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體育活動 > 元朝的體育運動發展

元朝的體育運動發展

發布時間:2021-03-10 00:24:41

1. 中國體育發展

一、主要內容和重要觀點

這項成果的內容包括三大部分:中國古代體育史、中國近代體育史和中國當代體育史。

中國古代體育史,時間為史前至1840年,內容涉及中國史前社會、夏商西周、春秋戰國、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和清前期等歷史時期,為中國古代體育產生、發展、演變的重要歷史時期。

歷史發展表明,我們人類的祖先大約在距今300萬年前就已經生活在地球上了。從以採集、狩獵經濟為主的舊石器時代開始,到以農業、畜牧業經濟為主的新石器時代,原始形態體育也隨社會一起開始出現並發展了起來。隨著公元前2070年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的建立,中國歷史進入文明時代,作為華夏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古代體育,也日益發展和豐富起來,中國古代體育雛形開始形成。

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80年,中國歷史上先後經歷了秦、西漢、東漢和三國幾個時期,歷經500餘年。在這500多年的歷史演進過程中,體育作為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適應新時代的要求,在繼承先秦體育與引入外來體育基礎上有所揚棄,形成了後世體育發展的基本格局。

經過兩晉南北朝將近400年的長期封建割據戰爭之後,歷史進入封建社會繁榮的隋唐五代時期。體育活動的豐富內容、各階層民眾的廣泛參與以及體育的空前發展,為中華民族傳統體育進一步豐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中國古代體育的內容和形式得到了進一步豐富和發展。

宋金元時期,體育發展是多方面的。在尖銳的民族矛盾和階級斗爭中,軍事武藝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和創新,而市民階層的壯大,為城鎮健身娛樂體育活動的開展創造了條件。特別是遼、西夏、金和元朝,由於是少數民族貴族統治者建立的國家,而且各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傳統和精神風貌,所以,各民族體育活動的開展也各具特點。

明至清代前期,繼承和發展了以前的體育成就,而且通過各民族體育的接觸和交往,出現了多種體育活動競相發展的局面。尤其是明代中期以後,體育活動出現了蓬勃發展的趨勢。軍事兵器的演化推動了軍事武藝的發展,使武術體系逐漸形成。導引養生體育逐步完善和系統化。民間傳統體育活動在民間更為普及。少數民族開展的體育活動各有特點,百花齊放。在中外體育交流中,西方現代體育的萌芽開始引起國人的注意。

由中國古代體育的產生、發展和演變的歷史進程來看,它是經過不同時期的流傳融會而逐步發展起來的。除了華夏民族的傳統體育活動外,還包括了在歷史長河中由許多其他民族傳入並在中華大地上生根發展的體育活動。其在長期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原始樸素和諧的理想、中和融通的寬和精神,決定了其競技性呈現出一種完全不同於西方的那種帶有強烈對抗性的形式,更加註重禮儀和實用性。與此同時,體育與文娛活動融為一體又使中國古代體育的娛樂性、游戲性和趣味性殊為明顯。而華夏民族長期形成的清靜淡泊、順乎自然的性格,天人合一、和諧共處、融合化一、貫通一體的理想及注重個人修身養性的務實精神,還導致了養生保健術的產生,使其成為中國古代體育活動的重要形式,形成了東方體育文化的典型代表。

中國近代體育史,時間從1840——1949年,包括晚清時期的體育、民國初年和北京政府時期的體育、抗戰前南京政府時期的體育和抗戰後南京政府時期的體育以及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帶有新民主主義色彩的革命根據地的體育,是幾千年來中國體育發生最大變化的歷史階段。

晚清以後,也是西方近代體育在中國的早期傳入和傳播時期。由此,將近代中國體育進一步引向了全社會,並最終建立起中國近代最早的體育制度。辛亥革命以迄新文化運動以後,中國近代體育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體育開始由學校向社會滲透,現代體育文化獲得了越來越多的社會認同。無論是體育行政管理制度,還是運動競賽制度、體育法規建設等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民族傳統體育的繼承、改造和發展也作出了重大的嘗試,如中央國術館的成立和國術館系統的建立。

值得提及的是,在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根據地,體育的發展則呈現出又一種新的風貌,即具有新民主主義性質的體育。由於體育要為當時的革命戰爭服務,要為黨在當時的革命中心任務服務,因而體育有著較為濃厚的軍事色彩。但是它的制度建設、方針政策以及人才培養措施等,無不給新中國成立後的社會主義體育事業發展,積累了豐富經驗,奠定了重要基礎。

整個中國近代體育,雖然只有一百多年的發展歷史,雖然這個時期社會經受動亂,人民飽經滄桑,但卻是中國體育內涵和面貌發生較大變化的一個階段。在這一時期,西方體育開始傳入中國,並逐漸地得到普及與發展。同時,中國傳統體育也在不安定的環境中艱難地奮進。正是在這兩大不同體育體系的相互排斥與相互吸收中,中國體育走完了它的近代化歷程。

中國當代體育史,時間從1949——2005年,主要敘述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54年間中國體育的發展過程與概況,同時也是一部探索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體育的歷史。

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後,批判改造舊體育,建立新體育,成為當時體育界的主要任務。1952年,毛澤東「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的題詞,明確地界定了新中國體育的性質、目的和任務。但「文化大革命」的爆發,使體育事業遭受了一場浩劫,整個體育事業滑向了低谷。1976年粉碎「四人幫」後,黨中央領導全國人民撥亂反正,正本清源。體育界從思想上解除了精神枷鎖,恢復和健全了體育組織管理機構,恢復了正確的規章制度,提出了攀登體育高峰的目標,為當代中國體育事業的大發展打下了基礎。

20世紀80年代是一個具有開拓性意義的年代,中國體育全面走向世界,中國體育還在適合中國國情的體育發展道路方面進行了初步探索與實踐。1992年以後,隨著鄧小平一系列重要談話的發表,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和經濟發展的新思路開始形成,同時也為我國體育的深化改革和進一步發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從此我國體育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取得的長足進步、國際政治地位的進一步提高、綜合國力的日益增強以及國際影響力的不斷增大,2001年北京市成功地贏得了2008年奧運會的主辦權。北京成功申辦2008年奧運會以後,中共中央、國務院頒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時期體育工作的意見》,為新時期中國體育的發展確定了路線和方針政策。

新世紀初期,我國的體育事業按照既定的方針和目標,在領導重視、群眾支持的合力中,得到了全面的進步與發展。其中,在體育科學研究、體育產業化、學校體育改革以及社會體育和競技體育的發展中,取得了的顯著的進展或優異的成就,為新世紀體育事業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學術價值和社會價值

這項成果在總結幾十年來我國、以至世界各國體育史學界、歷史學界、考古學界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吸收國內外研究的先進理論,較充分地反映了當代國際體育界研究的最高水平。成果通過對現有文獻資料、考古資料和相關研究成果的分析,更突出了研究特點的歷史性、科學性、全面性、客觀性以及創新性。作為國內首創的這部全面反映中國體育發展史的通史性項目,向世人全面展示了人類歷史上輝煌的中國體育歷史文化,有利於批判地整理和繼承悠久的體育文化遺產,更好地推動體育運動在我國的進一步發展,因而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

這項成果立足於為中國體育運動的研究和體育文化的實踐服務。主體內容以歷史事實為主線,將中華體育數千年的發展歷程完整地展現出來。橫向涉及運動項目、運動人物、運動競賽、運動組織,縱向廣及體育的起源、發展、演變、交流等等,資料豐富,內容翔實,使得項目的研究既全面,又具有一定特色和代表性。鑒於體育運動本身的表現形式,以及與其他領域通史性著作相比所具有的不同特點,成果在科學性、知識性和趣味性方面獨具一格,並將更好地推動體育運動在我國的進一步發展。

2. 簡述古代中國體育教育的發展歷程及每個發展階段的特點

這個古代的發展史不一定,尤其是體育古代都沒有所謂的體育精神的和現代體育意義不一樣的

3. 元朝經濟在哪些方面的發展情況

1。工商業和城市經濟的繁榮。
2。元朝經濟的發展可歸納為:1.經濟上,忽必烈即位後,採取了設司農司,立社,頒行農書等一些列措施來恢復生產。2.政治上,元朝統一,促進民族融合的措施和南北經濟的加強有利於經濟的發展。3文化上:文化政策的較強的開放性,促進了民族融合,也有利於材料上說的經濟的發展。

4. 元朝的成就

元朝民間棉紡能手黃道婆,從海南將黎族人民先進的棉紡技術帶回家鄉松江,促進了松江棉紡織業的發展。
制瓷業,景德鎮成為制瓷業的中心,有瓷都之稱。
元朝時,火葯和火葯武器傳到歐洲。
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在元世祖時期來華,居住十幾年。他的《馬可·波羅行紀》,描述了大都的繁華景象。
元朝科學家郭守敬編成的《授時歷》比現行公歷確立早300年。

5. 概括元朝的農業、手工業、商業的發展

一、農業
金元之際,北方農村遭到嚴重的破壞。忽必烈建立元朝後,開始重視農業。1270年,朝中設司農司掌管農桑水利,御史中丞字羅兼為大司農卿,督課各地方官勸農。司農司還頒行農桑之制十四條,作為督率農業生產的依據。
1、荒地的開墾
1277年,元朝規定,各處荒地在限期內許舊主認領;逾限,許自願耕種。1286年,朝廷又下令募人開耕荒地,每丁撥地百畝,三年後再依例納稅。經過墾荒,兩淮地區逐漸出現變廢墟為良田的景象。忽必烈時,淮北內地,只輸丁稅。成宗大德時多次在那裡括地,徵收地稅。
2、屯田和邊境的開發
元朝建國後,在各行省立屯田以助軍餉,分軍屯、民屯兩種。據1308年的統計,全國屯田有一百二十餘所,墾田面積約在二十萬頃以上。北達漠北,南至海南都進行屯田,對各邊境地區的開發,起著顯著的作用。
3、興修水利與水田。
屯田的發展也促進了水利的修建。元初,張文謙、董文用、郭守敬等修浚原屬西夏境內的唐來、漢延、秦家等古渠,灌田九萬余頃;又開辟中興、西涼、甘、肅、瓜、沙等州的旱田為水田。王禎《農書》載有圍田、圩田、架田、沙田等多種。元代在南宋的基礎上又有所發展。元初松江曹夢炎依澱山湖圍田九十三圍,得數萬畝。
4、木棉的推廣和耕作技術的交流
木棉的種植,在南宋時已逐漸擴展到江南的許多地區。元代更為普遍。桑哥執政時,曾設置浙東、江東、江西、湖廣、福建木棉提舉司,每年向民間徵收木棉布十萬匹。
元朝建國後,曾經長期隔絕的北方與江南人民之間以及各族人民之間,得以交流耕作技術。漢族農民遷往漠北後,在一些地區開始經營農耕。雲南少數民族人民從漢人學會蠶桑。西域色目人定居在宣化等地,促進了當地果園農藝的發展。江南農民來到大都東南,開墾水田,形成北方重要的水稻產區。元朝一代不乏此類事例,說明各地區各民族間在農業生產中廣泛地交流了經驗和技術。

二、手工業
1、棉織業和印染業
棉織業的發展是元代手工業中的一個顯著的成就。南宋時廣東南海等地棉織業已有所發展。成宗元貞年間,流落在崖州的松江婦女黃道婆,返回松江,帶來崖州黎族人民的棉紡織技術。松江棉織業的發展又促進了印染業。
2、印刷業
北宋畢升發明膠泥活字版印書。但膠泥性脆,不耐久用,故宋元間有人鑄錫字。錫字難於使墨,率多印壞。王禎又改用木活字。用木活字排印拼音的畏兀字,當更為簡便適用。另外,套色印刷技術的發明也是元代印刷術發展的另一成就,即用朱墨兩色木刻套印。
3、制瓷業
元朝制瓷業在南宋的基礎上繼續有所發展。江西的景德鎮,自北宋以來,二百多年間形成瓷業的一大都會。元人蔣祈記這里曾有窯三百餘座。元朝改南宋所設之監鎮官為提領。泰定以後,又以本路總管監領,而隸屬於朝廷將作院之浮梁瓷局。景德鎮之外,荊浙川廣諸地民窯也很多。
元代瓷器的特點以青花瓷器為代表作。它的製作無論在顏料的煉制和燒造方面,都較宋代有了很大的發展。它已不象宋代青花類似磁州窯的鐵銹花那樣釉色晦暗,而是色彩明快,釉質光潤,燒造技術已發展到相當成熟的階段。

三、商業
1、兩大城市的商業發展
元代農業、手工業甚少重大的發展,但商業卻臻於繁盛。城市北方的大都、南方的杭州是元代的兩大城市。大都的城中商業繁盛各地的富商大賈,都會聚到這里貨販。文明門外滿舶著南來的船隻,順承門外是南商的聚居之地,平則門外多留居西方商人。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在他的游記中說,大都叫做汗八里(汗城),城內外人戶繁多。
杭州原是南宋的首都,又是商業的中心。南宋時期城中商業貿易,曾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繁華。元軍滅宋,杭州城免遭破壞,城中的商業,在南北統一,運河開通的有利環境下,迅速得以恢復。
馬可波羅記述杭州城裡人口極多,但街道寬廣,路面都用磚石鋪砌,下有陰溝排水。城裡有十個大方衢,形成市場。街上有高樓環繞,下層是店鋪。每周有三次集市,每次總有四、五千人。方衢附近設有邸店,供外地商人存放貨物。馬可波羅還說到元朝皇帝在杭州徵收巨額的鹽稅和糖、香料、米、酒、絲等商稅。杭州的商家有十二個行,官府經由行會抽取商稅。
2、新興的商業城鎮興起
隨著商業的發展和水陸交通的發達,東南沿海、運河兩岸以至北方草原上都出現了一批新興的城鎮。
元代因海上貿易發達在此設置市舶司,上海人口漸多,開始設縣,成為新興的商埠。北方蒙古草原也出現了規模甚大的城市,上都、和林、應昌、德寧等等。這些城市本身是由於政治和軍事的要求建立起來的。城市建成後,隨著經濟的需要,商業活動也隨之發展。
3、商行與牙儈——宋代商人按行業組成商行,元代也仍然繼續。
宋代商人按行業組成商行,元代也仍然繼續。元人流傳所謂「一百二十行」「三百六十行」之說,以表明各行業組織之眾多。
宋代商業貿易有牙人從中媒介。金朝規定:南宋商人在榷場交易,不得從中克取厚利。元朝滅宋後,一二八六年規定:「除大都羊牙及隨路買賣人口、頭匹、庄宅,牙行依前存設,驗價取要牙錢,每十兩不過二錢,其餘各色牙人,並行革去。」(《通制條格》卷十八)對牙儈活動的限制,有利於商人的直接貿易。

6. 元代牧場怎麼發展的

元代的畜牧政策以開辟牧場,擴大牲畜的牧養繁殖為主,尤其是繁殖生息馬群?元代完善了養馬的管理,設立太僕寺?尚乘寺?群牧都轉運司和買馬制度等制度?

元朝在全國設立了14個官馬道,所有水草豐美的地方都用來牧放馬群,自上都?大都以及折連怯呆兒,周圍萬里,無非牧地?

元代牧場廣闊,西抵流沙,北際沙漠,東及遼海,凡屬地氣高寒,水甘草美,無非牧養之地?當時,大漠南北和西南地區的優良牧場,廬帳而居,隨水草畜牧?江南和遼東諸處亦散滿了牧場?

內地各郡縣亦有牧場?除作為官田者以外,這些牧場的部分地段往往由奪取民田而得?

牧場分為官牧場與私人牧場?官牧場是12世紀形成的大畜群所有制的高度發展形態,也是蒙古大汗和各級貴族的財產?

大汗和貴族們通過戰爭掠奪,對所屬牧民徵收貢賦,收買和沒收所謂無主牲畜等方式進行大規模的畜牧業生產?元代諸王分地都有王府的私有牧場?元世祖時,東平布衣趙天麟在《太平金鏡策》說:

今王公大人之家,或占民田近於千頃,不耕不稼,謂之草場,專放孳畜?

可見,當時蒙古貴族的私人牧場所佔面積之大?嶺北行省作為元代皇室的祖宗根本之地,為了維護諸王?貴族的利益和保持國族的強盛,元政府對這個地區給予了特別的關注?

畜牧業是嶺北行省的主要經濟生產部門,遇有自然災害發生,元代就從中原調撥大量糧食?布帛進行賑濟,或賜銀?鈔,或購買羊馬分給災民;其災民,也常由元廷發給資糧,遣送回居本部?

元代手工業生產也有些進步,絲織業的發展以南方為主,長江下游的絹,在產量上居於首位,超過了黃河流域?

元代的加金絲織物稱為「織金錦」,當時的織金錦包括兩大類:一類是用片金法織成的,用這種方法織成的金錦,金光奪目?另一類是用圓金法織成的,牢固耐用,但其金光色彩比較暗淡?

棉紡織業到宋末元初起了變化,棉花由西北和東南兩路迅速傳入長江中下游平原和關中平原?加上元代在5個省區設置了木棉提舉司,每歲可生產木棉10萬匹,可見長江流域的棉布產量已相當可觀?

在棉紡織技術方面,由於當時工具簡陋,技術低下,成品尚比較粗糙?1295年前後,婦女黃道婆把海南島黎族的紡織技術帶到松江府的烏泥涇,提升了紡織技術,被尊稱為「黃娘娘」?

元代的瓷器在宋代的基礎上又有進步,著名的青花瓷就是元代的新產品?青花瓷器,造型優美,色彩清新,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元代透過專賣政策控制鹽?酒?茶?農具?竹木等一切日用必需品的貿易,但元代幅員廣闊,交通發達,所以往往鼓勵對外貿易政策,因而對外貿易頗為繁盛?

7. 元朝初期手工業發展進程是怎樣的

元朝建立初期,為了滿足蒙古貴族的消費和供應官府的需要,曾在大都等地設置了各種官營的手工業作坊和管理手工業的機構,拘略全國工匠達數十萬人,在工場進行半奴隸式的勞動。民間手工業生產一度受到破壞。到元成宗元貞大德(1295~1307年)年間,隨著農業生產的恢復和發展,民間手工業也在前代的基礎上有所發展。松江人黃道婆從海南島黎族人民那裡學習到紡織棉布的新技術,帶回上海,很快就在江浙一帶推廣。絲織業是江南農民的主要副業,這時杭州城內已開始出現小型的絲織業手工作坊。瓷器在宋代的基礎上繼續發展,產品遠銷國內外。

8. 元朝的文化發展有何成就和特徵

元朝的文化特徵就是多元化,元朝在民族文化上則採用相對寬松的多元化政策,即尊重中國各個民族的文化和宗教,並鼓勵中國國內各個民族進行文化交流和融合。元朝還包容和接納歐洲文化,甚至能准須歐洲人在元朝做官,通婚等。

元朝的思想上也是兼收並用的,他們對各種思想幾乎一視同仁,都加以承認與提倡,」三教九流,莫不崇奉「。,講授程朱理學,培養出一批理學家,使得理學得以北傳元朝時,元帝尊重儒學,元代理學的發展,也為明朝朱學與陽明心學的崛起提供某些思想的開端。

元朝的戲曲,即元曲,分成散曲與雜劇,散曲具有詩歌獨立生命,雜劇則具有戲劇的獨立生命。當時城市繁華,元廷不重視中國文學與科舉,當時社會提倡歌舞戲曲作為大眾的娛樂品,這些都使宋、金以來的戲曲升華為元曲。

(8)元朝的體育運動發展擴展閱讀:

元朝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大過對社會經濟的影響。不同於其他征服王朝為了提升本身文化而積極吸收中華文化,元朝同時採用西亞文化與中華文化,並且提倡蒙古至上主義。例如極力推崇藏傳佛教,在政治上大量使用色目人,儒者的地位下降以及元代前期長時間沒有舉辦科舉等。

由於士大夫文化式微,意味宋朝的傳統社會秩序已經崩潰。這使得在士大夫文化地位下降,屬於中下層的的庶民文化迅速的抬頭。這個現象在政治方面是重用胥吏,在藝術與文學方面則是發展以庶民為對象的戲劇與藝能,其中以元曲最為興盛。

9. 元朝時期的體育運動有哪些

元朝時期的體育運動有賽馬,拔河,嗯,賽跑啊。

閱讀全文

與元朝的體育運動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西安最大的體育館 瀏覽:601
省體質檢測 瀏覽:4
長春馬拉松全長多少 瀏覽:825
茂名體育館周圍旅館 瀏覽:927
廬江沙溪中學體育老師 瀏覽:595
拳擊裁判知乎 瀏覽:965
適合小學二年級的體育活動 瀏覽:137
s7比賽煉金 瀏覽:224
2016齊魯弈友比賽通知 瀏覽:817
lpl有些什麼比賽 瀏覽:943
武漢體育學院公共事業管理怎麼樣 瀏覽:632
梅州體育學院杜院長 瀏覽:906
宿城文化體育中心 瀏覽:435
小班體育活動捉小魚 瀏覽:876
2020年高中籃球特長生招生 瀏覽:221
北京戶外運動聖地 瀏覽:330
跑馬拉松能長壽嗎 瀏覽:846
學習鋼琴不能練哪些體育項目 瀏覽:785
大班體育活動龜兔賽跑 瀏覽:770
我的體育老師田野的結局 瀏覽: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