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體育運動與大學生心理健康
(1)、運動對大學生智力水平的影響
運動可以通過自己健身與健心的獨特功能, 從身心兩方面幫助大學生培養智力
緩解緊張,遠離因為學習壓力而導致的身心疾病。學校在上課與休息時間上做了一定的時間間隔,一般為四十五分鍾為界,中間休息十分鍾。而休息時,由於運動, 導致運動中樞神經興奮, 使得與學習有關的中樞得到休息,這樣有助於消除腦力勞動所產生的疲勞, 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2)、對大學生情緒的影響
運動有各種組織形式和不同的活動內容, 它有消除人的緊張情緒, 發泄內心沖動潛意識, 化解煩悶和單調, 提高自信心和成就感, 滿足人與人之間交往和友誼的需要,磨練性格和鍛煉意志。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指出: 經常參加體育鍛煉, 能顯著地鬆弛緊張的神經, 改善人們的自我感覺, 消除失落和沮喪情緒, 是保持和增進心理健康,消除心理疾病的一個重要方法。在高度競爭的社會, 金錢和利益的關系, 使人際關系淡化,人際交往減少, 精神空虛, 人際關繫上苦悶憂郁。而經常參加體育活動可以降低消除這種焦慮, 使大學生保持心理平衡, 達到心理健康的目的。
(3)、運動能培養大學生健全的人格
所謂健全人格, 是指心理和行為和諧統一的人格。也就是說, 具有健全人格的大學生應該以積極進取的人生觀作為自己人格的核心, 並以此有效地支配自己的心理和行為。這一切必然建立在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基礎上, 並直接或間接地表現在他們的行為上。通過高效體育的教學活動有意識地培養大學生的健全人格, 可以幫助大學生彼此情感上的溝通和交流, 促進他們的人際關系融洽發展。具體而言, 在學習生活中, 表現為樂意與同學和老師交往, 既有穩定而廣泛的人際關系, 有自己的知心朋友, 又能客觀評價他人和自己; 有正常的認知能力; 有積極的情緒; 有明確合理的學習和生活目的, 並有達到目的的堅定信念和自覺行動。體育教學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 與其他課程教學相比,大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和時間與老師、同學進行交流, 師生互動行為更為外顯。
Ⅱ 體育運動對心理健康的作用
1、改善情緒。這是鍛煉最明顯、也是人們感受最深的益處。一個常見的例子就是,不少長期跑步鍛煉的人稱自己跑步時體驗過一種奇妙的快感,後來被稱為「跑步者高潮」,這是一種在跑步過程中隨時實現的美妙、興奮、甚至無法用語言描述的愉悅感,如「像一片美麗的羽毛順風自由飄盪」、「像一隻空心的管子,任清風徐徐穿過」等。
其他類型的運動同樣能讓人心情愉悅、身心舒暢。毛志雄介紹,運動能有效地提高人的積極情緒,如快樂、滿足等,減少消極情緒如痛苦、憂傷等,幫助緩解緊張和焦慮。運動甚至被當作治療抑鬱、焦慮的輔助療法。
2、提高智力。運動能讓人思維清晰,甚至慢慢提高工作效率,這是運動帶來的認知效益。研究表明,人在運動過後,記憶力、注意力、執行能力等都有明顯提升。「從某種程度上說,運動可能讓人變得更聰明。」毛志雄說。讓人樂觀自信。
長期運動能引起人性格、自我觀念的積極改變。經常運動的人會變得更外向、樂觀、熱情、有活力,且在社會交往中也會更得心應手。還有研究發現,運動員比一般人更具獨立性、更客觀,也更自信。
(2)體育運動與心理健康最新話題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選擇自己喜愛的運動方式。興趣是導師,從最願意接觸的運動開始,慢慢練習並形成習慣。
2、結合身邊的資源和自身條件選擇運動項目。以便自覺鍛煉、持之以恆。例如體力不太好的人就不要輕易嘗試高強度的運動,否則難以產生信心和興趣,最後無疾而終。
3、藉助「朋友圈」。朋友、同事、親人的態度、行為對你的影響力是巨大的,主動加入到愛運動的圈子,或尋求親人的督促,能更好地堅持運動。
4、利用小設備來提醒自己鍛煉。人都是有惰性的,在自己手機、電腦、電子手環等物件上設置提示功能,讓「要運動了」的信號無處不在,在這種壓力下,我們動起來的可能性更大。
Ⅲ 淺談體育鍛煉與促進心理健康3000字
是的,體育鍛煉對治療失眠、抑鬱、神經衰弱、強迫症等神經官能症類的精神心理性疾病有比較明顯的效果。 我們現在人一定要適當調整工作與休息的時間,定好鍛煉身體的時間,經常散散心,放鬆綳緊的神經。
這些方法可以緩解不良情緒1、 大聲吼叫 2 、靜靜聽輕音樂,3、將自己心中的不滿向家人或好朋友傾訴。4、做健身操、或散步、慢跑都是最好的有氧運動。祝你開心生活愉快!
Ⅳ 體育鍛煉與身心健康的關系
體育鍛煉是以身體活動為媒介,以謀求個體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為直接目的,並以培養完善的社會公民為終極目標的一種社會文化現象或教育過程。體育是通過身體練習即體育鍛煉增強體質,促進身心健康。
世界衛生組織已提出「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和身體不虛弱,而且是保持身體上,精神上和社會適應方面的良好狀態。」眾人均知,影響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諸如遺傳、自然環境、教育、生活習慣、個性心理、營養、體育鍛煉,還有社會文化環境等。
「 生命在於運動」,體育鍛煉對於人體身心健康起著重要的作用,是最能積極促進身心健康的。科學的體育鍛煉不僅能增強人體各器官系統的免疫功能,全面促進機體的新陳代謝和身體的正常發育,而且能磨煉意志,培養自信心,提高抗挫力,陶冶美的性情,增強社會與適應能力。
體育鍛煉不但能夠鍛煉體質,促進人的心理健康發展,而且能夠提高人社會適應的能力,促進社會交往和增進友誼,實現生理、心理、社會交往的三重健康。因此,體育鍛煉與身心健康密不可分。
Ⅳ 體育運動對心理健康有哪些影響
體育運動可以很好的讓人更開心,然後解除壓力,對於心理健康也比較重要。
Ⅵ 論述體育運動對促進心理健康的作用
體育運動對促進心理健康的作用
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已成為學生,家長,高校乃至社會普遍關心的問題。運用文獻資料分析了學生產生心理障礙的原因及類型,闡述體育運動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認為體育運動不僅能夠改善大學生的機體健康狀況,而且對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治療學生的心理疾病具有十分顯著的作用。
近年來許多調查表明,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令人擔憂。據2002年中央電視台12月16日的報道,我國大學生患心理疾病已達到18.46%,而且還有上升趨勢。心理健康問題已成為影響大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問題之一,因此,解決大學生的心理問題迫在眉睫。1.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標准和特徵1.1心理
「健康不僅是指沒有疾病或身體強壯,而且要有健全的身心狀態和社會適應能力。」心理健康是完整健康概念的組成部分,在個體的健康與疾病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是個體良好素質的具體表現。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是20世紀教育改革運動中出現的新觀念,是現代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生理學等多學科理論與學校教育實踐相結合的產物。作為一種現代教育觀念和新穎的教育活動,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和實踐在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都得到長足的發展。國際教育工作會議(1995)指出,心理健康與教學工作並行,是推動現代學校前進的雙輪。由此可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成為現代學校教育的重要標志。心理健康對大學生成才有著重要的影響,健康的心理是大學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前提,是大學期間正常學習、交往、生活、發展的基本保證。從心理健康的主要標志和基本內容來看,學校體育教育比其他任何一門學科都將更自然、更有效地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21世紀的體育教育不僅要提高學生的身體要素,同時也應為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起到一定的作用。1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成因大學生正處於青年中期,這一時期是個體走向獨立和成熟的時期。也是一個人身心發展變化...
Ⅶ 體育鍛煉與心理健康
Ⅷ 體育鍛煉與心理健康是什麼關系
體育鍛煉對於促進人的心理健康有著非常重要的積極作用,能夠減輕心理壓力,改善情緒狀態,確立良好的自我概念,培養堅強的意志品質,幫助人們養成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去正確面對挫折和失敗。
體育鍛煉可促進智力的發展:
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可以提高自己的智力功能,不僅能夠起到提高鍛煉者的注意、記憶、反應、恩維和想像等能力,還可以使其情緒穩定、性格開朗、疲勞感下降等,這些非智力成分對人的智力功能具有促進作用。體育鍛煉可增強神經系統的功能,促進大腦的開發與利用,能減應反應,可在一定程上消除疲勞,提高學習效率。
(8)體育運動與心理健康最新話題擴展閱讀:
體育鍛煉可培養和保持良好的情感體驗:
體育鍛煉對心理健康影響的衡量指標主要是情緒狀態。在錯綜復雜的社會中,人們經常會產生愁、緊張、壓抑,而體育鍛煉則可以轉移個體不愉快的意識、情緒和行為,使人從煩惱和痛苦中擺脫出來大學生常因名目繁多的考試、相互間的競爭以及對未來工作分配的擔憂而產生持續的焦慮反應,經常參與體育鍛煉可使自己的焦慮反應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