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近年來的體育成就 急!!!!
1、1979年10月25日,國際奧委會執委會通過《名古屋決議》,恢復了中國奧委會在國際奧林匹克大家庭的合法席位。
2、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許海峰獲男子手槍60發慢射冠軍,實現了中國奧運會歷史上金牌「零」的突破。
3、中國女排從1981年至1986年,創下世界排球史上首個「五連冠」。2004年雅典奧運會、2016年裡約奧運會,中國女排再創輝煌,奪得冠軍。
4、1990年9月22日至10月7日,第十一屆亞運會在中國北京舉行,這是中國舉辦的第一次綜合性國際體育大賽。中國隊獲得金牌183枚,銀牌107枚,銅牌51枚,金牌和獎牌總數均居第一。圖為1990年北京亞運會開幕式。
5、第29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Games of the XXIX Olympiad),又稱2008年北京奧運會,2008年8月8日晚上8時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北京舉辦。
6、2016年裡約殘奧會,中國殘奧代表團創造了自1984年參加殘奧會以來的最好成績,共獲107塊金牌、239塊獎牌,創51項世界紀錄,連續第四屆奪得金牌和獎牌雙第一。
7、2015年7月31日,北京攜手張家口獲得2022年冬季奧運會舉辦權。北京也將成為歷史上第一個既舉辦夏奧會又舉辦冬奧會的城市。
Ⅱ 在現代社會,引起人們參加體育活動的主要動因包括哪些方面
人們的一切活動都是由一定動機引起的。在體育活動中的表現和效果取決於人們參加體育學習和身體鍛煉的能力系統和動力系統。其中動力系統對能力系統具有推動和調節的作用,直接影響著能力系統的活動效率。這里所說的動力系統,包括t體育動機、興趣和態度,以及怎樣激發人們的體育動機,培養人們的體育興趣和轉變人們的體育態度。
目錄
• 定義
• 種類
• 結構
• 最佳動機水平
• 培養與激發
• 相關詞條
• 參考資料
[顯示部分][顯示全部]
定義編輯本段回目錄
體育動機動機一詞來源於拉丁語mover,其包含有「動」(to move)的意思。它是指激勵人們去行動的內在原因,而且這 種動力具有方向性和持久性。所謂體育動機,是指推動、停止或終端人們參加體育學習和身體鍛煉的內部動因。
它對體育學習和身體鍛煉行為起著定向、始動、調節、強化和維持的功能,對體育活動效果有著重要的影響。體育動機是在個體的身體活動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並收到外部刺激或誘因的影響。個體內部微弱的體育動機從外部難以觀察出來,但當它在某一方向上的強度達到一定程度時,就會激發個體在生理、心理和行為上發生變化。人們在體育學習和身體鍛煉行為上表現出來的努力和堅持性,就是他們體育動機的外在表現。
種類編輯本段回目錄體育動機的種類可以從不同的維度加以劃分。
1.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根據人們參加體育學習和身體鍛煉的心理動因來自於自身的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還是來自於對外界條件(如對獎品、獎狀或金錢)的渴望或屈服於外界的壓力、避免懲罰,可以將體育動機分為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前者是指人們來自於自身好動、好奇或好勝的心理,渴望從體育活動中獲得身體上的快感和心理上的樂趣、刺激或個性的發展等的動機,後者是指來自人們自身之外的體育動機。
體育動機
2.直接動機和間接動機:根據人們參加體育學習和身體鍛煉的心理動因指向於體育活動本身,還是指向於體育活動的結果,可以將體育動機分為直接動機和間接動機。前者是指人們指向於體育學習和身體鍛煉的內容、方法或組織形式等當前或直接特徵的體育動機,如對某一體育活動的內容或方法直接感興趣。後者是指人們指向於體育活動可能給生理、心理和社會帶來的間接就誒過的體育動機,如希望得到贊揚,為了得到榮譽等。
3.社會性動機和個體性動機:根據人們參加體育學習和身體鍛煉的心理動因是以社會需要,還是以個體需要為基礎,可將體育動機分為社會性動機和個體性動機。前者是指以社會需要為基礎的,與社會、學校、家庭等需要相一致的體育動機;後者是指以個體的需要為基礎的,與滿足個人的精神和物質等需要相一致的動機,如為提高個體身體素質、運動能力、意志品質或滿足個人名譽、地位的需要而引起的動機。
結構編輯本段回目錄
體育動機
人們參加體育學習和身體鍛煉往往不是由單一的動機驅動的,而是由幾種相互關聯、彼此影響的動機組合驅使的。其中有主導動機,也有起次要作用的輔助性動機。各動機之間相互作用。因為人們的體育動機受社會、學校、家庭等環境因素的影響,還受年齡、性別、個性、體質等個體因素的制約,因此在人們的動機結構中,各人的主導性動機和輔助性動機是不盡相同的。
良好的體育動機結構是一個多層次、多因素的動機系統,它能夠對人們長期不斷地堅持參加體育學習和身體鍛煉起到積極有效的推動作用。良好的體育動機結構具有以下特點:
第一,社會性動機與個體性動機相結合,以社會性動機為主導。也即是,個體能將社會、學校和家庭的體育要求轉變為個體的體育需要,表現出較強的參加體育活動的社會責任心。同時,又能從自己的個體需要出發參加體育活動。
第二,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相結合,以內部動機為主導。即個體能不斷地產生參加體育學習和身體鍛煉的主動意向,保持對體育活動產生濃厚、持久的興趣。同時,也能從體育學習和身體鍛煉中受到獎勵和表揚,從而獲得動力。
第三,間接性動機和直接性動機相結合,以間接性動機為主導。即個體能將體育鍛煉的長期效應作為參加體育活動的目標,克服眼前困難,持之以恆滴從事身體鍛煉。同時,也能在體育學習和身體鍛煉的活動中充分體驗到樂趣和快感,從而獲得動力。
最佳動機水平編輯本段回目錄1.體育動機與體育行為之間的關系
體育動機對體育行為效果(即體育成績)之間的關系不是線性關系。當動機水平由低到高變化時,運動表現和體育行為的效果也隨著由低向高變化。當動機水平達到一定高度時,運動表現和體育行為的效果達到最高水平。這時的動機水平被認為是最佳動機水平。當動機水平再提高時,體育行為效果之間的關系可以用倒「U」型曲線來表示。
2.體育動機對體育活動的影響
體育動機體育動機對體育活動的影響既有方向性方面的,又有強度方面的;它既反映在心理(尤其是認知)上,也反映在生理和行為上。動機對體育活動的影響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劃分:
(1)從體育動機性質維度看,它的一端是積極性動機,另一端是消極性動機。
(2)從體育動機強度對人們體育學習和體育行為的影響程度看,它的一端是影響非常強烈,另一端是影響非常微弱。一般來說,積極和適宜強度的動機對人們的體育學習、體育行為表現有最佳的影響,這時的動機狀態可稱為最佳的體育動機狀態。
當人們處於最佳動機狀態時,能將體育鍛煉行為的責任內在化,主動參加身體鍛煉活動的意向強烈地驅使著他們從事體育活動,並促使他們選擇具有一定挑戰性的體育鍛煉任務,極大地動員自己和身心能量去實現體育鍛煉的目標,在困難和挫折面前更加努力,堅持性更強。
消極性的體育動機對體育學習和體育行為表現有不良的影響。其中在非常消極與非常強烈動機維度上的某一點,其消極效應最大。不同性質和強度的體育動機的積極或消極效應受多種因素,如體育活動內容、負荷量、性別、個體、社會支持等的影響,其效應的高峰出現在何處必須經過大量研究才能確定。
培養與激發編輯本段回目錄一、恰當運動外部獎勵
二、激發體育成就動機
成就動機理論:成就動機最早是由麥克爾蘭德和阿特金森(Meclelland&Atkinson)在1935年提出的,後來由阿特金森加以發展完善。他們的理論稱為需要—成就理論,可以用下公式表示:
nAch=(Ms-Maf)(Ps×Is)+Mext
根據meclelland-atkinson的理論,成就需要(nAch)主要是由追求成功的動機(Ms)和逃避失敗的動機(Maf)決定的。
三、提高體育學習和身體鍛煉的自我效能感應
體育動機
自我效能(banar,1977年提出)是個體對自己能夠完成某一行為的實際能力的推測。也可以說,是個體對自己行為能力的主觀評價。在體育學習和身體鍛煉過程中,能否主動、自信地學習、嘗試和完成動作,敢於接受挑戰、戰勝困難,自我效能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1.自我效能感的功能
第一,決定個體活動的選擇,以及對該活動的堅持性。
第二,影響個體在困難面前的態度。
第三,影響活動時的情緒。
習得性無助感是與自我想能幹相反的心理表現。它是在個體多次經歷了無法挽回的失敗和挫折後,再次面對同一任務時產生的無能為力的心理狀態。它對個體未來行為的動機、認知和情緒會產生不良影響,甚至會導致退卻行為。但習得性無助感和自我效能感都不是穩定的個性特徵,它們具有隨情況而變化的情緒特點,它們都是可以改變的。
2.影響體育活動自我效能感的主要因素
A.直接經驗:體育活動中成功或失敗的親身經歷,是人們在體育學習和身體鍛煉中所獲得的直接經驗,對他們的自我效能感影響最大。
B.間接經驗:通過觀察其他認得體育活動行為,特別是觀察或想像與自己能力相近的人成功地完成動作技能的行為所獲得的間接經驗,對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和改變也有很大的影響。
C.言語勸說:包括說服性的建議、勸告、解釋以及自我規勸。
D.情緒和生理狀態:直接來自情緒和生理狀態的信息也影響著人們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不良的情緒和生理狀態,如高度的生理喚醒、疲勞、緊張、焦慮和煩惱等,會使人們低估自己的體育能力,產生無法勝任的認知,從而是自我效能感下降。
四、體育活動的目標定向和目標設置
1.體育活動的目標定向:是指個體參與某一活動時所依據的成就目標取向。它不是具體要達到的行為數量標准,而是人的內心中追求的成就取向。
2.體育活動的目標設置:是指根據個人的體育能力和技能水平,確定在一定的時間期限內所要達到的體育學習和身體鍛煉的具體目標,以及達到目標所採用的步驟、策略和時間安排。在恰當的目標定向前提下的目標設置是激勵人們積極參加體育活動的一種策略。
Ⅲ 近年國民體育鍛煉數據
近年來隨著互復聯網技術制的發展,電腦走進千家萬戶,無論是體育鍛煉也好還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出遊等等,都是受到直接影響的。很多對微信城市F務特別好奇。「微信城市F務」是政府政務民生F務在微信上的統一F務平台,市民可以在這里便捷地辦理醫療、交通、交管、社保、公積金、出入境、公安戶政、教育等業務。
Ⅳ 奧運會已經在我國成功舉辦完了,國民參與的熱情空前高漲,從這些體現了什麼
大型體育賽事帶來的經濟效益不容小視,還有體育活動比賽後的影響會對當地的群眾生活帶來積極的影響,也是社會整體素質的提升!
Ⅳ 國民時期的體育活動和現代社會的有什麼不同
隨著使時光的流逝,我國一步一步的步入了現代社會。現代社會的高速度,高步伐的經濟發展方式使眾多現代人都感到難以適應,造成了身體上開始出現一系列的問題。所以現在的人們越來越注重養生這個問題。其實不只是在現代,在古代甚至國民時期的人們都是十分熱愛運動來鍛煉身體的。
而在現代社會,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注重身體健康。所以各種各樣的體育用品體育活動也隨之而生。就像每年都會舉辦的運動會,在國際上舉辦的冬奧會,奧林匹克運動會等等。都是旨在督促人們鍛煉身體。並且在我國的各個省市之中也會舉辦市級省級的運動會。現代設社會的體育運動往往是規律的,並且有專業性的,也有業余的。不下像國民時期,只有人民群眾自己在鍛煉,國家並沒有從規模上來組織人民進行體育活動。
Ⅵ 體育運動和國民身體素質
國民體質乃世界三流 75%國民身體亞健康
國民體質指的是一個國家的國民在心肺耐力、力量耐力、柔韌性和體成分(脂肪含量)等生理指標的一個均值。從2000年開始,國民體質監測每5年進行一次,2010年是第三次。盡管在競技體育方面我們是金牌大國,北京奧運會以及廣州亞運會,中國軍團都是金牌和獎牌第一大戶,但是我國的國民體質狀況卻不甚理想,國務院曾發表過的一組調查數據顯示:中國1.6億人患高血壓、1.6億人患高血脂,有2億人超重或肥胖,75%的國民處在亞健康狀態。
在2007年公布的一項世界國民體質排名中,荷蘭、丹麥和德國排在世界前三,韓國排在第24位,亞洲第一;日本排在第29位,亞洲第二;中國排在第32位,亞洲第三。
10年增長體重等於西方人30年 中國進入肥胖時代
2010年第三次國民體質監測結果顯示,較之2000年,我國青少年的國民體質再次下降,這從最能反映體質的肥胖和近視狀況就可見一斑。較之2000年,我國青少年肥胖率增長近50%,城市男學生1/4為胖墩兒;青少年近視率從20%增長至31%。不僅僅是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超重與肥胖率同樣在持續增長。中國體育科學研究所研究員、群眾體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曾直言,「過去10年國人的體重幾乎等同於西方人在過去30年增長的體重。」
2011年,根據世界肥胖病發病率排行榜統計,中國排在全球第10名。2011年6月上海交大發布的研究數據表明中國人肥胖增長的速度已經全球第二,僅次於墨西哥。北京大學兒童青少年衛生研究所所長季成葉教授更是表示中國已經進入肥胖時代。
青少年運動能力輸日韓 體育鍛煉時間嚴重不足
在影響生活方式的指標當中,運動健身是影響國民體質最重要的因素,也就是說,我國的國民體質尤其是青少年體質數十年下降關鍵在於運動不足。
《中國青少年體質健康行為調查》初步調查結果顯示,因城市化的發展,我國60%以上學生的居住環境不具備進行體育運動的條件;在休息和節假日的空閑時間,學生最喜歡做的三件事是:上網聊天和游戲、聽音樂學唱歌和看電視,出去運動的不足30%;因家庭教養方式過於溺愛和嬌慣,我國74%的家長從來不帶孩子一起運動,近70%的學生放學回家後就不允許出去運動;當學生感到壓力大的時候,他們選擇的減壓方式是上網、聽音樂、看電視以及和同學聊天,選擇打球跑步等體育運動的只有約32%。
相比之下,日本中小學生的運動量普遍多於中國學生,每天鍛煉2小時的日本學生有21.3%,中國學生僅為6.3%;每天鍛煉3小時的日本學生有21.3%,而中國學生僅為1.3%。日本青少年研究所曾經對中日美三國初、高中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的問卷調查顯示,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初中生,中國為8%,日本為65.4%,美國為62.8%;高中生中國為10.5%,日本為34.5%,美國為53.3%。
中國青少年缺乏鍛煉,日、韓的學生勤於鍛煉。當這三國的孩子在一起運動時,將發生什麼狀況呢?一項調查報告描述了去年我國一所學校中外學生的體質差異。以一次登山活動為例,以日、韓學生為主的國際部全體學生都順利到達山頂,中國學生中卻有20多人因體力不支中途返回。
Ⅶ 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危險刺激的體育活動中,解釋這一現象背後的原
你好,騎士看過那些極限運動的視頻都知道,大部分危險刺激的運動參加者以外國人居多。
有句玩笑話外國人懂得自己怎麼控制人口,就是因為他們經常搞些危險運動,一方面尋求刺激,一方面突破自我,一方面想征服某物。
Ⅷ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群眾性體育活動取得主要成就有哪些
①我國綜合國力顯著增強,主要表現在:我國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經濟實力不斷提升,現在已躋身於世界經濟大國的行列;科學技術突飛猛進;國防和軍隊建設取得了重大成就;國際地位日益提高,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成為維護和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堅定力量.
②百姓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遷,我國人民實現了由貧窮到溫飽、再由溫飽到總體上小康的歷史性跨越.
③實現了人民當家作主,人民真正成為國家和社會的主人,國家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人民可以直接或間接地行使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的權力.建立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新中國成立,開辟了中國各民族關系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新時代;民族平等、團結和共同繁榮作為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載入了憲法和法律,各族人民真正成了國家的主人,祖國和平統一大業邁出重大步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基本形成,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有效實施,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公民有序政治參與不斷擴大.
④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更好滿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公民道德建設、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全面推進,文化事業生機盎然,人們精神世界日益豐富,全民族文明素質明顯提高,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顯著增強.
⑤我國的生態環境不斷改善,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事業進一步發展.
Ⅸ 體育可以帶動哪些國民經濟相關產業的發展
加快發展體育產業,既與當前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的總體工作思路相契合,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中長期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在國家相關政策的推動下,我國體育產業的春天正在到來。」
一、體育產業輻射帶動效應強,將成民間資本競技場
從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轉變,是中國夢的有機組成部分。體育大國主要是以參與體育項目人數的高覆蓋、獎牌數量和比重國際排名居前等為標志;體育強國則更加註重體育的全面發展及對全民健康素質的提升,體育在國民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顯著的地位和作用。目前,我國是世界上體育活動人口最多的國家,但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的佔比卻排名居後;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體育用品製造國家,但體育用品自主品牌的國際競爭力偏弱。在專家看來,要實現體育強國之夢,亟待轉變傳統的體育發展理念,調整和拓展發展路徑,除繼續發展體育事業外,更有力且有效的途徑就是加快發展體育產業。
近年來,我國體育產業發展較快,產業規模迅速擴大,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不斷提高。體育產業增加值已達到3136億元,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0.6%。據預測,2025年我國體育產業總規模將達到5萬億元。
同時,體育產業的產業鏈條長,與科技、旅遊、餐飲、廣告、文化、衛生、教育、會展等第三產業能夠形成強力互動,還能帶動紡織服裝、裝備製造等加工製造業的發展,形成強大的輻射效應。李爽表示,作為綠色低碳產業、健康產業,發展體育產業符合我國產業結構優化方向。「這一領域的開放和發展,將為民間資本提供新的投資空間和發展機遇,也有利於增加就業崗位需求,進一步擴大消費需求,促進社會穩定。」
二、增加市場供給,融合其他行業,滿足體育消費
體育產業的發展有利於推動大眾體育的發展,把個人、家庭、社區體育文化引向深入,推動全民健身由量變演化為質變。
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質量的改善,城鄉居民對體育健身、體育娛樂、體育競賽、體育技術培訓、體育康復等體育服務的需求顯著增加,並且更趨個性化、專業化、潮流化。但是,目前我國體育服務供給不足、發展不平衡的矛盾仍很突出,規模、品種和質量難以滿足需求,體制機制尚不完善。多層次、多元化的體育消費需求對更加靈活有效的市場供給機制提出更加迫切的需要,體育產業的加速發展和結構的優化升級勢在必行。
從國際發展趨勢看,體育產業正在日益趨向與文化、醫療等多種行業融合發展,跨行業的復合型產品和服務愈益豐富。例如,體育文化旅遊業將歷史、民族、地方人文等文化旅遊與戶外運動體育健身方式、特色養生方式等相結合,體育競賽表演業將具有觀賞性的競技體育項目演繹為文化演出產品,健身娛樂業將體育、醫療的健身方法以娛樂品的形式使消費者受益。「目前,我國體育產業與文化、醫療等行業融合發展的市場開發與商業運作,還有相當的潛力有待挖掘。」
發展體育產業,對於深化體育行業體制改革更具有深遠意義。我國體育行業傳統體制色彩相對濃厚,對體育產業發展的掣肘日益凸顯,改革呼聲強烈。通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能夠推動體育產業發展方式轉變,打破體育行業領域的行政壟斷,消除相關體制機制障礙。」
今年9月,國務院提出取消商業性和群眾性體育賽事審批。這一舉措被視為深化體育行業體制改革、進一步簡政放權的重要信號。通過改革可以增強發展活力,「取消商業性和群眾性體育賽事審批,放寬賽事轉播許可權制,最大限度為企業松綁;盤活、用好現有體育設施,在更好服務群眾的同時提高自我運營能力,積極支持社會力量興辦面向大眾的體育健身場所設施;優化市場環境,支持體育企業成長壯大等,將激活體育市場、做大體育產業,釋放和滿足老百姓對於體育文化、休閑、健身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