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項目如何申請
Q博士:為使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朝著規范化和科學化的方向健康發展,使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的立項工作更加規范,國家民委、國家體育總局2004年聯合下發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競賽項目立項暫行規定》。 根據該條例規定,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設立的競賽項目必須是源於民間,具有鮮明民族特點並形成民族傳統的體育項目。必須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易於普及推廣,便於組織比賽。必須符合體育競技要求,有完善的競賽規則、裁判法和規范的比賽器材,便於公平競賽和客觀許判。要有一定的體育文化內涵,內容健康向上,具有較高的健身價值和觀賞性。 具備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的競賽項目條件的申報項目,可先申請非常設項目。具體如下: 由有關單位提出申請,國家民委、國家體育總局經過立項審批程序批準的項目,定為非常設項目。非常設項目僅限當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有效。下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必須重新申報立項。非常設項目申報時可免去「立項申報程序」中的「初審」和「答辯」,但仍需提供規定的全部申報材料。常設項目從非常設項目中產生。技術委員會對上屆全國民族運動會的非常設項目進行綜合評估和充分論證後,認為符合綜合性運動會項目設置標準的,報國家民委、國家體育總局批准後定為常設項目。
⑵ 侗族的體育運動
1、侗族摔跤歷史悠久,是貴州省有名的傳統少數民族體育運動項目,在雙江以及周邊侗族地區,摔跤活動蔚然成風,老的教,少的學,老少齊上陣
2、侗族 毽 球
毽球運動是手毽演變而來,手毽是由播種水稻時,扔接稻秧動作產生的體育運動,是一種隔網競賽的體育項目。比賽場地採用羽毛場雙打場地,長11.88米,寬6.1米。場地上空6米以內(由地面計算)和場地四周2米以內不得有障礙物,中間以球網相隔,球網的中部頂端距地面垂直高度男子為1.60米,女子為1.50米。參賽隊由6人組成,其中隊長1人(左臂佩帶明顯標志)。比賽時,雙方各派三名選手出場。其技法以踢、觸為主,有頭槌、腳踏球、倒勾、凌空掃射等動作。可用頭、腳及身體去接球,但不能用手臂去觸球。毽球打法類似於藤球、排球。
3、侗族壓加
4、侗族高蹺
⑶ 民族體育運動有哪些
一、賽馬。是許多民族喜愛的傳統體育項目,在新疆、西藏、青海、甘肅、雲南、貴州、四川等地多有開展,尤其在內蒙古深受人們喜愛。蒙古族自古就被稱為「馬背民族」,他們傳統項目有速度賽馬、走馬、馬上技巧等。
二、搏克。搏克是具有千年歷史的蒙古族傳統體育項目。民間基礎深厚,與賽馬、射箭一同被稱為蒙古族「男兒三藝」。現代已有女子項目。搏克的典型特點是不分級別,一跤定勝負,只要一方膝部以上觸地即結束比賽,比賽時身著「卓德格」等民族傳統服裝。
三、射箭。許多民族都喜愛射箭運動,蒙古民族更是男女老少人人喜愛,涌現出不少優秀射箭運動員。比賽時射手身穿民族服裝,彎弓射箭;觀眾隨著比賽的進程,時而凝神屏氣,時而歡呼雀躍。蒙古族傳統射箭分為靜射和騎射兩種,使用弓箭漸從竹木弓、鋼弓發展到今天的現代弓箭,
四、蒙古象棋比賽。蒙古象棋蒙語稱「喜塔爾」,棋具和規則與國際象棋有異曲同工之妙。但在棋子形貌和稱謂上,又具有民族特點,如稱「王」為「諾顏」(王爺),無「象」而有「駱駝」;著法中也有一些與國際象棋不相同的地方。
五、布魯。布魯是源於狩獵的蒙古族傳統體育項目,所用器材「布魯」,長約50厘米,寬約6厘米,厚1.5厘米,重約375克,頭部彎曲。布魯比賽分為投准和擲遠兩項。
六、搶樞。也稱「樞體能」,鄂溫克族傳統體育項目。「樞」即木輪車軲轆的銷子。比賽時雙方各上場7人。
七、波列。也稱「波依闊」,達斡爾語,漢意為曲棍球。達斡爾族民間傳統體育項目,與現代曲棍球運動相似。
八、毽球比賽。毽球由民間的踢毽子發展而來,全國各地開展廣泛,有深厚的群眾基礎。所用毽球由毽毛、毽墊等構成,毽毛為四支自色或彩色鵝翎成十字形插在毽墊內,球高13—15厘米,毽墊直徑3.80—4厘米,重量為13—15克。比賽時雙方各上場三人。
九、鞦韆比賽。是在朝鮮族鞦韆活動的基礎上規范、提高後形成的一個項目。分為高度比賽和觸鈴比賽,每一項又分單人和雙人兩項。朝鮮族婦女在鞦韆比賽中身穿鮮艷的民族服裝,英姿颯爽,膽氣過人,充分展現了朝鮮族人民勇敢、樂觀的民族性格。
十、武術。是中華民族寶貴文化遺產的一個組成部分。由踢、打、摔、拿、擊、刺等攻防格鬥技術,按照一定的運動規律形成套路和對抗兩種比賽方式,主要有刀術、棍術、鞭術、拳術、劍術等。
十一、中國式摔跤。是中國民族形式的摔跤運動,千百年來一直是我國各族人民喜聞樂見的一種健身活動和鍛煉方法。運動員身著棉布織成的褡褳,以舳J對方為勝,比賽激烈,對抗性強。常用技術之一為抱腿。
十二、射弩。射弩作為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在雲南、廣西、貴州等少數民族地區開展比較普遍。它是用弓弩依靠機械力量來發射箭矢的一種運動。有立姿、跪姿兩種。
十三、寸甲加一一藏族傳統體育項目。兩人將一條長約4米的長繩或布帶套在脖子上,互相背對,使繩或布帶由腹部穿過,手腳並用向前爬,以將繩子中間的標志拉過河界為勝。
⑷ 民族傳統體育競技運動項目有哪些
蒙古族搏克
「搏克」即摔跤,是蒙古族「男兒三藝」之一,屬蒙古族傳統體育項目,以錫林郭勒盟為中心分布於整個內蒙古地區,以烏珠穆沁搏克比賽風格為主,也有鄂爾多斯式搏克、阿拉善地區沙力搏爾式搏克等搏克種類。
達斡爾族傳統曲棍球競技
達斡爾族的曲棍球運動歷史悠久。達斡爾族把曲棍球運動稱作「貝闊」,舊式的球棍是選擇根部彎曲,樹干挺直堅韌的柞木削制而成。球稱之為「波列」,大小如棒球,分木球、毛球、火球3種。木球用杏樹根、柞樹根削磨成圓形。毛球用動物毛團制而成。火球用樺樹上長的已硬化的白菌製成,球上穿通數孔,注入松明,以使點燃。比賽場地一般選在平坦的草地或村中開闊的地方,場地大小沒有統一規定,兩端各設一個球門,以打進對方球門多者為勝。
蒙古象棋
蒙古象棋蒙古語稱作「喜塔爾」或「沙特拉」。早在公元十三世紀就流傳於蒙古族民間。
鄂溫克「搶樞」
「搶樞」亦稱「樞體能」,是鄂溫克民族同自然界搏擊中流傳下來的一項古老的民間傳統體育競技游戲項目。
沙力搏爾摔跤
沙力搏爾式摔跤是衛拉特蒙古族獨創並保留至今的一項民族傳統體育運動項目,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現主要分布於內蒙古阿拉善盟。
阿木爾巴伊斯呼朗(蒙古康樂牌)
「阿木爾巴伊斯呼朗」漢意為康樂牌,是一種古老的牌類游戲,流行在內蒙古阿魯科爾沁旗一帶,其中涉及了一些佛教方面的內容,所以,解放前都是上層人物玩耍,很少流行到普通百姓當中。
冰上阿日嘎
冰上阿日嘎,是蒙古族傳統的冰上體育運動,流傳於阿魯科爾沁旗一帶。「阿日嘎」是特指經過加工修理的牛踝骨。製作時把凸凹兩面削平,在凹面打個洞,灌進鉛水以增加重量。在冰上游戲時,凸面向上抓阿日嘎,用大拇指和食指捻彈向遠處,當作目標阿日嘎。另一阿日嘎,瞄準目標阿日嘎捻彈過去,擊中者為勝。此游戲兩個人就可進行,人多時場面會更加熱烈。冰上阿日嘎,是在游牧生產生活的基礎上形成的,無論場地、玩具和比賽規則,都富有濃郁的草原游牧特色。
蒙古鹿棋
鹿棋是蒙古族傳統棋牌游戲文化的代表,有著悠久的歷史。對弈雙方各執「鹿棋」和「狗棋」。鹿棋是以牛羊髕骨做成,狗棋可以由銅錢和小石子、小木棒代替。在對弈前,先擺棋盤,鹿擺在兩個山口,狗擺在棋盤內成四角的八個點上,剩餘的十六個子備用。下棋的規則是:鹿可以在整個棋盤內走,而狗只能在大正方形區域和兩個山區內活動。鹿先走,如跳過一隻狗,狗就算被吃掉。隔兩只則不能吃,每走一次,狗可以加一棋子,執狗的一方努力使兩狗相連,阻止鹿吃狗。如果最後兩只鹿的位置在棋盤中心或山口上,鹿就處於自由的位置,則鹿勝狗負。反之,鹿被狗圍到死角里,沒有左右移動的餘地時,則狗勝鹿負。
⑸ 富寧縣民族中學的學校概況
建校之初因受財力、師資等諸多因素的制約,未能獨立建校,當時與富寧縣第一中版學合二為一辦學,後經權各級領導及有關人士的多方努力,1998年8月富寧民中才得以分設獨立建校。2005年12月27日本校被文山州教育局評價認定為雲南省二級一等高(完)中學。目前,校園佔地面積61334平方米,校舍建築總面積16147平方米,覆蓋人口400000人,服務半徑90公里,現有教學班43個(高中33個,初中10個),在校學生2500多人,少數民族學生1904人,占學生總數的81.6%;有教職工181人,其中專任教師150人,行政工勤人員31人,少數民族教職工126人;大學本科學歷128人,專科學歷41人;教師隊伍中有高級教師14人,中級教師58人,初級教師79人;有省級優秀教師2人,省級骨幹教師2人,州級骨幹教師4人,縣級學科帶頭人6人,縣級骨幹教師10人;中共黨員76人。現建有三幢教師住宅樓,二幢教學樓,四幢學生住宿樓,一幢綜合大樓及相應的生活和體育運動設施;此外,還擁有圖書室、閱覽室、電教室、語音室、各種實驗室及多媒體教室,現代校園網。一所舒適、寬敞、優雅、和諧的花園式校園已逐步建成。
⑹ 各少數民族都有什麼體育項目啊
摔跤(蒙古族,那達慕大會),賽馬(哈薩克族),叼羊比賽(維吾爾族,每年3月21日諾露孜節日都有叼羊比賽,摔跤等活動)。
⑺ 富寧的經濟概況
富寧現有國家公務員1598人,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4527人,其中高級職稱人,中級職稱1135人。有研究生1人,大學本科252人,大專1465人,中專3271人。
水利設施 基本建成了總庫容為9934萬立方米的清華洞水庫。建有小(二)型水庫16座,設計蓄水庫容353萬立方米。灌溉面積達26萬畝,水利化程度31%。 (一)富寧縣 剝隘馱娘江旅遊區
馱娘江旅遊區位於富寧縣東北部剝隘鎮境內,東接廣西百色市陽圩鎮,南連者桑,西靠那能,北接廣西田林縣八桂鄉,規劃范圍185平方公里,距富寧縣城79公里,距文山州府260公里,衡昆高速公路和國道323線從景區旁通過,是雲南通往沿海地區的「橋頭堡」,區位優越。旅遊區集剝隘庫區水域風光、馱娘峽谷風光、壯族風情和亞熱帶雨林為一體的AA級旅遊區,省級自然保護區和省級風景名勝區,是我縣旅遊產業發展的龍頭,也是州、縣「十二五」旅遊規劃的重點建設項目,景區受百色水利樞紐建設的影響,旅遊接待服務設施「布瑞村」被淹沒,為此,整個景區經營被中斷。百色水利主體工程蓄水後形成33.841平方公里的庫區(博愛湖)水域風光,使景區資源優勢和開發價值更加明顯, 准備新開發位於者義村的「能罕曼瑞」野外拓展活動訓練基地,其優越的地勢和環境優於整個湖區山水風光。2006年10月《富寧馱娘江旅遊區總體規劃》通過專家評審。通過規劃和可行性研究,馱娘江旅遊區將以百色水利樞紐建設形成的庫區水域為依託,以「碧江、峽谷、壯鄉、新鎮」為核心吸引物,挖掘壯族歷史文化內涵,開發峽谷觀光游覽和水域兩大特色旅遊產品,建設集峽谷觀光游覽、水上康體娛樂、壯鄉民俗體驗、休閑度假於一體的生態水域旅遊區。
(二)雲南富寧相思島低海拔體育訓練基地旅遊帶
相思島位於剝隘鎮西北方,老國道323線旁,距剝隘新鎮相依傍,是一個由於百色水利樞紐工程的實施淹沒而形成的孤島,島上植被較好,有大面積的相思樹,綠樹蔥蘢,綠水環抱,自然景觀價值高。包括旖旎的者寧河水域自然風光、熱帶季雨林、水庫島嶼、瀕水河灘、臨江村寨、壯族文化等,是集觀光游覽、水上康體娛樂、壯鄉民俗體驗和休閑度假於一體的生態水域旅遊區。根據雲南富寧相思島低海拔體育項目訓練的規劃,我縣也相應規劃了旅遊功能帶,建設項目包括旅遊假日主題酒店、度假山莊、戶外旅遊運動拓展區,特色民族村、主題游樂場、生態主題旅遊園、垂釣基地等。項目建設後,可豐富馱娘江旅遊景區活動內容,增加遊客在景區的逗留時間,提高景區接待能力和服務質量,使馱娘江旅遊區由單一的觀光型旅遊向集觀光和休閑度假型旅遊轉變。
(三)剝隘坡芽歌書文化生態村
剝隘鎮坡芽村小組位於剝隘鎮東南方向,距國道323線和衡昆高速公路約4公里,距剝隘鎮政府所在地約5公里。全村共有55戶278人,實有耕地面積565畝,其中田85畝,旱地480畝,人均產糧260公斤,人均純收入550元。該村大約於清朝初年從縣境內的剝隘、者桑等地遷入,世代以種稻狩獵為業,民風古樸,由於地處深山,極少受外來文化影響,至今為止,依然完整保留著壯家人傳統的習俗禮儀。2006年8月,民族文化研究人員在該村發現一本壯族古老歌書。該書有八十一幅圖案,每幅圖案均記錄了一首壯族情歌。經眾專家考證:這一發現填補了壯族沒有古老文字的空白。是堪與「世界唯一活著的象形文字」——東巴文相媲美的民族文化資源,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認識價值和開發利用價值。該村壯族風情也獨具特色,但村寨建設混亂,道路狹窄,環境衛生差,農民生活水平還相當貧困。
(四)老街三寨稻作文化生態旅遊村
歸朝鎮老街三寨位於歸朝鎮東南部,距鎮政府2公里,距富寧縣城33公里,屬普廳河下遊河沿地區,與323線國道隔河相望,是一個壯族集居的村寨。寨子由老街、長沙、登冒3個村小組組成,故稱「老街三寨」,全村共141戶564人,現有耕地面積227畝,人均純收入1500元,交通便利,土質肥沃,水熱條件好。老街三寨村內綠樹翠竹成蔭,植被保存較好,民族文化底蘊深厚。村莊背靠「天印」,右靠「象鼻」,左有「龍泉噴血」,前有「百鳥朝王」,坐落在歸朝八大風景其中的四大風景之中,是滇東南保留壯族原生態文化較為完整的村寨,還是名符其實的壯戲之鄉,2006年8月20日,被確定為「中國壯族文化民俗科學研究基地」,並立有由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親筆題寫的碑文一座,建有中國稻作文化展覽室。
(五)紅色旅遊資源
我縣以全國一類革命老區縣為依託,扎實抓好谷拉紅軍洞、那能甘邦紅軍洞、田蓬獅子山哨所等革命遺址的文化深層挖掘和包裝,為建設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提供更多的教育內涵和旅遊文化底蘊,全力打造「雲南紅都」。特別是那能甘邦紅軍洞方園幾公里都屬於南部季雨林植被,由於自然條件的差異和森林群落的植物各類組成、生態結構、群落外貌屬於石灰山季雨林植被類型,各種野生動植物完好。甘幫革命老區核心區地處滇東南岩溶高原的東部邊緣,屬滇東南岩溶高原地貌,平均海撥在800—1200米之間。形成特殊岩溶地貌,其特點是山高谷深,山勢險峻陡峭。還是一個典型的少數民族聚居區、歷史悠久的革命老區核心區,少數民族風情濃郁、民族文化豐富多彩,全村共有甘幫、弄院等20個村小組553戶2772人,屬富寧縣革命老區重點鄉鎮之一。堅持保護促開發的原則,深入挖掘紅色革命遺址,規劃建設打造連接百色、麻栗坡老山的紅色旅遊線,努力使「雲南紅都」—富寧成為雲南乃至全國重要的愛國主義革命教育基地和旅遊勝地,逐步形成「紅色文化帶動旅遊、旅遊帶動經濟發展」的產業格局。
(六)歸朝架街水庫旅遊休閑景區
富寧皈朝水上森林休閑公園項目位於皈朝鎮與板侖鄉交界處,距富寧縣城26公里,距高邦至廣西那坡省際公路4公里,即將新建的那坡至高邦高速公路擦邊而過。富寧的區位優勢和對外形成的便捷交通網路,為皈朝水上森林休閑公園的建設奠定了優良的基礎。皈朝水上森林休閑公園是1958年架街村委會群眾投勞興建的小(二)型水庫,1993年縣政府籌集資金對庫區改造擴建,形成了總庫容34萬立方米的小(二)型水庫,水庫位於皈朝鎮與板侖鄉交界處的架街村委會轄區,故稱架街水庫。架街水庫處於1200米海拔的高山之上,水淹面積500畝,周邊森林幅蓋率高達80%以上,水庫的興建在庫尾形成了幾百畝壯觀的森林濕地。水面和濕地淹映在幾千畝的森林之中,就象一顆高原明珠閃閃發光。其自然資源特點表現為:水上森林、清涼世界、金秋紅葉、休閑勝地。
水上森林——水庫上游幾百畝濕地中生長著水楊柳,樹生長在水中,酷似亞馬遜河中的森林,故稱水上森林。春天,濕地周邊的紅、黃、藍、白、青、紫各類野花爭相怒放,與水中的樹林搖相呼應,形成百花爭艷,五彩繽紛的世界。
清涼世界——富寧處於低熱河谷地區,從富寧至廣西一帶處於低海拔區域,夏季都比較炎熱,架街水庫濕地地處1200米海拔的高原山地,地勢開闊,靠近近北回歸線,距南海較近,受東南季風、地理地形、海洋等因素的影響,形成固有的氣候特點:四季溫差小、雨量充沛、干濕季分明、垂直差異顯著的低緯高原氣候。年平均氣溫在17。C左右,年平均空氣濕度80%左右,常年均為人體感到舒適的氣候,是最適宜居住的地方。總之,架街濕地氣候溫和、四季如春、空氣濕潤,全年為休閑度假氣候,是人們夏季避暑的勝地。
金秋紅葉——圍繞湖岸邊的楓樹林,經過秋風的洗禮變成了紅黃色,斑斕眩目,倒映在清澈的湖面,遙遙望去,楓林與水連為一片,染紅了湖面,構成了秋水共長山一色的奇瑰景色。就象唐代大詩人杜牧詩中所描述的那樣:「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停車從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休閑勝地——舒適的氣候環境,風景如畫的濕地,便利的交通條件,為人們提供一個休閑度假的勝地。
⑻ 民族體育項目
項目有:搶花炮、珍珠球、花炮、木球、蹴球、毽球、龍舟、鞦韆、射弩、陀螺、押加、武術、馬術、民族式摔跤、板鞋競速、高腳競速。舉重、拳擊、摔跤、短兵和步射;
表演項目有:武術(分石擔、石鎖、弓箭術、彈丸、爬桿、跳板、木杠、皮條、沙袋、地圍、跳桌、筋斗、疊羅漢、大武術、五虎棍、打術、跳術、跳繩、飛叉、中幡等22項)、騎術(各種馬上技巧表演9項)3大類;特邀表演有:馬球、蒙古式摔跤、獅舞、雜技等。其中維吾爾族的踩繩(即達瓦孜)、蒙古族的摔跤、朝鮮族的跳板、回族的武術以及內蒙古騎兵的馬術等。
⑼ 雲南省的少數民族有哪些體育活動
雲南地區少數民族體育運動的項目及形式多種多樣,內容極為豐富。這些運動項目,既是人們健身的主要形式,更是各民族必須具備的技能。現舉例分述如下。
(一)武術。
流行於雲南地區各民族中的武術,具有久遠的歷史。發現於雲南滄源新石器時期的崖畫,向我們展示了史前原始狀態的武術形式,其中有持棍棒、予、盾牌、弩、弓以及類似杵棒和狼牙棒兵器的生動形象。表明這時流行於當地少數民族中的武術已初具形態了。在雲南晉寧石寨山、江川李家山等地出土的戰國時期的青銅器中,有大量的刀、矛、狼牙棒、斧、劍、弩機等兵器,特別是「戰爭場面貯貝器蓋」上短兵鏖戰的群塑中,表現了較成熟的技擊動作,是雲南原始武術之例證,它對奠定雲南地區民族武術在中國武術發展中的地位具有重要意義。在後來的發展中,各少數民族又根據自身的不同特點,創造了適合於本民族的武術形式。如回族所創立的眾多的拳法中,影響較大的就有「心意六合拳」、「八極拳」、「查拳」、「教門彈腿」等,其中「心意六合拳」在武林中素以「狠拳」著稱,是一種剛柔相擠的拳種,具有良好的健身防衛功效。在苗民中,流行的「蘆笙拳」是一種集實用性和觀賞性於一體的拳種,它是苗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將蘆笙舞和勞動拳巧妙結合的產物,深圳特區受各地苗民喜愛。傣族武術的內容也極為豐富,西雙版納勐海佛寺壁畫中,保留了傣族武術的珍貴形象.據估計,僅西雙版納地區流行的傣家武術套路就有上百種,且各有所長.其中「孔雀拳」便是傣族人民長期觀察了他們喜愛的孔雀行為舉止後,摹仿其動作並融入了太極拳、長拳、綿拳和氣功等技法後,創編出來的一套特色鮮明的外柔內剛的拳種,藏、彝等族也都有自己特點鮮明的拳術。
器械打鬥術,在中華武術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所用器械種類繁多。大理白族在節日里表演的「霸王鞭」既是在其民族表演的成套舞蹈動作中,融入了許多白族傳統鞭術、棍術動作後形成的。雲南新平磨皮大寨彝人跳的「花鼓舞」,表演者十數人,其中有的舞者手握大刀、兩節棍、三叉戟、雙刀、雙鉤、水火棍等武術器械。他們除表演古代戰爭的各種情節外,還上場演武,重現戰爭的撕殺情景,表演氣勢威猛,場面激烈,非常形象逼真,除了健身性,還極具觀賞性。此外,苗族的雙環刀,景頗族的平頭長刀,阿昌族的「戶撒刀」等也都是武術器械技擊中的主要器械。
(二)賽馬與射箭。
自古以來,騎馬、射箭是雲南少數民族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項傳統體育活動。在晉寧、江川等出土的銅鼓、銅貯貝器、銅飾及銅劍等上面,表現狩獵形象的圖案比比皆是,而且其規模、氣勢較大。大理白族在傳統佳節——「三月街」期間,定要舉行傳統的賽馬、射箭等競賽活動。彝族的賽馬,一般選在平壩上舉行,騎手們縱馬在環形的跑道上賓士,先者為勝。在射箭比賽中,彝族是以掛在50米開外大樹上的牛腿為靶,並以此作為笛箭手的獎品。在苗、傣、彝、僳僳、怒、獨龍、基諾等民族中還流行弩射,並發展出了眾多別具一格的弩射形式,如怒族的弩射,高手能射中水中游魚。
(三)競渡。
俗稱劃龍舟,是雲南少數民族中非常流行的一種體育娛樂活動。在晉寧、江川等地出土的銅鼓上的競渡圖像一般有船四隻,船員上劃船者人數多少不等。競渡之俗,從西漢以後逐漸成為這一帶少數民族的一項傳統體育活動,並成為了整個西南地區少數民族傳統祭祀儀式活動中的一項傳統體育活動中的一個組成部分。西雙版納的傣族在傣歷新年(即傣族「潑水節」)期間,都要在瀾滄江上舉行盛大的賽龍舟活動。這種具有廣泛群眾基礎的「劃龍舟」活動,不僅可以娛悅身心,其培養團結協作、頑強拼搏精神的作用也十分明顯。
可以說,雲南眾多的民族和豐富的民族文化決定了民族傳統體育,是一種形式多樣和風格各異的民族文化的典型代表。縱觀雲南地區各民族傳統體育活動,可以看出其所具有的明顯特點。
1.地域性。
每個民族文化都有一個特定的地理區域,並受到地理環境的影響,反過來又影響環境的變遷。雲南民族傳統體育及其所具有的文化內涵 ,與該民族的生存環境有著千絲萬縷、不可分割的聯系。審視雲南各族絢麗多彩的傳統體育表演,可以得出這樣一個初步結論:凡生活在居住環境艱苦,氣候條件惡劣,溝壑縱橫區域的民族,由此孕育而生的傳統體育,具有顯著的競技性。反之,世居平原壩區的民族,其傳統體育帶有明顯的游戲、娛樂等特點。例如,生活在怒江峽谷的怒族,傳統體育「過溜索」是特定地理環境里人們生存需要和謀生的手段,需較強的力度和難度。而主要生活在壩區的白族、傣族等民族的傳統體育「霸王鞭」、「整光燈」等活動則娛樂性較強。
2.娛樂性。
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具有突出的娛樂性,它著重於人的身心需要和情感願望的滿足,並以自娛自樂的、消遣的和游戲的活動方式出現。人們在這些活動中可以直接得到令人愉悅的情感抒發和渲泄。由於民族體育的這個特點,使它具有較大的吸引力,一次體育活動的舉行,往往成為一個民族的盛會。雲南的基諾族,每逢喜慶節日,男女老少聚集在一起,開展打雞毛球、扔石頭、項竹竿、打陀螺、跳大鼓等民族體育活動,沉浸在無比的歡樂之中。
3.健身性。
民族體育是各民族人民改造自然、改造社會、促進人類自身發展過程中的智慧結晶,它對改善民族體質,提高各民族人民的身體健康水平起積極的作用。
4.多樣性。
雲南地區少數民族眾多,各民族的傳統習慣、主客觀條件不完全相同,興趣愛好也有差別,體育必然會呈現出一種多元特色。每個民族都有數十種甚至近百種體育娛樂活動,而每一種同名目的體育娛樂活動,在不同的民族中又有不同的稱呼,使用不同的器械,有不同的娛樂方式及競賽規則。僅以不同名目的體育活動項目進行統計,雲南少數民族體育就達226項之多。
⑽ 少數民族體育運動項目哪些出現在奧運會
北京奧運會的比賽項目是28大項,這28項為:田徑、賽艇、羽毛球、壘球、籃球回、足球答、拳擊、皮劃艇、自行車、擊劍、體操、舉重、手球、曲棍球、柔道、摔跤、水上項目、現代五項、棒球、馬術、跆拳道、網球、乒乓球(起源於英國)、射擊、射箭、鐵人三項、帆船帆板和排球。
所以在奧運會中國少數民族體育項目暫時沒有進入奧運會,後續進入奧運會項目的有韓國的跆拳道、日本的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