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開展一場關於有氧運動的社區體育健身活動
一套完整的健身活動應該有以下幾個步驟:
一、熱身運動:可以是慢跑、跳繩、原地跑等等,讓身體微微出汗就可以。
二、拉伸運動:可以選擇靜態拉伸或動態拉伸,每個動作堅持30秒左右。
三、有氧運動或力量訓練:這就是正式的健身活動。
四、拉伸運動:鍛煉後的拉伸運動非常重要,因為運動後的拉伸不但可以減輕運動後的疲勞感,防止肌肉拉傷,還可以讓你的肌肉線條更優美。
『貳』 社區休閑體育服務規劃與管理的理論依據有哪些
關於加強社區公共服務設施規劃與管理的意見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黨中央在新時期提出的重要戰略任務,也是增強黨的執政能力,鞏固黨的執政基礎,改進社會管理方式的重要舉措。社區是社會的基本單元,建設和諧社區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重要基礎。加強社區建設,科學合理配置社區公共服務設施,為社區人民群眾營造一個設施完善、安居樂業的生活環境,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保障。根據《中共上海市委關於加強社區黨建和社區建設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市委《意見》),結合實際,現就加強社區公共服務設施規劃和管理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推動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根據市委《意見》,在全市城市總體規劃、控制性編制單元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的指導下,以服務群眾為宗旨,以群眾滿意為准則,按照「區域規劃最佳、設施配置最優、服務效率最高、資源效益最大」的要求,從滿足人民群眾的生活需求出發,因地制宜,整合資源,促進社區公共服務設施合理配置,強化社區服務功能,完善社區綜合管理和保障體系,推動社區規范化建設,逐步建成「管理有序、服務完善、環境優美、文明祥和」的現代化社區。
二、總體目標
社區公共服務設施規劃是控制性詳細規劃的重要內容,也是實施城市規劃網格化管理、推進社區建設、構建和諧社會的前提和依據之一。通過科學規劃、規范管理和有效的保障機制,在中、近期建設行動計劃期限內,按照「社區有規劃、設施能落實、居民可共享」的總體目標,逐步推進社區建設,在全市范圍內,形成社區公共服務設施布局合理、配套齊全、使用方便、功能完善、環境優美、管理高效,適宜國內外各類人士生活、學習和創業的新型和諧社區格局。
三、基本原則
(一)統一規劃,統籌兼顧。按照社區規劃人口、社區發展需求和地區實際,社區公共服務設施實行統一規劃、統籌安排。
(二)合理布局,便民利民。社區公共服務設施服務范圍原則上以本社區居民為主,服務半徑根據不同功能的設施合理確定。
(三)因地制宜,差別配置。從實際出發,不同區域的社區,按其人口總量、人口結構及本區域內已有公共服務設施的不同情況,實行差別化配置。
(四)形式多樣,資源共享。中心城區社區公共服務設施配置堅持突出重點,急需先配,分步到位。通過新建、改建、擴建和調整、共享、租賃、收購等多種形式,推進社區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有計劃推進社區公共服務設施規劃落地。
四、基本要求
(一)規劃編制中實行差別配置
在中心城區控制性編制單元規劃及郊區新城、新市鎮總體規劃等指導下,加快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暫時沒有條件編制控制性詳細規劃的社區,先編制社區公共服務設施專項規劃,用以指導社區公共服務設施的配置建設。控制性詳細規劃或社區公共服務設施規劃一經批准,必須嚴格按照實施。
在規劃編制中,社區公共服務設施的配置標准原則上按照上海市《城市居住地區和居住區公共服務設施設置標准》(以下簡稱《居住區標准》)執行;確實有困難的地區,參照《居住區標准》,根據本地區公共服務設施配置現狀情況以及社區網格化管理要求,在滿足社區人民群眾實際生活需求的前提下,在不同區域實行差別配置。中心城區和郊區新城建成區(老城廂地區)對執行《居住區標准》中「用地」及「建築面積」兩項指標均有困難的設施項目,按建築面積指標考核。
對社區公共服務設施規劃的配置,按照不同地區分為三類:
1、嚴格執行《居住區標准》的地區
浦東新區、郊區新城和城鎮人口在5萬人以上的新市鎮地區以及中心城成片改造或新建地區等。
2、可按照不低於《居住區標准》建築面積下限80%配置的地區中心城浦西內外環線之間的建成居住區,郊區新城建成區(老城廂)等。
3、可按照不低於《居住區標准》建築面積下限60%配置的地區中心城浦西內環線以內的建成居住區,地處中心城歷史文化風貌保護區的居住社區等。
此外,郊區城鎮人口在5萬人以下的新市鎮、中心村,可根據國家和上海市村鎮規劃編制的有關技術標准,配置社區公共服務設施。
(二)加強社區公共服務設施建設
參照《居住區標准》和市政府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加強社區建設擴大試點工作指導要求》等規定,各社區(街道、鎮、鄉)要重點建設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融入社區管理、文化學習、圖書閱覽、文藝活動、休閑娛樂、體育鍛煉、醫療服務、衛生保健、社區教育等其它社區服務設施。
1、整合優化行政管理職能,提高社區綜合管理和服務水平。以社區管理和公共服務為核心,歸並、調整和優化社區內的各類行政事務服務機構,合理配置行政設施,完善社區網格化管理,逐步強化社區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能力。
每個社區都要設立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完善社區生活服務求助系統,落實和完善居委會和居委會會議活動用房,方便居民就近辦事,解決居民實際困難。
2、發揮社區文化、體育設施功能,努力提高社區文明程度。社區文化活動設施建設是社區精神文明建設活動的載體,要加強基層群眾文化陣地建設,整合社區圖書館、文化館(宮)、群藝館、青少年宮(中心)和少科站等文化設施資源,構建以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為主體,惠及未成年人、中老年人和殘障人士等群體的社區公共文化服務網路。要保障公益性文化設施的投入,採取多種渠道,加快社區文化設施建設,加強管理,充分發揮其應有的功能。要充分利用所在社區的學校、單位體育場(館)向社區開放。重視室外公共體育活動設施建設。室外公共體育活動設施可與公共綠地建設結合起來,實行統一規劃、同步建設、綜合利用。
3、完善社區衛生服務設施配置,方便居民群眾就近看病求醫。原則上,每個社區配置1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若干個社區衛生服務站(點),並設置醫療保險定點零售葯店,為居民提供基本、綜合、公平、可及的預防、保健、醫療、康復、健康教育、計劃生育技術指導等服務。
4、重視基礎教育設施配置,進一步完善中學、小學、幼兒園教育設施。新建居住區必須嚴格按照《居住區標准》,配置基礎教育設施。中心城區中學、小學、幼兒園設施配置不足的,要按照批準的規劃,逐步完善和提升學校教育設施水平;已列入舊區改造的,要就近安排,先建設後拆遷。按規劃建設的中學、小學和幼兒園等教育設施,未經規劃許可,不得任意改變使用性質。
5、加強社區福利設施建設,尤其重視老年服務設施配置。
要加強社區福利設施建設,完善社會救助網路,切實保障困難群體的權益。尤其要重視老年服務設施的配置,每個社區(鎮、鄉)至少設置1個養老設施。到2010年,中心城浦西內環線以內的建成區以及地處中心城歷史文化風貌保護區的居住社區,按照不低於本社區老年人總數的1.5%配置床位;中心城內外環線之間的建成居住區以及郊區新城老城廂地區,按照不低於本社區老年人總數的2%配置床位;浦東新區、郊區新城和城鎮人口在5萬人以上的新市鎮以及中心城成片改造地區或新建地區,按照高於本地區老年人總數的2.3%配置床位。鼓勵各種社會力量和社會團體創辦不同標準的敬老、養老設施,以調節、補充養老床位,切實做到老有所養、老有所樂。在社區公共服務設施中,要特別充實完善為老年人、殘障人服務的內容。
6、加強菜市場規劃、建設和管理,保障社區居民日常生活需求。要切實加強菜市場規劃和管理,按規劃配置建設的菜市場,不得挪作他用;已挪作他用的,要恢復原有功能。
社區菜市場配置不足或不達標的,要按照社區公共服務設施規劃,結合舊區改造,採取收購、改建或置換等措施逐步解決,切實保障社區居民日常生活需要。
7、按照《居住區標准》及社區需求,合理配置其他社區服務設施。新建居住區要嚴格按照《上海市城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配置停車泊位。中心城已建成居住區,要充分利用現有地上地下空間資源,合理配置社會停車場(庫)。鼓勵有條件的單位開放自用停車場地,為社區服務,緩解中心城停車難的壓力。要按照社區網格化管理要求,合理配置社區安全防範設施,提高防災應急能力,為社區居民營造管理有序、安全舒適、環境優美的生活環境。各區縣要結合實際,按照《居住區標准》合理配置其它社區服務設施。
(三)充分挖掘、綜合利用社區資源,為社區人民群眾服務。中心城社區要依託區內的市級、地區級的公共服務設施,不斷完善社區服務體系;採取購買、置換、改建、租用等方式,實行綜合利用、餘缺調劑,資源共享,為社區人民群眾服務;要採取多種方法和形式,鼓勵社區內一些有條件的單位在節假日期間,將內部的服務設施面向社區開放,增加社區公眾活動空間。
五、具體措施
(一)加強改建引導,優先配置社區公共服務設施。中心城區及郊區新城建成區要加強土地資源管理,凡現狀公共服務設施配置不足或缺口較大(達不到配置標准50%)的社區,要嚴格控制存量土地的開發建設,並按照社區公共服務設施規劃確定的規劃指標,優先建設社區公共服務設施;要集約使用土地,盡可能綜合配置社區公共服務設施。鼓勵在中心城區及郊區新城建成區結合建設項目,配套建造社區公共服務設施。對增建社區公共服務設施的,規劃部門在審核規劃指標時給予一定獎勵;對經營性建設項目中增加建設社區公共服務設施的,經區縣政府認定,可向建設方返還因公共服務設施建設而增加部分的土地出讓金。
(二)加強社區公共服務設施規劃管理,禁止擅自改變使用性質。按照規劃配置的社區公共服務設施,其產權除已有明確規定的外,一律歸區縣政府所有,明確國資監管責任主體,納入國有資產管理范疇。社區公共服務設施實行餘缺調劑、綜合利用、合理使用,屬公共服務設施范圍內調劑的,須經區縣政府批准,按照國有資產監督管理的有關規定,辦理有關手續。按照規劃建設(配置)的各類社區公共服務設施,不得改變設施用途,確需更改作為非公共服務設施用途的,須經區縣政府同意後,依照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報市或區縣規劃等相關部門辦理手續。未經批准,擅自變更社區公共服務設施用途的,一經查實,按照《上海市城市規劃條例》和《上海市住宅物業管理規定》有關規定嚴肅處理。
(三)增加社區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的財力投入,保障公共服務設施有效運行。構建政府公共財政框架,將社區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經費納入市、區縣兩級預算管理體制。區縣政府每年安排一定財政支出用於社區建設,實現社區建設的均衡保障。建立和形成多元投入的機制,鼓勵和支持各種社會力量投入社區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在用地、用房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
(四)發揮街道(社區)、鎮(鄉)的作用,加強社區公共服務設施使用和管理。以社區為基本網格,實行區縣、街道(社區)分級負責管理。街道要參與控制性詳細規劃方案優化和社區公共服務設施項目的規劃驗收,並受區縣政府委託,對社區公共服務設施進行日常管理和使用,不得擅自改變其使用性質。
(五)制定配套政策,加強組織領導。社區公共服務設施實行統一規劃、統一領導、統一管理、統一協調。
區縣政府是推進社區建設的責任人。各區縣政府要積極推動控制性詳細規劃的編制,科學制定社區公共服務設施規劃。各區縣政府及相關部門要根據本意見,制定具體實施辦法,有效加強社區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與管理,充分發揮社區公共服務設施效能,更好地為社區人民群眾服務。
希望給分
『叄』 社區體育工作發展計劃(急需要一份計劃)
內容主要包括:社區體育工作關系的建立 二、收集資料信息(1.社區體育資料收集專的具體內屬容。2.社區體育資料收集的分類。3.社區體育資料收集的途徑方法。)三、社區體育組織機構的設置。四、社區體育行動的方式,方法。以及相關的城市優秀社區體育評選辦法及評估標准都得掌握!
『肆』 如何開展社區體育活動
建立科普協會,開展各種形式的科普宣傳活動,提高居民科學知識水平。建立老年體協支會,開展以拳操為主的健身活動。建立社區文化機制,建立各街道社區文化協調機構,形成國家、集體、群眾、社會多渠道興辦群眾文化事業的新格局。各街道結合各自特點,開展「新村文化」、「庭院文化」、「文化科技沙龍」、「京劇茶室」、老年俱樂部活動等各種特色文化活動,豐富居民文化生活。開展「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活動,開展各項社區服務活動。建立社區教育委員會,組織社區內學校、企事業單位和居民開展尊師重教,青少年德育教育活動,參與、支持中小學教育改革,對學校進行監督評估和幫助學校解決實際困難等,形成學校、社會、家庭一體化教育的好形式,得到國家教委和市委、市政府領導的肯定。建立以居委會治保會為主體的群防群治體系,成立街道治安聯防大隊,落實社區內企業和居委會治安承包責任制,開展創立「安全小區」活動,增強居民安全感。各街道建立社區服務中心,居委會建立社區志願者服務隊伍,便民利民服務網點。建立街道文化中心站,形成覆蓋全區的群眾文化網路。建立德育教育基地,教育青少年。
『伍』 社區體育工作計劃,要包括有知道思想,目標,任務和措施保障,高人,高人!十萬火急!
為認真貫徹實施《體育法》和《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積極開展全民健身活動,不斷完善全民健身服務體系,加快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高廣大群眾生活質量和文明程度,特製定2008年體育工作計劃一、基本原則降低重心,服務基層。堅持發揮基層和群眾團體的作用,把群眾體育工作的重心落在基層,落到實處,不斷擴大全民健身服務內容,提高全民健身服務質量。以民為本,服務群眾。堅持以提高城鄉群眾生活質量和文明程度為宗旨,努力把服務群眾體育健身作為實施全民健身服務體系"八個一工程"的根本出發點和歸宿。整合資源,共鑄優勢。堅持體育場地設施與城鎮基礎設施建設相協調,動員社會所轄范圍內一切社會力量廣泛構建具有區域特徵的全民健身服務體系,實行全社會體育資源共享,逐步形成公共服務的綜合優勢。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堅持從實際出發,分類指導,從基礎工作做起,從群眾迫切要求解決和熱切關注的問題入手。二、主要目標適應城市現代化和農村城鎮化的要求,建立門類齊全、內容完整、管理規范、優質高效的全民健身服務體系。充分發揮社會力量,合理配置體育資源,大力發展全民健身服務中介組織,逐步形成政府指導,社會參與,具有產業化、社會化特徵的全民健身服務體系。實施全民健身服務體系"八個一工程",即:建立一個健身組織網路;每年舉辦一次全民健身周活動;建設一個全民健身工程(點);建設一批晨(晚)練健身點;建設一支社會體育指導負隊伍;建立一個國民體質測定站;每年進行一次系列科學健身講座;形成一個特色體育項目 三、對策措施制定規劃,加強領導,形成構建全民健身服務體系的整體合力。各居要在進行深入細致調查研究、摸清底數、科學論證的基礎上,認真制定長遠發展規劃和年度實施計劃。制定規劃要立足長遠,具有前瞻性,實施計劃要著眼現實,注重可操作性。要廣泛宣傳構建全民健身服務體系的重要性,在全社會形成關心和參與規劃實施的氛圍;要加強實施規劃的跟蹤分析,自覺接受群眾的監督檢查,及時解決和調整實施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各部門要切實轉變職能,認真履行職責,把工作的重點轉移到增強人民體質的軌道上來,把工作的重心降低到基層,堅持面向社會,面向群眾,面向基層,千方百計解決群眾健身的實際問題,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千家萬戶;制定具體的落實措施,把構建全民健身服務體系的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加大經費投入,為構建全民健身服務體系提供保障條件。按照"幾個一點"的原則,多渠道、多元化籌集群眾體育經費,鼓勵和支持社會捐資支持全民健身服務體系"八個一工程"。要把全民健身服務內容納入社區服務范疇,與文明社區、文明單位等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緊密結合起來,以"服務人民,奉獻社會"為宗旨,從群眾關心的健身熱點問題抓起,廣泛開展主題鮮明的群眾健身活動,不斷提高全民健身服務總體水平,使全民健身和精神文明相互提升,交相輝映,逐步形成各項社會事業整體推進、全面拓展的發展態勢,為促進改革和發展,維護社會穩定,密切黨群關系發揮積極的作用。堅持主旋律,提倡多樣化,大力組織實施全民健身服務體系精品工程。全民健身服務內容涉及方方面面,各居在建立全民健身服務體系過程中,要以實施"八個一工程"為龍頭,堅持主旋律,提倡多樣化,大力組織實施以"八個一工程"為主要內容的全民健身服務體系精品工程。具體包括:(1)要繼續開展創建體育先進社區活動,把創建活動和實施工作有機結合起來,把創建的目的引導到建立全民健身服務體繫上來,各居(單位)一定要齊心協力,扎實工作,通過創建活動,進一步完善全民健身服務體系。(2)注意發現典型,積累經驗。建立全民健身服務體系是一項嶄新的工作,各居(單位)要及時總結經驗,培育先進典型,用典型引路的方法,實行普遍推廣,用點的積累達到面的擴大。(3)評選全民健身服務體系精品工程。各居(單位)要遵循群眾體育工作的客觀規律,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對在實施"八個一工程"工作中做出成績的居委會,單位進行表彰和獎勵。來源:長沙教育論壇 http://www.haoxinli.com,原文地址: http://www.haoxinli.com/read.php?tid=9562
『陸』 如何促進社區居民參加體育鍛煉
如何促進社區居民參加體育鍛煉
何為體育鍛煉?社區居民為什麼要參加體育鍛煉?
體育鍛煉是引起身體新陳代謝消耗大於安靜時肢體運動的身體活動。身體活動的類型分為職業型身體活動、交通性身體活動、家務型身體活動以及休閑型身體活動(身體鍛煉)四種類型。然而,社區居民參加體育鍛煉可提高自身的身心健康,促使身體健康,提高自己的學習、工作、生產效率和生活質量;還能夠有效地促進人們健心,調節與消除各種不良情緒,促進人際交往,增進彼此了解與友誼,使人們精神更美好,生活更快樂。社區居民參加體育鍛煉這一行為被稱之為社區體育。我國城市社區體育的興起是以20世紀80年代中期產生的街道社區體協為標志的。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我國社會的現代化、城市化速度的逐步加快,社區體育受到我國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早在1995年6月,國務院頒布的《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就明確指出「積極發展社區體育。街道辦事處要加強對體育工作的組織,發揮居民委員會和基層體育組織的作用,做好社區體育工作。體育行政部門要給予支持和指導。」它明確了街道辦事處是我國政府派出機構,其重要職責之一,就是積極開展社區體育工作,對社區體育具有領導、管理職能。在同年的8月,經全國人大批准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也明確指出「國家提倡公民參加社會體育活動,增進身心健康;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為公民參加社會體育活動創造必要的條件,支持、扶助群眾性體育活動的開展。城市應當發揮居民委員會等基層組織的作用,組織居民開展體育活動」。 1997年4月,原國家體委會同原國家教委、民政部、建設部、文化部共同出台了《關於加強城市社區體育工作的意見》,表明了社區體育已成為政府指導下的,社區各方面力量和共同參與和分享的一項活動,它是體育社會化的產物,更是體育社會化的延伸,它使體育社會化向更廣的范圍展開,在更深的層次上推進。2002年7月22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中發〔2002〕8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時期體育工作的意見》指出:「繼續實施《全民健身計劃綱要》,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增強人民體質,是體育工作的根本任務,是利國利民、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隨後,國家體育總局頒發了《2001--2010年體育改革與發展綱要》提出了新時期我國「城市體育以社區為重點」的構想與規劃,這一構想順應了我國在經濟轉軌時期社區職能日益增強的趨勢,也是在體育生活化、社會化背景下社會體育發展的必然之選。這一系列的政策法規和相關文件的出台,為社區體育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隨著經濟建設的不斷深入,我國已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時期,人類文明程度在不斷提高,人們的現代健康意識在不斷加強,社區體育實際上已成為人們追求健康和諧生活的平台,發展社區體育是把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落實到基層的重要途徑。它不僅能不斷滿足社區居民日益增長的娛樂、健身、交往、集會的需求,而且是社區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和形式,是實現全民健身計劃的重要途徑之一。因此,對社區體育進行全方位、動態的研究理應受到我們進一步的重視。在近年來有許多人對社區居民參與體育鍛煉情況進行了大量的走訪調查,得到以下結論:
1.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身體的健康越來越重視。然而,在現代社會,由於生活方式的轉變(體力活動減少、膳食營養不合理等),隨之而來的慢性疾病的發生率正在增加。經常參加體育鍛煉有益於保持健康體能,防治和減輕慢性疾病。1995年6月國務院頒布了《全民健身計劃綱要》,提倡在社區中開展群眾性的體育鍛煉活動。大城市發展尤為突出,小城市次之,農村幾乎沒有。
2.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原因
在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群中,有50·8%的居民表示自己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目的是為了改善疾病,強身健體,其次有約三分之一(38·5%)的人是為了散心、結交朋友以加強社交,5·4%的人認為如不鍛煉,自己體力活動會不足,另有4·7%的人因為從小就養成了鍛煉的習慣,極少數人(0·6%)為陪伴子女進行鍛煉而參加鍛煉。
3.不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原因
有近61%的居民認為工作和家務太累太忙,沒有足夠精力和時間是不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主要原因,其他原因依次排序如下:身體狀況不佳,運動吃力(11·9%)、缺乏有關知識和指導,不知何種鍛煉適合自己(7·3%)、對自己的運動能力和毅力缺乏信心(6·9%)、沒有鍛煉場地和設施(6·4%)不喜歡,沒興趣(5·2%)、擔心鍛煉會加重病情,使健康狀況更差(4·1%)、經濟條件限制(2·4%)。
4.體育鍛煉項目
社區居民所從事的體育鍛煉項目中選擇散步的人最多,佔40·6%,其他鍛煉項目按參加人數多少依次排序為健身器械、健身操、廣播操、交誼舞、老年迪斯科、練功十八法、保齡球、太極拳、慢跑、氣功、關節操、游泳、走石子路等,極少數人選擇對抗性的球類活動(如乒乓球、羽毛球、籃球、足球、網球等)。男女相比,男子參加慢跑、保齡球、游泳的人多於女子,女子參加健身器械、健身操、廣播操、練功十八法的人多於男子。參加慢跑、健身操的人數與年齡變化關系很小。散步、太極拳、氣功、練功十八法是隨年齡的增大而參加鍛煉的人數增多;游泳和球類則是隨年齡的增大而參加鍛煉的人數逐漸減少。
5.社區居民參加體育活動的組織形式
居民參加體育活動的形式主要有:自己鍛煉;與朋友、鄰居一起鍛煉;與家人一起鍛煉;參加晨晚練點組織的活動;參加社區組織的各項體育活動等。其中首選:自己鍛煉的佔35.6%、與朋友同事一起鍛煉的佔30.2%,其次是參加晨晚練點活動,而參加社區組織的體育活動僅佔1.6%。這一調查結果說明:目前西安市社區居民參加體育活動的組織化程度不高,居民參加體育活動大部分屬於自發的,非組織的,鍛煉身體的非組織性比率提高,從另一個側面也說明人們對健身的自我意識,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這可能與社區組織的體育活動宣傳力度、活動內容、活動時間等方面有關,居民了解不到社區舉辦活動的信息、社區舉辦體育活動的內容、時間與居民的體育需求不符等。
通過以上的調查我們不難發現影響行為的因素大致分為以下6個因素:
(一)生物學因素
1.性別因素
2.遺傳因素
(二)學習因素
模仿和教育
(三)環境因素
1.自然
2.社會
(四)傾向因素(先於行為)
1.知識
2.信念
3.價值觀
4.態度
(五)促成因素(先於行為)
1.個人技能
2.可利用的社區資源
(六)強化因素(後與行為)
對行為產生反饋影響。
通過以上因素的研究我們不難發現目前的傳統社區中,文體活動設施普遍缺乏,不能滿足社區廣大居民日益提高的各種需求。資料顯示,社區體育活動的場所主要在就近的公園(22.8%)、街道居委會場地(16.8%)和街頭巷尾(19.9%)[3]活動。我國社區體育場地嚴重匱乏,難以滿足需要,不得不利用公園、空地作為補充。由於社區發展的差異,一些有條件的社區能夠建設各種體育場館和場地,為居民提供優良的體育活動環境,而那些沒有條件的社區就不能提供這樣的體育活動環境。其次,社區中有體育活動場所的學校和單位,並未真正把其場地提供給居民,社區與學校與單位缺乏有效的溝通和合作,從而影響了居民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及學校體育場開放程度小等因素的影響,使我國社區體育的發展速度緩慢。因此如何利用城鎮化發展的機遇,切實推進社區體育的建設和發展,對提高全民身心健康素質,落實科學發展觀活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社區健身設施嚴重匱乏。在高樓聳立的城市之間,用寸土寸金來形容土地的珍貴毫不為過。為了使土地產生最大的效益和金錢,居民社區根本不可能大規模地去興建運動場地和設施。從調查統計新建成的樓盤,體育運動場地設施的主要形式為健身路徑,而在一些發達國家常見到的籃球場、排球場、網球場等健身場地和設施幾乎沒有。在推進城鎮面貌三年大變樣過程中,應當認真規劃體育場地設施建設,加緊打造一批城市亮點工程,興建更多百姓身邊的體育設施。
抓住城鎮化改造的有利形勢,大力推進城市社區體育建設 1.切實做好城市社區體育設施的規劃、建設監管工作 要按照國務院《公共文化體育設施條例》、《省委省政府關於城鄉建設工作的意見》要求,將公共體育設施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以及城鄉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新建、改建、擴建居民住宅區要按照國家技術監督局、建設部聯合發布的《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建設部建標〔1993〕542號)和建設部、國土資源部批准發布的《城市社區體育設施建設用地指標》(建標〔2005〕156號),規劃建設社區體育設施。體育部門要按照國家關於城市社區體育設施建設規范的標准和要求,會同城市規劃等部門確定社區體育設施的數量、規模和布局。建設部門要把社區體育設施建設納入城市綜合改造工程,體育部門要參與其中的評比和驗收。政府要把社區體育設施建設作為建設文明、和諧社區的一項考評指標。各社區要充分挖掘潛力,積極配合城市規劃、建設、國土、體育部門,規劃建設好適合開展社區體育活動和居民日常健身的體育設施。要嚴格依據經批準的城鄉規劃建設社區體育設施,堅決制止和糾正規劃實施中的隨意性。 另外,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有關政策的修改和完善應列入到議事日程當中。現有設施的建設與社區文體活動的開展表現為"兩頭重,中間輕"的現象,即重少年兒童和老年,忽視了青壯年群體的需要。居民居住密集場所,應規劃一些大型的體育運動場地,滿足更多人的運動愛好。根據調查資料顯示,現在的社區當中,健身路徑等小型的體育設施比較完備,但是較大型的運動場地和設施還極度缺乏。例如人們喜愛的籃球、排球、網球等,而與此相對應的,一些發達國家的居民社區,普遍擁有燈光塑膠場地,在人們飯後閑暇時,進行運動和比賽,很好地滿足了中間年齡人群的運動愛好。 2.大力提升社區居民的健康意識,促進社區體育的蓬勃發展 作為社區居民,增加居民的健身意識,是一個長遠而且重要的環節,據調查,社區居民參加身體鍛煉的成兩頭分布,由於工作壓力大,生活節奏快,導致中青年人沒有時間和精力去參加鍛煉,健身意識淡薄。在部分社區,麻將、電視、游戲機成為他們的主要休閑活動,社區彷彿成為新一代賭王與游戲王的培訓基地。 據調查數據顯示,35---50歲年齡段居民一周安排兩次(含兩次以上)健身鍛煉的佔不足15%,與此相對應的是這部分社區居民的身體狀況有43%處於亞健康狀態,不同程度地存在體重異常、血壓血脂異常、精神焦慮等症狀。社區居民的良好的健身意識還遠遠沒有深入人心,如何提高全民的健康意識是擺在各級政府當前工作的首要任務。 為提高群眾健康意識,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政府主管部門應以人為本,在居民中大力宣傳健康第一、運動增進健康、終身體育等健身意識,採取多種措施提升社區居民的健康水平,不斷滿足群眾對健康的需求。例如可以採用定期的體檢活動,建立了體檢檔案,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識;另外,可以通過健康講座的形式,聘請專家講師利用節假日、下班後的休息時間深入社區,向居民宣講解疾病預防、飲食健康、運動與健康等知識,全面提升居民的健康意識。使大家了解到只有通過鍛煉身體、合理膳食、平衡心態等,才能獲得健康的身體。 3.充分利用周邊學校、健身中心的體育場地和設施,形成社區居民與學生共享體育場地和設施的雙贏機制。 開放學校體育設施有利於市民身體素質的提高,解決市民就近健身的問題,這比撒網式的再建體育場館劃算得多;開放學校資源是關注民生、構建和諧社會的要素之一,學校應在確保學生安全的基礎上,積極地向社區開放公共資源。目前,一邊是社區居民苦於沒有鍛煉身體的場地和設施,另一邊是學校的體育資源處於閑置和浪費當中。尤其是在寒暑假期間,學校的體育資源應向廣大社區居民進行開放。許多城市都在試行開放學校的體育設施服務於周邊社區居民,但是一系列的問題還困擾著具體的實施。例如,學校能向社會開放的體育設施過於單一,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居民到學校鍛煉的積極性;大部分受訪市民則表示,沒有到學校鍛煉的習慣;器材損耗誰來掏腰包,社區居民進校門怎麼管理,居民在學校受了傷怎麼辦,外人進出校園,學生的安全怎麼保障……這些現實問題讓學校顧慮重重。體育設施對外開放後,最擔心的就是影響教學和管理。學校經費本來就有限,用於體育場館的投入更少,如果讓學校長期義務奉獻,不現實,對外開放難以持續等等。 對於開放學校體育資源的種種問題,各級政府還處於摸索階段,為了增進社區居民的身心健康,實時適度地開放學校體育資源是現階段推進社區體育發展的必由之路。政府和學校可以制定相關的政策對校園開放進行規范。例如,為了保障學生的安全,建議健身者憑身份證或居住證進入學校,單位集體運動的則需提前預約。另外,為了保障學校對體育設施的維護及管理,建議居民向學校支付適當的費用,具體標准由教育、物價部門制定。另外政府財政應對學校體育資源進行關注,給學校增加一點體育設施的養護費,就可以達到少投入,大產出的事半功倍的效果。各級體育部門要積極主動做好協調工作,全力配合社區內學校、機關、團體和企業等單位,有計劃地開放其體育場地設施,並可適當地提供有償服務。特別是社區體育設施缺乏的老城區,要積極創造條件,使更多的學校、機關、團體、企業單位的體育設施向周邊群眾開放。 4.注重運動健身的指導工作,建立社區體育的培訓機制 居民參加各種體育運動,需要有專門的機構去傳播健身理念,組織開展體育活動,需要有專業人才去教授技術動作,指導健身練習。因此在社區居委會的構成當中,應增加社區體育指導的專門機構和專業人才。目前在體育院校的專業設置上,很多都開有社區體育專業,但是這些畢業生由於社區體育發展的滯後,還沒有真正地走上社區體育指導員的崗位。因此,作為政府管理部門,應盡快完善社區法規,建立社區體育部門,負責指導管轄社區體育工作的開展,引導群眾通過體育活動,形成健康、科學、文明的生活方式。使社區居民的體育活動有計劃、有指導、更安全。能夠吸引更多的居民參加到體育運動中來,使康體健身真正成為社區百姓的新時尚,從而達到增強全民族健康體魄的目標。
5.按照行為改變的基本理論中的計劃行為理論實施身體活動的教學影響
第一階段
⑴提供健康信息
⑵提高認知水平
第二階段
⑴提高認知水平
⑵激發行為改變動機
第三階段
⑴提供方法或技能
⑵鼓勵嘗試
⑶環境支持
第四階段
⑴支持鼓勵
⑵加以強化
⑶環境支持
第五階段
⑴提供支持
⑵不斷強化
⑶預防不良行為復發
我們應該嚴格按照這五個階段的計劃理論實施與完善。
全面實現全民健身計劃,有效增強國民體質,社區活動是重中之重,社區體育活動的開展,離不開學校和社區的有效配合,學校的體育資源正好可以為社區的體育活動的開展提供有力保障。學校擁有的體育資源和文化教育優勢,可以為社區居民提供全方位、多維度的咨詢和繼續學習機會。學校與社區的聯系配合將越來越緊密,學校將成為體育活動的重要場所和組織者。 社區體育主要針對社區居民,以其身體活動為基本手段,以獲得健美樂為目標的一種社會文化現象。它是我國體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關繫到占城市人口絕大多數人的身心健康、體格健美與快樂幸福的生活。藉助城市改造升級的契機,大力推進社區體育的發展,將能有效地提高城市建設的內在質量,完善社區的功能,提高社區居民的身心健康,促使體格健壯,體態優美,形成並保持各種良好的身體技能,提高人們的學習、工作、生產效率和生活質量;還能夠有效地促進人們健心,調節與消除各種不良情緒,促進人際交往,增進彼此了解與友誼,使人們精神更美好,生活更快樂。同時,社區體育建設能豐富社會文化生活,提高人們體育文化素養,利於移風易俗,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促進精神文明建設進一步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