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體育鍛煉應遵循的主要原則及注意的問題有哪些
第1篇:體育鍛煉的基本原則和方法
體育鍛煉原則是人們長期體育鍛煉實踐經驗的概括和總結,是體育鍛煉客觀規律的反映和進行體育鍛煉必須遵循的基本要求。體育鍛煉的原則有:自覺積極性原則,全面發展原則、經常性原則、從實際出發原則和循序漸進原則等。
(一)自覺積極性原則
自覺積極性原則,是指體育鍛煉的參加者有明確的健身目的,自覺積極地參加體育鍛煉。體育鍛煉不同於人們日常生活和勞動中的一般軀體活動,更不同於動物的走、跑、跳、投,攀登等自然地本能動作。體育鍛煉是屬於人類的一種有目的、有意識的健身活動,這種活動必須建立在自覺、自願、積極、愉快的心理條件下才能取得好的鍛煉效果。
(二)全面發展原則
體育鍛煉應全面發展身體的各個部位、各器官系統的機能、身體素質和基本活動能力,從而促進身心全面和諧地發展。在人的生命發展過程的不同階段,對全面鍛煉有著不同的需要和要求。少年兒童身體基本活動能力和身體素質的發展,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尤其自然規律的,例如,速度、靈敏、彈跳、柔韌發展較早,而力量和耐力發展較晚,所以不能要求少年兒童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的發展,齊頭並進,平均發展。
(三)經常性原則
經常性原則是指體育鍛煉必須經常堅持,使之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人體對體育鍛煉的適應與變化,符合「用進廢退」的規律,就是堅持經常的體育鍛煉,體質才能不斷增強,而中斷體育鍛煉,體質就會下降。
(四)從實際出發原則
從實際出發原則是指體育鍛煉必須根據個人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確定鍛煉的內容、方法及適宜的運動負荷。體育鍛煉必須從個人實際出發,針對不同年齡、性別、身體狀況、生活條件、地理環境、氣候情況及鍛煉項目、內容和方法等確定適宜的運動負荷。不可千篇一律,絕對統一。
2. 如何堅持從實際出發進行體育鍛煉
體育鍛煉應該從實際出發,確定體育鍛煉的目的、內容、方法和運動負荷。青少年體育健身鍛煉的重要原則是因人、因地、因時制宜。脫離實際,健身鍛煉的科學性就沒有根據。這一原則又可稱為「量力性原則」、「可接受性原則」或「適度性原則」。
遵循從實際出發原則,應考慮兩個基本因素:
(1)健身鍛煉者本人的主觀條件。不同性別和不同年齡階段,以及不同的體育基礎,在從事健身鍛煉的目的,選擇健身鍛煉的內容和方法,安排運動負荷等方面應有所區別。青少年的健身鍛煉,首先應是促使身體能夠正常地生長發育和全面發展,同時還要盡量選擇有競賽性游戲、娛樂性的內容。有無體育基礎,這不僅要考慮身體條件,還應考慮有無健身鍛煉實踐經驗與體會,以及對健身鍛煉知識掌握的情況,這些對科學地進行健身鍛煉都是重要的條件。
(2)外界環境的實際情況。外界環境包括地區、季節、氣候的變化,場地器材條件以及環境衛生等。健身鍛煉的一個重要目的是使人的有機體適應外界環境,人們常常利用氣候的變化來鍛煉適應能力和意志品質,提出「夏練三伏,冬練三九」。但也應認識到大自然氣候的惡劣變化對人體健康也有不良影響。實踐已經證明,在氣候條件很差的情況下鍛煉身體,會由於人體不適應而對健康產生不良影響,甚至引起疾病。因此從事健身鍛煉必須注意外界氣候的變化。
3. 體育鍛煉的原則及方法有哪些
第1篇:體育鍛煉的基本原則和方法
體育鍛煉原則是人們長期體育鍛煉實踐經驗的概括和總結,是體育鍛煉客觀規律的反映和進行體育鍛煉必須遵循的基本要求。體育鍛煉的原則有:自覺積極性原則,全面發展原則、經常性原則、從實際出發原則和循序漸進原則等。
(一)自覺積極性原則
自覺積極性原則,是指體育鍛煉的參加者有明確的健身目的,自覺積極地參加體育鍛煉。體育鍛煉不同於人們日常生活和勞動中的一般軀體活動,更不同於動物的走、跑、跳、投,攀登等自然地本能動作。體育鍛煉是屬於人類的一種有目的、有意識的健身活動,這種活動必須建立在自覺、自願、積極、愉快的心理條件下才能取得好的鍛煉效果。
(二)全面發展原則
體育鍛煉應全面發展身體的各個部位、各器官系統的機能、身體素質和基本活動能力,從而促進身心全面和諧地發展。在人的生命發展過程的不同階段,對全面鍛煉有著不同的需要和要求。少年兒童身體基本活動能力和身體素質的發展,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尤其自然規律的,例如,速度、靈敏、彈跳、柔韌發展較早,而力量和耐力發展較晚,所以不能要求少年兒童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的發展,齊頭並進,平均發展。
(三)經常性原則
經常性原則是指體育鍛煉必須經常堅持,使之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人體對體育鍛煉的適應與變化,符合「用進廢退」的規律,就是堅持經常的體育鍛煉,體質才能不斷增強,而中斷體育鍛煉,體質就會下降。
(四)從實際出發原則
從實際出發原則是指體育鍛煉必須根據個人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確定鍛煉的內容、方法及適宜的運動負荷。體育鍛煉必須從個人實際出發,針對不同年齡、性別、身體狀況、生活條件、地理環境、氣候情況及鍛煉項目、內容和方法等確定適宜的運動負荷。不可千篇一律,絕對統一。
4. 體育鍛煉的原則與方法有哪些
體育鍛煉的原則:實際出發原則、循序漸進原則、持之以恆原則、全面鍛煉原則
1、從實際出發的原則
從實際出發的原則是指鍛煉身體應從個人的實際情況和外界環境條件的實際出發,確定鍛煉目的、選擇適宜的運動項目、合理地安排運動時間和運動負荷。這是增強身體素質及提高運動水平必須遵循的原則。
(1)要明確鍛煉的目標 鍛煉前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知道自己要鍛煉身體的哪一方面,到達到什麼水平,做到有的放矢。
(2)要考慮到自己的職業特點、工作強度等因素選擇鍛煉項目,運動與勞動互補,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3)要了解自身的健康狀況,結合自己的性別、年齡、體質特點,規避健康風險,避免傷害和勞損。
2、循序漸進原則
循序漸進原則主要是指在安排鍛煉內容、難度、時間及負荷等方面要根據人體發展規律和超量負荷原理,有計劃、有步驟地逐步提高要求。使人體在不斷適應的同時,體質逐步得到增強。
(1)運動負荷的循序漸進:進行體育鍛煉時,當機體對一定運動負荷產生適應之後,這種負荷對機體的刺激會變小,此時,可以適當增加練習時間和練習次數。讓機體產生新的適應。但運動負荷的增加要由小到大,逐步提高。體育鍛煉的開始階段或中斷鍛煉後恢復鍛煉時,強度宜小,時間宜短,不要急於求成。
(2)練習內容上的循序漸進:練習內容要由簡到繁,在動作要求上應由易到難,逐步加大難度。應首先考慮簡單易行,容易收到鍛煉效果的項目和內容。在每次練習時,也應先從動作簡單、強度不大的內容開始練習,然後逐漸增加動作難度和運動負荷。
體育鍛煉只有遵循人體生理、心理發展的基本規律,根據自己身體健康狀況,科學地安排適宜的運動負荷和練習內容,才能收到良好的鍛煉效果。
3、持之以恆原則
鍛煉身體要有連續性和系統性,只有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安排適合自己興趣、愛好的運動項目,科學地制定健身計劃,才能不斷有效地增強體質。
科學實驗表明:不經常參加體育鍛煉或中斷體育鍛煉的人,會使原有的身體機能、素質和運動技術水平明顯的下降。中斷鍛煉身本時間越長,消失越明顯。
三到四天不進行適當的超負荷練習,肌肉就會變弱變小。停止練習半年後會恢復到原來的水平。每周一次力量練習只能保持原有水平,每周兩次練習可以增加力量,每周進行3~4次練習可以明顯增加肌肉的力量。
3、綜合鍛煉法
綜合鍛煉法是在進行身體鍛煉的過程中,為促進身體各部位的全面發展而把對身體各個部位有不同作用的幾個或更多的運動項目搭配起來,形成一個可影響身體數個部位乃至全身所有部位進行運動的方法。如跳繩→立卧撐→引體向上→雙臂屈伸→多級跳遠等綜合鍛煉法。
4、身體不同部位鍛煉方法
(1)頭頸運動:頭為人之首,常練可使大腦供血充分,有利於消除腦疲勞、增強記憶力。鍛煉方法有頭前屈、後屈、側屈、迴旋等。
(2)上肢運動:鍛煉方法有俯卧撐、雙杠臂屈伸、單杠引體向上及持器械的各種練習。
(3)軀干運動:鍛煉方法有仰卧起坐、仰卧舉腿、仰卧兩頭起,懸垂舉腿、腰側屈等。
(4)下肢的運動:下肢為人體支柱,應使其發達、健壯。鍛煉方法有杠鈴深蹲、半蹲、提踵、跳躍等。
5. 體育鍛煉的基本原則
一、從實際出發原則
二、持之以恆原則
三、全面性原則
四、循序漸進原則
五、合理負荷原則
6. 簡述體育鍛煉的原則!!(200字)
(一)自覺積極性原則
毛澤東曾經指出:「欲圖體育之有效,非動其主觀促其對於體育的自覺不可」。課外體育鍛煉是一個克服自身惰性、戰勝各種困難的自我鍛煉、自我完善的過程,也是自我養成良好習慣的過程,學生只有自覺積極地進行體育鍛煉,才能獲取應有的鍛煉效果。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當學生對某項體育活動發生興趣時就會對這項體育活動表現出極大的主動性和自覺性。但是在我國目前條件下,課外體育鍛煉還不可能完全根據學生的自願與興趣安排活動內容,往往要由學校統一安排時間、項目進行鍛煉。因此學校在安排體育鍛煉的內容時,除了要創造條件盡可能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做到因人制宜外,還要加強宣傳教育工作,不斷提高學生對體育鍛煉重要意義的認識,調動學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自覺性積極性。
(二)經常性原則
體育鍛煉是以身體練習對人體給予刺激的過程,每次刺激都產生一定的作用痕跡。連續不斷的刺激作用,則會產生痕跡積累。這種積累使動作技能形成的條件反射不斷得到強化,機體的結構和機能產生新的適應,體質不斷增強。如果體育鍛煉時斷時續或長時間停止鍛煉,已形成的動作技能就會消退,身體各種機能、素質就會慢慢減弱。因此,強健的體魄和較高的運動水平,並非一朝一夕所能練就的,已取得的鍛煉成果也不會是一勞永逸。只有經常堅持體育鍛煉,保持鍛煉時間、次數、強度的銜接性和連續性,才能收到良好的鍛煉效果。
學校對課外體育鍛煉要有一個全面的計劃,合理安排課外鍛煉的時間、內容、場地、器材等,組織好早操、課間操、班級體育鍛煉,做到天天練,保證每天1小時。學生個人應在學校統一安排下,結合自己的特點,制定個人鍛煉計劃,堅持全年不間斷的體育鍛煉,做到持之以恆,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
(三)全面鍛煉原則
人體是一個整體,各器官系統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任何局部機能的提高,必然促進機體其它部位機能的改善,當某一運動素質得到發展時,其它運動素質也會不同程度地有所發展,某一方面的鍛煉與發展,也會對其它方面產生積極的影響。但是如果體育鍛煉的內容和方法單一化會給體育鍛煉帶來很大的局限性,機體不能獲得良好的整體效應。如長期只從事力量練習,心肺系統功能就不會得到較大的提高;長期只從事長跑鍛煉,耐力素質會有較大發展,而速度、力量素質不會有較大提高;長期只從事身體一側肢體的活動,另一側肢體就不會得到發展,則整個機體不能得到勻稱發展。因此,課外體育鍛煉在選擇鍛煉內容、方法時要盡可能考慮全面發展身體的各個部位,各器官系統的機能,各種運動素質和基本活動能力。要努力掌握多種運動技能,貫徹全面鍛煉的原則。
(四)從實際出發的原則
我國幅員遼闊,不同地區地理氣象條件差異很大,即使是同一個地區,各個學校之間的體育鍛煉條件、場地器材等也都會有很大差異。對於同一學校參加體育鍛煉的學生來說,雖然他們的生理結構基本相同,但在年齡、性別、體質狀況、鍛煉需求等方面的個體差異是普遍存在的,即使是年齡、性別、體質等條件都相似的人,隨著體育鍛煉過程的發展也會因機體適應能力的高低而出現差異。由於鍛煉者本人及所處的鍛煉環境千差萬別,不可能提出一種各校都可通用的課外體育鍛煉計劃,更不可能提出一個人人都行之有效的鍛煉方案。因此,在課外體育鍛煉中必須貫徹從實際出發的原則,根據鍛煉者的個人特點、學校的鍛煉條件,結合季節、地域氣候等客觀實際,合理地確定鍛煉內容,選擇方法手段,安排運動負荷。這樣,才能掌握課外體育鍛煉的主動權,提高鍛煉的可行性和實效性,收到良好的鍛煉效果。
7. 體育鍛煉的原則
(一)從實際出發原則
從實際出發原則是指體育鍛煉的目的、內容、方法以及適宜的運動負荷。每個參加鍛煉者的主觀客觀條件各不相同,如性別、年齡、職業、體育基礎、身體狀況、生活條件、鍛煉目的等,因此在選擇鍛煉內容、方法、運動負荷時要因人而異,量力而行,特別要注意運動負荷適量。
決定運動負荷大小的主要因素是:「量」和「強度」。「量」是指完成動作的次數、組數、時間、距離等;「強度」是指完成練習所用力量的大小和機體的緊張程度,包括動作的速度、練習的密度、練習間歇時間的長短、負重的大小、投擲的距離、跳躍的高度和長度等。量和強度要處理適當。強度越大,則量就要相應減少,強度適中,則量可以相應加大,要做到適量,以練習者承受得了並有一定的疲勞為度。
掌握適宜的運動量,一般可採用心率百分法,即採用使心率升高到本人最高心率的70%--85%的強度作為標准進行鍛煉的方法。個人的最高心率直接測量比較困難,一般男女均可用220減年齡來估算每分鍾的最高心率(也有人建議女子用210減年齡來估算)。例如某人20歲,其鍛煉過程的運動強度應控制在心率為:
(220-20)*(70%--85%)=140--170(次/分)
的范圍內,這被稱為有氧鍛煉的適宜負荷量。或者用接近極限運動量的心率(一般假定每分鍾200次)減去安靜時的心率(這里假定每分鍾60次)的70%,再加上安靜心率基數60次,即運動時的心率為:
(200-60)*70%+60=98+60=158(次/分)
這是對身體影響最佳的運動強度。當然這兩種計算方法也是相對的,適宜的運動負荷還要根據鍛煉時和鍛煉後的感覺來調整。
(二)要持之以恆
從生物學角度看,人的體質的增強是一個不斷積累逐步提高的過程,不可能一勞永逸。人體機能水平的提高,各種運動素質的發展,運動技能的形成與鞏固,有賴於較長時期經常地鍛煉。這樣,才能使有機體在解剖形態、生理機能、生化過程等方面產生一系列適應性的變化。這些良好的適應性變化,不是一朝一夕或短期鍛煉所能達到的,而是堅持長期鍛煉的成效積累的結果。人體結構和機能的變化,都是通過肌肉活動進行反復多次經常的強化來實現的,體育鍛煉是對機體給予刺激的過程,每次刺激都產生作用痕跡。連續不斷的刺激作用,在機體內產生痕跡的積累,這種積累使機體的結構和機能產生新的適應性,從而使體制不斷增強。如果「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間斷地進行,前一次的作用痕跡已經消失,下一次作用的積累就小,機體的適應性變化就小,鍛煉效果就不明顯。如果長時間停止鍛煉,各器官系統的機能還會慢慢減退,使得體制逐漸下降。
(三)循循漸進原則
循循漸進是人體適應環境的基本規律。人體對內、外環境變化的適應,是一個緩慢的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只有遵循這個規律,才能取得良好的鍛煉效果。否則,非但不能增強體制,相反,還會引起機體損傷和運動性疾患,損害身體的健康。因此,進行體育鍛煉不能急於求成,應做到:
1.在鍛煉內容上,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合理選擇,體質不同,鍛煉起點也不同。體質較好的人,可選擇比較劇烈的活動方式,如各種競技運動項目;體質較弱的人,開始鍛煉時,可選擇那些比較緩和的運動,如慢跑、徒手操、武術、乒乓球等。患慢性疾病的人,可選擇保健體育的一些內容,如太極拳、氣功、散步等。當體質逐漸變好時,鍛煉內容也可逐步由緩和變為較為劇烈的運動。
2.運動量逐步加大。機體對運動量的承受能力有個緩慢的適應過程,鍛煉時,運動量要由小到大,逐步增加,開始鍛煉時小,時間要短,運動量不要大,待機體適應後再逐步加大。如果運動量長期停留在一個水平上,機體的反應就會越來越小。機體機能的提高,是按照刺激--適應--再刺激--再適應的規律有節奏地上生的,運動量也應隨著這種節奏來安排。
3.每次鍛煉過程也要循序漸進。每次鍛煉要做准備活動,鍛煉後要做好整理活動,如長跑前先作5--10分鍾慢跑,跑完後也不要馬上停下來。
8. 課外體育鍛煉的原則是什麼
課外體育鍛煉的原則
(一)自覺積極性原則
毛澤東曾經指出:「欲圖體育之有效,非動其主觀促其對於體育的自覺不可」。課外體育鍛煉是一個克服自身惰性、戰勝各種困難的自我鍛煉、自我完善的過程,也是自我養成良好習慣的過程,學生只有自覺積極地進行體育鍛煉,才能獲取應有的鍛煉效果。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當學生對某項體育活動發生興趣時就會對這項體育活動表現出極大的主動性和自覺性。但是在我國目前條件下,課外體育鍛煉還不可能完全根據學生的自願與興趣安排活動內容,往往要由學校統一安排時間、項目進行鍛煉。因此學校在安排體育鍛煉的內容時,除了要創造條件盡可能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做到因人制宜外,還要加強宣傳教育工作,不斷提高學生對體育鍛煉重要意義的認識,調動學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自覺性積極性。
(二)經常性原則
體育鍛煉是以身體練習對人體給予刺激的過程,每次刺激都產生一定的作用痕跡。連續不斷的刺激作用,則會產生痕跡積累。這種積累使動作技能形成的條件反射不斷得到強化,機體的結構和機能產生新的適應,體質不斷增強。如果體育鍛煉時斷時續或長時間停止鍛煉,已形成的動作技能就會消退,身體各種機能、素質就會慢慢減弱。因此,強健的體魄和較高的運動水平,並非一朝一夕所能練就的,已取得的鍛煉成果也不會是一勞永逸。只有經常堅持體育鍛煉,保持鍛煉時間、次數、強度的銜接性和連續性,才能收到良好的鍛煉效果。
學校對課外體育鍛煉要有一個全面的計劃,合理安排課外鍛煉的時間、內容、場地、器材等,組織好早操、課間操、班級體育鍛煉,做到天天練,保證每天1小時。學生個人應在學校統一安排下,結合自己的特點,制定個人鍛煉計劃,堅持全年不間斷的體育鍛煉,做到持之以恆,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
(三)全面鍛煉原則
人體是一個整體,各器官系統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任何局部機能的提高,必然促進機體其它部位機能的改善,當某一運動素質得到發展時,其它運動素質也會不同程度地有所發展,某一方面的鍛煉與發展,也會對其它方面產生積極的影響。但是如果體育鍛煉的內容和方法單一化會給體育鍛煉帶來很大的局限性,機體不能獲得良好的整體效應。如長期只從事力量練習,心肺系統功能就不會得到較大的提高;長期只從事長跑鍛煉,耐力素質會有較大發展,而速度、力量素質不會有較大提高;長期只從事身體一側肢體的活動,另一側肢體就不會得到發展,則整個機體不能得到勻稱發展。因此,課外體育鍛煉在選擇鍛煉內容、方法時要盡可能考慮全面發展身體的各個部位,各器官系統的機能,各種運動素質和基本活動能力。要努力掌握多種運動技能,貫徹全面鍛煉的原則。
(四)從實際出發的原則
我國幅員遼闊,不同地區地理氣象條件差異很大,即使是同一個地區,各個學校之間的體育鍛煉條件、場地器材等也都會有很大差異。對於同一學校參加體育鍛煉的學生來說,雖然他們的生理結構基本相同,但在年齡、性別、體質狀況、鍛煉需求等方面的個體差異是普遍存在的,即使是年齡、性別、體質等條件都相似的人,隨著體育鍛煉過程的發展也會因機體適應能力的高低而出現差異。由於鍛煉者本人及所處的鍛煉環境千差萬別,不可能提出一種各校都可通用的課外體育鍛煉計劃,更不可能提出一個人人都行之有效的鍛煉方案。因此,在課外體育鍛煉中必須貫徹從實際出發的原則,根據鍛煉者的個人特點、學校的鍛煉條件,結合季節、地域氣候等客觀實際,合理地確定鍛煉內容,選擇方法手段,安排運動負荷。這樣,才能掌握課外體育鍛煉的主動權,提高鍛煉的可行性和實效性,收到良好的鍛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