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20世紀體育發展和社會發展的聯系
體育與政治存在什麼樣的聯系,怎樣看待這種聯系,體育與政治關系的前景如何,這些都是體育學、政治學必須研究與回答的重要問題。20世紀50年代以來,各國的體育社會學、體育理論和其他領域的學者站在不同的立場,從不同的角度研究體育與政治的關系,提出了各自的觀點。本文就體育與政治關系作一簡要評述,以期對進一步研究體育與政治的關系有所幫助。
1 體育與政治的關系及其表現
1·1 體育與政治之間是否存在聯系
20世紀50~70年代,對於體育與政治之間是否存在聯系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體育與政治密切相關。1954年前蘇聯專家凱里舍夫[1]在我國提出了「體育的階級性、歷史性」、「體育的發展是和社會的發展並進的,並且在階級社會里永遠有階級性」的觀點。60年代,我國學者提出「體育是文化教育的一部分,是和各個社會的經濟基礎相適應的一部分。」[2]「體育是屬於社會上層建築的范疇。」[3]70年代前蘇聯學者進一步明確指出:「體育包含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之間的思想斗爭。它不可能獨立於政治范疇之外。」[4]另一種觀點認為體育與政治無關。20世紀50~60年代西方一些體育社會學者、政治家堅持體育與政治無關,提出「體育超政治」「體育的非政治性」[5]「當你跨過體育的門檻時,就把政治棄在門外。」[2]「運動是目的本身。」[4]體育是「自由的」「自我的」的活動,否認體育與政治之間的聯系。
20世紀70~80年代以來,西方體育社會學者面臨體育與政治緊密聯系的種種現實,開始出現放棄體育與政治無關觀念的趨勢,有學者明確提出「體育是政治的一部分,而體育政治則是體育的組成部分。」[5]他們試圖用體育來論證「成就社會」理論的正確性,即證明資本主義社會的優越性。1980年美國《體育教師》載文指出:「奧林匹克運動會過去現在和將來,一向是為了政治的,而政治與國際體育彼此之間是不可分割的。」[4]為此,有些學者提出探討政治與體育問題是體育社會學的中心任務。
1·2 體育與政治的關系
大部分學者認為是互動關系。如美國體育社會學家洛伊和凱尼思[6]認為,「體育運動與政治的關系是系統互動關系,即體育運動與政治這兩個系統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作用。」我國學者周西寬等[7]指出:「體育一經形成,便具有相對獨立的發展軌跡,有自身的發展規律。但體育的歷史表明體育和人類其它活動一樣,從來就不是一種孤立的社會現象,它的發展是受一定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所制約的,並在同各種社會的相互影響中體現其規律。從體育與政治的關系看,政治對體育的影響是同歷史發展階段相聯系的,這種影響有直接的,也有間接的。同時,體育也通過自己的特殊作用積極為一定的社會及政治服務。」
1·3 政治對體育的制約與影響
我國學者認為政治對體育的制約表現在兩個方面———掌握體育的領導權和制約體育的性質。滕子敬等[8]指出政治對體育的制約與影響主要表現在「進入階級社會以後,哪一個階級在政治上掌握了政權,同時,也就必然的要求掌握體育的領導權,並按照當時政治、經濟制度的要求,來制定體育的方針、政策、制度,確定體育的目的和任務,相應地建立起體育的組織領導機構,使體育為統治階級的利益服務。」曹守訁禾[9]認為,政治「影響著體育運動的性質及發展方向,這主要反映在社會的政治制度、國家的政策法令、統治階級的習慣愛好等對體育的影響。」周西寬等[7]認為「政治的需要可制約著體育的目的性質。政治制度制約體育的發展。」國外有學者認為政治對體育的制約有兩種形式,「一是直接干預,將體育作為政治宣傳的手段;恢復和斷絕國際交往的手段;提高民族自信心,提高民族精神的手段。二是間接干預,將體育作為社會化的手段;社會安全閥的手段;特定的社會群體作為社會運動的手段。」[10]
1·4 體育對政治的反作用
體育作為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它不僅受到政治的制約,同時它作為相對獨立的,有重大影響的社會活動對政治也具重要的反作用。周西寬等[7]從宏觀的角度闡述了體育對政治的作用包括「改善和促進國家間的關系,增進友誼;提高國家地位,顯示國家制度優越性;提高民族精神,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國家需要人才,創造安定的社會環境;與上層建築的諸意識形態交互影響。」唐宏貴[11]從微觀與宏觀兩層次分析了體育對政治的作用,「從微觀上說,人們追求增強體質,休閑娛樂,精神歡悅的同時,也在實現著對身心發展的憧憬,對人生價值和理想的追求,對人生目標的奮斗,一句話即謀求個體的社會化。從宏觀方面來說,政治通過自身的作用『場』,運用體育活動這一特殊的手段,調節著人們的社會道德和行為,改變著人們的社會觀念,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使社會安定和諧地向前發展。」潘紹偉等[12]從政治學角度提出體育對政治一體化的作用,「通過體育促進個體社會化,實現政治社會化,灌輸一定的政治價值觀,培養與現存政治制度相一致的觀念和規范;通過共同參加體育活動,增加不同階層人群的交流和溝通,為領導人尋找塑造良好形象的機會,促進垂直的政治一體化;通過體育提供合理、有節制的排除社會挫折的渠道,發揮社會安全閥門的作用;通過體育運動中的運動員形象的確立與現代政治一致的思想模式;以體育競賽為交流的最佳媒體,促進民族和解、統一、團結的進程的水平政治一體化;通過體育象徵性地體現國家形象,產生強烈的共鳴和共存感,促進國內政治一體化。」國際體育史委員會秘書長拉·英·斯卓姆[13]指出:「體育在政治領域的重要意義,已經不僅表現在一個國家之內,而且也表現在國家間相互交往上。體育可以在國家政治制度中用來實現政治的社會化,就像在國際舞台上所起的作用一樣。」美國學者貝內特等[14]通過大量的比較研究後指出:「雖然,運動在自身的表達方式上是政治上的中立,沒有明顯可見的政治外表。然而,競技的結果和成就卻能被政治來解釋和塗上政治色彩;運動在許多方面使自己在這復雜的社會中成為一種社會力量;體育是政治社會化手段;體育運動可以促進政治一體化;體育運動是向青年和人們灌輸政治哲學的工具;體育運動可以用來反映民族形象、增加民族的活力;運動員能充當國際友善的外交政治家。」美國有體育社會學者從社會學的角度指出體育對政治的作用「體育運動可以作為一種安全閥為觀眾和參加者服務,它可以按社會可以接受的方式消除多餘的能量、緊張和敵對情緒;體育可以作為一種角色樣板,通過各個社會成員的競爭,提高他們的身體素質和智力品質;體育是一種世俗性的類宗教機構,它使用禮儀和慶典去增強社會的價值,並由此將人們的行為規范到習慣所要求的方向。」[15]美國洛伊和凱尼思[6]認為:「運動員在國際體育競賽中贏得獎牌或冠軍可以象徵地體現國力的水平,從而增強國際聲望和威信;體育運動的勝利可以提高國人的民族自豪感,加強國家的一體化,鞏固現政權的統治;利用體育運動促進軍事訓練;為政府任公職者或尋求執政的人提供露面的機會,以便提高其威望和宣傳其政治觀點,塑造國家精誠團結的形象,或宣揚一種政治意識等。」由此,他們得出的國家政府在體育運動中獲得的政治利益,常常超過在其它領域所獲得的政治利益的結論還是很值得探討的。
2 當代體育與政治密切聯系的原因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體育與政治兩種社會文化的聯系更為緊密,作用更加顯明。
2·1 體育本身的發展
張岩[16]認為:「體育與政治關系密切化是一定歷史階段的趨勢;是體育在現代社會中巨大作用增加的表現。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體育逐漸成為結構復雜、功能多樣的系統,體育運動在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生活中的作用空前增加。競技運動競爭的激烈化、國際化、高水平化,國家間競技運動的激烈對抗使體育運動的政治功能增強了,使得許多國家的政府和領導人重視體育運動,把它作為維護國家聲望,增強民族凝聚力,達到各種政治目的的手段。」
2·2 軍事與體育的聯系
李曉軍[17]指出:「20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強化了體育促進身體素質的功能,這是強調軍事准備和戰爭的結果。此外,隨著交通和通訊技術的巨大改進,國家間的競賽進入了一個新時代,體育與政治結合的程度與日俱進。在所謂『冷戰』時期,在一定意義上講,運動成了沒有軍事裝備的戰爭,出現了體育運動與政治一體化的現象。」
2·3 體育運動發展的主客觀影響
唐宏貴[11]從主客觀兩個方面分析其原因,「體育與政治一體化,是體育運動內在規律的表現,體育與政治的融合,既有客觀的原因,也有主觀的原因:①體育的本質屬性,決定了
體育與政治一體化的客觀必然性。用社會基本矛盾是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之間的矛盾的觀點來觀察體育,在體育領域,確有一部分內容是屬於社會的上層建築。比如體育的理論觀點、政治觀念、目的任務、方針政策等。②人們對體育認識的深化,決定體育與政治一體化的實際可能性。用當代生物心理社會體育觀觀察體育與政治之間的矛盾運動,就會發現,政治無時無刻不在影響和干預體育,體育也決不脫離為政治服務的軌跡。」
2·4 體育政治化
王滬寧[18]以政治學者特有的眼光指出時代的政治化是主要原因,「人們把體育與政治聯系在一起可能有某種『內在的必然性』。國與國之間一直存在政治競爭,美蘇之間就是例證,政治競爭導致了體育場成為美蘇兩國爭奪的對象。這說明政治競爭同樣不肯放過體育這塊顯示力量的領域。因為當今時代是政治化的時代,運動競爭很好地體現了政治競爭的風格,當然還有經濟、軍事等。所以體育領域被政治化,是和我們這一時代政治發展的基本精神一致的」。另一位學者吳亮[19]則觀點與此接近:「體育的政治化與本身機構的政治化有關系,不能完全要求體委不受政治的影響,它的從屬性是很清楚的。體育在社會環境中存在,不能不帶有政治色彩。」
2·5 國際政治斗爭
國外一些學者從國際政治中尋找答案:「由於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大陣營的形成,促使社會主義的思想意識與資本主義思想意識間的激烈競爭。這種競爭自然而然地也帶到體育運動之中,人們企圖通過體育競賽的運動員的表現,達到證明某種思想意識形態更先進的目的;由於國家政府不斷地干預體育的組織和管理,因而體育運動的決策過程日益政治化,由於運動員在國際比賽中的成功,象徵性地代表著國家的力量和實力,因此政府不得不利用體育運動謀求達到某種政治目的。」[6]
2·6 體育與道德相聯系
英國學者阿斯平[20]從分析大量的體育與道德標准聯系的現象中找原因,「我們不得不承認在政治信仰與體育認識之間有著必不可少的聯系;斷言不存在這聯系主張的人確實已經具有一定的政治背景了。某種體育運動具有的重要性與個人、社會團體和國家對該運動所花費的大量金錢、時間和精力都有力地證明了這一格言的真實性:我們對體育的探討乃是我們對優先的政治價值和社會價值看法的反映。」「事實證明了馮·克勞斯威茨的名言,體育是另一種方式表現的政治實踐。」
3 體育與政治關系密切化的利與弊
3·1 體育與政治關系密切化是一把雙刃利劍
李曉軍[19]認為:「當代世界,國家利用體育的某種特性達到其政治的目的;體育則藉助政治達到其自身發展的目的,兩者因果循環,其效應遂從『復利法則』不斷累聚。」「體育與政治一體化是一柄雙刃利劍,它一方面積極地開拓著體育的發展道路,另一方面又阻礙著體育自身的發展。」「體育與
政治一體化對體育發展的促進作用表現在:促使各國政府增加對體育的投資,推動了體育運動的國際化,激勵了國民參加體育運動的熱情。」其不利影響是「淡化了體育的固有特徵。以改善人類自身的機能和形態為目的,這是體育的第一性特徵。而為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服務的特徵是派生的,第二性的。體育與政治一體化的激烈演進,淡化了體育的固有特徵,是造成人們偏執體育觀的根源,形成了偏執的體育觀,即以片面強調競技運動的特徵的小體育觀和片面誇大體育在顯示國家民族和社會制度優越性方面的作用,把體育同『國力』『國運』混合在一起的狹隘民族主義體育觀,引起國際體壇丑聞和暴力事件層出不窮,造成運動員的片面發展,普遍效尤體育超經濟發展的模式。」
3·2 體育與政治關系密切化利大於弊
畢世明[21]認為:「100年來,體育與政治關系越來越密切這一社會現象,基本上是好事,而不是壞事;是前進而不是後退。」主要理由是「第一,體育與政治關系越來越密切的100年正是全世界體育大發展的100年……近百年來世界體育在發展的原因較多,其中重要一條就是越來越多的國家政府,人民群眾的各種有關組織,不僅從發展身體方面來理解體育的重要性,而且也認識到發展體育可以給自己帶來政治上的利益,從而更加重視體育,採取多種措施推動體育的發展。第二,近百年來體育與政治關系越來越密切這種社會現象是人們對體育與政治關系有了進一步認識的結果,現今全世界大多數人們都接受了『體育為政治服務』這一人類共同的思想財富,並在實踐中加以運用。這樣的社會現象當然是前進而不是後退,是積極而不是消極的。」當然,兩者緊密結合也產生了一些消極作用:「第一,新興的、進步的政治努力能夠利用體育為自己的政治利益服務,沒落的、倒退的政治勢力也這樣做,這就產生了消極作用。第二,新興的、進步的政治勢力使體育為自己的政治利益服務,也有犯『過頭』錯誤的時候,『過頭』了也會產生消極作用。所以說「既有利又有弊,但利大於弊。」
3·3 體育與政治關系密切化的利與弊要作具體分析
張岩[16]指出:「體育與政治關系密切化這一社會現象的出現和這一現象的具體後果是不同的。從總體看,體育與政治聯系的密切化是社會整體性增強的表現,是體育運動向廣度和深度發展的結果,但是各國體育為政治服務的後果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則應作具體的分析」。即具體分析「政治的性質,即這一國家的政治是進步的還是反動的,如果其政治是進步的,那麼體育為之服務所起的作用也是進步的、積極的,如果政治是反動的,則體育為之服務帶來的政治後果也是消極的;政治目的確定,即使一國的社會政治制度是進步的,但一定時期內確定的政治目標是錯誤的(即犯了錯誤),體育為錯誤的政治目標服務,其社會後果不但在政治上是消極的,對體育的發展可能有利,也可能不利;體育與政治聯系為政治服務的方式和方法,如果體育為政治服務的方式和方法是正確的,那麼其社會後果,無論對政治和體育都是積極的、有利的。反之,如果二者聯系的方式和服務的方式不當, 則可能帶來不利的後果。」
4 如何正確處理體育與政治之間的關系
政治學者王滬寧[18]提出處理體育與政治關系的基本觀點是「人為地誇大體育的政治功能對體育的發展是不利的。另外,需要指出不能絕對地看問題,就是期望體育完全非政治化,這也不可能。」「我們不能光談體育非政治化,具體應看它對社會發展,對人類發展是否有利。」相近的觀點是「不是從體育中取消政治,也不是從政治方面『凈化』體育,而是應當把體育從反人民的,反動的政治方面解放出來,以有助於社會的進步。」[4]對於兩者關系處理有3種意見。
4·1 認清體育與政治的聯系與區別,具體問題具體處理
張岩[16]認為,正確處理體育與政治關系要注意4個方面:「第一,體育的發展是受政治制約的。但是,也不能把體育與政治混合,不可把體育總是與政治問題攪在一起,要分清什麼是政治問題,什麼是體育問題。政治問題要按政治規律辦事,體育問題按體育規律辦事。第二,體育是具有多功能的復雜結構。應當重視並注意發揮體育的政治功能,但不能片面地強調體育的政治功能,忽視或貶低體育的其它功能,否則就會違背體育自身的規律而畸形發展。第三,要尋求體育為政治的恰當方式的方法,使體育與政治的聯系從剛性聯系轉變為柔性聯系。第四,鑒於過去提『體育為政治服務』所產生消極作用,依據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精神,今後不宜再提『體育為政治服務』的口號。」
4·2 處理體育與政治關系要興利除弊
李曉軍[17]指出:「清醒地認識體育的本質,正確地理解體育與政治的關系,適當地發揮體育的政治功利;全面了解體育與政治一體化的利弊得失,在體育的政治使用時,將其阻礙體育的反向作用降低到最低限度」。
4·3 要淡化體育的政治傾向
金大陸認為:「體育政治化問題,長期以來體育歸結為國家政治范疇,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特徵決定了的。另外,政治家為了政治活動的需要,利用各種手段是不可避免的。當今世界奧林匹克運動的社會化,政治干預普遍存在,但從本質上講,體育是最大的不政治,原因是體育的非意識形態化;體育有自身獨特的『法』,獨特的規則;它的符號系統是世界共通的。所以要淡化體育的國家政治傾向,強調非政治的一面,即強調它的文化、教育、娛樂、審美的一面。」
5 體育與政治關系的發展前景
5·1 體育與政治的聯系會出現淡化的趨勢
張岩[16]指出:「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化,和平與發展已代替革命和戰爭,成為時代的主題,全人類有了共同的利益。為了各國人民和全人類的共同利益,需要各國政府和人民通力合作。『全球一村』、『一球兩制』、『競爭共處』、『競爭合作』的國際政治新格局正在形成。在政治經濟存在多極的情況下,由於意識形態、社會制度不同而引起的紛爭和沖突將逐漸得到控制。在新的時代和新的形勢下,體育作為和平、友誼、交往的手段將會更加重要,體育與政治的聯系將會出現新的形式和特點。二者的聯系會表現出淡化的趨勢。」
5·2 體育與政治的聯系會進一步加強
美國學者古德哈特和查特弗[14]指出:「對運動正在滋長的熱情可以從現代社會所造成的不充實感和人的情感所受壓抑的報道中看出,因為億萬人不是完全浸在他們的生活和工作的團體里,他們是如此熱心地把自己確定為一些運動方式的參加者。因為工作的滿足感減少了,在一個無定格的核心組織里,欺騙的情感仍舊被神父傳播。由於流行的興趣繼續提高,熱心的運動觀眾領域必定擴大。運動也將進一步與政治,與外交糾纏在一起,並且政府也將更加熱心和熟練地掌握這個武器。」
5·3 體育與政治的聯系會繼續存在
王滬寧[18]指出:「體育政治化是一個很復雜的社會現象,從一個國家來說,這同種種矛盾、種種沖突有關,從國際舞台來看,這同各國間的政治較量有關。如果說國際形勢緩和了,各國間的經濟、政治、文化的交流空前地發展起來,人們在相互理解、相互寬容的氣氛中達到一種新境界,人們相互間的文化交融,也使大家覺得生活在一個更大的、共同的社會環境中是適宜的,到那時候,政治上的競爭可能要淡化,體育偏離奧林匹克精神的現象也可能消失。至於現在,體育政治化是必然的,這也是我一再強調的觀點。」美國學者考德威爾·庫克等[20]從人類學的觀點指出:「競技是一種嚴肅的事業。因此,那些主張把體育與政治分離,並且認為必須分離的人正在嚴重的錯覺指導下進行探索,而且正在製造根本性的概念錯誤。他們所做的一切,充其量不過是其為一個理想的世界吶喊,表明期望和要求。這只是他們所理想的世界。從邏輯學的觀點看,認為勝利在道德上和政治上是無關緊要的,這只是追求一種幻想而已。」加拿大訓練協會主席傑弗里·高恩[11]在對2000年世界體育運動發展趨勢的預測中明確反映出:「盡管有反對意見,政治和政府參與體育運動的現象將繼續存在下去。」在當代和不久的將來,脫離政治的所謂「純體育」是不可能出現的。
6 結語
(1)體育與政治的關系是涉及到體育發展性質和方向,以及政治發展的重要問題,亟待廣大體育學者、政治學者進行深入的研究,作出有說服力的解答。為了理清兩者的關系,需要進一步研究體育與政治相互聯系的邏輯系統。
(2)為了更深刻、全面地認識體育與政治之間的系統互動關系,有待進行揭示兩者相互作用的機制與原理的研究。
(3)為了進一步認清當代體育與政治之間的系統互動關系,必須進一步探索兩者關系密切化的深層政治、社會、體育原因。
(4)對於體育與政治關系密切化,尤其是體育的政治利用的利與弊,最重要的評價標准應該是看兩者的聯系是否有利於社會進步、正義伸張。從這一意義講,政治利益高於體育利益是歷史的必然。(下轉第16頁) (上接第13頁)(5)面對國際政治格局的新變化,各國政治的多元化,人類社會的政治化,體育的大眾化和國際化,體育與政治的系統互動現象必將會繼續存在下去。
② 體育美與建設和諧社會的關系
在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中,體育運動與社會的關系越來越密切。一方面體育運動作為一種社會行為、社會活動介入社會生活;另一方面體育作為社會的「縮影」和「焦點」,濃縮和反映了社會變遷、社會關系、社會心理等狀態,能動的對社會變革起到促進作用。本文從體育運動的功能方面來具體闡述體育對和諧社會的作用。
1 和諧社會理念的內涵
和諧思想古已有之。《說文解字》對和諧是分開解釋的,對「和」的解釋是「和,相應也」,「諧」的意思是「配合得當」。把「和」與「諧」聯系起來,主要是指事物之間協調、均衡、有序的存在狀態和發展狀態。用這種狀態形容、說明社會,就構成和諧社會這一概念。和諧社會不是一個簡單的規定,它作為許多要素的結合包含著多種規定。從和諧社會的內涵看,和諧是關系范疇。廣義的和諧與和諧社會作為關系體系包含著多種關系,但最基本的是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及其協調,這兩方面的關系及其協調是相互影響和制約的。從發生學的角度看,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是人與人之間和諧關系建立的前提;從具體過程看,人際之間以及人與社會之間乃至人之身心的和諧又使人與自然的和諧得以實現。
2 體育功能闡述
體育功能分為兩種:一種是本質功能。強身健體,身心愉悅,在運動中實現完滿的健康狀態。另一種是衍生功能。例如:體育與經濟、體育與文化、體育與軍事等等。前者是基礎、是源泉。後者是派生功能,是應用、是發展。這種派生功能也是社會發展的新需求,也是體育價值日趨完善的重要補充。
2.1 培養身心健康和諧的個體
人的和諧是和諧社會的基礎,體育有利於自我和諧。體育本質功能就在於促進個體的自我和諧。人的和諧包括生理和諧、心理和諧、身心和諧等。[KH*2D]
2.1.1 體育運動作用——強身健體,休閑娛樂
運動需要消耗體內能量,能量靠體內的蛋白質、脂肪、糖等營養物質經過氧化而轉換,故釋放的能量越多,人體內所需要的氧和所產生的二氧化碳就越多,從而就需要呼吸系統加大工作量;為了體內物質交換的加速運轉,血液循環也隨之加快,要求心臟做出加大力度和加快頻率的收縮。因此,體育運動使心肺更健康,還可預防心血管疾病等等。同時體育運動能夠增強[LM]體能,改善體形體態,改善大腦的機能,為神經系統的工作創造適宜的興奮狀態。充分滿足學生的生理需要,進一步促進學生身體正常發育和功能發展。
欣賞體育比賽是一種積極性的休閑文化,豐富人們的文化生活,可以消除疲勞,緩解緊張,可以抵制不良的社會習俗。體育運動本身就是一種技能性的表現形式,是運動美和人體美的展現,是競技美和攻防美的創造。欣賞體育比賽是一種遠離勞動的視聽享受,內心產生愉快和快感。心理學家分析出:觀眾欣賞體育比賽本身就是一種強烈的心理刺激,反映在大腦皮層中,與比賽相關的這種興奮灶強化,影響到相鄰的區域,加深勞動區域神經系統的抑制,使其獲得更好的休息。
2.1.2 體育運動是快速生活節奏心理調節器
作為社會的存在物,運動實踐行為不僅始終影響、改變著自身機體,而且隨時影響著人們的情緒和心理感受。體育運動對人體的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的鍛煉,可以提高克服人們對快速節奏生活的應變能力和耐受能力。可以克服人們對快速生活節奏的抵觸、恐懼、焦慮等心理障礙,可以穩定身心緊張,控制侵犯他人的「A」型反映,以增加人們在快速節奏生活的自信心。
體育運動過程是不斷面對挫折和克服困難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將反復體驗挫折和困難,從而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緒能力,培養勇敢頑強的意志品質;在不斷超越昨天、超越自我的過程中,體驗到進步和成功的喜悅,從形成客觀評價自我的習慣和能力,增強自尊和自信,形成積極向上、樂觀的人生態度。2.2 體育對維護社會安定的作用
體育運動可以成為促進社會穩定的安全閥。現代心理學家認為:「人生來具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攻擊性,與一切動物的攻擊性一樣,是一種自我存在的必要條件。現實社會之所以經常出現不安寧的狀態,與人的這種時時可能釋放出來的天然攻擊性有關。」[2]行為學家研究表明:「對於人類攻擊性的原因和表現的特徵,光靠壓抑、控制人類這種攻擊性,只能收到暫時的效果,這種壓抑和控制,如果長期找不到一條發泄的途徑,容易爆發出難以預料的惡性事件。」[3]因此,社會學家提出了「小亂是福」的觀點,即在設定限制的人類攻擊性的各種藩籬時,打開一個小小缺口,即建立一種社會安全閥系統,讓各種不良的情緒和行為在一個可控制的范圍內發泄。體育運動變成了這種疏導人類攻擊性的唯一途徑。體育運動是一種「儀式化」戰爭。體育運動具有競爭性,他的發展完整的保留、記錄、展現了人類各個時期攻擊性表現。在體育運動中人們有意識、帶責任感的在種種規范的控制下發泄自己的攻擊性和侵略行為。體育運動的最大功能是代替那些最不可或缺、但又最危險的攻擊類型,為人們的戰斗狂熱安上一個保險而又靈活的閥門。人們發泄了狂熱,而且不會因此而增長仇恨。公安部調查顯示:「凡是城市裡有重大比賽或電視里轉播重大國際賽事,街上的行人、公共交通工具上乘客就大大減少,成事犯罪率就明顯下降。」[4]一些國家為了給社會提供發泄場所,在球場上專門設置了沒有座椅的座位,比賽中觀眾可以跺腳、吶喊、鼓噪,把心中的郁悶痛快的發泄出來。
當然,也不能過高的估計體育運動的社會安全閥的功能。對於他的運用主要是在於控制,把體育運動作為控制社會穩定與發展的工具,又將管理社會的方法手段用來控制體育的運轉,讓社會享受體育運動的恩惠,又讓體育運動成為健康社會的組成部分,最終實現和諧體育與和諧社會的良性運行。
2.3 體育對經濟發展的意義
首先,體育運動可以增強勞動者素質,提高企業效益。體育對於社會生產建設的推動是十分明顯的。據調查,社會體育開展較好的企業,職工出勤率,要比一般單位提高2.3%左右。某單位在大力開展社會體育後,傳染病發病率2004年比2003年下降了13.5%,2006年又下降了12.6%133名長期患者經過長期鍛煉後,又78.9%的人痊癒或好轉,在調查堅持訓練的1560名職工中,有75%的人認為自己的體質「明顯增強」或「有所增強」。96.3%的認為體育鍛煉體育促進了生產,提高了經濟效益。其次,體育作為新興產業,對物質財富的再分配,使社會財富分配和諧、消費比例結構和諧。我國現階段發展現狀:「在財富高速發展的同時,不同階級和不同群眾享受改革的成果的機會不公平,由此產生城鄉發展不平衡、地區發展不平衡、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矛盾也日益突出。」[5]收入差距拉大,嚴重影響了社會和諧和穩定。因此,調整財富分配勢在必行。體育產業作為新興的朝陽產業,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視。體育主體產業不創造財富,但是它參與了物質財富在社會中的交換作用,對物質財富的2次、3次再分配起著重要作用。體育彩票是比較典型的財富再分配產業。通過體育彩票社會財富流向了社會公益事業和社會貧困階層,有利於緩解社會財富分配不公的矛盾。體育消費是用於改善健康狀況、優化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質量的重要消費。體育消費的增加和發展,促進了消費結構的優化和合理化。體育消費在消費結構中的地位和比重,常常可以反映出個人、家庭和社會文明程度,體現社會消費比例結構的和諧程度。最後,體育運動消除健康隱患,減少社會疾病發生,節約醫療開支,促進經濟發展。隨著社會多元化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必將面臨著許多影響人們身心健康的隱患。例如環境破壞引起的健康喪失、飲食結構變化引起的營養過剩、運動不足引起的機能退化等等。「據2002年衛生部統計,目前我國勞動力人口累計患病天數為202億天,全國城鄉居民因疾病、損傷和早死造成的經濟損失,相當於GDP的8.2%,而疾病和損傷引起的醫療資源消耗,相當於GDP的6.4%,且均有增長趨勢。」[6]體育作為生活方式進入人們的現實生活,必將大大的減少各種社會疾病的發生。體育運動是貫穿整個生活方式的之中,它調節並改善著人們由於飲食、營養、體重、作息等方面長期不合理的積習所造成的生活方面的健康效應。
2.4 體育促進人的社會化作用
2.4.1 體育運動與生活技術、技能傳授
體育運動的基本手段時身體練習,各種身體練習都是人類生活技術、勞動技術、軍事技術的提煉和綜合,它們源於生活,高於生活,因此人們掌握體育的身體練習,對他們適應社會的需要及其重要,甚至能影響他們的一生。首先,在嬰兒期,家長用體育練習的方式向他傳授坐、爬、站、走、跑等基本身體活動技能。在兒童少年期,游戲擴展孩子們的跑、跳、投、負重、支撐、攀岩等技能。在青少年期,他們參加各種運動,發展了身體素質,培養了運動技術和技能,形成了他們對於自身有機體健康的良好態度。在青壯年時期,身體鍛煉保持他們的身體活動能力。在老年期,健身活動可以推遲身體衰老,保持肢體活動能力。
2.4.2 體育運動與社會規范教育
體育運動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文化活動。強烈的身體參與,激烈的對抗競爭和平凡的人際交往,以及各種形式的群體活動,都必須確立明確而細致的各種行為規范,如體育道德、比賽規則、競賽規程等等。體育運動具有強制性,但畢竟是在運動中表現出來的,在體育運動中,人們深知這些規范是體育活動得以延續的必要條件,因此對遵守這些規范有著共同的要求。規范培養是少年兒童進入社會前必不可少的社會化過程。體育規范訓練是一種可以經常重復和加以控制的。「在幼兒期孩子們只有自己的規則,只是在游戲中散漫地玩耍。4-6歲以後,他們視集體游戲中的規則為神聖不可侵犯,拒絕變更規則。10歲以後,他們不再視規則為神聖不可侵犯的,他們了解樂規則的真正意義,並開始重視尊重與合作的價值,並經常協商變更規則,是游戲和比賽更為平等。」[7]這種相互尊重權利的合作將有利於他們理解社會規范的意義和重要性。有利於形成「尊重權利」的觀念。這種社會化效果,受到相當高的評價。
2.4.3 體育運動與社會角色的習得
一個人要符合社會的要求,取得社會成員的資格,就必須學習適當的社會角色。而體育運動場合,恰好能為人們學習社會角色提供優越的環境和事宜的條件。比如:一場籃球賽,兩隊的中鋒、後衛、前鋒等角色,都是在自己所處的位置上,各自通過與該地位相適應的角色產生社會關系。後衛在自己的位置上要發揮後衛的作用,如果被臨時調到前鋒的位置,那麼你也需要立即改變自己的角色,進入相應的位置,擔任相應的責任和義務,遵守相應的規則。在體育運動中經常出現一個人擔任多種角色的現象,如擔任後衛,又擔任隊長,也許還是主力隊員,我們處理這種復式角色的方法方式,對於我們進入社會擔當多種角色有著重要的作用。通過體育的學習,使人們懂得了社會角色要求人們的某種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權利、義務的規范與行為模式。有利於學生懂得「做什麼像什麼」的社會意識,為他們將來走向社會時「干一行愛一行」,努力做好本職工作,打下一定的思想基礎。2.4.4 體育培養現代人的競爭意識、開放視野、豐富現代人的情感生活
體育運動與保守是誓不兩立的,強烈的競爭性督促著每一個參與者不斷的去創新和變革。在體育運動中,部將門第,不排世襲,不序尊卑。在競賽中不承認除身體、心理以外的任何不平等。體育運動最講法制,不恂人情;最講現實,不論資歷。這就要求每個人都要盡最大努力去競爭,從而增強了參加者的競爭意識。
體育運動是一個開放的系統,若失去對外聯系就會喪失生命力。體育運動接受開放的思想,是極其敏感,極少障礙的。恰恰這些可貴的品質應該是現代人需要具備的品質。
體育運動是一種極富感情色彩的高尚活動。它給人們提供的情感體驗是復雜多樣的,順應了現代人對情感的多方面要求。在大眾體育中,可以得到對集體、社團的信賴感、依託感;在家庭體育中,成員感受到和睦歡樂的氣氛,享受到了歸屬感、穩定感;在競技體育中,在成功與失敗、榮譽與恥辱、競爭與退讓中,享受著各種復雜的情感磨練。符合了現代人情感需要的多層次性需求。
3 小結
通過分析體育的本質功能和派生功能以及對構建我國和諧社會中的作用,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出,體育對和諧社會中要求的人自身和諧、人與人關系和諧、人與社會和諧等發揮著重要作用。
③ 體育與經濟的關系
二十世紀初,青年毛澤東同志曾以「二十八畫生」為筆名寫了一篇著名的論文《體育之研究》,提出了一個至今仍然發人深思的命題「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 當我們已邁入二十一世紀的歷程時,我們這一代的體質是否野蠻到足以和世界其他國家較量?是否強健到足以面對新世紀的挑戰?
截止今天,2008北京奧運會獎牌分布及獲獎國的經濟狀況進行了比較研究,發現70%的獎牌都為經濟水平較高和人均壽命較長的國家所獲得。一個國家或地區國民總產值、國民平均收入等基本指標是體育運動發展的前提指標。體育與經濟之間的聯系可表現為體育的進步對經濟發展水平的依賴關系,以及體育對社會經濟發展的日益突出的作用,諸如強健的體魄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等等、顯示體育是提高勞動質量必不可少的條件。當體育真正在為中國青少年帶來興趣、健康和信心時,中國體育的未來才能達到「國富而民強」的理想。
體育是根據一定社會的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教育和訓練,是開發人的潛在能力的活動。是造就德、智、體、美、勞全面而又新型的人才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體育事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體育產業可以為生產發展和經濟增長提供科學技術,提供熟練的勞動力和專門人才,體育事業的發展本身客觀地包含著經濟的因素。體育發展是超前的事業,因為體育培養人才周期長,體育的經濟效益具有遲效性的特點。
體育作為人類的一種社會實踐活動,它的發展與社會的發展有著同步的基本節奏,與人類的經濟活動有著最更本的因果關系。體育發展不是主觀的東西,想怎麼發展就怎麼發展。它一方面受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另一方面要受社會實踐的檢驗,體育事業的發展,基礎在於經濟。經濟發展的水平和社會需要,是體育事業發展的物質和社會基礎。
經濟的發展同發展體育事業一樣,也不是主觀的東西,單憑調整生產關系是不行的。馬克思認為「生產力中也包括科學技術」,按這個意義,科學技術是屬於生產力范疇的。特別是現代經濟越來越要依靠科學技術,依靠人的勞動能力的提高,這就需要體育技能的培養。一是體育訓練傳授和積累勞動技能,體育訓練的基本職能就是要向受訓者傳授前人積累的知識和技能,保持和發展生產過程和科學技術活動中從業人員的勞動能力。 二是體育能生產勞動能力。人的勞動能力,是人的體力和智力的總和。青少年經常參加體育鍛煉,有利於身體發展,形成良好的身體形態,發展身體的運動能力,練就了健壯的體魄,使之成為合格的勞動力。 三是體育投資能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經過培養與訓練的勞動才在生產過程中能夠創造出超過它自身的新價值。這不僅說明體育投資具有生產性,而且體育投資在生產中所產生的經濟效益,往往較之消費掉的費用是一個「擴大」了的量,是勞動者智力素質在生產中的作用,這種作用在生產中一次次地反復而實現的。據報道:2008年北京奧運會體育設施建設投入713億元人民幣,將極大的改善體育產業的硬體設施條件並能帶動其它行業對體育產業的投入,從而加大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規模。
體育事業發展也是科學技術轉化為直接經濟的重要途 。科學本身就是經濟,但是它還不是具體的,直接的經濟,而是一種知識形態的潛在的經濟,要把科學轉化為具體的直接的生產力,一部分是可以通過體育來實現的。一方面通過體育教育,科學技術被勞動者所掌握,變成勞動者的知識技能,構成勞動力的要素;另一方面,通過技術的發明創造,物化在生產工具和勞動對象上,構成生產資料的要素。這一過程也是通過體育科學所培養的科技人才來實現的。社會科學也可以通過體育科學轉化為物質力量。一方面社會科技的發展可以不斷開拓勞動者的知識視野,提高他們各方面的素質,產生新的更高的勞動效率;另一方面,社會科學的發展,可以不斷揭示生產活動的社會組織規律,提高生產過程的科學管理水平。
體育產業是新興的並具有發展前途的、主要滿足人們精神文化健身等需求的產業。社會的分工,經濟的發展,使體育產業從非獨立行業而逐漸成為獨立行業,使該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發揮特定的功能。目前體育產業的主要市場有健身娛樂業、體育用品業、體育競賽轉播業、體育博彩業、體育廣告業、體育經紀業和體育電子商務等有待於進一步開發。體育運動的發展必然擴大對相關產品或勞務的需求,為這些相關需求提供市場,推動這些產業的發展。
近十年來,全球體育產業化速度加快,發展迅猛,產值高達五千億美元。僅紐約一地,體育產業的經濟影響力達69億美元,包括與體育產業直接相聯的體育媒體,體育組織,體育事件。芝加哥的國際事件集團的報告顯示,體育事件與項目的贊助款項持續增長,2000年已達59億美元。這個趨勢至少目前看來,還遠遠未有停頓的跡象。因為體育產業與娛樂休閑產業仍在日益融合,體育事件仍然繼續在跨國公司的營銷支出中占據越來越大的比重。
④ 體育運動為什麼要與社會協調發展
體育產業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的經濟增長點和促進社會就業的重要回載體。體育運動的發展答是社會發展過程的一部分,而且體育運動與社會的協調發展能夠促進社會發展。
現在體育產業已成為國際公認的21 世紀最具活力,是具有高滲透性、交叉性、拉動性的朝陽產業、健康產業、綠色產業。
⑤ 競技體育與人類社會發展的關系
(一)體育運動培養現代人的競爭意識
競爭的觀念在現代社會中是一種重要的價值觀念。前資本主義時期,人們的競爭觀念是比較淡漠的。人類學家的紀錄證明社會型態越低級,人的競爭觀念越差,表現在體育運動上也如此。許多原始部落的競賽活動並不獎勵優勝者,而是排斥經常取得優勝的人。歐美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形成和發展,刺激、強化了社會的競爭意識。資產階級社會學家達爾文發現,作用於生物界的生存競爭理論移植到人類社會,認為自然選擇、適者生存、汰劣留良的原則同樣適用於社會,提出了社會達爾文主義。巧合的是,美國的棒球、籃球、橄欖球三大運動正是這一理論喧囂的同時繁榮起來。體育運動與保守性格誓不兩立,強烈的競爭性督促每一個參與者要不斷去創新和變革。
(二)體育運動擴展了現代人開放的視野
現代體育是一個開放的系統,失去對外聯系就會喪失生命力。在當今變得越來越小的地球,體育運動的組織者和參加者強烈意識到『地球村』這個國際主義概念。當融合世界體育潮流時,就能充滿時代感,而不封閉、感覺落伍。因此在社會體育發展上,也應力求全球、開放角度視之。
(三)體育運動充實人的情感生活
在看到社會演進的同時,也壓抑情感的正常發展。現代生產方式高技術的運用往往忽略人們情感的平衡,單調的工業生產,常使人情緒不佳,感到寂寞無聊,現代生活方式使家庭逐漸縮小、親屬間情感疏遠,而體育運動是種極富情感色彩的高尚活動,順應現代人對情感多方面要求。在大眾體育里,人們可得到集體、社團的信賴感及依託;家庭體育可在和睦歡樂氣氛中,享受天倫之樂的歸屬和穩定感;在娛樂體育里,人們因愉悅而情滿胸臆,享受復雜各種情感而得以治療。
⑥ 為什麼體育活動在社會發展中會佔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如今,很多家長的關注點都集中在孩子的學習成績上,孩子的體育鍛煉、體育能力往往被忽視。然而,考試成績並不能決定孩子的一切,促進孩子全面發展才是王道。
孩子參與體育運動能夠獲得樂趣、健康,還能挖掘出自身的一些潛能,並養成良好的品質,能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
運動員出身的人所具備的3個特殊的心理素質,即有難以擊垮的信心和號召力,懂得如何去競爭,懂得團隊合作。
⑦ 怎樣認識體育體制與社會發展體制之間的關聯性
如何正確認抄識與把握體育與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之間的關系是體育理論的基本問題之一。因為,任何社會意識形態中和不同社會制度中的體育都不可能離開與它所共處的其他社會客觀存在而獨立的存在,都不可避免地要與其他社會客觀存在發生一定的聯系,並受它們的制約和影響。
⑧ 體育鍛煉對個人及社會的作用
如今,很多家長的關注點都集中在孩子的學習成績上,孩子的體育鍛煉、體育能力版往往被忽視。權然而,考試成績並不能決定孩子的一切,促進孩子全面發展才是王道。
孩子參與體育運動能夠獲得樂趣、健康,還能挖掘出自身的一些潛能,並養成良好的品質,能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
運動員出身的人所具備的3個特殊的心理素質,即有難以擊垮的信心和號召力,懂得如何去競爭,懂得團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