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運動的動力是什麼
在物理學里,是凡能使物體運動起來或改變運動方向的力,都可以稱為動力。
比如專,對一塊木塊施力,木塊運屬動起來了,這個力就可以稱為木塊的動力。對一杠桿施力,杠桿會運動起來,我們把這個力也稱為動力,同時,把阻礙杠桿運動的力叫做阻力。
汽車上,我們把發動機提供的使汽車運動的力,也叫做動力
② 什麼是人體運動的動力組織
是肌肉
肌肉被稱作是人體的發動機,人們工作的動力。肌肉里約有20%是蛋白質,其餘60%是水。可見,蛋白質是肌肉的主要成分。據統計,人的全身有630多塊肌肉,總重量約占體重的40%,經常堅持鍛煉的人甚至佔50%;到了老年,肌肉開始萎縮,僅占體重的 25%左右。因此,做什麼事總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了。組成肌肉的細胞細而長,所以又稱肌纖維。由於它們的收縮和舒展,肌肉才能執行各自的生理功能,產生力量。
我們身體的肌肉是全身進行各種運動的力量源泉。根據人體肌肉組織結構的不同,可分為3類。
第一類為骨骼肌,又稱橫紋肌,主要存在於軀體和四肢,通常附著於骨骼之上,肢體的運動就依靠骨骼肌的收縮來完成。人體骨骼肌共400多塊,它們的總重量約占體重的40%。 骨骼肌受人的意志支配,稱為隨意肌,其收縮迅速有力,但容易疲勞。骨骼肌的工作方式有兩種,一種是靜力的工作,如維持站或坐的姿勢時,保持靜態平衡;另一種是動力的工作,如由於肌肉的收縮產生走、跳、跑、笑等動作。
骨骼肌包括肌腹和肌腱兩部分,肌腱比肌纖維強固得多。骨骼肌在鬆弛時的抗張強度約為5.44千克/平方厘米,而肌腱的抗張強度為611~1265千克/平方厘米。所以當肌肉受到突然暴力時,通常肌腱不致斷裂,而肌腹可能斷裂。
骨骼肌並不是恆定的。經常鍛煉身體的人可使肌肉更發達,而人到老年或長期不運動,可導致肌肉萎縮,力量下降。
第二類為平滑肌,主要存在於內臟器官,如胃、腸、支氣管、膀胱、子宮等,也稱內臟肌。
第三類為心肌,是心臟所特有的。
心肌和平滑肌不受人的意志支配,而受內臟神經的支配,同屬不隨意肌,能保持有節律地收縮,如心臟的持續跳動、胃腸的蠕動等,平滑肌收縮緩慢,但具有很大的伸展性。這兩種肌肉的最大特點是緩慢持久,不容易疲勞,永不停息,一旦它們的收縮停止了,人的生命也就宣告結束。
那麼,肌肉怎樣附著在骨頭上的呢?一塊典型的肌肉是中間粗,向兩端逐漸變細。一塊肌肉只讓它的兩端附著在骨頭上。一塊肌肉,有一端固定在不能使它移動的骨頭上。這一處附著,叫做這塊肌肉的起端。肌肉的另一端,附著在要使它移動的骨頭上。這一處附著,叫做這塊肌肉的止端。例如,上臂前側的那塊肌肉叫做二頭肌。它的起端位於肩胛骨,而止端就在肘關節下方,位於前臂大拇指一側的那塊骨頭上。一塊肌肉末端,與一塊骨頭的實際連接,靠的是一種堅韌的形如短繩一樣的組織,這種組織同韌帶組織幾乎完全一樣。這樣的連接繩,叫做腱。人體的所有肌肉,連同它們的腱,構成了人體的肌肉系統。
我們都知道,在勞動中增大力量的一個辦法,是把力量加在一個杠桿上。杠桿這種裝置能夠增大力量或者增大移動的范圍。人身體的關節,所起的作用就像杠桿,可以增大肌肉施加的力量,或者增大肌肉能夠讓一塊骨頭移動的距離。
如果你踮起腳尖抬高自己,你就是在使用一種杠桿。你小腿上的那些肌肉擔當了抬起你整個身體的這項工作。如果你靠的是小腿肌肉通過直接牽拉去抬起你的身體,那麼,你的小腿肌肉還遠不夠強。可是,你可以輕松地踮起腳尖抬高自己。這是因為,你的腳起了杠桿的作用。
在踮腳尖抬起自己時,你的重量直接壓在你的脛骨落在踝骨的那一點上。你小腿上的那些肌肉向上牽拉你腳跟上的踵骨,從而使你的腳繞支點——杠桿繞其轉動的那一點——向上轉動。這個支點是由組成你的腳的跖球的那些骨頭擔任的(我們說我們用腳尖抬起身體,其實是靠我們腳上的跖球來抬起自己,腳趾只是起穩定作用而已)。
如果你彎下腰去捏一下腳後跟靠上一點的地方,你能摸到一根強壯的腱子肉。它叫做跟腱。正是這跟腱,把你的小腿肌肉與你的踵骨連接起來。現在,你靠你的跖球抬起自己,你會感到你的小腿肌肉收得很緊,鼓了起來;因為它們在收縮,把你的腳跟向上拉。
肌肉是人體力量的源泉,各項運動的發動機,運動可以促進肌肉更發達。肌肉發動機的機械效率,是其他動力機器無法比擬的。如果進行比賽,准奪冠軍。有人估計,人體全身的肌肉,如果朝一個方向收縮,其力量達25噸。練氣功的人一腳踢去,其沖力約有半噸重!而現代化的機器,燒那麼多燃料,卻只有30%的能量轉變為機械能,絕大部分能量都浪費掉了。相比之下,前者謂能半功倍,而後者則是能倍功半。在肌肉中,心肌的勞動強度和持久性算是名列前茅了。一天24小時「馬不停蹄」,日復一日地工作,若以每分鍾跳72次計算,假若活到70歲,心臟就要跳動25億次。
此外,男子與女子的肌肉也是存在差異的。從進化的角度看,動物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雄性與雌性的身體結構因分工的不同也發生了差異。
雄性要獵取食物,抵抗入侵者,要在競爭中生存,就必須身強力壯。自然選擇的結果,肌肉發達、骨骼粗壯的保存了下來,身體衰弱者被淘汰滅亡。
雌性懷孕生育,哺乳後代,其乳房發達,體態豐滿,皮膚細膩,骨盆比雄性寬大,但骨骼與肌肉的發育相對比雄性弱些。動物雌雄性的這些構造特點亦表現在人類身上。
③ 體育鍛煉與運動系統有何關系
中學生正是長身體的時候,我們的骨骼,肌肉都在迅速的增長,體育鍛煉對我們的運動系統有很直接的影響。體育運動要靠骨骼、肌肉來完成,在完成整個運動的過程中也強壯了骨骼和肌肉。
一、運動系統的組成
運動系統包括三部分:骨、骨聯結(關節)痛骨骼肌。運動的過程是由這三部分聯合完成的。
在運動中骨起杠桿作用,關節為樞紐,骨骼肌為動力。共同完成支持人體、保護內臟及運動的功能。
人體骨有206塊,借關節、韌帶、軟骨聯結其中。骨以不同形式(不動、微動或可動)的骨連接聯結在一起,構成骨骼形成了人體體形的基礎,並為肌肉提供了廣闊的附著點。肌肉是運動系統的主動動力裝置,在神經支配下,肌肉收縮,牽拉其所附著的骨,以可動的骨連接為樞紐,產生杠桿運動。
人體各骨聯結基本上分為直接聯結和間接聯結。直接聯結包括顱頂各骨之間的膜性聯結(縫);椎體間的軟骨聯結;骶椎間的骨性聯結。這是三種直接連續的方式。間接聯結又稱關節。各骨相互接觸處的光滑面叫關節面。關節面為一層軟骨覆蓋稱關節軟骨。關節囊由結締組織組成,它附著於關節面周圍的央面上。關節腔就是關節軟骨和關節囊間所密閉的窄隙。
根據結構和功能的不同,人體肌肉可分為骨骼肌(又叫橫紋肌)、平滑肌、心肌三種。按著是否可以隨人的意志而收縮,可分成隨意肌和不隨意肌。骨骼肌是隨意肌,心肌、平滑肌是不隨意肌。
運動系統所講的肌肉屬於骨骼肌。在神經的支配下,肌肉收縮產生運動。肌肉的形態多種多樣,可概括為長肌、短肌、闊肌和輪匝肌。四肢肌多為長肌,收縮力強,活動幅度大。短肌多分布於各椎骨之間。腹部多為闊肌,對內臟起支持和保護作用。輪匝肌由環形肌纖維構成,分布於眼、口、肛門周圍,收縮時關閉各孔裂。
人體的造血場所主要在骨髓,在這里產生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等,血液細胞成熟後便進入血液,參與人體血液循環。在幼兒期,全部骨髓腔和骨松質網眼內都是紅骨髓,含有大量不同發育階段的血液細胞。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骨髓腔內的紅骨髓漸漸為脂肪所代替,成為乳黃色的黃骨髓,黃骨髓基本沒有造血功能。當人長到20歲左右後,紅骨髓就僅限於顱骨、肋骨、胸骨、肩胛骨、骨盆骨及某些長骨的近端了。
二、運動系統的功能
人的運動是很復雜的,包括簡單的移位和高級活動如語言、書寫等,都是以在神經系統支配下,肌肉收縮而實現的。即使一個簡單的運動往往也有多數肌肉參加,一些肌肉收縮,承擔完成運動預期目的角色,而另一些肌肉則予以協同配合,甚至有些處於對抗地位的肌肉此時則適度放鬆並保持一定的緊張度,以使動作平滑、准確,起著相反相成的作用。
運動系統的第二個功能是支持,包括構成人體體形、支撐體重和內部器官以及維持體姿。人體姿勢的維持除了骨和骨連接的支架作用外,主要靠肌肉的緊張度來維持。骨骼肌經常處於不隨意的緊張狀態中,即通過神經系統反射性地維持一定的緊張度,在靜止姿態,需要互相對抗的肌群各自保持一定的緊張度所取得的動態平衡。
運動系統的第三個功能是保護,眾所周知,人的軀干形成了幾個體腔,顱腔保護和支持著腦髓和感覺器官;胸腔保護和支持著心、大血管、肺等重要臟器;腹腔和盆腔保護和支持著消化、泌尿、生殖系統的眾多臟器。這些體腔由骨和骨聯接構成完整的壁或大部分骨性壁;肌肉也構成某些體腔壁的一部分,如腹前、外側壁,胸廓的肋間隙等,或圍在骨性體腔壁的周圍,形成頗具彈性和韌度的保護層,當受外力沖擊時,肌肉反射性地收縮,起著緩沖打擊和震盪的重要作用。
三、體育鍛煉對運動系統的好處
體育鍛煉靠運動系統來完成,同時也對人體的運動系統起到很好的作用。
1.經常進行體育鍛煉,人體新陳代謝旺盛,肌肉中的毛細血管開放數量增多,血流量增大,使肌體內血液供應良好,蛋白質等營養物質的吸收與貯存能力增強,肌纖維增粗,肌肉體積增大。因而,肌肉也就變得更加粗壯、結實、發達而有力。另外,由於肌肉結構的變化,酶的活性增強,以及神經調節的改進,導致機能的提高,表現為肌肉收縮力量大、速度快、彈性好、耐力強。
2.體育鍛煉可促進骨質增強,提高骨的性能。經常進行體育鍛煉,可使新陳代謝得到改善,骨的結構和性能發生變化。表現在骨密質增厚,使骨變粗,骨小梁的排列根據拉力和壓力不同更加整齊而有規律,骨表面肌肉附著的突起增大等等。體育鍛煉,不僅可使骨的直徑增大,而且可使少年骨長徑生長速度加快,對身高的生長有積極促進作用。
經常進行體育鍛煉的學生比不經常參加鍛煉的學生的身高要高一些,這在許多科學實踐中得到證實。經常進行體育鍛煉,可增強關節周圍的肌肉和韌帶的力量和柔韌性,從而加固關節。由於有目的地進行各關節活動,使柔韌性提高,韌帶、肌肉的伸展性得到改善,從而擴大了關節運動的幅度。通過體育鍛煉增強了關節的牢固性,提高了關節的柔韌性,減少各種外傷和關節方面的損傷。
健康指南
矮小個子長高的有效方法
1.積極鍛煉:在長骨的兩端,有一種專管骨骼生長的骺軟骨。未成年時骺軟骨不斷增生,骨骼就不斷增長;成年後增生停止,個子也就不再長了。在骺軟骨還沒有停止增生以前,經常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有助於刺激骺軟骨的增生。因此,對於少年兒童來說,體育鍛煉是最積極、有效的促進長高的方法。
最有效的增高運動是跳躍、跑步、摸高、自由體操、打籃球、打排球、游泳、跳繩和引體向上等運動。
2.按時睡覺:人體在睡眠時,腦垂體分泌生長激素,在晚上10到12點分泌最多,所以晚上盡量按時睡覺,不要錯過生長激素分泌的高峰時間。
3.加強營養:合理的營養食物搭配對身體長高起到絕對的作用。所以生活中不能偏食,每日250克牛奶,足夠的蛋白質,多曬太陽,以促進入體對鈣質的吸收。
④ 說明體育活動動機的定義,種類和產生條件
人們的一切活動都是由一定動機引起的。在體育活動中的表現和效果取決於人們參加體育學習和身體鍛煉的能力系統和動力系統。其中動力系統對能力系統具有推動和調節的作用,直接影響著能力系統的活動效率。這里所說的動力系統,包括t體育動機、興趣和態度,以及怎樣激發人們的體育動機,培養人們的體育興趣和轉變人們的體育態度。
體育動機動機一詞來源於拉丁語mover,其包含有「動」(to move)的意思。它是指激勵人們去行動的內在原因,而且這 種動力具有方向性和持久性。所謂體育動機,是指推動、停止或終端人們參加體育學習和身體鍛煉的內部動因。
它對體育學習和身體鍛煉行為起著定向、始動、調節、強化和維持的功能,對體育活動效果有著重要的影響。體育動機是在個體的身體活動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並收到外部刺激或誘因的影響。個體內部微弱的體育動機從外部難以觀察出來,但當它在某一方向上的強度達到一定程度時,就會激發個體在生理、心理和行為上發生變化。人們在體育學習和身體鍛煉行為上表現出來的努力和堅持性,就是他們體育動機的外在表現。
1.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根據人們參加體育學習和身體鍛煉的心理動因來自於自身的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還是來自於對外界條件(如對獎品、獎狀或金錢)的渴望或屈服於外界的壓力、避免懲罰,可以將體育動機分為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前者是指人們來自於自身好動、好奇或好勝的心理,渴望從體育活動中獲得身體上的快感和心理上的樂趣、刺激或個性的發展等的動機,後者是指來自人們自身之外的體育動機。
體育動機
2.直接動機和間接動機:根據人們參加體育學習和身體鍛煉的心理動因指向於體育活動本身,還是指向於體育活動的結果,可以將體育動機分為直接動機和間接動機。前者是指人們指向於體育學習和身體鍛煉的內容、方法或組織形式等當前或直接特徵的體育動機,如對某一體育活動的內容或方法直接感興趣。後者是指人們指向於體育活動可能給生理、心理和社會帶來的間接就誒過的體育動機,如希望得到贊揚,為了得到榮譽等。
3.社會性動機和個體性動機:根據人們參加體育學習和身體鍛煉的心理動因是以社會需要,還是以個體需要為基礎,可將體育動機分為社會性動機和個體性動機。前者是指以社會需要為基礎的,與社會、學校、家庭等需要相一致的體育動機;後者是指以個體的需要為基礎的,與滿足個人的精神和物質等需要相一致的動機,如為提高個體身體素質、運動能力、意志品質或滿足個人名譽、地位的需要而引起的動機。體育動機
人們參加體育學習和身體鍛煉往往不是由單一的動機驅動的,而是由幾種相互關聯、彼此影響的動機組合驅使的。其中有主導動機,也有起次要作用的輔助性動機。各動機之間相互作用。因為人們的體育動機受社會、學校、家庭等環境因素的影響,還受年齡、性別、個性、體質等個體因素的制約,因此在人們的動機結構中,各人的主導性動機和輔助性動機是不盡相同的。
良好的體育動機結構是一個多層次、多因素的動機系統,它能夠對人們長期不斷地堅持參加體育學習和身體鍛煉起到積極有效的推動作用。良好的體育動機結構具有以下特點:
社會性動機與個體性動機相結合,以社會性動機為主導。也即是,個體能將社會、學校和家庭的體育要求轉變為個體的體育需要,表現出較強的參加體育活動的社會責任心。同時,又能從自己的個體需要出發參加體育活動。
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相結合,以內部動機為主導。即個體能不斷地產生參加體育學習和身體鍛煉的主動意向,保持對體育活動產生濃厚、持久的興趣。同時,也能從體育學習和身體鍛煉中受到獎勵和表揚,從而獲得動力。
⑤ 體育參與動力調節系統的功能有哪些
第一節 體育鍛煉的基本原理與原則 一 、體育鍛煉的基本原理 體育應該是一個確有實效,而又能不斷提高的實踐活動;體育鍛煉則應是人們所進行的、有效的、合理的身體活動。而要使這種身體活動有效和合理,就必須遵循一定的依據,這種依據就是所謂的體育鍛煉的原理。因此可以說,體育鍛煉原理並沒有概念上的意義,它只是從體育鍛煉實踐中產生出來的具有原則意義的理論。這種理論是多方面的,以下主要的幾點做一簡要的介紹。 (一) 刺激與適應性的改變和增強 體育鍛煉實際上就是對身體施加的一種運動刺激。在運動的刺激下,引起了機體的多種反應,並隨著刺激次數的增加與時間的延續、負荷量與強度的增長,使人體在形態、機能、素質、體能等方面,產生適應性的變化和增強。原則上講,有了這種刺激,人體才可能產生這些變化;沒有這種刺激,人體就不可能產生這些變化。 (二) 運動疲勞與疲勞恢復 體育鍛煉的過程就是:運動——疲勞——休息——恢復。有人講「沒有疲勞,就沒有鍛煉」,這話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運動中只有出現疲勞,才可能通過休息,使體力得以恢復,並進而提高身體對疲勞的耐受力。例如,在長跑鍛煉中,一個人在開始的一段時間里跑一千多米就感到體力不支,而他通過一個時期的鍛煉,能跑兩三千米仍不感到十分疲勞。可見,人的體力及各種運動能力,必須通過運動所產生的疲勞鍛煉才能得以增強和提高。所以,我們不應害怕疲勞,擔心自己的體力會用完。我們應該明白,這種現象在運動生理學中叫做「超量恢復」。所謂超量恢復,是指人體通過一定量與強度的運動刺激,使機體出現疲勞,而在休息之後,機體的代謝能力與體力狀況,可以恢復到比運動前更高的水平之上。人的各種運動素質與體能,就是在這種「超量恢復」的多次出現與重復中提高起來的。在體育鍛煉中,我們應有意識地運動這一規律,以增強鍛煉的效果。 (三) 能量消耗與營養補充 運動必然要消耗體內更多的能量物質。因此,運動後就必須注意營養物質的補充。這樣才能使體內的機能代謝逐步提高到新的水平上。這不僅能夠加強人體對營養物質的吸收和利用,而且可使體質的增強得到充分的物質保障。 (四) 用進廢退 人的各種運動能力,人體各組織、器官、系統的生理機能,無一不遵循著「用進廢退」的自然法則。就拿我們大、中、小學體育教材中都有的「前滾翻」動作來說,其實這是還不會走路的幼兒在床上很容易做出的動作。然而,在大學的體育課上,卻有學生做不出這一簡單動作,而有的學生卻能很快地學會頭手翻、前手翻,甚至更為復雜的動作。這不能不使我們吃驚地看到,人的各種原本就有的運動能力,是能夠在不使用、不鍛煉中漸漸消退的;而這些能力又能在經常的鍛煉中得到驚人的提高和發展。這就是游泳運動員的肺活量為什麼會比一般人大得多、球類運動員的反應比一般人快得多,體操運動員又能做出令人嘆為觀止的難新動作的最基本道理。人們常講:「生命在於運動」,這句話是頗有哲理性和科學性的。 二 、 體育鍛煉的基本原則 體育鍛煉的原則主要是體育鍛煉客觀規律的反映,是體育練習者從事體育鍛煉實踐,達到理想效果所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在體育鍛煉的過程中,只要正確地理解和運用體育鍛煉的原理,才能使體育鍛煉獲得最佳效果。 (一) 自覺性原則 自覺性的原則是體育鍛煉者應有明確的鍛煉目的,要有「善其身者無過於體育」的思想認識,自覺積極地進行體育鍛煉。毛澤東同志在《體育之研究》一文中指出:「欲圖體育之有效,非動其主觀、促其對於體育之自覺不可」。也就是說,要想收到體育鍛煉的預期效果,必須以主動積極的態度,自覺地堅持鍛煉才行。 貫徹自覺性的原則,應注意以下幾點: 1、要做到自覺鍛煉,首先必須明確鍛煉目的。學校是培養人才的地方。學生都應遵照「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把自己鍛煉成為一個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人,將來更好地為四個現代化和人類的進步事業多做貢獻。一個人只有樹立起這一遠大目標,才能使體育鍛煉更具有長久的動力和自覺性。另外,參加體育鍛煉更多的是帶有直接目的和動機的。例如:為了豐富文化生活、調節情緒、活潑身心、陶冶情操、鍛煉意志等,或是為增進健康,促進身體的正常發育和造就一個健美的形體,以及防病治病等。不管帶著哪種目的和需求,主要是有目的地去鍛煉,這種鍛煉就更具主動性和自覺性。 2、應充分認識體育鍛煉的特點和作用。體育鍛煉的內容與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每個人都可以選擇自己較喜愛的運動項目和形式,並有意識地培養鍛煉的興趣。當一個人對體育鍛煉產生興趣之後,他進行鍛煉的情緒才是高漲的,感受才是積極的。但是,僅僅停留在興趣階段是不夠的,而是應從興趣入門,逐漸形成一種自覺行動和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 3、要使鍛煉更具自覺性,還應經常檢驗鍛煉的效果。如定期測試一下身體素質、形態,某些生理機能指標和運動成績等方面的增長、變化及提高情況,也可用飲食、睡眠、精神狀態以及學習時的注意力等情況的對比來檢驗鍛煉的效果。這樣不僅可以檢查鍛煉方法是否得當有效,而且,還可以看到鍛煉的成效,從而使體育鍛煉的興趣與信心進一步增強,自覺性更加提高。 (二) 循序漸進原則 循序漸進原則是指體育鍛煉的內容、方法和運動負荷等,必須根據人對事物的認識規律、動作技能形成規律和生理機能的負荷規律,由小到大、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低級到高級地逐步進行。在體育鍛煉中,最忌急於求成,想「一口吃個胖子」,只能事與願違,甚至還會造成傷害事故或給身體帶來某些生理損傷。因此,進行體育鍛煉時,學習動作要由易到難,運動量由小到大,運動強度(刺激強度)應由弱到強。同時,還應根據年齡、性別、身體素質水平,因人而異地安排練習的內容,這樣才能受到良好的效果。 (三) 全面性原則 全面性原則是指身體鍛煉應全面發展身體的各個部位、各器官系統的機能、各種身體素質和活動能力,追求身心的和諧發展。 體育鍛煉,不僅應包括不同身體部位的活動,更重要的是應該包括多種項目和不同性質的活動,進行全面鍛煉。身體各系統都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身體某一方面的發展必然會影響到其他方面的發展,而全面發展,就能相互促進,共同提高。目前,大學生年齡多處在17~23歲之間,為身體發育逐漸成熟的階段,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因此,在體育鍛煉中貫徹全面性原則尤為重要。 從體育項目對人體鍛煉的作用來看,也是有所側重的。如短跑主要是發展速度。投擲、舉重主要是發展力量,長跑則側重於發展耐力,球類則以發展靈敏性協調性為主。所以進行全面鍛煉就能使身體素質獲得全面發展,使其能更快地掌握運動技術和技能,增強體質。 (四) 經常性原則 經常性的原則是指身體鍛煉必須持之以恆,使之成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內容。 我們做什麼事情都要有恆心,體育鍛煉也是這樣。運動技術的形成和提高,人體各組織系統機能的改善,是肌肉活動反復多次強化的結果。鍛煉不經常,後一次鍛煉時,前次鍛煉的痕跡已經消失,失去了累積性的影響作用,因此效果也就很小,甚至不起作用。同時,運動技能的形成,人體結構、機能的改善,身體素質提高,都受著生物界「用進廢退」規律的制約。不經常鍛煉,對已取得的效果也會逐漸消退。俗話說,「拳不離手,曲不離口」,所提示的就是這個道理。 上述鍛煉身體應遵循的幾項原則,是互相聯系、互相制約的。只有科學地、有目的地、全面地貫徹這些原則,才能不斷增強體質,取得預期效果。 第二節 體育鍛煉的內容及其選擇 一 、體育鍛煉的內容與形式 體育鍛煉的內容極為豐富,形式也多種多樣。在學校,我們可將內容分為:推行《國家體育鍛煉標准》與實施《大學生體育合格標准》;體育競技(如籃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網球等);傳統保健體育(如武術、氣功等)和娛樂體育(如登山、郊遊、棋牌、垂釣等)以及各種健身操、健美、體育舞蹈等。體育鍛煉的組織形式有:早操、課間操、課外體育活動和運動競賽等。 二 、體育鍛煉內容的選擇 科學地選擇體育鍛煉的內容,是獲得體育鍛煉良好效果的重要環節。 (一) 體育鍛煉內容的選擇應根據個人的身體特點、興趣及需要 人的個體差異很大,在選擇鍛煉內容時要考慮年齡、性別、身體條件、運動基礎、健康狀況和自己的興趣愛好以及需求等情況。確定鍛煉的目的是為健身健美還是提高運動水平;是為了娛樂、醫療還是促進身體的正常發育;然後選擇那些適合於自己的運動項目與形式進行鍛煉。 (二) 體育鍛煉的內容應實用方便 進行體育鍛煉自然要考慮鍛煉的全面性,通過鍛煉力求使身體的各個部位(上下肢、軀干)、內臟器官、身體素質獲得全面發展。同時,也應考慮實際條件,因時、因地進行一些實效性強而又簡便易行的鍛煉內容與形式。所謂因時制宜,就是要根據季節氣候的變化,合理安排些適宜的運動項目;所謂因地制宜,就是要從實際出發,充分利用現有的場地、設備、器材等。 第三節 體育鍛煉的方法與鍛煉計劃 一 、體育鍛煉的方法 體育鍛煉的方法很多,這里僅將常用的幾種方法介紹如下: (一) 發展身體素質的方法 它是最基本和常用的練習方法。運用這種方法能有效地發展身體素質,提高基本活動能力,促進內臟器官的功能,增強體質。 身體素質練習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韌和靈敏性的練習。其中力量、速度、耐力尤為重要,現做簡要介紹: 1. 1. 1. 發展力量的因素及發展力量的方法 (1)負荷。實踐證明,開始練習時以身體最大負荷的60%~70%進行練習,增長力量效果最好,隨著練習水平的提高,負荷量應不斷增加。 (2)動作速度。在力量練習中,動作速度不同,練習效果也不同。如投擲需要爆發力,短跑需要快速力量,它取決於肌肉收縮的力量與速度。這就宜採用較少的負荷做快速的運動。 (3)訓練間隔。開始訓練時以隔日訓練為好。實踐證明,隔日訓練的力量增長為77%,而每日進行力量訓練增長只有47%。每次練習間隔以3~5分鍾為宜。 發展力量的內容(手段)很多,常見的有投擲重物、舉重、引體向上、雙臂屈伸、俯卧撐、跳躍、負重下蹲、負重跳等。 2. 2. 2. 發展速度的方法 (1) 提高步頻。主要是通過加快運動中樞興奮和抑制的轉換速度來提高的。 (2) 增加髖關節柔韌性和腿部力量的訓練來加大步幅。 其練習內容有高抬腿跑、小步跑、加速跑、跨步跑、後踢跑、折返跑、斜坡跑等。 3. 3. 3. 發展耐力的方法 進行耐力練習應注意以下幾個因素: (1)心、血管的負荷量。為了提高耐力,使身體處於較長時間的運動狀態下而不產生疲勞,首先應提高心、血管的機能,賦予心、血管系統一定的負荷和持續時間。在體育鍛煉中應使負荷量達到心、血管系統最大功能的70%,並要求至少持續5分鍾。 (2)運動時應有一定的間隔時間。每次負荷之間的間歇時間,一般是以脈搏頻率恢復到120~130次/分,再進行下次負荷練習為宜(通常需要3~4分鍾)。 (3)動作速率,即跑的速度。一般說進行中速運動或者是勻速跑步而脈搏保持在150次/分的訓練對耐力的增長較為有效。 其練習內容有定時跑、折返跑、中長距離跑、馬拉松跑、越野跑和爬山等。 4. 發展靈敏的方法 (1)提高神經系統的功能。即通過信號刺激的訓練提高大腦皮層的反應能力。 (2)增加力量素質。肌肉力量強大可使動作迅速、靈敏。 (3)熟練地掌握運動技能。消除動作的緊張和僵硬,達到動作靈敏而協調、精確、省力。 發展靈敏素質應採用多種方法練習。常言道:「熟能生巧」。動作技能掌握得愈多、愈熟練、就愈靈敏。體操、技巧、各種球類活動、游戲以及一些專門性輔助練習,都是發展靈敏素質的有效手段。 (二) 民族形式的鍛煉方法 民族形式體育是指具有民族傳統和民族特點的體育項目,如我國的武術、氣功等。 1.武術。武術運動不受場地、器材、條件等因素的限制,運動量可大可小,內容豐富多彩,是我國的優秀文化遺產。它動作結構、技術要求、運動風格和套路特色各有不同,有較大的鍛煉價值,適合不同年齡、性別和體質的人進行鍛煉,深受群眾喜愛。 初學武術,應從基本功入手,學會一些簡單的套路,邊學套路邊練基本功,經過一段時間練習後再學較復雜的套路和器械,然後再學些對練。這樣就能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並逐步提高和鞏固武術的運動技術水平。 2.太極拳。太極拳是一種合乎生理規律的柔和、緩慢而輕靈的拳術,它不僅在我國流傳甚廣,在國外也廣為傳播。現已成為人們增進健康、防病、治病的醫療體育之一。 太極拳動作圓活協調,連綿不斷,前後貫通,上下相連,虛實分明,重心穩定,意識引導動作,呼吸自然。久練之後,全身血液暢通,身心舒暢,精神煥發,所以特別適合老年人、體弱和患有慢性疾病者鍛煉。 3.氣功。氣功是我國醫學寶庫的珍貴遺產,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種醫療保健體育。 氣功是通過練習者發揮主觀能動作用,對身體進行自我鍛煉的一種良好方法,是一種有效的「生理學預防疾病」的措施。任何一種氣功的鍛煉方法,都是從調身(調整身體形態)、調息(呼吸)、調心(神經狀態)入手。長期堅持氣功的練習,可以促進大腦皮質抑制的保護作用和低代謝生理狀態的保護作用,提高調整身體的異常反應,改善生理機能的自我控制能力,增加對腹腔的「按摩」作用。 (三) 利用自然因素鍛煉身體的方法 人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界是千變萬化的。人們為了生活和生存,對自然界的適應能力也是很強的。同時,自然界也包括著許多對人體健康十分有益的因素。也就是說,人體不僅要適應外界環境的變化,而且還應該利用各種自然條件進行鍛煉,以進一步提高對外界的適應能力,增進健康和增強體質。 1. 日光、空氣、水對鍛煉身體的作用 日光、空氣、水等自然條件,對身體健康具有重要意義。如日光,對機體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其中紫外線具有殺菌、抗佝僂病等作用,又能提高皮膚抵抗力和關節的活動性。紅外線能起溫熱作用,提高新陳代謝、改善組織營養等。又如氣溫、濕度、氣流對皮膚的刺激,特別是低溫的刺激,通過神經的發射作用,改善體溫調節系統,促進血液循環。特別是空氣中的陰離子,對人體神經系統、血液循環、呼吸及內分泌活動等,都能產生良好的刺激作用。因為機體對外界環境具有巨大的適應性,變化了的環境條件作用於機體,大腦皮層立刻進行調節,使機體適應變化了的外界環境,保持機體與環境在新的條件下的平衡。新的刺激,又形成新的反射,從而進一步提高機體的適應能力。 日光、空氣、水在我們生活中接觸機會很多,由於城市中陽離子含量高,陰離子含量少,加之「三廢」的污染,不利於人體健康,因此應該多組織一些野外活動。 水浴,主要是利用水的溫度、機械力和化學作用來鍛煉身體。水浴可以分為冷水浴、溫水浴和熱水浴。溫水浴能起降低神經的興奮性、減弱肌肉張力、擴張皮層血管等作用,能加速消除疲勞。尤其是熱水浴效果會更加明顯。冷水浴對健康更為有益,特別是對增強心臟血管系統和呼吸系統效果顯著,還有促進消化系統的功能和改善體溫調節的機能。另外冷水浴不僅能提高新陳代謝機能、潔健皮膚、增強體質,而且,能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和鍛煉意志,為適應低溫嚴寒的自然環境創造了十分有利的條件。 2. 冷水浴鍛煉方法 冷水浴鍛煉應從夏天開始,每周至少練習兩次以上,時間以早晨為好,堅持經常鍛煉如下: (1)冷水洗臉與洗足。初練冷水浴,可以從冷水洗臉與洗腳開始,特別是洗腳,應泡在水中一至數分鍾,用以提高對冷刺激的適應能力。每天最好晨起用冷水洗臉,睡前用冷水洗腳,洗後擦乾。 (2)冷水擦身。冷水擦身伴隨按摩動作,對初練者更為適宜。在擦身過程中,要不斷地把毛巾在冷水中浸泡擰干再擦,擦身可作為淋浴、浸浴、冬泳的過渡。也可單練擦浴,每天最好睡前進行。 (3)淋浴與沖洗。淋浴沖的水溫,開始不要過低,在鍛煉過程中可逐步降低,最後用冷水沖洗。沖洗前先用冷水拍打胸部,再淋上肢,然後從頭向全身沖淋,時間不要超過一分鍾。經過一段時間鍛煉後,再逐步延長時間,每天早晚均可進行。從夏秋開始,浴後用干毛巾擦遍全身。 (4)浸浴。浸浴在室內外均可進行。浸浴前先用冷水拍胸,浸水後用毛巾不斷摩擦全身,特別是胸腹部要用力擦。浸泡時間根據個人情況而定,以不出現寒顫為度。浴後用干毛巾擦腰、肩、膝關節部位,擦到發熱為止。 (5)冬泳。冬泳在天然水域進行。是日光、空氣、水的綜合利用,也是冷水浴鍛煉的最好形式。下水後不能停止活動,可以進行一定強度的游泳活動,然後再在水中擦摩全身。冬泳的時間應根據個人鍛煉的基礎而定,以不出現寒顫為標准。由於冬泳能量消耗大,每天進行時間不宜過長,並適當控制運動量。出水後應迅速擦乾擦熱全身,並立即穿衣。 3.冷水浴注意事項 (1)浴前要充分做好准備活動,使身體發熱;浴後要適當做整理活動,以使盡快恢復溫暖感覺。 (2)各種形式的冷水浴,都應從溫暖季節開始,一經開始就要堅持,以免減弱效果。淋浴、浸浴、冬泳如因故中斷,重新開始時,最好經過一個時期的擦浴後再繼續進行。 (3)飯前飯後1小時內,不宜進行冷水浴,否則,將會影響消化。 (4)劇烈運動和勞動後,體溫較高,不宜立刻進行冷水浴,要適當休息後再進行。 (5)冷水浴雖然對某些慢性病有治療作用,但必須徵求醫生意見。如有發燒、急性或亞急性疾病,嚴重的心臟病,嚴重的肺結核等病症,都不宜進行冷水浴。 (四) 跑步健身法 1.跑步對正在成長的青少年學生來講,是發展速度、耐力、靈敏、協調等身體素質,促進運動器官和內臟機能的發展,增強體質的有效手段。對中老年人來說,跑步也是增強各器官系統的機能、延年益壽、強身祛病的最好方法。 跑步可以鍛煉心臟,保護心臟,預防冠心病。據觀察,長期練習跑步的人,心肌的代謝比較正常,能保證有足夠的血液供給心肌,不易發生缺血性心臟病。 跑步可以活血去淤,改善循環,防止下肢靜脈淤血和盆腔腹腔淤血,從而預防痔瘡和血栓性靜脈炎。 跑步還能促進代謝,控制體重,預防肥胖症。 2.跑步的方法 開始練習跑步的體弱者,可先進行短距離慢跑。從50米開始,逐漸增至100米、200米以至更多。速度一般為30~40秒鍾跑100米。體力稍好的可進行長跑,距離從1000米開始,適應後再逐步增加距離,一般可增至3000~~~5000米,速度為6~~8分鍾跑完1000米。 跑步最好早晨進行。運動量要根據跑時每分鍾最高脈搏數來掌握。
⑥ 體育鍛煉的動機培養包括哪四個方面
體育鍛煉的動機培養包括。理論的認識。動作的陪。堅持的鍛煉。毅力的提升。
⑦ 在現代社會,引起人們參加體育活動的主要動因包括哪些方面
人們的一切活動都是由一定動機引起的。在體育活動中的表現和效果取決於人們參加體育學習和身體鍛煉的能力系統和動力系統。其中動力系統對能力系統具有推動和調節的作用,直接影響著能力系統的活動效率。這里所說的動力系統,包括t體育動機、興趣和態度,以及怎樣激發人們的體育動機,培養人們的體育興趣和轉變人們的體育態度。
目錄
• 定義
• 種類
• 結構
• 最佳動機水平
• 培養與激發
• 相關詞條
• 參考資料
[顯示部分][顯示全部]
定義編輯本段回目錄
體育動機動機一詞來源於拉丁語mover,其包含有「動」(to move)的意思。它是指激勵人們去行動的內在原因,而且這 種動力具有方向性和持久性。所謂體育動機,是指推動、停止或終端人們參加體育學習和身體鍛煉的內部動因。
它對體育學習和身體鍛煉行為起著定向、始動、調節、強化和維持的功能,對體育活動效果有著重要的影響。體育動機是在個體的身體活動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並收到外部刺激或誘因的影響。個體內部微弱的體育動機從外部難以觀察出來,但當它在某一方向上的強度達到一定程度時,就會激發個體在生理、心理和行為上發生變化。人們在體育學習和身體鍛煉行為上表現出來的努力和堅持性,就是他們體育動機的外在表現。
種類編輯本段回目錄體育動機的種類可以從不同的維度加以劃分。
1.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根據人們參加體育學習和身體鍛煉的心理動因來自於自身的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還是來自於對外界條件(如對獎品、獎狀或金錢)的渴望或屈服於外界的壓力、避免懲罰,可以將體育動機分為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前者是指人們來自於自身好動、好奇或好勝的心理,渴望從體育活動中獲得身體上的快感和心理上的樂趣、刺激或個性的發展等的動機,後者是指來自人們自身之外的體育動機。
體育動機
2.直接動機和間接動機:根據人們參加體育學習和身體鍛煉的心理動因指向於體育活動本身,還是指向於體育活動的結果,可以將體育動機分為直接動機和間接動機。前者是指人們指向於體育學習和身體鍛煉的內容、方法或組織形式等當前或直接特徵的體育動機,如對某一體育活動的內容或方法直接感興趣。後者是指人們指向於體育活動可能給生理、心理和社會帶來的間接就誒過的體育動機,如希望得到贊揚,為了得到榮譽等。
3.社會性動機和個體性動機:根據人們參加體育學習和身體鍛煉的心理動因是以社會需要,還是以個體需要為基礎,可將體育動機分為社會性動機和個體性動機。前者是指以社會需要為基礎的,與社會、學校、家庭等需要相一致的體育動機;後者是指以個體的需要為基礎的,與滿足個人的精神和物質等需要相一致的動機,如為提高個體身體素質、運動能力、意志品質或滿足個人名譽、地位的需要而引起的動機。
結構編輯本段回目錄
體育動機
人們參加體育學習和身體鍛煉往往不是由單一的動機驅動的,而是由幾種相互關聯、彼此影響的動機組合驅使的。其中有主導動機,也有起次要作用的輔助性動機。各動機之間相互作用。因為人們的體育動機受社會、學校、家庭等環境因素的影響,還受年齡、性別、個性、體質等個體因素的制約,因此在人們的動機結構中,各人的主導性動機和輔助性動機是不盡相同的。
良好的體育動機結構是一個多層次、多因素的動機系統,它能夠對人們長期不斷地堅持參加體育學習和身體鍛煉起到積極有效的推動作用。良好的體育動機結構具有以下特點:
第一,社會性動機與個體性動機相結合,以社會性動機為主導。也即是,個體能將社會、學校和家庭的體育要求轉變為個體的體育需要,表現出較強的參加體育活動的社會責任心。同時,又能從自己的個體需要出發參加體育活動。
第二,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相結合,以內部動機為主導。即個體能不斷地產生參加體育學習和身體鍛煉的主動意向,保持對體育活動產生濃厚、持久的興趣。同時,也能從體育學習和身體鍛煉中受到獎勵和表揚,從而獲得動力。
第三,間接性動機和直接性動機相結合,以間接性動機為主導。即個體能將體育鍛煉的長期效應作為參加體育活動的目標,克服眼前困難,持之以恆滴從事身體鍛煉。同時,也能在體育學習和身體鍛煉的活動中充分體驗到樂趣和快感,從而獲得動力。
最佳動機水平編輯本段回目錄1.體育動機與體育行為之間的關系
體育動機對體育行為效果(即體育成績)之間的關系不是線性關系。當動機水平由低到高變化時,運動表現和體育行為的效果也隨著由低向高變化。當動機水平達到一定高度時,運動表現和體育行為的效果達到最高水平。這時的動機水平被認為是最佳動機水平。當動機水平再提高時,體育行為效果之間的關系可以用倒「U」型曲線來表示。
2.體育動機對體育活動的影響
體育動機體育動機對體育活動的影響既有方向性方面的,又有強度方面的;它既反映在心理(尤其是認知)上,也反映在生理和行為上。動機對體育活動的影響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劃分:
(1)從體育動機性質維度看,它的一端是積極性動機,另一端是消極性動機。
(2)從體育動機強度對人們體育學習和體育行為的影響程度看,它的一端是影響非常強烈,另一端是影響非常微弱。一般來說,積極和適宜強度的動機對人們的體育學習、體育行為表現有最佳的影響,這時的動機狀態可稱為最佳的體育動機狀態。
當人們處於最佳動機狀態時,能將體育鍛煉行為的責任內在化,主動參加身體鍛煉活動的意向強烈地驅使著他們從事體育活動,並促使他們選擇具有一定挑戰性的體育鍛煉任務,極大地動員自己和身心能量去實現體育鍛煉的目標,在困難和挫折面前更加努力,堅持性更強。
消極性的體育動機對體育學習和體育行為表現有不良的影響。其中在非常消極與非常強烈動機維度上的某一點,其消極效應最大。不同性質和強度的體育動機的積極或消極效應受多種因素,如體育活動內容、負荷量、性別、個體、社會支持等的影響,其效應的高峰出現在何處必須經過大量研究才能確定。
培養與激發編輯本段回目錄一、恰當運動外部獎勵
二、激發體育成就動機
成就動機理論:成就動機最早是由麥克爾蘭德和阿特金森(Meclelland&Atkinson)在1935年提出的,後來由阿特金森加以發展完善。他們的理論稱為需要—成就理論,可以用下公式表示:
nAch=(Ms-Maf)(Ps×Is)+Mext
根據meclelland-atkinson的理論,成就需要(nAch)主要是由追求成功的動機(Ms)和逃避失敗的動機(Maf)決定的。
三、提高體育學習和身體鍛煉的自我效能感應
體育動機
自我效能(banar,1977年提出)是個體對自己能夠完成某一行為的實際能力的推測。也可以說,是個體對自己行為能力的主觀評價。在體育學習和身體鍛煉過程中,能否主動、自信地學習、嘗試和完成動作,敢於接受挑戰、戰勝困難,自我效能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1.自我效能感的功能
第一,決定個體活動的選擇,以及對該活動的堅持性。
第二,影響個體在困難面前的態度。
第三,影響活動時的情緒。
習得性無助感是與自我想能幹相反的心理表現。它是在個體多次經歷了無法挽回的失敗和挫折後,再次面對同一任務時產生的無能為力的心理狀態。它對個體未來行為的動機、認知和情緒會產生不良影響,甚至會導致退卻行為。但習得性無助感和自我效能感都不是穩定的個性特徵,它們具有隨情況而變化的情緒特點,它們都是可以改變的。
2.影響體育活動自我效能感的主要因素
A.直接經驗:體育活動中成功或失敗的親身經歷,是人們在體育學習和身體鍛煉中所獲得的直接經驗,對他們的自我效能感影響最大。
B.間接經驗:通過觀察其他認得體育活動行為,特別是觀察或想像與自己能力相近的人成功地完成動作技能的行為所獲得的間接經驗,對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和改變也有很大的影響。
C.言語勸說:包括說服性的建議、勸告、解釋以及自我規勸。
D.情緒和生理狀態:直接來自情緒和生理狀態的信息也影響著人們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不良的情緒和生理狀態,如高度的生理喚醒、疲勞、緊張、焦慮和煩惱等,會使人們低估自己的體育能力,產生無法勝任的認知,從而是自我效能感下降。
四、體育活動的目標定向和目標設置
1.體育活動的目標定向:是指個體參與某一活動時所依據的成就目標取向。它不是具體要達到的行為數量標准,而是人的內心中追求的成就取向。
2.體育活動的目標設置:是指根據個人的體育能力和技能水平,確定在一定的時間期限內所要達到的體育學習和身體鍛煉的具體目標,以及達到目標所採用的步驟、策略和時間安排。在恰當的目標定向前提下的目標設置是激勵人們積極參加體育活動的一種策略。
⑧ 體育發展的根本動力是什麼
文化是體育事業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動力。
體育文化是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發版揮著不可替權代的作用。文化是體育的核心,是體育的根和魂,是體育事業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動力。
體育的實質就是文化,百年奧運能夠傳承下來,延續到今天,靠的就是文化脈絡。體育是一種文化,也是一種文明,更是一種精神,先進文化是事物發展過程中積累下來的先進文明的產物,反過來又起到了推動事物發展的作用。
(8)體育活動動力系統擴展閱讀
體育運動的發展:
體育運動自古代奧運會時期發展至今,其組織性和相關規則不斷得到加強。工業化使得在發達及發展中國家的居民有了更多的閑暇時間,這讓他們可以參加並觀看觀賞性體育運動,體育運動曾參與人數增加,傳播更為普遍。
隨著大眾媒體和全球聯系的加強,這一趨勢更加明顯。體育運動專業化成為主流,體育運動更加流行,體育迷們通過廣播、電視、互聯網追逐職業運動員,同時他們也自己參與業余的體育運動,從中得到鍛煉和娛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