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學體育運動隊訓練計劃
經供參考2008----2009年第一學期 小紀小學校田徑隊訓練計劃一、指導思想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在實施素質教育的同時,培養學生各個方面的能力,提高我校在田徑比賽中的成績,把學校的體育工作做的更好。二、組建隊伍為了進一步搞好學校的體育訓練工作,並將訓練作為一項長期的工作來抓,我們經過認真篩選,從三、四、五、六年級中找隊員組建了學校田徑隊。並集合了學校的實際情況制定了田徑隊的訓練目標。三、訓練計劃我校的田徑訓練主要集中在每周星期一、二、三、四、五的早晨(6:40--7:30)。第一階段:時間為前四周,採用一般的訓練強度,進行恢復體力的身體訓練。第二階段:時間為兩周,採用較高強度的訓練,加強技術訓練和專項素質訓練,有意識地把專項素質和技術結合起來.加大訓練負荷.在訓練中注重技術、戰術、作風與心理素質的培養。第三階段:時間為一周,採用中等強度,調整運動量,降低練習次數,消除疲勞,積蓄並超量恢復。第四階段:內部測試,及時查漏補缺。改進訓練方法。四、訓練措施1、對學生項目的訓練,我們體育組的老師也有很明確的分配,王俊主要負責徑賽中的中長跑項目,徐峰主要負責田賽的投擲項目(壘球、鉛球),陳志平主要負責徑賽中短跑、跳躍的項目。2、為迎接我市的田徑運動會,我們選擇了一些主訓項目:60米、100米、400米、800米;跳遠、跳高;壘球、實心球。3、學生訓練課的內容、形式、節奏等安排,要求形式多樣,各種練習手段盡量與游戲活動相結合,以激發學生對田徑運動的愛好與興趣。4、訓練必須以學生身體系統訓練為主。注重學生的專長發展。5、要把訓練和思想教育結合起來,有意識地在教學訓練過程中,培養學生"愛祖國、愛學校、懂禮貌、講文明、肯吃苦"的品質,加強跟班主任、家長、校領導的聯系,使學生能安心訓練。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從難、從嚴、從實戰出發,系統地進行嚴格訓練,加強意志品質培養,爭創佳績。四、各階段訓練安排:9月份:1、通過興趣小組活動選拔優秀體育苗子充入校田徑隊。10月份:1、對選拔優秀運動員進行原始成績的測試。2、然後對運動員進行分析,初步確定訓練項目。11月份:1、對全體運動員身體素質訓練(強化基本動作訓練)。2、制定詳細訓練內容(跑:訓練內容;跳:訓練內容;投:訓練內容)3、全體運動員進行力量與耐力素質訓練。(內容:跳台階、跨步跑台階、、負重蹲擺相結合)(內容:變速跑、勻速跑、定時跑、計時跑相結合)12月份:1、耐力與力量專項訓練(提高運動成績)2、對運動員進行專項測試並記錄成績進行分析並不斷改進訓練方法。1月份:1、通過一個階段訓練進行小結。2、安排好寒假期訓練工作。 小紀小學體育組 2009年9月
2. 我國學校體育思想的未來發展有怎樣的趨勢
模式的變革與變革的模式 ——中國體育體制
中國體育體制改革的新視野
回顧20世紀中國體育發展歷程,我們可以做出這樣的判斷,中國體育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國家和民族在這個世紀所賦予的文化任務,中國體育已經實現了沖出亞洲、走向世界的任務;然而,完成了這個任務並不等於說就已經實現了從傳統體育向現代體育的完全轉變。實際上,傳統體育觀念與現代體育觀念的沖突,傳統體育體制與現代體育管理體制的碰撞,仍然是當代中國體育的主要矛盾。這就是說,體育觀念和體育體制的「轉型」並沒有完全實現。現在可以估計,徹底地實現從計劃經濟下形成的封閉的、條塊分割的傳統體育體制向以市場經濟為主導的開放的,依託社會、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現代體育管理體制「轉型」,建構起完整的中國現代體育管理體系大廈,將是21世紀中國體育的文化使命和文化責任。
(一)中國體自體制改革可供選擇的目標模式
根據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演變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近一二十年進行體育體制改革的經驗和教訓,結合我國近十年的改革實踐,中國的體育體制改革,可供選擇的至少有以下四種目標模式:
l 將傳統的集中型國家行政垂直協調體制的體育發展模式,改為改良型的國家行政管理模式。這種形式的轉軌主要是通過對體育管理許可權在各省、市、縣、區內部進行適當的調整和分工,做一些行政性的分權。對體育組織管理機構,可以適當增加和裁減,或者按項目性質成立專門的權力機構,進行歸口垂直管理。對基層體委也可以適當給予一定許可權和刺激因素,如減少一些指令性項目布局要求;適當照顧該地區的傳統項目和民間體育項目;提高輸送隊員的培養費和貢獻獎。但對整個體育的管理,仍然以指令性垂直控制為主;以國家拔款分配為主;以文件計劃等行政手段調節為主。國家體委與地方體委的關系,仍然是按條條塊塊的行政隸屬關系,省市地區之間,仍然主要是依靠縱向的聯系,很少有橫向的協作交流。這種模式,從實踐來看,效果是很不理想的。最關鍵的問題是國家對體育管得過多、統得過死,各級基層體育部門缺乏生機和活力,體育的整體投人和產出效益欠佳,按照這種模式改革的國家,一般競技體育的發展速度雖然不算太低,尤其在奧運會項目上可快速起飛,但投資大、收益小,基礎薄弱,資金短缺,使「馬太效應」在「尖端」與「基礎」兩端越演越烈,從而導致競技體育發展的惡性循環,所以這些國家先後對這類體育體制模式進行了新的根本改造。
2.將傳統的集中型國家行政垂直協調體制的體育發展模式,改為間接的國家行政管理模式。即國家垂直指令性控制可以取消,基本上全部改為指導性計劃控制,但對基層體育部門的體育發展,仍然不強調主要依靠社會力量,而繼續靠國家行政體育部門縱向的管理和集中化的拔款的決策來進行。這一模式的特點是仍然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化體育體系;基層體育部門與國家體育部門之間仍然存在著隸屬關系;基層體育部門在項目設置、後備人材培養和輸送問題上,仍然是一隻眼睛盯著上級體委,一隻眼睛盯著社會上的工礦企業和大專院校以解決退役運動員的出路問題,從而形成對上級體委部門和社會團體的雙重依賴。而且,前一種依賴往往是主要的,因此在財務上,基層體育部門主要靠國家行政拔款。因此,基層體育部門的盛衰與存亡,仍然依賴於縱向的國家行政保護與照顧,縣區鄉鎮乃至省市體育部門仍然缺乏自覺提高和拓展地方體育整體效益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這種模式同第一種模式相比較,是一大進步。從有的國家體育體制改革的實踐來看,在一定時期內,有著比較良好的效果,比如前民主德國70年代的快速崛起無不體現了這種模式的效果。但核心問題是,體育與政治的關系考慮過多,基層體育部門仍然受到國家行政部門的過多干預,沒有一定的自主權力。竟技體育的社會化體系仍然沒有真正形成。工礦企業和機關院校仍然很難介人競技體育系統展開全面的竟爭。
3.將傳統的集中型國家行政垂直協調體制的體育發展模式,改為基本上無宏觀控制的社會自我協調模式。在美國、日本及西方一些較為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中,這類體育的社會協調模式是一個較為普遍的管理體制。它在宏觀上基本沒有國家行政權力的介人,即是有也僅僅旨一個層層匯總的報告或方案,對主管體育的政府部門、基層單位、社會組織和體育俱樂 部都沒有約束力。這種西方發達國家的體育發展模式,對傳統的社會主義國家所採取的實行國家行政協調的理論和方法,是一種事實上的否定。從西方發達國家幾十年的實踐經驗看,在這種模式下,體育的社會化作用發揮得比較充分;各種體育團體、協會、運動俱樂部的活力和競爭力比較強;體育基礎雄厚、體育人才眾多、體育交流頻繁,能較好地滿足社會各階層人士對競技體育的需求,基本上克服了某些國家政府部門「獨家經營」體育的現象,但由於放棄了必要的國家集中統一領導和決策,沒有有效的調控手段和調控能力,在宏觀上很容易發生不平衡。因此,一些西方發達國家現在也正在設想和探索,如何在堅持運用體育社會自我協調機制的同時,適度加強有效的宏觀調節與控制。
4. 將傳統的集中型國家行政垂直協調體制的體育發展模式,改為有宏觀控制的社會自我協調體制的發展模式。這就是宏觀上由國家體育行政權力機構通過制定科學的符合實際的發展規劃進行有效控制,微觀上主要由社會各級體育部門、各類體育團體和社會化體育「市場」機制來協調。通過國家體育行政部門綜合平衡後制定體育發展現劃:如競賽制度,運動員參賽資格,運動員年齡的劃分等,可以是指令性的。有關部門必須認真貫徹執行。讓社會執行這些規劃主要不是依靠層層下達行政命令,而是通過政府制定必要的政策,以間接方法去實現。對於社會上各類體育團體、體育協會和體育俱樂部的運動訓練、競賽活動及經費開支等,除極少數體育團體由國家行政部門專門技款、統一調配予以重點管理和控制外,其餘基本上由各類體育團體根據當地的民俗民風和社會化基礎及本身的情況自行安排。國家體育行政部門主要是採用競賽制度的桿杠作用和法律手段來調節,以促進和保證整個體育產業的基本平衡
和協調發展。這種模式的特點是:把宏觀控制與社會自我協調有機地結合起來,既有控制地發展體育,又比較充分地發揮體育為社會服務的作用。一方面,通過國家體育行政部門制定的體育發展規劃的全局性,來制約社會自我協調過程中可能產生的某種盲目;另一方面,運用社會自我協調機制的客觀規律性,來制約國家體育行政部門制定體育發展規劃可能產生的某種主觀性,使宏觀控制與社會自我協調互相取其所長,補其所短,推動體育的健康發展。從以上比較可以看出,我國的體育體制改革目標應當是第四種模式,它就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體育體制的發展模式。
3. 《關於開展課余體育訓練,提高學校體育運動技術水平的規劃》
學校課余體育訓練
學校應當在體育課教學和課外體育活動的基礎上,開展多種形式的課余體育訓練,以提高學生的運動技水平。
發展學校體育,增強學生體質,提高學校體育運動水平,也是我國學校體育工作的基本任務,也是我國教育事業和體育事業的重要方面。為在本世紀內把我國建設成為體育強國,首先,要從學校體育抓起,從少年兒童抓起,在增強學生體質的同時,積極開展課余體育訓練,努力提高學校體育運動水平,促進學校體育運動的發展和提高。
學校課余體育訓練的根本目的,在於提高民族素質,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因此,學校必須在貫徹教育方針,使全體學生在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等各方面得到發展的同時,積極開展課余訓練,努力培養有社會主義覺悟的,具有較高體育運動技術的優秀人才。
學校課余體育訓練,是學校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應十分注意將提高和普及緊密結合起來,有效的推動學校群體活動的開展,更好的增強全體學生的體質,既要著重普及,又要認真抓好提高。按照兒童、少年、青年生理和心理發育的客觀規律、營養條件和體育運動訓練原則,系統的、科學的進行課余體育訓練。
學校課余體育訓練,可使全體學生養成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不斷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同時,也可參加各類別的體育競賽,促進校際間的體育交流,豐富學校的體育文化生活。
學校課余體育訓練工作的進一步完善,可以形成學校課余體育訓練體系,使學生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使運動技術達到一定水平,能夠承擔較高一級的體育比賽。在一些傳統項目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和習慣,全面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掌握基本技術扎扎實實打好基礎。
目前,全國體育事業的發展規模和發展水平同世界先進水平相比還有一定的距離,為了盡快的縮小這個距離,必須堅持普及與提高想結合的方針,採取有力措施,使體育運動不斷向新的廣度和高度發展。從少年兒童抓起,積極開展體育訓練,要多渠道、多層次的發展體育人才梯隊,改革訓練和競賽體制,只有這樣才會取得理想的效果。
學校現在的課余訓練主要是利用業余時間對學生進行專項運動的訓練,因此,在訓練過程中首先實行專項運動訓練和一般身體素質訓練相結合,特別要根據學生的身體和心理的特徵,按照各科不同學段和年齡特點安排,合理掌握運動負荷和強度,區別對待,打好基礎。對於少年兒童來說,課余訓練主要抓好如下幾個方面:
1 、身體訓練 包括一般身體訓練和專項素質訓練,一般身體訓練增進運動員的健康,提高身體各器 官的機能,全面發展身體素質改善體形。
2 、專項素質訓練 是指專項的需要,注意發展專項身體素質,提高專項運動技術水平打好基礎。
3 、專項技術訓練 目的是提高發展專項素質,逐步掌握先進正確的專項運動技術,保證專項運動成績的不斷提高。
4 、一般體育訓練和專項技術訓練要有機結合,形式和內容都要多種多樣,以成分調動學生參加訓練的積極性,貫徹系統性原則、循序漸進的原則、區別對待的原則,處理好一般訓練和專項訓練的關系,打基礎和出成績的關系,向上級輸送和就業升學的關系,以保證課余訓練計劃任務的完成。
課余體育訓練對於少年兒童來說,選材和評價也是成材的主要因素,在實踐中我認為有如下幾個方面:
• 經驗型選材 是體育教師對運動員的觀察,包括發育情況、健康情況、專項運動技術等,了解詢問運動的遺傳因素:父母身高、發育情況,對體育的興趣和愛好,家庭生活情況和社會環境等。
• 科學型選材 即通過科學儀器對學生的身體機能、素質、運動能力的測試、計算和評估,以了解學生身體的發育情況和運動的潛在能力,預測學生的未來,以確定學生運動項目的選擇和訓練。
學校課余體育訓練要按照選好苗子,打好基礎,系統訓練,積極提高的指導思想,利用業余時間,對少年兒童進行專項運動訓練,因此,一定要有組織設施,配備專、兼職教師和教練。有訓練大綱,教材和計劃,有一定場地器材保證。
學校利用課余時間,對部分體育基礎好的學生通過較系統的訓練,達到全面發展,提高運動成績。課余訓練時體育教師還要掌握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尺度:
• 通過訓練促進學生身體正常發育,為提高專項打好基礎。
• 掌握一些專項與非專項基本技術,為提高運動水平打好技術基礎。
• 進行共產主義思想教育,培養良好的體育道德品質。
• 為學校群體運動培養骨幹,為高一級學校培養輸送後備人才。
人們常說生命在於運動,可見生命對於運動的需要和運動存在的重要意義。「一身動,則一身強」,這古訓深刻揭示了在體育訓練中求得強身健體的道理,中學生正處在身體發育的重要時期,不僅是身心發育旺盛,體力明顯增強,而且也增強體質,提高健康水平的重要階段,科學的進行體育鍛煉對體質的增強是最積極有效的因素。
人體是一個完整統一的有機體,經常參加系統的體育訓練,能夠各器官組織的新陳代謝,使人體的機能發生相應的變化,以達到增強體質,提高健康水平。據調查,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比不參加體育鍛煉的人身高要高 4—8 厘米,尤其是處於生長發育期的少年兒童。
課余體育訓練,使肌肉工作加強,血液供應增加,蛋白質等營養物質的儲存與應用能力增強,肌纖維增粗,因而肌肉逐漸變的粗壯、結實,關節周圍的關節囊、韌帶和肌肉包圍著,韌帶能加固關節,而肌肉不僅能加固關節,還能牽引關節運動,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可使關節囊、韌帶和肌腱增厚與加強,關節活動范圍變大,靈活有牢固,表現在肌肉的反應速度,准確性和協調性都有一定的提高。中學階段是骨骼生長發育的重要階段,課余的體育訓練加快了血液循環,增加骨骼生長所需要的營養物質,因此對身體長高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鄧小平同志曾經強調:「體育工作要從娃娃抓起」,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重要標志之一是人民的體魄強健。回顧我國解放前被外族入侵的近百年歷史,在那金甌玉碎中華民族被稱為「東亞病夫」的時代,政治腐敗,經濟落後,民不聊生,任人欺凌和宰割,中華民族是無法強盛起來的,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新中國創立了社會主義制度,中華民族站起來了,我們民族的體質才能得到強盛,才能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學校體育工作要去努力增強全體學生體質的同時,積極開展課余訓練,廣泛的體育運動是產生優秀體育人才的源泉,培養優秀體育人才,創造優異的運動成績既能振奮師生奮發向上的精神,有能提高學校體育運動水平,形成教師、學生人人重視體育,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風氣。
國家教委,國家體育運動委員會早在八十年代初就聯合發布《關於開展課余體育訓練,提高學校體育運動技術水平的規劃》的通知指出,為把我國盡快建設成為體育強國,要求重點抓好學校體育,從少年兒童抓起,在增強學生體質的同時,積極開展課余體育訓練。使學生在德、智、體、美、勞得到全面發展。通過課余訓練,不僅能造就大批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化科學素質的體育人才,而且能有效地推動教育方針的貫徹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