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朝鮮族、回族、內蒙古族、傣族的風俗習慣、文化藝術和傳統體育活動是什麼
回族生活習俗固守回族傳統,遵循教規,講究衛生,不吃豬肉,狗肉,動物的血液等。清真寺是回族節日活動和宗教活動的中心,主要節日有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節,在不同的地方還有阿舒拉節、姑太節、雲人節等傳統的體育項目主要有趕木球、摜牛、爬木城、擲子等。朝鮮族比較喜愛素白服裝。婦女服裝為短衣長裙,叫「則高利」和「契瑪」。男子服裝為短上衣,外加坎肩,褲腿寬大。外出時多穿斜襟以布帶打結的長袍,現在改穿制服或西服。朝鮮族的主要食糧一般是大米、小米,京漬(即辣泡菜)是不可缺少的菜。喜愛吃打糕、冷麵、大醬湯、辣椒和狗肉。現在不少人學習漢族烹飪技術。朝鮮族人民非常講究禮節,注重衛生,尤忌隨地吐痰。房子、餐具、衣被等都很整潔。朝鮮族的節日有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清明上墳添土,中秋除草,並進行祭祀,以示對故人的哀思。此外還有3個家庭節日,即:嬰兒誕生一周年,「回甲節」(60大壽),「回婚節」(結婚60周年紀念日)。每逢後兩個喜慶日,子女、親友、鄰居都向老人祝壽、祝福。傳統體育項目有足球、摔跤、滑冰、跳板、打鞦韆等活動傣族的重大節日是傣歷新年——潑水節、入夏安居節(關門節)、出夏安居節(開門節)傣族潑水節在農歷三月中旬,正值傣歷六月,是傣歷中一年的開始,所以潑水節就相當於咱們的春節。潑水節期間,傣族人要到佛寺中向佛祖敬獻貢品,青年男女則要穿上漂亮的衣裳,走到街頭相互潑水嬉戲。按照傣族風俗,用清水潑灑可以洗去一年的污垢,祝福未來吉祥。傣劇發源於有一定人物情節的傣族歌舞表演及佛經講唱,後吸收滇劇、皮影戲的藝術營養,逐步形成比較完整的戲曲形式。 傣族以大米為主食,最具特色是竹筒飯。製作方法是將新鮮的米裝進竹筒後加水,放在火上燒烤,吃起來清香可口。傳統體育項目有賽龍舟、武術、賽馬、斗雞、堆沙、丟包、鞦韆、孔雀舞、敲象腳鼓、浴水等。內蒙古有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賽馬、摔跤、射箭被稱為蒙古族的「男兒三藝」,每年七月中下旬舉辦的那達慕草原旅遊節,集中展示蒙古民族歌舞、體育、競技、服飾、飲食各方面的燦爛文化。那達慕,蒙古語為「娛樂」或「游戲」之意,是蒙古族傳統的群眾性集會。那達慕開始以單純的歌舞娛樂形式為主,後來增添了摔跤、射箭、賽馬等比賽項目,場面隆重,氣氛熱烈。旅遊節期間,遊人可住在蒙古包品嘗奶茶、還可以參與到騎射歌舞等節目中,充分體驗草原民族的豪放自然的民族風情。 篝火節是內蒙古北部鄂倫春族人的傳統節日,在每年的6月18日,鄂倫春人會燃起篝火,並集體圍繞在篝火旁,載歌載舞,歡樂通宵
㈡ 傣族運動項目有哪些
傣族武術簡介 與大自然相依相伴的傣家人在長期的生產勞動和抵禦外來侵害的社會實踐中,創造了獨具傳統魅力的強身健體的運動項目———傣族武術。智慧勇敢的傣族人從飛禽走獸的神態中吸取武韻,從山林碧竹那裡創造著傣族武術的精髓,具有從舞娛樂的性質,又有健身防衛之功能,因此,傣族武術也具有「鳳凰拳」的美稱。 傣族武術是傣族民間體育運動的另外一個靚點。過去在傣族民間有一種說法是男人要做三件事:即:當和尚學文化、紋身避邪、習武強身。 學習武術是每一個男人都要必修的課目。所以,傣族的男孩從小就要向武術師習武強身。 傣族武術分類 傣族武術源遠流長,早在漢代已具雛型,唐代已成系列。傣族武術突快突慢,剛柔相濟。要求手、步靈敏,判斷准確,有兔子的靈敏,鷹的眼力,風格特獨,種類繁多。主要有,拳術類:三坑式、四坑式、五坑式、六坑式、十二坑式、四門拳、美人拳、木樁拳、虎拳、貓拳、打狗拳、孔雀拳、象牙拳、卧式翻樁拳、25掌梅花拳等。 器械類:單刀、雙刀、三把刀、四把刀、貫線式、象牙刀、傣族大刀、匕首、長棒、兩節棍、三節棍、鐵銑、鐵齒、銅夾等。 對練:單刀對雙棍、雙刀對棍、四門拳對練、徒手對雙刀、象腳鼓對踢等。 傣族武術32套拳術拳路相傳至今,彌足珍貴。 另有一類武術性舞蹈,產生的年代也很久遠。傣族男子以此表現自己的勇敢與機敏。但如今他們習練的刀槍棍拳,已融進了向其他民族學習的套路,如:拳術就有本地拳、外地拳、緬拳、泰國拳等不同風格流派,表演時還用鼓等進行伴奏,發展成為舞蹈化的武術了。 傣族武術種類較多,概括起來有徒手拳、雞拳、掃地拳、洪拳、花拳、大刀術、單刀術、雙刀術、棍術、標術(似花槍)、洞尖術(亦稱鏈夾)等套路。也有其它如單練、對練和散打。徒手對練傣族稱作「對手拳」;雙刀對練叫做「象牙拳」;對打棍叫「對角」。其動作多模仿鹿、牛以及大象。演練時別有風趣,時而象小鹿逗趣;時而象大象鼻戰;時而又象野牛角斗。 傣族武術的訓練特點 傣族武術注重基本訓練,要求手步靈敏,判斷准確,有兔子般的聽力,鷹一般的眼力,拳術類有三坑式、四坑式美人拳、虎拳、貓拳、孔雀拳、象牙拳、卧虎翻樁拳等,器械拳有單刀、雙刀、三把刀、四把刀、象牙刀、傣族大刀、銅夾等;對練有單刀對雙棍、雙刀對棍、四門拳對練、徏手對雙刀等;傣族武術套路較多,武術套路按固定的布局來演練,起式後,先從一方練起,然後回到中心,再從另一方練起,又回到中心,依次連續練完各方回到原位便算結束。 傣族武術練習時路線多以十字形和圓形來回運動,范圍較小,形式多樣。可一個或多人在中間跳孔雀舞,而其它的人圍繞圓圈練習拳術或器械;也可一個打著象腳鼓起舞,伴隨著一個或多人練習拳術或器械。有時小夥子正在練武,姑娘們則在旁邊以孔雀舞相隨而動,其場面活潑歡快,成為傣族民族體育活動一道獨特的風景。 傣族武術的表演特色 傣族的傳統體育活動豐富多彩,其中傣族武術就是一個比較有特色的傳統項目。在歡度喜慶佳節中,有的傣族青年飲酒過多,因此他們在雙方的武術較量中,還頗有些醉拳的味道。傣族武術的套路大多為先人所傳,它的一招一式都極富有韻律感,不像中國傳統武術的動作那樣剛勁,往往帶有一種剛柔相濟的獨有韻味。傣族武術的表演性很強,雙方對練時一般不進行身體的接觸,只是點到為止。因此有一定的觀賞性。每當傣族青年進行武術表演時,總會引來眾多的觀看者,其中有不少傣族姑娘在一旁喝彩,這往往是傣族小夥子充分展示自己武技的極好機會。傣族武術表演時,還有敲象腳鼓的在一旁為表演助興,因此傣族武術的表演現場氣氛總是非常熱烈。
希望採納
㈢ 雲南少數民族體育
雲南地區少數民族體育運動的項目及形式多種多樣,內容極為豐富。這些運動項目,既是人們健身的主要形式,更是各民族必須具備的技能。現舉例分述如下。
(一)武術。
流行於雲南地區各民族中的武術,具有久遠的歷史。發現於雲南滄源新石器時期的崖畫,向我們展示了史前原始狀態的武術形式,其中有持棍棒、予、盾牌、弩、弓以及類似杵棒和狼牙棒兵器的生動形象。表明這時流行於當地少數民族中的武術已初具形態了。在雲南晉寧石寨山、江川李家山等地出土的戰國時期的青銅器中,有大量的刀、矛、狼牙棒、斧、劍、弩機等兵器,特別是「戰爭場面貯貝器蓋」上短兵鏖戰的群塑中,表現了較成熟的技擊動作,是雲南原始武術之例證,它對奠定雲南地區民族武術在中國武術發展中的地位具有重要意義。在後來的發展中,各少數民族又根據自身的不同特點,創造了適合於本民族的武術形式。如回族所創立的眾多的拳法中,影響較大的就有「心意六合拳」、「八極拳」、「查拳」、「教門彈腿」等,其中「心意六合拳」在武林中素以「狠拳」著稱,是一種剛柔相擠的拳種,具有良好的健身防衛功效。在苗民中,流行的「蘆笙拳」是一種集實用性和觀賞性於一體的拳種,它是苗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將蘆笙舞和勞動拳巧妙結合的產物,深圳特區受各地苗民喜愛。傣族武術的內容也極為豐富,西雙版納勐海佛寺壁畫中,保留了傣族武術的珍貴形象.據估計,僅西雙版納地區流行的傣家武術套路就有上百種,且各有所長.其中「孔雀拳」便是傣族人民長期觀察了他們喜愛的孔雀行為舉止後,摹仿其動作並融入了太極拳、長拳、綿拳和氣功等技法後,創編出來的一套特色鮮明的外柔內剛的拳種,藏、彝等族也都有自己特點鮮明的拳術。
器械打鬥術,在中華武術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所用器械種類繁多。大理白族在節日里表演的「霸王鞭」既是在其民族表演的成套舞蹈動作中,融入了許多白族傳統鞭術、棍術動作後形成的。雲南新平磨皮大寨彝人跳的「花鼓舞」,表演者十數人,其中有的舞者手握大刀、兩節棍、三叉戟、雙刀、雙鉤、水火棍等武術器械。他們除表演古代戰爭的各種情節外,還上場演武,重現戰爭的撕殺情景,表演氣勢威猛,場面激烈,非常形象逼真,除了健身性,還極具觀賞性。此外,苗族的雙環刀,景頗族的平頭長刀,阿昌族的「戶撒刀」等也都是武術器械技擊中的主要器械。
(二)賽馬與射箭。
自古以來,騎馬、射箭是雲南少數民族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項傳統體育活動。在晉寧、江川等出土的銅鼓、銅貯貝器、銅飾及銅劍等上面,表現狩獵形象的圖案比比皆是,而且其規模、氣勢較大。大理白族在傳統佳節——「三月街」期間,定要舉行傳統的賽馬、射箭等競賽活動。彝族的賽馬,一般選在平壩上舉行,騎手們縱馬在環形的跑道上賓士,先者為勝。在射箭比賽中,彝族是以掛在50米開外大樹上的牛腿為靶,並以此作為笛箭手的獎品。在苗、傣、纖液核彝、僳僳、怒、獨龍、基諾等民族中還流行弩射,並發展出了眾多別具一格的弩射形式,如怒族的弩射,高埋斗手能射中水中游魚。
(三)競渡。
俗稱劃龍舟,是雲南少數民族中非常流行的一種體育娛樂活動。在晉寧、江川等地出土的銅鼓上的競渡圖像一般有船四隻,船員上劃船者人數多少不等。競渡之俗,從西漢以後逐漸成為這一帶少數民族的一項傳統體育活動,並成為了整個西南地區少數民族傳統祭祀儀式活動中的一項傳統體育活動中的一個組成部分。西雙版納的傣族在傣歷新年(即傣族「潑水節」)期間,都要在瀾滄江上舉行盛大的賽龍舟活動。這種具有廣泛群眾基礎的「劃龍舟」活動,不僅可以娛悅身心,其培養團結協作、頑強拼搏精神的作用也十分明顯。
可毀掘以說,雲南眾多的民族和豐富的民族文化決定了民族傳統體育,是一種形式多樣和風格各異的民族文化的典型代表。縱觀雲南地區各民族傳統體育活動,可以看出其所具有的明顯特點。
1.地域性。
每個民族文化都有一個特定的地理區域,並受到地理環境的影響,反過來又影響環境的變遷。雲南民族傳統體育及其所具有的文化內涵 ,與該民族的生存環境有著千絲萬縷、不可分割的聯系。審視雲南各族絢麗多彩的傳統體育表演,可以得出這樣一個初步結論:凡生活在居住環境艱苦,氣候條件惡劣,溝壑縱橫區域的民族,由此孕育而生的傳統體育,具有顯著的競技性。反之,世居平原壩區的民族,其傳統體育帶有明顯的游戲、娛樂等特點。例如,生活在怒江峽谷的怒族,傳統體育「過溜索」是特定地理環境里人們生存需要和謀生的手段,需較強的力度和難度。而主要生活在壩區的白族、傣族等民族的傳統體育「霸王鞭」、「整光燈」等活動則娛樂性較強。
2.娛樂性。
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具有突出的娛樂性,它著重於人的身心需要和情感願望的滿足,並以自娛自樂的、消遣的和游戲的活動方式出現。人們在這些活動中可以直接得到令人愉悅的情感抒發和渲泄。由於民族體育的這個特點,使它具有較大的吸引力,一次體育活動的舉行,往往成為一個民族的盛會。雲南的基諾族,每逢喜慶節日,男女老少聚集在一起,開展打雞毛球、扔石頭、項竹竿、打陀螺、跳大鼓等民族體育活動,沉浸在無比的歡樂之中。
3.健身性。
民族體育是各民族人民改造自然、改造社會、促進人類自身發展過程中的智慧結晶,它對改善民族體質,提高各民族人民的身體健康水平起積極的作用。
4.多樣性。
雲南地區少數民族眾多,各民族的傳統習慣、主客觀條件不完全相同,興趣愛好也有差別,體育必然會呈現出一種多元特色。每個民族都有數十種甚至近百種體育娛樂活動,而每一種同名目的體育娛樂活動,在不同的民族中又有不同的稱呼,使用不同的器械,有不同的娛樂方式及競賽規則。僅以不同名目的體育活動項目進行統計,雲南少數民族體育就達226項之多。
㈣ 各民族有獨特的風俗習慣、文化藝術和傳統的體育活動,如傣族______、蒙古族______大會、______族的長鼓舞
各民族有獨特的風俗習慣、文化藝術和傳統的體育活動,如傣族潑水節、蒙古族那達慕大會、朝鮮族的長鼓舞以及彝族的火把節等.
故答案為:潑水節;那達慕;朝鮮;火把節.
㈤ 傣族武術的表演特色
傣族的傳統體育活動豐富多彩,其中傣族武術就是一個比較有特色的傳統項目。在歡度回喜慶佳節中,有的答傣族青年飲酒過多,因此他們在雙方的武術較量中,還頗有些醉拳的味道。傣族武術的套路大多為先人所傳,它的一招一式都極富有韻律感,不像中國傳統武術的動作那樣剛勁,往往帶有一種剛柔相濟的獨有韻味。傣族武術的表演性很強,雙方對練時一般不進行身體的接觸,只是點到為止。因此有一定的觀賞性。每當傣族青年進行武術表演時,總會引來眾多的觀看者,其中有不少傣族姑娘在一旁喝彩,這往往是傣族小夥子充分展示自己武技的極好機會。傣族武術表演時,還有敲象腳鼓的在一旁為表演助興,因此傣族武術的表演現場氣氛總是非常熱烈。
㈥ 各民族有獨特的風俗習慣、文化藝術和傳統的體育活動,如傣族__________、蒙古族___________大會、_______
潑水節;那達慕;朝鮮族 |
㈦ 雲南省的少數民族有哪些體育活動
雲南地區少數民族體育運動的項目及形式多種多樣,內容極為豐富。這些運動項目,既是人們健身的主要形式,更是各民族必須具備的技能。現舉例分述如下。
(一)武術。
流行於雲南地區各民族中的武術,具有久遠的歷史。發現於雲南滄源新石器時期的崖畫,向我們展示了史前原始狀態的武術形式,其中有持棍棒、予、盾牌、弩、弓以及類似杵棒和狼牙棒兵器的生動形象。表明這時流行於當地少數民族中的武術已初具形態了。在雲南晉寧石寨山、江川李家山等地出土的戰國時期的青銅器中,有大量的刀、矛、狼牙棒、斧、劍、弩機等兵器,特別是「戰爭場面貯貝器蓋」上短兵鏖戰的群塑中,表現了較成熟的技擊動作,是雲南原始武術之例證,它對奠定雲南地區民族武術在中國武術發展中的地位具有重要意義。在後來的發展中,各少數民族又根據自身的不同特點,創造了適合於本民族的武術形式。如回族所創立的眾多的拳法中,影響較大的就有「心意六合拳」、「八極拳」、「查拳」、「教門彈腿」等,其中「心意六合拳」在武林中素以「狠拳」著稱,是一種剛柔相擠的拳種,具有良好的健身防衛功效。在苗民中,流行的「蘆笙拳」是一種集實用性和觀賞性於一體的拳種,它是苗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將蘆笙舞和勞動拳巧妙結合的產物,深圳特區受各地苗民喜愛。傣族武術的內容也極為豐富,西雙版納勐海佛寺壁畫中,保留了傣族武術的珍貴形象.據估計,僅西雙版納地區流行的傣家武術套路就有上百種,且各有所長.其中「孔雀拳」便是傣族人民長期觀察了他們喜愛的孔雀行為舉止後,摹仿其動作並融入了太極拳、長拳、綿拳和氣功等技法後,創編出來的一套特色鮮明的外柔內剛的拳種,藏、彝等族也都有自己特點鮮明的拳術。
器械打鬥術,在中華武術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所用器械種類繁多。大理白族在節日里表演的「霸王鞭」既是在其民族表演的成套舞蹈動作中,融入了許多白族傳統鞭術、棍術動作後形成的。雲南新平磨皮大寨彝人跳的「花鼓舞」,表演者十數人,其中有的舞者手握大刀、兩節棍、三叉戟、雙刀、雙鉤、水火棍等武術器械。他們除表演古代戰爭的各種情節外,還上場演武,重現戰爭的撕殺情景,表演氣勢威猛,場面激烈,非常形象逼真,除了健身性,還極具觀賞性。此外,苗族的雙環刀,景頗族的平頭長刀,阿昌族的「戶撒刀」等也都是武術器械技擊中的主要器械。
(二)賽馬與射箭。
自古以來,騎馬、射箭是雲南少數民族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項傳統體育活動。在晉寧、江川等出土的銅鼓、銅貯貝器、銅飾及銅劍等上面,表現狩獵形象的圖案比比皆是,而且其規模、氣勢較大。大理白族在傳統佳節——「三月街」期間,定要舉行傳統的賽馬、射箭等競賽活動。彝族的賽馬,一般選在平壩上舉行,騎手們縱馬在環形的跑道上賓士,先者為勝。在射箭比賽中,彝族是以掛在50米開外大樹上的牛腿為靶,並以此作為笛箭手的獎品。在苗、傣、彝、僳僳、怒、獨龍、基諾等民族中還流行弩射,並發展出了眾多別具一格的弩射形式,如怒族的弩射,高手能射中水中游魚。
(三)競渡。
俗稱劃龍舟,是雲南少數民族中非常流行的一種體育娛樂活動。在晉寧、江川等地出土的銅鼓上的競渡圖像一般有船四隻,船員上劃船者人數多少不等。競渡之俗,從西漢以後逐漸成為這一帶少數民族的一項傳統體育活動,並成為了整個西南地區少數民族傳統祭祀儀式活動中的一項傳統體育活動中的一個組成部分。西雙版納的傣族在傣歷新年(即傣族「潑水節」)期間,都要在瀾滄江上舉行盛大的賽龍舟活動。這種具有廣泛群眾基礎的「劃龍舟」活動,不僅可以娛悅身心,其培養團結協作、頑強拼搏精神的作用也十分明顯。
可以說,雲南眾多的民族和豐富的民族文化決定了民族傳統體育,是一種形式多樣和風格各異的民族文化的典型代表。縱觀雲南地區各民族傳統體育活動,可以看出其所具有的明顯特點。
1.地域性。
每個民族文化都有一個特定的地理區域,並受到地理環境的影響,反過來又影響環境的變遷。雲南民族傳統體育及其所具有的文化內涵 ,與該民族的生存環境有著千絲萬縷、不可分割的聯系。審視雲南各族絢麗多彩的傳統體育表演,可以得出這樣一個初步結論:凡生活在居住環境艱苦,氣候條件惡劣,溝壑縱橫區域的民族,由此孕育而生的傳統體育,具有顯著的競技性。反之,世居平原壩區的民族,其傳統體育帶有明顯的游戲、娛樂等特點。例如,生活在怒江峽谷的怒族,傳統體育「過溜索」是特定地理環境里人們生存需要和謀生的手段,需較強的力度和難度。而主要生活在壩區的白族、傣族等民族的傳統體育「霸王鞭」、「整光燈」等活動則娛樂性較強。
2.娛樂性。
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具有突出的娛樂性,它著重於人的身心需要和情感願望的滿足,並以自娛自樂的、消遣的和游戲的活動方式出現。人們在這些活動中可以直接得到令人愉悅的情感抒發和渲泄。由於民族體育的這個特點,使它具有較大的吸引力,一次體育活動的舉行,往往成為一個民族的盛會。雲南的基諾族,每逢喜慶節日,男女老少聚集在一起,開展打雞毛球、扔石頭、項竹竿、打陀螺、跳大鼓等民族體育活動,沉浸在無比的歡樂之中。
3.健身性。
民族體育是各民族人民改造自然、改造社會、促進人類自身發展過程中的智慧結晶,它對改善民族體質,提高各民族人民的身體健康水平起積極的作用。
4.多樣性。
雲南地區少數民族眾多,各民族的傳統習慣、主客觀條件不完全相同,興趣愛好也有差別,體育必然會呈現出一種多元特色。每個民族都有數十種甚至近百種體育娛樂活動,而每一種同名目的體育娛樂活動,在不同的民族中又有不同的稱呼,使用不同的器械,有不同的娛樂方式及競賽規則。僅以不同名目的體育活動項目進行統計,雲南少數民族體育就達226項之多。
㈧ 傣族有哪些體育項目
傣族的民間傳統體育豐富多彩。常見開展的有:武術、龍舟、丟包、斗雞、堆沙等。
武術在傣族群眾中廣為流傳,各種流派的項目共有130餘套。傣族武術的表演性很強,雙方對練時一般不進行身體的接觸,只是點到為止。因此有一定的觀賞性。
㈨ 下列各種少數民族的舞蹈和體育活動,屬於傣族的是()A.那達慕大會B.潑水節C.火把節D.賽龍
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重要的節日.
潑水節是我國傣族的傳統節日.
火把節是我國彝族的傳統活動.
賽龍舟是我國漢族的傳統體育活動.
故選:B.
㈩ 下列各種少數民族的舞蹈和體育活動,屬於傣族的是() A.那達慕大會 B.潑水節 C.火把節 D.
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重要的節日. 潑水節是我國傣族的傳統節日纖陪. 火把節是我國彝族的傳統活動. 賽龍姿斗舟是我國漢族的傳統體育活動.跡豎磨 故選: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