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運用觀察法全面分析評價幼兒園體育活動,應考慮哪些因素
一、幼兒園體育教學活動評價的定義 1.評價:對某一事物的價值給予一般的衡量。也就是人們對有價值的事物所作判斷的過程。 2.教學評價:是根據一定的教學目標和標准,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進行系統監測和價值判斷,以求改進的過程。 3.幼兒體育教學活動評價:是把幼兒園體育教學系統作為客觀存在的認識對象,在教學分析的基礎上,依據一定的標准對其進行相應的價值判斷。它主要包括對體育教師的評價和對幼兒體育學習的評價兩個方面。 二、幼兒園體育教學活動評價的意義 評價不僅用於確定教學效果和幼兒的水平,而且在於激發幼兒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引導教學方向,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和使幼兒得到個性的全面發展。在幼兒園體育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致力於讓幼兒獲得直接的成功經驗,習得替代性經驗,並對幼兒進行適當的評價和反饋,讓幼兒體驗運動的快樂,從而提升幼兒的自我效能感。[1] 幼兒園體育教學活動評價的意義就在於它是教育評價的重要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體育教學質量的重要方法,是教學管理的基本手段,是教學理論建設的重要課題。具體可以分為以下幾點: 1.以幼兒身心發展的目標為根本評價觀,舍棄了以往過於強調教師主體性和權威性的教學模式,改變了隨意游戲化或過於使幼兒處於被動單一學習技能的狀態,使身體鍛煉和心裡鍛煉兩者相互結合,讓課程更好的為幼兒發展服務。 2.評價作為教學活動的一部分,能及時發現問題並解決,從而更好的推進幼兒園體育教學活動的不斷發展與完善。 3.幼兒成為體育活動的主體,使評價促進幼兒主體意識的形成,加強發散思維能力的培養,使其養成自主探索、自主鍛煉的良好習慣。 4.評價的多元性,作為幼兒發展目標的各項內容結構不同,價值觀不同,角度不同,對教學過程或幼兒行為也會產生不同結論,對幼兒的創造意識、創新內容都應在評價體系中充分肯定,才能提高幼兒創造的積極性和創新的能力。 三、幼兒園體育教學活動評價的原則 幼兒園體育教學評價原則是依據幼兒園體育教育目的、規律以及體育教學評價特性而對幼兒體育教學評價提出的具有指導作用的基本要求。人們常常從不問角度提出不同的體育教學評價原則,為了更加合理和准確地進行幼兒園體育教學評價,我認為必須遵循以下幾項基本原則: 1.幼兒體育教學評價的導向性原則 評價具有指揮定向的作用。導向性原則要求評價必須堅持正確的方向,在教學評價中,對幼兒園的教師和幼兒提出一套評價指標,實際上是給他們提出了具體的奮斗目標和要求,這些指標在教學活動中給教師和幼兒指揮定向。例如:「對足球運動產生濃厚的興趣,並掌握基本的技術技能。」是幼兒足球教學的評價導向。 2.幼兒體育教學評價的科學性原則 在幼兒園體育教學活動評價過程中,應科學設計和安排評價標准,努力提高教學評價的科學化水平,防止教學評價中的盲目性、隨意性和經驗主義傾向。貫徹科學性原則,首先要整體提高評價理論與技術的科學性,加強幼兒園體育教學評價實施者對評價理論與技術的掌握的程度,促進體育教學評價科學性。例如:體能訓練的周期性、技能訓練的遞進性等。 3.幼兒體育教學評價的全面性原則 全面性原則是指幼兒園體育教學活動評價時要對評價對象各個方面作全面的考察和描述,不應特別突出某一方面。幼兒園體育教學活動評價所囊括的內容很多,不僅包括體育教學理論、技術技能、身體素質和智力發展,而且還要廣泛延伸至品德、個性、態度等非智力因素的發展。以及教師的教學行為、授課質量等諸多方面。因此幼兒園體育教學評價不能以某一方面來評價整體,應以全面的觀點來綜合的進行評價。 4.幼兒體育教學評價的可行性原則 可行性原則是指在幼兒園體育教學活動評價的設計與組織上是從實際出發的,各項指標是現實條件能基本達到的。根據可行性原則,評價方案設計要通俗易懂簡便易行。同時,評價項目的多少及等級要合理不能過於復雜。評價指標體系要從教學特點出發,是師生經過努力能夠達到的,這樣使教學評價迫切可行,促使幼兒園體育教學活動質量的提高。例如:跳躍課程預設的目標過高,大部分幼兒都無法達到,迫使教師臨時改變教學設計,影響整個教學效果等情況。 5.幼兒體育教學評價的激勵性原則 激勵性原則是指幼兒園體育教學活動評價促使評價對象形成良好習慣,提高繼續鍛煉和參與體育運動的動機或期望,以達到終身體育的終極目標。貫徹激勵性原則,首先要做到教學評價過程及結果客觀、公正准確。否則就會對評價對象起到相反作用,其次要堅持從評價對象的實際出發,充分考慮客觀條件為評價對象提供活動的可能性空間,使評價對象樂於接受評價的結果,評價對象接受評價的程度越高,激力作用就越大。例如:幼兒拍籃球比賽失利後,教師應避免消極的批評,而是要結合幼兒自身的進步給與肯定,並幫助其樹立信心,設置新的目標。 四、幼兒園體育教學活動評價的方法 「有效性」是體育教學活動評價的關鍵。做任何事情,只要知道了「為什麼要做」「做些什麼」以及「怎樣去做」,才談得上做的有效,幼兒園教學的實施同樣如此,作為課程和教學活動的實施者,幼兒園教師只有知道了「為什麼要教」「教些什麼」以及「怎麼去教」,才談得上教的有效。[2] 抓住關鍵點,依據幼兒園體育教學活動評價的原則,並結合自身教學實踐經驗的積累,我認為幼兒園體育教學活動評價的方法應當從以下幾點入手: 1.教學設計 優秀的教學設計是一次優秀體育教學活動的基礎。首先要觀看教學活動教案的完整程度,分析教學內容的選擇是否符合幼兒園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幼兒身心發展的需求,各個環節的設計是否有步驟並遵循體育鍛煉原則,有無重難點及教學方法,場地和器材的利用率高不高等。總的來說評價教學設計還是那幾點:是否科學、全面、可行。 2.教學目標 帶著「教學目標是否清晰?」「教學目標是否達成?」兩個疑問去進行評價。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他的正確制定和達成,是衡量課程好壞的主要尺度。認知目標、技能目標和情感目標的預設是否合理、清晰、明了;目標的可操作性以及針對每個教學環節的設計是否有層次性;目標的達成是否符合幼兒園課程標准和幼兒身心發展需要;有沒有遵循健康、全面、和諧、發展四大要素。 3.教師行為 教師是整個教學活動的引導者,教師行為直接體現了教師的綜合教學能力,在評價時主要從語言能力、專業能力、組織能力、觀察能力和延伸能力入手:在講解、交流過程中,語言是否簡明清晰,語速是否過快,由於教學對象是3-6歲的幼兒,語言的易懂性和趣味性也同樣顯得格外重要;對於教學動作技能的熟練度,特別是示範動作能否准確、到位,對於幼兒後期技術動作定型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能否有效抓住幼兒的注意力,每個環節的收放是否合理,主次是否分明,時間把握是否准確,各個環節的銜接是否流暢;能否及時發現幼兒身心等方面的變化,能否做到全面觀察和細微觀察相結合,既要把握整體進度也要做到個別輔導;教師能否調動幼兒的發散思維,引入更多的課外知識和材料,突顯「一物多玩」、 「終身鍛煉」等思維、品德、習慣相結合的廣泛延伸性。 4.幼兒狀態 幼兒園體育教學活動是以「身心健康」為主要指導思想的,要的就是讓孩子們在快樂中運動,在運動中快樂。幼兒是整個教學活動的主體,從他們在課中和課後的各方面狀態可以客觀評價出課程的有效性,主要從情感狀態和生理狀態兩方面分析:整個課程中幼兒是否保持著一個較高的興趣度,運動中是否愉悅,心理是否得到了鍛煉;整個課程的
㈡ 幼兒園活動的三個要素是什麼
新《綱要》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首位,應開展豐富多彩的戶外游戲和體育活動,進一步培養幼兒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並提高其對環境的適應能力。然而在目前的幼兒戶外活動中,卻普遍存在以下三方面的問題: 1.戶外活動的目標較隨意,階段性目標不明確,與集體體育活動的目標相分割,操作性不強,造成幼兒活動的無目的性。 2.戶外活動的內容較單一,多以教師組織一些重復的游戲為主要內容,缺乏層次性、自主性和生活性。 3.戶外活動的材料較單一,以幼兒園購置的大型玩具及器械為主。品種不豐富,材料的創意玩法和一物多玩較缺乏,時間長了,對孩子缺乏吸引力。 運動性區域活動作為戶外活動的一個分支,是幼兒園體育活動的一種特殊形式,也是幼兒園體育活動組織形式的補充。它是教師根據主題目標,有計劃地創設與主題相關的區域,讓幼兒按照自己的意願和能力自主選擇、自主游戲、自我探索、自我完善的活動,也是一種師生互動的雙邊活動。鑒於戶外活動中存在的三大問題,我們在幼兒園運動性區域的實踐探索中,著重加強了對活動目標、內容、材料三大要素的研究。 一、區域目標——逐層分解運動目標,尊重和滿足幼兒個體的運動需要 運動性區域活動作為幼兒園體育活動的重要內容之一,它的目標性規劃應科學系統地納入幼兒園體育活動的整體目標規劃,應將學期、月、周計劃逐層有機地聯系起來。 1.科學分解學期、月關鍵目標 目前,幼兒園教師在制訂體育活動目標時,多以《綱要》中的健康領域總目標為參考,但因其是總綱領,是對學齡前四年幼兒體能發展目標的綜述,而教師具體在執行目標時,受其專業水平的影響,往往分解的目標不符合各年齡段幼兒的發展水平,出現目標的顛倒或混亂情況。如何將總目標科學分解到各年齡段,使運動目標體現銜接與遞進性,從而促進運動性區域目標的有效性?我們積極藉助幼兒園外部力量,邀請高等院校的學前教育體育專業教師來園蹲點調研,和園內教師一起討論、實踐,將總目標按走、跑、跳、投擲、鑽、爬、平衡七個方面進行了在園四個年齡段的關鍵目標分解,為教師制訂學期運動性區域活動目標提供了操作性較強的參考目標,實現了根據幼兒不同的年齡特點和發展需要進行具體化和適當分解,保證了幼兒園體育活動總目標的落實。 2.合理搭配周、月目標 在制定運動性區域活動的周或月目標時,往往出現區域目標與集體體育活動目標兩條平列的目標線,兩者間的聯系和互相促進較缺乏。為了充分發揮運動性區域活動的補充和鞏固作用,我們實行周目標的目標審議制度。 (1)目標預設。以主題為單位,在一個主題開始前,由骨幹組教師根據學期關鍵目標,結合當前主題內容,分解月、周中的大目標和小目標,大目標多落實在集體體育中,而小目標則落實在運動性區域中,更注重層次目標的挖掘,成長組教師領會目標和實踐目標。 (2)目標調適。當一個主題結束時,全體教師分年齡段對預設目標的完成情況作集體研討,交流各自的觀察記錄及反思材料,並將修改意見充實到目標中,使預設目標更趨成熟。 通過目標審議,運動性區域活動的目標性及實效性更強了。 二、區域內容——關注幼兒的興趣愛好和情感體驗,回歸幼兒的生活世界 體育原本與生活世界有必然的聯系,最具體育基本特徵的走、跑、跳、投擲、站、爬等運動形式,就其實質而論,是人類最基本的活動技能和最經常性的生活行為。運動性區域活動因其組織形式的靈活性,在選擇活動內容時更應考慮其生活性和趣味性。 1.傳承、創新民間游戲 民間文化,博大精深,在改編和創新民間游戲時,應遵循「古為今用、取其精華」的原則。我們在大量收集民間游戲的基礎上進行改編,如炒黃豆、丟手絹、跳皮盤、拐子斗、跳大繩等,在組織形式上也十分適合運動性區域活動。同時,豐富的民間勞作,也能較好地成為幼兒園中的運動內容。 2.挖掘日常生活資源 家庭是幼兒主要的生活場所,家庭的日常資源中也蘊藏著多種豐富的運動資源,如晾衣服、用晾衣桿取懸掛的衣物、穿爸爸媽媽的大鞋等等,充分依託家長資源,教師們有效挖掘其教育功底,設計成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趣味性區域活動,貼近生活內容改編,受到孩子們的熱烈追捧。 3.融合特色主題活動 在運動性區域活動內容的挖掘中,應適時拓展幼兒園中的日常主題活動。如在「2008奧運」主題中,幼兒園和家長一起挖掘許多有趣的運動性區域活動,組織別開生面的「奧運家庭進行時」,孩子們在活動中體驗到了奧運帶來的運動與快樂。 三、區域材料———合力製作,促進孩子的自主性發展 運動性區域活動中,材料的多樣化提供十分重要,幼兒園受辦園經費等多方面因素制約,不可能經常添置或更換大型玩具及運動器械。因而,自製區域材料成為一種較好的方法和途徑。但在製作時應注意兩個方面。 1.製作方法求合力 在收集材料時,應從多方面入手,各種廢舊材料、半成品材料經過加工後均能成為孩子們區域活動時的寶貝。教師在材料的製作中更多擔任設計師,家長、後勤工作人員、幼兒都是材料的製作者,並確定製作時間、場地等。 2.製作要求講「四性」 (1)適合性。即材料的製作與提供要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適合主題內容,適合不同層次發展的孩子。 (2)層次性。就是根據不同幼兒發展水平提供不同層次的材料,從而滿足不同發展水平需要和個體發展差異,使每個孩子都能滿足運動的慾望,並在原有的水平上有所提高,獲行成功體驗,增強幼兒自信心。 (3)暗示性。遵循開放、有序的原則,讓幼兒自主選擇材料,自己擺放、整理、歸類,在材料、場地上擺放標鑒、標記,以養成幼兒物歸原處的良好習慣,培養獨立性及責任感。 (4)擴展性。即材料的多功能性,提供的材料要一物多玩,有利於充分發揮幼兒的想像力,培養幼兒的自主性。 幼兒園運動性區域活動,其關鍵要素可能遠不止於上述三方面,但我們已從這三個基本要素的探索中獲得了與孩子共同運動、共同成長的無限樂趣,我們還會從更多的其他要素開展積極的研究,真正實現「關注幼兒的需要,促進孩子的健康」的辦園理念。
㈢ 在創設幼兒區域體育活動時需要考慮哪些因素
一、從大處著眼規劃,關注區域的合理性在開展區域性體育活動前,需要根據幼兒園的實際情況,對全園的活動場地進行全面規劃:什麼地方適宜設置哪些區域,需要多大的空間,周圍的環境設施怎樣利用等等。我們充分挖掘本園的環境資源特點,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將周圍環境和運動區域進行有效結合。 例如:旋轉樓梯拐角處比較低矮,可放置「紙箱迷宮鑽爬組合」;旁邊圓形的紫藤架懸掛呼啦圈練習鑽圈;孩子們還可以在臨近的小竹林山坡上自由爬上爬下,山坡邊擺放拱形門,「鑽爬區」就應運而生了。操場邊的水泥小路上有一排「城堡」,我們在「城堡」上貼上「灰太狼」或「敵人」等圖片,就可以練習投准;「城堡」盡頭還可練習投遠;投擲材料放置於「城堡」中,真是一舉數得的「投擲區」;游泳池邊的塑膠地規劃成「跳躍區」,孩子們既可以在塑膠地和臨近的「蹦床」上自由蹦跳,還可利用葡萄架上懸掛的高低不同的鈴鐺練習縱跳觸物;除了夏季,游泳池還可用來練習從高處往下跳;我們還充分利用沙池,邊沿固定廢舊輪胎,中間設置「梅花樁」,池外小路上放置平衡木等,規劃成「平衡區」。 二、從小處入手創設,關注動作的全面性幼兒身體的發展是全方位的,而任何一項體育運動都只能鍛煉某一種或幾種動作技能。因此,我們在梳理了3~6歲幼兒動作發展的基本經驗後,以全面發展幼兒的身體為立足點,按基本動作設置活動區域,包括走跑區、投擲區、鑽爬區、平衡區、跳躍區、攀登區等,以滿足幼兒不同運動項目的需要,盡量避免身體鍛煉的片面性和不平衡性。 但總體來說,區域的設置是相對穩定又不是一成不變的。 例如:我們根據幼兒動作發展的狀況增加了按材料劃分的球類區和車類區,各種各樣的球和車,激起了幼兒嘗試的慾望、運動的激情,給幼兒更大的選擇餘地。同時,隨著季節的變化,我們還要靈活調整,寒冷的冬季適當增加運動量較大的跑跳內容,炎熱的夏季增加玩水區等。這樣,區域性體育活動既有鍛煉量大的區域也有活動量小的區域,既有上肢的鍛煉又有下肢的活動,既有基本動作的鍛煉又有綜合素質的活動,從而組合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使幼兒獲得多種運動體驗,身體得到全面鍛煉。 三、外部標識性環境,關注活動的安全性區域性體育活動具有愉悅性、開放性的特點。這種活動更需要將安全原則貫穿始終。場地的安全、材料的安全、游戲的安全、幼兒的安全都是成功開展活動的先決條件。我們將這些安全因素融入到場景設置中,外部標識性環境讓幼兒了解各運動區域的場地、材料及活動的注意事項,為幼兒充分的運動做好周密的鋪墊。 例如:不同班級幼兒戴不同顏色胸牌,利於區域教師分辨指導;區域入口處的鞋印、插牌、掛鉤(胸牌)等的數目控制進區活動的人數;區域的地板上、器械上的箭號指引幼兒運動的方向。同時,每個區都有「標志牌」,圖文並茂地介紹該區的內容、玩法、注意事項等。如在攀登區,我們拍攝幼兒正確的攀登、翻越竹梯的姿勢,並將相應照片貼在該處;另外,大班的幼兒還設計禁止標志牌,標志中畫上爬竹梯的危險動作,並打上醒目的斜杠警示,這樣正誤對比的展示,簡潔易懂地提醒幼兒動作要領和安全要求。 四、內部支架性環境,關注幼兒的個體性雖然區域性體育活動充分體現幼兒的自主性,但並不等於「放羊式」的活動。正如「支架學習」理論所指出的,幼兒個體性發展需要教師的幫助。因此,在區域性體育活動中,教師投放材料的方式是關鍵,它內隱地構建支架,直接影響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和質量。 1.蜻蜒點水式。首先,教師要根據各區的活動特點,像「蜻蜓點水」一樣提供種類多樣、數量充足的材料,從而滿足幼兒自由選擇、自主運動的需要。 如「平衡區」提供半月搖、高蹺、平衡木、梅花樁等練習平衡技能的多種材料,同時,還配備盛了水的可樂瓶、大沙包等輔助材料,幼兒就發明出「挑水過橋」「頂沙包走樁」等游戲。豐富適量的材料不但保證每個幼兒都有活動材料,而且主材料和輔助材料還可創新多種組合,成為區域性體育活動的「激活源」。 2.推波助瀾式。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於以形象思維佔主導的幼兒而言,富有童趣的環境,活動材料的擬人化、形象化、色彩化,能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如「鑽爬區」中,我們用大紙箱裝扮成漂亮的「鑽桶」,顏色鮮艷的「鑽桶」吸引幼兒將其組合成「鑽桶迷宮」,玩得不亦樂乎。還有「動物腳掌」似的「護膝」、印有「小烏龜殼」的背飾等,孩子們都愛不釋手,提升了運動中的快樂指數,是區域性體育活動的「調味品」。 3.雪中送炭式。幼兒在運動能力和認知經驗上存在著個體差異。教師應將運動目標分解成不同層次,並配有不同層次的材料,雪中送炭似的促使每個幼兒在原有基礎上得到發展。 如投擲區我們投放高度不等、大小不一的投擲對象,投擲線距離不同,投擲物輕重不一,可滿足不同水平的幼兒根據自己能力來選擇。這樣,能力弱的幼兒有體驗成功的機會,能力強的有了挑戰自我的機會。層次性的材料成為提高幼兒動作能力的「催化劑」。 4.添磚加瓦式。區域性體育活動中的材料若投放後長期不變,就會使幼兒的興趣慢慢消退。我們要不斷添磚加瓦,創設富有挑戰性的內容,吸引幼兒思考、嘗試、體驗。 如在「攀登區」的大樹下架竹梯,一個橫著架、一個豎著架,還有一根攀登繩從樹上垂下來。幼兒選擇不同的方法上樹,取下樹上的「心願卡」。其間,幼兒需解決手腳協調地上、下樹,取卡時調整身體平衡等困難,極具挑戰性。這些就像是區域性體育活動的「刺激素」,激勵幼兒積極思考、勇敢挑戰。在這過程中,幼兒既積累了運動經驗,又提高了體能素質。
㈣ 區域創設幼兒體育活動時需要考慮哪些因素
一、從大處著眼規劃,關注區域的合理性在開展區域性體育活動前,需要根據幼兒園的實際情況,對全園的活動場地進行全面規劃:什麼地方適宜設置哪些區域,需要多大的空間,周圍的環境設施怎樣利用等等。我們充分挖掘本園的環境資源特點,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將周圍環境和運動區域進行有效結合。 例如:旋轉樓梯拐角處比較低矮,可放置「紙箱迷宮鑽爬組合」;旁邊圓形的紫藤架懸掛呼啦圈練習鑽圈;孩子們還可以在臨近的小竹林山坡上自由爬上爬下,山坡邊擺放拱形門,「鑽爬區」就應運而生了。操場邊的水泥小路上有一排「城堡」,我們在「城堡」上貼上「灰太狼」或「敵人」等圖片,就可以練習投准;「城堡」盡頭還可練習投遠;投擲材料放置於「城堡」中,真是一舉數得的「投擲區」;游泳池邊的塑膠地規劃成「跳躍區」,孩子們既可以在塑膠地和臨近的「蹦床」上自由蹦跳,還可利用葡萄架上懸掛的高低不同的鈴鐺練習縱跳觸物;除了夏季,游泳池還可用來練習從高處往下跳;我們還充分利用沙池,邊沿固定廢舊輪胎,中間設置「梅花樁」,池外小路上放置平衡木等,規劃成「平衡區」。 二、從小處入手創設,關注動作的全面性幼兒身體的發展是全方位的,而任何一項體育運動都只能鍛煉某一種或幾種動作技能。因此,我們在梳理了3~6歲幼兒動作發展的基本經驗後,以全面發展幼兒的身體為立足點,按基本動作設置活動區域,包括走跑區、投擲區、鑽爬區、平衡區、跳躍區、攀登區等,以滿足幼兒不同運動項目的需要,盡量避免身體鍛煉的片面性和不平衡性。 但總體來說,區域的設置是相對穩定又不是一成不變的。 例如:我們根據幼兒動作發展的狀況增加了按材料劃分的球類區和車類區,各種各樣的球和車,激起了幼兒嘗試的慾望、運動的激情,給幼兒更大的選擇餘地。同時,隨著季節的變化,我們還要靈活調整,寒冷的冬季適當增加運動量較大的跑跳內容,炎熱的夏季增加玩水區等。這樣,區域性體育活動既有鍛煉量大的區域也有活動量小的區域,既有上肢的鍛煉又有下肢的活動,既有基本動作的鍛煉又有綜合素質的活動,從而組合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使幼兒獲得多種運動體驗,身體得到全面鍛煉。 三、外部標識性環境,關注活動的安全性區域性體育活動具有愉悅性、開放性的特點。這種活動更需要將安全原則貫穿始終。場地的安全、材料的安全、游戲的安全、幼兒的安全都是成功開展活動的先決條件。我們將這些安全因素融入到場景設置中,外部標識性環境讓幼兒了解各運動區域的場地、材料及活動的注意事項,為幼兒充分的運動做好周密的鋪墊。 例如:不同班級幼兒戴不同顏色胸牌,利於區域教師分辨指導;區域入口處的鞋印、插牌、掛鉤(胸牌)等的數目控制進區活動的人數;區域的地板上、器械上的箭號指引幼兒運動的方向。同時,每個區都有「標志牌」,圖文並茂地介紹該區的內容、玩法、注意事項等。如在攀登區,我們拍攝幼兒正確的攀登、翻越竹梯的姿勢,並將相應照片貼在該處;另外,大班的幼兒還設計禁止標志牌,標志中畫上爬竹梯的危險動作,並打上醒目的斜杠警示,這樣正誤對比的展示,簡潔易懂地提醒幼兒動作要領和安全要求。 四、內部支架性環境,關注幼兒的個體性雖然區域性體育活動充分體現幼兒的自主性,但並不等於「放羊式」的活動。正如「支架學習」理論所指出的,幼兒個體性發展需要教師的幫助。因此,在區域性體育活動中,教師投放材料的方式是關鍵,它內隱地構建支架,直接影響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和質量。 1.蜻蜒點水式。首先,教師要根據各區的活動特點,像「蜻蜓點水」一樣提供種類多樣、數量充足的材料,從而滿足幼兒自由選擇、自主運動的需要。 如「平衡區」提供半月搖、高蹺、平衡木、梅花樁等練習平衡技能的多種材料,同時,還配備盛了水的可樂瓶、大沙包等輔助材料,幼兒就發明出「挑水過橋」「頂沙包走樁」等游戲。豐富適量的材料不但保證每個幼兒都有活動材料,而且主材料和輔助材料還可創新多種組合,成為區域性體育活動的「激活源」。 2.推波助瀾式。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於以形象思維佔主導的幼兒而言,富有童趣的環境,活動材料的擬人化、形象化、色彩化,能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如「鑽爬區」中,我們用大紙箱裝扮成漂亮的「鑽桶」,顏色鮮艷的「鑽桶」吸引幼兒將其組合成「鑽桶迷宮」,玩得不亦樂乎。還有「動物腳掌」似的「護膝」、印有「小烏龜殼」的背飾等,孩子們都愛不釋手,提升了運動中的快樂指數,是區域性體育活動的「調味品」。 3.雪中送炭式。幼兒在運動能力和認知經驗上存在著個體差異。教師應將運動目標分解成不同層次,並配有不同層次的材料,雪中送炭似的促使每個幼兒在原有基礎上得到發展。 如投擲區我們投放高度不等、大小不一的投擲對象,投擲線距離不同,投擲物輕重不一,可滿足不同水平的幼兒根據自己能力來選擇。這樣,能力弱的幼兒有體驗成功的機會,能力強的有了挑戰自我的機會。層次性的材料成為提高幼兒動作能力的「催化劑」。 4.添磚加瓦式。區域性體育活動中的材料若投放後長期不變,就會使幼兒的興趣慢慢消退。我們要不斷添磚加瓦,創設富有挑戰性的內容,吸引幼兒思考、嘗試、體驗。 如在「攀登區」的大樹下架竹梯,一個橫著架、一個豎著架,還有一根攀登繩從樹上垂下來。幼兒選擇不同的方法上樹,取下樹上的「心願卡」。其間,幼兒需解決手腳協調地上、下樹,取卡時調整身體平衡等困難,極具挑戰性。這些就像是區域性體育活動的「刺激素」,激勵幼兒積極思考、勇敢挑戰。在這過程中,幼兒既積累了運動經驗,又提高了體能素質。
㈤ 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中環節設計有哪些關鍵因素
教學環節展現的是一節教學活動的基本框架結構,是教師對教學活動如何有序開展的思考,其中蘊含了教師基本的教學觀和兒童觀,體現了教師對教學活動設計的基本認識。 (一)什麼是教學活動環節 教學活動環節,即教師在教學活動過程中為達成教學活動目標而對教學活動內容呈現、教學方法運用所設定的步驟和順序,是對相互關聯的一系列教與學的活動的具體安排。它主要解決的是教師如何「教」、兒童如何「學」的問題,意味著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要想好先做什麼,後做什麼,再做什麼;何時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何時引發幼兒的原有經驗、何時為幼兒的學習提供有效指導和幫助等。所以,教學活動環節安排的合理性對整個教學活動過程起著調節和控制的作用,也主導著教學活動的整體面貌。 (二)教學活動環節的作用 教學活動一般是由導入部分、基本部分、結束部分組成,在這三個部分中又可以演變出喚醒、呈現、練習、鞏固、結束等各小環節。這些環節可以根據不同類型的教學活動及不同的教學活動目標靈活安排。其主要作用表現為: 為教師掌握教學活動過程提供一定的操作程序。 幫助教師合理組織教學活動內容呈現的順序。 為幼兒的學習提供逐步遞進的接受過程。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教學活動環節就像是一個支架,通過把復雜的學習任務進行分解,為幼兒對問題的進一步理解搭建平台,以便把幼兒的學習逐步引向深入。 (三)教學活動環節的安排 在幼兒園的教學活動中,常見的有兩種類型的教學活動模式,其環節安排的前後順序也會有所不同。
㈥ 設計與組織實施幼兒園體育游戲
具體來說,教師應設定明確且可調整的目標,應選擇適宜而富有趣味的游戲內容與形式,應善於利用故事、器材、情景布置激發幼兒參與體育游戲的興趣,應重視正式游戲前的熱身環節。在游戲開展過程中,教師還應注意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與游戲的復雜程度,運用恰當的語言講解游戲內容與規則,注意在游戲過程中培養幼兒的自主性與規則意識,注意根據對幼兒游戲能力與過程的觀察及時調整。此外,教師還應學會在適當的時候以適當的方式結束游戲,以維持幼兒體育游戲的興趣。 【關鍵詞】 體育游戲;幼兒體育;教學組織 體育游戲是幼兒園體育教育最基本的組織形式,它不僅能有效促進幼兒身體、智力的發展,而且對幼兒情感、社會性及自我概念的發展也具有重要價值,是促進幼兒身心健康和諧發展的重要途徑。目前很多幼兒園教師在組織體育游戲時存在諸多不足之處,如對活動目標的把握不夠清楚;未能很好地遵循幼兒的身心特點;缺乏對幼兒的觀察,不能根據幼兒的情況及時調整自己的教育行為;忽視體育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等, [1]為此很有必要加強有關幼兒園體育游戲設計與組織實施方面的研究。 一、應設定明確、可調整的目標 幼兒體育活動的目標對幼兒身心健康的發展與水平具有預先設定與規范的作用,也是衡量幼兒園體育成效的評價尺度。 [2]《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在健康領域部分對幼兒體育的總目標作了明確規定,這是幼兒園教師制定體育游戲的具體目標時必須予以參考的重要依據,但也不能簡單照搬,必須在分析本班幼兒具體情況、了解本班幼兒具體發展水平的基礎上,如幼兒是否剛入園,幼兒哪些動作已經掌握較好、哪些動作還需加強練習等,再設定具體的游戲目標。同時,在體育游戲實施過程中,還要根據幼兒身體機能的適應程度或對動作要領的掌握程度,以及幼兒自身創造性發揮的程度,及時調整預先設定的游戲目標,以使體育游戲更適合幼兒發展的需要與興趣。 二、應選擇適宜、富有趣味的內容與形式 體育游戲的選擇、組織不當容易產生運動負荷難以控制,容易產生傷害事故等負面影響,同時由於幼兒天性好奇、好動、好模仿,如果只是採取簡單、呆板的游戲形式,也是難以激發幼兒參與的興趣與熱情的。因此,在創編和組織體育游戲時,要遵循幼兒的年齡和身心發展特點,把握好運動量,保證場地和器材的適宜性,同時還要注重體育游戲情節的構思,使游戲情節不僅符合身體鍛煉的要求,而且符合幼兒的興趣和認知背景,能夠為幼兒留下想像和創造的空間,並具有教育意義。 對小班幼兒,就宜選擇內容簡單、有趣、身體動作技能要求低的游戲,如螞蟻運糧食小兔種蘿卜,讓幼兒模仿螞蟻爬、小兔跳的動作,可以很好地激發小班幼兒參與體育游戲的興趣與積極性。對中、大班幼兒,則可選擇內容較復雜且有多個情節、動作技能具有一定綜合性的游戲,使幼兒能隨游戲的故事內容、情節變化而創造性地開展游戲。如炸碉堡的游戲即能為幼兒的創造性發揮留下想像的餘地。在此游戲中,幼兒扮演解放軍爬過鐵絲網,跳過小溝,攀過圍牆,來到碉堡前。當教師扮演的敵軍出現時,幼兒趴著不動,敵軍走了,幼兒才能把炸彈投向碉堡,這就要求幼兒具有敏銳的觀察力與快速的反應力,並能與敵軍巧妙斡旋,引開敵軍的視線,找到投炸彈的機會。 三、應注重激發幼兒參與體育游戲的興趣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也是幼兒參與活動的原動力。教師組織的體育游戲活動只有引起幼兒的興趣,激起幼兒的好奇心與探究慾望,才能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來。在此教師可以採取以下策略:一是故事引導。生動有趣的故事情節容易引起幼兒的注意,使其置身於故事化的情境中,從而賦予游戲內容以生命,使教學目標這一外部要求被巧妙地內化為幼兒行為的願望和動機,最終達到激勵幼兒主動付出行動與努力的目的。 [3]二是器材吸引。在體育游戲中,器材往往是不可缺少的,器材的變化可以引起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索慾望。教師應充分利用現成的體育器材,並注意啟發幼兒對各種器材進行發散性想像和操作,突破常規用法,盡量與單一的器械產生多種動作的互動。 [4]同時,教師還可以鼓勵幼兒在活動中創造性地使用和擺放各種器械,創設富有個性的競賽活動。此外,教師平時要善於收集廢舊物品製作各種體育器材。 三是情景布置。幼兒具有冒險精神,喜歡追求刺激,勇於接受挑戰,因此,教師圍繞游戲主題布置的生動形象的故事情景往往能很好地吸引幼兒的注意,激發他們主動參與,融入游戲。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因地制宜,利用幼兒園的花園、曲折小徑、小山坡等作為游戲的天然場景,大膽設計能夠激發幼兒想像與興趣的故事情景。四、應重視活動前的熱身運動 眾所周知,熱身運動是一切體育運動之前必備的環節,然而教師們在設計和組織幼兒園體育游戲時,卻比較忽視這一環節。熱身運動可以活動肢體,滑潤關節,促進循環,舒暢肌肉,使身體更好地適應接下來的主要活動。幼兒身體機能不及大人完善,因此對他們來說,熱身運動環節更加重要。一般的熱身運動包括頭部、肩部、臂部、腰部、腿部、胯部、踝關節、腕關節的活動,有時根據需要還可以加入高抬腿、原地小跑步等動作。在具體的體育游戲中,幼兒哪個部位的關節使用頻率較高、較強,在游戲開始之前就應增加這一部位的熱身程度。如手推車的游戲對手腕的支撐力要求較大,因此必須對手腕關節做較多的熱身,以免造成傷害。此外,熱身運動最好能配以節奏明顯且輕快的音樂,並由教師創編一些與游戲情節和內容相關的簡單動作,將能更好地吸引幼兒的積極參與。五、進入主體游戲時應注意的事項 在主體游戲部分,教師除了依據目標,運用生動有趣的方式開展之外,還要注意以下方面:一是要用恰當的語言進行講解。在教新的包含若干情節與場景的游戲時,教師要重點講解游戲動作和規則。而對競賽性、躲閃性、器械類、球類等無主題游戲,教師對動作和規則的講解則應簡短、精煉、准確,有時可適當示範。同時,教師的講解還要充分考慮幼兒的年齡特徵與接受能力。如對小班幼兒,教師要用富有感情的語調在游戲進行中講解,以引導小班幼兒特別注意某一動作和規則;對中大班幼兒,教師應多組織主題游戲和模仿性游戲,教師講解的語言要生動、形象,以能激起幼兒的想像與情感,讓他們身臨其境,從而能更逼真、有效地做好各種動作,完成游戲的任務。 二是要注意培養幼兒的自主性和規則意識。幼兒活潑好動,易興奮,咱覺性、自製力及堅持性都比較差,教師要時刻注意採用多種方法幫助幼兒在游戲過程中控制自己的行為,養成良好的規則意識。對幼兒出現的違規行為,教師可用簡單的語言引導幼兒發現問題並改正,也可使用事先規定的一些懲罰(如暫時取消游戲資格、表演節目等)。對中、大班幼兒,教師還可以根據游戲中幼兒表現出來的典型問題,大膽放手,引導幼兒自己思考應該建立怎樣的規則,並在游戲中認真執行,互相監督,以有效增強幼兒的自主性和規則意識。 三是要注重對孩子的觀察。沒有對兒童的仔細觀察,就談不上正確、有效的教育方法。在體育游戲中,教師要通過認真觀察了解這項活動是否適合本班幼兒的發展水平;了解這項活動的器械、場景布置、規則等是否便於幼兒鍛煉,並根據觀察的結果及時調整活動的目標和方向、選擇適當的器械與場景,以使幼兒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來,得到有效的鍛煉。根據幼兒喜歡冒險,對有一定難度的活動較感興趣的心理特點,教師在觀察中還要注意發現和及時捕捉幼兒的興趣點,讓它
㈦ 幼兒園教育的實施要點
五大領域目標和指導要點:健康領域(一)目標:1.;身體健康,在集體生活中情緒安定、愉快;;2.;生活、衛生習慣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3.;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識,學習保護自己;4.;喜歡參加體育活動,動作協調、靈活。;(二)內容與要求;1.;建立良好的師生、同伴關系,讓幼兒在集體生活中感到溫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賴感。2.;與家長配合,根據幼兒的需要建立科學的生活常規。培養幼兒良好的飲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習慣和生活自理能力。;3.;教育幼兒愛清潔、講衛生,注意保持個人和生活場所的整潔和衛生。4.;密切結合幼兒的生活進行安全、營養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5.;開展豐富多彩的戶外游戲和體育活動,培養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和習慣,增強體質,提高對環境的適應能力。6.;用幼兒感興趣的方式發展基本動作,提高動作的協調性、靈活性。;7.;在體育活動中,培養幼兒堅強、勇敢、不怕困難的意志品質和主動、樂觀、合作的態度。(三)指導要點:1.;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在重視幼兒身體健康的同時,要高度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2.;既要高度重視和滿足幼兒受保護、受照顧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滿足他們不斷增長的獨立要求,避免過度保護和包辦代替,鼓勵並指導幼兒自理、自立的嘗試。;3.;健康領域的活動要充分尊重幼兒生長發育的規律,嚴禁以任何名義進行有損幼兒健康的比賽、表演或訓練等。;4.;培養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是幼兒園體育的重要目標,要根據幼兒的特點組織生動有趣、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吸引幼兒主動參與。語言領域(一)目標:1.;樂意與人交談,講話禮貌;;2.;注意傾聽對方講話,能理解日常用語;3.;能清楚地說出自己想說的事;;4.;喜歡聽故事、看圖書;;5.;能聽懂和會說普通話。(二)內容與要求:1.;創造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學習使用適當的、禮貌的語言交往。2.;養成幼兒注意傾聽的習慣,發展語言理解能力。;3.;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嘗試說明、描述簡單的事物或過程,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4.;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並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5.;培養幼兒對生活中常見的簡單標記和文字元號的興趣。6.;利用圖書、繪畫和其他多種方式,引發幼兒對書籍、閱讀和書寫的興趣,培養前閱讀和前書寫技能。7.;提供普通話的語言環境,幫助幼兒熟悉、聽懂並學說普通話。少數民族地區還應幫助幼兒學習本民族語言。;(三)指導要點:1.;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2.;幼兒語言的發展與其情感、經驗、思維、社會交往能力等其它方面的發展密切相關,因此,發展幼兒語言的重要途徑是通過互相滲透的各領域的教育,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去擴展幼兒的經驗,提供促進語言發展的條件。;3.;幼兒的語言學習具有個別化的特點,教師與幼兒的個別交流、幼兒之間的自由交談等,對幼兒語言發展具有特殊意義。4.;對有語言障礙的兒童要給予特別關注,要與家長和有關方面密切配合,積極地幫助他們提高語言能力。科學領域(一)目標:1.;對周圍的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慾;2.;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3.;能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4.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5.;愛護動植物,關心周圍環境,親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資源,有初步的環保意識。(二)內容與要求:1.;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慾望。2.;為幼兒的探究活動創造寬松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支持、鼓勵他們大膽提出問題,發表不同意見,學會尊重別人的觀點和經驗。3.;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4.;通過引導幼兒積極參加小組討論、探索等方式,培養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學慣用多種方式表現、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5.;引導幼兒對周圍環境中的數、量、形、時間和空間等現象產生興趣,建構初步的數概念,並學慣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游戲中某些簡單的問題。6.;從生活或媒體中幼兒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引導幼兒感受科學技術對生活的影響,培養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和對科學家的崇敬。7.;在幼兒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幫助幼兒了解自然、環境與人類生活的關系。從身邊的小事入手,培養初步的環保意識和行為。;(三)指導要點;1.;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慾望。2.;要盡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3.;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社會領域(一)目標:;1.;能主動地參與各項活動,有自信心;2.;樂意與人交往,學習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3.;理解並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會行為規則;;4.;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難,有初步的責任感;;5.;愛父母長輩、老師和同伴,愛集體、愛家鄉、愛祖國。(二)內容與要求:1.;引導幼兒參加各種集體活動,體驗與教師、同伴等共同生活的樂趣,幫助他們正確認識自己和他人,養成對他人、社會親近、合作的態度,學習初步的人際交往技能。;2.;為每個幼兒提供表現自己長處和獲得成功的機會,增強其自尊心和自信心。;3.;提供自由活動的機會,支持幼兒自主地選擇、計劃活動,鼓勵他們通過多方面的努力解決問題,不輕易放棄克服困難的嘗試。;4.;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動中,以多種方式引導幼兒認識、體驗並理解基本的社會行為規則,學習自律和尊重他人。;5.;教育幼兒愛護玩具和其他物品,愛護公物和公共環境。;6.;與家庭、社區合作,引導幼兒了解自己的親人以及與自己生活有關的各行各業人們的勞動,培養其對勞動者的熱愛和對勞動成果的尊重。7.;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引導幼兒實際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與優秀,感受家鄉的變化和發展,激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8.;適當向幼兒介紹我國各民族和世界其他國家、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類文化的多樣性和差異性,培養理解、尊重、平等的態度。(三)指導要點:1.;社會領域的教育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幼兒社會態度和社會情感的培養尤應滲透在多種活動和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之中,要創設一個能使幼兒感受到接納、關愛和支持的良好環境,避免單一呆板的言語說教。2.;幼兒與成人、同伴之間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戲等,是其社會學習的重要途徑。應為幼兒提供人際間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動的機會和條件,並加以指導。3.;社會學習是一個漫長的積累過程,需要幼兒園、家庭和社會密切合作,協調一致,共同促進幼兒良好社會性品質的形成。藝術領域(一)目標:1.;能初步感受並喜愛環境、生活和藝術中的美;;2.;喜歡參加藝術活動,並能大膽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