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列舉各項運動的好處
跑步的好處跑步鍛煉是人們最常採用的一種身體鍛煉方式,這主要是因為跑步技術要求簡單,無需特殊的場地、服裝或器械。無論在運動場上或在馬路上,甚至在田野間、樹林中均可進行跑步鍛煉。各人可以自己掌握跑步的速度、距離和路線。
跑步鍛煉好處多。青少年經常進行跑步鍛煉,對心血管功能、呼吸功能的發育有很大的幫助。跑步也有許多種類型,有短跑、中長跑、超長距離跑等。跑速不同,跑距不同,對人體產生的影響也不同。通常跑步鍛煉是長跑,一般是清晨或夜晚,沿著公路或在野外環境下進行,這樣可以配合進行空氣浴,也可以使人的大腦得到休息。對以青少年,一個良好的變換的鍛煉環境,可以使他們的精神得以調節,直接接觸到自然,使其在學習及社會活動中更加精力充沛、朝氣蓬勃。
經常進行長跑鍛煉,是較合理的鍛煉方法,一般應保持勻速跑,時間持續20分鍾以上,心率保持在120~150次/分。通常這種方法的練習,可以消耗體內多餘脂肪,避免單純性肥胖。通過這種方式的長跑可以有效地提高耐力,使肌肉及心肺的耐力性工作能力得以提高。此外,這種方式中、長跑也是一種毅力的鍛煉,如果青少年堅持長跑,可以培養其堅韌的耐力和毅力。
只要堅持跑步鍛煉,對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發育,均與產生良好的影響。
跑步健身的原則
凡是參加健身跑步的人,都應注意堅持經常和循序漸進,特別要注意控制運動量。此外,必須學會「自我控制」,這點尤為重要。因為有時跑步的願望會突然消失,這就需要將「不能跑」還是「不想跑」加以區分。當然,如果有病時絕對不要跑步,而在其他情況下則應克服「惰性」,堅持鍛煉。
在鍛煉初期,跑步的速度以沒有不舒服的感覺為限度,跑完的距離以沒有吃力的感覺為宜。跑步後可能出現下肢肌肉疼痛,這是正常反應,堅持鍛煉幾天後這種現象就會消失。
為確定自己鍛煉水平的等級,參加跑步鍛煉三至四個月後可進行一些測驗,測驗時以12分鍾跑完的距離為計算等級的起點。
30-39歲年齡組的人,12分鍾跑完的距離達不到1.5-1.8公里,說明鍛煉水平較差;如能達到1.8-2.6公里,說明鍛煉水平為良好;如能超過2.6公里,即達到優秀鍛煉水平。
40-47歲年齡組的人,鍛煉水平較差者每12分鍾跑完的距離為1.6公里以內;良好者為1.7-2.4公里;優秀者為2.5公里以上。
50歲以上較差、良好和優秀者每12分鍾跑完的距離則分雖為1.5公里以內、1.6-2.4公里和2.5公里以上。
不要幻想在短期內取得理想結果,只有經常鍛煉才會提高鍛煉水平。如果一周只跑一次,跑的距離再長也沒有多少益處。因為在中斷跑步的六天里,身體組織已將跑步帶來的好處消耗得一干二凈。因此,一周內跑步不得少於三次。平常缺乏鍛煉的人,一旦決心開始經常性鍛煉後,往往運動過量,這樣會導致不良後果。在體育鍛煉上應當循序漸進,每天應在日記中記錄以下諸項:
1、鍛煉的性質、內容、持續的日期和每次鍛煉所用的時間;
2、鍛煉前、鍛煉時和鍛煉後的自我感覺;
3、食慾和睡眠狀況;
4、有無繼續參加鍛煉的願望;
5、脈搏跳動情況。
根據上述記錄不難分析出運動量的大小並及時對鍛煉進行必要的調整。一般來說,跑步5分鍾後脈搏跳動不應超過120次/分,跑步10分鍾後脈搏跳動不應超過100次/分。如果脈率過速,必須減少運動量
② 體育鍛煉對身心的好處
如果你仔細觀察的話,你會發現現如今的很多朋友都開始通過健身來鍛煉自己的身體,確實健身的好處真的是太多了。賽普健身教練培訓基地今天為大家主要盤點一下健身鍛煉能夠為身體帶來哪些好處?
小編建議成年人至少每天騰出20分鍾做中度或者劇烈運動,例如快走,慢跑,騎自行車或者游泳,如果你想要接受更加專業系統科學的健身鍛煉,不妨請一個私人健身教練來幫助你達到一個更好的健身效果,私人健身教練的好處就是能夠針對你自身的情況來為你制定屬於你的健身計劃,以及為你搭配適合你自己的健身食譜,科學健康有效果。繁忙的上班族可能很難騰出時間來鍛煉。但看起來很小的投資會為你今後幾十年的健康帶來很多益處。不妨,從現在開始,為了你的身體健康,從你寶貴的時間中抽出一點點來健身吧!
③ 每天堅持鍛煉有什麼好處
每天堅持鍛煉的好處如下:
1.體育鍛煉有利於人體骨骼、肌肉的生長,增強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環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的機能狀況,有利於人體的生長發育,提高抗病能力,增強有機體的適應能力。
2.減低兒童在成年後患上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的機會.
3.體育鍛煉是增強體質的最積極、有效的手段之一。
4.可以減少過早進入衰老期的危險。
5.體育鍛煉能改善神經系統的調節功能,提高神經系統對人體活動時錯綜復雜變化的判斷能力,並及時做出協調、准確、迅速的反應;使人體適應內外環境的變化、保持肌體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
6.體育鍛煉可以陶冶情操,保持健康的心態,充分發揮個體的積極性、創造性和主動性,從而提高自信心和價值觀,使個性在融洽的氛圍中獲得健康、和諧的發展。
(3)英語4級體育鍛煉的好處擴展閱讀:
體育鍛煉要循序漸進。強健體魄、完善素質、提升機能、形成技能,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在長期的運動中,在反復的刺激下,在大腦皮質中建立起動力定型,進而形成動力定型條件反射,使得機能逐漸適應、積累、提高,逐步、依次、循序地發生變化,拔苗助長不但不利於健康,甚至會造成身體的損傷。
在體育鍛煉的過程中,運動負荷(指體育鍛煉時身體的生理負荷量)直接影響人體機能的變化,進而對鍛煉效果的優劣產生作用。如果負荷過小,就無法促進機體變化,達不到鍛煉身體的目的;如果負荷過大,超出了機體所能承受的范圍,就會引起睡眠不寧、食慾不振、長期疲勞等不良反應。
④ 體育運動對我們的身體有哪些好處
加快新陳代謝、提高身體機能,包括:促進營養吸收、增強免疫力、鍛煉肌肉爆發力以及耐力、拉伸筋絡、磨合各骨關節;同時加強身體協調性、反應靈敏度;也可以調節內分泌;此外,還能夠改善心理情緒,有益身心健康!
⑤ 結合實際談談體育鍛煉的功能與作用.
一、體育鍛煉對運動系統的影響
人體的各種運動都是骨骼肌收縮產生力量作用於骨骼,骨骼繞著關節運動所完成的。運動系統包括骨、關節、肌肉三部分,體育鍛煉可以對運動系統產生良好影響。
(一)運動系統的一般結構與機能 1骨的結構與功能。骨構成人體的支架,具有新陳代謝及生長發育的特點,並有破壞、改造、他傷癒合、修復再生的能力,人體骨骼的形態結構完善而復雜,功能堅固而靈活。正常成年人共有206塊骨,其中頭顱骨29塊、軀干骨51塊、上肢骨64塊、下肢骨62塊。人體骨骼按其形態可分為長骨、短骨、扁骨和不規則骨。長骨有骨體(骨幹0和兩端(骺),骨體位於中間,較細,多呈管狀,兩端膨大,長骨主要頒於四腳的淳離部分;短骨一般呈立方形,主要頒於手腕和腳腕;扁骨吳板狀,面積較大,薄而堅固,主要頒於顱蓋;不規則骨的形態各異,多頒於軀乾和頭顱等處。
1,骨的功能具體表現為: (1)支持負重。骨與骨連接成骨骼。構成人體的支架,具有支持人體局部和全身重量的作用; (2)運動杠桿。骨在肌肉收縮時被牽拉,繞關節轉 動,使人體產生各種運動,起著杠桿的作用; (3)造血功能。骨髓內的網狀細胞是比較幼稚的細胞,它經過分化可以變成血細胞; (4)保護功能。骨圍成的腔隙,保護人體的重要器官,例如顱骨保護腦,胸廓保護心肺等重要器官。
2,關節的結構與機能。骨與骨之間以結締組織相連,構成骨連結,通稱為關節。按照關節的結構和活動情況,可將人體全身的關節分為不動關節、動關節和半關節,人們一般所說的關節常指動關節。構成關節的主要結構為關節面、關節囊和關節腔。 (1)關節面。關節面是指形成關節的兩個相鄰部位,其表面覆蓋一層關節軟骨,多數關節面的軟骨為透明軟骨,可減少相鄰兩關節之障的摩擦,並有緩沖震動和減輕沖擊的作用。 (2)關節囊。關節囊為附著在相鄰關節面周緣及附近骨表面的結締組織囊,內含血管和神經等。關節囊的外層稱為纖維層,對關節起加固作用;關節囊的內層為滑膜層,可分泌少量透明的滑液,在關節面之間起潤滑作用,以減少摩擦。 (3)關節腔。關節腔是由關節囊和相鄰骨關節面軟骨共同圍成的封閉腔隙,關節腔內的壓力較大氣壓低(此現象稱為負壓),負壓對加固關節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除關節的主要結構外,還有關節的輔助結構,這些輔助結構包括滑膜囊、滑膜襞、關節內軟骨、關節韌帶等,它們主要對關節起加固、保護和減少摩擦等方面的作用。
3,骨骼肌的結構和生理特性。人體的骨骼肌共有600多塊,骨骼肌重點約占體重的40%,其中四肢肌肉重量約占整個肌肉重量的80%。每塊肌肉一般都可分為肌腹和肌腱兩部分,肌腹一般位於肌肉的中部,主要由肌纖維(即肌細胞)和血管、神經等組成,肌纖維具有收縮功能。人體的肌纖維又可分類紅肌和白肌兩種,紅肌的收縮速度較慢,耐力較好,可維持長時間的收縮;白肌的收縮速度快,力量大,但容易產生疲勞。肌腱是由緻密結締組織、神經纖維和毛細血管等構成,肌腱的韌性很大,能隨強大的牽拉力並將力傳遞給骨,肌肉借肌腱附著於骨。 肌肉的生理特性包括興奮性、傳導性和收縮性。肌肉對內外環境刺激產生瓜的能力稱肌肉的興奮性。肌肉在其收縮前,先產生興奮。在一定生理范圍內,肌肉的興奮性越高,肌肉收縮時產生的力量就越大。肌纖維某一點產生興奮後可將興奮傳播至整個肌纖維,這種特性稱為肌肉的傳導性。肌肉接受刺激產生興奮後,可使肌纖維收縮,這一特性稱為肌肉的收縮性,肌肉的收縮過程非常復雜,簡單地說肌肉的收縮是肌肉蛋白質相互作用的結果。
(二)體育鍛煉對運動系統的良好影響 1體育鍛煉對骨的良好影響。人體長期從事體育鍛煉,通過改善骨的血液循環,加強骨的機關報陳代謝,使骨徑增粗,肌質增厚,骨質的排列規則、整齊,並隨著骨形態結構的良好變化,骨的抗折、抗彎、抗壓縮等方面的能力有較大提高。 人體從事體育鍛煉的項目不同,對人體各部分骨的影響也不同。經常從事以下肢活動為主的項目,如跑、跳等,對下肢骨的影響較大;而從事以上腳活動為主的項目,如舉重、投擲等,由對上腳骨的影響較大。體育鍛煉的效果並不是永久的,當體育鍛煉停止後,對骨的影響作用也會逐漸消失,因此,體育鍛煉應經常化。同時,體育鍛煉的項目要多樣化,以免造成骨的畸形發展。 2體育鍛煉對關節的影響。科學、系統的體育鍛煉,即可以提高關節的穩定性,又可以增加關節的靈活性和運動幅度。體育鍛煉可以增加關節面軟骨和骨密度的厚度,並可使關節周圍的肌肉發達、力量增強、關節囊和韌帶增厚,因而可使關節的穩固性加強,使關節隨圈套的負荷。在增加關節穩固性的同時,由於關節囊、韌帶和關節周圍肌肉的彈性和伸展性提高,關節的運動幅度和靈活性也大大增加。 3體育鍛煉對肌肉的影響。體育鍛煉對肌肉的良好影響表現在多個方面: (1)肌肉體積增加。運動員,特別是舉生等力量性項目運動員的肌肉塊明顯大於一般正常人,這說明體育鍛煉和運動訓練可以使肌肉體積增大。體育鍛煉對肌肉體積的影響非常明顯,一般只在進行力量訓練就可以使肌肉體積嗇,而且練什麼肌肉,什麼肌肉的體積就增大。 (2)肌肉力量增加。體育鍛煉可以嗇肌肉力量已被大量實驗所證實,而且體育鍛煉增加肌肉力量的效果也是非常明顯的,數周的力量練習就會引起肌肉力量的明顯增加。 (3)肌肉彈性增加。有良好體育鍛煉習慣的人,在運動時經常22 事一些牽拉性練習,從而可使肌肉的彈性增加,這樣可以避免人體在日常活動和體育鍛煉過程中由於肌肉的劇烈收縮而造成各種運動損傷。
二、體育鍛煉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
(一)心血管系統的一般結構與機能 1心臟的結構與機能。心臟是由心肌構成的中空器官。心臟借心中隔將心臟分為左右峽谷側,左右兩側又各分為心房、心室兩部分,這樣心臟實際可分類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四部分。心臟的左右兩側不直接相通,而心房、心室之間借房室瓣相通,右側是三尖瓣,左側是兩尖瓣。左側心室與主動脈相連,右側心室與肺動脈相連。心室和動脈之間有半月瓣,左心室和主動脈 之間是主動脈瓣,右心室和肺動脈之間是肺動脈瓣。瓣摹 功能是保證血液在循環過程中朝著一個方向流動。 心臟的主要功能是通過心肌的收縮和舒張活動,推動血液參加血液循環,以滿足機體各組織細胞對氧氣、營養物質的需要和代謝產物的排除。根據血液在體內的流動過程可將血液循環分體循環和肺循環。體循環的血液途徑為:左民房接受來自肺靜脈含氧豐富的血液,再收左心室泵入主動脈,運至全身的各組織細胞,進行氣體交換和物質交換後,經靜脈流入右心房。肺循環的血液方向為:右心房接受來自身體各組織的含氧量較少的靜脈血,然後再由右心室耒入肺動脈至肺組織,在肺組織,二氧化碳釋放,而肺組織的氧氣進入血液,完成氣體交換,血液再由肺靜脈 流入左心室。 心臟每收縮和舒張一次,稱為一個心動周期。在每一個心動周期的舒張期,血液由靜脈 流入心臟,在收縮期,心肌的主動收縮將血液由心臟射入動脈。 心臟每分鍾跳動的次數稱為心率。心率與心動周期的長短有關,心動周期的時間越短,心率越快,反這,心率越慢。正常人安靜狀態時心率約為60-100次/分。心率有較大的個體差異,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生理狀態下,心率有所不同。初生兒的心率較書,每分鍾可達130次以上,以後隨年齡的增加逐漸下降 ,青春期時接近成年人水平;在成年人中,女性心率略高於男性;情緒激動和體溫升高時,心率加快;體育活動時,心率明顯增加。 心臟每次收縮時,由左心室射入主動脈的血量,稱為每搏輸出量,正常人安靜時的每搏輸出量為70毫升。心臟每分鍾由左心室射入主動脈的血液量為每分輸出量,一般情況下的心輸出量常指每分輸出量,每分輸出量等於每搏輸出量與心率的乘積,成人安靜時心輸出量為3-5升左右。在一定生理范圍內,心臟收縮力截止大,回心血量增多,心率越快,心輸出量也就越大,但心率過快,反而會因回心血量減少造成心輸出量下降,這在體育鍛煉過程中具有重要意義。 2血管的結構與機能。人體內的血管可分為動脈、靜脈 和毛細血管,不同類型血管的功能不同。大動脈的管壁厚而堅硬,管壁內含有豐富的彈性纖維,因而富有彈性,稱為彈性血管,它可以緩沖血壓波動,並保證在心臟舒張期繼續推動血液循環。小動脈管壁富有平滑肌,平滑肌的收縮可以通過改變血管的口徑改變血流阻力,又稱阻力血管。毛細血管口徑小,數量大,通迄性好,是血液與組織液的交換部位,被稱為交換血管。靜脈血管的口徑大,易擴張,體內多數血液存在於靜脈 系統中。因此靜脈 被稱為容量血管。 血液在血管內流動時對血管壁的側壓力是血壓。各類血管均有不同的血壓,但一般所謂血壓,多指動脈血壓。動脈血壓分為收縮壓和舒張壓,心臟收縮時動脈血壓的最高值為收縮壓,相當於100-120毫米汞柱,心臟舒張是動脈血壓的最低值為舒張壓,相當於60-80毫米汞柱,收縮壓與舒張壓之比為脈搏壓或脈壓。
(二)體育鍛煉對心血管系統的良好影響 1竇性心動徐緩。體育鍛煉,特別是長時間小強度體育活動可使人體安靜時心率減慢,這種現象稱為竇性心動徐緩。竇性心動徐緩現象被認為是機體對體育鍛煉的適應性瓜贐率的下降可使心臟有更長的休息期,以減少心肌疲勞。 2每搏輸出量增加。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或運動員無論安靜和運動狀態下,每搏輸出量均比一般正常人高。特別是在運動狀態下,每搏輸出量的增加就更為明顯,這種變化使人本在體育鍛煉時有較大的心輸出量,以滿足機體代謝的需要。體育鍛煉增國每搏輸出量的原因是: (1)心臟收縮力量增加。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可使心肌細胞內蛋白質合成增加,心肌纖維增粗,使得心肌收縮力量增加,這樣可使心臟在每次收縮時將更多的血液射入血管,導致心臟的每搏輸出量增加。 (2)心室容積增加,體育鍛煉後由於心臟收縮力量增加,心肌每次收縮後幾乎將心室內的血液全部排空,造成心室內壓下降,靜脈 加戊血量增加,心肌纖維被拉長,長時間的體育鍛煉可使心室容積增大,每次心室肌收縮前心室內均有較多的血液,因此,心臟每次收縮射出的血液也較多。 3血管彈性增加。體育鍛煉可以增加務管壁的彈性,這對老年人來說是十分有益的。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加,血管壁彈性逐漸下降,因而可誘發老年性高血壓等老年性疾病。老年人通過體育鍛煉,可增加血管壁的彈性,以預防或緩解老年性高血壓症狀。
三、體育鍛煉對血液成分的影響
(一)血液的組成 血液是存在於心血管系統內的流動組織,它包括細胞和液體兩部分。細胞部分是指血液的有形成份,總稱為血細胞。液體部分稱為血漿。人體內的血液總量約占體重的7-8%,在正常情況下,每公斤體重的血量,男性多於女性,幼兒多於成年人。 1血漿。血漿是血液的液體成份,約佔全血窖的50-60%,血漿中除含水分外,還有各種血漿蛋白、無機鹽、葡萄糖、激素等物質。血漿具有維持滲透壓、保持正常血液酸鹼度、防禦和體液調節等多種功能。 2血細胞。血細胸分為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 (1)紅細胞。又稱紅血球,是血細胞中數量最多的一種。正常成年男子的紅細胞數量為450-550萬/立方厘米,平均為500萬;成年女子為380-460萬/立方厘米,平均為420萬。紅細胞的主要功能為運輸氧氣和二氧化碳、緩沖血液酸鹼度的變化。紅細胞中含有一種重要的蛋白質為血紅蛋白,紅細胞的主要功能是由血紅蛋白完成的。正常成年男子每100毫升血液中含血紅蛋白12-15克,女子為11-14克,血紅蛋白與紅細胞數量有密切關系。紅細胞或血紅蛋白數量低於正常值稱為貧血。 (2)白細胞。白細胞無色,體積比紅細胞大。正常人安靜時血液中的白細胞數量為每立方厘米5000-9000個,其生理變動范圍較大,進食後、炎症、月經期等都可引起白細胞數量的變化。白細胞又分為有顆粒的中性粒細胞、嗜酸性料細胞、嗜鹼性粒細胞和無顆 粒的淋馬細胞、單核細胞。白細胞的主要功能為防禦病菌、免疫和清除壞死組織等。 (3)血小板。血小板無核,又稱血栓細胞。正常人的血小板含量為10-30萬/立方厘米,血小板數量也隨不同的機能狀態有較大的變化。血小板的主要機能包括促進止血作用和加速凝血兩個方面,同時還有營養和支持作用。
(二)體育鍛煉對血液成分的良好影響 1體育鍛煉對紅細胞數量的影響。體育鍛煉對紅細胞數量可產生良好的作用,主要表現在可使紅細胞偏低的人紅細胞含量增加。有研究工作者證實,運動員和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安靜時紅細胞數量比不參加體育鍛煉的人略高。但人體內的紅細胞數量並不是越多越好,紅細胞數量過多,會增加血液的粘滯性,加重心臟負擔,對機體也是不利的。因此,體育鍛煉可使紅細胞數量偏少的人有所回升,但不會使紅細胞數量過多。體育鍛煉對血紅蛋白會計師的影響基本同紅細胞的變化。 2體育鍛煉對白細胞數量和免疫機能的影響。體育鍛煉是否能提高機體的抗疾病能力主要與白細胞數量及免疫蛋白含量有關。研究證實,合理的體育鍛煉可以提高白細胞的數量和功能,特別是可以提高白細胞分類中具有重要作用的淋馬細胞的數量,這對於提高機體的疾病能力是至關重要的。另外,體育鍛煉還可以提訥本內的自然殺傷細胞數量和免疫球蛋白水平,亦可有效地提高機體抗病、防病的能力。
四、體育鍛煉對呼吸系統的影響
(一)呼吸系統的一般結構與功能 1呼吸系統的組成。人體的呼吸系統主要包括呼吸道和肺泡。呼吸疲乏按其解剖結構可分為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上呼吸疲乏有鼻、咽、喉組成,下呼吸道包括所管和各級支氣管。呼吸道是氣體進入肺組織的通路,呼吸道能分泌粘液、漿液,具有潤濕和凈化空氣的作用。呼吸道不具備氣體交換功能。 肺泡是胴組織的基本構成單位,是氣體交換的場所。肺泡膜表面有毛細血管網,肺泡膜對氣體有很大的通迄性,因此,血液在流經肺組織時可與肺泡內的氣體進行氣體交換。人體肺泡的總面積很大,大約有100平方米,足以滿足體內氣體交換的需要,在一般情況下,僅有部分肺泡開放進行氣體交換。 2肺的通氣功能。肺的重要功能之一是通過呼吸運動實現肺通氣功能。肺的呼吸運動主要是由呼吸肌的收縮完成的,人體在一般情況下,吸氣肌收縮,使胸廓擴大,肺隨之擴張,肺內壓下降,外界氣體進入肺泡,形成吸氣。然後,隨著吸氣肌的舒張,肺和胸廓的彈性作用使肺容積減小,肺內壓升高,肺內氣體被排出體外,形成呼氣。評定人體肺通氣功能水平對經濟參加體育鍛煉的人來說十分重要,常見評定人體肺通氣功能的指標主要有: (1)肺活量。人體最大吸氣後作最大呼氣所能呼出的氣體量,稱為肺活量。正常成人的肺活量值,國性為3500-4000毫升,女性為2500-3500毫升,兒童少年的肺活量值較成年人低,以後隨年齡的增加,肺活量值不斷增加。 (2)時間肺活量。最大吸氣這後,以最快速度進行最大呼氣,記錄一定時間內呼出的氣體最,稱為時間肺活量,以每秒鍾的呼出氣量占肺活量的百分數表示。正常人第一秒佔83%,第二秒佔96%,第三秒佔99%。應用時間肺活量指標可以進一步測定機體的肺通氣量功能。 (3)肺通氣量。單位時間內吸入(或呼氣)的氣體總量為肺通氣量,一般以每分鍾計算,故又稱每分通氣量。每分通氣量等於呼吸深度與呼吸頻率的乘積。正常成年人為8-10升/分,肺通氣量隨人體機能狀態的變化有較大的變化,體育鍛煉時,肺通氣量明顯增加。 3氣體交換功能。氣體必須經過兩次氣體交換才能使外界的氧氣進入組織細胞,並使體內產生的二氧化碳排出體外,這兩次氣體交換分別是在肺和組織細胞內進行的,故稱為肺換氣和組織換氣。 (1)肺換氣。在肺泡中,當靜脈血流經肺泡毛細血管時,由於肺泡內的氧分壓高於毛細血管內血液的氧分壓,二氧化碳分壓低於血液內的二氧化碳分壓,所以,肺泡內的氧氣進入血液,而血液內的二氧化碳進入肺泡,經地肺換氣後,靜脈血變成了含氧豐富的動脈血。 (2)組織換氣。在組織細胞中,由於氧分壓較低,二氧化碳分壓較高,所以,當血液流經組織毛細血管時,血液內的氧氣進入組織細胞,而組織細胞中的二氧化碳進入血液,組織換氣後,含氧豐富的動脈血變成了含二氧化碳較多的靜脈血。
(二)體育鍛煉對呼吸系統的良好影響 1肺活量增加。肺少量是徇少年兒童生長發育和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標。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特別是做一些伸展護胸運動,可使呼吸肌力量增強,胸廓擴大,有利於肺組織的生長發育和肺的擴張,使肺活量增加。另外,體育鍛煉時,經常性的深呼吸運動,也可促進肺活量的增長。大量實驗證實,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肺活量值高於一般人。 2肺通氣量增加。體育鍛煉由於加強了呼吸力量,可使呼吸深度增加,以有效地增加肺的通氣效率,因為在體育鍛煉時如果過快地增加呼吸頻率,會使氣體往返於呼吸道,使真正進入肺內的氣體量反而減少。適當地增加呼吸頻率,從而使運動時的肺通氣量大大增加。研究表明,一般人在運動時肺通氣量能增加到60升/分左右,有體育鍛煉習慣的人運動時肺通氣量可達100升/分以上。 3氧利用能力增加。體育鍛煉不僅可以提高肺的通氣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機體利用氧的能力。一般人在進行體育活動時只能利用其氧最大攝入量的60%左右,而經過體育鍛煉後可以使這種能力大提高,體育活動時,即使氧氣的需要量增加,也能滿足機體的需要,而不致使機體過分缺氧。
⑥ 體育運動對小學生有哪些益處
促進智力發育。
體育鍛煉可以促進生長發育、增進健康。改善了血液循環,骨組織得到了更多的營養,同時,運動對骨骼起著一種機械刺激作用,使孩子的身高隨之有所增長。
使大腦清醒,提高學習效率。體育運動能增加大腦的供血,改善大腦血糖和氧的供應,促進腦細胞的新陳代謝,提高大腦皮質的活動能力。
促進個性培養,陶冶情操。體育運動可以幫助學生克服種種生理和心理上的障礙,培養其勇敢、果斷、吃苦耐勞等優良品質。
(6)英語4級體育鍛煉的好處擴展閱讀
中、小學生身體正處在迅速生長發育時期,體育活動對促進他們的身體發展特別重要,也可以在孩子成長時期培養運動習慣。
體育不僅是促進學生身體健康發展的學科,同時也是教導學生如何集體行動和遵守組織紀律的學科。
不論是在早操、課間操、體育課或課外體育活動中,從小學一年級起就要嚴格培養學生行動迅速、隊列和動作整齊、服從指揮、認真執行任務等觀念,從小學到中學逐漸提高要求,使體育更充分地發揮積極作用。
體育的內容和方法必須適合不同年齡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點和性別的差異,以全面地鍛煉身體、促進身體各部組織、機能、素質和基本活動能力的發展為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小學和中學體育
⑦ 體育鍛煉有什麼影響
體育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課是中小學生的一門必修課;國家教委規定各級各類中小學應保證學生每天有1小時的體育鍛煉時間。體育為什麼這么重要?它對中小學生的全面發展有哪些重要作用呢?毛澤東同志說:"體育於吾人實占第一之位置。體強壯而後學問道德之進修勇而收效遠","體育一道,配德育與智育,而德智皆寄於體。無體是無德智也。"
可見,參加體育鍛煉對於中小學生來說具有重要的作用。下面從幾個方面說明這個問題。
第一節 參加鍛煉可以有效地增強學生體質
一、生命在於運動
動物和人類在生命的進程中,始終在不停地運動。從猿到人,大約經過了二、三百萬年漫長的發展變化過程。人的有機體,從一個單獨的受精孵細胞分化為自然界中最高級、最復雜的有機體,是細胞不停動動的結果。可見,沒有動動就沒有生命。
一說到"運動",就離不開"肌肉"。從古羅馬競技家的雕像,到現代競技場上強壯的身軀,人類從事的各種體力勞動和體育活動,無一不是肌肉運動的結果(骨骼肌運動)。還有一種平滑肌的運動,如腸胃的蠕動等,也是維持有機體內環境的平衡和進行新陳代謝的必要運動,也是生命活動的源泉之一。
從微觀世界來看,構成人類機體的基本單位--細胞也在時時刻刻地進行運動。白血球消滅病菌在運動;紅血球運送氧氣和二氧化碳在運動;骨髓腔內造骨細胞不斷破壞和吸收骨質,使骨腔擴大的運動;骨膜內的造骨細胞不斷製造骨質,使骨加粗在運動;長骨端的骺軟骨不斷增生和骨化使骨變長也在運動;所有的細胞都在自我更新而運動……現代科學已經證明,人體是由近六十多種元素組成的,其中對人體生命活動必不可少的元素有二十五種左右。在這二十多種元素中,最多的是氫、氧、碳、氮這四種,合起來占人體原子總數的99%以上。
正是由於這些元素,構成了我們身體的各種生命物質。在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中,最重要的是兩種高分子物質:蛋白質和核酸。蛋白質是由含氮的有機化合物--氨基酸組成的,它是一切細胞最重要的組成成分,是細胞運動、變化的基本物質,是構成生命最重要的物質。核酸分為脫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兩類,前者是從親代受精卵帶來了遺傳基因,是遺傳的物質基礎,所以人類具有兒女常常像父母這種遺傳現象。但是,在某些條件下,脫氧核糖核酸在數目上、順序上和排列方式上又是可變的、這種變異性造成了兒女既像父母,又不完全相同、有發展、有變異。而核糖核酸與蛋白質的合成有關。從生物高分子,特別是從蛋白質和核酸的結構與功能來認識人體的生命現象,使我們對人體的發展變化,特別是對機體的基本性能有了進一步的理解,也為如何通過體育鍛煉,有效地發展人體和增強人民體質的問題,提供了生物科學的依據。
可見,生命在於運動,人類有機體的進化在於運動。古語曰:"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人體各器官系統"動則興,不動則退",體育鍛煉能使個體的運動器官及輔助運動器官以及其它器官得到發展,這完全符合生物學中"用進廢退"的原理。人類歷史上有些名人是長壽者,例如,生活在古希臘黃金時代的蘇格拉底(公元前469~399年)他生活簡朴,終生堅持鍛煉,在當時人們平均壽命只有二十多歲的情況下,他竟然活到七十歲!蘇格拉底的學生柏拉圖(公元前427~347年),出身名門,受過良好的教育(包括體育),他是一位體育家,一生不知何謂疾病,堅持體育鍛煉,終年八十歲。
我國大教育家孔子活了七十二歲才死,沒有聽說他身體不健康;隋唐兩朝時期的著名醫葯學家和養生學家孫思邈提出"動中求靜,靜中求動"和"人慾勞於形,而病不能成"的養生健體的理論,並身體力行,因而在一生中完成了《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兩本葯物名著,前者是七十歲時寫成的,後者在百歲時定稿的,他享年101歲(公元581~682年)。清朝的康熙皇帝,長期堅持騎、射、圍獵、習武之勞,所以一生始終保持健壯的體魄,一直活到古稀之年,成為歷代皇帝中的壽星。體育運動可以增進人體健康,道理主要在於:人體是一個可塑性很大的有機體,在不超出限度的范圍內,對環境的變化的適應能力極強。體育鍛煉通過改變環境,加大對人體刺激的負荷,適應這種刺激,機體的功能就得到改善,於是健康狀況也得到改善。
例如,僅就心臟而言,常人安靜時心臟每搏輸出量為60~80毫升,運動員可達100毫升以上,所以運動員安靜時心率較常人徐緩而有力(運動員安靜時每分鍾心率為50次左右,常人為70~80次左右)。體現了心臟機能水平較高出現節省化的優熱。日本著名馬拉松運動員瀨古利彥,曾三次蟬聯國際馬拉松比賽冠軍,科學家對他做了全面檢查,發現他的心容量和體重之比,居日本所有運動員之首,且心壁厚度和心臟形狀都優於其他運動員。他的最高心率達每分鍾240次左右,常人只能達180次左右。瀨古好像是在輕巧的身體內裝了一個大功率的水泵,以強大的馬力支持身體運動。這反映了激烈運動時,心臟功能的高效化優勢,這正是多年堅持運動生活鍛煉的結果。
為研究運動與健康的關系,蘇聯科學家曾做了下面有趣的實驗。
將一批經檢查確認身體完全健康的20~30歲的男子作為實驗組,規定在20個晝夜裡一直卧著不準坐起、站立和做操。另選一批條件相同者做為對照組,按上述規定接受實驗,差別在於一晝夜允許對照組人員在保持卧姿的基礎上,可在專門器械上鍛煉四次。三五天後,實驗組全部人員反應背部肌肉酸痛,食慾不振、便秘。二十晝夜過去後,當他們從床上站起來時,立刻感到頭暈目眩,肌肉極度衰弱,脈搏不正常地加快和急速減慢,動脈壓高到危險程度,心臟功能下降70%。體內組織嚴重缺氧,連站立和緩緩走動都感到肌肉酸痛。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實驗結束後的2-4天。而對照組則基本保持著工作能力水平,活動過少能引起中樞神經和內分泌系統發生變化,這種變化使人情緒不穩定,新陳代謝產生障礙,肌肉萎縮,骨組織成份發生變化,心血管系統急劇惡性化,腸胃功能紊亂,腎功能失調。可見,身體運動有益於健康。
在身體健康的基礎上,壽命可以延長。經研究發現,每天運動的老鼠比關著不動的同類老鼠,壽命長25%。野兔平均可活15年,家兔只能活4-5年。牧羊狗可活27年,家狗僅活13年。大象在野外可活到200歲,從小捕獲喂養的大象最多活不到100歲。野生動物比飼養動物壽命長的原因,主要在於他們經常地保持著頻繁運動的緣故。郵局的職工,外勤人員的壽命比內勤坐辦公室的人員壽命要長。
綜上所述,體育鍛煉能增強免疫;能延長壽命;能促進健康;也能促進人體的進化。
二、體育鍛煉能促進青少年身體的正常生長發育
有機體的生長主要指細胞的繁殖和細胞間質的增加所造成的形體上的變化;發育則包括了有機體各器官系統在形態結構和機能上的變化。
骨骼的生長決定了身高。通過體育鍛煉促進中小學生骨骼健康地生長與發育,這是非常重要的。
身高的增長,主要是由於四肢長骨不斷地加長。在四肢長骨的骨士與骨骺(長骨兩端膨大部分)之間,兒童少年時期有骺軟骨,這層軟骨不斷變成硬骨,又不斷生成新的軟骨。這樣,骨頭就不斷加長,這個生長過程在兒童少年時期十分旺盛,一般要到20~25歲左右骺軟骨才完全骨化成一條骺線,那時骨就不再加長。在骨頭生長旺盛時期,合理的體育鍛煉能促進血液循環,增加對骨的血液供應,使正處於旺盛造骨時期的骨組織獲得更多原料,從而加速造骨過程;在參加各種體育活動過程中,使骨骼受到各種刺激,對骨骼的生長十分有益。經調查研究證明,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10-14歲的學生要比同齡的不經常鍛煉的學生身高高出4-8厘米。
體育鍛煉除有助於骨骼生長以外,還有助於使骨變得更加堅硬,對人體起到更好的支撐和保護作用。一般地說,骨的抗壓能力比花崗石大25倍,比磚頭大30倍,一個體重70~80公斤的人站立時脛骨(小腿骨)可經受1.5~3噸的重壓而不致折裂。在進行體育鍛煉時,由於肌肉的牽拉和重力作用,使肌肉附著在骨上的骨突起部位增大。運動對骨的機械性刺激增加,使骨的細胞代謝更加旺盛,加上運動使血液循環加速,更快更多地供給養料,於是使骨骼增粗,骨外層的密質增厚。骨松質的公布與肌肉的拉力和人體重力的作用相適應,骨小梁的排列更加合理。久而久之,骨的堅固、抗折斷、抗扭曲性能隨之得到提高。在戶外進行體育鍛煉,機體受到陽光的照射,有助於體內維生素D的生成和對鈣磷的吸收,使骨變得更加堅硬,能承受更大的壓力。
骨與骨之間的連結稱關節,它由關節面軟骨、關節囊、關節腔組成。關節周圍由肌肉和韌帶包圍著,韌帶起加固關節作用。關節可以做各種各樣的轉動,因而人體才可以實現各種運動。青少年時期關節雖然活動范圍大、靈活性較好,但關節囊、韌帶薄而鬆弛,堅固性較差,常會出現脫臼或扭傷。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可以使關節囊、韌帶增厚,關節的牢固性和所承受的壓力加強。由於運動時關節大幅度的長時間運轉,它的靈活性和活動范圍也會逐漸得到提高。這對人們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的正常活動是十分重要的。
體育鍛煉對青少年肌肉的生長也大有好處,從外觀上可以看出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肌肉粗壯,力量較大。這由於在體育鍛煉時,使肌肉毛細血管大量開放,其開放數量可達發靜時的20-50倍(平時每平方毫米肌肉中約有4000根毛細血管,只開放其中的30~270根左右),使肌肉獲得比平時多得多的氧氣和養料,於是肌纖維增粗、肌肉的橫截面積加大,肌肉的重量可由一般人占體重的35~40%,增加到占體重的50%左右,身體顯得豐滿而結實。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肌肉抗疲勞和耐受酸痛的能力要比不鍛煉的人強。肌肉是受神經支配的,一根運動神經連同它所支配的肌纖維稱為一個運動單位。
肌肉收縮力量的大小和參與收縮的運動單位的數量有關。一般的人在運動時每塊肌肉只有60~70%的運動單位參加工作,而運動員可達到80~90%。體育鍛煉可以提高神經系統對肌肉的控制能力,使肌肉對神經刺激產生反應的速度和准確性以及各肌群間相互協調配合的能力大大改善,以致能發揮出最大的運動效果,並使動作更加能量"節省化"。
由於體育鍛煉對骨骼、關節和肌肉的生長有上述良好作用,所以綜合效果是有利於中小學生身體的生長發育。根據以下調查研究材料:例一是北京市某幼兒園對兩個大班的兒童進行調查結果,兩年內經常鍛煉的兒童身高平均增長15.6厘米,體重平均增長4.54公斤,而不經常鍛煉的對照班兒童,身高平均增長14.9厘米(比前者低0.7厘米),體重平均增長3.84公斤(比前者少0.7公斤)。例二為上海體育科學研究所,於1975年3月至1978年3月間,對上海市12所幼兒園400餘名3-7歲幼兒進行身體鍛煉的對比觀察,發現鍛煉組比對照組身高增長超過1厘米,體重超過約1公斤。