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賽馬是不是青藏地區傳統文化活動
賽馬是青藏地區的傳統文化,草原地區
B. 四大高原的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Qinghai-Tibet Plateau或Tibetan Plateau)是中國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分布在中國境內的部分包括西南的西藏自治區、四川省西部以及雲南省部分地區,西北青海省的全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南部以及甘肅省部分地區。
整個青藏高原還包括與不丹、尼泊爾、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吉爾吉斯斯坦接壤的部分,總面積近300萬平方公里。境內面積257萬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00~5000米,有「世界屋脊」和「第三極」之稱。是亞洲許多大河的發源地。青藏高原舊稱青康藏高原(北緯25°~40°,東經74°~104°),是亞洲中部的一個高原地區,平均海拔高度在4000米以上。它的邊界,向東是橫斷山脈,向南和向西是喜馬拉雅山脈,向北是昆侖山脈,總面積250萬平方公里。
上新世紀末,青藏高原高度為1000米左右,第四紀期間,整體抬升4000米,(早跟新世:抬升1000米,中更新世:抬升1000米,晚更新世抬升1500-2000米,全新世抬升350-500米)。
青藏高原的隆起,地勢上造成南北、東西氣流流通的障礙,加劇西北地區的乾旱;巨大的高原加強了東部地區的季風,對地表自然景觀產生巨大的影響;其本身形成了高寒氣候,分布有大面積的冰川凍土。
另外,山體的抬升引起河流的下切,由於後期抬升速度加快,河流下切速度小於山體抬升速度,在高原面上的河流曲流發育,河谷寬淺,水流和緩,而在高原的邊緣,河流下切強烈,形成高山峽谷,河流湍急,成為一個獨特的現象。 2.4億年前,由於板塊運動分離出來的印度板塊以較快的速度向北移動、擠壓,其北部發生了強烈的褶皺斷裂和抬升,促使昆侖山脈和可可西里地區隆生為陸地,隨後印度板塊繼續向北插入古洋殼下,並推動著洋殼不斷發生斷裂。
約在2.1億年前,特提斯海北部再次進入構造活躍期,北羌塘地區、喀喇昆侖山、唐古拉山、橫斷山脈脫離了海浸;到了距今8000萬前,印度板塊繼續向北漂移,又一次引起了強烈的構造運動。岡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地區急劇上升,藏北地區和部分藏南地區也脫離海洋成為陸地。整個地勢寬展舒緩,河流縱橫,湖泊密布,其間有廣闊的平原,氣候濕潤,叢林茂盛,高原的地貌格局基本形成。
地質學上把這段高原崛起的構造運動稱為喜馬拉雅運動。青藏高原的抬升過程不是勻速的運動,也不是一次性的猛增,而是經歷了幾個不同的上升階段,每次抬升都使高原地貌得以演進。距今一萬年前,高原抬升速度更快,以平均每年7厘米速度上升,使之成為當今地球上的「世界屋脊」。
青藏高原有確切證據的地質歷史可以追溯到距今4-5億年前的奧陶紀,其後青藏地區各部分曾有過不同情況的地殼升降,或為海水淹沒,或為陸地。到2.8億年前(地質年代的早二疊紀),青藏高原是波濤洶涌的遼闊海洋。
這片海域橫貫歐亞大陸的南部地區,與北非、南歐、西亞和東南亞的海域溝通,稱為「特提斯海」或「古地中海」,當時特提斯海地區的氣候溫暖,成為海洋動、植物發育繁盛的地域。
其南北兩側是已被分裂開的原始古陸(也稱泛大陸),南邊稱岡瓦納大陸,包括南美洲、非洲、澳大利亞、南極洲和南次亞大陸;北邊的大陸稱為歐亞大陸,也稱勞亞大陸、北美洲。 氣候及特徵
高大而渾厚的喜馬拉雅山脈亘卧於青藏高原南緣,阻隔了南來的強大而潮濕的印度洋水汽,對高原面上的降水產生巨大的影響。在高原的東南隅,海拔較低,印度洋水汽順雅魯藏布江等河谷北上,並向西推進。因此,降水也由高原東南部向西北部遞減,在喜馬拉雅山脈、藏東南地區和許多高大山脈地區發育著眾多的現代冰川。
由於青藏高原的高度因素,這里的空氣比較乾燥、稀薄,太陽輻射比較強,氣溫比較低。由於其地形的復雜和多變,青藏高原上氣候本身也隨地區的不同而變化很大,總的來說高原上降雨比較少。
青藏高原本身也是影響地球氣候的一個重要因素,古生物學和地質學的考察表明,青藏高原的隆起使全球的氣候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作為一個高大的阻風屏,它有效地將北方大陸的寒冷空氣阻擋住了,使它們不能進入南亞。同時喜馬拉雅山脈阻擋了南方溫暖潮濕的空氣北進,是造成南亞雨季的一個重要因素。
山脈
青藏高原的周圍有許多山脈,它們大多數呈從西北向東南的走向,相對於高原外的地面他們陡然而起,上升很多,其中南部的喜馬拉雅山脈中的許多山峰名列世界上前十位,特別是珠穆朗瑪峰屬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同時高原內部除平原外還有許多山峰,高度懸殊。其中包括:昆侖山脈、喀喇昆侖山脈、唐古拉山脈、橫斷山脈、岡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喜馬拉雅山脈等。
冰川
青藏高原現代冰川都發育在高原上巨大各山系中,冰川總面積為49162平方公里,佔全國冰川總面積58651平方公里的83.8%,相當於亞洲山地冰川面積的40%。
青藏高原冰川在地區上分布不均勻,主要分布在高原南半部和東部地區。昆侖山山脈冰川面積為最廣,約12482平方公里,其次是喜馬拉雅山脈,其面積為11055平方公里,分別佔全區冰川總面積的27%和24%。冰川總儲量為38563億立方米,約佔全國冰川儲量51322億立方米的75%,昆侖山和喜馬拉雅的冰川儲量分別占青藏高原冰川總儲量的33.8%和25.8%。
地球上中低緯度地區的冰川主要集中在青藏高原上,青藏高原冰川覆蓋面積約4.7萬平方公里,佔全國冰川總面積80%以上。其中包含:喜馬拉雅現代冰川、念青唐古拉山現代冰川、昆侖山現代冰川、喀拉昆侖山現代冰川、橫斷山現代冰川、唐古山現代冰川、岡底斯山現代冰川、羌塘高原現代冰川、祁連山現代冰川等。
河流
青藏高原是中國三階地勢的最高階,高原向南、向東、向西傾斜,成為中國長江、黃河及怒江、瀾滄江、雅魯藏布江、恆河、印度河等國際主要大江大河的發源地和分水嶺,源於此地的河流哺育了東南亞、南亞的大片土地和人口。此外青藏高原還孕育了無數條小河,其數量之多,簡直無法統計,因此青藏高原被稱為「中華水塔」。
高原的隆起,地質構造活躍,地質地貌復雜和氣候類型的多樣,對眾多河流的發育具有決定性的作用,高原東南部、東部和南部屬濕潤和半濕潤地區,河網密度大,屬常年性河流,且多為外流河。而高原西部和北部屬乾旱、半乾旱地區,河網不太發育,多為季節性的河流,且多為內流河。
湖泊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多米以上,號稱世界屋脊,空氣極為稀薄,氣候異常寒冷。 這種獨特的自然環境造就了常年不化的冰川雪山、碧綠如玉的高原湖泊、蔚藍的天空、觸手可及的白雲,令世界各地的旅遊愛好者心馳神往。
然而,伴隨青藏高原獨特風光的是生命難以承受的惡劣生存環境。低溫、缺氧、強紫外線輻射、生活物質匱乏,加上千百年以來入藏道路遙遠而艱險,使無數嚮往者望而卻步。
湖泊眾多且多連接在一起,其主要形成原因一般認為有兩種。其一是,因為冰川的侵蝕作用致使青藏高原形成冰
蝕窪地,加之常年積雪融化及冰川融化而形成,另外是由於地殼活動造成地表斷裂形成溝谷及窪地而形成。
青藏高原湖泊星羅棋布,是中國湖泊數量最多,面積最大的地區。據統計僅青海、西藏兩省區,面積大於1平方公里的湖泊有1019個,其中面積大於100平方公里的有63個,大於1000平方公里的有3個。全區湖泊總面積為36889平方公里,佔全國湖泊總面積70989平方公里的52%。
湖泊根據水系特點,可分為外流湖和內流湖兩大類。其中外流湖區的湖泊235個,內流湖區的湖泊的儲量5182億立方米,佔全國湖泊總儲量的7077億立方米的73.2%。
湖泊根據水化學特徵,可分為:淡水湖泊和鹹水湖泊。湖泊總水量中,淡水儲量為1035億立方米,占總儲水量的12.7%,湖泊以鹹水湖和鹽湖為主。
主要湖泊有:青海湖、扎陵湖、鄂陵湖、班公錯、郭扎錯、魯瑪江冬錯、拉昂錯、瑪旁雍錯、昂拉仁錯、扎布耶茶錯、塔若錯、扎日南木錯、當惹雍錯、昂孜錯、格仁錯、錯鄂、阿牙克庫木湖、色林錯、烏蘭烏拉湖、納木錯、普莫雍錯、羊卓雍錯等。 青藏高原人煙稀少。但即便如此,這里可能在
兩萬年前就已經有舊石器文化時期的人類生存了。青藏高原上的文化受到其周圍文化(漢文化、西域文化、波斯文化和印度文化)的影響,但同時它也保存了它的獨特性。 藏族的民間文學種類多,題材廣,內容豐富。其中,《格薩爾王傳》在藏民族中流傳最廣,影響最大。《格薩爾王傳》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流傳下來的最長的一
部敘事英雄史詩。它以浪漫主義的手法,敘述了藏區一叫嶺的部落的民族英雄格薩爾為保衛領土和人民,抗敵鋤奸,降魔除妖的事跡。
此外,在藏區流傳很廣,膾炙人口的還有關於唐朝文成公主和藏王松贊干布聯姻的各種故事,有語言生動、幽默詼諧的《阿叩登巴的故事》和寓意深刻、委婉動人的《茶和鹽的故事》等。藏族的建築、繪畫、雕塑有很高的技巧和獨特的風格,寺廟建築尤為精美,主殿屋頂覆以鍍金銅瓦,頂端飾以寶塔、怪獸,氣勢雄偉;寺內雕梁畫棟,台
閣重疊以及壁畫、木雕、石刻、彩幛、金銀銅器,顏色鮮艷,造型生動,無不顯示出藏族人民的聰明才智。
此外,藏族在製作佩刀、馬鞍等方面也有很高的工藝水平。唐卡是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卷軸畫,因製作的材料不同分為刺綉唐卡、織錦唐卡、貼花唐卡和珍珠唐卡。其題材和內容豐富,多數以宗教活動為主題,也反映藏族人民的歷史和民族風情。藏族人民能歌善舞,其音樂舞蹈享有盛名。藏族民歌音色多變,嘹亮寬廣,富於高原氣息。藏族舞蹈,風格多樣:鍋庄舞熱情奔放,舞姿矯健;弦子舞彩袖飄飄,輕盔優雅,其中草地鍋庄和巴塘弦子最為著名。藏戲則是一種詩歌、音樂、舞蹈相結合的綜合藝術,已有700多年歷史。 地理位置
位於陰山山脈之北,大興安嶺以西,北至國界,西至東經106°附近。介於北緯40°20′~50°50′,東經106°~121°40′,面積約34萬平方公里。行政區劃包括呼倫貝爾盟西部,錫林郭勒盟大部,烏蘭察布盟和巴彥淖爾盟的北部。廣義的內蒙古高原還包括陰山以南的鄂爾多斯高原和賀蘭山以西的阿拉善高原。內蒙古高原又稱北部高原。包括內蒙古自治區全部、甘肅省及寧夏回族自治區北部的廣大地區,東起大興安嶺和蘇克斜魯山,西至馬鬃山,南界祁連,善達克沙地、烏珠穆沁沙地、呼倫貝爾沙地、科爾沁沙地等。較大的沙漠有巴丹吉林沙漠、騰格里沙漠、烏蘭布和沙漠和庫布齊沙漠等。
氣候特徵
內蒙古高原夏季風弱,冬季風強,氣候乾燥,冬季嚴寒,日照豐富。年均溫3~6℃,1月均溫-28~-14℃,最低溫可達-50℃。7月均溫16~24℃,炎熱天氣很少出現。牧草生長期10℃以上活動積溫2000~3000℃。太陽年總輻射量500~670千焦耳/平方厘米,年日照2600~3200小時,是全國日照時數較多地區之一。年降水量分布東多西少,介於150~400毫米,6~8月集中年雨量的70%,降水年際變率大。內蒙古高原是中國多風地區之一,年平均風速4~6米/秒,從東向西增大,8級以上大風日數50~90天,冬春兩季佔全年大風日數的60%左右,風速6~7米/秒即可發生明顯的起沙。高原西部,年沙暴日數達10~25天。風多而大對牧業生產不利,但卻提供了高原上的重要動力資源。
平原分布
黃河流經內蒙古高原中部的這一段,有的地方河谷緊縮,成為峽谷;有的地方河谷寬展,泥沙堆積成肥沃的沖積平原,這就是著名的河套平原(河套自古就有「塞上江南」之稱,這是勞動人民在這里修建渠道,引黃河水灌溉農田的結果)。 內蒙古高原平均每平方公里僅3人,為蒙古、達斡爾、鄂溫克、鄂倫春和漢族等各族人民長期從事畜牧業生產活動之地區。20世紀50年代以前牧民過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牧業生產十分落後。50年代以來,牲畜頭數增長3倍多。但因種種原因,草原的載畜量日漸加重,畜草矛盾日益加深。
海拉爾市是呼倫貝爾盟公署駐地,高原最大工業中心,市區之南的伊敏河煤田是中國五大露天煤礦之一,滿洲里市和二連浩特市是中國北部邊境城市。 雲貴高原位於中國西南部,西起橫斷山脈,北鄰四川盆地,東到雪峰山。它包括雲南省東部、貴州全省、廣西壯族自治區西北部和四川、重慶、湖北、湖南等省邊境,面積達30多萬平方千米。
是中國南北走向和東北—西南走向兩組山脈的交匯處,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它大致以烏蒙山為界,分為雲南高原和貴州高原兩部分。西面的雲貴高原海拔在2000米以上,高原地形較為明顯。東面的貴州高原起伏較大,山脈較多,高原面保留不多,稱為「山原」,海拔在1000—1500米之間。
雲南高原和貴州高原相連在一起,分界不明,所以合稱為「雲貴高原」。雲貴高原位於青藏高原、四川盆地、湘桂丘陵及中南半島北部高原之間,屬於中國地勢第二階梯。
雲貴高原地形復雜,礦產資源、生物資源豐富,因為地勢的差異,水能資源豐富。 荔波大小七孔
以喀斯特地貌上樟江水系的水景特色,浩瀚蒼茫的喀斯特森林景觀為主體的荔波大小七孔,長達25公里的仿如三峽風光的舞陽河,集山、水、湖、洞於一體的紅楓湖,以及別具特色的馬嶺河峽谷和峽谷地縫漂流,都是值得一游的好地方。
馬嶺河峽谷
馬嶺河有個略帶憂傷的稱號———「地球上美麗的傷疤」,它形象地說出了馬嶺河的壯觀與險峻。馬嶺河全長70多公里,在平川上切出一條狹窄幽深的地縫峽谷,這種結構在全球極為罕見,有「天下第一縫」之美譽。
馬嶺河漂流段長50多公里,分上中下三段,漂過18灘、60餘灣、30餘潭、200條瀑,漂完全程約8小時,有「天下第一漂」的美名。它是貴州省惟一的激流皮劃艇漂流訓練基地,首屆中國國際皮劃艇漂流大賽就在這里成功舉行。
黃果樹瀑布
黃果樹瀑布,即黃果樹的核心景區,位於中國貴州省安順市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是珠江水系打邦河的支流白水河九級瀑布群中規模最大的一級瀑布,因當地一種常見的植物「黃果樹」而得名。瀑布高度為77.8米,其中主瀑高67米;瀑布寬度101米,其中主瀑頂寬83.3米。黃果樹瀑布屬喀斯特地貌中的侵蝕裂典型瀑布,以它為核心,在它的上游和下游20千米的河段上,共形成了雄、奇、險、秀風格各異的瀑布18個。1999年被大世界吉尼斯總部評為世界上最大的瀑布群,列入世界吉尼斯記錄。
羅平油菜花
在羅平觀賞拍攝油菜花最好的地點有兩處:金雞峰和牛街。金雞峰在羅平縣城東北方,登上金雞嶺觀景台,只見腳下花潮簇擁,金浪隨風一波一波地滾,香氣四溢,數十座小山包散在這海里成了一個個湖心島。遠處的村落惟有用神仙居來形容了,一般介紹羅平花海的照片都在這里拍攝。
牛街在城北,這個地點叫九龍鎮,當地人習慣了還是叫它的老名字——牛街。這里的油菜花田和金雞峰的油菜花田是完全不同的兩種風格。金雞峰給人的感覺是大氣壯觀,這里就是小巧精緻。梯田隨著山勢一圈一圈的彷彿一顆顆螺螄,所以這個地方的梯田又叫螺螄田。牛街及沿國道西行至師宗一帶的丘陵起伏較大,油菜花隨地形種植,與冬小麥、蔬菜等多種色塊交織在一起,同金雞花海相比又是另一種韻味。
織金洞
織金洞原名打雞洞,位於貴州省織金縣城東北23公里處的官寨鄉,距省城貴陽120公里。1980年4月,織金縣人民政府組織的旅遊資源勘察隊發現此洞。它是一個多層次、多類型的溶洞,洞長6.6公里,最寬處175米,相對高差150多米,全洞容積達500萬立方米,空間寬闊,有上、中、下三層,洞內有40多種岩溶堆積物,顯示了溶洞的一些主要形態類別。織金洞是該景區的精華,它是中國發現的一座規模宏偉、造型奇特的洞穴資源寶庫。洞深10餘千米,兩壁最寬處173米,最高達50米。
栗元草場
栗元草場堪稱中國西南第一草場,被譽為高原上的明珠。位於務川縣泥高鄉栗園村境內,南起都濡,北迄濯水,草場距泥高鄉所在地17公里,距務川縣城約40多公里。方圓13萬余畝,平均海拔約1360米。場內牧草豐茂,生機盎然。上有奇石如林,名叫石林,周邊有梅古洞飛瀑、槐溪河、響水泉、大岩門、小岩門、青坪水庫等景點。該草場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水熱同季。草場上牧羊的姑娘,躍馬的小伙,融融樂樂,情曠意悠。 彝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有彝族年、火把節(白族)等。
彝族年無固定的日期,一般在金秋十月擇節日舉行。節日期間,人們殺豬宰羊,走親訪友,祝吉祥慶豐收。過年,也是青年男女社交的最好機會,人們手拉手跳起歡樂的達體舞。同時還進行轉磨秋、摔跤、賽馬等傳統體育活動。
火把節則在每年的農歷六月二十四日舉行。這天,要以村為單位宰殺肉牛分與各戶,每戶還要殺雞,用新蕎面蒸饃,同酒肉一起祭獻祖先靈牌。晚上,人們燃起火把邊走邊唱,在田間地頭巡遊,然後集中到村寨壩子上,舉行盛大的簧火晚會,青年男女盡情歌舞,通宵達旦;老人們則飲酒高談,講述往事。火把節期間,還要舉行鬥牛、斗羊、摔跤、射箭、賽馬、打鞦韆等體育活動。
彝族有豐富的文學藝術。彝族文學不僅數量多,內容豐富,而且形式多樣,如詩歌、故事、神話、謎語等。其中詩歌形式最為流行,諺語詩(彝語爾比爾吉)是具有濃厚民族風格的一種彝族詩歌體。
《勒俄特衣》是一部廣為流傳的彝文史詩,它以神話的形式,敘述了宇宙起源,祖先遷徙等故事。它氣勢磅礴,想像豐富,語文樸素,反映了彝族人民藝術創作的卓越智慧和高超才能。彝族的音樂舞蹈富有民族特色,曲調豐富,優美動聽。舞蹈節奏明快,熱情奔放。民族樂器月琴和口弦深受人們的喜愛,青年男女也常用它來抒發感情,表達愛戀,約會、談情和自娛。
彝族漆器是最具民族特色的工藝品,有木胎、皮胎和牛角胎三種,多用來製作餐具、酒器、馬具、武器和傢具等。彝族漆器的色彩以紅、黃、黑三色為主,彝族以紅色象徵勇敢、熱烈、吉祥,以黑色表示高貴、莊重和尊嚴,黃色代表美麗、光明和富貴。彝族漆器設計巧妙,製作精細,造型古樸,色彩明快,充分表現了彝族人民的審美情趣。 元明清三代,中國疆域的大一統局面和對邊疆經營比以往歷代更為廣泛與深入,使雲貴高原環境與社會在這一時期發生了重大變化。一般認為,促成這一重大變化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隨著元朝設雲南行省直到清雍正時期的改土歸流運動,均有著一個中央和國家制度與政策在雲貴高原的逐漸深刻化的過程,這在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方面都有體現;一是貫穿三代的移民及其引發下的地區開發活動,總體上使雲貴高原呈現人口增長和經濟發展局面。
由於這些因素的作用,使得元明清時期對雲貴高原的農業開發在廣度和深度上都大大超越了以往歷代,從根本上看,使該地區人類與自然的互動關系得到進一步加強。綜合考察對雲貴高原歷史發展和環境變遷有著重要影響的該時段農業墾殖、土地利用等活動,探討包括人類活動和自然地理環境變化在內能量交換系統的演進情況,是地區開發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研究的重要組成。
C. 下列體育運動與其最適合開展地區的搭配,合理的是()A.青藏地區-帆船B.西北地區-摔跤C.南方地區-
根據我國各地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徵劃分為四大地理區域:北方地區、南專方地區、西北地區和青屬藏地區,由於每個地區地理環境的不同,出現了不同的自然景觀.青藏地區地勢高、氣溫低,形成了獨特的高原氣候,終年氣溫偏低,降水偏少,人們不會帆船這種體育運動,故A敘述是錯誤的;西北地區主要包括內蒙古自治區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以畜牧業為主,蒙古族的牧民在草原上養成了奔放粗獷的性格,每年都要舉行那達慕大會,主要的運動項目有賽馬、摔跤等,故B敘述是正確的;南方地區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冬季氣候溫和,夏季降水豐富,河流湖泊較多,人們喜歡龍舟競賽,不會出現滑雪這類運動項目,故C敘述是錯誤的;北方地區屬於溫帶季風氣候,冬季寒冷乾燥,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有冰雪,人們在冬季喜歡溜冰、滑雪,故D敘述是錯誤的.
故選:B.
D. 下列體育運動項目與其適合開展地區的搭配,不合理的是()A.西北體育區的摔跤運動B.東北體育區的田
A.我國西北地區,草原面積廣大,有傳統的摔跤運動,故正確;
B.我專國東北地區,有我屬國最大的東北平原,可以開展田徑運動,故正確;
C.我國青藏地區地勢高,氣溫、氣壓都要低得多,因此,這種高寒缺氧的獨特地理環境,不適宜開展體力消耗大而且對水溫要求高的游泳運動,故錯誤;
D.我國長江三角洲地區,河流密布,水流平緩,適宜開展帆船運動,故正確.
故選:C.
E. 進入青藏高原前,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能否有助於高原環境的適應
時間:2012-7-7 來源: 進入青藏高原前,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是有助於高原環境的適應的。 在進入高原之前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可增加心臟功能的儲備能力,增加肺活量,從而增加機體對低氧的耐受力。使之在進入高原後一周內左右心功能雖有減退,但還完全可以滿足機體在低氧條件下的需要。再者,運動可以增加心臟冠狀動脈的血流量,改善心功能,以減少血液中乳酸和酮酸的含量,這些都有助於機體對高原環境,尤其是對低氧環境的適應能力。 體育鍛煉應在進入高原之前進行。進入高原後機體的負擔已經加重,此時進行鍛煉危險性很大,有引起急性高原病的可能。在進入高原較長時間以後,再進行適度的鍛煉則是可行的。 這種為增加機體對高原適應能力所進行的鍛煉應以慢跑、游泳、打太極拳及氣功為主,這些運動項目增加心、肺功能的效果較為顯著。每個人可以根據各自的身體狀況,愛好和現有的條件選擇適當的鍛煉項目。
F. 青藏地區有什麼環境問題
西北地區與我國東部季風區中的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有明顯的差異。它地處內陸,東西距離很長,區內高原面積廣大,有大興安嶺等山脈與東部平原相隔,這種位置和地形決定了從海洋上吹來的夏季風基本上不能到達這里,而且,越往西距離海洋越遠,受海洋的影響越小。所以,氣候乾旱是西北地區最突出的自然特徵
在乾旱的大陸性氣候條件下,風力顯著,沙漠面積廣大,因而直接影響著本區的農牧業生產,也影響著這里的人民生活。
另外,本區地理環境也還有差異性的一面,主要體現在自東向西的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景觀變化,這是由降水量和干濕狀況的逐漸變化所決定的。
西北地區是我國一個地域遼闊、人口較少、民族眾多、自然條件復雜、自然資源豐富、經濟基礎較為薄弱的地區。從地圖上可以看出,受氣候的影響,西北地區的地表景觀表現為四個方面:(1)高原、盆地為主的地形,風蝕作用顯著,西部有浩瀚的戈壁、沙漠;(2)由東向西,植被呈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變化;(3)河流稀少,且多內流河;(4)農田、村鎮、城市多沿河流或山麓水源地呈帶狀或點狀分布。
從自然地理角度來看,青藏地區的主體是青藏高原,屬於我國地勢的第一級階梯。青藏高原的位置和地形,決定了它具有獨特的自然環境特徵:教材利用一幅分層設色的地形圖和兩幅景觀圖直觀地反映了青藏地區的地形特徵。
青藏高原因高生寒,相同季節的溫度比同緯度地區低。教材通過對比我國同緯度的兩個城市(拉薩和成都)的氣溫變化圖,反映出青藏地區氣候寒冷的特點。究其原因,青藏地區海拔高是影響氣候的主要原因。由於氣候寒冷,許多山峰終年積雪,冰川廣布。
青藏高原有豐富的太陽能資源、地熱資源、水能資源、生物資源和礦產資源,這些內容通過活動2部分體現出來。
青藏地區是地球上一個神秘誘人的地方,有奇異的自然風光,豐富的地下寶藏,燦爛的歷史文化、獨特的民族風情,更重要的是這里還有許多未被揭露的自然奧秘,因而這里已經成為科研和旅遊的寶地。
由於西北地區自東向西氣候越來越乾旱,草原植被的分布也由東向西逐漸變化,反映在牧場的特點就表現為內蒙古高原東部主要是草原牧場,如呼倫貝爾草原牧場和錫林郭勒草原牧場;到了賀蘭山以西,荒漠植被占據了主導地位,牧場便局限於地下水出露的綠洲上了;而新疆的高山牧場,由於受地形影響,則形成了森林帶以上的夏季牧場和森林帶以下的冬季牧場垂直分布的特點。教材通過活動課文用兩張景觀圖對比了內蒙古的溫帶草原牧場和青藏地區的高寒牧場。放牧的方式由過去的「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方式逐漸走向定居放牧方式。
廣闊的溫帶草原使這里成為全國重要的畜牧業生產基地,牧場主要分布在內蒙古、寧夏、甘肅、新疆,其產品不僅供應本地需要,而且還支援外省市並出口國外,參與國際市場。優良畜種有三河馬、三河牛、新疆細毛羊等。
G. 北方人冬季愛好的體育運動項目是
答案B
主要考查區域間在自然景觀、人文活動等方面的差異。由於受地形、氣候等因素的影版響,各區權域在自然景觀、人文活動等方面都有明顯的差異。四合院是北方地區、特別是北京傳統的民居;竹樓、高腳屋是高溫多雨的南方地區的常見民居;青藏地區海拔高、氣候寒冷,為適應這種高寒的自然特徵,當地居民修建了石質的碉房。由於北方地區冬季寒冷,多有降雪的天氣,所以人們喜歡在冬季滑雪、堆雪人、打雪仗……
H. 青藏地區主要的特色游資源是什麼(2分)
在山脈縱橫、盆地寬谷相間的大高原上,蘊藏著豐富的地下礦產資源,有號稱「萬寶山內」的祁連山、容譽為「聚寶盆」的柴達木這樣一些礦藏集中的地區。
青藏高原是我國地熱資源最豐富的地區,占我國高溫地熱資源量的80%。
拔較高,1000米左右;
地勢相對平坦,沒有障礙物;
地面多為草原,地勢起伏小;
晝夜溫差大,使得空氣流動更加強烈。
以上原因使得青藏地區風力資源特別豐富。
《參考網路》
I. 我國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青藏地區的自然地理特徵,
南方地區:丘抄陵山地分布較廣,氣候以亞熱帶季風氣候為主。年降水均為800毫米以上 北方地區:平原較多,有廣闊的華北平原和東北平原,氣候類型主要為溫帶大陸或溫帶季風氣候,年降水量在400-800毫米之間。青藏地區:主要為青藏高原,海拔2000米以上,晝夜溫差大,太陽幅射量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