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學前兒童運動系統的衛生保健措施有哪些
1、培養兒童坐、立、走的正確姿勢,防止胸廓和脊柱畸形。
2、組織適當的體育鍛煉和戶外活動。
3、兒童在活動中,兩臂要交替使用,負重時應該用雙肩維持身體的平衡;雙腳、雙腿也要交替活動,交替負重,從而保持身體的形態優美,防止體態變形。
4、組織兒童活動時要動靜交替,活動量適當,以提高肌肉的工作效率。
5、給兒童提供充足的營養。
6、兒童的衣服要寬松適度,不宜過小過緊,以免影響骨骼、肌肉的正常發育;也不宜過大,以免影響運動,造成意外傷害。
(1)幼兒體育運動系統擴展閱讀
托幼機構衛生保健工作包括以下內容:
1、根據兒童不同年齡特點,建立科學、合理的一日生活制度,培養兒童良好的衛生習慣;
2、為兒童提供合理的營養膳食,科學制定食譜,定期進行營養計算與分析,保證膳食平衡;
3、制定與兒童生理特點相適應的體格鍛煉計劃,根據兒童年齡特點開展游戲及體育活動,並保證兒童戶外活動時間,增進兒童身心健康及抗病能力;
4、建立健康檢查制度,開展兒童定期健康檢查工作,建立健康檔案。堅持晨檢及全日健康觀察,做好常見病的預防,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5、嚴格執行衛生消毒制度,做好室內外環境及個人衛生。加強飲食衛生管理,保證食品安全和衛生;
6、協助落實國家免疫規劃,在兒童入托時應查驗其預防接種證,未按規定接種的兒童要告知其監護人並指導補種;
7、加強日常保育護理工作,對體弱兒進行專案管理。定期開展兒童眼、耳、口腔保健,開展兒童心理衛生保健;
8、建立衛生安全管理制度,落實各項衛生安全防護工作,預防傷害事件的發生;
9、制定健康教育計劃,對兒童及其家長開展多種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動;
10、做好各項衛生保健工作信息的收集、匯總和報告工作。
第十五條 托幼機構應當做好傳染病預防和控制管理工作。
1、托幼機構發現傳染病患兒應當及時按照法律、法規和衛生部的規定進行報告,並在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的指導下,進行嚴格消毒處理。
2、在傳染病流行期間,托幼機構應當加強預防保健措施。
Ⅱ 體育鍛煉對於促進幼兒循環系統的生長發育能起到什麼作用
循環系統由血液、心臟和血管(動脈、靜脈毛細血管)構成。其功能是供給人體各組織器官所必需的氧氣和營養物質,並把各器官所產生的二氧化碳和代謝廢物輸送到有關臟器排出體外。
兒童少年循環系統的解剖生理特徵有兩個:一個是血液量與體重的比例大於成年人,如在新生兒約占體重的15%,1歲兒童則佔11%,14歲者佔9%,而成人僅佔7%~8%。兒童的毛細血管數量大,血管內徑也寬,所以毛細血管血液量比成人多,這樣就為兒童全身的各組織提供了豐富的營養。一個是心血管受精神狀態和情緒的影響較成人明顯。恐懼、焦慮、過度緊張等都會影響心血管的變化。如兒童往往會因一點小事即心跳加速,臉色蒼白或潮紅,尤其是在青春發育期表現更明顯。
血液包括血漿和血細胞。血細胞有3種,即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紅細胞內含有血紅蛋白,是專門負責運送氧氣的。兒童時期血紅蛋白的含量較成人多,吸氧的能力也強,有利於兒童的新陳代謝和生長發育。兒童期如果偏食,食物中的造血營養素不足,或因外傷出血等會導致貧血,血液中的含氧量降低,組織中的氧氣缺乏,影響兒童的生長發育。兒童血液內的白細胞數隨年齡增大也有變化。初生兒的白細胞計數是成人的2倍,幾天內就下降到10*10/升左右,13~14歲時絕大多數維持在(4~9)*10/升。
Ⅲ 兒童體育鍛煉的好處
1.能使身高增加
體育鍛煉能增強幼兒身體各器官系統的功能,使幼兒體格健壯。幼兒能夠長高,是由於全身骨骼的生長。由於體育運動,改善了血液循環,骨組織得到了更多的營養,同時,運動對骨骼起著一種機械刺激作用。所以,能促使骨骼生長加速,使幼兒身高隨之有所增長。
2.能鍛煉幼兒四肢,增加肌肉力量,使肌肉逐漸變得豐滿起來
如果在幼兒各項動作發展之前加強腹肌、腰肌、背肌、四肢支撐力,及加強下肢肌肉力量的鍛煉和進行一些條件反射的訓練,通過這些觸覺刺激和肌肉訓練,在腦中樞建立聯系,就可使幼兒的動作變得靈敏,肌肉變得發達。
3.運動能促進心肺功能,使血液循環加快,新陳代謝加強,心肌發達,收縮力加強
幼兒在鍛煉過程中,肌肉活動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氣和排出更多的二氧化碳,於是呼吸器官需要加倍工作,久而久之,胸廓活動范圍擴大,肺活量提高,肺內每分通氣量加大,增強了呼吸器官的功能,對防止呼吸道常見病有良好的作用。
4.運動可使幼兒胃腸蠕動增加,胃腸消化能力增強,食慾增加,營養吸收完全,使幼兒發育更好,而厭食、拒食的幼兒更需要運動。
5.能促進神經系統的發育
鍛煉時,機體各部的協調運動都是在神經系統統一控制和調節下進行的,因此,在進行體格鍛煉的同時,神經系統本身也經受鍛煉和提高。
6.能預防疾病
幼兒多進行戶外運動,接受日光、空氣和水的沐浴,能逐步經受外界環境變化的刺激,皮膚和呼吸道的粘膜不斷受到鍛煉,增強了其耐受力,大腦皮層也對冷和熱的刺激形成條件反射。
當自然因素發生變化時,幼兒就能迅速而准確地進行反應,使身體跟外界環境保持平衡,這樣就不容易感冒,也不容易中暑。
7.克服過渡自卑感,增強自信心
自卑是因為懷疑自己的能力和價值,覺得自己不如別人而產生的一種消極心理。有一點自卑心理並不完全有害處,它可以使人奮發向上,超越自卑。而過渡的自卑感則是一種心理上的失調。幼兒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在教師的引導下,他們會重新認識自己。
體育鍛煉的時候,在這個項目上不行,但是在另一個項目上可以得心應手,看到自己的長處,正視不足,達到心理上的健康和平衡,克服自卑感,增強自信心。
8.緩解壓力,填補心理缺憾
幼兒對陌生環境不適應,與人交往產生矛盾等,使人產生焦慮感,心理感到苦悶,壓抑等不良情緒,長期積累使人處於低潮狀態。
幼兒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可以暫時忘記心中的不快,使不良情緒在鍛煉過程中得到放鬆、發泄,豐富的校園體育鍛煉活動能夠填補他的心理缺憾,感到心情舒暢,精神振奮,生活充實,促使他們情緒健康化。
9.可塑造兒童性格
體育鍛煉不僅是身體的鍛煉、大腦的鍛煉,也是意志和性格的鍛煉。體育運動能克服某些不良行為,使兒童的性格開朗、活潑、樂觀。當幼兒在跑著、笑著去追逐滾著的皮球,在陽光下接觸大自然的時候,幼兒的情緒會十分快樂。
這種良好的情緒有助於身體健康。運動還能培養幼兒的毅力。幼小的幼兒做一些動作要付出較大的努力,有時要克服各種困難,這就是很好的意志鍛煉。運動後,幼兒更有自信心和成功感。幼兒會變得更加優秀、懂禮貌,與人相處較為主動平和。
適當的運動對兒童人際關系發展有很大作用,使兒童養成與人合作的習慣和遵守規則的行為,適於日後的社會需要。對於性格孤僻、不合群的幼兒,要多讓他們參加集體活動和各種游戲,與眾多兒童接觸,可改變其孤僻、憂郁的性格,有利於幼兒身心健康成長。
10.培養社會交往能力
幼兒在努力學習的同時,還要鍛煉自己的能力,但是幼兒生活在校園內,很少有機會和時間到社會上與人交往,所以幼兒的交往能力普遍較差。
但在體育鍛煉的過程中,他們的交往能力可以得到一定的鍛煉。因為體育鍛煉中,他們進行不同的身體練習,必然帶來大量的身體接觸,而不同的體育鍛煉內容與生活中的經歷往往不謀而合,生活中的瑣事經常出現在其中,培養了幼兒正確與人交往的能力。
11.增強適應能力
幼兒一直處在學生階段,與外界溝通較少,生活適應能力較差。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可以增強幼兒的生活適應能力,個人每天參加體育鍛煉的群體和場所是不盡相同的,需要適應新環境新對象,以及由這群體和環境構成的體育氛圍,
另外,在體育鍛煉過程中,場上的局勢是千變萬化的,需要在短時間內適應,這些都有利於幼兒適應能力的提高。
Ⅳ 幼兒參加體育鍛煉和戶外活動對兒童的運動、循環、呼吸系統的發展分別有何用處
問題分析: 你好;幼兒參加戶外活動能夠增強免疫力,還能夠促使維生素D合成,有利於鈣吸收,孩子經過運動就會增加肺活量,從而增強自身的體質。 意見建議: 不過由於天氣和空氣質量不是很好,最好是選擇天氣晴朗的時間讓孩子在室外活動。
Ⅳ 體育鍛煉與運動系統有何關系
中學生正是長身體的時候,我們的骨骼,肌肉都在迅速的增長,體育鍛煉對我們的運動系統有很直接的影響。體育運動要靠骨骼、肌肉來完成,在完成整個運動的過程中也強壯了骨骼和肌肉。
一、運動系統的組成
運動系統包括三部分:骨、骨聯結(關節)痛骨骼肌。運動的過程是由這三部分聯合完成的。
在運動中骨起杠桿作用,關節為樞紐,骨骼肌為動力。共同完成支持人體、保護內臟及運動的功能。
人體骨有206塊,借關節、韌帶、軟骨聯結其中。骨以不同形式(不動、微動或可動)的骨連接聯結在一起,構成骨骼形成了人體體形的基礎,並為肌肉提供了廣闊的附著點。肌肉是運動系統的主動動力裝置,在神經支配下,肌肉收縮,牽拉其所附著的骨,以可動的骨連接為樞紐,產生杠桿運動。
人體各骨聯結基本上分為直接聯結和間接聯結。直接聯結包括顱頂各骨之間的膜性聯結(縫);椎體間的軟骨聯結;骶椎間的骨性聯結。這是三種直接連續的方式。間接聯結又稱關節。各骨相互接觸處的光滑面叫關節面。關節面為一層軟骨覆蓋稱關節軟骨。關節囊由結締組織組成,它附著於關節面周圍的央面上。關節腔就是關節軟骨和關節囊間所密閉的窄隙。
根據結構和功能的不同,人體肌肉可分為骨骼肌(又叫橫紋肌)、平滑肌、心肌三種。按著是否可以隨人的意志而收縮,可分成隨意肌和不隨意肌。骨骼肌是隨意肌,心肌、平滑肌是不隨意肌。
運動系統所講的肌肉屬於骨骼肌。在神經的支配下,肌肉收縮產生運動。肌肉的形態多種多樣,可概括為長肌、短肌、闊肌和輪匝肌。四肢肌多為長肌,收縮力強,活動幅度大。短肌多分布於各椎骨之間。腹部多為闊肌,對內臟起支持和保護作用。輪匝肌由環形肌纖維構成,分布於眼、口、肛門周圍,收縮時關閉各孔裂。
人體的造血場所主要在骨髓,在這里產生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等,血液細胞成熟後便進入血液,參與人體血液循環。在幼兒期,全部骨髓腔和骨松質網眼內都是紅骨髓,含有大量不同發育階段的血液細胞。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骨髓腔內的紅骨髓漸漸為脂肪所代替,成為乳黃色的黃骨髓,黃骨髓基本沒有造血功能。當人長到20歲左右後,紅骨髓就僅限於顱骨、肋骨、胸骨、肩胛骨、骨盆骨及某些長骨的近端了。
二、運動系統的功能
人的運動是很復雜的,包括簡單的移位和高級活動如語言、書寫等,都是以在神經系統支配下,肌肉收縮而實現的。即使一個簡單的運動往往也有多數肌肉參加,一些肌肉收縮,承擔完成運動預期目的角色,而另一些肌肉則予以協同配合,甚至有些處於對抗地位的肌肉此時則適度放鬆並保持一定的緊張度,以使動作平滑、准確,起著相反相成的作用。
運動系統的第二個功能是支持,包括構成人體體形、支撐體重和內部器官以及維持體姿。人體姿勢的維持除了骨和骨連接的支架作用外,主要靠肌肉的緊張度來維持。骨骼肌經常處於不隨意的緊張狀態中,即通過神經系統反射性地維持一定的緊張度,在靜止姿態,需要互相對抗的肌群各自保持一定的緊張度所取得的動態平衡。
運動系統的第三個功能是保護,眾所周知,人的軀干形成了幾個體腔,顱腔保護和支持著腦髓和感覺器官;胸腔保護和支持著心、大血管、肺等重要臟器;腹腔和盆腔保護和支持著消化、泌尿、生殖系統的眾多臟器。這些體腔由骨和骨聯接構成完整的壁或大部分骨性壁;肌肉也構成某些體腔壁的一部分,如腹前、外側壁,胸廓的肋間隙等,或圍在骨性體腔壁的周圍,形成頗具彈性和韌度的保護層,當受外力沖擊時,肌肉反射性地收縮,起著緩沖打擊和震盪的重要作用。
三、體育鍛煉對運動系統的好處
體育鍛煉靠運動系統來完成,同時也對人體的運動系統起到很好的作用。
1.經常進行體育鍛煉,人體新陳代謝旺盛,肌肉中的毛細血管開放數量增多,血流量增大,使肌體內血液供應良好,蛋白質等營養物質的吸收與貯存能力增強,肌纖維增粗,肌肉體積增大。因而,肌肉也就變得更加粗壯、結實、發達而有力。另外,由於肌肉結構的變化,酶的活性增強,以及神經調節的改進,導致機能的提高,表現為肌肉收縮力量大、速度快、彈性好、耐力強。
2.體育鍛煉可促進骨質增強,提高骨的性能。經常進行體育鍛煉,可使新陳代謝得到改善,骨的結構和性能發生變化。表現在骨密質增厚,使骨變粗,骨小梁的排列根據拉力和壓力不同更加整齊而有規律,骨表面肌肉附著的突起增大等等。體育鍛煉,不僅可使骨的直徑增大,而且可使少年骨長徑生長速度加快,對身高的生長有積極促進作用。
經常進行體育鍛煉的學生比不經常參加鍛煉的學生的身高要高一些,這在許多科學實踐中得到證實。經常進行體育鍛煉,可增強關節周圍的肌肉和韌帶的力量和柔韌性,從而加固關節。由於有目的地進行各關節活動,使柔韌性提高,韌帶、肌肉的伸展性得到改善,從而擴大了關節運動的幅度。通過體育鍛煉增強了關節的牢固性,提高了關節的柔韌性,減少各種外傷和關節方面的損傷。
健康指南
矮小個子長高的有效方法
1.積極鍛煉:在長骨的兩端,有一種專管骨骼生長的骺軟骨。未成年時骺軟骨不斷增生,骨骼就不斷增長;成年後增生停止,個子也就不再長了。在骺軟骨還沒有停止增生以前,經常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有助於刺激骺軟骨的增生。因此,對於少年兒童來說,體育鍛煉是最積極、有效的促進長高的方法。
最有效的增高運動是跳躍、跑步、摸高、自由體操、打籃球、打排球、游泳、跳繩和引體向上等運動。
2.按時睡覺:人體在睡眠時,腦垂體分泌生長激素,在晚上10到12點分泌最多,所以晚上盡量按時睡覺,不要錯過生長激素分泌的高峰時間。
3.加強營養:合理的營養食物搭配對身體長高起到絕對的作用。所以生活中不能偏食,每日250克牛奶,足夠的蛋白質,多曬太陽,以促進入體對鈣質的吸收。
Ⅵ 針對學前兒童運動系統的特點在組織活動時應注意什麼
針對學前兒童運動系統的特點,在組織活動時應注意什麼?
Ⅶ 幼兒運動系統有哪些特點
(1)骨骼生長迅速 嬰幼兒正處於身高迅速增長時期,其骨骼不斷地長長、加粗。同時,骨骼外層的骨膜比較厚,血管豐富,有利於兒童骨骼的生長和骨組織的再生和修復。 (2)骨骼數量多於成年人 嬰幼兒由於一些骨骼尚未融合連接成一個整體,例如,成人的髖骼是一塊整骨,而嬰幼兒的髖骨是由髂骨、坐骨和恥骨三塊骨頭連接在一起的,到7歲左右才逐漸骨化融合成為一塊完整的骨頭。 (3)骨骼柔軟易彎曲 嬰幼兒骨骼含骨膠原蛋白等有機物多,骨骼柔軟,彈性大,可塑性強。因此,嬰幼兒可以做許多成人無法做的動作,如嬰幼兒能吃到自己的腳指頭,但同時也很容易出現變形、彎曲。 (4)頭部骨骼尚未發育好 新生兒出生時頭部骨頭之間有很大的縫隙。在顱頂前方和後方有兩處僅有一層結締組織膜覆蓋,分別稱前囪和後囪。嬰幼兒的骨縫要到4~6個月才能閉合,後囪在3個月左右閉合,前囪到1.5歲左右才閉合。 (5)脊柱的生理彎曲 孩子出生時脊柱是直的,彎曲是隨著動作發育逐漸形成的。一般嬰幼兒在3個月左右抬頭時出現頸曲, 6個月能坐時出現胸曲,10~12個月學走路時出現腰曲。7歲前形成的彎曲還不是很固定,當兒童躺下時彎曲可消失。7歲後隨著韌帶發育完善後,彎曲才固定下來。 (6)腕骨的鈣化 孩子出生時腕部骨骼均是軟骨,6個月左右才逐漸出現骨化中心,10歲左右腕骨才全部鈣化完成。因此,嬰幼兒的手部力量小,不能拿重物。 (7)關節發育不全 嬰幼兒關節窩淺、關節韌帶鬆弛,容易發生關節脫臼。 (8)足弓尚未形成 嬰幼兒的腳沒有腳弓。到了站立和行走時,才開始出現腳弓。由於嬰幼兒的肌肉力度小、韌帶發育不完善,長時間站立、行走或負重,或經常不活動可導致腳底的肌肉疲勞,韌帶鬆弛,出現扁平腳,影響行走和運動。 (9)肌肉力量小 嬰幼兒肌纖維細,肌肉的力量和能量儲備少,肌肉收縮力較差,容易發生疲勞,不能負重。 (10)肌肉發育順序 嬰幼兒的肌肉發育是按從上到下、從大到小的順序進行,先發育頸部肌肉,然後是軀干,再四肢。先發展大肌肉群,如腿部、胳膊;再發展小肌肉群,如手部小肌肉。因此,嬰幼兒先學會抬頭、坐、立、行、跑、跳等大動作,手部的精細動作要到5歲左右才能完成。
Ⅷ 經常參加戶外活動和體育鍛煉對幼兒運動系統有什麼好處
嗯,有好處,好處大大滴啊~~
Ⅸ 適宜的體育鍛煉對幼兒的運動系統有哪些促進作用
對促進人體生長發育,培養健美體態,提高機體工作能力,消除疲勞,調節情感,防治疾病,益壽延年乃至提高和改善整個民族體質,都有重要作用。其特點是群眾面廣,各種年齡、性別、不同職業和健康狀況的人,都可根據個人情況進行適宜的鍛煉。
形式與內容靈活多樣,可獨自鍛煉,也可集體進行。鍛煉的內容極其豐富,可分為:健身運動、健美運動、娛樂性體育、格鬥性體育、醫療與矯正體育等5類。
鍛煉方法多種多樣,除教學和訓練中常用的練習法(包括重復法、變換法、綜合法、循環法和競賽法)外,人們還在長期鍛煉實踐中,形成不拘一格的各種健身法(包括早操、工間操、生產操、庫珀12分鍾測驗等)。
(9)幼兒體育運動系統擴展閱讀
體育鍛煉對人體的積極改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而且,人體有著「用進廢退」的自然法則約束,已有的鍛煉效果如果不進行強化鞏固就會慢慢消退。無論從鍛煉行為、鍛煉意識還是健身效果的保持來看,都必須堅持持之以恆。
人的構成既有生理層面的,也有心理和社會層面的;單以生理層面看,人體的形態、機能以及各器官系統的功能也是一個相互影響的負載系統。體育鍛煉要從各方面對人加以改造,改造對象的多樣性要求改造方法的多樣性與改造過程的全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