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培養對體育運動鍛煉的興趣
把運動當成習慣,不要刻意讓自己喜歡上某類運動,而是找准自己喜歡的運動堅持不懈地做下去
② 和諧社會體育運動如何發展
構建和諧社會背景下發展我國社會體育的重要意義
社會體育是以人為本,以不斷滿足人們身體與精神的享受和發展需要為目的的一種社會活動;是在閑暇時間里,居民自願參加的以增強體質、增進健康、增添情趣、增加交往、增長技能為主要目的、自主性的體育活動。它是一種最為普遍的體育,它的對象是全體社會成員,范圍遍及整個社會。因此,社會體育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過程中,具有競技體育、學校體育所無法替代的特殊作用。
(一)促進人的全面和諧發展。
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過程中堅持以人為本,本質上是要把關注的目光從片面追求物質的增長和財富的積累,逐漸轉移到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上來。人的全面發展包括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的全面發展。對個人而言,健康是智力、體力和心理發展的基礎,是勞動生產力的基礎;對社會而言,良好的國民健康狀況是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根本保障。
現代社會生活方式使得「緊張」成為現代各種流行病的潛在因素,「焦慮」成為心理病患的主要殺手,人們急切地需要一種「緩解劑」來調整疲憊的肢體和緊張的情緒。社會體育以其融健身性、娛樂性、餘暇性和自主性於一體的特點,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在社會體育活動中,由於沒有學校體育的強制性和競技體育那樣激烈的對抗性和功利性,因此,參與者在體力、心理和精神上一般不具有抵觸和反感情緒,不負擔勝負成敗的責任與壓力,使人易於處在一種主動、輕松、快樂、舒暢地享受生活的狀態之中。參與者可根據實際情況,自由自主地選擇自己喜歡的體育項目、活動方式、時間和形式等,輕松愉快地從事體育鍛煉,在精神上獲得一種解放感、自由感和愉快感。社會體育本著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目標,倡導了健康和文明生活方式以及和諧發展的身心。
(二)確保社會安定和諧的有效途徑。
穩定是和諧的前提和基礎。和諧社會的建立,必須保持社會的穩定、有序。我國正處於社會轉型期,社會分層趨於復雜化,收入差距拉大,勞動力就業的矛盾日益突出,由此引發的一系列社會問題,成為影響穩定、滋生犯罪的溫床。體育運動的實踐證明體育運動是緩和、化解社會矛盾的一條有效途徑。體育社會學家把體育運動作為控制社會發展的工具,又用社會管理來控制體育的運轉,讓良性運行的社會享受體育運動的恩惠,讓體育運動成為社會健康運行的安全閥。
(三)促進經濟發展。
和諧社會既要解決相對於經濟發展社會發展滯後的問題,也要解決經濟發展自身的結構性矛盾,特別是要大力發展提高居民素質和生活質量的現代服務業。體育產業是市場經濟條件下體育事業現實的生存與運作方式,是當代體育不斷社會化、生活化、消費化的產物。社會體育的發展將推動體育產業的發展,大力發展體育產業不僅能起到拉動經濟增長、促進產業的結構調整、擴大社會就業以及涵養稅源的實際作用,而且對提高國民身體素質和生活質量也有不可忽視的作用。體育不僅要為國爭光,還要為國爭利,所以要大力發展作為現代娛樂業重要組成部分的體育產業。
③ 如何做好體育運動
貴在堅持。
不知道你說的體育運動是指什麼,我33了,我每周至少打3次籃球,30分鍾以上,渾身出汗。
④ 體育運動項目的前景如何
體育行業正處於黃金期,未來前景看好,參考 前瞻產業研究院《2016-2021年中國體育產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2012 年中國體育產業總規模為 2595 億元,占 GDP的比重達 0.5%。按照《體育產業「十二五」規劃》的目標,2015 年我國體育產業增加值占 GDP 的目標比重為 0.70%。對比世界主要國家體育產業占 GDP 比重 2.0%~3.0%,整體規模較小。
據統計,全國 31 個省(區、市)在 2025 年體育產業規模的目標值合計超過 7 萬億元,按照這個數字計算則年復合增速達到 33.14%。根據體育總局最新統計數字,預計到 2020 年,產業總規模將超過 3 萬億元,占 GDP 比重將達 1.0%,2016-2020 年增長空間為 2.6 萬億,年復合增速達到 49.62%。總體來看,未來 5-10 年體育產業將進入高速發展階段。
體育產業的核心是體育競技賽事和健身娛樂項目,圍繞體育項目核心產業是體育服務產業,包括賽事運營、體育營銷、體育經紀、體育版權、體育彩票、場館運營、體育娛樂等;同時還有基於體育產業衍生出的體育用品、體育器械、體育地產、體育旅遊等產業。世界體育產業巨頭來自體育營銷、體育媒體、體育經紀等各個體育服務領域,我們認為,中國體育服務產業的健全發展將給國內傳媒公司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⑤ 想當個體育運動員怎麼發展
我個人認為,既然是運動員,又跑不快,那麼就要天天鍛煉,堅持下去!
相信你能跑快的。
⑥ 怎樣發展體育人口
1996年,我國進行了一次群眾體育現狀調查,確定的中國體育人口標準是:每周至少鍛煉3次,每次時間不少於30分鍾,感覺到中等以上的負荷強度。結果表明,我國體育人口總數為31·4%。這遠遠低於一些發達國家的水平,比如日本、芬蘭、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家的體育人口達到了70%以上。經過幾年努力,全國體育人口到2002年年底約占總人口的35%,但仍遠低於發達國家水平。
按照我國體育人口的判定標准,通過對眾多高校在校生的體育人口現狀的調查研究,發展高校體育人口可以作為當前加強學校體育工作,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一個重要突破口。我國體育人才的培養,在半個世紀的時間里一直採用前蘇聯模式,基本上走的是三級培養的路。運動員幾乎都經過業余體校、省市運動隊的層層選拔,只有最有天分的極少數苗子才能被選進國家隊。在三級培養模式中,運動員自始至終經歷的都是單一的、沒完沒了的體育技能訓練。楊立國說,在當時的情況下,舉國體制使得許多運動項目很快就顯出了人才優勢。即使到現在,這種模式在國際上依然還很有競爭力。但是美國和歐洲等國家並沒有採用這種模式,他們令人羨慕的體育人才隊伍,顯示出體教結合培養模式的優越性。
按照三級模式培養的運動員,文化水平與運動水準發展不同步,甚至有些運動員連教練員講的技戰術都聽不懂。
比運動員文化水平低更嚴重的弊端是:在培養尖子體育人才的金字塔塔基上,許多從小走上體育專業道路的孩子,一旦被淘汰,生存都成了問題。「金字塔要傷亡多少人,才能成就一個人啊!」楊立國感慨道。
三級培養模式的另一大弊病就是直接導致我國體育人口的基數太小。每個地級市只有一所業余體校,每個省只有幾個項目的專業運動隊,能被選入國家隊的運動員更是鳳毛麟角。與外國隨處可見、不計其數的社區足球隊、校園運動隊相比,中國的體育人口其實是個基座極小的金字塔。
體教結合在坎坷中走了20年
帶著對三級培養模式的疑惑,1985年底,當時的國家教委和國家體育總局聯合提出了一個新的運動員培養思路:體育要與教育結合。但體教結合在當時還只是一個虛擬的概念,這樁「婚姻」也是有名無實。楊立國說,所謂的體教結合就是爭取把運動隊辦在學校,讓運動員們一邊訓練一邊上學。當時設計的一條龍培養體系在今天看來,仍然帶有強烈的計劃經濟色彩。比如,小學、中學和大學各自要培養多少人,在哪些項目上培養,怎樣布局等等。
體教結合的婚姻似乎看起來圓滿了,但是新問題又出現了。
有人認為,體教結合就是安排優秀運動員退役後進高校讀書。一時間,國際頂級賽事的金牌選手炙手可熱。但是,社會上有人不認同這種聯姻形式。有些教育專家表示,國家完全可以用金錢、地位等種種方式來獎勵運動員為國家獲得的榮譽,但不能把大學的入學資格當作獎品。
上世紀90年代,又颳起一股歪風,高校沒有按照新的培養模式,把各中學培養的優秀運動員吸引到高校來進行再培養,而是直接從專業隊招收高水平運動員,賦予職業選手學生的身份,希望藉此在全國大學生運動會中取得好成績。結果,這種招生方式擾亂了體教結合模式的正常發展。等於掐斷了龍頭,「嚴重打擊了中小學培養體育人才的積極性。」楊立國說。
怎麼辦?學生體育協會想出了個一條龍的注冊辦法。學校培養的運動員們從小學就開始注冊,逐級建立起運動員檔案系統,教育部學生體協進行跟蹤調查。對於在高水平比賽中獲獎的運動員進入高校學習,教育部也進行嚴格控制。
一條龍培養模式走過了整整20年。
當被問及結果怎樣時,楊立國說,這條路走得很好。既解決了運動員的文化素質問題,也不耽誤選拔優秀的運動員。「去年我們帶北京理工大學的足球隊參加大運會,從出關到登機、進港、參賽,我們這些領隊非常輕松,再也沒有運動員因為語言不通找不到行李,再也沒有人在公共場合大聲喧嘩,他們和外國學生運動員交流得非常開心。北理工足球隊的金志楊教練告訴我們,這些大學生運動員在技術水平上、身體素質和戰術意識與專業運動員相比,是差得很多。但他們贏球靠的就是很好的文化素質,他們是在用腦子踢球。」
培養體育人口才是學校體育之本
一個良性循環系統正在慢慢形成:學生隊伍訓練素質越來越高。在重點賽事上,體育總局允許這些學生運動員以青年隊的身份參加賽事,可以與專業選手一較高下。
「高校有能力培養奧運冠軍,但這不是我們的主要目的。」楊立國時刻不忘自己的本職。「中國體育人口金字塔的基礎不夠厚重,所以,我們的塔尖也顯得單薄。」
2003年5月,體育總局把大學生體育協會對外聯絡工作和對外組團工作交給教育部,教育部從此承擔起全部培養學校體育人才的任務。這對全民體育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就說賽事吧。」楊立國說,大體協、中體協和各個單項協會每年都有很多賽事。CUBA,中國大學生籃球聯賽。雖然賽事水平還不盡理想,但已呈現出良好的市場前景,參加學校約達600所;大學生足球聯賽也有500多所學校參賽。一些普及性運動,比如三對三的籃球比賽,受歡迎的程度超出了管理者們的預料。楊立國記得,這項賽事第一天在復旦大學報名,一所大學竟然涌現出1800個隊伍。他們對這個項目的喜愛完全是發自內心。
楊立國對記者說:「我們國家現在實行的是9年義務教育制,所有的學齡兒童都要進入正規學校接受系統的教育,當然也包括正規的體育教育。這樣,每一個學生都在理論上成為我們的體育人口,成了我們的選拔對象。而大多數不做專業運動員的學生,正規的體育教育會讓他們熟悉和了解體育訓練對於人生發展的重要性和訓練的基本技巧。讓他們把參加體育運動作為自己生活的一個重要部分。「讓所有接受過學校教育的人口都變成中國的體育人口。」這是中國學生體育協會和大學生體育協會的理想。
⑦ 談談如何通過參加體育運動使自己獲得全面發展
在二十一世紀需要的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青年,多參加體育活動和社交活動能夠鍛煉我們的思維和體魄,現在的社會不需要那種只知道死讀書讀死書的書獃子,要的是能夠有較全面發展的人才,參加體育活動能夠鍛煉我們的自信心,這才是最主要的好處。
⑧ 如何合理參加體育運動
空腹和飯後半小時內不宜做劇烈運動。進行劇烈運動前應補充一定水、鹽和糖份,這在夏季尤為重要,否則會因出汗多而造成脫水。劇烈運動後不要馬上沖涼,或立即喝涼水、冷飲。鍛煉時切忌邊吃東西邊玩。鍛煉時宜穿輕便服裝,口袋中不要裝尖銳的物品。體育鍛煉忌爭強好勝,身體不適時,要注意調整和休息,避免過度運動。少女在月經期間,體育鍛煉應適當降低強度,但應保持必要的活動。 體育鍛煉的原則
體育鍛煉原則是體育鍛煉客觀規律的反映,也是參與者安排鍛煉計劃、選擇鍛煉內容、運用鍛煉方法必須遵循的基本准則。以下五項原則,是人們在體育鍛煉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經驗,為鍛煉者達到理想效果而提供科學指導。
⑨ 如何進行科學的體育鍛煉
體育鍛煉中需注意的問題:
一、鍛煉時要把握好運動的量。例如在進行跑步練習時,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距離,但無論選用什麼樣的運動量,都要遵循由小至大的原則,切勿突然增加運動量而造成運動損傷。
二、注意動作速度。只要進行動力性肌肉力量練習,就存在動作速度問題,負荷和速度之間有著密切關系,負荷越大,速度就越小。鍛煉者要根據練習的要求合理安排,對於青少年來說,爆發力是非常重要的,在力量練習時,選擇適宜的負荷,盡量加快動作速度,對提高肌肉的爆發力十分有益。
三、控制好練習次數。對於一般體育鍛煉者來說,沒有必要每天都進行力量訓練,即使是為了專門發展肌肉力量,採用隔天力量練習,也足以取得理想效果。如果每天都進行力量練習,不僅提高肌肉力量的效果不明顯,而且還會造成整體機能的不協調發展。
體育鍛煉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一)秩序漸進原則:體育鍛煉的秩序漸進是指在學習體育技能和安排運動量時,要由小到大、由易到難、由簡到繁,逐漸進行。
(二)全面發展原則:在體育鍛煉時,要注意活動內容的多樣性和身體機能的全面提高。
(三)區別對待原則:體育鍛煉時,還要根據每個鍛煉者的年齡、性別、愛好、身體條件、鍛煉基礎等不同情況做到區別對待,使體育鍛煉更具有針對性。
(四)經常性原則:經常參加體育活動,鍛煉的效果才明顯、持久,所以體育鍛煉要經常化,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雖然短時間的鍛煉也能對身體機能產生一定的影響,但一旦停止體育鍛煉後,這種良好的影響作用會很快消失。
(五)安全性原則:從事任何形式的體育鍛煉都要注意安全,如果體育鍛煉安排得不合理,違背科學規律,就可能出現傷害事故。
為了避免在鍛煉時出現意外傷害,體育鍛煉還應做好以下准備工作:
一、做必要的熱身:當肌肉越鬆弛時,它們也更容易被駕馭和擴展,做這些運動將使你減少受傷機會。因此,花上5分鍾的時間,讓身體完全地活動開,有稍稍出汗的感覺是最好的。
二、做必要的伸展運動:當鍛煉一處肌肉的時候,它會變得緊綳而縮短,伸展運動就是幫助你放鬆肌肉,從而防止第二天的肌肉酸痛。做這個動作的最好時間是在完成熱身運動之後,同時須持續每個動作20~30秒的節奏,這將有助於肌肉鬆弛,使健身者獲得一個更有意義的伸展運動。
三、做必要的水分補充:正在進行運動時,身體會因流汗而迅速喪失水分,而這些液體必須及時補充,否則的話,隨時間的推移,身休就會出現脫水的現象,人也會感到口渴難挨。所以,在運動的從始至終過程中都不要忘記給身體補充水分。
四、運動最後需要必要「冷卻」:如同健身之前身體需要時間「預熱」一樣,身體在鍛煉之後,也需要時間恢復平靜,讓心率重歸正常。可以緩緩地放慢的動作,直到心跳還原至每分鍾120下或更少。當感到自己的心跳趨於緩和,呼吸也逐漸平穩時,也就完成了最後的「冷卻」工作。
⑩ 發展體育運動
再生產再生產再生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