,一次次地獨立完成教師所規定的動作。2.自我要求。要求學生對自己嚴要求,高標准,不要輕易降低要求和難度.3.自我監督。教育學生學會自我監督,做到上公開課和一般課一樣,教師在與不在一樣,測驗和平時訓練一樣,校內和校外鍛煉一樣。4.自我暗示。要注意學生的自我暗示訓練,對培養學生意志,提高成績都是有利的,比如在比賽的時候,賽前的心理調節和自我心理暗示『我可以,沒問題就是一次日常訓練而已.』 在體育活動中,幫助學生樹立群體意識,進行熱愛集體,關心同伴、團結合作的集體主義教育,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活動。尤其要針對性活動中的突發事件,採取表揚、批評和誘導的方法,進行思想工作品德教育。 三.學生的生長發育狀況,體育水平在同一班級里,雖然大體是比較接近的,但仍存在較大的差異。因此,在面向全體學生的前提下,特別要關心體育水平落後的孩子,幫助他們提高信心,改善健康狀況;同時對有運動才能的學生,也要通過課余訓練等方式,提高運動水平,發揮他們的運動才能。一個好的教師應在體育教學中,根據學生實際水平和運動項目的情況、特點,在內容難度、動作要求(強度、密度),學生的心理要求等方面,結合具體條件進行妥善安排,努力做到不易不難。 四.教師要在言傳身教中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 教師的行為、舉止對學生的心理影響是十分顯著的,要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教師本身必須要有堅強的意志。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示範不僅僅是技能技巧的顯示,重要的是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和充滿信心的教態去影響意志薄弱的學生,讓學生有」哇!老師好厲害,動作好漂亮」的感嘆.從而有參與運動的渴望.還要創造出一種同學間相互愛護,相互關心,團結友愛的和諧氣氛,以緩解那些具有恐懼心理的學生緊張情緒,提高克服困難的信心和勇氣。 教師還要善於運用集體的力量和榜樣的作用,鼓勵學生的士氣,激勵學生的鬥志。對學生所表現出的勇敢行為以及個人能力很突出的學生,教師要及時地表揚和鼓勵,從而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漸培養起良好的集體意識和頑強的意志品質。 在體育活動中不但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意志和毅力,還要讓他們持之以恆、堅持不懈的良好習慣,要教育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通過「練好身體,熱愛集體「的教育,以達到增強同學們的大局意識. 所以說體育活動是鍛煉和培養學生意志的最好方法,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任務和內容。 參考文獻:《運動生物力學》人民出版社 《教育學》 人民出版社 《運動心理學》 人民出版社 《籃球》 人民出版社 《田徑》 人民出版社
⑥ 如何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和運動習慣,形成良
要對學生進行終身體育教育,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的意識、技能和習慣。使學生養成鍛煉身體的習慣,作為教學目標之在體育課堂上,培養學生良好的鍛煉習慣,對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培養學生終身體育能力,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地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體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鍛煉習慣。 一.轉變學生觀念, 轉變觀念,提高對培養學生良好鍛煉習慣的認識長期以來,許多體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主要是讓學生通過身體練習來掌握體育基本知識、技術和技能。不注重培養學生的鍛煉態度、興趣和習慣,有的甚至棄之不顧。其實不然,如果沒有端正的鍛煉態度,又沒有鍛煉興趣和良好的鍛煉習慣,學生是無法真正掌握體育基本知識、技術和技能,當然也就無法實現全面提高身體素質。甚至有些學生認為上體育課就是活動課,沒有上體育課的意識,所以在農村小學先要轉變學生觀念是培養學生鍛煉習慣的重要部分。 二.指導學生掌握科學鍛煉身體的方法。 不是任何一種活動都是體育活動,也不是任何一種體育活動都能鍛煉身體和增強體質,不懂得用科學的方法鍛煉身體,不僅會影響鍛煉效果,還有可能損害身體健康。只有懂得和運用鍛煉身體的基本原理和科學鍛煉的方法,才能達到預期的鍛煉效果。因此,體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有意識地把科學鍛煉身體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傳授給學生。首先,讓學生了解人體的結構,各系統器官的功能,身體鍛煉的衛生常識,體育動作的規律特點,以及體育鍛煉是如何促進人體生理變化的。這些基本知識可在健康教育課中傳授。 三.培養訓練學生的良好鍛煉習慣,應與端正態度、激發興趣相結合。 鍛煉態度、興趣和習慣同屬於非智力因素范疇,三者之間互相影響,互相促進。鍛煉態度端正,參與鍛煉的興趣濃,必然催化學生良好鍛煉習慣的形成。而有了良好鍛煉習慣的學生,其鍛煉態度自然端正,參與鍛煉的興趣自然愈濃,鍛煉效果也會得到顯著提高。因此,好的鍛煉態度和方法都要將它化為習慣,只有形成了習慣,好的態度和方法才能隨時表現與應用,好象出於本能,受益於終身。 四.促使學生形成自律性。 培養學生良好鍛煉習慣的過程,學生是主體。外因需要通過內因起作用,只有設法將學生從被動鍛煉中解放出來。變被動鍛煉為主動鍛煉,才能達到培養學生良好鍛煉習慣的目的。由被動鍛煉轉化為主動鍛煉,需要很強的鍛煉自覺性和自覺能力。 總之,不斷提高學生積極性和主動參與鍛煉的自律性,教育學生要認真鍛煉,踏踏實實,從點滴做起,就能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發展。 1、從思想上轉變學生對體育的態度。 所謂轉變學生態度,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各種有效的途徑和方法,轉變學生對體育(身體鍛煉)的各種不正確的態度,使體育成為學生自覺的行動和未來生活中的一項重要內容。目前中小學教育中普遍存在著只注重學生的升學率,忽視體育鍛煉重要性現象,以致不少學生認為只要文化成績好,體育成績及格就行了。從而使得許多學生對體育缺乏正確的認識,對體育學習不僅積極性不高,而且存在著嚴重的厭學思想。因此,教師在體育教學中,首先要重視轉變學生的思想,提高學生對體育的認識,培養和激發學生對體育運動的積極性。在具體手段上,教師可以通過各種形式的講解、教育,有目的地舉辦體育講座,宣傳科學鍛煉身體的方法,了解體育的功能和目的,以及體育在人才成長發展和自我完善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過體育確立科學的學習目標和良好的學習動機,端正學習態度,從而養成自覺鍛煉身體的習慣。 2、有計劃地培養學生良好的鍛煉習慣。 培養學生良好的鍛煉習慣,包含兩層意思。一是培養學生科學地進行身體鍛煉,二是培養學生把體育鍛煉作為日常生活的一種需要,成為一種習慣。其中,培養學生科學地進行身體鍛煉是基礎,只有科學地鍛煉身體的習慣,才能稱得上良好的鍛煉習慣。 3、指導學生掌握科學鍛煉身體的方法。 不是任何一種活動都是體育活動,也不是任何一種體育活動都能鍛煉身體和增強體質,不懂得用科學的方法鍛煉身體,不僅會影響鍛煉效果,還有可能損害身體健康。只有懂得和運用鍛煉身體的基本原理和科學鍛煉的方法,才能達到預期的鍛煉效果。圍繞踢足球的教學,如果一味讓學生亂踢,是很容易出現傷害事故的,中小學生因踢足球造成骨折等傷害事故也是很多的。因此,體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有意識地把科學鍛煉身體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傳授給學生。首先,讓學生了解人體的結構,各系統器官的功能,身體鍛煉的衛生常識,體育動作的規律特點,以及體育鍛煉是如何促進人體生理變化的。這些基本知識可在保健衛生課中傳授。其次,讓學生懂得生理負荷的最佳方案和合理的鍛煉程序,以及為什麼做與怎樣做准備活動和整理活動等方面的知識。此外,體育教師應根據學生不同年齡階段,運用不同的鍛煉手段和方法,引導學生進行科學的身體鍛煉。 4、加強良好鍛煉習慣的訓練。 良好習慣的形成,是意志與毅力的結果,只有經過嚴格要求,反復訓練和努力實踐才能形成。
⑦ 怎樣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及能力
一、體育能力的培養
在中學體育教學中,應突破單純運動技術教學,加強培養體育能力,適應現代社會進步的需要,以滿足個體身心健康的需要。從一定意義上說,如果學生具備了各種體育能力,對其今後的工作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幫助,學生從事的體育活動愈多樣,掌握的知識愈豐富,體育能力發展就愈全面;體育技能的訓練愈復雜,體育能力就越能提高。
體育能力的培養是多方面互相促進的,必須從初中一年級新生入學時抓起,同時運用學校體育中多種體育活動途徑的優勢,做到課內外結合,只有具備了體育能力,才能在漫長的一生中,根據自己的工作性質和職業特點,以滿足身心健康,達到終身受益。體育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體育學習能力的培養
學習體育基礎知識與基本原理,是培養體育學習能力的基礎。發展一般身體能力是學習和從事體育運動的基礎。只有從這兩個基礎抓起,才能真正使學生對體育學習能力得以掌握。需要掌握的體育知識包括:體育的意識、體育對身心全面發展的作用、人體基本知識、體育鍛煉的基本原理與原則、體育鍛煉的內容、方法及效果、衛生保健知識等。發展學生的身體基本活動能力,如走、跑、跳、投、攀登、爬等和一般身體素質如力量、速度、耐力、靈敏、柔韌等。發展此項能力,除加強體育課教學、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外,還必須有針對性地安排好課外活動內容,使課外活動有組織、有計劃地進行,並要對學生的身體基本活動能力和身體素質制訂合理的評價標准。
2.體育實踐能力的培養
教學實踐是提高學生體育能力的一條有效途徑,把所學的體育知識、技術和方法運用到實踐中去,進行重復鞏固和提高。在實踐中得以鍛煉,才能使學生的體育能力得到培養和提高。
3.體育鍛煉能力的培養
隨著我國政治和體育的社會化,終身化,越來越多的人自覺地、經常地進行身體鍛煉,這就給中學體育教學提出了培養中學生獨立地進行體育鍛煉能力的任務。因此,就必須在中學體育教學中加強對他們身體鍛煉能力的培養。中學生身體鍛煉能力,主要培養學生能運用所學的科學鍛煉的理論和方法,結合環境和自身條件加以創新,培養其獨立地進行體育鍛煉的能力,真正掌握自學、自練、自調、自控的本領。
二、運動能力的培養
運動能力是反映體育運動總體特徵的一種能力,是鍛煉身體和參加勞動、軍事活動及各種文化活動的基礎,在培養中學生運動能力的過程中,應貫穿體育課程的始末,教學中應考慮:
1.不斷改進體育課的教學方法,切忌「滿堂灌」,多給學生練習的時間,同時也要避免運動教學走過場或只重學生技術,而不顧學生實際鍛煉的情況
在過去的體育教學中為了顧及教學的整體連貫性,通常是由老師課前設計好課的思路結構、組織教法等,盡管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較長的練習時間,但始終是按老師的計劃有條不紊地進行,學生很少有一定的想像空間和創新實踐機會。
2.創造良好的運動環境,提供足夠的體育設施,使每個學生有條件、有興趣、有可能參加運動,以發展他們的運動能力
學校體育器材是保證體育教學、課外體育活動和課余體育訓練正常不可缺少的物質條件,其發展水平和規模,是反映一個學校面貌和水平的窗口。當前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體育認識的逐步加深,學校體育器材設施的建設、配置也逐漸完善,並逐步向現代化發展,此時體育器材科學化、合理化地使用就顯得尤為重要。
3.學生要主動、積極地參加運動,這對提高運動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在教學中,學生在做練習時,教師應及時進行指導,多給予鼓勵,盡量避免學生站在運動場上。現在的教學要求我們要相信學生的能力,課堂上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要求教師在教學中不斷更新觀念,引入新的教學思想和方法,引導學生發揮課堂的主體作用,教師導為輔助,充分發揮和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使其主動體會運動帶給他們的快樂,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體育運動中來。
三、組織和管理能力的培養
體育主要採用課內教學和課外鍛煉相結合、普及與提高相結合、訓練與比賽相結合的形式,積極組織,廣泛開展校級、年級、班級的各種體育活動,既豐富了學生的課余文化生活,又培養和提高了學生的體育組織管理能力。所以,積極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課外體育活動,培養學生的組織管理能力是提高學生體育能力的有效途徑。
為了培養學生的組織管理能力,在體育課和課外體育活動中的一些組織管理事務,在盡可能的情況下,讓他們自己去做,以此來培養他們的組織管理能力,同時,盡可能讓學生承擔校辦運動會的各項工作事務。對於年級所承辦的運動會,應讓學生去組織和承擔,教師可在一旁指導,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組織與管理的能力,使他們能更快地適應未來工作的需要。
四、加強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
1.學生學習動機的培養
在體育教學中,首先要給學生確立一個正確的學習目的,啟發學生明確認識身體好對學習好、工作好的重要意義。幫助學生形成長遠的、持久的學習動機,以指導學生的學習方向,激勵他們努力學習,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其次,要啟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因為求知慾是推動學生自己去探求知識並帶有情感體驗色彩、積極的態度,從而產生學習興趣,形成進一步探求知識的慾望。
2.重視體育理論課教學
學生體育實踐的實效性與長期性需要有較豐富的體育科學知識為指導,運用理論知識去指導實踐的能力非常重要。強調理論知識的傳授,正是為了提高這種能力。而這種能力的提高,能使學生終身受益。因此,理論教材的選擇應體現科學性,並力求突出實效性、針對性、指導性和時代性等特徵,以對學生保護身體健康和科學鍛煉身體,並在今後工作中需要的終身受用知識為主要
內容。
五、自我鍛煉能力的培養
學生能運用所學的科學鍛煉的理論和方法,結合環境和自身條件加以創新,培養其獨立地進行體育鍛煉的能力。
1.自學
培養學生明確體育鍛煉的意義,學習有關體育的知識和方法,能夠結合環境和自身條件,制訂鍛煉計劃和方法,能夠結合環境和自身條件,制定鍛煉計劃和方案,堅持鍛煉,並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
2.自練
即能把所學到的體育知識、技術和方法,綜合運用到體育鍛煉實踐中去,使自練活動成為日常生活、學習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當今的中國學校體育面臨著嚴峻考驗和挑戰,教育的深化改革對於廣大工作者來說既是一種挑戰,又是一個創新與發展的機會。我們必須重視這個發展的機會,在改革的大潮下,使我國的學校體育教育得到更大的創新與改進。體育教學應注意對學生體育各項綜合能力的培養,為學生終身體育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學校體育應充分重視學生體育綜合能力的培養,把學生的體育學習動機、興趣、個性發展與體育能力的發展有機地結合起來,實現中學體育在素質教育中的新突破。
⑧ 如何提高群眾的體育鍛煉意識
一、激發運動興趣 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學習興趣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行為和效果;學生能否通過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學習形成體育愛好和鍛煉習慣,興趣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學校體育是終身體育的基礎,運動興趣和習慣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終身堅持鍛煉的前提。興趣是學習的初始動機,也是有效學習的保證。只有讓學生對所學的內容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才會願學、樂學,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反之,如果學生沒有興趣,再愉快的活動也會讓他們覺得乏味。只有激發和保持學生的運動興趣,才能使學生自覺、主動、積極地進行體育課程的學習和鍛煉。因此,教師在設計一節快樂的體育課時,無論是教學內容的選擇還是教學方法的更新,都要十分關注學生的運動興趣。假如體育教師能使學生在多年的體育學習中找到自己喜愛的運動項目,不管現在學生有沒有意識到體育對他個人成長的真正意義,都已經在不知不覺地接受體育了。另外,選擇豐富多樣、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新穎有趣、邏輯性強的教學內容以及奇特的體育器材,也可以不斷地引起學生新的探究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體育的學習與鍛煉中來。如果我們的體育課堂教學成為了學生們渴望參與其中的空間,變成了孩子們運動的樂園,讓學生在學習中親身感受到運動帶來的樂趣和滿足。那麼,他們就會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體育活動中,逐漸形成對體育的熱愛以及經常參加運動的良好習慣,從而逐步建立終身體育意識。
二、發展多元智能 為學生的終身體育奠定基礎
體育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為實現體育教學目標採用的教學活動方式和手段的總稱。在新課程標准下,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其強調要重視學生的情感和體驗。其教學方法也呈現了很多新的體育教學方法。如:合作學習、探究式學習、創造性學習、信息化學習、自主學習等。隨著課堂教學手段的巨大變革,現代化多媒體教學也走進校門,進入了課堂,多媒體課件已成為提高教學效果的有效手段。大家都知道,在體育教材中有很多騰空、高速、翻轉的技術動作。學生很難把這些瞬間完成的動作看清楚,也就很難快速建立一個完整的動作表象。教師放慢速度又影響動作的完整性及效果。這時教師只能反復示範,重復講解,最終的結果是影響了教學進程,而且,過多的講解和示範還容易讓學生產生錯誤認識。這也是傳統體育教學模式中的一個難題。如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把自己很難示範清楚的技術環節,用課件中的動畫或影像表現出來或把空中動作停下來示範給學生看,這樣就能幫助學生看清楚每個技術細節,更快、更全面的建立起表象,加深對動作的理解,縮短了泛化過程,自主進行探究,合作學習。例如:我在教學"跨越式跳高"的時候,改變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而是通過製作一個"跨越式跳高"的動畫片,先請學生們觀看該動畫片,並逐步演示成功與錯誤的對比動作,讓學生進行比較、分析,在腦子中形成動作的概念。然後在實踐時,稍加示範或講解,學生一看就很清楚了,較之傳統的教學方法相對而言,便有了比較明顯的效果。另外,現代多媒體的體育教學方法是由多種因素構成的,它是用光、聲、音像等多種手段取代傳統的言傳身教的教學方法,作為體育科目,它可以將日新月異、豐富多彩的體育信息與知識很直觀地傳播給學生,吸引學生去閱讀和觀看,從而獲取更多的體育知識、技術與技能,使他們從小喜歡體育,樂於體育。
在體育教學中,讓學生始終處於 「角色情境」中,創設一種寬松的教學氛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例如我在教一年級學生立定跳遠時,根據學生愛模仿喜愛游戲的特點,利用《利用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創設情景教學,讓學生先模仿小蝌蚪游水的動作,在小蝌蚪一天天長大後,再進行模仿大青蛙跳的 動作。使學生在練習中置身與故事情景之中,身臨其境的練習使他們興致高漲,樂趣無窮,在這種歡快的游戲中完成練習,在樂趣中掌握了運動技能、鍛煉了身體,從而養成終身參加體育鍛煉的志向和習慣。
心理學理論告訴我們:創新起源於想像。想像是創新的基礎,沒有想像就沒有發現和創造。魯班發明鋸子是從樹葉的形狀聯想到的,牛頓發現萬有引力是從蘋果落地聯想到的。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充分激發學生想像和自主創新的時空和方法,啟發學生多想新花樣,鼓勵與眾不同,就會對教育教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二年級學生學會前滾翻以後,啟發學生「幫助老師想出一二個優美的動作與前滾翻連起來做。」經過老師的誘導動員和學生之間的共同討論,有不少學生就做出了許多意想不到的動作。這樣,老師通過鼓勵、啟發,讓孩子在時間中多一些想像,多一份自主創新的主動權,就會激發學生鍛煉的積極性,使學生為被動學習變主動學習。
三、培養學生自我鍛煉能力
培養學生的自我鍛煉能力,是學校體育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養成與掌握終身體育鍛煉身體的意識、習慣和能力。自我鍛煉能力如何與常規教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呢?本人在多年體育教學中認為應注意全面培養學生的自我鍛煉能力,將自我鍛煉能力始終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除了技術教學外,要著重培養學生的認識能力,使學生真正懂得體育鍛煉的意義、作用和有關的體育知識,充分激勵學生的學習動機,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學生的運動興趣,促進學生鍛煉的積極性、自覺性。同時,在體育教學中要特別培養學生能在獨立鍛煉過程中,對練習的次數、運動時間、運動強度、動作的自我糾正等有較好的自我調控能力,主動積極的鍛煉,從而使學生自我鍛煉成為自己的自主活動,身心在不知不覺中得到發展,這對以後學生的終身體育打下良好的基礎,使學生終生受益。這也符合現階段"體育與健康"所提倡的:學生能夠掌握體育與健康的基本知識和運動技能,學會學習體育的基本方法,形成終身鍛煉的意識和習慣,選擇自己喜愛的體育項目,體驗鍛煉身體的樂趣,從而提高對體育的關心、意欲、態度和興趣,擁有健康的體魄。
四、加強自我提高 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首先,轉變教育觀念提高認識。在課程改革中,教師感受到的最大沖擊,就是對傳統教育觀念的沖擊:不在過分注重知識的傳授。由於學生通過學校學習最終要實現走向社會,而社會對於人才的需求是多種多樣的。更何況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人才的概念有了很大的變化,培養人才的方法也有了相應的變化。因此,教師要尊重學生的選擇,和學生建立一種相互尊重的關系,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和時間,激發學生自尊與自信的人性化的教學體系,從而促進自身素質的提高。在教學中,師生雙方應處於一種互動與互補的關系,教師應放下架子,走進學生中間,想學生所想,急學生所急,與學生一起為達成學習目標而共同努力。其次,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我們都知道每個人的身體條件、興趣愛好和運動技能等方面都存在個體差異,他們所表現的運動需要也各不相同。而作為一名體育教師,無論其身體素質怎麼好,技術有多麼全面,他也會有薄弱的一環不可能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本人在多年的體育教學中,就經常遇到這樣的一個問題:學生在遇到不懂的體育知識時,都會自然而然地找體育老師來幫助。如:有的學生喜歡籃球;有的學生喜歡乒乓球;有的學生喜歡踢毽子;有的學生喜歡看各種體育比賽項目等等,學生的興趣和愛好不同,所遇到的問題就會千奇百怪。這樣,作為體育老師的素質高低就很關鍵,有些運動項目是自己的專長,很容易對學生解釋清楚。有些項目是自己的弱項,就很難做到。因此,體育教師要充分認識到作為體育教師,必須具有較全面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要不斷提高自我的知識面,才不會出現尷尬的場面,教學過程也得心應手,贏得學生們的信任、歡迎。體育教師還要跟隨時代的不斷發展,隨著多媒體、網路信息化進入課堂,體育教師應不斷地自我進修,開拓信息方面的知識,才能不落後於時代。要有創新能力,對自己的創造有清醒的認識,並加以開發,在體育教學中應表現出創造的天賦和好奇心,使體育教學常教常新,具有較強的科研意識,能把最新的體育信息傳授給學生,使學生感受到體育的氛圍、產生極大的興趣。這樣,對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的養成將起到潛移默化地作用。
總之,培養和發展學生從事體育活動的能力和學習的主體積極性,是讓學生在學生時代學會有"一技之長",養成與掌握終身進行體育鍛煉的習慣和意識,讓學生認識到體育的價值,生活中離不開體育,體育給他們帶來無窮的樂趣。所以,學校體育教育是終身體育意識培養的關鍵,是潛移默化地,它不僅是為學生終生體育打好體質基礎,更重要是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習慣和能力。
⑨ 如何提高學生的終生體育意識
體育教學,不僅是學生在技術上知道如何去完成某一個運動技術,更重要的是使學生懂得身體健康的重要性,有健康的身體才能將所學到的知識貢獻給社會,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引導學生追求高質量的健康生活,是學校體育發展趨勢。現代體育教學應該是學校體育與終身體育相結合,體育教學既要促使學生在學校期間的身體發展,更要為學生將來步入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使學生學會選擇學習對象及鍛煉方法,同時培養學生終身不間斷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與能力,打好堅實的身體基礎。
一、重視學校體育教學改革,培養學生終身體育觀
(一)、學校體育教學觀念的轉變。
首先要轉變體育教師的觀念,中學體育教師是學生終身體育的啟蒙人,他們肩負著讓學生掌握體育理論知識、技術、技能,學會自我鍛煉的使命,是對學生進行終身體育觀培養的直接使者。一切體育教學的改革措施,最終都要靠體育教師來貫徹、落實。然而目前,一些體育教師仍然抱著過去體育教學中只重技術、技能的傳授,不重視體育意識、終身體育觀的培養,認識不到對學生進行終身體育觀培養的緊迫感,必要性,又怎能在教學中對學生實施終身體育觀的培養呢。因此,只有體育教師本身觀念正確,他才會把這種正確的思想觀念貫穿到學校體育教學中去。
其次要轉變學校領導的觀念,要真正將學校體育搞好,領導是關鍵。領導對體育教學的評價觀念,直接影響到體育教師的工作方式及工作積極性。
(二)、改革學校體育教學內容。
學校體育的教學內容存在著這樣一些弊端:一是內容過廣,什麼都學,但什麼都是蜻蜓點水,結果是什麼都沒有學會。二是某些內容重復太多,如站立式起跑,小學在學,中學在學,大學還在學,學生必然感到厭煩,影響到學習的興趣。三是某些內容的選擇不適合學生的實際需要。如果我們在教學中,硬要強迫學生去學,必然使學生產生厭惡情緒。四是學生對所學的內容沒有選擇的餘地,必然也使一部分學生喪失參加體育活動興趣。五是教學內容的選擇缺乏終身效應,比如技巧中的某些項目、實心球等,有誰畢業後還拿著個實心球去鍛煉的!這都讓學生對體育課及至體育產生厭惡情緒,進而阻礙了學生終身體育觀的形成。
(三)、改變體育課堂教學方法。
不少體育教師的教學方法,長時間固守於陳舊的觀念之中,觀念上固守於「重復練習法、分解練習法、講解示範法」等。忽視最具情趣的游戲和比賽法,常常出現教者發令,學者強應的局面。光練不玩使學生失去了應有的情感體驗和興趣積累,相反,教師每一次好的教學方法的運用,都是博得學生對教師情感取向的基礎,從而產生體育愛好,因此,我認為,體育教師豐富的教學方法,是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動力源。
二、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興趣,促使學生鍛煉習慣的養成,幫助學生樹立終身體育意識
體育教學應讓學生不斷獲得成功,滿足他們成功的需要,激發動機,提高興趣,切忌打擊學生的自信心和積極性。追求成功是每一個學生的一種現實體驗和強烈的動機趨向,在體育教學中,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獲得成功的體驗,這不但能增強學生自信心,而且能激發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興趣。如,分腿騰越教學時,有一部分女生膽小害怕,不敢做,我通過簡要講解和正確的示範外,適當降低高度、縮短踏跳板和跳箱之間的距離,幫助和保護這些學生進行練習,鼓勵他們通過自己努力取得成功,且獲得學習成功的喜悅。當學生以堅韌毅力、頑強的意志,持之以恆的精神取得成功時,不但能夠使他們體驗到成功的樂趣,還能激發他們積極的學習動機和慾望。
(一)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提高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
大家知道,過去那種教師教什麼學生就練什麼,以教師為本的教學方式是不利於激發學生對體育的興趣的。因為它忽略了學生這個學習主體,限制了學生主動性的發揮,往往導致學生視參加體育鍛煉為一種要求而不是自身成長過程中的一種需求,其積極性自然就會打折扣了。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要以學生為本,注重學生主體意識的培養,給學生留有獨立思考、判斷、選擇的空間,提高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主動性。例如,在進行身體素質訓練時,教師通過講解示範將各項目的鍛煉方法、要領、作用等傳授給學生後讓學生根據自身的特點、興趣、愛好甚至主觀想像來選擇組合一項或多項鍛煉方式,通過多種教學形式進行練習,使學生感覺到這種選擇是根據自己需求來作出的,而不僅僅是一項教師布置的任務,這就有利於學生主動性的發揮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
(二)提高學生體育綜合素質,讓學生體會到參加體育鍛煉帶來的樂趣。
教師在傳授體育知識的同時,可結合運動保健、體育規則、競賽編排、運動欣賞等方面的內容提高學生的體育綜合素質。鼓勵學生針對參加體育鍛煉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和意見,
教師有意識地加以引導,並盡可能地讓學生自行解決問題。如組織各種比賽,可將比賽的宣傳、規程的制定、裁判及組隊等工作交給學生來完成,讓學生在實踐中鍛煉自己的組織協調能力、創新能力、應變能力等。通過這些活動的開展,可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和集體榮譽感,克服了鍛煉的枯燥,帶來了鍛煉的樂趣。
(三)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增強參加體育鍛煉的信心。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應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避免一部分身體素質好的學生不費力氣就取得優異成績,而身體條件差的學生則費盡努力仍不能達到要求。其結果,前者往往因成功來得太易而不能體會到其中的樂趣,失掉繼續努力的動力;而後者往往因屢戰屢敗而喪失信心,失掉對體育的興趣。因此教師應根據學生不同情況對學生提出不同要求,讓每個學生經過自己的努力,達到一定的目標,循序漸進,不斷提高,讓所有學生都能體會到成功帶來的喜悅。還可通過現代化教學等手段讓學生了解和掌握各項體育運動的基本競賽規則和技能、技術等,學會欣賞體育,從中體會到體育的魅力所在。
三、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一)理論課自學能力
「知識的奇特就在於:誰真正渴求它,誰就往往能夠得到它」(傑弗里斯)。中學生每人都有一本體育教材,作為教師要充分發揮體育課本的作用。在體育課上要布置預學所學動作的基本方法、動作要領,並設置疑問,布置作業,引導學生重視體育課本的預、復習,增加自學環節。教師還要引導學生養成看課本的習慣,讓課本真正發揮作用。學生自學課本,教師要提出一些可供思考的問題,幫助學生找出重、難點。在體育理論課教學中,教師在講述理論知識時要適當留一些思考、待查證的問題,要求學生在課余閱讀與此內容有關的內容,以擴大體育知識面。
(二)實踐課自覺鍛煉能力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必須確立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使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人,為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時空,培養學生自學、自練、自評的能力。另外,應選擇一些健身價值高又簡單易行的項目進行課堂素質練習。如雙杠臂屈伸、單杠引體向上、俯卧撐、仰卧起坐,啞鈴鍛煉、實心球、各種健身跳、健身跑等,要求學生掌握練習方法和練習原理。
四、培養學生自我鍛煉能力
培養學生的自我鍛煉能力,是學校體育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養成與掌握終身進行體育鍛煉身體的意識、習慣和能力的保障。自我鍛煉能力如何與常規教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呢?本人在多年體育教學中認為應注意全面培養學生的自我鍛煉能力,將自我鍛煉能力始終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除了技術教學外,要著重培養學生的認識能力,使學生真正懂得體育鍛煉的意義、作用和有關的體育知識,充分激勵學生的學習動機,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學生的運動興趣,促進學生鍛煉的積極性、自覺性。同時,在體育教學中要特別培養學生能在獨立鍛煉過程中,對練習的次數、運動時間、運動強度、動作的自我糾正等有較好的自我調控能力,主動積極的鍛煉,從而使學生自我鍛煉成為自己的自主活動,身心在不知不覺中得到發展,這對以後學生的終身體育打下良好的基礎,使學生終生受益。
五、教學方法的多樣性
在體育教學中,傳統的體育教學方法有很多。如:發現法、探究法、範例教學法、問題教學法、自主學習教學法等。但隨著現代化多媒體教學逐漸滲透到各學科里,多媒體也引進到體育教學的課堂,體育方法的改革也隨著教學教育現代發展而緊跟時代不斷推陳出新,它的科技含金量不斷增加。如:教師在一節課中交替使用講解示範,預先錄制好的示範動作切到多媒體平台進行講評,容易出現的錯誤的演示,甚至可以用錄像的方法把學生練習的動作錄下來進行講評。這樣,體育教學方法的合理交叉使用結合,呈現出多樣性。又如:現代多媒體的體育教學方法是由多種因素構成的,它是用光、聲、音像等多種手段取代傳統的言傳身教的教學方法,作為體育科目,特別在室內課、理論課上,教師可將更多最近發生的體育事情更直觀搬上講台。如奧運知識、我國足球出線等體育信息、知識及時傳播給學生,充分體現現代技術教學的應用,發揮其整體功能。因此,豐富的教學方法是教師培養、激發學生參加體育鍛煉所採取的手段,使學生為被動鍛煉變為主動鍛煉,從而獲取更多的體育知識、技術技能的全過程,使他們從小喜歡體育,樂於體育。
總之,培養和發展學生從事體育活動的能力和學習的主體積極性,是讓學生在學生時代學會有「一技之長」,養成與掌握終身進行體育鍛煉的習慣和意識,讓學生認識到體育的價值,生活中離不開體育,體育給他們帶來無窮的樂趣。所以,學校體育教育是終身體育意識培養的關鍵,是潛移默化地,它不僅是為學生終生體育打好體質基礎,更重要是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習慣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