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大學生體育鍛煉要求
近日,省教育廳下發關於切實加強校園體育活動衛生監督與管理的緊急通知,要求各級各類學校嚴格入學體檢制度並保證學生每年都能進行一次健康檢查。各學校應建立健全學生健康檔案,整理、分析學生健康體檢結果,及時向家長通報學生體質健康狀況;要安排好患有疾病學生的學習與生活,保證學生和他人健康。尤其要將不便從事劇烈運動的學生的情況通知班主任(輔導員)和體育教師,以便在集體活動和體育鍛煉時,班主任(輔導員)和體育教師及時根據學生情況做出相應安排。
「小學、初中、高中學生每天在校學習時間總量(包括自習)分別不超過6小時、7小時、8小時,小學生、初中生、高中及大學生每天睡眠時間不少於10小時、9小時和8小時;學生每天從事校園體育活動時間不得少於1小時。」通知還要求依法保障學生睡眠和體育鍛煉的權利,科學規范學生的作息時間,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保證學生有充沛的體力和精力進行每天的學科學習和體育鍛煉。
通知強調,為確保學生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安全、有序、健康開展,要遵循學生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因材施教,使學生正確掌握鍛煉身體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在組織體育教學和課外體育活動中,要注意培養學生吃苦耐勞、勇敢頑強、拼搏進取的精神。同時,要完善管理制度和措施,防止平時不鍛煉,考試(測試)拼體力的現象發生,幫助學生養成重視平時鍛煉的良好習慣。凡體育課缺課達三分之一以上、大課間(早操)、課外體育活動缺勤(次數)達五分之一以上、體育課或課外體育活動只見習不運動(次數)達三分之一以上的學生,不得參加體育課考試和《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准》測試,待補齊體育課課時和課外體育鍛煉次數後,准予補考(測)。
❷ 大學生體育鍛煉自覺性怎樣養成
1、跑步
每天堅持跑2000-5000米長跑,能讓身體心肺功能耐受性大大提高。同時可以鍛煉全版身的肌肉群,權是快速練好健美肌肉的基礎。
2、立定跳遠
立定跳遠一天分早中晚做3組。每組做25-50個,是最為快速練腿部肌肉及拉長全身肌肉線條的方法。
3、俯卧撐
俯卧撐適合有一定力量基礎的朋友做,每次做要讓身體盡量綳直。尤其是腿部和腰部不能彎曲,每天至少做1組,每組20-50個。是鍛煉手臂肌肉和力量的好方式。
4、仰卧起坐
仰卧起坐是常見的練腹肌方式之一,不佔用場地。也很適合在家開展,仰卧起坐建議一次做30個以上。
5、啞鈴
想要鍛煉肱二頭肌的朋友可以試試啞鈴,通過手臂對啞鈴的提拉。強化局部肌肉的鍛煉,每次至少做50個。才能有效強化肌肉的形狀。
6、游泳
會游泳的朋友,不妨試試每天去室內游泳池游幾圈。游泳比跑步練肌肉更有效快速,且肌肉線條會更為修長漂亮。
❸ 如何培養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自覺意識
如何培養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自覺意識
關鍵詞:體育;培養;激發;自覺;意識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提出,「健康體育」的理念已逐漸深入人心,不僅要讓學生享受體育鍛煉帶來的樂趣,還要讓學生掌握健康鍛煉的方法,培養學生堅持鍛煉的習慣和終身體育的意識。筆者結合自身多年的教學經驗和體育教學現狀,就如何培養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自覺意識談幾點看法。
一、採取正確的思想教育方法,激發學生的鍛煉意識
教育對培養學生的鍛煉意識是非常重要的,教育的目的就是教給學生技能,幫助學生鑄造靈魂。葉聖陶先生曾經說過:「教育是培養習慣。」體育其實就是教給學生技能和知識,指導學生行為,啟發自覺,讓學生堅持鍛煉。因此,我們要採取正確的教育方式,按照學生行為養成目的和認知規律對學生進行相應的鍛煉和教育,培養學生正確的體育價值觀和體育意識,讓學生養成健康、積極向上的良好習慣。學生能否自覺地參與各種體育鍛煉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生能否正確地理解和認識體育鍛煉價值觀,意識到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和意義所在,因此正確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不僅是學校的教育,同時還包括家長和社會的教育,用正確的環境因素去引導學生,讓學生認識體育鍛煉對自身的意義和價值,從而培養學生的鍛煉意識,激發學生鍛煉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養成堅持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
二、從小培養鍛煉意識,激發學生自覺鍛煉的熱情
鍛煉意識的培養要從小抓起,意識也可以稱之為習慣,習慣的形成最初源於學生對某一件事的熱情和興趣,一旦學生對事物有了好奇心和行為動力,學生就會主動投入其中,去尋求快樂,而學生一旦享受到其中的樂趣和帶來的快樂,學生就會產生更大的熱情和參與的慾望,從而形成良性循環,最終將這種行為發展成習慣和愛好。因此,培養學生的鍛煉意識要從小抓起,激發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熱情和興趣,讓學生在參與體育鍛煉的過程中享受體育活動給他們帶來的樂趣,從而培養學生的鍛煉意識,養成堅持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另外,在體育教學中,我們要避免過分強調「標准」和「規范」,盡量放低對學生的要求,給學生自由發展的空間,讓學生充分享受運動帶來的樂趣,同時我們還要強調體育運動的趣味性和新穎性,使其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時間一長,學生就會逐漸喜歡上體育運動,形成一種習慣,最終成為一種意識。
三、加強必要的指導監督,培養學生的鍛煉意識
在教育過程中,教師的指導監督作用是必不可少的,但要想達到理想的效果,把握好監督的「度」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教師不能強迫,一味地向學生灌輸自己的思想,如果過分地約束學生,不但起不到原有的效果,反而還會引起學生強烈的逆反心理,阻礙學生自我教育和自我培養。意識是一種習慣,是人行、意、情、知高度融合的表現,所以,讓學生產生需求動機才是學生鍛煉意識培養的關鍵。在這個長期的過程中,教師要加強監督,同時還要引導學生進行自我監督,避免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學生在自我監督的過程中,會發現自己存在的問題,從而及時調整,保證自己的鍛煉計劃順利實施。比如,每天堅持摸晨脈,如果沒有出現異常情況就表示能夠繼續鍛煉或者適當增強鍛煉的負荷,如果脈搏次數增加,說明要減少鍛煉負荷,反之,則說明自己的運動能力獲得了大幅度增強。除此之外,教師還要教給學生一些自我監督和預防事故的方法,熟悉一些生理指標,在鍛煉中盡量避免意外事故的發生,這對學生鍛煉意識的培養具有積極的作用。另外,我們還可以讓學生通過寫日記的方式將自己的鍛煉過程記錄下來,了解自己的鍛煉情況,表述自己的鍛煉心得,通過親身體會,提出適合自己的調整方法和意見,從而提高自己的鍛煉能力,逐漸養成堅持自覺鍛煉的意識和習慣。
四、傳授基本的常識方法,提高學生的鍛煉能力
自我鍛煉的前提是要掌握基本的鍛煉技能和體育常識,這樣才能達到鍛煉的效果,同時避免鍛煉事故的發生。而想要掌握體育技能知識,就必須花費更多的課外時間,而在課外自主鍛煉中沒有了教師的指導就只能依靠學生自己,因此,掌握科學高效的鍛煉方法對學生自覺參加體育鍛煉至關重要。教師在教學中要堅持採用「領、扶、放」的鍛煉方法,將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的自主鍛煉能力上,巧用「點撥」,引導學生從日常鍛煉中總結高效的鍛煉方法,尋找一條適合自己的道路,通過行之有效的鍛煉掌握必要的體育項目技能,促進綜合素質的提高。我們要傳授給學生基本的體育常識和鍛煉的基本方法,讓學生運用掌握的科學鍛煉方法進行科學的自我鍛煉,從而提高學生的鍛煉能力,培養學生的鍛煉意識。為了激發學生鍛煉的熱情和動力,我們還要引入學生喜聞樂見的鍛煉方式以及大眾化的體育技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滿足學生的興趣愛好,做到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從而激發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實現培養學生鍛煉意識的目標。比如,有的學生喜歡籃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這些球類運動,我們可以組建興趣小組,教師負責教給學生專業的體育技能,給予學生正確的指導和幫助,讓學生掌握科學的鍛煉方法,在享受樂趣的同時達到鍛煉的目的。總而言之,我們在選擇鍛煉的方法和內容時最重要的就是科學,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徵,滿足學生的興趣愛好,讓學生掌握豐富的健康知識和基本鍛煉技能,從而在沒有教師指導的情況下也能進行科學的體育鍛煉,實現培養學生體育鍛煉意識的目標。
五、採用多樣化的評價,激發學生的自覺鍛煉動力
受傳統教育的影響,我們常把學生最後的體育成績作為考核的唯一標准,這種評價方式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挫傷了學生自覺鍛煉的熱情和積極性,所以我們要注意評價方式的創新和多樣化,將學生的基礎水平和學習能力作為評價的參考依據,特別是學生的進步程度,一定要加入到考核內容中,從而保護學生的學習熱情,特別是保護那些運動能力較差的學生的自尊心。另外,我們的評價要以激勵為主,看到學生的進步和努力,以學生的進步程度和努力程度給學生一個客觀的評價,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除此之外,為了使全體學生都能以積極的態度參與日常體育鍛煉,我們還要採用「積極練習」評價法,在最後優秀等級考核中增加「態度分」,讓基礎較好的學生也能端正態度、認真鍛煉,從而使自己擁有更大的進步空間。而成績較差的學生則更加刻苦鍛煉,既能獲得身體素質的增強,又能獲得技術技能的提高。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成功會更有成就感,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慾望,基礎較差的學生也不會因為運動能力較差而對體育鍛煉避之不及,反而將自覺體育鍛煉當作一種享受。
總之,在小學體育教學中,作為體育教師,要通過正確的思想教育,讓學生意識到體育鍛煉的價值和作用,同時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的興趣,教授學生一定的體育鍛煉方法,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學生自覺鍛煉的意識,養成終身體育鍛煉的好習慣。
參考文獻:
[1]邵明岩.如何培養學生主動參加體育鍛煉的意識[J].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10(10).
[2]黎華秋.體育教學中「健康第一,終身體育鍛煉」的培養[J].科技信息,2009(01).
[3]陳章玉.談培養學生終身體育鍛煉的方法[J].福建師大福清分校學報,2004(02).
[4]陳開聯.論體育課中如何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J].中國水運:理論版,2007(06).
[5]孫峰.如何培養學生終身體育鍛煉習慣[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8(17).
❹ 課外體育鍛煉的原則是什麼
課外體育鍛煉的原則
(一)自覺積極性原則
毛澤東曾經指出:「欲圖體育之有效,非動其主觀促其對於體育的自覺不可」。課外體育鍛煉是一個克服自身惰性、戰勝各種困難的自我鍛煉、自我完善的過程,也是自我養成良好習慣的過程,學生只有自覺積極地進行體育鍛煉,才能獲取應有的鍛煉效果。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當學生對某項體育活動發生興趣時就會對這項體育活動表現出極大的主動性和自覺性。但是在我國目前條件下,課外體育鍛煉還不可能完全根據學生的自願與興趣安排活動內容,往往要由學校統一安排時間、項目進行鍛煉。因此學校在安排體育鍛煉的內容時,除了要創造條件盡可能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做到因人制宜外,還要加強宣傳教育工作,不斷提高學生對體育鍛煉重要意義的認識,調動學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自覺性積極性。
(二)經常性原則
體育鍛煉是以身體練習對人體給予刺激的過程,每次刺激都產生一定的作用痕跡。連續不斷的刺激作用,則會產生痕跡積累。這種積累使動作技能形成的條件反射不斷得到強化,機體的結構和機能產生新的適應,體質不斷增強。如果體育鍛煉時斷時續或長時間停止鍛煉,已形成的動作技能就會消退,身體各種機能、素質就會慢慢減弱。因此,強健的體魄和較高的運動水平,並非一朝一夕所能練就的,已取得的鍛煉成果也不會是一勞永逸。只有經常堅持體育鍛煉,保持鍛煉時間、次數、強度的銜接性和連續性,才能收到良好的鍛煉效果。
學校對課外體育鍛煉要有一個全面的計劃,合理安排課外鍛煉的時間、內容、場地、器材等,組織好早操、課間操、班級體育鍛煉,做到天天練,保證每天1小時。學生個人應在學校統一安排下,結合自己的特點,制定個人鍛煉計劃,堅持全年不間斷的體育鍛煉,做到持之以恆,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
(三)全面鍛煉原則
人體是一個整體,各器官系統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任何局部機能的提高,必然促進機體其它部位機能的改善,當某一運動素質得到發展時,其它運動素質也會不同程度地有所發展,某一方面的鍛煉與發展,也會對其它方面產生積極的影響。但是如果體育鍛煉的內容和方法單一化會給體育鍛煉帶來很大的局限性,機體不能獲得良好的整體效應。如長期只從事力量練習,心肺系統功能就不會得到較大的提高;長期只從事長跑鍛煉,耐力素質會有較大發展,而速度、力量素質不會有較大提高;長期只從事身體一側肢體的活動,另一側肢體就不會得到發展,則整個機體不能得到勻稱發展。因此,課外體育鍛煉在選擇鍛煉內容、方法時要盡可能考慮全面發展身體的各個部位,各器官系統的機能,各種運動素質和基本活動能力。要努力掌握多種運動技能,貫徹全面鍛煉的原則。
(四)從實際出發的原則
我國幅員遼闊,不同地區地理氣象條件差異很大,即使是同一個地區,各個學校之間的體育鍛煉條件、場地器材等也都會有很大差異。對於同一學校參加體育鍛煉的學生來說,雖然他們的生理結構基本相同,但在年齡、性別、體質狀況、鍛煉需求等方面的個體差異是普遍存在的,即使是年齡、性別、體質等條件都相似的人,隨著體育鍛煉過程的發展也會因機體適應能力的高低而出現差異。由於鍛煉者本人及所處的鍛煉環境千差萬別,不可能提出一種各校都可通用的課外體育鍛煉計劃,更不可能提出一個人人都行之有效的鍛煉方案。因此,在課外體育鍛煉中必須貫徹從實際出發的原則,根據鍛煉者的個人特點、學校的鍛煉條件,結合季節、地域氣候等客觀實際,合理地確定鍛煉內容,選擇方法手段,安排運動負荷。這樣,才能掌握課外體育鍛煉的主動權,提高鍛煉的可行性和實效性,收到良好的鍛煉效果。
❺ 如何進行課外體育鍛煉
1.明確鍛煉目標.從事體育鍛煉,人們總要有一定的目的和目標.其目的是健身還是健美,是娛樂性還是醫療性;即使是健身,是促進身體健康還是著重發展運動素質.每個人參加體育鍛煉的具體目標是不盡相同的,而不同的目的和目標,對鍛煉內容、方法的選擇和運動負荷的安排有不同的要求和做法.因此,在制定鍛煉方案時,首先要明確鍛煉的目的,確定出一個切合實際的鍛煉目標.這樣可以克服鍛煉的盲目性,加強自覺,提高鍛煉的積極性.
2.合理安排鍛煉時間.根據學校特點,在制定學生鍛煉計劃時,一般是以一學年或一學期為鍛煉周期,以此來確定每周課外的鍛煉次數及每次鍛煉的時間.學生每天在校應保證有1小時或再多一些的體育鍛煉時間,除按時參加學校統一安排的早操、課間操、體育課和課外體育鍛煉活動外,在沒有體育課的當天下午課後,還應自行安排鍛煉,養成自覺鍛煉的好習慣.在一天屬於自己掌握的時間上,可以安排:早晨20~30分鍾,下午課後30~60分鍾,晚飯後可做10~15分鍾輕度、和緩的活動.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適當調整時間.
早晨鍛煉宜在室外空氣新鮮的地方進行,以做操、慢跑等活動為主,鍛煉時間不宜過長,運動強度不宜過大,不要進行劇烈活動.下午課後鍛煉在4~6點鍾是最好時間,可進行較劇烈的活動,但不應過分疲勞,不應影響晚上的學習.晚飯後或晚自習後可進行散步或做操等較和緩的活動,不宜進行劇烈運動,以免影響睡眠.
期末准備考試和考試期間,仍應堅持經常性的體育鍛煉,但每周鍛煉次數、鍛煉時間、鍛煉強度和量可相應地減少.
3.合理選擇鍛煉內容.體育鍛煉內容、方法不同,對人體產生的影響也不盡相同.不同的內容和方法具有各自的特徵,有的可以提高某項運動素質,增進健康;有的可以促進身體正常發育,形成良好的體型;有的可以強身娛樂,調節精神,豐富文化生活;有的可以防病、治病、消除生理功能障礙;有的可以增強心肺功能;有的可以增長肌肉力量.因此,在制定鍛煉方案,選擇鍛煉內容或項目時,應盡量考慮到各項目的鍛煉價值,並從個人的年齡、性別、健康狀況、興趣愛好、鍛煉目標等實際情況出發,有針對性的選擇最有效的內容.在練習的方法上要注意不同運動素質之間以及運動素質練習與其它練習的有機結合.如動力性練習與靜力性練習結合;大肌肉群練習與小肌肉群練習結合等,並要注意把個人的興趣與實際需要結合起來,既要發展自己有興趣的特長項目,又要努力發展自己的弱項,克服不足,做到重點突出,並兼顧其它.如小學階段一些女生愛跳橡皮筋,她們的鍛煉內容可以跳橡皮筋為主,然後適當搭配短跑、體操、游泳等項目,男生喜愛踢足球,則可以踢足球作為主要的鍛煉內容,再適當搭配投擲、體操、游泳等項目.以練長跑為主的學生,應適當搭配力量性練習項目.大學生注意自己的體型,喜愛健美運動,可以利用各種力量性練習發展身體各部位的肌肉,使肌肉結實,體格勻稱.同時,還必須選擇搭配增強心肺功能的鍛煉內容,如跑步、打籃球、踢足球、游泳、滑冰、韻律操等.只有這樣合理搭配鍛煉內容,才能收到好的鍛煉效果.
4.合理安排運動負荷.運動負荷是指身體練習時人體的生理負荷.主要包括負荷量和運動強度.運動負荷安排是否合理,直接影響鍛煉效果.負荷過大過小都不能對人體產生良性刺激.負荷過小,鍛煉效果不明顯;負荷過大,則會影響健康,甚至造成運動損傷.只有恰當合理地安排運動負荷,才能取得最佳的鍛煉效果.因此,鍛煉方案中安排鍛煉的強度、時間、密度、數量等都要符合項目的特點和鍛煉者的實際情況.
❻ 大學生體育鍛煉原則
一、自覺積極性原則
自覺積極性原則指體育鍛煉者有明確的健身目標,充分認識體育鍛煉的價值,自覺積極地從事體育鍛煉活動。體育鍛煉是一個自我鍛煉、自我完善,並需要克服自身的惰性,戰勝各種困難過程。同時,還要有一定的作息制度作保證,把體育鍛煉當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才能奏效。
二、講求實效原則
講求實效原則是指選擇鍛煉內容、方法和安排運動負荷時,應根椐個人的性別、年齡、職業、健康狀況,對鍛煉的愛好、要求和原有的基礎,以及生活條件等實際情況來確定,按科學方法進行鍛煉,以取得最佳的鍛煉效果。
三、持之以恆原則
持之以恆原則是指體育鍛煉必須經常性進行,使之成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內容。體育鍛煉對機體給予刺激,每次刺激都產生一定的作用痕跡,連續不斷地刺激作用則產生痕跡的積累。這種積累使機體結構和機能產生新的適應,體質就會不斷增強,動作技能形成的條件反射也會不斷得到強化。因此,體育鍛煉貴在堅持,不能設想在短時間內取得顯著效果,必須得長久的積累。
四、循序漸進原則
循序漸進原則是指體育鍛煉必須遵循人體自然發展、機體適應的基本規律,從不同的主客觀實際出發,合理安排運動負荷,在漸進的基礎上提高鍛煉水平。在體育鍛煉過程中,運動負荷的大小直接影響人體機能的變化,負荷是否適宜,對鍛煉效果的好差起很大的作用。運動負荷的大小因人、因時而異。即便是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機能狀態、不同的時間,人體對負荷的承受能力也不盡相同。因此,進行體育鍛煉時應循序漸進,隨時調整運動負荷,逐步提高鍛煉水平。
五、全面性原則
全面性原則是指體育鍛煉必須追求身心全面和諧發展,使身體形態、機能、身體素質及心理素質等方面得到全面協調的發展。人體是由各局部構成的一個整體,各局部均按「用進廢退」的規律發展,體育鍛煉能促進新陳代謝的普遍旺盛,使身體各系統、組織、器官的和諧發展,達到身體相對的完善和完美。
❼ 一,大學生體育健身的目的和意義,所要遵循的原則.二,大學生怎樣養成自覺鍛煉
培養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既要考慮從目的性教育入手,也要從滿足學生個體體育需求為出發點並根據學生生理、心理特點,把握積極因素。從學生的近期學習目標來看,是做到「三好」,而身體好可以促進學習好、工作好;從遠期目標分析,學好體育知識與技能,練就健康身體有利於應對社會各種激烈的競爭,可為將來從事的事業作出更大更多的貢獻,使生活的質量更高。
培養學生熱愛體育,積極鍛煉的興趣要把握時機,當學生處於良好的心態環境時,即體育課內容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與他們的理想、追求、熱情發生共振以及學生的體育需求得到滿足的時機是建立濃厚興趣的最佳時機。
1.加強理論講授和輔導使學生明確鍛煉目的;
2.利用電視和錄像介紹有關體育鍛煉的方法和對提高身體健康增強體質的作用;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http://static.pay..com/resource/chuan/ns.js';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2
3.組織校內外群體活動,讓學生有親身參加活動的機會,體會運動後的感受和樂趣; 4.積極開展校內外競賽活動,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和集體榮譽感;
5.運用生動典型的實例,說明體育鍛煉,增進健康與學習的相互促進的良性關系,增強學習體育、鍛煉身體的信心進而轉化為自覺行動;
6.利用學校普及和優秀的運動項目,激發學生觀賞、參與、評論比賽的興趣並產生親身體驗鍛煉的慾望;
7.通過各種評價、考評、競賽、演講等活動,鼓勵更多人參與活動,並在參與中體會成功後的喜悅和樂趣,激勵更加激烈的鍛煉和參加各項體育活動的動機。
8.組織學生參觀高水平的比賽或高水平體育比賽的電視轉播,提高學生欣賞比賽的品位和對體育文化深層次的認識。在體育興趣的引導過程中,教師要做到理論聯系實際,有理有據,切忌空洞說教,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不能單靠一時一事,應貫穿體育教學及其它體育活動的過程和始終
(二)注重學生的體育情感體驗
學生對體育運動興趣愛好是在長期的體育實踐中形成的,除取決於對體育運動正確認識、明確鍛煉目的、周圍環境的運動氛圍等主客觀因素外,關鍵在於學生個體在運動過程中的情感體現,即個體能否充分體驗到運動樂趣,能否有愉悅的情緒體驗和滿足感,能否產生重復再運動的慾望等。
(三)豐富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
教材內容與學生的學習興趣密切相關,學生所喜愛的運動,刺激性比較大的體育項目,則會引起學生濃厚的興趣,可激發他們自覺地去模仿去練習。因此,要使學生對體育課產生興趣,更新和選擇相應的教材內容是必要的。應根據學生的運動基礎,知識水平;心理、生理特點將那些利於學生身心健康,受到學生歡迎,並經過大部分學生努力可以掌握的教材內容充實進體育課。這些教學內容在教師精通專業知識的基礎上,可先化繁為簡、化難為易,重新組合,使之在講授中更容易為學生所接受和喜愛。
我校現行體育課的授課內容則顯得過於單調,例如03級第一學期教學內容只有兩項,即武術和籃球。如果對現有的項目不感興趣的學生,他們的積極性就很難調動起來。增加學生喜歡的項目,學生積極性就很容易調動起來,因此,在今後制定教學計劃時,在項目和授課內容方面應盡可能兼顧學生的個體差異和體育需求,增大選擇面,吸引學生積極參與,激發學習自主性與積極性,例:健美操、體育舞蹈、籃球、軟式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項目,以利於培養學生的個性和興趣愛好,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http://static.pay..com/resource/chuan/ns.js';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3
達到自覺鍛煉的目的。體育教學選項課是高校體育課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
二、培養學生的體育能力是自我體育鍛煉必須具備的基礎條件 (一)使學生掌握體育的基本知識與理論及掌握一定的運動技術
鍛煉需要有正確的方法,鍛煉方法對於學生而言,是鍛煉的「工具」,是學生進行課外體育鍛煉的前提,也是學生形成課外體育鍛煉習慣的先決條件,正確的方法來自於學生一定運動技能和運動技術的掌握程度。但是,對於學生來說,對於運動技能不能有很高的要求,方法也不宜過多,貴在符合學生的身心特點,貴在有效。
體育能力就是運用體育科學的知識與理論,指導體育實踐的本領。大學生在校能有指導地進行身體鍛煉,主要是在體育課中,但在更多的時間里需要學生自主參與體育活動,獨立地鍛煉身體,要獨立鍛煉,就需要掌握鍛煉的知識、手段和方法。體育知識貧乏未能掌握一定的鍛煉技能是當前許多人不能獨立堅持鍛煉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在理論教學上,要根據大學生學習體育的特點,即有獨立的思維和「深度」,他們欲更深一層地了解和掌握科學鍛煉身體的知識。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不僅要了解怎樣鍛煉身體,還要了解身體鍛煉的效應更要學習掌握科學健身的方法手段。因此,有關身體鍛煉的教學要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理解能力和思維方式而體現出知識的「深度」特點,使學生掌握科學鍛煉身體的知識和方法手段,為終身體育打好基礎。
(二)培養學生學會欣賞體育競賽的能力
目前,由於高職院校的體育課時少,為了保證完成教學內容,體育教學中教師只注重傳授體育技能,而對體育知識的講授較少,不能使學生獲得更多的體育知識及各種比賽規則。但客觀上,有部分學生雖然不愛鍛煉但對於觀賞體育運動感興趣,特別是隨著體育傳播業的日益發展,體育節目的多樣性、趣味性及運動比賽的競技性、刺激性越來越多的吸引了觀賞者的目光。於是「看體育」、「聽體育」、「談體育」逐漸成為了一種時尚和趨勢。學校多提供觀賞體育運動或比賽的機會,並善於抓住學生渴望獲得體育知識的慾望,改變學生對體育認識不足的現狀,在教學中增加理論課時及開辟體育講座,提高學生對體育比賽的欣賞能力,使他們充分體會到運動帶來的心理上的美好享受,促進其愛上體育鍛煉。只有獲得體育技能和體育知識,才能培養學生自覺鍛煉身體的能力,並為終身體育打下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