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幼兒園老師中班的 認識樹葉的教案怎麼寫嗎
活動目標: 了解秋天落葉的常識,感知樹葉的不同。 活動准備: 落葉若干 音樂磁帶《小樹葉》 活動過程: 一、認識樹葉 1.展示自己拾到的落葉,相互交流拾落葉的感受。 2.介紹常見的落葉的名稱。 二、比較分類 1.請幼兒從不同的角度來比較、區別不同的落葉。 2.按顏色將落葉分類。 3.尋找多種方式,將落葉分類。 三、聯想 樹葉真有趣,它們像什麼? 四、欣賞製作 活動延伸: 將收集的不同顏色、大小、形狀的樹葉和幼兒的樹葉作品布置好,供幼兒感知、比較和欣賞。指導幼兒將不同 形狀的葉子和它們的剪影進行配對。
⑵ 幼兒園教師教案中班秋天的樹葉怎麼寫
活動目標:
了解秋天落葉的常識,感知樹葉的不同。
活動准備:
回落答葉若干
音樂磁帶《小樹葉》
活動過程:
一、認識樹葉
1.展示自己拾到的落葉,相互交流拾落葉的感受。
2.介紹常見的落葉的名稱。
二、比較分類
1.請幼兒從不同的角度來比較、區別不同的落葉。
2.按顏色將落葉分類。
3.尋找多種方式,將落葉分類。
三、聯想
樹葉真有趣,它們像什麼?
四、欣賞製作
活動延伸:
將收集的不同顏色、大小、形狀的樹葉和幼兒的樹葉作品布置好,供幼兒感知、比較和欣賞。指導幼兒將不同
形狀的葉子和它們的剪影進行配對。
⑶ 撿珍珠中班數學教案
活動設計背景
本人充分利用和發揮幼兒園現有環境中的有利因素及其潛在教育功能,讓幼兒在環境中接受數教育,同時得到潛移默化的情感熏陶,從而產生親近自然、關愛自然的情感是本活動的宗旨。本次活動把課堂搬進了大自然,把隨處可見的落葉這一自然物作為幼兒練習數數的工具,既節省了教師製作教具的時間,又巧妙地發揮了環境中事物的潛在教育功能。通過撿落葉和數落葉的游戲情節,為幼兒創設了一次親近自然的絕好機會,讓幼兒在與環境的交互過程中既獲取知識,又得到情感的熏陶。
活動目標
1.親近自然,產生關愛自然的情感。
2.練習目測數群,嘗試先目測一部分,再接著數完全部的方法進行8以內的數數。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學習目測一部分,接著數完全部的數數方法。
難點:能較快地目測5以內的數群。
活動准備
學具:標有5、6、7、8點子卡片的布條若干;標有5、6、7、8朵花的紙袋若干。
場地:帶幼兒到園內落葉較多的大樹下。
活動過程
一、練習按點子數撿落葉
1.老師:「小樹葉離開大樹媽媽,落了一地,好美啊。我們來玩一個撿落葉的游戲吧。 (出示帶點子卡片的布條)請小朋友看清卡片上有幾個點子,就撿幾片葉子,再用布條把葉子捆成一捆。」
2.幼兒自選點卡,目測卡片上的數群,聽音樂撿落葉。
二、檢查點卡和樹葉的匹配情況
討論:你們怎麼知道卡片上有幾個點子的你發現怎麼數速度最快 (重點學習「接數」的方法,即先目測一部分,再接著數完全部的方法)
三、再次練習按接著數的方法撿落葉
鼓勵幼兒多次取不同卡片,撿、捆紮樹葉,比一比誰撿得又對又快。
四、給落葉裝袋。
1.出示4隻貼花紙袋,請幼兒給紙袋編號。
2.請幼兒將剛才捆紮的樹葉,放入與其對應數字的紙袋中。
延伸活動
請孩子們把落葉帶回教室,放在區角繼續練習數數,也可進行手工粘貼等活動。
教學反思
本次數學活動,教師巧妙地利用了自然環境中的落葉進行了數數練習,自然地滲透了環境教育。整個活動以「撿落葉」的游戲形式貫穿始終,趣味性極強。最後的「裝袋」游戲既檢查了幼兒的數物匹配能力,也讓幼兒再次練習了目測數群後接著數的方法。孩子們邊聽音樂邊撿落葉,學中有玩,玩中有學,心情特別輕松愉快,從而油然而生一種與自然親密無問的情感。
⑷ 如何在故事創編活動中培養中班幼兒的創造力文獻綜述
《幼兒創新智慧游戲》活動中教師應如何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曾經看過一篇文章,大意是中國從古至今有了很多的科學發明,涌現出了相當多的科學家,但是諾貝爾獎獲得者卻沒有一個是中國本土的科學家。中國的學生得過很多的國際奧林匹克競賽冠軍,至今卻沒有一個人獲得過諾貝爾獎。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不禁深深的思索,究竟是什麼造成了如此的局面?我想這可能與中國的教育現狀有很大的關系。筆者從事教育事業多年,也有一些小的體會。雖然素質教育的口號喊了多年,但真正的把素質教育的精髓領會、貫通、實施者卻寥若晨星。說白了,科學研究靠的是創新力,而新中國60年來的教育,從幼兒教育到高等教育都是死記硬背、記住唯一標准答案的應試教育,這就造成了現在很多的高分低能的現狀,這當然不是我們教育的目的所在。 教育的根本目的應該是培養人的能力,而在各種能力中,創造力的培養顯然對整個社會的進步是相當重要的。而培養人的創造力必須要從娃娃抓起。在幼兒素質教育中,創造力的培養已經成為現代教育工作者迫切需要研究的問題,因為人的創造力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早期開發。心理學家的研究發現,每個幼兒生來便具有巨大的創造潛能,只要得到及時和科學的開發,放手讓兒童實踐探索,幼兒的創造性就會以積極的態度發展起來。陶行知先生也說過「我們發現了兒童有創造力,認識了兒童有創造力,就必須進一步把兒童的創造力解放出來」。幸運的是,今天已經有很多人意識到培養幼兒創造力的重要性。作為幼兒教師——孩子的啟蒙教師,更是幼兒素質教育的實施者,就更應在日常生活中重視對幼兒創新能力的培養。 幼兒已具有思維能力,有自己的主見和追求,有求知好奇、創造的需要,這是幼兒人格發展的需求。無視幼兒這種發展需求,則很容易使幼兒的想像和創造被抑制或弱化。幼兒的創新潛質是與生俱來的。在日常工作中我們經常會聽到孩子提出的各種各樣的問題,他們好奇,什麼都想試一試,愛問為什麼,打破沙鍋問到底,而正是有了這種好奇心,盡管他們的創新在成人眼裡是微不足道甚至是幼稚可笑的,但這種經常創新實踐精神卻是難能可貴的(成人的創新只是偶爾為之)。孩子的創新能力是十分微弱的,但他們從事創新的潛質卻十分巨大,我們有責任加以保護和挖掘。 如今,雖然教師在從事教學活動時都比較重視幼兒創新能力的培養,但在實際教學中往往出現這樣的情況:幼兒只是重復原有經驗,再現原有水平,缺少想像和創新,致使我們在進行《幼兒創新智慧游戲》課程時,只是一味的在原有水平上和幼兒討論某個話題。 那麼教師該如何培養幼兒的創新能力?下面就從以下幾個方面談一些粗淺的認識和體會。 一、必須營造輕松愉悅,安全和諧的氛圍 試想一下,如果孩子整天生活在一個充滿緊張、壓抑的氛圍中會有創新的可能嗎?面對不信任的目光,耳聽粗暴的訓斥,孩子會變得膽戰心驚、心慌意亂、憂心忡忡、驚慌失措,他們的大腦感受力會降低。因此,有利於孩子創新能力培養的氛圍必須是寬松愉悅、安全和諧的。在沒有心理壓力的情況下,孩子們會自發地陶醉於充滿樂趣的想像創新活動之中。如在幼兒園的游戲中,他們會無拘無束,輕松自在,穿上白大褂拿起聽筒當醫生,用積木輕輕壘起,堆砌出各種造型。究竟該如何去營建、創設良好的創新氛圍以激發孩子的創新靈感呢?我覺得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教師要尊重孩子,包括尊重孩子的天性和心理需求,不要一切教師說了算。要鼓勵孩子參與討論,發表意見,要給孩子充分自主活動的時間和歡樂,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對孩子進行創新能力的培養,為孩子將來擁有突出的創新能力奠定基礎。 2、多一點鼓勵,少一點訓斥。當孩子在創新過程中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難時,他們非常需要得到成人的積極鼓勵和正確引導。此時,教師切忌不聞不問、不屑一顧、甚至當頭棒喝,這樣做不僅會把孩子不成熟的想法堵回去,而且會喪失對創新的興趣。教師應該深入其中,組織孩子,積極探究,尋找原因,幫助解決。當孩子在創新過程中講錯或做錯事情時,教師不能加以訓斥,粗暴對待,否則,你會就此堵住孩子再創新的源泉。 3、提供孩子安全和自由的空間。自由和安全是創新氛圍形成的土壤和氣候,教師要多開辟這樣的小天地。為此,我們在創設各類游戲區域時,從名稱、色彩、布局等盡可能地讓幼兒感到溫馨、親切,還通過投放豐富多彩的材料鼓勵孩子玩,玩出新方法、新花樣,增進孩子對創新活動的成就感和愉悅感。 4、保護孩子的好奇心。愛因斯坦在回答他何以有那樣重大的發明創造時說:「我沒有什麼特別的才能,不過喜歡尋根刨底的探究問題罷了。」可見,保護孩子好奇、好問的天性是何等重要。首先,允許孩子「異想天開」;其次,轉變舊觀念,淡化成人權威,正確評價好孩子。再次,培養幼兒創造力的教師應先開發自己的創造性。 教師是幼兒學習活動的合作者、引導者,應以關懷、接納、尊重的態度與幼兒交往,耐心傾聽,努力理解幼兒的想法與感受。尊重幼兒在發展水平、能力、經驗、學習方式等方面的個體差異,因人施教,努力使每個幼兒都獲得滿足與成功。當教師在開發自己的創造性的過程中,就會更加理解幼兒的創造性,更能鼓勵幼兒創造,並從中找到適合培養幼兒創造性的方法。 二、必須激發孩子的創新意識和潛力 老師講,孩子聽;老師安排,孩子執行;老師制定規則,孩子服從約束;老師判斷對錯,孩子服從判決……這種以教師為中心的模式,在無形中扼殺了孩子們最可貴的創新能力。因此我們強調幼兒自身的發展,強調個體的發展價值。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要注重過程,即幼兒的好奇、好問、好強、自信,幼兒對創新的態度和熱情,幼兒對創新的興趣等,而不是追求結果。注重創新過程這是創新能力培養的第一步。 第二步,我們應該充分激發孩子的創新激情。究竟該如何去走好這一步呢?正確對待孩子在創新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是走好這一步的關鍵所在。孩子雖然想像力豐富,但由於知識水平的限制、經驗的不足和操作技能的不嫻熟,其創新在成人眼裡會顯得稚拙、簡單,但只要是幼兒充滿興趣、積極探索就應該多贊許、多包容,不要用成人的思維標准和眼光來衡量孩子的創新,我們要善於運用語言的驚人力量,選擇有意義、積極、正面的語言,如可以這樣說:你的想法真不錯!你真棒!真聰明!可以試一試,繼續努力,你一定會成功的等簡明扼要的對幼兒發出語言暗示,教師的鼓勵和贊揚會大大激發孩子創新的慾望和激情,鼓勵和贊揚是孩子展開想像翅膀的精神動力,能幫助幼兒樹立「我也能創造」的信念。面對幼兒的好奇、探索和冒險行為,教師要善於發現,積極保護,千萬不能潑冷水或過多地加以干涉和限制,否則會扼殺幼兒的創新激情,幼兒的創新激情只有在成人的既大膽又精心的情況下才能得以激發。 第三步,要善於捕捉創新的火花。在教學活動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音樂活動時,幼兒會創編出鞋子穿在手指上,或襪子套在頭頂上;又如在繪畫教學中,一名幼兒把蘋果畫成了方形,老師發現後問:「蘋果都是圓的,你為什麼畫成方形的呢?」幼兒回答說:「我在家裡看見媽媽把蘋果放在桌上,一不小心,蘋果滾到地上摔壞了,我想如果蘋果是方形的,該多好呀!」老師鼓勵說:「你真會動腦筋,祝你早日培育出方蘋果。」把蘋果畫成方形,顯然脫離了實際,而老師循循善誘,引導幼兒道出畫方蘋果的原因,並且鼓勵幼兒早日培育出方蘋果;回答老師提問時會說出很有創意的答案,但與老師的標准答案有一段距離。這時,如果老師能給予肯
⑸ 怎樣讓幼兒在游戲中輕松學數學
數學是一門抽象性和嚴密的邏輯性很強的學科,知識性、抽象性、概括性很強,所以幼兒在學習時易產生枯燥乏味的感覺,給教師的教學帶來了不少困難.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時必須依據數學知識的這些特點,選擇有效的教育教學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目前有些幼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存在很多問題:數學教育活動目標單一,數學教育活動過程乏味,教師教法單一,操作材料單一,教學內容單調,教學評價單一等等,教師更多地關注數學知識的內容,而較少考慮幼兒數學興趣及相應的能力培養方面的內容,常常忽視幼兒自身發展水平與發展要求出現內容不能適宜幼兒發展的現象,忽視教育對象的主體性,過於強調自身的主導作用,針對以上諸多問題,在幼兒數學教學中,應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寓教於樂,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幼兒教師應該用自己的情緒感染幼兒,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幼兒年齡小,他們的情緒不穩定且易受感染.教師在教育過程中的情緒如何,直接影響幼兒的學習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注意用愉快、歡樂的情緒,生動形象的語言,和對所教內容的喜愛之情來感染、影響幼兒,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詩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從而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在上課時第一步先帶動起幼兒的興趣.准備一段熱身操,提高幼兒興奮度,然後坐下來,休息一下,老師把教學內容安排成游戲的方式,說給幼兒並在前面做示範,這樣來提高教學興趣.如小班讓幼兒懂得「1」和「許多」的概念時,可採用大家一起開汽車的游戲.老師說:「我是一輛小汽車,嘀嘀嘀.」幼兒說:「我也是一輛小汽車,嘀嘀嘀.」老師說:「一輛一輛都開到馬路上去了」.
通過游戲,讓幼兒懂得,一輛車,一輛車接著開,就有許多輛車了;又如:游戲「小兔吃草」,每隻小兔都有自己的家(椅子),一隻一隻小兔跳到草地上去吃草,小兔就有了許多,小兔回家了,每一個家裡又只有一隻小兔了.通過游戲,使幼兒進一步懂得一個一個合起來就是許多,而許多又可以分成一個一個.這樣幼兒情緒高漲,都能自由的把投入游戲中,教師也實現了在游戲中教育價值的引導.
幼兒對數學知識的認識和理解不能從客體本身獲得,而是要從改變客體的動作中獲得.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必須讓幼兒親手操作材料,教師寓教於生活和游戲之中,才能使其獲得有關數學概念的直接認識.例如:幼兒獨立地分辨出各種幾何圖形,並將它們一一配對,或者是按老師的要求,操作時自己動腦筋、克服困難、獨立解決問題,有了成功的體驗.在這樣的操作活動中,幼兒對數學活動有了興趣,同時也增強自己操作的自信心.再如,在教幼兒學習「6」的組成時,可以讓幼兒把6個實物分為5個和1個、4個和2個、3個和3個,再把5個和1個、4個和2個、3個和3個合起來成為6個.通過這樣操作活動,幼兒不僅能理解了6的組成,還能體驗了整體和部分的關系,並有了初步的分析和綜合能力.同時,由於操作活動內容的多樣化,也使幼兒獲得多種數學感性的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寓數學教育於日常生活之中.數學來源於生活,又為實際生活服務,幼兒和我們同樣生活在這個客觀世界中,周圍的事物均表現為一定的數量,有一定的顏色、大小、形狀等,並以一定的空間形式存在著,這就為幼兒獲取數學體驗提供了豐富的源泉.如,幼兒在收放玩具時可引導他們學習歸類;分點心時,擺椅子時,讓幼兒感知物體的數量以及與小朋友的一一對應關系;
幼兒在園過生日分蛋糕時,引導幼兒學習等分;散步時,可引導幼兒比較樹的粗細,樓房的高矮,距離的遠近;春天,在花壇里,可引導幼兒觀察的數量、顏色,並提出問題:「有幾朵紅花?有幾朵黃花?一共有幾朵花?」,讓幼兒學習自編應用題;秋天,還可以帶領幼兒拾落葉,引導幼兒按大小形狀、特徵不同進行分類計數等等.課堂教學與生活因素是密不可分的,運用貼近幼兒實際的「生活情景」進行隨機教學,就能便於幼兒更好地理解問題的本質,認識數學規律,真正使幼兒能從「活動中學」,從「經驗中學」.因此,對數學教育活動的最優化,將會給幼兒帶來一個嶄新的主動探索的世界.
寓數學教育於游戲之中.游戲是幼兒的主要活動之一,是幼兒進行學習的一種有效的方式,它最適宜幼兒的身心發展.正如福祿貝爾所說「游戲是兒童的最高階段,是這一時期人類發展的最高階段.因為游戲是內部存在的自我活動的表現……」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恰當運用數學游戲,將數學游戲貫穿於幼兒學習.避免了學習的單調與枯燥,又能增強數學學習的愉悅性與趣味性.
例如:中班在教幼兒認識方位時,我就創設了「搶位置」游戲情境,搶到位子後請幼兒再以「開火車」的形式說說自己的前面是誰?後面是誰?左邊是誰?右邊是誰?再讓幼兒轉變方向玩,幼兒在愉快的心情下掌握了方位概念.「魔術變變變」則重點讓幼兒能分辨三角形,初步認識三角形的特徵,同時也培養了幼兒的觀察比較能力.幼兒在愉快的游戲中既獲得了相關的數學知識,同時也促進了幼兒對數學認識的整理、歸納和提煉,大大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使游戲和學習一樣濃厚.
寓數學教育於各種學科教育中.幼兒園各科教學應相互融入一體,以幼兒為主體,教師既是活動的引導者,又是活動的合作者,教師要充分發揮幼兒的自主性,激發幼兒學習的情趣.因此,老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不能閉門造車,把數學教學滲透到幼兒園各科教學中去,使幼兒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既發展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又培養了幼兒的藝術興趣,也陶冶了幼兒的情操.
例如:在體育活動「小白兔采蘑菇」中,我讓幼兒每個人去採摘一個蘑菇,數數采了幾個蘑菇?還剩幾個?還要幾只小白兔去幫忙.在科學教育中,幼兒可以自然地運用測量、數數等方法發現物體之間的數量關系和空間關系,提高數學應用意識,發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藝術欣賞活動中,我們可以讓孩子欣賞自然界中蘊含數學美的物體,如花朵、蝴蝶、貝殼、蜂房、該類植物的葉子、向日葵花盤等,使幼兒感受排列形式上的秩序美與和諧美.在語言活動也不例外,數學概念的內化和語言技能的發展是兒童智力發展的兩個重要方面,二者相互作用、相互促進.
⑹ 幼兒教師如何讓幼兒輕松學數學
數學是一門抽象性和嚴密的邏輯性很強的學科,知識性、抽象性、概括性很強,所以幼兒在學習時易產生枯燥乏味的感覺,給教師的教學帶來了不少困難。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時必須依據數學知識的這些特點,選擇有效的教育教學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目前有些幼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存在很多問題:數學教育活動目標單一,數學教育活動過程乏味,教師教法單一,操作材料單一,教學內容單調,教學評價單一等等,教師更多地關注數學知識的內容,而較少考慮幼兒數學興趣及相應的能力培養方面的內容,常常忽視幼兒自身發展水平與發展要求出現內容不能適宜幼兒發展的現象,忽視教育對象的主體性,過於強調自身的主導作用,針對以上諸多問題,在幼兒數學教學中,應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寓教於樂,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幼兒教師應該用自己的情緒感染幼兒,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幼兒年齡小,他們的情緒不穩定且易受感染。教師在教育過程中的情緒如何,直接影響幼兒的學習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注意用愉快、歡樂的情緒,生動形象的語言,和對所教內容的喜愛之情來感染、影響幼兒,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詩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從而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在上課時第一步先帶動起幼兒的興趣.准備一段熱身操,提高幼兒興奮度,然後坐下來,休息一下,老師把教學內容安排成游戲的方式,說給幼兒並在前面做示範,這樣來提高教學興趣.如小班讓幼兒懂得「1」和「許多」的概念時,可採用大家一起開汽車的游戲。老師說:「我是一輛小汽車,嘀嘀嘀。」幼兒說:「我也是一輛小汽車,嘀嘀嘀。」老師說:「一輛一輛都開到馬路上去了」。 通過游戲,讓幼兒懂得,一輛車,一輛車接著開,就有許多輛車了;又如:游戲「小兔吃草」,每隻小兔都有自己的家(椅子),一隻一隻小兔跳到草地上去吃草,小兔就有了許多,小兔回家了,每一個家裡又只有一隻小兔了。通過游戲,使幼兒進一步懂得一個一個合起來就是許多,而許多又可以分成一個一個。這樣幼兒情緒高漲,都能自由的把投入游戲中,教師也實現了在游戲中教育價值的引導。 幼兒對數學知識的認識和理解不能從客體本身獲得,而是要從改變客體的動作中獲得。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必須讓幼兒親手操作材料,教師寓教於生活和游戲之中,才能使其獲得有關數學概念的直接認識。例如:幼兒獨立地分辨出各種幾何圖形,並將它們一一配對,或者是按老師的要求,操作時自己動腦筋、克服困難、獨立解決問題,有了成功的體驗。在這樣的操作活動中,幼兒對數學活動有了興趣,同時也增強自己操作的自信心。再如,在教幼兒學習「6」的組成時,可以讓幼兒把6個實物分為5個和1個、4個和2個、3個和3個,再把5個和1個、4個和2個、3個和3個合起來成為6個。通過這樣操作活動,幼兒不僅能理解了6的組成,還能體驗了整體和部分的關系,並有了初步的分析和綜合能力。同時,由於操作活動內容的多樣化,也使幼兒獲得多種數學感性的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寓數學教育於日常生活之中。數學來源於生活,又為實際生活服務,幼兒和我們同樣生活在這個客觀世界中,周圍的事物均表現為一定的數量,有一定的顏色、大小、形狀等,並以一定的空間形式存在著,這就為幼兒獲取數學體驗提供了豐富的源泉。如,幼兒在收放玩具時可引導他們學習歸類;分點心時,擺椅子時,讓幼兒感知物體的數量以及與小朋友的一一對應關系; 幼兒在園過生日分蛋糕時,引導幼兒學習等分;散步時,可引導幼兒比較樹的粗細,樓房的高矮,距離的遠近;春天,在花壇里,可引導幼兒觀察的數量、顏色,並提出問題:「有幾朵紅花?有幾朵黃花?一共有幾朵花?」,讓幼兒學習自編應用題;秋天,還可以帶領幼兒拾落葉,引導幼兒按大小形狀、特徵不同進行分類計數等等。課堂教學與生活因素是密不可分的,運用貼近幼兒實際的「生活情景」進行隨機教學,就能便於幼兒更好地理解問題的本質,認識數學規律,真正使幼兒能從「活動中學」,從「經驗中學」。因此,對數學教育活動的最優化,將會給幼兒帶來一個嶄新的主動探索的世界。 寓數學教育於游戲之中。游戲是幼兒的主要活動之一,是幼兒進行學習的一種有效的方式,它最適宜幼兒的身心發展。正如福祿貝爾所說「游戲是兒童的最高階段,是這一時期人類發展的最高階段。因為游戲是內部存在的自我活動的表現……」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恰當運用數學游戲,將數學游戲貫穿於幼兒學習。避免了學習的單調與枯燥,又能增強數學學習的愉悅性與趣味性。 例如:中班在教幼兒認識方位時,我就創設了「搶位置」游戲情境,搶到位子後請幼兒再以「開火車」的形式說說自己的前面是誰?後面是誰?左邊是誰?右邊是誰?再讓幼兒轉變方向玩,幼兒在愉快的心情下掌握了方位概念。「魔術變變變」則重點讓幼兒能分辨三角形,初步認識三角形的特徵,同時也培養了幼兒的觀察比較能力。幼兒在愉快的游戲中既獲得了相關的數學知識,同時也促進了幼兒對數學認識的整理、歸納和提煉,大大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使游戲和學習一樣濃厚。 寓數學教育於各種學科教育中。幼兒園各科教學應相互融入一體,以幼兒為主體,教師既是活動的引導者,又是活動的合作者,教師要充分發揮幼兒的自主性,激發幼兒學習的情趣。因此,老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不能閉門造車,把數學教學滲透到幼兒園各科教學中去,使幼兒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既發展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又培養了幼兒的藝術興趣,也陶冶了幼兒的情操。 例如:在體育活動「小白兔采蘑菇」中,我讓幼兒每個人去採摘一個蘑菇,數數采了幾個蘑菇?還剩幾個?還要幾只小白兔去幫忙。在科學教育中,幼兒可以自然地運用測量、數數等方法發現物體之間的數量關系和空間關系,提高數學應用意識,發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藝術欣賞活動中,我們可以讓孩子欣賞自然界中蘊含數學美的物體,如花朵、蝴蝶、貝殼、蜂房、該類植物的葉子、向日葵花盤等,使幼兒感受排列形式上的秩序美與和諧美。在語言活動也不例外,數學概念的內化和語言技能的發展是兒童智力發展的兩個重要方面,二者相互作用、相互促進。
⑺ 老師你好,請問幼兒園教案的活動延伸有哪些
幼兒園的活動延伸有哪些?
第一,可以延伸到下一個活動,使半日活動或者一日活動成為一個有機聯系的整體。例如,在音樂活動"小樹葉"中,孩子對歌詞巾描寫的秋天樹葉飄落的景象很感興趣,教師就可以將延伸活動設計為帶孩子去戶外觀察樹葉,掄拾落葉,進行樹葉分類活動或樹葉粘貼活動。
第二,可以延伸到區域活動中去,使區域活動成為教學活動的自然延伸。為幼兒創造一個立體的、多元的、豐富多彩的環境,幼兒可以按
膽自己的發展需要和興趣特點與環境互動,獲得有益的發展。例如,在"四季服裝"的科學活動中,了解了四季特徵及四季服裝的特點和相互關系後,幼兒並不滿足。教師就可以在區域活動時為幼兒提供不同的材料(布
料,紙,塑料袋、各種小裝飾物等),讓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製作服裝,展示服裝。
第三,可以延伸到家庭和社會活動中,真正實現幼兒園與家庭、社會的密切配合。現階段的主題綜合教育對資源的依賴性較強,幼兒園的資源畢竟有限,
所以充分發揮家庭與社會的教育資源是必然的。例如,"恐龍"的主題活動就需要家長和孩子一起尋找資料,一起研究和探討。如果所在地區有相關的博物館,家長或教師就可帶孩子前去參觀,由幼兒園內的教育擴展到家庭和汁會,擴大幼兒的活動范圍,向幼兒提供多種活動的方式,也就為幼兒提供了多種發展的機會。這種延
伸活動能滿足幼兒主題學習的需要,有效促進幼兒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