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體育活動 > 利用本土資源開展戶外體育活動論文

利用本土資源開展戶外體育活動論文

發布時間:2021-03-05 09:13:47

Ⅰ 如何利用農村自然資源豐富幼兒戶外體育活動

幼兒體育活動,首先要為幼兒提供大量的體育活動器材,除了應購置的一些教玩具外,我們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發動家長、幼兒收集廢品,並根據各班年齡特點把這些廢品自製成孩子們喜歡玩耍的體育活動器材。例如:小班 (1)用廢舊掛歷紙做成紙棒,紙球,可供幼兒玩《趕球》游戲,鍛煉他們跑的技能。 (2)用竹竿做成一個七十厘米高的山洞,可供幼兒玩《一火列車長又長》游戲,鍛煉他們的鑽爬能力。 (3)用塑料編織袋,根據大小做成一個圓,可供幼兒玩《爬爬樂》游戲,鍛煉他們手腳著地四肢協調能力。

Ⅱ 如何利用本土資源開展教育教學和活動

近年來,有關兒童發展的研究顯示,兒童的年齡愈小,他們愈容易從非正式的,主動而互動的過程中學習知識。這就涉及到了課程實施的「適宜的教學方法」。美國著名的幼教專家麗蓮凱茲在《與幼兒教師對話—邁向專業成長之路》中明確指出:「適宜的教學方法要提供幼兒足夠的機會與各種成人、兒童、材料互動,並直接與真實的物品和環境互動」。也就是說,適合兒童的教學方式應該大部分是非正式的、非結構性的,在這樣的活動方式中,兒童可以和真實的環境、材料及教師、同伴互動。新《綱要》在總則中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的特點,充分關注幼兒的經驗,引導幼兒在生活和活動中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國務院關於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堅持保教結合,寓教於樂,防止和糾正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 區域這一具有低結構性、非正式性恰好滿足條件並符合要求,在區域活動中孩子擁有了學習的自主權,自覺、自主、自由而快樂地學習著。
在《綱要》的指引下,我園在課程設置和實施上,力倡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及探究學習,強調兒童學習過程中主動的參與、互助的合作、積極的探索。從2007年我園著手市級課題《本土文化融入幼兒教育活動中的探索》研究,我們江安縣幼兒園地處農村縣城,有著得天獨厚的環境資源、鄉土資源,農村廣闊的田野蘊含著許多豐富的鄉土材料,有著廣闊的活動空間,有著純朴的人文風情,素有「長江之濱」、「橙竹之鄉」、「中國戲劇之搖籃」等美稱,幼兒可以最生動、最直觀、最形象的從中吸取不少的知識與營養,它有利於促進孩子對生活的理解,激發幼兒的興趣及探索精神,也更能培養幼兒從小愛家鄉的情感,因此我們應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土的文化資源對幼兒進行教育,讓幼兒親身去感受、去領略、體驗作為小縣城孩子的快樂,從小培養孩子繼承和發展人類優秀文化遺產的胸懷和能力。研究中我們發現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資源開展活動的價值除了傳承本土文化外,由於本土文化資源對幼兒來說都是熟悉而親切的直觀而具體的,與幼兒本身的生活緊密相連的,也是極易引起幼兒興趣的,在園內外的教育環境相互滲透的活動中,孩子們體驗到了快樂與激動,這將給孩子留下深刻的記憶,也從不同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全面發展。特別是創建一個個、充分滲透本土文化特色的區域,活動中幼兒主動探究創索,這對他們各方面的發展起重要作用。幾年來 ,老師們對如何將本土文化融入區域活動有了一些感悟:
(一)利用社會自然環境開展富有野趣的本土文化區域活動
依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應親近動植物,觀察、了解照顧他們,具有熱愛自然、珍惜自然資源,關心和保護環境的意識」和「接觸水、土、沙、石、木等自然物質,觀察和感受風、雪、雨、雷等自然現象,了解它們的顯著性及與人們生活的關系」的精神,幼兒園要不斷挖掘附近的自然環境資源,利用周邊自然環境的可鍛煉因素,進行愉悅的戶外區域活動。幾年來,我們帶孩子走遍了縣城的大街小巷、風景名勝、田間、山頭、各種特色水果基地、竹雕工藝廠等,例如:帶孩子們「徒步」到長江邊,寬闊的沙地成了孩子們天然的活動場地,江邊的鵝卵石、河沙、路邊的舊樹枝成了活動材料,孩子們在裡面盡情地壘城堡、做生日蛋糕、畫畫、奔跑樂此不疲;和孩子們一起來到「川南民俗文化活字典——夕佳山民居」,10056平方米、共有123間房、已有四百年歷史的、其儒家耕讀文化和民俗風情之完美的民居庄園,成了孩子們的活動區域,孩子們在裡面親身體驗、感知、探究,在老師的引導下從民居的園林布局、建築裝飾、民風民俗以及園林生態等方面去看、去聽、去想,去領略、感受民居中所蘊涵的傳統文化。這樣的天然活動區域在我們幼兒園周圍很多很多,這里就不一一列舉,在這些自然和歷史賦予我們的空間里,新奇又陌生的物品引起幼兒興趣,激發了探究的慾望,孩子們暢快、自由的活動,豐富了幼兒的活動內容,提高幼兒活動的積極性,拉近幼兒與大自然、歷史與現代的距離,滿足幼兒親近大自然的渴望,使幼兒天性得到充分的發揮、自主性逐步提升、運動熱情更加高漲,感受了我們的歷史文化,充實了幼兒的內心世界。
另外,《學前教育課程指南》提出:「培養幼兒對運動的興趣,在自主活動的基礎上積累運動經驗,體驗運動樂趣,開展各種富有野趣的活動。」我們充分發揮地方優勢,打破了以前把孩子「關」在幼兒園甚至「關」在教室里「教」的局面,在充分考慮安全的情況下,積極利用社會自然環境開展生動活潑的戶外區域活動。鄉間的羊腸小道、田埂、石板路,李子成熟季節爬到樹上去摘李子,夏橙成熟時摘夏橙,孩子們可以在與環境、材料的互動中自由地活動,在攀爬、鑽、跑、跳、投、平衡等運動中使綜合能力得到充分的發展,同時在具有自然鄉土氣息的材料和空間里,體會和享受原汁原味的「野味」。
(二)利用本土文化開展純真樸素的區域活動
獨特的本土文化使得幼兒園的孩子們擁有與眾不同的活動區域內容。杜威曾經說過:「只有社會與兒童找到平衡點時,幼兒對於活動才有真正意義上的興趣。」結合主題活動我們在園內創設了「走進戲劇—橙鄉小舞台」「民俗一條街」「農家小院」「奇石居」「美食一條街」「竹藝空間」等特色區域,大量投放了各類本土材料供幼兒欣賞與娛樂,極大地滿足了幼兒的探索興趣,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家鄉小吃」中,孩子們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製作了「黃粑」、「紅橋豬兒粑」、「竹筒飯」等等,在活動中津津有味地品嘗家鄉的美味小吃。在「國立劇專」中,幼兒從帶來了在家裡和爸媽一起收集的有關「國立劇專」的成立、為啥如何遷搬到我們江安,以及在此培養出的一些著名人物等等資料,再加上孩子們和老師一起到「國立劇專陳列館」親身看到、感受到一些知識經驗,和老師共同創建了此活動區,在活動角中盡情模仿著、創造著、表演著……這些傳統的本土文化游戲,蘊含著純真、樸素的韻味,讓孩子們百玩不厭。
(三)利用家長資源開展富有本土文化氣息的區域活動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家庭是幼兒園的重要合作夥伴,作為教師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家長們豐富的自然知識和各方面的技能,可以為幼兒園的區域活動增添與眾不同的課程。如每年春天我們幼兒園都組織「親子春遊活動」,家長同孩子一起走田埂、采野花、捉蝌蚪,捉蚱蜢、捉螃蟹,在活動中教會他們對自然的知識;秋天組織「親子登山活動」;還不時有計劃、有組織地邀請一些有編織特長的家長來幼兒園的編織區教孩子編織草鞭、花籃、昆蟲等等;邀請會竹雕工藝的家長到幼兒園「竹工藝區」現場雕刻,教給孩子們一些簡單的竹雕技術;邀請愛好收藏奇石的家長給孩子們講解相關的知識,讓孩子們感受家鄉的奇石文化。家長們在教孩子的過程中,體驗到了責任感,孩子也為自己的家長感到自豪,使家園形成合力。
(四)以本土文化主題探究活動為主線,有機滲透區域活動。
課題研究中我們以《幼兒園工作規程》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為指導,遵循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總體構思幼兒園的課程體系,在本土文化品牌中篩選出最典型、最有代表性,與幼兒日常生活知識經驗相接近的、能為幼兒所接受的本土文化教育內容,並根據幼兒的興趣與需要,進行歸類整理。通過考察、訪問、開展活動等形式,以主題探究活動為基本模式,構建五大富有地方特色的活動主題,形成了名為《娃娃游江安》系列園本課程。區域游戲是實現主題教育目標的重要途徑,因此,以本土文化主題教育為主線,有機滲透區域活動,作為對主題活動的補充和延伸。我們適時將區域活動納人幼兒園課程體系,在每個主題活動開展時,教師根據主題內容創設相應區域,投放一定材料,讓孩子在集體活動後有機會進行個性化學習,既鞏固已有學習經驗,又讓幼兒切身體驗課程的自主性,也為教師進行個別指導提供了很好的機會,最終促進每個孩子快樂、均衡地發展。
1.從材料上去滲透本土文化
活動區圍繞開展的主題探究活動,以及孩子的關注點和最近發展情況來投放材料。如:在特色主題《美麗的夕佳山》中我們創設了:







語言區

1、夕佳山民居畫冊、民間故事書、民間手工藝作品畫冊、民俗圖書、VCD、謎語書等。
2、白鷺的各種圖片資料。

美工區

1、投放麥桿、竹蔑、小樹枝等以及其他的建構材料供幼兒編織、搭建。
2、投放剪刀、彩色紙學剪窗花。
3、收集廢舊材料,製作燈籠、獅子等 。

建構區

提供各種紙箱、紙盒、積木,小竹棍、木棒等材料供幼兒建構造型。

表演區

1、 提供自製的服飾、綵帶、鼓,進行表演。
2、 提供各類戲曲音樂及面具、道具供幼兒欣賞、表演。

探索區

提供各種房子、民居的自製拼圖,幼兒可進行拼擺和排序。

2.從內容上體現本土文化
為結合主題活動的需要,我們充分利用本土材料、廢舊材料設計創設了「奇石館」、「好吃一條街」、「小竹海」、「美麗的夕佳山」、「國立劇專」等蘊涵江安本土文化內容的區域。在活動區中我們根據孩子已有的生活經驗,設置具有代表性的能喚起孩子生活經驗的情景,堅持感知體驗、熏陶感染、形象趣味、淺顯整合、具體操作等原則,以好玩、好看、好聽、好吃的內容為活動的切入口,在做做、玩玩、看看、講講、畫畫、吃吃的活動中,使幼兒在愉悅的情緒體驗中學會認知、激發幼兒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總之,我們充分利用本土文化教育資源,創建富有本土特色的區域活動,在活動中,讓幼兒實實在在地感受到家鄉文化的魅力,激發了幼兒熱愛家鄉、熱愛人民的愛國主義情感。課題的研究給我們幼兒園帶來了特色,帶來了活力,也帶來了新的希望。本土特色區域活動是一個新的研究課題,它能讓幼兒自主的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感受、情感、想法、意願,做一個學習的主人、生活的主人、社會的主人。對於這個領域的組織、開展與引導需要我們長時間地去研究和探索。

Ⅲ 如何利用本土資源,優化幼兒園體育教學活動

課堂是教學工作的主陣地,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渠道。過去傳統的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新的教育體制和要求,我們要更新教育教學觀念,轉變工作作風,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營造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

Ⅳ 如何利用鄉土資源開展幼兒游戲論文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教師要根據幼兒的興趣、愛好、需要和發展水平,將周圍的自然環境、社會環境、人文環境作為幼兒發展的重要資源。我園是一所農村中心幼兒園,根據周邊環境,發揮農村地域優勢,實現低成本、高質量的幼兒教育,是落實《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精神、推進農村幼教課程改革、優化幼教質量、提高農村幼兒教師教育教學水平的關鍵。因此我們根據區域活動的新理念、結合本園的環境,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鄉土資源,開展了豐富多彩而又具有本土特色的區域活動,讓每個幼兒在活動中獲得自主愉悅的發展,真正體現出陶行知先生所倡導的「活的鄉村教育要用活的環境」教育思想。一、區域活動中鄉土材料的收集在開展的區域活動中我們非常注重鄉土材料的收集,我們的材料主要是通過以下途徑進行收集的。途徑一:通過幼兒收集。幼兒收集的區域活動材料主要是通過採集、參觀等活動收集的,在幼兒收集的材料中主要是自然材料。如:我們在春天來臨的時候帶幼兒上竹山採集山上竹殼、竹葉。夏天帶幼兒到小溪撿石頭。秋天時在散步、認識秋天、秋遊中引導幼兒將落葉、樹枝、野稻草帶回來進行活動。同時引導幼兒收集果實、種子等還有稻穗、麥秸、玉米皮、各類豆子、花生殼、瓜子殼、開心果殼、蘆葦等豐富活動區的材料。途徑二:通過家長收集。通過家長收集的區域活動材料主要是在活動區開展中需要家長參與製作或提供的。如「好玩的稻草玩具」區域的開展中我們發動家長製作稻草玩具,家長通過自己的製作,製作了許多稻草玩具有草墊、草繩、草榔頭等。我們還發動家長收集了布條、竹製品、毛線、勞動工具等等一系列材料。途徑三:通過教師收集。通過教師收集區域活動材料主要是通過教師自身及教師潛在的引導作用實現的。如教師利用空餘時間採集、製作活動區材料。如在「果寶寶」區角中教師收集了松果等一些野果,在編織區中採集棕櫚葉等編織材料。同時也通過教師作用引導幼兒與家長共同收集與活動區相適應的材料。途徑四:通過社會收集。通過社會收集民間故事、民謠等素材,把廣泛流傳於本地的傳說故事、民謠、民間游戲等運用到活動區當中,同時我們利用民間手工藝師傅的工藝水平讓幼兒了解傳統的手工藝製作。二、區域活動中鄉土材料的利用(一)植物資源的利用我們在幼兒園里專門開辟了種植區,種一些簡單易長的蔬菜與農作物,讓幼兒了解蔬菜、農作物的生長特性,了解其生長環境及生長過程,並引導幼兒做好觀察記錄。教師還組織幼兒采、摘、挖,並且帶領幼兒燒菜、品菜,這樣不僅能讓幼兒體會到勞動的收獲,更能知道怎樣珍惜勞動的成果。我們還把采來的勞動成果陳列在自然角,讓幼兒觀察、比較、識別、分類,並對教師和幼兒共同收集的各種種子、野果、樹葉、竹子、稻草、松果等進行了巧妙的利用:美工區給種子貼上「五官」製成種子娃娃,或進行種子、果核、果殼貼畫;進行蔬菜瓜果創意製作,塑造一些活潑可愛的娃娃、小動物、小玩具等;用稻草製作稻草人、草帽、鳥窩等;表演區利用葉子、野草、野花編成頭飾、服裝;操作區讓幼兒學大人用竹篾編竹籃、席子等竹編工藝品;體育區利用竹製玩具開展豐富的體育鍛煉活動,如跳竹竿、跳草繩、竹棒接力等。(二)動物資源的利用對幼兒來講自然界中「神秘」的小動物特別具有探究性。春天我們把小蝌蚪帶進了自然角,教師與幼兒探索了蝌蚪生長變化過程。孩子們一來幼兒園便去自然角看小蝌蚪,他們會在每天的觀察中發現小蝌蚪先長出後腿,再長出前腿,再蛻去尾巴。對每個發現,孩子都會奔走相告,並在自然角的記錄紙上記下這一變化。還讓幼兒對知了、蚯蚓、蛐蛐、蝸牛、螞蟻,以及家禽、家畜等進行探索,觀察這些動物的特點,並產生好奇、提出問題,學會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探索結果和與同伴分享。(三)自然物質的利用自然資源的利用已突破了以往的觀賞價值,教師們的是將教育目標融入其中。農村最缺不了的是沙土石木。於是我們把泥巴搬進了「玩泥區」,讓幼兒用泥巴捏成各種生動有趣的動物、水果。在「操作區」放置不同大小的木塊和竹片、竹筒,讓幼兒用這些材料搭橋、搭桌子、構建房子等,很好地促進孩子進行多種探索活動。我們還將本地的民俗風情帶入區域活動中,發動家長一起收集人們以前用的勞動工具和生活用品陳列在區域中,創設「勤勞農家」認知區,讓幼兒了解農具的名稱、作用以及農家生活,還讓他們了解傳統的手工藝製作,學習了民間的歌謠和游戲,讓孩子們在各種區域活動中懂得了協商謙讓,樂意與人交往,學會了互助、合作和分享。三、區域活動中鄉土材料的投放(一)材料投放的目的性將教育目標隱性地體現在材料之中,是區域活動的一大特點。也就是說,在開展區域活動時投放的材料應有目的性。比如在中班的美工區我們投放了許多鄉土特色的材料如:種子、石頭、竹塊、球拍開展了種子粘貼、石頭畫、竹印畫、裝飾球拍等活動。通過幼兒對材料的操作使用體現本土材料帶給自己的樂趣並達到了教學的目標。(二)材料投放的層次性我們在區域活動材料投放中注重了材料投放的層次性。如小班開展的「操作區」喂小動物活動時,教師准備的材料是經過精心考慮並細化分解的。在幼兒操作初期,教師提供的是小動物紙盒,幼兒通過自己的手將各種果子喂給小動物吃。接著提供小勺,讓幼兒通過小勺盛給小動物吃。最後提供筷子,讓幼兒嘗試用筷子夾物。這樣的材料投放能夠適應孩子不斷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戰,具有可發展性,可以幫助幼兒通不斷的摸索和嘗試,不斷積累各種經驗,提高各種能力。(三)材料投放的豐富性材料提供的豐富性可以體現在兩方面:教師為幼兒提供的可選擇的材料具有多樣性和材料數量要比較充足,能夠滿足幼兒自由選擇的需要。如大班開展的「趣味編織角」中我們就提供了多種的編織材料有棕櫚葉、稻草、竹殼、綵帶、皺紙、毛線、紙板等,在活動中根據幼兒的意願添加和滿足,體現了活動區活動自主性特徵。環境是幼兒成長的搖籃,農村是個廣闊的天地,豐富多彩的大自然和鄉土材料為農村幼兒提供了寶貴的教育資源。在以後的活動開展中我們將本著以「幼兒發展為本」的思想,充分利用本地、本園獨特的自然、地理、人文等鄉土資源,為農村幼兒提供更為廣闊的創造空間。

Ⅳ 如何結合本土資源有效開展幼兒園戶外教學實踐活動

《幼兒園教育指導來綱要》指出幼兒園自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保教並重,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戶外是一個開闊的天地,也是一本很好的教科書。 1、創設良好的活動環境,激發孩子的興趣,滿足孩子的實際需要 2、在形式多樣的游戲活動中要注重科學化與興趣化 3、要關注個體差異,做活動的引導者和孩子的游戲夥伴 4、啟發幼兒想出多種玩法 5、給孩子更多自由的空間 6、在戶外游戲活動中加強安全教育、增強幼兒自我保護意識 7、鼓勵和評價 總之,只要聯系本園的實際情況和孩子的特點並積極創設條件來開展戶外游戲活動,充分發揮戶外游戲活動相對自由、自主、輕松愉快等優勢,在游戲活動中善於發現、引導和幫助幼兒,讓幼兒自主游戲,在游戲中發現、探索游戲的多種玩法。教師可在活動中適當加以引導,讓孩子們獲得成功的經驗和產生愉快的情感體驗,提高興趣,激發幼兒的學習主動性,積極去觀察、思維、探索、創造,孩子就能在積極主動的活動中,得到全面發展;也使孩子們的童心能夠在愛的藍天下自由翱翔,讓孩子更好的接觸戶外自然,體驗戶外活動的樂趣。

Ⅵ 如何利用本土資源開展幼兒區域特色游戲活動

近年來,有關兒童發展的研究顯示,兒童的年齡愈小,他們愈容易從非正式的,主動而互動的過程中學習知識。這就涉及到了課程實施的「適宜的教學方法」。美國著名的幼教專家麗蓮凱茲在《與幼兒教師對話—邁向專業成長之路》中明確指出:「適宜的教學方法要提供幼兒足夠的機會與各種成人、兒童、材料互動,並直接與真實的物品和環境互動」。也就是說,適合兒童的教學方式應該大部分是非正式的、非結構性的,在這樣的活動方式中,兒童可以和真實的環境、材料及教師、同伴互動。新《綱要》在總則中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的特點,充分關注幼兒的經驗,引導幼兒在生活和活動中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國務院關於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堅持保教結合,寓教於樂,防止和糾正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 區域這一具有低結構性、非正式性恰好滿足條件並符合要求,在區域活動中孩子擁有了學習的自主權,自覺、自主、自由而快樂地學習著。 在《綱要》的指引下,我園在課程設置和實施上,力倡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及探究學習,強調兒童學習過程中主動的參與、互助的合作、積極的探索。從2007年我園著手市級課題《本土文化融入幼兒教育活動中的探索》研究,我們江安縣幼兒園地處農村縣城,有著得天獨厚的環境資源、鄉土資源,農村廣闊的田野蘊含著許多豐富的鄉土材料,有著廣闊的活動空間,有著純朴的人文風情,素有「長江之濱」、「橙竹之鄉」、「中國戲劇之搖籃」等美稱,幼兒可以最生動、最直觀、最形象的從中吸取不少的知識與營養,它有利於促進孩子對生活的理解,激發幼兒的興趣及探索精神,也更能培養幼兒從小愛家鄉的情感,因此我們應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土的文化資源對幼兒進行教育,讓幼兒親身去感受、去領略、體驗作為小縣城孩子的快樂,從小培養孩子繼承和發展人類優秀文化遺產的胸懷和能力。研究中我們發現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資源開展活動的價值除了傳承本土文化外,由於本土文化資源對幼兒來說都是熟悉而親切的直觀而具體的,與幼兒本身的生活緊密相連的,也是極易引起幼兒興趣的,在園內外的教育環境相互滲透的活動中,孩子們體驗到了快樂與激動,這將給孩子留下深刻的記憶,也從不同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全面發展。特別是創建一個個、充分滲透本土文化特色的區域,活動中幼兒主動探究創索,這對他們各方面的發展起重要作用。幾年來 ,老師們對如何將本土文化融入區域活動有了一些感悟: (一)利用社會自然環境開展富有野趣的本土文化區域活動 依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應親近動植物,觀察、了解照顧他們,具有熱愛自然、珍惜自然資源,關心和保護環境的意識」和「接觸水、土、沙、石、木等自然物質,觀察和感受風、雪、雨、雷等自然現象,了解它們的顯著性及與人們生活的關系」的精神,幼兒園要不斷挖掘附近的自然環境資源,利用周邊自然環境的可鍛煉因素,進行愉悅的戶外區域活動。幾年來,我們帶孩子走遍了縣城的大街小巷、風景名勝、田間、山頭、各種特色水果基地、竹雕工藝廠等,例如:帶孩子們「徒步」到長江邊,寬闊的沙地成了孩子們天然的活動場地,江邊的鵝卵石、河沙、路邊的舊樹枝成了活動材料,孩子們在裡面盡情地壘城堡、做生日蛋糕、畫畫、奔跑樂此不疲;和孩子們一起來到「川南民俗文化活字典——夕佳山民居」,10056平方米、共有123間房、已有四百年歷史的、其儒家耕讀文化和民俗風情之完美的民居庄園,成了孩子們的活動區域,孩子們在裡面親身體驗、感知、探究,在老師的引導下從民居的園林布局、建築裝飾、民風民俗以及園林生態等方面去看、去聽、去想,去領略、感受民居中所蘊涵的傳統文化。這樣的天然活動區域在我們幼兒園周圍很多很多,這里就不一一列舉,在這些自然和歷史賦予我們的空間里,新奇又陌生的物品引起幼兒興趣,激發了探究的慾望,孩子們暢快、自由的活動,豐富了幼兒的活動內容,提高幼兒活動的積極性,拉近幼兒與大自然、歷史與現代的距離,滿足幼兒親近大自然的渴望,使幼兒天性得到充分的發揮、自主性逐步提升、運動熱情更加高漲,感受了我們的歷史文化,充實了幼兒的內心世界。 另外,《學前教育課程指南》提出:「培養幼兒對運動的興趣,在自主活動的基礎上積累運動經驗,體驗運動樂趣,開展各種富有野趣的活動。」我們充分發揮地方優勢,打破了以前把孩子「關」在幼兒園甚至「關」在教室里「教」的局面,在充分考慮安全的情況下,積極利用社會自然環境開展生動活潑的戶外區域活動。鄉間的羊腸小道、田埂、石板路,李子成熟季節爬到樹上去摘李子,夏橙成熟時摘夏橙,孩子們可以在與環境、材料的互動中自由地活動,在攀爬、鑽、跑、跳、投、平衡等運動中使綜合能力得到充分的發展,同時在具有自然鄉土氣息的材料和空間里,體會和享受原汁原味的「野味」。 (二)利用本土文化開展純真樸素的區域活動 獨特的本土文化使得幼兒園的孩子們擁有與眾不同的活動區域內容。杜威曾經說過:「只有社會與兒童找到平衡點時,幼兒對於活動才有真正意義上的興趣。」結合主題活動我們在園內創設了「走進戲劇—橙鄉小舞台」「民俗一條街」「農家小院」「奇石居」「美食一條街」「竹藝空間」等特色區域,大量投放了各類本土材料供幼兒欣賞與娛樂,極大地滿足了幼兒的探索興趣,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家鄉小吃」中,孩子們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製作了「黃粑」、「紅橋豬兒粑」、「竹筒飯」等等,在活動中津津有味地品嘗家鄉的美味小吃。在「國立劇專」中,幼兒從帶來了在家裡和爸媽一起收集的有關「國立劇專」的成立、為啥如何遷搬到我們江安,以及在此培養出的一些著名人物等等資料,再加上孩子們和老師一起到「國立劇專陳列館」親身看到、感受到一些知識經驗,和老師共同創建了此活動區,在活動角中盡情模仿著、創造著、表演著……這些傳統的本土文化游戲,蘊含著純真、樸素的韻味,讓孩子們百玩不厭。 (三)利用家長資源開展富有本土文化氣息的區域活動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家庭是幼兒園的重要合作夥伴,作為教師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家長們豐富的自然知識和各方面的技能,可以為幼兒園的區域活動增添與眾不同的課程。如每年春天我們幼兒園都組織「親子春遊活動」,家長同孩子一起走田埂、采野花、捉蝌蚪,捉蚱蜢、捉螃蟹,在活動中教會他們對自然的知識;秋天組織「親子登山活動」;還不時有計劃、有組織地邀請一些有編織特長的家長來幼兒園的編織區教孩子編織草鞭、花籃、昆蟲等等;邀請會竹雕工藝的家長到幼兒園「竹工藝區」現場雕刻,教給孩子們一些簡單的竹雕技術;邀請愛好收藏奇石的家長給孩子們講解相關的知識,讓孩子們感受家鄉的奇石文化。家長們在教孩子的過程中,體驗到了責任感,孩子也為自己的家長感到自豪,使家園形成合力。 (四)以本土文化主題探究活動為主線,有機滲透區域活動。 課題研究中我們以《幼兒園工作規程》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為指導,遵循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總體構思幼兒園的課程體系,在本土文化品牌中篩選出最典型、最有代表性,與幼兒日常生活知識經驗相接近的、能為幼兒所接受的本土文化教育內容,並根據幼兒的興趣與需要,進行歸類整理。通過考察、訪問、開展活動等形式,以主題探究活動為基本模式,構建五大富有地方特色的活動主題,形成了名為《娃娃游江安》系列園本課程。區域游戲是實現主題教育目

Ⅶ 如何開展農村幼兒園戶外活動論文

一、從農村自然資源中研究,對農村戶外活動進行有效的創設。
1.充分農村自然優勢,創設良好的戶外活動場地。
我們幼兒園位於風景秀麗的書法聖地蘭亭景區旁邊,在這里環境優美、茂林修竹,比比皆是,到處都是幼兒園開展戶外活動的自然資源,走出園門就是寬敞的田地,在這里最適合幼兒園開展戶外活動了,在《綱要》中提到:「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在這里我們不用任何器材就可以進行戶外活動,將幼兒帶到大自然中,開展野外的戶外活動。熱愛大自然、親近大自然、而幼兒是最喜歡大自然的,探索大自然是孩子的天性,來到大自然中,空間大了,視野開闊了,面對廣闊的田野,沐浴著金色的朝陽,呼吸著清新的空氣,聆聽著鳥兒的鳴叫、蟲兒的低語和風兒的歡笑,孩子們就像放飛的小鳥,展開了他們創造和想像的翅膀,任何自然景物都成了孩子們眼裡的「玩具」,不同的景物,孩子們探索出了不同的玩法:隨處可見的小石子、小瓦片成為幼兒手中愛不釋手的小玩意兒,一會兒擲遠,一會兒單腳踢踢,一會兒夾在兩腿中蹦蹦;小土坡、小林子成了孩子們攀爬躲藏的好去處;他們在小山坡上練習攀登;在窄窄的小水溝邊練習跨越;在平坦的、綠油油的草地上練習手膝著地爬行;在河水中間石頭組成的「小橋」上練習平衡……美麗的田間,碧綠的草地,茂密的樹林又是我們棲息的好地方。孩子們在那兒無拘無束、自由玩耍、樂在其中,流連忘返。
二、從農村實際特點出發,拓展幼兒戶外活動的內容。
我們從農村實際出發,充分挖掘各種有教育價值的因素,大大豐富了幼兒戶外活動內容,活動內容體現了如下特點:
1.活動內容的傳統性
農村有許多流傳甚廣的民間體育游戲,鄉土氣息濃,趣味性、娛樂性強,很受孩子的歡迎,這些游戲在全面鍛煉幼兒身體的同時,還給幼兒帶來愉快的情緒。傳統體育游戲不需要很復雜的材料,也不需要很大的場地,可以隨時開展,克服了農村幼兒園園內場地小、材料不足的缺點,把一些有教育意義,又有體育功能的民間游戲引入到體育活動中。如「老鷹捉小雞」「頂牛」「斗雞」「老狼老狼幾點了」「貼膏葯」「打怪獸」等,這些材料簡單、廉價,不受場地限制的游戲,既能發展幼兒相應的動作,又能培養幼兒的交往、謙讓、合作精神。
2.活動內容的本土性
我們充分開發和利用農村幼兒園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組織幼兒開展了遠足活動,讓幼兒走出園門,走進大自然中去沐浴陽光、空氣,陶冶情操,磨練意志,發展體能。在美麗的田野里,彎彎曲曲的小路上,茂密的樹林中,孩子們整裝待發,長途跋涉,向著每一個遠足目標進軍。在遠足過程中,孩子們要克服種種「障礙」,爬山坡、翻山嶺、穿樹林、走小路、趟小河、跨小溝等,即鍛煉了幼兒體能,收到了在園內難以達到的效果,又開拓了幼兒視野,陶冶了幼兒情操。
另外,我們還在農忙時節,開展「我是小小勞動者」的活動,到田間幫農民勞作。如到地里給莊稼拔雜草,幫農民伯伯搬運糧食,拾麥穗、撿花生、摘蘋果等。在活動中,孩子們不僅體能上得到了鍛煉,而且還增長了不少知識,同時培養了孩子們刻苦耐勞的精神,培養了幼兒愛勞動的好習慣,使幼兒切身體會到了糧食的來之不易,從而養成了愛惜糧食的好習慣。
3.活動內容的靈活性
在組織戶外活動時,我們教師轉變觀念,確立幼兒的主體地位,變教師傳授為幼兒主動探索。我們以「一物多玩」做為切入口,注重發揮幼兒的創造性,給予幼兒戶外體育活動中的充分自由,讓幼兒自由選擇器材,自由結伴,自由活動,活動中老師加強觀察、鼓勵啟發幼兒自己去探索活動,生成自己的活動方法。讓幼兒探索器材的各種玩法,老師通過觀察引導,對幼兒探索發現即刻加以關注,引導幼兒在活動中相互啟迪、相互學習,自創游戲,以此來豐富幼兒的活動內容,使戶外體育活動「活」起來。
三、積極為孩子創設良好的活動,學習利用廢舊材料來製作。
幼兒園是孩子生活的小樂園,孩子大部分時間都是在這里渡過的。我們幼兒園的孩子大多都住在農村,每天接觸的都是有山有水的環境,但是大多家長都不能很好的利用這些寶貴的資源,不讓幼兒接觸大自然。所以在學校里我們可以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需要來製作戶外活動的材料,給孩子製作不同廢舊材料製成的活動器械。如:小班的孩子年齡教小,活動能力較弱,我們可以製作一些較簡單的材料供幼兒活動。也許一根彩條孩子也玩得很開心。中、大班的孩子活動能力已經較強,而且孩子的好奇心重,喜歡比較新穎、好玩的材料。我們可以用各種多於的布料進行編制、利用報紙來揉成團製作小球、利用可樂瓶製作飛碟、用毛竹罐製作高蹺等……幼兒園也可以因地制宜根據農村的自然資源來製作戶外活動的教玩具,讓孩子充分享受多樣地戶外活動,學會利用廢舊材料來進行戶外活動。
四、幼兒園戶外活動對幼兒身心的全面發展有更重要的意義。
隨著獨生子女的增多,為了孩子的安全,成人對孩子的管制較多,不讓跑、不讓跳、不讓與同齡的孩子一起玩,生怕自家孩子受傷、吃虧;而老師又怕孩子摔著,怕扣獎金、更怕家長鬧事,對孩子的限制較多,在安全第一的驅使下減少了孩子的戶外活動時間。在戶外活動中,幼兒與幼兒是平等的關系,幼兒與教師是相互關心,相互幫助的關系,這與家長的教育不同,家庭中的母愛偏重於生活上的照顧,孩子過多依賴家長,這不利於幼兒獨立生活里的培養,而戶外活動把培養幼兒逐步適應社會生活、促進幼兒的社會化當作重要的任務之一。由於園外廣闊的活動環境給幼兒提供了自由表現的機會,沒有成人的過多干預,使幼兒能在寬松的環境中自由自在地充分表現。同時,幼兒在群體活動中也將受到群體心裡因素的影響,是幼兒潛在能量得以充分的發展。 目前,大部分農村幼兒園在資金不足,戶外活動資源相對缺乏的情況下,為了達標,上等級,盲目建設,幼兒園對於本土得天獨厚的戶外活動資源中的教育價值缺乏挖掘和利用,這是制約農村幼兒教育發展的瓶頸,根據本園的實際情況,我們對農村幼兒園戶外活動的開展要更加重視。
在戶外活動中,幼兒與幼兒是平等的關系,幼兒與教師是相互關心,相互幫助的關系,這與家長的教育不同,家庭中的母愛偏重於生活上的照顧,孩子過多依賴家長,這不利於幼兒獨立生活里的培養,而戶外活動把培養幼兒逐步適應社會生活、促進幼兒的社會化當作重要的任務之一。由於園外廣闊的活動環境給幼兒提供了自由表現的機會,沒有成人的過多干預,使幼兒能在寬松的環境中自由自在地充分表現。同時,幼兒在群體活動中也將受到群體心裡因素的影響,是幼兒潛在能量得以充分的發展。
五、給孩子更多的「自由」。
在戶外自由活動中,老師除了有意識地組織一些游戲活動外,還應給孩子一些自由活動的時間與空間。每周都有大型玩具對全園孩子開放時間(不同班級的幼兒戴不同顏色的帽子,可藉此判斷不同班級、年齡幼兒的交往情況),這種打破年齡、班級界限,擴大幼兒之間的接觸與交往,使孩子在活動中相互影響,共同進步。老師對孩子的活動時要認真關注孩子的情感、態度、積極性,對於引導又不要干預過多。也可讓孩子根據自己的愛好,自由選擇運動器械,自由結伴,讓孩子能在快樂,有趣的環境中進行與人交流和分享自己發現到的信息。使兒童真正成為活動的主人。讓孩子更好的去實踐和探索。
結論:
總之,戶外活動是一日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組織戶外活動,進一步優化戶外活動的每一個環節,能使幼兒學到室內學不到的東西,達到室內所不能達到的良好教育效果,使幼兒的身心按其規律發展,走出「怪圈」,才能培養出體格健壯、個性品質優良的一代新人。
實踐證明,農村幼教工作者只有因地制宜,挖掘農村得天多獨厚的教育價值,才能為幼兒的全面和諧發展,創造良好的教育環境。以上所述只是我對開展農村幼兒園戶外活動的一點初步的嘗試,而幼兒園戶外活動的開展還需要我們廣大教師進一步去探討和研究。我想在城鎮幼兒園的帶動下,我們農村幼兒園也會很快發展起來的。

Ⅷ 農村幼兒園如何利用本地資源開展戶外游戲活動.ppt

【摘要】本土資源作為地域特色的優勢資源,具有獨特的特點及價值,是農村幼兒園得天獨厚的教育資源。本文通過闡述如何充分發掘本土資源的優勢,利用鄉土文化、民風民俗、自然景物等開展生趣盎然的游戲活動,有效提高農村幼兒園教育教學質量,從而激發幼兒對家鄉、家鄉人民、本土文化的熱愛之情,以實現幼兒多元化發展。
【關鍵詞】農村幼兒園本土資源
本土資源主要指學校所在地方的自然生態和文化生態方面的資源,包括本土地理、本土自然、民間藝術、民風習俗、本土歷史以及生產生活經驗等。這些資源具有濃郁的鄉土民風,幼兒耳聞目染,非常熟悉,是幼兒園難得的教育資源,《綱要》也明確要求:幼兒園應「充分利用自然環境和社區的教育資源,擴展幼兒生活和學習的空間」。
我園是地處農村的鄉鎮中心幼兒園,有小山、有樹林、有小河、有菜園、有果園,還有一些豐富的民間文化、淳樸的民風、厚道的鄉情,這種特定的地域環境蘊涵著豐富的教育資源,是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教育資源,是孩子們生活、學習、游戲的大課堂。那麼,如何精心選擇那些能引發幼兒探究興趣、萌發幼兒審美意願、促進幼兒能力發展的具有教育價值的本土資源,有效提高農村幼兒園教育教學質量,開啟農村孩子們潛能的金鑰匙呢?

一、巧用本土資源中的自然環境和社區環境
(一)充分挖掘自然環境的教育價值
陳鶴琴先生指出:「大自然,大社會是知識的主要源泉。」大自然是一部真實豐富的網路全書,蘊藏著巨大的教育財富,它向幼兒展示了具體、形象、生動的學習內容,為幼兒獲得對世界的感性認識提供了天然的場所。走出幼兒園,走向大自然,是挖掘自然教育資源切實可行的一步。
陶行知先生對農村教育提出了「活的鄉村教育要用活的環境,不用死的書本」。環境對幼兒來說,是一種無聲的刺激,幼兒是通過與環境的互動建構知識和經驗的,是幼兒發展的首要條件。農村有著許多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是大自然厚贈給農村孩子的教科書,是幼兒所熟悉的,是幼兒所樂意接受的事物。《綱要》也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充分利用自然環境和社區教育資源,擴展幼兒生活和學習的空間。春天,帶領孩子們到田間觀賞綠油油的稻子、到山上觀察粉紅色的桃花、到小河裡捉小蝌蚪;秋天,帶領孩子們參觀農民們的秋收景象,讓孩子們感知粒粒皆辛苦的含義;夏天,帶領孩子們到小溪邊玩沙、到小溪里玩水槍、打水仗,孩子們在「玩」中學到了本領。
在觀察幼兒游戲的過程中,我們發現相對於室內的游戲活動,孩子們更喜歡在自然環境中進行游戲。於是,我們把孩子們引向大自然,田間、樹林成了幼兒游戲的最佳場所。幼兒園旁邊有一塊空的菜地,每當夏末秋初,這里便成了開展游戲活動的「寶地」。有的幼兒在玩「娃娃家」游戲,他們用瓜葉當盤子,瓜果當食物,挖空的小瓜做飯碗;有的幼兒用瓜藤編結草帽,有的圍著瓜棚追逐游戲。孩子們在自然有趣的情境中開展游戲,有了身臨其境的體驗,擴大了想像的空間,想像力和創造力進一步發展。同時,大自然能陶冶幼兒美麗的情操,萌發幼兒熱愛大自然、熱愛家鄉的情感。
(二)充分利用社區資源的教育價值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各幼兒園要「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引導幼兒實際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與優秀,感受家鄉的變化和發展,激發幼兒愛家鄉的情感。」幼兒園附近的蔬菜基地、養豬場、銀鷺集團、新圩小城鎮建設一條街、新圩東陵豆乾等是我們豐富的社區資源。我們定期的組織孩子們參觀蔬菜基地、了解了各種蔬菜的生長過程,知道農民們勞動的辛苦,從而更加懂得珍惜糧食;通過帶領孩子們參觀銀鷺集團生產車間,不僅了解了食品的生產工序,也感受到工人們勞動的辛苦;我們還與本地知名的東陵豆乾加工廠聯系,帶領孩子們實地參觀了豆乾加工的全過程,使孩子們了解了豆乾的製作過程,也體會到工人勞動的辛苦。另外,我們還組織孩子們參觀新圩小城鎮建設一條街,讓孩子們用稚嫩的眼睛去觀察家鄉的變化,產生熱愛家鄉的美好情感。
古宅小學「豎笛演奏」已成為新圩民俗文化的「名片」為外界所稱道,取材於農村生活的閩南童謠改編而成的曲目,展現孩子們的童真曼妙。我園和古宅小學結對子,定期請豎笛老師到我園為興趣班的孩子們上課、表演。我鎮的「新圩嫂」合唱團是中國第一支閩南語原生態的鄉村女子合唱團,她們用那清泉般恬美的嗓音演繹那最悠遠、最鄉土的閩南語原生態歌謠,在各種比賽中展示了閩南文化風采。我們充分利用這一寶貴社區資源,組織幼兒參觀她們排練及演出,並請在合唱團演唱的老師到幼兒園為孩子們教唱,孩子們親身感受閩南文化的唯美與古韻!萌發了他們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情感。

二、活用本土資源中的自然材料
除了讓幼兒在廣闊的大自然中豐富知識經驗之外,就地取材,充分利用自然材料,對農村幼兒園各項活動的開展也是極為重要的。因此,我們充分利用每次散步、參觀的時機,引導幼兒拾撿、採摘一些自然物:如各種各樣的泥土、粗細不同的沙粒、形狀各異的石頭、松果、樹皮、干樹葉等,並通過指導幼兒親自加工處理,便成了美觀實用的游戲玩具,如指導幼兒將撿到的各種石頭做成棋子、在石頭上畫畫、用石頭蓋房子;將收集的松果、樹葉和花瓣修剪、粘貼成各種動物圖案;用「狗尾草」編小狗、小花鼠、草帽;用泥巴捏成的小動物、小泥人;用高粱桿作眼鏡、小飛機;用稻草紮成一把把,一個個稻草人形象而生動;用野藤和幾塊木板做的鞦韆等,這些本土資源材料的創造性使用,給孩子們帶來了極大的成就感和無窮的樂趣,都成了幼兒最喜愛的游戲器材。
農村有許多廢舊物品,只要是安全、衛生的,我們就與幼兒一起收集,共同製作,以彌補游戲玩具的不足,如用包裝袋編織「揪尾巴」的小辮子,用酸奶瓶粘上碎布當小飛鏢,用碎布裝沙製作沙包,用易拉罐做成梅花樁。幼兒在製作過程中不僅發展了動手能力,體驗到自己的勞動成果,而且以物代物的能力也逐漸提高,如玩「過家家」游戲,幼兒用兩塊碎磚和一塊瓦片搭爐灶,用沙粒當「米飯」,用松針當「面條」,用樹枝當「筷子」,用樹葉當「碗勺」,用泥巴捏娃娃當「寶寶」、「汽車」、包「餃子」。這些開放性的游戲材料極大的促進了幼兒創造能力的發展,想像力更為豐富,參與游戲的積極性、主動性得到充分的發揮。

三、妙用本土資源中的民間文化
《世界全面教育宣言》指出:「教師要認識到農村具有的傳統的知識和本土的文化遺產,具有固定的價值和效力,並能促進發展。傳統民間文化是我們的人民用雙手和心靈創造的數千年來深厚積淀,並且與人們的生活情感、理想深深凝結著,在幼兒園進行傳統民間文化教育具有重要教育意義。
我鎮金柄村的「拍胸舞」遠近聞名,是福建省最具代表性的民間舞蹈之一,已列入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他們都是種菜的農民,他們原汁原味的表演讓人感受到閩南舞蹈的魅力,我們邀請拍胸舞團團長到我園,給孩子們授藝,別具一格的搖晃動作,配上動聽的閩南語歌曲,加上孩子們天真的表情,活潑有趣,詼諧爽朗,幼兒實際感受到了閩南民間舞蹈的風趣,激發了幼兒愛閩南民間文化、愛家鄉的情感。
農村特有的民俗風情,也是我們農村幼兒園可利用的教育資源。通過帶領幼兒走進各村、各家各戶去參觀,「看一看、學一學、做一做」親身感受本地民俗風情,例如中秋節組織幼兒到社區參加「博餅」活動;元宵節組織幼兒到街上看舞龍舞獅、參觀花燈,做元宵;端午節組織幼兒到事先聯系好的幼兒家裡學包粽子;農村特有的「封建日」,村裡都會演大戲,如高甲戲、歌仔戲、布袋戲等,我們就組織幼兒到村裡觀看,為幼兒開展角色游戲做了很好的鋪墊。孩子們身處在這么一個色彩繽紛、有著純朴的人文風情的生活環境,加深了幼兒對本土文化的熱愛,從小接受民間傳統文化的熏陶,享受民間傳統文化帶來的快樂,為傳承優秀的民族文化傳統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四、智用家長教育資源
《綱要》明確指出:家庭、幼兒園是幼兒發展的兩大環境。家長的教育觀念、知識結構等對幼兒園教育、幼兒的發展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隨著經濟的發展,在城市化進程中,農村家長的教育觀念在不斷的轉變,培養目標也在悄悄地發生變化,家長不同的職業,不同的知識都是幼兒園重要的教育資源。因此充分發揮家長的教育資源作用,能為我們的教育活動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在開展民間游戲課題研究時,我們意識到大部分農村家長的童年是在玩民間游戲中渡過的,這為我們幼兒園民間游戲的開展提供了豐富的教育資源,我們通過多種渠道,如家長會、家訪等,與家長一起查閱、整理民間游戲資料,讓家長在家與自己的孩子一 起玩民間游戲,然後讓孩子們把游戲帶進幼兒園和其他孩子一起玩,還請家長作為一分子走進課堂,和孩子們一起游戲,激發幼兒對民間游戲的興趣,形成互教互動,這樣,家長、老師、家庭幼兒園有了共同的話題,增進了家園聯系。
例如,有些游戲需要「建築工人」「木工師傅」等職業的角色,我們就請做建築的、做木工的家長來幼兒園給孩子們上課,主題游戲「土玩坊」「木趣坊」自然生成,在小小木工作坊里,孩子們個個成了木工師,據木頭、釘木頭、截木頭,做出了小汽車、小積木等等,孩子們的思維和動手能力在動手操作中得到了很好的鍛煉。另外,我們還開展了閩南語民間故事、閩南童謠比賽,請孩子們的爺爺、奶奶來幼兒園講故事,《田螺姑娘》《虎姑婆》《燒肉粽》等經典的閩南民間故事、閩南童謠,孩子們都朗朗上口,感受到閩南方言的詼諧有趣。家長資源的介入,使得我們幼兒園的教學活動煥發出無可比擬的光彩。
本土教育資源是非常廣闊、非常豐富的;是一片豐沃的田野,也是一座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金礦,其教育價值無處不在。只要我們廣大農村幼兒教師大膽去嘗試、探索,就能尋找出一條合適的本土化教育模式,就能讓農村的孩子們扎進家鄉教育資源的「沃土」之中,從小領略、認識本土資源,並深深地融進了他們心靈深處,綻放朵朵鮮花。

Ⅸ 牧區幼兒園如何利用本土資源開展幼兒戶外活動心得

結合本土資源展開的幼兒園戶外教學實踐互動不僅能夠實現資源的合理分配,還能夠以其新奇獨特的教學方式來激發幼兒們的學習興趣,充實幼兒們的生活常識,幫助孩子們從另一個角度了解我們的生活,從根本上提高學前教育的效率。
一、結合本土資源有效開展幼兒園戶外教學實踐活動的要點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教育理念的進步,學前教育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幼兒園作為學前教育的主要展開場所,其結合本土資源進行改造對於提高學前教育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同於我國傳統的應試教育,新時代的幼兒園幼兒不僅需要具備基礎的生活常識,還需要具有一定的中華傳統美德並對事物形成自己的看法,綜合性素質人才才是新時期學前教育的主要培養目標。結合本土資源有效開展幼兒園戶外教學實踐活動不僅能夠以其自身趣味性、豐富性的特點來激發幼兒們的學習熱情,為幼兒們獨立參加教學活動打下堅實的基礎,除此之外,結合本土資源開展的教學活動還能夠引導幼兒們更加深入、直觀的探索大自然,更好地培養幼兒們的多維意識和思考能力,為更好地學習小學內容打下基礎[1]。
二、結合本土資源有效開展幼兒園戶外教學實踐活動的方法
(一)合理規劃,充分發揮本土自然優勢,拓展戶外活動場所
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的條款,我們可以發現:「環境是幼兒教育的重要資源,作為幼兒教師,要善於結合環境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如此才能在激發幼兒參與興趣的同時促進幼兒全面發展。」所以我們可以發現結合本土資源,拓展戶外或外活動環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做為一名合格的幼兒園老師,要具備合理規劃校內資源,科學布置校內空間的能力。幼兒園們的老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將幼兒園的一些廢棄物變成教學道具來激發幼兒們的想像能力和動手能力。例如,老師們可以將一些廢棄的大包裝盒剪開,鋪在地上讓每個幼兒都隨心所欲的在上面畫畫,最後選取最好的一幅裝飾在幼兒園的牆面上,通過這樣的方式來鼓勵幼兒們創作,培養幼兒的自信心和表現力[2]。
(二)挖掘自然資源,拓展活動的自然區域
1.挖掘同一材料的多功能性
大自然中有豐富的教學資源,不同的教學資源也擁有不同的教學特性,老師們需要結合這些教學資源本身的特點,來縱向延伸它們的教學作用。
幼兒園的一日教學中的早操環節是幼兒喚醒身體、激發活力的重要環節,老師們在開展活動教學環節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小道具、小材料的添加來改變傳統的運動方式,通過更加生動、有趣的活動,讓更多的孩子們願意主動的融入到早操活動之中,也幫助孩子們獲得一天的好心情。例如,在跑步的過程中,很多孩子們都會覺得跑步很累不願意聽從老師們的指導來跑步,老師們可以尋找一些廢棄的輪胎讓幼兒們推著它們前進進行比賽,看看是誰先到達老師所選定的終點,並對前幾名的幼兒進行鼓勵,以榜樣的力量來激發其他幼兒的運動動力

Ⅹ 如何利用農村自然資源開展戶外活動

《幼兒園工作規程》第五條明確提出:「幼兒園保育和教育主要目標是,促進幼兒身體正常發育和機能的協調發展,增強體質,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衛生習慣和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在健康領域內容中也明確提出:「開展豐富多彩的戶外游戲和體育活動,培養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和習慣,增強體質,提高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可見,促進幼兒身體健康,保證幼兒擁有健全的身體,是我們幼教工作者首要任務,也是培養未來合格人才的一項重要任務。幼兒園戶外活動正是增強幼兒體質的重要環節。那麼,我們農村幼兒園如何充分利用農村的自然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戶外活動,以促進幼兒的健康發展。
多數農村的幼兒園,由於受經濟條件的限制,幼兒戶外活動材料、活動器材較少,導致幼兒的戶外活動形式單一,內容缺乏,無法滿足幼兒活動的需要。而農村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例如沙子、石子、泥土、棍子、各種植物的桿子以及生活中的廢舊物品等等,如何把這些自然資源及廢舊物品充分利用到戶外活動中去,以提高戶外活動的教育質量,現結合我園利用農村的自然資源開展戶外活動的情況總結如下:
一、利用農村的天然材料,開展戶外活動。
我們利用農村的玉米秸、黃泥、沙子等等天然的材料,教師在無危險、無安全隱患的情況下,開展了各種各樣的戶外活動。例如以「玉米秸」為活動材料,在大班組織了戶外活動「挑棍」游戲、在中班組織了戶外活動「鑽山洞」的活動,在小班組織了戶外活動「跳、跳、跳」的活動;利用小石子在大班組織了戶外活動「我是小小統計員」的活動,在中班組織了戶外活動「拾果果」游戲;利用黃泥在小班開展了「甩個哇哇笑笑笑」的游戲;農村的這些天然材料既不用花錢,又豐富了幼兒的戶外活動,幼兒在游戲中精神飽滿、興高采烈,開心極了。
二、利用農村的鄉土材料,自製豐富的活動器材,開展戶外活動。
我們利用農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鄉土自然材料,自製了豐富的戶外活動器材。春夏時節,我們利用河邊的葦葉編制趕鞭,玩「騎馬」游戲;用柔軟的柳條,做成圓環,玩「套圈」「跳圈」游戲。秋冬時節用稻草編成草墊子,擺在地上跳來跳去,玩「小青蛙跳荷葉」游戲,或做成草球、草圈等;我們把干凈的玉米皮塗上顏色,做成小鳥,讓幼兒玩「小鳥飛」游戲;用玉米梗做成飛標,玩「投飛標」游戲;把秫秸稈截成二尺左右的小棒,讓幼兒纏上一些布條,然後擺成各種形狀(如「之」字型,「田」字形)玩跳的游戲,還可以固定成「∧」形狀玩鑽的游戲。固定一定距離的「小樹林」玩「繞樹林」的游戲,還可以捆成捆,若干個間隔擺好,玩連續跳的游戲;也可以當作小橋玩平衡游戲。把玉米瓤中間穿空,用繩子穿起來,圍合成圈狀,孩子們三三兩兩把它套在身上,玩開汽車的游戲。有的當司機,有的當乘客。幼兒在游戲中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其樂無窮。
三、利用生活中廢舊材料,自製教玩具,開展戶外活動
生活中的廢舊物品,種類繁多,應有盡有,可以變廢為寶自製教玩具開展戶外素質教育活動。如瓶子、盒子、箱子、籃子、繩子、泡沫、輪胎、布、紙等都是我們製作活動器材的好材料,我們利用教師的智慧和一雙雙巧手製作出了琳琅滿目的活動器材。如用娃哈哈瓶子、鐵絲製做成環形玩具,玩「鑽山洞」、「開汽車」游戲;用八寶粥盒,投孔後穿上線做成高蹺,玩「踩高蹺」游戲;還可把7個八寶粥盒用膠帶固定做成木樁,玩「走木樁」游戲;用廢舊電視箱子做成紙筒,玩「滾圓筒」游戲;把水果籃稍加裝飾,玩摘果子的游戲;用飲料盒、紙、小棒、鐵絲做成橄欖球和球棒,玩「打橄欖球」游戲;
用娃哈哈瓶、紙等素材,玩「打保壘球」游戲;用布縫制了各種水果和蔬菜,玩「運水果」、「運蔬菜」游戲;還用布縫制了各種形狀的沙包、飛標等,玩「夾沙包」、「跳房子」、「趕小豬」等游戲,廢舊的各種紙折成「紙棒」、「紙球」、和「紙炮」,設計《剪子、包袱、錘》、《神奇的金箍棒》、《看誰贏的多》等多個戶外活動。幼兒在游戲中忙碌著、歡笑著,使他們有了自信,合作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發展。
四、充分挖掘農村民間游戲,開展戶外活動。
民間游戲作為一種傳統文化,既有琅琅押韻的兒歌,又伴有動作,幼兒邊說邊做,興趣極大,備受幼兒喜愛,我們充分挖掘各種有教育價值的因素,豐富幼兒戶外活動內容。把農村流傳甚廣的民間游戲引入我們的幼兒園,例如:適合小班幼兒玩得《木頭人》,幼兒邊說兒歌「大圓盤,轉轉轉,小朋友們快來玩,走一走,跳一跳,再學小兔跳一跳,咱看誰是木頭人。」此活動即培養小班幼兒走、跳能力,又培養幼兒自控能力;中班幼兒《老鷹抓小雞》培養幼兒動作的靈活性,發展幼兒奔跑能力;大班幼兒《剪子、包袱、錘》發展幼兒彈跳能力及反應能力。當然,教師在選擇民間游戲時,也應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同時進行適當加工,以讓幼兒健康的成長。
農村自然資源在幼兒戶外活動中的利用,極大地豐富了幼兒的戶外活動,幼兒在活動中有豐富的操作材料,形式新穎,內容多樣,孩子在活動中興趣高漲,樂而不返,戶外活動的質量顯著提高。
農村是個廣闊的天地,作為幼兒教師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個有心人,注重觀察,注重收集,充分利用農村的自然資源,收集身邊的廢舊物資,製作出適合不同年齡班、不同性格、不同能力的幼兒戶外活動的教玩具,投入到幼兒戶外活動中,更加有效地開展好幼兒戶外活動。

閱讀全文

與利用本土資源開展戶外體育活動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西安最大的體育館 瀏覽:601
省體質檢測 瀏覽:4
長春馬拉松全長多少 瀏覽:825
茂名體育館周圍旅館 瀏覽:927
廬江沙溪中學體育老師 瀏覽:595
拳擊裁判知乎 瀏覽:965
適合小學二年級的體育活動 瀏覽:137
s7比賽煉金 瀏覽:224
2016齊魯弈友比賽通知 瀏覽:817
lpl有些什麼比賽 瀏覽:943
武漢體育學院公共事業管理怎麼樣 瀏覽:632
梅州體育學院杜院長 瀏覽:906
宿城文化體育中心 瀏覽:435
小班體育活動捉小魚 瀏覽:876
2020年高中籃球特長生招生 瀏覽:221
北京戶外運動聖地 瀏覽:330
跑馬拉松能長壽嗎 瀏覽:846
學習鋼琴不能練哪些體育項目 瀏覽:785
大班體育活動龜兔賽跑 瀏覽:770
我的體育老師田野的結局 瀏覽: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